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卖油翁》教案新人教版课件
12.卖油翁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工具书解决字词、疏通文意。2.通过品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3.通过比较,领会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4.领会“只要勤于练习,反复实践,就可熟能生巧”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能理解文章大意及课文揭示的道理。
2.难点:体会文章通过生动传神、细致入微的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的特点,阐明道理的方法。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以事明理,讲述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之间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文章篇幅短小精悍,道理浅显易懂,人物性格对比分明,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不大。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浅尝辄止,因此教学过程中,在落实重要实词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中关键字词句的品味揣摩,以此深入探讨人物形象,从而把握文章主旨。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这些“状元”们,也就是能工巧匠们的精湛技术是怎么得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卖油翁》这篇课文,来寻找下答案。
一、解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困难的地方就去看看文后的注释及借助工具书来解决。⑴朗读完之后,正字音。
⑵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射箭和酌油。⑶故事牵涉到两个人,哪两个人? 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⑴康肃公很有本事,文章用了什么词来写他? 这个词可以改为什么词? 当世无双(举世无双、盖世无双)⑵他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文中用了什么字? 1 ⑶有一次,康肃公遇到一个人——卖油翁,看到它射箭以后,卖油翁是如何表示的?
睨之
二、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1.文章写康肃公只有三句话,找出来。
第一句直问,汝亦知射乎? 第二句反问,吾射不亦精乎? 第三句质问,尔安敢轻吾射? 通过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身份、地位,读出以此自矜、自夸、自傲的感情。
学生表演朗读。
2.康肃公如此,卖油翁怎么说? 无他,但手熟尔。
(1)齐读: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2)用笔画出这些句子里的一系列动词。
3.文章最后落在康肃公的身上,写他“笑而潜之”,打发他走。讨论一下,这个笑是什么笑? 苦笑、无奈的笑
4.你从这一系列行为中可以读到什么?
(提示:人物的这些描写总是为表现人物而服务的)读出沉着、镇定、自信(这些都来自于自己本领过硬,技术高超)“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读出技艺高超。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卖油翁想通过这些来告诉/传递给陈康肃何种信息?——熟能生巧,且做人的道理(谦虚)5.在看了卖油翁展示自己娴熟的倒油技术后,陈康肃是怎么做的?心理活动是什么? “笑而遣之”,作为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他没有继续追究卖油翁,这是为何,因为自己“心服口服”,但碍于面子,只好打发他了。
(总结人物:陈康肃 自我炫耀,趾高气扬;卖油翁 身怀绝技 谦虚沉着)
三、品读课文,比较赏析
当两个人站在一起、两件物品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注意到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这种把两种事物对照起来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就叫 2 比较。比较是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接下来我们要用比较的方法来深入学习《卖油翁》。1.比较阅读两篇《卖油翁》,说说这些修改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他能,但手熟尔。”陈忿然曰:“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杓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 湿。曰:“此无他,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卖油翁》的进化历程,也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作文态度。欧阳修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并不像有的“天才”那样,文不加点,一挥而就,而是仔细推敲,反复修改。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是反复修改乃至淘汰平生所著之文,“往往一篇至数十过,有累日去取不能决者”。正是这份勤奋造就了欧阳修的文学地位。希望他的故事、卖油翁的故事能给大家启发。(引发思考)结束语
原文有句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在编入教材时,删去了。作者是要通过此句来强调并点破本文的创作意图:只要勤于练习,反复实践,就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熟能生巧。姓丁的厨师宰牛时把握牛的生理构造,掌握规律,游刃有余。十九年来宰牛数千头而刀依然锋利;轮扁砍木头制作车轮,掌握规律,使得轮子的孔不紧不松,质量上乘。年近七十,依旧得心应手。欧阳修在文章结尾点出卖油翁的酌油技艺与解牛、斫轮者无异,就在于强调掌握事物规律性的重要,而要掌握事物的规律性,又必须反复练习、深入实践。酌油、射箭是如此,治学、治国亦是如此。板书设计
卖油翁
陈尧咨:善射 “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 ——骄傲不可一世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 “睨”“颔”
——超然不自傲
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三单元《卖油翁》 (范文模版)
《卖油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学会利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多角度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由人及己,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舞蹈《千手观音》视频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卖油翁》就与这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简介作者:
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学积累和所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点拨:从名、时、地、作、评五个方面去记作家。
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一)1、初读课文,正字正音。(多媒体展示重点文言词语)
2、再读,读正确。
3、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读流利。
4、师生讨论朗读技巧:按照读课文之后对人物的了解,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他们呢?讨论后明确:陈康肃:傲慢、快、语调稍高;卖油翁:沉着、慢、、稍低;旁白:平缓、语速适中 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二)、结合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疏通文义。
1、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2、精彩故事讲一讲、演一演。
四、研读课文,走进文本。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合作探究,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思考:下列词语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神情和态度?
