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时间:2019-05-13 07:3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第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流程:

本文的切入点: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一、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齐读课题,解题:“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之”,的。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清晰而坚定读课题,用铿锵有力的语气再读。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初读)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对课文进行了预习,首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1、出示词语,自读词语:帝国主义,风和日丽,耀武扬威,铿锵有力,得意扬扬,振兴中华,惩处,吵嚷,巡警。

请同学来读一读。

有哪些字的读音或字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重点解决前面知识点中需要强调的生字词。

提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共同探讨或谈自己理解到的词语。

2、交流自己收集到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况和周恩来的生平。

3、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学生交流)

第一件事:周恩来回到家乡和伯父的对话

第二件事:少年周恩来看到一系列不公平的事,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的欺负。第三件事:立志

4、切入点: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设计目的: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所以课前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在这个环节交流展示,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把握课文的思路,知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对字词的检查,目的就是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精读课文,了解立志原因(议读)

1、在课文当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划一划,写一写。一会儿,挑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相机指导。)

3、交流读“中华不振”的感受

指名汇报朗读。说说“你从哪儿看出中华不振?”

可能感悟到的几个方面:

——从伯父的话语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周恩来一连串问题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里却看不见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影子中看出

“中华不振”。

——从妇女的哭诉声里看出“中华不振”。

——从洋人趾高气扬、得意扬扬的神情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中国巡警狗仗人势、耀武扬威的丑恶嘴脸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的拳头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课堂里魏校长慷慨激昂的情绪中看出“中华不振”。

[设计目的:紧扣“中华不振”,整体解读文本。通过找句子,谈感悟,加深学生对“中华不振”的认识。]

4、从学生的回答中,适时导读。

(1)少年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找出来。同位读出感情来。学生读书。指一组同位分角色读第一部分。他们读的怎么样?如果好,问: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去读伯父的话呢?(因为中华不振,华人的地位低,所以要用低沉的语气来读。)中国处于什么情况下?此时伯父的心情复杂,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焦虑,悲伤,哀愁,无奈„„)少年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疑惑)周恩来的话应怎样读?生练习朗读这部分。

[设计目的: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

(2)此时,年轻的周恩来心中充满疑惑,他想到了几个问题?只有三个吗?(引导学生感悟)

引导学生读好周恩来心中的疑问。

(3)有一段话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把它划了下来(点出该段话)。

A、指导朗读学生把这段话再读一遍。(生朗读)学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谈。再请他读一读“一问才知道„„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指导朗读。

师: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读----(生1)

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读----(生2)

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都碎了,读----(生3)

读了这段话,你心情怎样?(生:伤心、气愤„„)齐读。

B、激发情感,质问人物

读着这段话,看着这样的场面,相信你的脑子里一定会有许多许多的问题。学生提问。寻找答案。师请生朗读这段话,适时插问,请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中国的巡警局给中国人撑腰了吗?围观的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了吗?你们说,这到底是为什么?

师小结:是的!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可是,你们看看这些围观的“中国人”!他们,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啊?“中华不振啊!”,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

[设计目的:剖析文本语言,洞察内心情感,深入感悟文本。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洋人、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三种人物对被轧死亲人的妇女出乎常人的态度,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之不振,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周恩来当时的心情。对这一事件的深深触动,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也才能领会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C、补充材料,谈感想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挡,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提问: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内!”这块牌子,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感受

[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体会。]

5、师: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地沉思,他在想一些什么呢?他始终忘不掉什么呢?同学们,请你们写下来!(学生自由抒写并交流“周恩来的沉思”。)

[设计目的:让学生结合文本内涵,发挥想像,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地感悟到了周恩来当时那种迫切救国的心情,也自然地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意思。这样把语言训练与情感的激发比较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6、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的不同,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师引读:

他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可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可是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四、拓展文本

1、阅读拓展:其实周恩来不止这一次表明自己的心迹,请同学们读一读后面的阅读链接。并补充周恩来后来怎样实践自己的誓言。

2、那今天,你们将为什么而读书呢?

