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新版北师大---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学设计---公开课(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7:3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上新版北师大---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学设计---公开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上新版北师大---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一篇:二上新版北师大---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学设计---公开课

课桌有多长(认识厘米)

选课原因: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同时也是学生第一次具体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的方法,也是学生开始认识第一个长度单位---“厘米”。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尺子不仅可以用来画直线,而且还可以用来测量长度,让学生在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这一操作过程中具体感受、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米”,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厘米”,米的实际意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方法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和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一1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初步学会估测和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认识古代测量方法:一拃(zhǎ)、一庹(tuǒ)、一步

2、师:今天老师带来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一组照片:

照片1――妈妈给孩子量衣服;照片2――叔叔量玻璃;照片3――教师给学生量身高;照片4――木匠量椅子腿的长度。

教师每出示一张照片,都请学生介绍照片上的内容。然后,教师再问:照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生:(异口同声地)都在量东西。

师:看来,测量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你们知道吗,量东西里还有许多学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好不好?(教师板书课题“量长度”。)

(二)互动新授

1、活动一:量一量

a、师: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课桌,你们知道你用的课桌有多长吗?

生:(互相看了看,摇头)不知道。

b、用拃、数学书、铅笔测量课桌的长度。C、学生操作尝试 d、学生汇报:

4拃长,3本书长,6枝铅笔长,e、大家的桌子都一样,为什么你们说的却不同?

要使大家测量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那么在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直尺)

2、活动二: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

课件出示直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数字、有长短不同线条)

谁能够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1厘米。也表示cm(板书)

1厘米有多长?从0到1之间的长度几厘米?(板书)

请你在尺子上在找一找还有哪几个刻度到几刻度也是1厘米?(指明自由说一说)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板书)

(3)体会一厘米实际的长度: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自己大拇指指甲约是多少厘米?说一说你的方法?

引导(直尺的使用方法):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大拇指指甲的一端,看指甲的另一端对准的数字几,就是指甲盖就是几厘米(板书)用手势表示1厘米。

判断:铅笔盒、书本的厚度够一厘米吗?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cm?(图钉,饮料瓶盖,大拇指指甲盖)

3、活动三:测量铅笔的长度

(1)课件出示插图,小组交流探讨小熊的测量方法

(2)说一说小熊测量存在的错误?

(3)断尺能不能测量物体的长度

有的不是从0开始,有的不是从笔的一端开始量起?

(4)小结:

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再看物体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练习反馈:书本p51量一量,作业纸上2、3两题

量一量它有多长。画一条比长4厘米的线段。画一条8厘米的线段。

(三)练习巩固

1、基础练习,p52页第3题

2、提高练习,第4题,能读懂题目意思吗?多少高度以内的汽车能 通过桥???引导绿色相加16厘米内都能通过。

3、思维拓展,先出示ppt断尺练习。断尺能不能测量长度?哪么能不能利用断尺画出6厘米呢?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怎么测量?还学会用直尺画线段的长度,还知道断尺也能测量,画出物体长度。

量指甲盖,饮料盖,书本厚度,(长度较短的物体)用厘米来做长度单位,如果测量,门的高,树的高,我们教学楼的高度,长度较长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合适,还是用其它的单位呢???

第二篇:公开课《课桌有多长》教案

课桌有多长

教学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51、52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看!我们教室的课桌摆得多整齐呀。想不想知道这些课桌的长度?(想!)。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这一课的内容。(演示课件2,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

1、估计课桌有多长

师:(把代替课桌的纸板粘到黑板上,师边说边用手在纸板上比划长度)我们课桌的长度是一样的!你能想到用什么工具测量出它的长度呢?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学生回答采用铅笔、书本、手等工具,老师把方法依次写在黑板上)

师:好!谁愿意采用以上的工具上来测量一下?(指名学生拿工具上黑板动手测量)板书: 铅笔: 3枝 手:4拃 书本:2本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谁来说说原因? 生:因为他们用的工具不一样,测量结果就不一样。

师总结: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没错!测量同样的物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只有当工具相同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要找一个统一的测量 工具进行测量。那我们采用什么工具测量好呢?——尺子(演示课件3,揭示采用直尺来测量物体)活动

(一)看一看!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尺子,认真观察一下,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

(演示课件4)生:有数字0、1、2、3、4……有许多线,有长的短的,有字母cm。(随学生的回答老师闪动尺子的各部分)

师补充: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0刻度在尺子最左边,表示起点;尺子上的“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也可以用厘米表示。{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师:请看大屏幕!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可以说是1cm,即1厘米=1cm。(板书:1厘米=1cm)活动

(二)指一指!

