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复备人: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第51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教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教具准备:直尺,铅笔、数学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是吗?
今天呀,奇思和妙想利用咱们所学的知识,也在忙着测量呢?(出示情景)
同学们快看看,奇思妙想在量什么呢? 生:课桌
师:今天我们就和奇思妙想一起来研究:课桌有多长(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互动新授、探索交流
1、活动一:说一说为什么同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不同?
师:同学们奇思妙想是怎样测量的?他们的方法你看懂了吗?同桌说一说!生1:奇思是用手量的,她量的结果是6拃长。生2:妙想是用铅笔量的,他量的结果是4支铅笔长。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同学们她们的课桌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量的结果却不同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
师:同样的桌子,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 小组交流,讨论。
2、活动二:认识厘米。
师:看来呀,用不同的东西量,不好交流,因此呢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通常呢人们统一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1)认识刻度尺。
师:同学们尺子上都有什么呢?把你的尺子拿出来看一看,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师巡视)
师:同学们瞧,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它是尺子的一部分,快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停留1分钟学生进行观察)——课件出示直尺。师:谁来说一说,在尺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看到尺子上有数字。
师:有哪些数字呢?我们看一下,(用课件演示数字1、2、3、、、)谁和他的发现不同? 生:我看到尺子上有CM。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cm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当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师:谁还想说你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尺子上有0,师:嗯,0在尺子的最左端,是吗?那它在尺子上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起点。师:还有什么呢? 生:尺子上还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直线。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他发现了尺子上有很多长短不一的小线,我们看看,(课件演示)这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
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观察,在尺子上能找到这么多的小秘密。表扬一下自己。(2)介绍1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从刻度0到刻度1中间的长度是几厘米呢? 生试说。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师:同学们快来找一找自己的尺子上,还有刻度几到刻度几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指名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同学们快来看看发现什么了? 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是吗?(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3)体会1厘米的长度
师:同学们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试着用拇指和食指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生相互讨论,并做手势比画。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用手指比画1厘米的长度,有的大约是这么长,有的大约是这么长?究竟1厘米有多长呢?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了1段1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们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老师发的小棒,再把小棒轻轻的抽出来,那么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师:同桌之间相互比一比,看看你们的1厘米长度一样吗? 生回答
(4)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请同学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的身边或在自己的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生可能回答:学生的手指一节大约是1厘米,电灯的开关按钮的宽大约是1厘米,订书针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5)在尺子上找2厘米、3厘米?
师:同学们除了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之外,你还能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是2厘米?从哪到哪是3厘米?赶快找一找,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找,并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生1:从0到2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 生2:从0到3之间的长度是3厘米
师:同学们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小组内说一说)
生回答: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这几厘米就有几个1厘米。
3、活动3:学生测量铅笔的长 师:同学们写作业时都会用到什么呢? 生:铅笔
师:没错,那你能估一估你的铅笔的长大约是几厘米吗? 生回答(2位同学回答)
师:到底是几厘米呢,大家赶快量一量。学生动手量一量。
(这一环节,学生在测量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和书中一样的错误的几种情况,教师组织孩子进行讨论。)
师总结:谁能说一说在测量铅笔的长度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4、活动4:说一说它们这样量对吗?
师:听说呀动物学校的小熊,也在学着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呢?你们想不想看?(出示课件)师:同学们认真看看她们谁量的对呢?小组讨论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哪副图测量的是对的,哪副图测量的是错的,为什么? 生汇报:2和4是对的
生:因为第二副图他的一端对准了尺子的0刻度,就是5厘米。而第4副图没有对准0刻度,但从1到6一共有5个大格,所以就是5厘米。师: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谁和他的发现不同? 生:第1副是错的,因为一段没有和0刻度线对齐。师:还有那位同学和他的发现不同?
生:我发现第3副是错的,因为从1开始最后到6,应该是5厘米,从1到6中间有5个大格,应该是5厘米。
5、活动5:量一量,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51页上的练习,量一量下面的线有多长,并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师巡视并指导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怎样量和画的
师总结:孩子们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时,要注意什么呀?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一端要对准尺子的0刻度,并且要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
三、挑战新知 提升能力(1)基础练习图
第1题:教师可让学生估计,再组织学生实际测量,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孩子的估测能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可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二)变式练习图
第3题:本题体现了学科整合,既可以学习测量的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4题:做题时,教师要让生注意到积木的高度不同,组合摆放后就出现了不同的高度,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判断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的。
(三)拓展练习
第5题:此题是一道拓展题,通过用断尺画线,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回馈 课后延伸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货和体会吗? 生: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生:还知道了厘米可以用cm来表示
生:直尺上从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生: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看来我们不但帮助我们学校解决了定做课桌的问题,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1、1cm =1厘米
2、直尺上从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第二篇: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小视频,请你仔细看。为什么相同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测量工具不同)。
那我们选一个统一的工具来测量,我们都用拃来量一下你课桌有多长。(板书课题)同学们为什么结果还是不同呢?(手的大小不同)
那怎样才能准确的测量出课桌的长度呢?(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
二、讲授新知
说到尺子,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尺子(......)生活中有这么多尺子,最常用的就是直尺了。
1.认识直尺
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数字0、1、2…有许多线,有长的短的,有字母cm)
总结: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0刻度在尺子最左边,表示起点;尺子上的“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也可以用厘米表示。(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2.指一指
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可以说是1cm,即1厘米=1cm。尺子上还有哪段长度是一厘米?(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一厘米)
3.认识1厘米——2厘米——5厘米
认识1厘米
那1厘米有多长呢? 请你用两根手指在直尺上量出1厘米,在我们身上能找到长度是一厘米的尺子吗?(手指的宽度......)