(1)公亦以此自矜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康肃笑而遣之
师指导朗读:注意要读出“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的声色俱厉,读出“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沉着冷静。
2、梳理情节(对联形式),分析人物。
情节梳理提示:人物+事件+结果+心理
明确:陈康肃发矢十中八九以此自矜
卖油翁沥油钱眼不湿惟手熟尔
从对联中可看出两个人的自我感觉如何?对对方的态度如何?在文中体现在哪几个字上?:睨、颔、忿、笑
你是抓住那些关键词来读的?由此你看出人的什么性格特点?(借助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用什么样的神态描写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通过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思考: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时有哪些反应?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卖油翁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3、小组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陈尧咨和卖油翁不同的形象的?(反问的句式和语气词的运用)
4、总结提升: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通过反问句增强语气。
五、悟读。深化感悟,多角度理解故事内涵。
1.陈尧咨和卖油翁都可算身怀绝技,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你在学习、生活中有类似的体会吗?
2.学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由此你能想到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戒骄傲,勿卖弄;智者超然物外;艺无止境,学无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六、拓展,谈谈体会。
材料《学弈》、《薛谭学讴》 启示:虚心、专心、恒心、苦心。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三单元《卖油翁》
《台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
2.品味重要语句,把握文章所刻画的父亲形象及刻画人物所用的对比、白描等手法;
3.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台阶”的多重含义。
二、教学重点
品味重要语句,把握文章所刻画的父亲形象及刻画人物所用的对比、白描等手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台阶”的多重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你最初看到“台阶”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何感受?(从台阶的本义、比喻义入手。)
学生回答后出示词典释义(大屏幕显示):
1.用砖、石、混凝土等筑成的一级一级供人上下的建筑物。比喻义:例如,改进管理方法之后,该厂生产跃上新的台阶。
2。比喻避免因僵持而受窘的途径或机会。例句,给他个台阶下吧!那么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以《台阶》为题目,又要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快速阅读课文,独立思考
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请同学们先在每一自然前用数字标上序号,这样比较方便阅读。同时,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2.纵观全文,文章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3.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阅读后进行字词教学,夯实基础(大屏幕显示,检查预习情况。)
凹凼()
尴尬()烦躁()
嵌着().....黏性()
胯骨()
门槛()磕烟灰()
....
(三)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
主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比较长,教学这样的课文应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及概括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也是长文短教的基本方法。)
示例: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日积月累,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然而,父亲反而显得若有所失。
之后引导学生明确课文是一篇小说,因此要明确小说的结构。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四)品味语言,赏析对比手法,把握父亲形象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品味语言,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需仔细琢磨语言。本环节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后细读文章,把握文章所用的对比手法,并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文章平实质朴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主问题2:纵观全文,文章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教师方法示范:以其中一组为例。
比如:父亲在三级台阶上的舒适(洗脚、坐在三级台阶很舒服、磕烟灰)与高台阶上的不适(磕烟灰、答错话和向下挪、抬水迈台阶)
解读:在三级台阶之上,父亲感受到的是舒适、悠闲。之后,文章特别写到那个人“见到父亲就打招呼”之后父亲的反应。你怎么理解父亲答错话这种反应?
1.也许暗示以前别人从不主动跟父亲打招呼,对别人给予他尊重的态度不适应。或者父亲从没有在那么高的位置俯视着对别人说过话,感觉不适应。我们不得而知,但通过父亲的反应可以感受到父亲对于别人这样的“热情”的严重不适应——紧张、慌乱,面对别人的“尊重”反应出的是不知所措!
