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轼《浣溪沙(惭愧今年二麦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苏轼
惭愧今年二麦②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馀力染夭红。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③。
【注】①本诗是元丰元年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②二麦:指大麦和小麦。③锦薰笼:指瑞香花的别称。
1.千畦细浪舞晴空一句的舞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4分)
2.在词中诗人是怎样描写瑞香花的?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参考答案
1.千畦细浪舞晴空一句的舞,用拟人手法(1分),描写大片麦浪在晴空下翻滚的场景,显示麦子的生势挺拔(1分),表达了作者对眼前丰收景象的喜悦心情(1分),也表现出作者对农事的关心(1分)。
2.诗人用描写瑞香花花色夭红,气如薰香(1分),流露出对花的喜爱和赏花的欢愉之情(1分),用对花的赞美衬托丰收的喜悦(1分)。
第二篇:苏轼《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①。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案】
示例:上阕,作者长途跋涉,日高人困,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乡村中了。这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廖廖几句,由声入耳,有声有色,有景有人,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词篇的“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的特点。首先要读懂词句,从字里行间分析词篇的语言特点。诗歌的大意: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所以说“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
第三篇:浣溪沙晏殊练习答案
1.去年天气、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
2.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3.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4、夕阳 落花 归燕 感时伤春 以景传情
5、两句话(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2)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3)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千古奇偶)。
6、抒发了词人民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7、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孤寂伤感 无可奈何花落去
9、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落寞,孤独 无可奈何花落去
10、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1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第四篇:汉语拼音练习二答案(推荐)
一、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璀璨(càn)憧(chōng)憬 饮鸩(zhân)止渴 B.凝(níng)固 分泌(bì)孜(zī)孜不倦 C.蹊(qī)跷 省(xǐng)悟 穷形尽相(xiàng)D.端倪(ní)宝藏(zàng)未雨绸缪(mïu)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所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差chā 差错 误差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 B.解jiě 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 C.塞sâ 堵塞 边塞 闭目塞听 敷衍塞责 D.提tí 提炼 提防 提纲挈领 耳提而命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盐碱 箴言 呼喊 减员增效 感激涕零 B.阐述 弹药 禅让 肆无忌惮 殚精竭虑 C.束缚 薄荷 簿册 赤膊上阵 博大精深 D.滇池 嗔怒 缜密 精卫填海 谨小慎微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引擎(qíng)联袂(mâi)泊(pî)位 恬(tián)不知耻 B.羞赧(nǎn)果脯(pǔ)澎湃(pài)咬文嚼(juã)字 C.湍(tuān)急 阐(shàn)明 天堑(qiàn)一曝(pù)十寒 D.破绽(zhàn)怯懦(nuî)颤(chàn)动 一叶扁(piān)舟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哺(pǔ)育 拓(tuî)片 嗔(chēn)怪 伺(cì)候 B.气馁(něi)禅(shàn)让 更迭(diã)轮廓(guî)C.殷(yān)红 狙(jū)击 皈(guī)依 屏(bǐng)除 D.畸(qí)形 歼(jiān)灭 抨(pēng)击 对峙(zhì)
7、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数shǔ 数说 数伏 不可胜数 数典忘祖 B.识shí 识别 识破 博闻强识 远见卓识 C.横hãng 纵横 横行 妙趣横生 专横跋扈 D.模mï 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装模作样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瓶塞 艰涩 瑟缩 色厉内荏 B.马厩 灵柩 臼齿 一蹴而就 C.滞留 投掷 对峙 栉风沐雨 D.休憩 收讫 栖身 锲而不舍