师: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那在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请大家指出来。(演示课件5)

生1:数字2——3是1厘米长。

生2:数字4——5是1厘米长。、、、、、、、、师:我们用一句话话来说,即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师:那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木棒,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厘米。(老师动作示范)伸出食指和拇指夹住小木棒,然后慢慢抽出小木棒,这时候我们食指和拇指之间的长度大约就是1厘米。好!甩一下我们的小手,放轻松,我们再来比划一次。(重复刚才的动作,让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师:请大家把小木棒放到一边,咱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好!)听口令!(师生一起进行 “拿”、“放”1厘米的比划游戏)活动

(三)找一找!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那除了在尺子上能找到表示1厘米的长度之外,想一下,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呢?谁愿意来说说?

师:老师给点提示你们,比如说从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我们的学习用品中去找。(演示课件6)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边说边演示课件:食指的宽度、指甲盖的宽、鼻孔等;橡皮的厚、钉书钉的长、书本的厚度、透明胶的宽等。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还有许多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例子,这个留给大家课后再找。

2、师:(演示课件7)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有多长呢?请你们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2厘米的长? 生1: 0—2是2厘米长。生2:2—4是2厘米长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2厘米的长?

这时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之间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相差几厘米就是几厘米(即大的刻度减小的刻度)接着可以让学生陆续说出2—4,7—9,5—7等都是2厘米长。师:那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5厘米的长呢? 生1:0—5是5厘米 生2:5—10是5厘米

师总结:为了能够又快又准地在尺子上找出表示几厘米的长度,我们就看它是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是从0刻度开始,那么0刻度到几就是几厘米;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就看两个整刻度相差多少,也就是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师:(演示课件8)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敢!)好!请看大屏幕!(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说出5—

6、0—

4、、0—

6、1—

5、6—8分别是几厘米)活动

(四)量一量!(演示课件9)

师:认识了测量工具——尺子,我们就要学会用它来测量我们所要测量的物体,老师这里有一支铅笔,想跟大家一起测量出它的长度。

1、演示课件:铅笔有多长?

师:在测量之前,请大家估计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谁来说说?(指名回答)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它的真正长度?(想!)好!我们就来量一下,看它到底有多长?请看大屏幕!

师: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老师边说边演示课件10)我们要注意:(1)、将物体和尺子放平

(2)、物体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

(3)、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物体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演示课件11)0刻度表示起点,所以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是从0刻度开始

的,但是如果它没有0刻度的话,那该怎么测量呢?谁愿意来说说? 生:可以从后面某一个数字量起。

师总结: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没错!如果没有0刻度,可以从后面的某一数字开始量起,那读数的时候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2、师:(演示课件12)现在呢,有4只小熊它们也认识了尺子,想利用尺子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小熊们想请你们来充当评委,评一下看谁的测量方法是对的。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51页第三题!

师:谁愿意当裁判评一评?(指名回答)

生1:第1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错的,物体没有对齐0刻度。生2:第2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

生3:第3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但它的结果错了。

生4:第4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1—6相差5厘米,所以是5厘米。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演示课件。

3、师:当了一回裁判,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想!)看来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了,好!请同学们看教材51页第4题的第(1)小题量一量它有多长(演示课件13),赶紧动手把它完成。(由学生揭示答案之后,老师演示课件测量的过程)

师: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同时,也要学会用尺子来画某一长度的线段,那我们如何利用尺子画线段呢?请看大屏幕!用尺子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演示课件14)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上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最后为了清楚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把它标出来。

师:整个画的过程演示完给大家看了,请你们自己动手在课本上把它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课堂练习-----巩固与运用

为了巩固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闯关游戏,好吗?(好!)请看大屏幕!(演示课件15)

1、(演示课件16)第一关:我会说,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2、(演示课件17)第二关:我会量

师:估计一下,我们的铅笔长、数学书本长以及练习本长有几厘米?(先让学生把估计好的数据填在课本上,再给学生时间动手量一量,到底是几厘米?)