不适应的表现:1.不敢放炮2.手不知放哪儿,胸无法挺高。尴尬地笑。3.闪腰4.水泥地不经磕5.抬水上台阶习惯性到第四节高抬腿。6.闲着无事可做,再不愿坐在台阶上。很少出门,若有所失。7.头颅埋在膝盖里。
之后,让学生品析其他地方所用的对比,并品味语言。之后归纳:
第一组:对力量的“不惜”与对草鞋的爱惜。
第二组:三百斤青石板背了三趟与挑一担水闪了腰。
第三组:父亲在三级台阶上的舒适与高台阶上的不适。
第四组:三级台阶时家庭虽贫穷但温馨,与高台阶后家中失去生机与欢笑。
第五组:青石板经磕与水泥地的不经磕。
第六组:父亲曾经的期待与之后的失落对比。
第七组:高台阶建成前后父亲脾气的对比。
整个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六组对比及效果。第六组:父亲曾经的期待与之后的失落对比。(重点研究)质疑:文章哪些情节表现出父亲的期待?
1.日夜盼着(哪个词语“日夜”)
2.反复强调“我们家的台阶低”。(可见这种思想是时时折磨着他的内心)3.专注的目光
问:透过父亲专注的目光,你能否读懂他的情绪和内心所想。
答:他那“专注”的目光中,有羡慕,有向往,有攀比,甚至有几分嫉妒。每一次看到人家高高的台阶,对他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折磨,但也是一种精神的提振。
这段话是环境描写,品味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九级台阶时失落的表现: 1.不敢放炮2.手不知放哪儿,胸无法挺高。尴尬地笑。3.闪腰4.水泥地不经磕5.抬水上台阶习惯性到第四节高抬腿。6.闲着无事可做,再不愿坐在台阶上。很少出门,若有所失。7.头颅埋在膝盖里。
这一系列对比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父亲在新屋建成、高台已筑之后的诸多不适应。
总结:透过这一系列对比,我们看到一个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尊严,能够终其一生为之拼搏的父亲,但是当期待已久的人生理想终于实现,而自己的内心却完全无法适应。反而若有所失。
思考:然而,父亲在九级台阶建成之后的为何会“若有所失”呢?你怎么理解他的这种心理状态。
答:1.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了五层。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理解:对于儿时的“我”家来说,即便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也是最没有地位的,农村生活本来就以“贫穷”为最起码的标志,可想而知,当时的我家充其量只不过能吃饱肚子而已。这样的生活水平仅仅符合需要层次理论的第一层。(连生理层面都不能保证,靠天吃饭,随时有饿肚子的危险。)而父亲却违背了人生追求的规律而拼尽全力去追求遥不可及的尊严,所以他的内心必然无法适应。(不符合需要层次)
2.九级台阶建成后,家庭的贫困并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台阶再高也不过是面子工程而已,没有实际意义。因而父亲困惑,若有所失。(没实质改变)
3.父亲的人生目标终于实现了,然而却没有确立更高、更有价值的新的人生目标,没有理想的牵引,生活失去了方向,因而若有所失。
主问题3:通过父亲筑成九级台阶前后的表现,以及字里行间的细节品味,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答:(1)勤劳、节俭、慈祥、老实厚道、踏实肯干。
(2)有责任心,有梦想、追求,为了梦想,敢想敢做,要强,有志气,虽然身份卑微,但有强烈的自尊心,不满足于现状,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愚公移山式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3)虚荣、爱面子、有着人生追求的狭隘性。
(五)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台阶”的多重含义。
主问题4:作者为何要以《台阶》为题目,换做别的行不行?比如说 “父亲”“新屋”?
理解:不行。这里的“台阶”已经不仅仅指一种建筑的类型,更是如文中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台阶的高低层级,在作者的家乡,已然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换做别的,都无法鲜明体现作者真实的重要的写作意图。
(六)拓展训练:读写结合,积淀思想
父亲,我想对你说——对文中的父亲,对你的父亲,你想说些什么呢?