5.下列词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拮据 采撷 反诘 洁身自好 B.籍贯 学籍 慰藉 杯盘狼藉 C.句读 渎职 案牍 穷兵黩武 D.荟萃 憔悴 淬火 鞠躬尽瘁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囹圄 凌乱 雁翎 高屋建瓴 B.樵夫 愀然 讥诮 说悄悄话 C.惬意 胆怯 窃取 提纲挈领 D.唆使 婆娑 梭镖 缩衣节食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贿赂 俸禄 杀戮 绿林好汉 B.葱茏 笼头 笼罩 垄断市场 C.诓谝 竹筐 粗犷 旷世未有 D.汲取 吸纳 岌岌 拾级而上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看(kān)守 看(kàn)护 情不自禁(jìn)弱不禁(jīn)风 B.地壳(qiào)甲壳(kã)卷(juǎn)土重来 手不释卷(juàn)C.窘迫(pî)迫(pî)近宁(níng)缺毋滥 宁(nìng)死不屈 D.眼睑(jiǎn)俭(jiǎn)朴 别有蹊(qī)跷 独辟蹊(qī)径 答案:
1.D(A项“湖泊”之“泊”读pō,而在“泊位”中应读bï,表示车船停岸之意;B项的“脯”应读fǔ,表示肉干、果干之类,另读pú,未指胸脯;C项“阐明”之“阐”应读chǎn,本字无shàn的读音)
2.C(A项“拓”应读tà,在“开拓”中读tuî;B项“廓”应读kuî;D项“畸”应读jī)
3.A(B项“强识”的“识”读zhì,记;C项“专横”的“横”读hâng;D项“模型”、“模棱”的“模”读mï,其他读mú)
4.C(A项“塞”读sāi,其余读sâ;B项“蹴”读cù,其它读jiù;D项“憩、讫”读qì,“栖”读qī,“锲”读qiâ)
5.D(D项全读cuì。A项“拮、洁”读jiē,“诘”读jī,“撷”读xiã;B“慰藉”之“藉”读jiâ;C项“句读”之“读”读dîu)6.B(“樵”读qiáo,“愀”读qiǎo,“诮”读qià,“悄”读qiāo。A项都读líng,C项都读qiâ,D项都读suō)
7.A(A项全读lù。B项前两个字读lïng,后两个读lǒng;C项前两个读kuāng,“犷”,读guǎng,“旷”读kuàng;D项“吸”读xī,其它都读jí)8.B(A项“看护”之“看”,读kān,与“看守”之“看”同义;C项“宁缺毋滥”之“宁”读nìng,与“宁死”之“宁”同义;D项“蹊”读xī)
附录1 多音字一览表 挨横荷阿
ā 阿爸 āi 挨家挨户 hã 荷花、荷叶 hãng 横竖
ē 阿谀奉承 ái 挨打、挨时间 hâ 负荷、荷枪实弹 hâng 专横、横祸、横财 济哄柏艾
ài 方兴未艾 bǎi 柏树 hōng 哄堂大笑 jǐ 济南、济济一堂 hǒng 哄骗 yì自怨自艾 bï柏林 hîng 起哄 jì 经济 量烙奔薄
báo 厚薄 bēn 奔腾、奔流 lào烙印 liáng 测量、衡量、思量、丈量 bï
bî 薄荷 bân投奔 luî 炮烙 liàng 数量、度量 抹蒙扁辟
bì复辟 biǎn扁担 mēng蒙骗、打蒙了 mā抹布
mãng蒙难、启蒙 mǒ涂抹 pì透辟、开辟 piān扁舟 měng蒙古 mî转弯抹角 强屏别便
biàn方便 biã别哭、别针 píng屏风、屏障 qiáng强壮、强劲
qiǎng强迫、勉强、强人所难、强词多理、强不知以为知 pián大腹便便 biâ别扭 bǐng屏气、屏除 jiàng倔强 剥瘪塞丧
biē瘪三 bāo剥花生、剥皮 āi瓶塞、塞子 sāng丧事、奔丧 sài边塞、要塞
biě干瘪 bō剥削、剥夺 sâ敷衍塞责 sàng丧失、沮丧 隽 嚼 颤 差
chā差错 chàn颤抖、颤音 jiáo咬文嚼字 jùn隽秀 chà差不多 jiào倒嚼
chā出差
cī参差 zhàn打颤、颤栗 juã咀嚼 juàn隽永 臭看卡称
chēng称呼、名称 chîu香臭、口臭 kǎ卡车、卡片 kān看护、看家本领、看守 châng对称、称心 xiù乳臭未干 qiǎ关卡、卡住 kàn看见、看书 宿吭揣畜
chuāi怀揣 chù牲畜 háng引吭高歌 xiǔ住一宿 xiù星宿
chuǎi揣测、揣摸 xù畜牧 kēng一声不吭 sù宿舍、宿儒 伺说当创
chuàng创造 dāng当选、应当 shuō说明、劝说 cì伺候 chuāng创伤 dàng妥当、当真、当天 shuì游说 sì伺机反扑
分拓提度
dù温度、气度 fēn分别、区分 tí提纲 tà拓本、拓片 duï忖度、审时度势 fân充分、恰如其分 dī提防 tuî开拓、拓展 更给
gěi交给、给以 gâng更加
jǐ供给、给予、自给自足 gēng更换、打更、少不更事 和纤吓观 guān观察、观赏 hã和睦 hâ恐吓、威吓 xiān纤弱、纤细 hâ和诗 huï和面
guàn道观、列观 hú和了牌 xià吓唬 qiàn纤夫、纤绳 攒与刹鲜
xiān新鲜、鲜艳 shā刹车、刹住 yǔ与其 cuán攒射
xiǎn鲜为人知、鲜见 chà一刹那 yù与会、参与 zǎn积攒、攒钱 折轧省煞
shā煞尾、煞风景 shěng省略、节省 yà倾轧、轧花机 zhē折腾 zhã曲折、折服
shà煞费苦心 xǐng省亲、反省 zhá轧钢、轧辊 shã折本、打折腿 龟数盛
chēng盛饭、盛满 shǔ数说、数九 guī乌龟 shù数量、数学 jūn龟裂
shâng旺盛、盛大 shuî数见不鲜 qiū龟兹 殷咽
yān咽喉、咽炎 yān殷红 yàn下咽
yâ幽咽、哽咽 yīn殷勤、殷实
附录2 容易读错的字(注音均正确)
狭隘ài 不啻chì 皈依guī 鸟瞰kàn 引擎qíng 亵渎xiâ 蓓蕾bâi lěi 憧憬chōng 干涸hã 窥探kuī 遒劲qiú 自诩xǔ 麻痹bì 辍学chuî 隔阂hã 喟然kuì 龋齿qǔ 酗酒xù 包庇bì 淙淙cïng 一丘之貉hã 山岚lán 小觑qù 绚丽xuàn 针砭biān 一蹴而就cù 踝骨huái 羸弱lãi 颧骨quán 戏谑xuâ 谄媚chǎn 堤坝dī 浣溪沙huàn 酹酒lâi 歃血shà 赝品yàn 忏悔chàn 玷污diàn 麾下huī 妆奁lián 禅让shàn 杳然yǎo 嗔怒chēn 讣告fù 畸形jī 阴霾mái 妊娠shēn 笑靥yâ 龀齿chân 尴尬gān gà 觊觎jì 联袂mâi 吮吸shǔn 游弋yì 魑魅chī mâi 百舸gě 缄默jiān 愤懑mân 鬼祟suì 熠熠yì 鞭笞chī 佝偻gōu 眼睑jiǎn 分娩miǎn 鹰隼sǔn 牙龈yín 炽热chì 桎梏gù 僭越jiàn 按捺nà 水獭tǎ 老妪yù 整饬chì 粗犷guǎng 发酵jiào 泥淖nào 鞭挞tà 破绽zhàn 攻讦jiã 小憩qì 不韪wěi 木讷nâ 饕餮tāo tiâ 蘸水zhàn 菁华jīng 悭吝qiān 斡旋wî 气馁něi 倜傥tì tǎng 箴言zhēn 马厩jiù 掮客qián 翩跹xiān 奇葩pā 殄灭tiǎn 停滞zhì 抓阄jiū 天堑qiàn 纤维xiān 媲美pì 湍急tuān 投掷zhì 沮丧jǔ 戕杀qiāng 雨霰xiàn 蹊跷qī 臀部tún 龃龉jǔ yǔ 惬意qiâ 挟制xiã
-----------------
第五篇:古代汉语练习二答案
练习二