3、(演示课件18)第三关:我会画,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评讲并演示课件)师:(演示课件19)恭喜大家,闯关成功!

四、课堂小结(演示课件20)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厘米可以用(cm)来表示,我们还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还学会了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多做相关练习加以巩固!五:作业布置(演示课件21)

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后用尺子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第三篇:《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趣揭题】

1、观看视频

师:有三位同学在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了课桌的长度,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三段视频)

问: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

小结: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现在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同意的测量工具——尺子。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

2、认识尺子

课前小研究

(一):观察尺子,你都看到了什么? 介绍刻度、刻度线、厘米。

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三、【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小研究

(二)说一说,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多长?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这样长的一段吗?你有什么发现?

和同桌交流,汇报: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找尺子上其他的1厘米,谈发现

总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师:找到这么多1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吗?(学生试着比划)

师:老师课前给大家发给你们那根短短的小棒就是1厘米,拿出来,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棒,然后用另外一只手轻轻地把小棒抽出来,注意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看中间的间隙有多长,这段间隙的长度就是1厘米,记住1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想起来了吗? 生比划,师验证,同桌再互相验证。

3、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在我们的身上或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你能找到这样的物体吗?(学生找,汇报)

4、在尺子上找其他的长度。

师:刚刚大家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从0刻度到刻度2的长度是多少?(生回答:2厘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你能找到3厘米吗?能快速找到5厘米吗? 师:你们找得这么快的窍门是什么?

总结:方法1:两个数字是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方法2:用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四、【自学探究,寻找方法】

1、师:尺子还有一个作用——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怎么测量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试着测量一下物体的长度?先估手中小棒的长度?再测量。

2、拓展:断尺测量小棒。师:周老师也想测量你手中的小棒。

师拿出尺子,故意发出惊叹:糟糕,尺子断了,看来这个尺子是用不成了,扔了吧。生:不用扔,可以用。师:怎么用?

让学生教老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总结:谢谢你们,你们太能干了,竟然变废为宝,只要另选一个起点就可以了。

3、师:学会了吗?小熊迫不及待的开始测量了,同学们你们通过自学,一起判断小熊的方法对不对? 学生独立判断,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学生快速说答案。

2、测量小棒的长度

六、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师: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出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 学生试画5厘米长的线段

七、小结:测量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测量物体要放平。

用直尺,量物体,左端要和零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认识厘米)起点、刻度、刻度线、长度单位:厘米 cm 1厘米=1cm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尺子上找1厘米,再试着比划一厘米,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小棒夹住,再把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次比划,老师验证、同桌验证,调整用手势表示1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第四篇:《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的长度单位。快看!(播放古时候人们测量长度的视频)

师:同样的一匹布,为什么两个人测量的结果不相同呢?生:...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总结:也就是说测量之前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刻度尺。

师:你们知道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比较准确吗?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预设: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ppt:介绍0刻度,表示起点(开始);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刻度线)

师:这些数字、线有什么规律吗? 生1:3种长度的线都叫刻度线。

生2:数字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生3:cm就是厘米。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的物体,是较短的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再直尺上找到哪段1厘米的长度呢?(课件演示1cm)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就是1厘米。

师:请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是1cm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这样夹住,手指不动,让我们轻轻撤出小棒,看,这个长度就是1cm,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用手比一比,感受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长?生操作。

师: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是2厘米。3厘米、5厘米呢?

师:通过在尺子上找到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0到第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用后面的大刻度减去前面的小刻度,得几就是几厘米; 生: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总结语打到PPT上不?)

