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茅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茅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茅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集、持”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坦克的发明缘于茅和盾的集合。
3.能从茅和盾的集合中得到启发,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坦克的发明缘于茅和盾的集合,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从课文中得到启发,在生活中学会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成语导入
1.同学们,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中,我们曾经学过这些成语,你还记得它们吗?出示: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师:会取长补短,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那一定是个胜利者。读:
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题目是:板书 矛和盾的集合(注意:矛 有两个横勾,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想写好盾,注意两个撇:平撇和竖撇。齐读课题。
4.看到这个课题,在这一堂课,你最想学到的是什么?
预设:茅是怎么样的,盾是怎么样的,他们各有什么用?(PPT出示茅和盾)
茅和盾是怎样集合的,集合后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要求:默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宠然大物 哇哇直叫 乱成一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一)概括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概括方法指导:
同学们,千古别忘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谁能借助课题来试试?
(发明家把茅和盾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就如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
如果能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就更好了。我们可以怎样丰满这个大意——把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融合进去。道理是:
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发明家把茅和盾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文章告诉我们要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就能胜利。)
这样概括课文的方法,在概括论里我们可以叫它“课题扩充法”。(板书)
3.请把文章大意写下来。
(二)重点学习4、5两段.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谁指什么?别人又指导谁?在第5小节,有一句解释得很清楚,是哪一句?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板书:盾的自卫
矛的进攻
3.正因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所以作者说: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4.那么,盾、矛在坦克身上,分别成了什么?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板书:盾的自卫 铁房子
矛的进攻 枪口或炮口
正因为“茅”和“盾”都集合在坦克的身上,难怪作者说:
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5.可是,坦克身上光有“茅”和“盾”,够了吗?会跑了吗?是啊,不仅要集合“茅”和“盾”的长处,还集合了“汽车”的长处。所以作者说:
板书:盾的自卫 铁房子
矛的进攻 枪口或炮口
汽车 轮子 履带
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6PPT出示: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四、总结提升
1.退得远吗?“十公里”等于10千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400米,相当于操场的25圈。也相当于金师附小到婺城小学这么远。真的退了十公里吗?(夸张)表示德国兵头的害怕至极,也是为了突出坦克的庞大和威武。难怪作者说: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有句话说:天才来自于灵感,这样奇特的想法,只因为发明家和朋友的一次比赛。PPT出示:对方的矛和盾如雨点般(比喻)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你觉得,读好这个句子,读好哪几个词很关键?
3.正因为这样,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PPT: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相想法„„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
如果把“忽然、可是、对了、当然”删去,意思变了吗?没有变,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发明家产生了一种想法„„
这样固然安全„„
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
这铁屋子还要会跑„„
作者这文章是写给谁看的?谁是读者。为的是调读者的味口。
过渡:是的,作者从写文章的开始,就想把读者的味口调到道理上来。读: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发明家“忽然”间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把读者的味口调到道理上来: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这样固然安全,“可是”总有美中不足,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把读者的味口调到道理上来: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这样一定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把读者的味口调到道理上来: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怎样让它跑呢,作者这样写再一次是为了把读者的味口调到道理上来: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这种写故事的方法叫做:层层设置悬念。(写下来)
你要把一个故事写得生动,写得有吸引力,你就要采用这样的方法:
本文的作者黄水清把这个故事写得这样生动有吸引力,就是采用这个方法:
4.作者如此用心设置了层层的悬念,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伟大的奇迹往往诞生于一瞬间,但创造奇迹却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光有思想是不够的,还要付诸于一次次的行动,坦然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像这样的“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你还知道哪些?
