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六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 语文版

时间:2019-05-12 17:5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六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 语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六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 语文版》。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六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 语文版

《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2、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 楼运盛 ”之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这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当黄鹤新楼落成之后,它的丰姿令人振奋,是很自然的事。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 此有关。

二、多形式朗读古诗

三、深入感知古诗

问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问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 问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问4: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四、小结: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五、再次朗读古诗

六、作业布置

完成《点击》;背诵古诗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六首》黄鹤楼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黄鹤楼

崔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朗读课文,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过程与方法:

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难点:

多样式的反复朗读是体会诗人归思、怀旧之情的重要方法。【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录音播放《黄鹤楼》。

二、走进作者:

崔颢(约704—约754),字、号均不详,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三、预习检测:

1、正音:

隅()韦()

憩()茏()

宗()

邑()闼()

窥()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的停顿。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

2、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五、合作探究: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

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4、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六、精读品析:

1、本文依次介绍了黄鹤楼的哪些内容?

2、本文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

3、找出描写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特点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本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七、拓展延伸:

(播放音乐《寒春风曲》)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暮色渐浓,看着眼前滔滔东去的长江,看着烟霭笼罩的鹦鹉洲,他不由地轻轻吟哦起来:(生读整首诗)

虽然说一切都如天上那悠悠的浮云必将逝去,但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想着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这些年四处奔波的艰辛,想着自己多年未归的故乡,崔颢的满怀愁绪顿时化作五十六个字从嘴里喷涌而出:(生再读全诗)

师:崔颢的这首诗虽然只有五十六个字,却将黄鹤楼的来历、登临黄鹤楼所见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慨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被称为唐朝七言律师的第一作品。这也难怪当年李白见了之后会搁笔而去呢!当然,李白虽然这次没有留下什么诗作,但是不是白白走了一遭呢? 出示李白的诗作《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学生读,试与《黄鹤楼》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黄鹤楼 孤寂 苦闷

【教学反思】

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品析诗的韵味,意境。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有自己的见解,品味与争论使学生觉得自已是课堂的主人。求异思维,摒除凡名家名篇就盲目崇拜的思想,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发挥学生的想象,以读促写。对于描写优美的文章要给与肯定。【反馈检测】

1、填空:

⑴《黄鹤楼》节选自_________,作者 ________,一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朝人。⑵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__________,江西南昌的___________齐名,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

2、释词:

⑴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⑵遂以名楼

以实奇

⑶观其耸构巍峨

坐其中,颓然碧窈

3、《黄鹤楼》一文中,哪几句突出了黄鹤楼的巍峨高大?(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六首》之《蒹葭》教学设计 语文版

《蒹葭》教学设计

1.相关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蒹葭()湄()溯洄()未晞()跻()涘()

(2)一词多义

右 名词,“右边”(左右流之)

形容词,“弯曲”(道阻且右)

(3)古今异义字、词

右 古义:弯曲。(道阻且右)

今义:右边

2.内容理解

第一章,用水岸边的秋水起兴,借景抒情,表明离情别绪。以秋景作为开端,给读者以凄清之感。点明了时间和环境。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的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情景相生。“所谓”二字,表明“伊人”常被提及,然而却被河水隔绝,可望而不可及。“溯洄”、“溯游”的匆匆忙忙,全出于追求者心情的焦急。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念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

第二章,以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把景物与诗中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白露未晞”,日已深秋,更添冷寂落寞的气氛,情景交融。“跻”表现盘曲的小道不断升高而攀登艰难,“坻”与上章的“水中央”从不同的方位描写想见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第三章,同样以水岸边的秋景起兴,突出描写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难、曲折与漫长。“白露未已”,表明露珠尚存,并与第一章的“白露为霜”和第二章的“白露未晞”相承接,写出了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过程及时间发展的轨迹。结尾用“宛在”,表现心上人似乎就在眼前。虽然可望而不可晤,但这一虚幻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他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3.形式把握

(1)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但三章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层层递进。“白露为霜”为霜花遍地,“白露未晞”是霜露未干,“白露未已”是指露珠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这表示时间的层层推进,也表现主人公焦急的心情。“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写出芦苇的不同状态,富有清凄悲凉的意味。“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从道路的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表现主人公求索意中人的艰难情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写地点位置的变换。整诗通篇重叠重唱,情景相生,深入地抒写了可见而不可求的企慕深情。