五、作业布置
1.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2.练笔:读完《台阶》,你对文中的“父亲”肯定有自己的看法,请以“父亲,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情真意切的随笔。
第四篇:《卖油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卖油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卖油翁》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较易理解。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文言文虽然不多,但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掌握较熟,老师基本能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翻译,老师只需强调重点字词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2.掌握重要实词“善”、“矜”、“睨”、“颔”、“忿”“尝”等的含义。积累文言虚词“而”、“以”、“之”等。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独特艺术手法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译课文,把握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孰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加以苦练。
2.培养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第一 学时)
一、导入新课:
1、道具:(因为找不到铜钱)一个小瓶子,口与铜钱,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个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学生上台,把瓢里的水倒进小瓶子。
3.师:要求其他同学观察他倒的水有没有洒出来(有),谁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课题《卖油翁》
5.解题:卖油翁,卖油的老头,没有具体的名字。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类能工巧匠多的不计其数,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被湮没,连名字也不可靠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要地位,他积极培养后进。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成为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北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手中的笔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播放朗读录音,要求根据自己听到的读音及停顿,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划分朗读节奏。
3.师巡视,检查学生注音及节奏划分情况。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节奏划分,要求学生订正。
Ppt:读准字音。
矜jīn 圃pǔ 矢shǐ
忿fèn 酌zhuó 杓sháo
遣qiǎn 颔hàn 睨nì
Ppt:把握节奏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齐读课文,把握节奏。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成果展示。(学生主动翻译课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译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
(板书)
通假字: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连词,表转折。
古:善于,擅长。
2.善
今:善良。
古:夸耀
3.矜
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
今: 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词多义: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但手熟尔。
2.尔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2.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
而:
1.释担而立 连词 表顺承
2.久而不去连词 表修饰
3.而钱不湿 连词 表转折可译为“可是”
4.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 表修饰
以:
1.公亦以 此自衿 介词 凭、靠
2.以 我酌油知之 介词 凭、靠
3.以 钱覆其口 介词 用、拿
4.徐以 杓酌油沥之 介词 用、拿
之:
1.睨之(代词)代 陈康肃射箭
2.但微颔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 射箭也是 凭手熟的道理
4.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 葫芦
5.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 卖油翁
四.再读课文,准备复述。
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
2.复述要求:1.用自己语言把故事讲给大家听。2.尽量不要看课。3.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关键词进行复述。
让自愿上台的学生进行倒水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认真观察,看他们实验的效果,并作点评。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
学生读课文,并进行圈点批注。
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
老师巡视学生给课文划分的节奏,并给予指导。
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几类分别板书。
老师提示,并用多媒体展示。
复习虚词及常用虚词“而”“以”、’之”等的用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疏通了文意,积累了文言实词、虚词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夯实了基础,为我们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相信下一节课的学习会容易的多。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编课本剧
板书设计
通假字:
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连词,表转.善
今:善良。
古:夸耀
3.矜
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
今: 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词多义: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2.尔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2.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
而:
1.释担而立 连词 表顺承
2.久而不去连词 表修饰
3.而钱不湿 连词 表转折可译为“可是”
4.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 表修饰
以:
1.公亦以 此自衿 介词 凭、靠
2.以 我酌油知之 介词 凭、靠
3.以 钱覆其口 介词 用、拿
4.徐以 杓酌油沥之 介词 用、拿
之:
1.睨之(代词)代 陈康肃射箭
2.但微颔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 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4.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 葫芦
5.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 卖油翁
教学反思
亮点
《卖油翁》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文字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通过第一遍朗读便能知道文章大意。为了夯实考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给学生,着不仅夯实了基础,而且还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感觉上课轻松了许多。
不足
因为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自己上黑板归纳板书,且有的知识对学生不放心,讲得过细,有点画蛇添足。
再教设计
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给学生,留点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去补白。
教学过程(第 二学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表演课本剧,还原现场。
2.点评:哪一组表演的好?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提示:○1.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动作、神态)
○2.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交流点拨:“无他,但/手熟尔。”
○3.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
○4.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是怎么刻画陈尧咨的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是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到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明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不但不加赞赏,而且还出乎意料的贬低他:“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妄的康肃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从文中可以看出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尧咨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点拨:卖油翁:稳重、谦虚
陈尧咨:骄傲、自负
3.这个故事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年轻时候还是年老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点拨:年轻时候。因为从叙事中可看出他年轻气盛。但从课文的注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他封的号“谥号”,以示尊敬。
4.文中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但标题却叫《卖油翁》,干脆把标题改成《陈尧咨与卖油翁》好不好,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好。因为事端是由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睨之”“微颔”,陈尧咨就不会发问;问题又是由他解决的-----以他酌油技术的精湛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以此自矜”。对比效果明显,作者很显然要突出的是卖油翁,因此,标题不能改。
三.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让看待自己的长处?名言警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水满自缢。
2.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孰能生巧?
