第一篇:“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负责人:王贵宾
单位:安丘市景芝镇浯河中学
2010.10
“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安丘市景芝镇浯河中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和研究已经蔚然成风,“五三”优质高效课堂的创建是新课程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和谐统一是教学研究的关键,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有效学习则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关键。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如何把课本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透明度和公开性,学生在课前对教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改革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却难以取得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弱,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为此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模式,以促进“五三”优质高效课堂的打造。
二、“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课题的界定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1
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借助多种媒体是教学改革的有力保证,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讲授、辅导、讨论等。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心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模拟情景,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与主体性品质。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学案是使用学案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研究成败的一个关键。学案编制主要遵循三个统一的原则:(1)厘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
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模式的一切都要体现: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
倡导学生从问题开始,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全程创造性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效避免学生课堂疲劳现象。
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很好的理论依托。这也成为我们设计学案、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教学模式主要以导学案为载体,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我思考,分组讨论,积极竞争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及时总结、反思,课后
进行针对性的跟踪练习及合作拓展延伸。最终促成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模式。旨在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理和人格得到健全,并获得人生的体验,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课题把教学的中心研究教师如何教转移到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自学、会学、学会,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自学能力和水平以及教学考试的要求,设计出指导学生自学的每一课时的学案,在课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指导下,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者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做相关记录,学生能自主学习的内容,教师绝不包办,需要合作探究的内容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就学生的质疑点,教师做精讲点拨。具体来说,课题研究重点解决以下内容:
1、学案的最优编写内容。
2、应用学案指导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3、评价学案的标准。
4、如何实现学案的导学和教师的导向作用的有效统一。
五、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和理论研究。
研究对象:包括七至九年级的所有班级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
1、总体方法思路:
成立由王贵宾校长任组长,李晓红副校长、高守良主任任副组长的推动工作组和骨干教师管理团队。采用行动研究法在校内各学科进行全面试验,在实践中研究策略,在研究中策划实践,并在教育实施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边完善。
组织教师学习行动研究的相关理论,制定方案,确立方向,撰写行动研究日志。学校全力提供资金支持,建设交流平台,确立专业引领机制和激励导向机制,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
2、实施步骤:
暂分四个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2010年9——10月)
分层次召开教研组长会、备课组长会、各年级教师会、领导干部包组会,理解精神学习方案,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有关书籍,组织大面积参加学习活动。
(2)初步定模(2010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
利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充分研讨各学科课堂框架,结合以往成功做法形成各学科模式。
各班级彻底分组,完善组内建设,召开学生会家长会做通家长、学生等各方面工作。
各年级细化小组评价及在学生评优、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充实完善。
(3)探索实践(2010年11月——2011年7月)
教师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反思、研讨、完善。
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进一步完善学科模式。
邀请专家指导,进一步改进,完善,优化。
全体教师学期末完成高效课堂案例反思。
(4)提升推广(2011年9月——2012年7月)
高效课堂学科模式定稿。
全体教师人人过关,组织量化评价。
组织“四优一先”评选。
适时举行开放课堂活动。
专家带领,全面推广。
七、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王贵宾 副组长:李晓红
高守良
成员:任志国
赵志超
李焕高
赵伟
李升福
周廷栋
(二)指导小组 组
长:李晓红 副组长:高守良
成员:苑衍丽
张学政 冯振华
葛晓燕
苑衍花
刘执进 课题负责人:王贵宾 课题主持人:李晓红 主要情况简介:
李晓红:36岁,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潍坊市数学教学能手、安丘市首届学科带头人,潍坊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启导掌握”教学实验承担者,“自主探究——分层教学”实验承担者,国家十一五课题“发展性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研究”实验主持者。多年来,一直在教学一线,多次承担对全市教师新教材教法的培训工作,是教师进修学校的兼职教师。2009年被推荐为安丘市名师培养人。
课题主要实验教师简介:
段建梅:40岁,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潍坊市数学教学能手,安丘市数学学科带头人,省优质课获得者,曾承担“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指导法”实验研究,和十一五课题“发展性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研究”实验研究,2009年被推荐为安丘名师培养人。
冯振华:30岁,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安丘市英语教学新秀,英语教研组长。
宋金玲:34岁,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安丘市语文优质课获得者,多次举行安丘市公开课,曾承担语文“合作教学实验”研究和十一五课题“发展性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研究”实验研究,2009年被推荐为安丘名师培养人。
苑衍花:40岁,大学本科学历,潍坊市历史教学能手,安丘市学科带头人,安丘市名师,综合文科教研组长。
王景云:38岁,大学本科学历,安丘市教学能手,潍坊市优质课获得者。多次获得安丘市优质课称号。曾承担化学“合作教学实验”研究和十一五课题“发展性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研究”实验研究。
苑衍丽:34岁,大学本科学历,潍坊市市教学能手,语文教研组组长,学校校报编辑。学校语文主题实验教师。
第二篇: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地理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地理教学模式
------王爷府初中
曹建义
一、基本设想
所谓“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自主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惑,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历史,走进生活,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共同提升。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结构
该模式的基本结构为:创设情景导入--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教师点拔,释疑解难――问题探究、合作交流。以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突现不出“主体”的地位。而在这一模式中教师的讲课时间较少,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以“学案导学”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倡导学
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视教学过程的参与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享受。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 创设情景导入(5分钟)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0分钟)教师点拔,释疑解难(15分钟)问题探究、合作交流(10分钟)当堂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四、主要教学方法阐释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学案自学本课的基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对于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的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1)学案导学法。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好本课的学案,学生当堂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能力。
(2)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
(4)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据学生学情分析,主要运用
阅读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并将它们有机结合
2、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1)阅读自学法,在指导学生结合学案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大胆质疑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3)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疑难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行解决。
五、教学流程(突出实效性)
(一)情景创设引入:创设历史情景并将它引入课堂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历史学习的知识是较为久远的,学生仅靠抽象思维,有时是很难理解的,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以多种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创造条件。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如可通过与本课有关的歌曲、音乐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景氛围。当然方式还有很多:(a)材料引入式:(b)故事引入式,哪个学生不喜欢听历史故事?教师在上课时讲一段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c)热门话题引入式(d)疑问悬念式引入,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等等。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用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就要组织学生结合学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自学梳理一下课文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的基础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自学解决。
自主学习并不是不需要教师指导的学习;不是不需要合作;对自主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小组成员可以讨论、相互理解、交流、检查,这个过程实际也就是所谓“兵教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室内巡视,给予相应的指导。小组不能解决留待下一环节,由其他小组帮助或教师引导解决。看似简单的“学案引导,自主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对本课知识梳理的过程,对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基础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点拔,释疑解难。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来,由其他小组学生回答或老师回答。
在本环节中,教师除帮助学生释疑解难外,还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加以点拔,引导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理解。
(四)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学生在在情景导入或自主学习结束之后,进入合作交流探究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可针对本课教学中重点、难点进一步突破。也可结合现实进行探究,如“热点聚焦”、“以史为鉴”。此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知识拓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应精心选题,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探究,或布置学生课后延伸,写作历史小论文、人物传记等。