我们最常见的,每天都形影不离的,比如铅笔;
暖气给人以温暖,风扇让人凉爽。空调吸收了它俩的优点,既可给人温暖,又能给人凉爽,所以空调逐步地取代了它们的位置。
信可以传递信息,电视可以收获信息,电脑是二者的融合,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收获信息。
所有的例子都告诉我们: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5.小练笔: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当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就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当()把()和()合二为一,就能()。当()把()和()合二为一,就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谁善于()集于一身,谁就会是()。
6.正如单元导读中告诉我们的:PPT出示: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
7.我们再来回顾板书:
板书设计:
茅和盾的集合
盾的自卫 铁房子 夸张
矛的进攻 枪口或炮口 比喻
汽车 轮子 履带 层层设置悬念
第二篇:三年级《茅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茅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茅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集、持”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坦克的发明缘于茅和盾的集合。
3.能从茅和盾的集合中得到启发,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并在生活中学会取长补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坦克的发明缘于茅和盾的集合,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从课文中得到启发,在生活中学会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成语导入
1.同学们,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中,我们曾经学过这些成语,你还记得它们吗?出示: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师:会取长补短,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那一定是个胜利者。读:
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题目是:板书 矛和盾的集合(注意:矛 有两个横勾,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想写好盾,注意两个撇:平撇和竖撇。齐读课题。
4.看到这个课题,在这一堂课,你最想学到的是什么?
预设:茅是怎么样的,盾是怎么样的,他们各有什么用?(PPT出示茅和盾)
茅和盾是怎样集合的,集合后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要求:默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宠然大物 哇哇直叫 乱成一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一)概括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概括方法指导:
同学们,千古别忘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谁能借助课题来试试?
(发明家利用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把他们的优点集合起来,就发明了坦克。)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就如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
如果能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就更好了。我们可以怎样丰满这个大意——把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融合进去。道理是:
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发明家利用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把他们的优点集合起来,就发明了坦克。文章告诉我们要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就能胜利。)
这样概括课文的方法,在概括论里我们可以叫它“课题扩充法”。(板书)
3.请把文章大意写下来。
(二)重点学习4、5两段.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在第5小节,有一句话充分的概括了坦克大显神威的句子,是哪一句: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板书:盾的自卫
矛的进攻
3.正因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所以作者说: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4.那么,盾、矛在坦克身上,分别成了什么?
板书:盾的自卫 铁房子
矛的进攻 枪口或炮口
正因为“茅”和“盾”都集合在坦克的身上,难怪作者说:
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5.可是,坦克身上光有“茅”和“盾”,够了吗?会跑了吗?是啊,不仅要集合“茅”和“盾”的长处,还集合了“汽车”的长处。所以作者说:
板书:盾的自卫 铁房子
矛的进攻 枪口或炮口
汽车 轮子 履带
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6PPT出示: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四、总结提升
1.退得远吗?“十公里”等于10千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400米,相当于操场的25圈。也相当于金师附小到婺城小学这么远。真的退了十公里吗?(夸张的写法)表示德国兵头的害怕至极,也是为了突出坦克的庞大和威武。难怪作者说: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有句话说:天才来自于灵感,这样奇特的想法,只因为发明家和朋友的一次比赛。PPT出示:对方的矛和盾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伟大的奇迹往往诞生于一瞬间。像这样的“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你还知道哪些?
我们最常见的,每天都形影不离的,比如铅笔;暖气给人以温暖,风扇让人凉爽。空调吸收了它俩的优点,既可给人温暖,又能给人凉爽,所以空调逐步地取代了它们的位置,进入了更多的家庭。信可以传递信息,电视可以收获信息,电脑是二者的融合,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收获信息。人类,发明了很多东西,都是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比如观察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利用水流风向发明了水力风力发电站,等等例子太多了。所有的例子都告诉我们:PPT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3小练笔: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当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就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当(),就能()。当()就能()。
3.正如单元导读中告诉我们的:PPT出示: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
第三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
按图猜成语“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上课
一、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故事,板书课题
书写:跟老师一起写。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再来看这个“盾”字,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教师书写,学生书空。
知道“矛”和“盾”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进攻、自卫
师:一个进攻,一个防守,有点儿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感觉,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教师将课题写完整。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词语会读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出示: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3、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好,接下来的挑战难度更大,有没有信心?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课文时的印象,把这些词语填进下面这段话里,试试看。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还是()。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盾的()和矛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在战场上(),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学生自己练习、准备。
非常好!老师要表扬你,读通了这段话,你就了解了课文大意;而且这段话里暗藏了本课的11个生字,你全都读准了,非常好!
