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鄂教版【小学学科网】

时间:2019-05-12 17:2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鄂教版【小学学科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鄂教版【小学学科网】》。

第一篇: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鄂教版【小学学科网】

教学目标:

xiaoxue.xuekeedu.com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线索,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原因。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周恩来的相关资料。

2、教师搜集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请齐读课题。这是谁说的话?多大时?这是少年周恩来读书时立下的远大志向。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围绕少年周恩来所说的这句话依次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还记得吗?并且,我们还学习了其中的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伯父说了一句话让周恩来百思不得其解,是哪句话?(中华不振)这句话是什么含义呢?这和后来周恩来的远大志向有什么关系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3、4自然段)

xiaoxue.xuekeedu.com

1、默读并思考:周恩来是怎样懂得伯父说的“中华不振”这句话的含义的?把相关句子划上波浪线,并在一旁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想法。(提示:书要靠自己读懂,高年级要养成写批注的习惯,这个好习惯受用终生。)

2、读后交流。(因为在租界目睹的情景)释“欺辱”,比较欺辱与欺负的不同。同学们,联系你们课外查阅的租界地资料谈一谈,周恩来当时可能目睹到怎样的情景?(学生结合资料回答后,图片出示当时真实发生的一幕)。

3、你们说,怎么会有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在中国发生?(中华不振)这触目惊心的现实让周恩来真切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你们体会到了吗?当周恩来目睹这一切,心情怎样?(沉重)从“沉重”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指导读出内心的沉重。

4、从租界地回后,周恩来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沉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沉思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引导入情入境,读出沉重心情。

三、学习第三部分(5、6、7自然段)

1、出示图片,这就是当时的周恩来读书时的照片,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一次上课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读5--7自然段。

2、读后回答。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同学区别在哪?(其他同学是为自己、家庭而读书,周恩来是为国家振兴而读书)老师听后“为之一振”,释“为之一振”,为什么老师感到震惊?

3、你觉得周恩来这个宏伟大志是出于一时冲动说出的还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这是少年周恩来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响亮而坚定)指导读出响亮而坚定的语气。

xiaoxue.xuekeedu.com

4、当老师再一次追问时,周恩来又是怎样的语气回答?(释“铿锵有力”)能模仿这种声音吗?想到在租界地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受欺辱的情景,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学生接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四个字,字字刺痛着他年少的心,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学生接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到自己一定要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学生接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们让我听到了一位志存高远,热爱祖国的少年的心声。

5、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喝彩的近义词是什么?校长当时是怎样为周恩来叫好?指名读。理解“有志者当效周生啊!”这句话。校长让同学们仿效周生的什么呢?这位同样也满怀爱国之心的老校长的喝彩,对周恩来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鼓励、肯定、支持)。

6、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

四、学习第四部分(8、9自然段)

1、周恩来在以后生活中有没有信守这个诺言,把这个诺言落实到行动上呢?

2、指名读8、9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证明周恩来信守诺言的句子。

3、引导从学习、生活两方面概括,理解“品学兼优”“忘我”两词。

4、忘我就是忘记自我,周恩来忘记了自己的什么呢?你们知道周恩来以后是怎样忘我的工作吗?(学生结合搜集资料谈)

5、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使他能克服重重困难。展示图片,描述:品学兼优的周恩来受到全校师生的敬重,成为南开中学唯一的免费学生。之后

xiaoxue.xuekeedu.com

又远赴外国留学,回国后还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打击日本侵略军。解放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任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周恩来终生奋斗的目标,为此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逝世时,长安街两旁站满了为他送行的人,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致哀。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中国与解放前相比,的确繁荣富强了很多,那是不是我们今天读书就可以松懈一些了呢?那今天我们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六、课后作业

1、小练笔:给远在天堂的周爷爷写一封信,给他描述一下今天中国的繁荣面貌,再谈谈自己读书的志向。

2、课外阅读:有关周恩来的文章。

板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亲眼目睹(切身体会)

中华崛起(当效周生)

品学兼优(奉献一生)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鄂教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少年周恩来目睹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尽洋人欺凌的事实,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付诸行动,表现了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注意多音字“挣”“喝”的读音,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租界、欺辱、崛起、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调动情感

1.师板书:读书

2.师调动情感导入课题。

(1)师:从迈入小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开始正式地读书学习。不知不觉一千多个日子匆匆过去了,不知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回答)