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齐桓公伐楚》).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鞌之战》).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说文解字》:“及,逮也。”“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膑》).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三国志·华佗传》).《说文解字》:“疾,病也。”“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汉书·张骞传》).“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二 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例如:《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手”本是名词,句中是动词“拿”的意思,还带了宾语“剑”,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就是词类活用。《水经注·巫山、巫峡》:“江水又东,迳巫
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句中的“东”字本来是个方位名词,这里临时具有了动词义“向东流”,作谓语,是词类活用。又如《蝜蝂传》:“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句中的“高”、“大”原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临时具有了动词义,用作谓语,也都是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
1.两者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而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如《史记·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前例的“活”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主语“臣(指张良)”使宾语“之(指项伯)”活了下来;后例的“美”是意动用法,其含义是主语“吾妻”认为宾语“我(指邹忌)”长得漂亮。
2.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能够有使动含义的词有动词与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而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名词的活用。
三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1.“于”字被动句式
将介词“于”放在动词的后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如《孙子兵法·行军篇》:“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擒于人”即被他人擒获。
2.“为”字被动句式
将介词“为”放在动词的前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有时“为”后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韩非子·五蠹》:“而身为宋国笑。”“为宋国笑”即被宋国人耻笑,出现主动者“宋国”;又《战国策·燕策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戮没”即被杀戮,“为”后没有出现主动者。
3.“为„„所”被动句式
“为”字被动句式的动词前加“所”字构成。主动者置于“为”与“所”之间,有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汉书·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为江充所败”即被江充败坏,“为”与“所”之间出现了主动者“江充”;又《张中丞传后叙》:“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为所杀”即被杀害,“为”与“所”之间没有出现主动者。
4.“见”字被动句式
将“见”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式,不能引进主动者。如《韩非子·说难》:“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见疑”即被怀疑。
5.“见„„于”被动句式
是“见”字被动句与“于”字被动句的结合,“见”放在动词前表被动含义,“于”放在动词后引入主动者。如《史记·楚世家》:“必见欺于张仪。”“见欺”即被欺骗,又用“于”引入主动者“张仪”,“见欺于张仪”即被张仪欺骗。
6.“被”字被动句式
将“被”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也可由“被”直接引进主动者。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谤”即被毁谤,“被”不引入主动者;又蔡邕《被收时表》:“臣被尚书召问。”“被尚书召问”即被尚书召去问话,“被”引入主动者“尚书”。
四 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
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都不是判断词。因为它们都不具备判断词的性质。“乃”、“即”是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等,所以当汉语中出现判断词“是”以后,它们还可以用在“是”前,构成“乃是”、“即是”等,可理解为“就是”、“便是”。“维”也可写作“惟”,它是句中语气词,起引出谓语作用,不仅可以用于判断句中,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中。如《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惟始作乱”即开始作乱,不能理解为“是开始作乱”,故“维”不是判断词。“非”也经常用于判断句的谓语前,它是否定副词,不是判断词。
五 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 1.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前句是,无标志。
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见„„于”式。
3. 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汉书·张骞传》)
前句是,“于”字式。
4.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后句是,“为„„所”式。
5.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前句是,无标志。
6.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汉书·张骞传》)