二、了解“集合”起因
1、发明家是怎么想到利用矛和盾各自的长处,把它们合二为一,集合在一起的呢?让我们先来看一场比赛吧!出示比赛段落。“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指名朗读
2、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用笔画下来(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3、我们也来一场这样的比赛。我是发明家,你们的矛呢,我们比赛喽。来,你们的矛如雨点般向我刺来,我左抵右挡,还是招架不住。
我们来换一换,现在你们是发明家,我是你的朋友。这是我的矛。开始刺了,上、下、左上、右上、右、左……
随机采访 生的感觉
(理解难以招架)
4、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了,能不能读出来。学生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集合的过程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在这么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办法? 生回答
师板书“盾太小
铁屋子”
2、出示“铁屋子图片”发明家躲在铁屋子里,如果这一回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结果会怎样?生回答
想到这样的办法,发明家实在是太高兴了,让我们高兴地来读一读发明家的想法。生读句子。
3、做成了铁屋子,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发明家接下来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想出了什么解决的办法?默读课文3.4两个自然段,完成表格。学生填表格 发现()办法()交流
理解“矛”
这里的矛指的是什么?理解双引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
板书:无法进攻
枪(炮)口
4、现在,发明家已经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了一起,这样发明家还是觉得不满意。他又发现了什么问题?生回答
想出的办法是? 板书 不会跑
装轮子安履带
出示履带图片,简介功能。
5、发明家就是从这场比赛中得到了启发,一步步思考,最后发明了坦克。因为他看到问题,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结果就与众不同了。现在也请你们做做这位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发明家。端起你们的书,老师和你们合作读2—4段。师:发明家和朋友比赛,就在他难以招架之时,他突然想到---生读。想到这个办法,他实在太高兴了,可是---生读。做缩头乌龟可不行,这可怎么办呢?他苦思冥想,又有办法了----生读
6、讲讲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四、集合结果 大显神威
1、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怎么样?学生说
“大显神威”
2、自由读第五小节,边读边画出能表现坦克大显神威的句子。生回答。这就是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样子。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想不想看看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一段坦克作战的录象
4、厉害吧!你现在特别想说什么?
5、坦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威力无比,很是了不起。最了不起的是谁?
6、夸夸发明家吧!
7、想一想这个坦克真的是十全十美,没有问题了吗?
8、出示水陆两栖坦克
夜视仪坦克
9、正如我们课文最后一段写的……学生一起接上读最后一段。说得多好呀!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五、拓展 生活中的例子
第四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饶向辉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今天个个精神饱满,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图猜成语,大家喜欢吗?
师生看图猜成语:(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对牛弹琴,画龙点睛,自相矛盾)师:我们的最后一个成语中包含这两种兵器,分别是——(生齐答:矛和盾)师(板书范写“矛,盾”)边讲解:
师:猜一猜,这两种兵器中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他们的样子,作用(板书)。(生认,课件插图上写上矛和盾)
师:矛和盾原本是对立的,今天我们却要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看看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让我们一起齐读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
生2:发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 生3:矛和盾集合在一起以后会怎么样?