圈点、批注
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写在黑板上
从自己经历,谈孰能生巧的体会。
提示:表演者有没有把握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
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老师作适当点拨。
课堂小结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买油的老头,能在买油这个行业中流芳千古,这与他的功多历熟十分不开的。生活中,你看到或亲自经历的“熟能生巧”的例子?他给你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希望你能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复实践,争做本行业中的“状元”。
作业布置
1.片段作文,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你生活中所熟悉的人
2.预习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抓住细节》
板书设计
《卖油翁》 欧阳修
汝亦知射乎
语言 自负 略
尔安敢轻吾射
陈尧咨
神态:忿然-----暴躁
对比 睨之
人物 神态 稳重
微颔之
卖油翁 语言:无他,但手熟尔。-------谦虚 详
动作:“取”、“置”、“覆”、“酌”、沥----动作熟练
教学反思
亮点 本节课课本剧的表演,看似有点浪费时间,其实不然。“磨刀不费砍柴工。”课本剧的表演,不单单看表面的结果,关键的是学生下去准备的过程。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课文,而且还要把人物象形展现出来,因此,功夫是做足了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那还用老师再讲吗?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高兴,老师教的轻松。下课了,大家都还意犹未尽。
不足 如果课前能对学生的课本剧进行表演进行指导,课堂表演效果更好,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容易。
再教设计
如果在教一遍课文,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而不是课堂上,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的去让学生学有所获。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教案设计
身在现代的我们不知道历史上平民百姓的疾苦,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教案设计范文一
教材分析
《卖油翁》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较易理解。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文言文虽然不多,但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掌握较熟,老师基本能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翻译,老师只需强调重点字词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2.掌握重要实词“善”、“矜”、“睨”、“颔”、“忿”“尝”等的含义。积累文言虚词“而”、“以”、“之”等。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独特艺术手法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译课文,把握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孰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加以苦练。
2.培养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第一 学时)
一、导入新课:
1、道具:(因为找不到铜钱)一个小瓶子,口与铜钱,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个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学生上台,把瓢里的水倒进小瓶子。
3.师:要求其他同学观察他倒的水有没有洒出来(有),谁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课题《卖油翁》
5.解题:卖油翁,卖油的老头,没有具体的名字。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类能工巧匠多的不计其数,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被湮没,连名字也不可靠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要地位,他积极培养后进。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成为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北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手中的笔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播放朗读录音,要求根据自己听到的读音及停顿,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划分朗读节奏。
3.师巡视,检查学生注音及节奏划分情况。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节奏划分,要求学生订正。
Ppt:读准字音。
矜jīn 圃pǔ 矢shǐ
忿fèn 酌zhuó 杓sháo
遣qiǎn 颔hàn 睨nì
Ppt:把握节奏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齐读课文,把握节奏。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成果展示。(学生主动翻译课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译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
(板书)
通假字: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连词,表转折。
古:善于,擅长。
2.善
今:善良。
古:夸耀
3.矜
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
今: 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词多义: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但手熟尔。
2.尔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2.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
而:
1.释担而立 连词 表顺承.久而不去连词 表修饰.而钱不湿 连词 表转折可译为“可是”.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 表修饰
以:
1.公亦以 此自衿 介词 凭、靠
2.以 我酌油知之 介词 凭、靠.以 钱覆其口 介词 用、拿.徐以 杓酌油沥之 介词 用、拿
之:
1.睨之(代词)代 陈康肃射箭
2.但微颔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 射箭也是 凭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 葫芦.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 卖油翁
四.再读课文,准备复述。
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
2.复述要求:1.用自己语言把故事讲给大家听。2.尽量不要看课。3.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关键词进行复述。
让自愿上台的学生进行倒水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认真观察,看他们实验的效果,并作点评。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
学生读课文,并进行圈点批注。
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
老师巡视学生给课文划分的节奏,并给予指导。
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几类分别板书。
老师提示,并用多媒体展示。
复习虚词及常用虚词“而”“以”、’之”等的用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疏通了文意,积累了文言实词、虚词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夯实了基础,为我们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相信下一节课的学习会容易的多。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编课本剧