(2)师:在百年之前,中国非常落后,受尽帝国主义的欺凌,我国人民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这时在沈阳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校长也向他的学生提出了这个同样的问题,一位12岁的少年站了起来,响亮而坚定地回答——(师生共同回答)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看老师写课题。

(3)师补充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强调“崛”的写法,并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之”是“的”的意思,“崛起”是“兴起”的意思。

(4)读题质疑

预设: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师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想知道的而且有价值的问题,师感到了一股很强烈的求知欲,这些问题,有的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弄明白,有的一读课文就能明白,有些我们就要透过语言文字去揣摩再解决,老师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会弄懂的。

师过渡:刚才有一个问题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周恩来)大家对他应该有一些了解,这是学本文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5)交流资料,了解周恩来

学生交流,师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一代伟人周恩来在少年时又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带着刚才的阅读期待(自己的疑惑)自由朗读课文,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自学生字新词,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

几遍。明白要求就开始读课文吧。

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过渡:好,停下来,真不想打扰你们,可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将课文读完了,在读课后的生字了,老师便考考大家了。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为体会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作铺垫。

(ppt词语)上面这些要读好有一定的难度,谁有勇气接受挑战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他读准确了吗?

生读,师引导生评价后每词读两遍,师:(书写方面)老师给大家一些温馨提示,有的字是左右结构、有的是上下结构,只有注意了它的间架结构,才能将字写得正确美观。例如“辱”字的结构。

师过渡:表现不错,我们接着看。(ppt词语)

提示顺序读,“挣”“喝”是多音字。

师过渡:刚才大家的表现很棒,相信这下一关你也没问题。上面的词语大部分都是我从文章中摘录的与内容紧密相连的词语,那课文围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写什么呢?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屏幕上的词语,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3.快速默读,完成练习,感知文脉,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4分)

(1)学生快速默读完成练习

填好后生齐读。

师小结概括内容方法:抓住事情的六要素,然后做“加法”,这也是我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实用方法之一。

(2)初感“中华不振”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师点评:你把一篇课文读成了一句话,真好!你从课文读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真不错!(师板书:中华不振)

师过渡:正是中华不振,才让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的志向。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百年前那段“中华不振”的历史吧。

(3)师简述第一自然段内容,并过渡到下文的学习。

师过渡:“周恩来12岁那年……”(ppt出示),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他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不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三、学文2——4自然段,感悟“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到“中华不振”的语句划下来,边划边想,并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批注。把你的感受与同桌交流交流。

2.师引导交流

(1)指名读相关句子并谈谈感受

师:好了,现在谁能给大家读一读你画出来的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租界地”

“沉重”(心情:悲痛与无奈)“奇怪”(疑惑不解),第三自然段中的“一直”“沉重”(内心感受:愤怒悲痛)等词谈体会并指导多种形式读。(相机板书:疑惑不解

租界查看

同胞受辱)

第二自然段方法:(读句子、说感受、租界地、沉重(读)、奇怪(读)、合作读)

第三自然段方法:(读句子、说感受、沉重、读句子)

(2)师小结学法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就是抓关键词去理解句子的意思,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然后再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方法能让我们对文章有更深层的理解。(师相机板书:抓关键词(含语言、神态)

情感朗读)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及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去理解句子的意思。

2.资料补充,感悟“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

师:这是我通过查阅资料摘录的原文中的一段文字。

(1)请你认真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抓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试着将自己的情感读出来。

(3)班级交流。

预设:我看到了可怜的妇女:我看到了得意扬扬的洋人……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妇女?(预设生:衣衫褴褛的妇女、可怜)

师:那什么样的衣服是“衣衫褴褛”?

(预设生:破破烂烂的衣服。)

师: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个穿着破烂,家境贫穷的妇女,此时,她的亲人却被——(预设生: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师:这位妇女失去的可能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可能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可能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那都是她至亲至爱的人哪!这多么不幸的妇女啊,你来读一读妇女的不幸(前三句);请你来读一读:———

师:你读出了妇女的不幸,可更为不幸的是——?(预设生:中国巡警不但不给给她撑腰,还训斥了她。)

师:是啊,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的巡警本应该替这位可怜的妇女——(预设生: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师:可是,他们不但不————(预设生:惩处肇事的洋人。)

师:反而————(预设生: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预设生:我的心里很难受;我感到很难过,心情悲愤;)

师:你悲的是什么?(预设生:中国巡警不去给妇女撑腰。)师引读“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哪!’”