二、过渡:一个小小的课题,我们的同学就有这么多的疑问,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的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答案吧!(生自由的读课文)师:读完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答。教师相机板书(坦克)
师: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辆坦克,看了图片你有什么词语想形容它的吗? 生:高大、威猛„„
师: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坦克厉害的语句吗?(生找,幻灯出示)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么有威力的坦克是怎么来的呢?(出示第一句)
师: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出什么呢?(你是从德国兵的害怕和失败看出来的。你能读出德国兵的害怕吗?)(生朗读,如味道不够)
师:听你朗读,我感受到了德国兵的一点害怕。谁再来读读,让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德国兵的害怕?(生朗读)读得很好!我仿佛看到了德国兵逃跑的场面,坦克的确是“大显神威”呀!来,一起读读。(生齐读)
(我还从“庞然大物”这个词语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庞然大物”说明什么呢?(从坦克本身的庞大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你能读出坦克“庞然大物”的那种气势吗?(生朗读,突出“庞然大物”)
(我从“首次”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首次”是什么意思?(第一次)坦克第一次上战场就这么厉害,当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神威”。谁来读出坦克第一次就这么厉害?(学生朗读)
让我们全班带着体会一起来读读吧,读出坦克的大显神威。过渡:坦克的发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切幻灯片展示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1、2自然段
1、出示插图,谈话:原来,坦克的发明来源于一场比赛,谁愿意当现场解说员,用自己的话为大家现场直播?(说话训练)
2、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个场面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比赛场面的句子吧!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3、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生:紧张的、激烈的、有趣的
师:这么激烈精彩的比赛,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来的呢? 生:体会“雨点般” 师:这是怎样的雨? 生:很密,很急
师:是啊,这么急的雨,我们读起来也要读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感觉,一起再来读读。(齐读)师:现在,老师想请两位同学一起来体验一下当时这场比赛的感觉。(请2位学生合作表演“矛和盾比赛”师手指当矛,生手掌当盾)
师:我左一下,你往什么地方挡?(左)我右一下,你往什么地方挡?(右)这就是文中的一个词叫(左右抵挡)师:好,现在继续进攻。(师快速用手指戳向学生,让学生无法抵挡)现在你有什么感受? 生:老师好快啊,我根本反应不过来。师:这就是——难以抵挡。(带着体会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正是这样一场紧张刺激的比赛,使发明家有了一个想法,发明家发现了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生自由回答,盾太小了,要钻进一个铁屋子就可以了。
出示: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师:大家发现没有,这句话里有两个感叹号?他们感叹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师:从第一个“!”中你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不满、可惜),从第二个“!”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开心,喜悦)
师:你能不能把发明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生评价,再读,齐读)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师:是不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坦克就发明出来了呢?(不是)
发明家又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样解决的呢?切PPT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
切PPT 师引读:这下子安全了,可是,我还能进攻吗?自己却变成了—— 这里的“固然”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词吗? 生:虽然
师:是啊,虽然安全了却不能进攻,发明家开始担心了,你会这样担心吗?齐读,读出担心。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
师:别慌,他是怎么解决的?(出示第4自然段)
师:老师发现,这里的“矛”加上了一个引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个矛不是真正的矛,是指枪口或炮口 师:这样坦克就造好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生:不会跑,还要装上履带。师:为什么要装上“履带”呢?
生:有了履带就方便坦克在沙漠里行驶。生:有了履带就可以让坦克不滑倒。
师:瞧,这就是发明家发明的坦克,谁来指指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还有“履带”在哪里?(一生指认)你应该明白了,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吗?(出示PPT)师:正是这样,坦克才会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怪不得书上说(再次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过渡:其实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早在我国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可坦克确实我们近代才发明出来的武器。这个发明坦克的人就是是英国人厄内斯特·斯温顿。
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自由答)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发明家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取长补短)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呢?(生自由回答)老师想送给你们三个成语——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东西是把两种东西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比如我们的笔袋,就是把“布袋”的轻便和“铅笔盒”可以装文具的优点“合二为一”的,你还知道哪些身边运用了“集合”两种东西的优点与一身的东西吗?
生汇报 师展示
对,其实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做人做事都有很多方面是把优点集于一身的,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你才会收获更多。
第五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摘抄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前准备】
1、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文讲了一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⑴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1、练习其他7个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