2、用厘米测量。

师:请仔细观察图中铅笔的长是多少?它们这样测量对吗?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图片出示:教材51页第三幅图。生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从直尺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直尺刻度的几厘米,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ppt)

3、说说物体的长度时几厘米。(PPT出示4道题,包括倾斜测量的题)

总结测量儿歌。

4、量一量、画一画(介绍线段作为)。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的是否正确。

5、动动手:估一估,量一量,这些物体有多长。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做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尺子及用途。

第五篇:课桌有多长(定稿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参赛号:0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课桌有多长》。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尺子是每个学生必配的学习用具),他们已经初步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1厘米有多长还不是很清楚,还没有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1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

-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3.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产生讨论和思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行为习惯和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长度单位“厘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便利贴。【学具准备】直尺、橡皮、铅笔、1米以上的软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淘气和笑笑遇到的问题,追问: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小结:因为测量工具不同,所以测量结果就不同。生活中为了方便,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有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尺子作为工具。

二、自主探究,认识尺子 1.活动一:了解直尺。

尺子上都有什么呀?(课件出示直尺,学生观察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1)数字。学生读数并说出尺子上的0表示的意义。

-2-

(2)刻度

尺子上一个一个的小道道,也就是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

(3)cm 学生观察课件,认识cm表示一个小小的但很有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找一找cm。

2.活动二:认识1厘米(1)寻找1厘米。

课件展示1厘米有多长,学生说一说,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预设:当学生说出尺子上从2到3是1厘米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尺子上还有从几到几是1厘米?)

学生随展示的课件说出从0到1是1厘米,一直说到从7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强调:挨着的两个刻度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说透1厘米。

找到数字4,说说从刻度4到刻度几是1厘米?刻度8呢?(3)比划1厘米。

学生比一比,用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表示出1厘米,再拿出尺子,自己比一比,1厘米是不是这么长。

学生放下尺子,直接比划出1厘米。

(4)生活中的1厘米。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厘米,最后

-3-

课件出示: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方格的一条边大约1厘米等。

3.活动三:认识几厘米(1)辩论几厘米。

课件出示一支铅笔和一把直尺,让学生说说它的长是几厘米并说明理由。

(2)研究几厘米。

数一数这条线段包含了几个1厘米,所以它应该是多长。(3)做练习题(课件展示):

4厘米有()个1厘米,7cm厘米有()个1cm,6个1厘米是()厘米,8个1cm是()cm。(生逐一回答)

三、合作交流,学会测量。1.活动四:估一估。

小组内估计一下,手中的橡皮、铅笔、便利贴大约是多少厘米并说明理由。

2.活动五:量一量

学生测量橡皮、铅笔、便利贴的长度,并填写完空格,最后交流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预设相同物品测量结果不一样,让其它学生辨析测量方法的对错)

强调: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3.活动六:量一量,画一画。(完成教材51页练习)(1)测量已给线段的长度并说出测量方法。

-4-

(2)画出规定线段的长度并说出画法。4.活动七:测量课桌的准确长度

小组内用长度1米以上的尺子量一量课桌到底有多长,最后反馈纠错。

四、拓展延伸,活用知识。1.活动八:巧用破尺子。

(1)学生思考:一把两端烧坏的尺子能不能测量出橡皮的长度,如果可以学生上台演示。

(2)思想教育:刚才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战胜了它,说一说我们是依靠什么战胜了困难?我们就是要依靠智慧,依靠自己,依靠知识,依靠灵感来解决问题,战胜困难。

2.活动九:火眼金睛。

课件展示铅笔和尺子都有一部分被一张纸片盖住了,学生猜猜看,这支铅笔可能有多长并试着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唤起期待。

这节课学习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还知道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会用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都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其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灵感去解决它。

学生数各小组爬的高度,评选出最佳小组并送给学生小礼品――测量儿歌。

-5-

下载二上新版北师大---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学设计---公开课(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上新版北师大---课桌有多长(公开课)教学设计---公开课(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范文)

    6.2.1课桌有多长 主备教师:丁亚东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P51-52页。(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林甸四中小学部 姜艳芝 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P51-52页。(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

    公开课《一分有多长》教案

    2015年春季公开课《一分有多长》教案及反思 塘边小学:辜嘉琦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活动,让学生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 2.通过实践活动,让......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复备人: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第5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

    认识时间(二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观察、交流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知......

    北师大二上《妈妈,不要送伞来》公开课教学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首儿童诗抓住放学下雨,妈妈送伞来的生活细节,“我”不认为冒雨回家是受苦,也不认为是妈妈关心不周;而是把这作为快乐的事,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