学生自由表达,师相机鼓励,引导结合中国现状。

[设计目的:拓展文本,联系自我。适当地拓展了人物,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也让学生明白光立志还不够,更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誓言。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真正目的。]

3、人物:体会周恩来的品质

4、写法:体会过渡句、段的用法。

五、课后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周恩来的故事,或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们的成长故事,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2、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并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表达的“中华不振”,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句名人名言,读(生齐读课题)。

这句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知道是谁说的吗?(周恩来)

2、没错,他就是一代伟人——周恩来,在课前的预习中,大家对周恩来有了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3、我这也带来了一些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多媒体课件出示)

4、多么了不起的一个人啊,而他之所以能立下丰功伟绩,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在12岁时就立下的宏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生齐读)

5、解题: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谁能说说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二、展开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a.接下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1页,在读课文之前,请大家看看“朗读目标”。

1、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词;

2、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可以划分为几大段?

3、周恩来立下这个远大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b.学生自读课文 c.学习生字词

(抽读——指导读:每一个词语都有它独特的情感色彩,如:铿锵有力——检查读(注意“兴、处”为多音字)——填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们一起来填一填。)

d.反馈后两个“朗读目标”

第一个目标完成了,那我们乘胜追击,一起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会的请举手。“目标三”: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年仅12岁的周恩来立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这个原因,找的同学请举手。(中华不振)

2、细品课文

(1)、初步感知“中华不振”。看着这个词的心情怎样?(痛)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沉痛的心情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a.学生快速默读课文。b.交流反馈。

c.过渡:是啊,同学们,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中华不振”,刚才,我听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发生在租界里的那件事,它在第几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接下来,我们就走进租界,去看看那发生的事。

(2)、深入感受“中华不振”。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在这件事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1:洋人

1、大家知道“得意扬扬”什么意思吗?

那么平时我们做了什么事的时候才得意扬扬的?

2、那洋人做了什么?(轧死中国妇女的亲人)

3、轧死人了心里还得意扬扬的,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4、这是一个怎样的洋人?(可恶)此时此刻,面对这个洋人你心情怎样? 就让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气愤。(朗读指导)预设2:中国妇女

1、会读书的同学,边读脑海中边会出现一些画面。

当读到“衣衫褴褛”,你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衣服上都是洞洞、很破旧、一个补丁补丁、想一想她的脸、身子)

2、妇女在哭诉什么?

可能早晨的时候她还和亲人高高兴兴的在一起,可是却被洋人的汽车无情的轧死了。她多么希望巡警局的人能为她主持公道,多么希望周围的人能帮帮她。

3、可是她换来的是什么?

这位中国妇女真是太可怜了,谁来读读这段话? 预设3:巡警

1、在这句话中一个对关联词道出了是非颠倒的事实。(不但„„反而„„)

2、作为中国巡警本来应该帮助受害妇女支持公道,可他们却帮着洋人,这些巡警真是„„

3、在课文中有一个词描写了中国巡警——“耀武扬威”。谁能来做一做耀武扬威的动作?(生表演)

中国巡警在就是这样在租界地里耀武扬威,你们说他们是靠着谁的势力?(洋人)作为中国人却在自己的土地上帮助洋人,真是太„„(可恶)预设4:围观人群

1、围观的人们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恼怒,他们紧握着拳头)他们也恼怒,可是却敢怒不敢言,这是为什么呢?

3、不急,咱们先来了解“租界地”。(播放视频)

这就是租界,租界地是中国的,却成了谁的天下?(洋人)

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描写了租界,大家可以找一找。

理解“大不相同”,什么是“大不相同”。大家猜测一下,那当时除租界地外的地方可能是怎样一幅情景?(很穷)

5、是啊,正如大家所说,英国特使在出使中国后,在日记中写到:租界外是惊人的贫穷,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赤身裸体,像叫花子一样,我们扔掉的垃圾被人捡了吃,在上海公园门口还挂着这么一块醒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6、我看到了同学们的脸上写满了愤怒,了解了租界,我相信同学们现在一定理解了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

7、说话练习

就是在这租界里,我们目睹了一幕一幕令人揪心的情景,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用上“不但„„反而”来说一说?