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还有许多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例子,这个留给大家课后再找。
深化2厘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有多长呢?请你们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2厘米的长?
你怎么知道它是2厘米的长?(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相差几厘米就是几厘米(即大的刻度减小的刻度)
想象5厘米
那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5厘米呢? 想象尺子无限延长,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5厘米?
总结:为了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出几厘米,我们就看它是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是从0刻度开始,那么0刻度到几就是几厘米;如果不是,就看两个整刻度相差多少,也就是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敢!)好!请看大屏幕。你能说出下列长度是多少吗?
4.量一量
认识了尺子,我们就要学以致用,现在有4只小熊想利用尺子来测量铅笔的长度,我们来当小法官,用手势来判断谁对谁错?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总结: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上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最后为了清楚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把它标出来。
下面我们亲自动手量一量,小组合作用直尺测量食指长度、手掌宽度,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三、课堂练习
同学们表现的如此棒,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嘉宾,认识吗?怎么量他的身高呢?尺子怎么摆放?
那倾斜的坚果怎么测量?下面我们看看这样量行不行?为什么?
一端对齐0刻度,数清有几个1厘米,尺子与物体平行。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标志吗?它表示什么意思?现在机灵狗用四种不同的积木搭了一座桥,你能帮它设计一个限高牌吗?下面三辆小汽车,哪辆车能从桥下顺利通过呢?动笔算一算。
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其实我们身体上藏着许多尺子,古时候没有尺,他们用拃来量布,这块布几拃?这根竹竿有几足?这块大石头有几庹?课后.继续去查找有关尺的知识。
第三篇:《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趣揭题】
1、观看视频
师:有三位同学在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了课桌的长度,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三段视频)
问: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
小结: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现在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同意的测量工具——尺子。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
2、认识尺子
课前小研究
(一):观察尺子,你都看到了什么? 介绍刻度、刻度线、厘米。
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三、【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小研究
(二)说一说,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多长?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这样长的一段吗?你有什么发现?
和同桌交流,汇报: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找尺子上其他的1厘米,谈发现
总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师:找到这么多1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吗?(学生试着比划)
师:老师课前给大家发给你们那根短短的小棒就是1厘米,拿出来,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棒,然后用另外一只手轻轻地把小棒抽出来,注意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看中间的间隙有多长,这段间隙的长度就是1厘米,记住1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想起来了吗? 生比划,师验证,同桌再互相验证。
3、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在我们的身上或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你能找到这样的物体吗?(学生找,汇报)
4、在尺子上找其他的长度。
师:刚刚大家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从0刻度到刻度2的长度是多少?(生回答:2厘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你能找到3厘米吗?能快速找到5厘米吗? 师:你们找得这么快的窍门是什么?
总结:方法1:两个数字是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方法2:用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四、【自学探究,寻找方法】
1、师:尺子还有一个作用——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怎么测量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试着测量一下物体的长度?先估手中小棒的长度?再测量。
2、拓展:断尺测量小棒。师:周老师也想测量你手中的小棒。
师拿出尺子,故意发出惊叹:糟糕,尺子断了,看来这个尺子是用不成了,扔了吧。生:不用扔,可以用。师:怎么用?