师:请男生带着你的心情再读一读这段话的前三句。

师:孩子,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到了那份愤怒,不只是你们,文中的另一群人也感到了愤怒,他们就是——(预设生:围观的中国人。)

师:他们是怎样做的?(预设生:紧握拳头。)

师:你们也来试试握紧拳头。

师:告诉我,你握紧的拳头最想干什么?

师:是呀,尽管这握紧的拳头里满是愤怒,满是憎恨,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能怎样了,只能是——(预设生:紧握拳头。)只能是——(预设生:劝劝那个妇女。)师引读“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哪!’”

师:同学们,在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中国人里,这个肇事的洋人却——(预设生: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师:他该不该道歉?该不该赔偿?该不该后悔?

师:可他却一样也没做!还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师引读“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哪!’”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是一个没有说理的地方,让我们再次走进百年前的中国去感受那百年的屈辱: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交流,师相机小结。

3.齐读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句子。

师:是呀,正是因为这样,从租界回来以后的周恩来常常独自沉思,想一想,他会沉思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课堂小结

1.小结学习内容。

2.小结学习方法。

五、作业

1.读读写写课后生字。

2.小练笔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独自沉思,他想:。

板书:

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疑惑不解

抓关键词(含语言、神态)

租界查看

同胞受辱?

情感朗读

第三篇: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挣”“喝”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周恩来有更多的认识。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师导演。

1、师介绍周恩来的人物故事。(多媒体显示配乐画面)

2、导入课题,解题。

(1)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周恩来总理小时候立下的宏伟目标:(师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为我们说说课题的意思呢?

(3)带着我们的理解,清晰而坚定地再读读课题吧(师指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教师导学。

1、初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

思考交流: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老师检查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多媒体显示)

(2)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大家完成关于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

3、聚焦“中华不振”。

(1)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原因。请把它找出来?(“中华不振”)

(2)对!你们都有一双慧眼,都找出来了,是“中华不振”,这个词正好与“中华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课题下方板书“中华不振”)请齐读这个词。

(3)让我们走进百年前的中国,来看看当时的中国到底是怎样的不振。(多媒体播放历史背景资料)

(4)观看完短片,你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呢?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三、合作展示,教师参与。

1、默读课文,初步感受“中华不振”。

那么课文中又有哪些具体词句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词句划下来。

(学生默读课文,画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组内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同学们,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生交流)预设:

(1)“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呀!”

师:(点击鼠标显示句子)你能从伯父的话语中感受到中华不振。你们知道“租界”是什么意思吗?(多媒体播放关于租界的资料)

师:此时此刻,伯父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父此时的心情吗?(担心、无奈、愤怒、沉重)

师:指导学生带着体会读好这句话。

(2)“周恩来一直想着伯父的话,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块地方,中国人却不能去,他偏要进去看个究竟。”

师:(点击鼠标显示句子,突出“一直、中国土地上的这块地方,中国人却不能去”)师:请你们这个小组的同学齐读这句话。

(3)“在租界地里,他目睹了中国同胞受欺辱的情景,心情非常沉重。”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指导学生读出愤怒之情。

3、补充材料。

(1)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我们怎么能够不伤心,不愤怒?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发生这样处处受欺辱的事情太平常了。(多媒体显示相关事例)(2)看了这些事例你又想说点什么呢?

(3)是啊,洋人当时就是这么欺人太甚!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洋人竟然敢这么猖狂,这么蛮不讲理,欺人太甚!这是为什么啊!因为——(学生齐答:中华不振。)(4)看着外国人在我们中国领土上的一桩桩事情。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翻江倒海的难过。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地沉思,他都在想些什么呢?(小组讨论)生交流(5)周恩来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哪!(师板书:哪)4.感情朗读,感受周恩来的伟大志向

(1)于是,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师生合作读第5段)

(2)你们愿意做小周恩来吗?那么,现在你们就是小周恩来,我们合作的读读5、6、7段吧!(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拓展,教师测评。

(1)课文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再来说说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

多媒体显示:周恩来不是为()而读书,不是为()而读书,不是为()而读书,也不是为()而读书,而是为()而读书。因为在少年时他就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欺辱,就要()。

(2)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读:

他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可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可是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中华不振

第四篇: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指名读。

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可分为几段?