(2)诗的表现手法是兴寄。它对全诗起到联想、象征和烘托气氛的作用。诗每章开头都以秋景起兴,引起正文,恰到好处地把一片水乡的秋景与人物痴迷、惆怅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气氛和人物的心情。

(3)情景交融,诗中有画。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萧瑟冷落的秋景和主人公寻求“伊人”时恍惚迷离的情景,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描摹传神的生动 画面。

4.语言揣摩

(1)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首章的“苍苍”,次章的“萋萋”,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形象地描绘了伊人在彼岸等待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形象。“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2)采用双声叠韵连绵字。如“苍苍”、“萋萋”、“采采”等,既是双声,又是叠韵。这些词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3)采用偶句入韵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六首》之《相见欢》教学设计 语文版

《相见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作写愁情的绝妙之处,积累写愁词句。

2、能力目标:学会品析鉴赏诗词。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教学重点

1、品字析句,鉴赏诗词。

2、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 教学难点

把握词作情感基调,进而体会主旨,师生共同分析写愁情的绝妙之处。多媒体演示等帮助理解。教学过程

1、深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跟我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975年,仿佛看到,在清冷的深秋之夜,一位双鬓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着深院中满地的梧桐落叶,独自登上西楼,他默默无言,面对深院中紧锁的重门,面对树枝上稀疏的秋叶,面对如钩的寒月,面对故国三千里地山河,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听他吟诵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教师: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李煜

教师:大家对李煜了解多少呢?

学生明确:他是南唐后主、词中帝王的李煜。我们知道他的词以南唐亡国分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写奢侈豪华的宫庭生活;后期主要是回忆往事,怀念故国,描述被囚禁后的苦闷生活。今天,我们学习他后期的一首词作《相见欢》。

2、学生自由朗诵词作,进一步体会词作感情。【媒体演示】

3、让学生自己理解词意与作者的感情。(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把握主旨)【小组自由讨论】 明确:词题必须扣住“离愁”。【板书】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闺房中的相思之愁,也不是游子的羁旅之愁,而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故国的愁绪。【媒体演示】

4、教师:大家找找词中有哪些意象(景物)? 明确:意象:【媒体演示】 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 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 梧桐——隐含家国之悲

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西楼”、“残月”可联系“月满西楼”或“西楼望月几回圆”理解)(“梧桐”可联系“梧桐更兼细雨”理解)(院深大而显人少,可见寂寞、孤单)

5、具体研读、品字析句鉴赏词作

教师:大家看看除了意象之外,还有哪些字词有助于表现主旨? 明确:“无言”、“独”、“寂寞”、“锁”【媒体演示】

“无言”、“独”——因为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但更表现了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又有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呢?从“无言”、“独”可看出后主那孤独、寂寞的身影。

“寂寞”、“锁”——并非梧桐寂寞,而是人;被锁者并非清秋,而是人。被锁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怎会不感到寂寞。“锁”字暗点了身世。(这是一种修辞手法:移用。)

6、这首词被誉为千古名篇,不朽之作,那么这两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同学们看见这一句,有什么特点吗?

明确: 它们将抽象的感情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具体分析:如: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愁写得恣肆汪洋、绵延无尽。

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李清照《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可以游走。

贺铸《青玉案》写愁多而可视:“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媒体演示】

7、扩展延伸:阅读李煜的另一首《相见欢》 相见欢

林花谢 已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8、小结:这两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故国山河深深的眷恋相思之情。

通过这段时间的诗词学习,我们应该对诗词鉴赏的步骤有一定的了解:首先要注意作者所选取的意象及与表达主旨相关的字词,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词作基调,最后联系作者身世,结合全篇领会主旨。

9、歌曲欣赏:

教师:这首词写得极其自然,没有一丝刻意修饰的痕迹,却将那份亡国之后的愁苦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那让我们重新饱蘸一份浓浓的深情来再次聆听后主那愁肠的心曲。【媒体演示】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诗词六首同步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诗词六首同步测试题(有答案)诗词六首