后句是,“为„„所”式。
7. 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论衡·自纪》)前句是,“见”字式。
8.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
后句是,“于”字式。
六 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1. 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洛阳伽蓝记·王子坊》)不是。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用作“想”的宾语。
2.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是。“何厌”作“有”的前置宾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3.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不是。之,连词。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
4.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
是。“不谷”作“为”的前置宾语,“先君之好”作“继”的前置宾语。之,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5.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
是。“之”作“行”的前置宾语。之,代词,代指所闻之事。
6. 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汪琬《传是楼记》)
不是。两处的两个“之”,前一“之”字是代词,代指书籍,用作宾语;后一“之”字是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7.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奚以”是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之,动词,到、去。
七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置。
2. 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
古:谁与守。“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今:与谁守。宾语后置。
3. 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古:未之见。“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置。
4.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莫之能一。“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置。
5.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古:不余欺。“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今:不欺余。宾语后置。
6. 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孟子·梁惠王下》)
古:奚为。“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今:为奚,即为什么。宾语后置。
7. 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商君书·画策》)
古:弗敢我谋,弗敢我杀。“我”作动词“谋”、“杀”的前置宾语。今:弗敢谋我,弗敢杀我。宾语后置。
8.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古:唯余马首是瞻。“余马首”作动词“瞻”的前置宾语。今:唯瞻余马首。宾语后置。
9.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古:孰法。“孰”作动词“法”的前置宾语。今:法孰,即效法哪个。宾语后置。10.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古:恶乎长。“恶”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今: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宾语后置。
八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1.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陋:形容词意动用法。“陋之”即“认为它(小丘)不好”。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
食、见:动词使动用法。“食之”即“让他(子路)吃”,“见(现)其二子”即“使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3.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朝:动词使动用法。“朝秦楚”即“使秦国、楚国来朝拜”。
4.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来:动词使动用法。“不能来”即“不能来之”,也就是不能使“远人”归顺的意思。
5.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降:动词使动用法。“降巡”即“使张巡投降”。
6. 诸将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弱秦”即“使秦国变弱”。
7.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后一个“君、臣、父、子”名词活用为动词。“君君”即国君要像个国君,“臣臣”即大臣要像个大臣,“父父”即父亲要像个父亲,“子子”即儿子要像个儿子。
8.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
善:形容词意动用法。省略了宾语“之”,“善之”即“认为他(孙膑)好”。客:名词作状语。“客待之”即“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孙膑)”。