我们可怜的中国妇女,不但没有得到巡警局的帮助,反而受到了训斥。

8、过渡:面对这可怜的妇女,可恶的巡警,还有这最最可恨的洋人,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惩处这个洋人)

9、写字指导“惩”

一撇愤、一撇怒、一撇恨,公正何在,却只能压在心底。

三、小结

我想现在同学们一定深刻理解了“中华不振”的深刻含义。

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经常一个人在座位上沉思,他到底在想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第三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崛、范”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4.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学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

2.说说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伟人简介。

二、初读感知,字词学习

1.分析记忆字形。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崛、范、魏、晰、效、淮、惑、斥”的读音。

字音难点:淮,读(huái)不要读成(zhǔn),“斥”为翘舌音。

出示生字“肃、晰、振、胸、怀、赞、效、疑、惑、凡、顾、训、斥”。指导书写。

3.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使用巧记法记:晰、惑。

5.易写错字:胸、赞。

6.识字游戏——我爱记笔记。

7.图文解词:热闹非凡、疑惑不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把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3.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事?完成填空。

4.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

5.小组讨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6.思考:用简短的句子说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7.背景了解。

”“

第二课时

一、听写导入,引出新课

1.听写词语。

麻烦 胸怀 屈辱 热闹非凡

左顾右盼 疑惑不解 清晰而坚定

2.批改并订正。

3.上节课,我们知道少年周恩来与众不同的志向,当堂向全体师生表明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了解周总理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志向?

二、研读课文,走进文本

(一)学习1~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想一想周恩来读书的原因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2.此时的周恩来在做什么?他是怎么回答的?理解“清晰而坚定”的意思。

3.思考: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比:突出周恩来的伟大抱负。

4.品析设问句,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5.自由读、指名读、体会感情。

(二)学习11~14自然段

1.默读第二部分,思考什么事让十二岁的周恩来难以忘怀?

2.“租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3.结合背景,思考“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

4.“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让周恩来难以忘怀。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学习15~17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部分,周恩来带着疑惑,背着伯父进了租界。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面对女人的哭诉,中国巡警是怎样做的?围观的中国人是如何做的?为什么会这样?

3.看到这一切,12岁的周恩来有什么感受?品读体会周恩来的忧国忧民,胸怀天下。

4.再次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体会首尾呼应。

三、拓展迁移,课外语文

1.学习思维导图。

”“

2.拓展延伸,梁启超作品。

3.课外语文: 同学们,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请你想一想: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还有许多像周恩来一样的伟人,他们也是为了祖国的崛起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到了谁?

第四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简单了解课文涉及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感受中国历史上这段屈辱的历史。

3、体会周恩来从小立志的高尚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中华不振”的含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周恩来从小立志的高尚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1842年上海,出现第一个租界。到1901年,中国出现了大大小小43个租界。英、法、德、俄、奥等列强,在租界里,他们以居住、经商为名,大肆贩毒、走私,甚至侵略我国主权,奴役我国人民。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直面“中华不振”

1、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复习生词,听写订正。

3、在课文当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现在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板书:中华不振。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请同学们自由读文,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画出来。

2、指名汇报。

重点指导:

老师在巡视同学们读书的过程当中,发现有一个句子,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把它划了出来。大

(1)屏幕出示:“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能怎么样呢?”

(2)指名学生朗读。

(3)听了同学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鼓励学生朗读语段。

(4)同学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5)老师深深地理解大家此刻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也许光用文字来形容你们的愤怒与冲动显得太苍白无力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吧!用上你们的感情和你们的表情!