【同步达纲练习】

Ⅴ.课后巩固练习

(90分钟

100分)

一、课文阅读题(40分)

(一)《关雎》(8分)

1.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2分)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分)[来源:学科网]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二)《蒹葭》(6分)

1.本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2分)2.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2分)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

(三)《黄鹤楼》(7分)

1.本诗选自,作者

。(2分)

2.本文用典的句子:。(2分)3.写景的两句诗是。(2分)

4.唐代诗人

见到这首诗后,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1分)

(四)《钱塘湖春行》(5分)

1.本文写了几种早春的景象?(3分)

2.本诗抒 发了诗人什么感情?(2分)

(五)《相见欢》(5分)

1.本文用比喻手法写离愁的句子:。(3分)

2.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9分)

1.这首词巧用典故的句子:

。(3分)

2.本词的作者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中秋吟月的词是

。(3分)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报国志向的句子:。(3分)

二、类文阅读题(23分)

(一)(5分)

行经华阴

崔颢

岧绕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词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睛。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畴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1.本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1分)

2.你知道“咸京”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吗?(2分)

3.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赏析:《行经华阴》和《黄鹤楼》都是崔颢的七言绝句。两首诗都是咏景抒情之作。《行经华阴》通过描写华阴奇险的景物,高峻的山峰,表达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黄鹤楼》中,通过对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相比而言,《行经华阴》中的对仗句子没有黄鹤楼中的自然、妥帖。

(二)(7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毕竟

(2)别样

2.本诗是一首

(体裁)诗。(1分)

3.这首诗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

。(2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赏析:此诗和《钱塘湖春行》都是描绘西湖景色的名篇。两首诗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的描绘。不同之处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六月的西湖。《钱塘湖春行》描绘的是早春的西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抓住了荷花一种景物进行描绘,而《钱塘湖春行》既有对静景“水面”“云脚”“乱花”“浅草”的描绘,也有对“早莺”“春燕”的动态刻画。

(三)(6分)

浪淘沙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潺潺:

(2)一晌:

2.“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中,“流去”的内容指什么?(2分)

3.本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2分)

赏析:这首词与《相见欢》都是李煜被囚时的作品。《相见欢》抒发的是孤独寂寞之感,而《浪淘沙》却表现了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悔恨、对逝去的故国的怀念以及囚居的凄婉之情。全词从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四)(5分)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疏桐:

(2)省:

[来源:学科网]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品格?(2分)

3.词人以

为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1 分)

赏析:此词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苏轼的作品。《卜算子》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江城子》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的壮志。在写法上,前者写得比较清冷,静中有动,寓意深长。后者写得豪放,豪情洋溢。

三、中考题(12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给加粗字注音。(2分)

(1)羽扇纶巾()

(2)一樽还酹江月()2.解释加粗词语。(2分)

(1)乱石穿空

(2)故国神游

[来源:学科网ZXXK] 3.本词的作者是,他是

(朝)的文学家。(2分)

4.描绘气势磅礴的景色的句子:

。(3分)

5.“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创新片段作文题(25分)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你对别人信任,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别人对你信任,你会感到幸福„„请以“信任”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教学设计>文章,题目自拟。

Ⅵ.合作探究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找出文中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的词语。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你能举出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吗?

单元语法知识归纳

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有下列知识点。

1.比兴手法的运用。比是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诗经》多用这种手法。

2.律诗,是一种格律诗。分四联,即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律诗有五言、七言之分。每句是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每句是七个字的,叫七言律诗。

3.词,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叫词牌,如《水调歌头》、《念奴娇》、《菩萨蛮》之类。从结构上根据分段的不同,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单调只有一段,多为小令。双调中有两个段落,由上、下两片组成。三叠、四叠都是慢词,数量不多。词在句式上长短不齐,因此词也被称作长短句。4.骈文,因多用四六句又称“四六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其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其次是讲究平仄搭配,上下联要平仄相对。三是讲究使用典故。我们学过的《陋室铭》就是骈文。

5.赠序,是古代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以“送„„序”的格式为题。

口语交际

Ⅰ.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论辩能力。

Ⅱ.口语交际指导

1.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主辩人。

2.提前一周搜集准备有关材料。如名人注意或不注意生活小节的事例,社会上关于生活小节的流行观点,关于生活小节的名言警句等。

3.要用确凿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论点,不要只是空谈。

4.双方辩论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要尊重对方。

Ⅲ.口语交际范例 [来源:学§科§网] 假如我是杨利伟

2003年10月16日6点2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自己走出了“神舟”五号的返回舱,状态非常好。假如你是杨利伟,面对全国人民关 注的目光,你会对祖国、对人民说些什么?