三、学习生字生词,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

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2)、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租—祖振—晨嚷—囊

(3)、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并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表达的“中华不振”,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句名人名言,读(生齐读课题)。

这句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知道是谁说的吗?(周恩来)

2、没错,他就是一代伟人——周恩来,在课前的预习中,大家对周恩来有了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3、我这也带来了一些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多媒体课件出示)

4、多么了不起的一个人啊,而他之所以能立下丰功伟绩,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在12岁时就立下的宏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生齐读)

5、解题: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谁能说说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二、展开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a.接下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1页,在读课文之前,请大家看看“朗读目标”。

1、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词;

2、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可以划分为几大段?

3、周恩来立下这个远大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b.学生自读课文 c.学习生字词

(抽读——指导读:每一个词语都有它独特的情感色彩,如:铿锵有力——检查读(注意“兴、处”为多音字)——填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们一起来填一填。)

d.反馈后两个“朗读目标”

第一个目标完成了,那我们乘胜追击,一起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会的请举手。“目标三”: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年仅12岁的周恩来立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这个原因,找的同学请举手。(中华不振)

2、细品课文

(1)、初步感知“中华不振”。看着这个词的心情怎样?(痛)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沉痛的心情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a.学生快速默读课文。b.交流反馈。

c.过渡:是啊,同学们,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中华不振”,刚才,我听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发生在租界里的那件事,它在第几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接下来,我们就走进租界,去看看那发生的事。

(2)、深入感受“中华不振”。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在这件事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1:洋人

1、大家知道“得意扬扬”什么意思吗?

那么平时我们做了什么事的时候才得意扬扬的?

2、那洋人做了什么?(轧死中国妇女的亲人)

3、轧死人了心里还得意扬扬的,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4、这是一个怎样的洋人?(可恶)此时此刻,面对这个洋人你心情怎样? 就让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气愤。(朗读指导)预设2:中国妇女

1、会读书的同学,边读脑海中边会出现一些画面。

当读到“衣衫褴褛”,你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衣服上都是洞洞、很破旧、一个补丁补丁、想一想她的脸、身子)

2、妇女在哭诉什么?

可能早晨的时候她还和亲人高高兴兴的在一起,可是却被洋人的汽车无情的轧死了。她多么希望巡警局的人能为她主持公道,多么希望周围的人能帮帮她。

3、可是她换来的是什么?

这位中国妇女真是太可怜了,谁来读读这段话? 预设3:巡警

1、在这句话中一个对关联词道出了是非颠倒的事实。(不但„„反而„„)

2、作为中国巡警本来应该帮助受害妇女支持公道,可他们却帮着洋人,这些巡警真是„„

3、在课文中有一个词描写了中国巡警——“耀武扬威”。谁能来做一做耀武扬威的动作?(生表演)

中国巡警在就是这样在租界地里耀武扬威,你们说他们是靠着谁的势力?(洋人)作为中国人却在自己的土地上帮助洋人,真是太„„(可恶)预设4:围观人群

1、围观的人们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恼怒,他们紧握着拳头)他们也恼怒,可是却敢怒不敢言,这是为什么呢?

3、不急,咱们先来了解“租界地”。(播放视频)

这就是租界,租界地是中国的,却成了谁的天下?(洋人)

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描写了租界,大家可以找一找。

理解“大不相同”,什么是“大不相同”。大家猜测一下,那当时除租界地外的地方可能是怎样一幅情景?(很穷)

5、是啊,正如大家所说,英国特使在出使中国后,在日记中写到:租界外是惊人的贫穷,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赤身裸体,像叫花子一样,我们扔掉的垃圾被人捡了吃,在上海公园门口还挂着这么一块醒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6、我看到了同学们的脸上写满了愤怒,了解了租界,我相信同学们现在一定理解了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

7、说话练习

就是在这租界里,我们目睹了一幕一幕令人揪心的情景,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用上“不但„„反而”来说一说?

我们可怜的中国妇女,不但没有得到巡警局的帮助,反而受到了训斥。

8、过渡:面对这可怜的妇女,可恶的巡警,还有这最最可恨的洋人,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惩处这个洋人)

9、写字指导“惩”

一撇愤、一撇怒、一撇恨,公正何在,却只能压在心底。

三、小结

我想现在同学们一定深刻理解了“中华不振”的深刻含义。

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经常一个人在座位上沉思,他到底在想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下载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鄂教版【小学学科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鄂教版【小学学科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教材解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简单了解课文涉及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少年周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学会用“不但„„反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1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鲁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一: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江店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钱席2012.11.2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铜联小学张丽艳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