9.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10.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云、响、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云集”即像云一样地聚集,“响应”即像回音一样地应和,“景从”即像影子一样地跟从(“景”是“影”的古字)。
九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
1. 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菟。(《汉书·匈奴传》). 少:古义为稍,程度副词;今义为少,形容词。
2. 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左传·昭公十年》). 稍:古义为逐渐,时间副词;今义为略微,程度副词。
3. 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史记·淮南王传》). 曾:古义为竟然,情态副词;今义为曾经,时间副词。
4.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古义为只、仅,范围副词;今义为不弯曲,形容词。
5.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史记·孙膑》). 因:古义为就,副词;今义为因为,连词。
6.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汉书·张骞传》). 竟:古义为最终,时间副词;今义为竟然,情态副词。
7.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传》). 但:古义为只,范围副词;今义为但是,转折连词。
8. 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韩非子·十过》).. 虽然:古义为虽然如此,词组;今为让步连词。
按:教材引文误“璧”为“壁”,今正。
十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说明文中“以”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这段文字中共有六个“以”字,分别解释如下: 1.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 以,动词,认为,在句中作谓语。2.必以倦而归也。
以,介词,因,与“倦”构成介词词组作“归”的状语,引入“归”的原因。3.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
以,介词,用、靠。与“其力”构成介词词组作“攻”的状语,引入“攻”的凭依。4.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
前“以”字是介词,把,与“其力之所不能取”构成介词词组作“送”的状语,引入“送”的东西。后“以”字是连词,相当于“而”,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5.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
以,介词,把,与“虞卿之言”构成介词词组作“告”的状语,引入“告”的内容。
十一 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代词的用法:
1.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所:辅助性指示代词,与“学”构成所字结构,指代学的东西。2.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孟子·许行》).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注诸海”即“注之于海”。3.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 或:无定代词,作主语,意思是“有的人”。奚:疑问代词,用作状语,意思是“为什么”。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者:辅助性指示代词,用于数词之后构成者字结构,“五十者”即五十岁的人。
5.“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韩愈《原道》)... 斯:指示代词,用作定语,意思是“这”。
何:疑问代词,用作定语,意思是“什么”。
所:辅助性指示代词,与动词“谓”构成所字结构,指代所说的事情。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其: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意思是“他们的”。
之:代词,作“望”的宾语,指代溃逃的齐军。
十二 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
译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于射箭,当世没有人能跟他相比。康肃公也以此自负。他曾经在家中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担子站在那里,用眼睛斜视很久没有离去。看见康肃公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头。康肃公问他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技术不是很精湛吗?”老人说:“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很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老人说:“根据我的舀油就知道。”于是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了油滴进葫芦里,油从钱孔滴入而钱却没有湿。老人于是说道:“我也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康肃公笑着打发他走了。
标点:
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国语·晋语八》)
译文:
晋平公射鴳没有射死,命令仆人襄去抓它,没有抓到。平公很生气,把襄抓起来要杀了他。叔向听说了,晚上赶去拜见晋平公,晋平公告诉了他这件事。叔向说:“您一定要杀了
他。从前我们的先君唐叔在徒林射犀牛,射死了以后,用犀牛皮做了一副铠甲,因此被封在晋。如今您继承我们的先君唐叔,可是射鴳射不死,抓又抓不到,这件事是宣扬我君的耻辱啊。您一定要赶快杀了他,不要让这事传扬出去。”晋平公很不自在,就赶快放了竖襄。
标点: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后汉书·酷吏列传》)
译文:
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