史晓琨:假如我是杨利伟,在走出返回舱的一刹那,我会热泪盈眶地说:“祖国,我为你而骄傲。”

陈亦非:我会激动地说:“感谢祖国培养了我,人民养育了我。”

鲁冰冰:我会说:“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未来更辉煌。”

Ⅳ.口语交际练习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要注意小节,要不要从小事做起,发表自己的看法。

写作

Ⅰ.学习重点

草拟一份合同

要求:1.符合合同的一般格式;合同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2.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履行合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要写明确、具体,可行性强。

3.合同的语言要准确、严密。

Ⅱ.创新作文指导

真情实感出佳作

作文,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就是,自己写的作文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如果自己写的教学设计>文章是胡编乱造的,不能打动自己,又怎么能让其他人愿意读呢?

写作文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最能打动自己的内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感人的力量,才能引起别人的震撼。记得一次我以“感动”为话题让同学们写一篇教学设计>文章。我班赵龙同学就写了傍晚散步时母亲两次跟我换位置,表现母爱的感人之处。第一次是刚走出门时路中间凉爽,母亲让我在左边走,而到了马路上,因为母亲担心我的安全,让我到右边走。据赵龙同学说,这是反映在他和母亲之间的常事,而 从这样的事中,可以体会到母爱的伟大。记得当赵龙同学读完他的教学设计>文章时,全班同学都为他鼓了掌。

作文的选材不在于大事小事,而在于你所写的是否有真情实感,从小事中也可以见真情。只有在作文中融入了自己的真情,才会成为佳作。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通过父亲为我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突出父亲的爱子深情的。在描写父亲爬月台时的动作时,就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背影》才会感动几代人。

拿起笔,把你的真情实感融入笔端,你的作文才能成为好作品。

Ⅲ.写作练习

一、片段作文

中学生活丰富多彩,请你从中撷取一朵浪花,反映新时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要求能真实反映中学生的生活,语言活泼流畅,字数在200字左右。

二、创新作文

天外天水果进出口公司专门经营无公害水果的进出口业务,为了保证货源、保证质量、保证及时向外商供货,有意通过给予技术支持和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引导当地果农生产无公害苹果,从而建立公司的货源基地。公司拟与果农订立购销合同,以维护双方的利益。请你根据上述情况,替天外天公司草拟一份合同。[来源:学科网] 要求:①符合合同格式。②语言要准确、严密。

综合性学习

Ⅰ.学习重点

初识“诸子百家”

Ⅱ.学习过程

一、目标: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基本范式;了解“诸子百家”学说的大致内容;了解“诸子百家”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素材:1.课本提供的材料。2.学术界对“诸子百家”的总体评价。3.可通过网站搜索“诸子百家”的材料。

三、过程:1.小组间互相交流搜集到的材料。

2.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可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3.把探究到的东西形成文字材料。[来源:学.科.网]

参考答案

Ⅱ.三、1.起兴。用雎鸠鸟的和鸣声引出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速”。

点拨:从比兴手法考虑。

2.失去故国后的孤独、寂寞、无奈等复杂的情感。

点拨:联系作者介绍考虑。

3.《诗经》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虞美人》

Ⅲ.一、1.《崔颢集》 崔颢

2.《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3.《东坡乐府》 苏东坡

4.窈窕淑女

5.溯洄从之

6.芳草萋萋鹦鹉洲

7.会挽雕弓如满月 [来源:学科网]

二、(二)《关雎》第一节: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中心偶像的日夜思念之情。第三节:直接描写对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琴瑟去取悦心中偶像。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钟敲去取悦心中偶像。