(五)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当堂练习指的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利用学案中的课堂练习、小测、竞赛活动等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运用达到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题目设计最好是学生易错或中考重要知识点。
总之,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第三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苏家屯区特殊教育学校叶洪久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既不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不利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陈惠娣老师讲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正式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能力。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员工,充分体会到当今的学生急需这方面的锻炼,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即利用适合具体学情的教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促使学生主动知识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是体现教师教学思想、方法、知识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我认为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2.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3.能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4.能够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和要求,并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且能及时改进。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相信“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改革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四篇:构建“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者:孙锦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6 更新时间:2010-6-24 16:17:01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我国中小学教学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中学地理教育同样陷于困境之中。同时,地理学科教学中还存在着重文轻图、重课本描述轻社会现实、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从而使地理学科的教与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做与用严重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因而导致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从上课走进教室到下课走出教室,整堂课教师都在滔滔不绝地讲,既做导演又做演员。从课本到课本,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只是听众、观众,从黑板到笔记本,记的昏昏欲睡。教育模式陈旧、呆板。教学过程只有一个单向的机械的教,而没有令人愉悦的主动的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低下。
2.教师讲解针对性不强。从课本到课本,从概念到概念,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感受,脱离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和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教学手段落后、贫乏,使整个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主体作用无处发挥,能力无处培养。
科学的教学方法,应是既包括一个相对固定,兼顾教、学的模式,又能够容纳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地发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最终走入“会学”。因此,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于是,我参加了《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学案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年来的潜心研究与实践,我初步探索
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通过“学案导学”构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法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学年我们的课题研究分成两部分,上学期以新授课为主,下学期以复习课为主。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写读书笔记、进行校本培训、教材疏通、学案编写、进行观摩课和听评课,通过多次“磨课”、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取得成就:授课水平大大提高,编写学案的水平大大提高,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一)编制学案的基本思路与要求
(1)紧扣新课标
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探索,紧紧围绕双基,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为重点,与教材紧密相连,体现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认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有层次,有梯度,有适当的比例,这样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初中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学案设计既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清晰自然、目标明确,又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问题的情景,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方法,快速掌握本节知识、方法要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倡导学生从问题开始,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创造性学习。
(二)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创设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独立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独立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4.实践运用:是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运用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5.反馈矫正: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
6.总结提升:在上述教学环节完成后师生一道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归纳方法、揭示规律、总结提升。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一)课题研究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案导学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通过独立学习、梳理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所学知识作用与价值。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及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学会”变为“会学”。通过这一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课题实践使教师编写学案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改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伴随着课题研究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编写学案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由传统的“满堂灌”即教师由重知识传授和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式向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重学法指导和实践应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关注学生个
体差异,教学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一把尺子量学生向过程多元评价激励转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老师们的学习、实践与反思,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题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相比较,实验班师生精神状态饱满、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高、解题能力强、思维敏捷、考试成绩高于非实验班近13个百分点;通过地理学科的构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还辐射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吸引了一批其他学科优秀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扩大了研究力量。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主要有以下的误区: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二)放任自由缺乏监控
有些教师上课开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或者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到了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时间,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师是可有可无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今后研究的设想
在课题研究具体操作中,虽然我们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但总感觉能力强的学生发展得更好,而一些学习能力低的学生的发展总是不尽如人意。针对存在的不足,我们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因此教师如何处理好“放”与“导”的关系,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力的帮助,如何使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下阶段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五篇: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学案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一.导学案设计
设计好“导学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以下做法: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指导纲要,即“导学案”。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复习与回顾”、“新知导学”、“新知探究”、“巩固训练及达标检测”等,根据每单元谈论话题的不同可以灵活掌握内容设置。特点是: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导学案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导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导学案中学习目标体现三维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应在导学案上明确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能力与德育目标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与体现,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在老师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
(二)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 向 老师质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并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
(三)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像理化生学科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自然科学,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设计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及时小结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还要有一部分,就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这样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五)课堂检测——注意知识的运用与升华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检测题目,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依据以上方法和要求,“导学案”就可以编制成功了。“学案”提前下发,可以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的链条,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依靠自己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学生暂时不能理解和解决的真正疑难问题留待课堂学习。课堂45分钟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进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预先得到这些问题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