让学生教老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总结:谢谢你们,你们太能干了,竟然变废为宝,只要另选一个起点就可以了。
3、师:学会了吗?小熊迫不及待的开始测量了,同学们你们通过自学,一起判断小熊的方法对不对? 学生独立判断,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学生快速说答案。
2、测量小棒的长度
六、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师: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出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 学生试画5厘米长的线段
七、小结:测量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测量物体要放平。
用直尺,量物体,左端要和零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认识厘米)起点、刻度、刻度线、长度单位:厘米 cm 1厘米=1cm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尺子上找1厘米,再试着比划一厘米,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小棒夹住,再把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次比划,老师验证、同桌验证,调整用手势表示1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第四篇:《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的长度单位。快看!(播放古时候人们测量长度的视频)
师:同样的一匹布,为什么两个人测量的结果不相同呢?生:...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总结:也就是说测量之前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刻度尺。
师:你们知道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比较准确吗?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预设: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ppt:介绍0刻度,表示起点(开始);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刻度线)
师:这些数字、线有什么规律吗? 生1:3种长度的线都叫刻度线。
生2:数字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生3:cm就是厘米。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的物体,是较短的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再直尺上找到哪段1厘米的长度呢?(课件演示1cm)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就是1厘米。
师:请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是1cm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这样夹住,手指不动,让我们轻轻撤出小棒,看,这个长度就是1cm,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用手比一比,感受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长?生操作。
师: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是2厘米。3厘米、5厘米呢?
师:通过在尺子上找到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0到第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用后面的大刻度减去前面的小刻度,得几就是几厘米; 生: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总结语打到PPT上不?)
2、用厘米测量。
师:请仔细观察图中铅笔的长是多少?它们这样测量对吗?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图片出示:教材51页第三幅图。生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从直尺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直尺刻度的几厘米,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ppt)
3、说说物体的长度时几厘米。(PPT出示4道题,包括倾斜测量的题)
总结测量儿歌。
4、量一量、画一画(介绍线段作为)。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的是否正确。
5、动动手:估一估,量一量,这些物体有多长。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做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尺子及用途。
第五篇:课桌有多长(定稿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参赛号:0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课桌有多长》。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尺子是每个学生必配的学习用具),他们已经初步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1厘米有多长还不是很清楚,还没有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1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
-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3.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产生讨论和思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行为习惯和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长度单位“厘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便利贴。【学具准备】直尺、橡皮、铅笔、1米以上的软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淘气和笑笑遇到的问题,追问: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小结:因为测量工具不同,所以测量结果就不同。生活中为了方便,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有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尺子作为工具。
二、自主探究,认识尺子 1.活动一:了解直尺。
尺子上都有什么呀?(课件出示直尺,学生观察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1)数字。学生读数并说出尺子上的0表示的意义。
-2-
(2)刻度
尺子上一个一个的小道道,也就是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
(3)cm 学生观察课件,认识cm表示一个小小的但很有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找一找cm。
2.活动二:认识1厘米(1)寻找1厘米。
课件展示1厘米有多长,学生说一说,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预设:当学生说出尺子上从2到3是1厘米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尺子上还有从几到几是1厘米?)
学生随展示的课件说出从0到1是1厘米,一直说到从7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强调:挨着的两个刻度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说透1厘米。
找到数字4,说说从刻度4到刻度几是1厘米?刻度8呢?(3)比划1厘米。
学生比一比,用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表示出1厘米,再拿出尺子,自己比一比,1厘米是不是这么长。
学生放下尺子,直接比划出1厘米。
(4)生活中的1厘米。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厘米,最后
-3-
课件出示: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方格的一条边大约1厘米等。
3.活动三:认识几厘米(1)辩论几厘米。
课件出示一支铅笔和一把直尺,让学生说说它的长是几厘米并说明理由。
(2)研究几厘米。
数一数这条线段包含了几个1厘米,所以它应该是多长。(3)做练习题(课件展示):
4厘米有()个1厘米,7cm厘米有()个1cm,6个1厘米是()厘米,8个1cm是()cm。(生逐一回答)
三、合作交流,学会测量。1.活动四:估一估。
小组内估计一下,手中的橡皮、铅笔、便利贴大约是多少厘米并说明理由。
2.活动五:量一量
学生测量橡皮、铅笔、便利贴的长度,并填写完空格,最后交流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预设相同物品测量结果不一样,让其它学生辨析测量方法的对错)
强调: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3.活动六:量一量,画一画。(完成教材51页练习)(1)测量已给线段的长度并说出测量方法。
-4-
(2)画出规定线段的长度并说出画法。4.活动七:测量课桌的准确长度
小组内用长度1米以上的尺子量一量课桌到底有多长,最后反馈纠错。
四、拓展延伸,活用知识。1.活动八:巧用破尺子。
(1)学生思考:一把两端烧坏的尺子能不能测量出橡皮的长度,如果可以学生上台演示。
(2)思想教育:刚才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战胜了它,说一说我们是依靠什么战胜了困难?我们就是要依靠智慧,依靠自己,依靠知识,依靠灵感来解决问题,战胜困难。
2.活动九:火眼金睛。
课件展示铅笔和尺子都有一部分被一张纸片盖住了,学生猜猜看,这支铅笔可能有多长并试着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唤起期待。
这节课学习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还知道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会用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都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其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灵感去解决它。
学生数各小组爬的高度,评选出最佳小组并送给学生小礼品――测量儿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