《蒹葭》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

《黄鹤楼》首联:用典故引出黄鹤楼,增添了神秘色彩。颔联:仙人已去,只剩白云悠悠,抒发岁月易逝的感慨。颈联:写晴天时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象。尾联:抒发思乡情思。《钱塘湖春行》首联:交代了诗人观景的处所。颔联: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早春景色。颈联:写初春时的花草。尾联: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相见欢》上片:描写作者秋夜独处的寂寞之情。下片:直抒胸臆,抒发离愁。

《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叙述围猎时的盛大场面

下片:抒发作者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点拨:层意概括要准确,语言表达要严密。

Ⅳ.1.(1)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2)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点拨:字要写准确。

2.(1)配偶

(2)水中小块陆地

点拨:据上下文意思推断。[来源:学科网] Ⅴ.一、(一)1.雎鸠

荇菜

2.窈窕淑女

3.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点拨:深入体会诗歌,不要写错别字。

(二)1.《诗经•秦风》

爱情

2.蒹葭

3.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点拨:从“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考虑。

(三)1.《崔颢集》 崔颢

2.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4.李白

(四)1.水面初平

云脚低

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乱花迷眼

浅草没马蹄

2.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点拨:深入体会诗歌,概括要准确。

(五)1.剪不断

理还乱

2.对故国的怀念与被囚的孤独寂寞之情。

点拨: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来源:学科网]

(六)1.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点拨:不要写错别字,如“挽”“雕”。

二、(一)1.七言律诗

2.西安

3.对追名逐利者的鄙弃和对学道求仙的向往。

点拨:从作者在尾联的反问思考。

(二)1.(1)到底(2)不一样的 2.七言绝句

3.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4.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点拨:仔细阅读后作答,词语解释不能脱离原句。

(三)1.(1)流 水声,这里指雨声。(2)一会儿,片刻。2.过去帝王富贵荣华的生活。

3.怀念故国、对过去的悔恨、对囚居生活的悲愤等复杂的感情。

点拨: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

(四)1.(1)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2)省:理解,明白。2.不肯随波逐流的孤傲品格。

3.孤鸿

点拨: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

三、1.(1)guān(2)lèi

点拨:“纶”不读“lún”,多音字要据文意思思考读音。

2.(1)上凌天空。(2)“神游故国”的倒写,指神游于三国的战地。

3.苏轼

4.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5.既有不安于现状的愤慨之情,又有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消极思想。

点拨:深入体会语句,把握教学设计>文章中心,联系作者写作背景思考。

四、作文思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素材,以小见大,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始终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教学设计>文章,保证教学设计>文章结构完整。

例文:

信任是颗圆圆 的太阳

刚上初一的时候,我被选为班长。我以为自己在小学就当班长,在初中当班长应该没有问题。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当上班长不久的我,就做了一件错事。(点评:引用俗语,语句活泼,叙事精炼。)

那是一次手抄报比赛,要求把办好的手抄报送到语文教科室。我把语文教科室听成了语文办公室,把同学们辛辛苦苦 教学设计>设计的手抄报送错了地方。手抄报不翼而飞,结果可想而知。在同学们的指责声中,我的原来光明的世界变得暗无天日。[来源:学.科.网] “任何人都会犯错误,”班主任目光炯炯,“我们的班长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长。”班主任的一句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使我重树信心,一丝不苟地履行班长的职责。我的生活又充满了阳光,又高悬起一颗太阳,这颗太阳就是班主任对我的信任。(点评:词语形象鲜明,修辞恰当照应题目。)

总评:本文主题鲜明,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树立班主任这一形象。教学设计>文章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Ⅵ.1.枣花、缫车、牛衣、古柳

2.为百姓安居乐业、农村风调雨顺而高兴。

点拨:注意结合苏轼住所久旱得雨这一背景分析。

3.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口语交际

Ⅳ.老师:在校园中,常常见某些同学乱扔吃剩的食品;有的同学进入教室后还大声说笑;在公共场合,有人随地吐痰;在图书馆,有人旁若无人地大声用手机通话„„这些是小事吗?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要注意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踊跃发 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齐璞:我认为生活中应该注意小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球星贝克汉姆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家里的一切都必须整洁干净,一尘不染,只要哪个地方有一粒灰尘,他就会坐立不安。他的衬衫必须严格按照标上色标的直线来分门别类的放置,他甚至完美到只允许冰箱里的可乐成双成对,多出的那一罐必须遭受抛弃之厄运。正因为如此,他脚下才会旋转出那出神入化、美妙绝伦的任意球。

孙昭:我认为大事做好就行了,不必太注重小节。初三生活如此紧张,小事上疏忽一些也未尝不可。所以,卧室里脏一点也不要紧。

陈晓旭:我觉得这样不好。汉代的陈蕃曾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可能做好大事呢?