(6)读着这段话,看着这样的场面,相信你的脑子里一定会冒出许多许多的问题纠缠着你,困扰着你,你想问什么?(板书???)

(7)那么多的问题,你们想过答案是什么吗?你想过吗?你呢?你呢?„„那好,让老师一个一个地来问问你们!

(8)教师指生读:配乐《江河水》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A.教师第一次插问:中国的巡警局给中国人撑腰了吗?师再问:“为什么?(课文中告诉我们答案了吗?)师接:是的,从伯父的话中,我们得到了这个答案——(生齐读)中华不振啊!教师顺势补充板书:啊!

生继续读:“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B.教师第二次插问:这个轧死了中国人的洋人被惩处了吗?师再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齐读——中华不振啊!教师顺势补充板书:!

生齐读:“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能怎么样呢?”C.教师第三次插问:围观的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了吗? 师:你们说,这到底是为什么?齐读——中华不振啊!!教师顺势补充板书:!

3、补充阅读,放眼“中华不振”

(1)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群情激愤?可是,你们看看这些围观的“中国人”!他们,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啊?真是——中华不振啊!!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出示补充材料,教师范读。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挡,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2)“华人与狗不准入内!”你想说什么?„„

(3)同学们,这到底是为什么啊?齐答——中华不振啊!

4、(短暂的沉默)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示意学生取出练习纸,动笔开写)请你把这些想法写下来!

四、回环复读,鼓舞“中华崛起”。

1、这一次去了租界以后,周恩来——齐读: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起码的公道。——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专横跋扈。——他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中国人面对一个洋人,竟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

2、听见魏校长在修身课上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恍然大悟,听到魏校长点他的名字,于是,他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指名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读!你读„„请你们小组读!请你们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啊!!

第五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2、能通过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走进课文情境,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欲望。

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谁来说说你们的理想是什么?有一位少年的理想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点击大屏幕,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解题:崛起:兴起。中华:中国。全意为:为了中华的兴起而读书。

2、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过渡语:大家的疑问很好,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121页,在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悟文本。自学要求:

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壮志的原因是什么?

(二)1、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情况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过渡语:孩子们,你们读的真棒,充分读出了伯父说话时的无可奈何和周恩来好奇的心理。那么文中的周恩来听从伯父的告诫了吗?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下面就请大家一起跟随周恩来的脚步看看他在租界内看到了什么。

三、小组讨论学习第8自然段,交流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8自然段:

要求:

1、用——画出文中洋人、巡警以及围观者是怎样对待那位不幸的中国妇女的。(a、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b、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C、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2、说一说: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

3、写一写:周恩来此时心情如何?他是怎样想的?

4、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政府腐败无能,国家贫穷落后,领土不完整,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你从中懂得了什么?(落后就要挨打)

过渡语:是啊!孩子们,少年时的周恩来就懂得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这为他今后树立伟大志向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学习。

四、感情朗读,感受周恩来的伟大志向

1、目睹了租界里的这一幕,少年周恩来和我们一样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然而他不仅仅是愤怒,那么他在修身课上又说了什么呢?他的志向和其他同学的志向有何区别?

2、师小结:孩子们你们说的真精彩,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而读书吗?

3、全班汇报:说一说你为什么而读书?

4、学生自由表达,师相机鼓励,引导结合中国现状。

五、学生谈谈收获及少年周恩来的品质。

1、孩子们,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少年周恩来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品质?

六、作业:自己搜集一些“爱国的名言”。板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物

词语

体会

中国妇女

哭诉

可怜

中国巡警

训斥

可恨

洋人

得意扬扬

可恶

围观的人

握紧拳头

可悲

下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学会用“不但„„反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1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鲁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一: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江店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钱席2012.11.2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铜联小学张丽艳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喧......

    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2、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井圭路小学四年级 杜文龙 一、齐读课题,直接导入 1、请大家把目光投向大屏幕,读一读课文的题目(师指屏幕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