张宏: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学生,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刘备曾告诫其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禅正因为不听其父的教导,才导致了亡国亡家的恶果。

裴勇:作为一个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试想,一个连在公共汽车上座位都不让给老人的人,你能指望他无私地服务于社会吗?

Ⅲ.一、作文思路:可以写初中生活的感受,自己与其他同学作对比,在对比中突现自己的个性;也可以通过一件事来表现自己的初中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文:

我的初中生活

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我们家并不富有。可我想说,我认为我过得很幸福。同样是作业本,“少爷小姐”们到超市去购买精美的烫金笔记本,而我却是利用废纸自己订;同样是衣服,“众多美眉”们一天三换,而我只在乎衣服是否干净„„然而,在课堂上,同样是老师的提问,我回答流畅,而“少爷小姐”们却免开尊口,只呆呆地发愣;在课下,同样是数学难题,我独立思考,品尝到了一种胜利的喜悦,而“众多美眉”们却只能找我“测览”、“借鉴”„„(点评: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自己的努力学习。“少爷小姐”“美眉”等词语诙谐有趣。)

我努力学习,因为我明白这是为以后优越的生活打基础,只有用自己的智慧得到的生活才是最富有的生活。

总评:本文语句流畅,对照鲜明,诙谐地表现了自己初中生活的有趣,也表现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二、作文思路:按照合同书的格式,把购销合同的要求表达清楚明白。

例文: 购销合同

订立合同双方

供货单位:当地果农

销售单位:天外天水果进出口公司

本公司为了保证货源、保证质量、保证及时向外商供货,有意通过给 予技术和按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引导当地果农生产无公害苹果,从而建立公司的货源基地。公司拟与果农朋友订立购销合同,以维护双方的利益。

第一条:产品的品种和数量

1.产品的品种:红富士、红香蕉、金帅。

2.产品的数量:500吨。

第二条:产品的等级和质量

1.产品的等级:一级苹果

2.产品的质量:无公害。

第三条:产品的价格、货款结算

1.价格是双方依据当年市场价格而定下的。

2.货款结算:现金方式。

第四条:交货期限、地点和方式

1.交货期限:每年10月之前。

2.交货地点和方式:地点是天外天水果进出口公司冷库前;方式是按箱(纸箱由天外天水果进出口公司提供)交付。

第五条:违约责任:依国家规定而行。

第六条: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双方协商解决。

有效期限:2005年8月10日

经办人:张兰

二零零四年六月十八日

综合性学习

Ⅱ.三、3.从成语看“诸子百家”对后世语言的影响

我们平时在说话、写教学设计>文章时,常常用到一些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知己知彼”等,你知道这些成语都是出自于“诸子百家”吗?

我们学过的《论语 》中,就有很多成语。如形容对朋友到来非常高兴的“不亦乐乎”,表示可以随时随地向人学习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表示谦虚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的“不耻下问”,表示教导别人不知厌倦的“诲人不倦”等。这些成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非常融洽地被人们频繁使用着,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干 吗他对我意见越来越大了,我要是没说错的话,他给你说的话肯定和我有关,我指的不好的那一面出自诸子的成语,除了上面列举的出自《论语》的以外,还有出自《孟子》的“舍生取义”、“以理服人”、“揠苗助长”;出自《老子》的“哀兵必胜”;出自《庄子》的“安时处顺”、“奔逸绝尘”、“冰解冻释”、“游刃有余”;出自《韩非子》的“比物连类”、“折长补短”;出自《孙子》的“避实击虚”、“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自《荀子》的“安如磐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些先人留下的概括性非常强的语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修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成语在不知不觉中已渗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语言中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下载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六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六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