板书设计
通假字:
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连词,表转.善
今:善良。
古:夸耀
3.矜
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
今: 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词多义: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2.尔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2.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
而:
1.释担而立 连词 表顺承.久而不去连词 表修饰.而钱不湿 连词 表转折可译为“可是”.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 表修饰
以:
1.公亦以 此自衿 介词 凭、靠
2.以 我酌油知之 介词 凭、靠.以 钱覆其口 介词 用、拿.徐以 杓酌油沥之 介词 用、拿
之:
1.睨之(代词)代 陈康肃射箭
2.但微颔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 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 葫芦.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 卖油翁
教学反思
亮点 《卖油翁》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文字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通过第一遍朗读便能知道文章大意。为了夯实考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给学生,着不仅夯实了基础,而且还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感觉上课轻松了许多。
不足 因为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自己上黑板归纳板书,且有的知识对学生不放心,讲得过细,有点画蛇添足。
再教设计
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给学生,留点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去补白。
教学过程(第 二学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表演课本剧,还原现场。
2.点评:哪一组表演的好?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提示:○1.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动作、神态)
○2.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交流点拨:“无他,但/手熟尔。”
○3.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
○4.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是怎么刻画陈尧咨的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是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到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明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不但不加赞赏,而且还出乎意料的贬低他:“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妄的康肃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从文中可以看出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尧咨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点拨:卖油翁:稳重、谦虚
陈尧咨:骄傲、自负
3.这个故事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年轻时候还是年老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点拨:年轻时候。因为从叙事中可看出他年轻气盛。但从课文的注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他封的号“谥号”,以示尊敬。
4.文中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但标题却叫《卖油翁》,干脆把标题改成《陈尧咨与卖油翁》好不好,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好。因为事端是由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睨之”“微颔”,陈尧咨就不会发问;问题又是由他解决的-----以他酌油技术的精湛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以此自矜”。对比效果明显,作者很显然要突出的是卖油翁,因此,标题不能改。
三.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让看待自己的长处?名言警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水满自缢。
2.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孰能生巧?
圈点、批注
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写在黑板上
从自己经历,谈孰能生巧的体会。
提示:表演者有没有把握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
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老师作适当点拨。
课堂小结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买油的老头,能在买油这个行业中流芳千古,这与他的功多历熟十分不开的。生活中,你看到或亲自经历的“熟能生巧”的例子?他给你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希望你能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复实践,争做本行业中的“状元”。
作业布置
1.片段作文,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你生活中所熟悉的人
2.预习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抓住细节》
板书设计
《卖油翁》 欧阳修
汝亦知射乎
语言 自负 略
尔安敢轻吾射
陈尧咨
神态:忿然-----暴躁
对比 睨之
人物 神态 稳重
微颔之
卖油翁 语言:无他,但手熟尔。-------谦虚 详
动作:“取”、“置”、“覆”、“酌”、沥----动作熟练
教学反思
亮点 本节课课本剧的表演,看似有点浪费时间,其实不然。“磨刀不费砍柴工。”课本剧的表演,不单单看表面的结果,关键的是学生下去准备的过程。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课文,而且还要把人物象形展现出来,因此,功夫是做足了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那还用老师再讲吗?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高兴,老师教的轻松。下课了,大家都还意犹未尽。
不足 如果课前能对学生的课本剧进行表演进行指导,课堂表演效果更好,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容易。
再教设计
如果在教一遍课文,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而不是课堂上,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的去让学生学有所获。
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教案设计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一、导入新课
以前大家学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吗?讲的是什么故事?
一个弓箭手能十次有八九次能打到十环,于是就和一个卖油的老大爷吹牛,卖油的没吱声,而是拿一个大钱放在葫芦嘴上,然后用水瓢盛满一瓢油通过大钱的四方孔往葫芦里倒,结果大钱居然一点油也没沾到,此时卖油翁对那个射箭的说:“无他,但手熟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熟能生巧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不再卖油了,改卖炭。
大家见过炭吗?炭有什么特点?--黑色、可取暖、可卖钱
大家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的吧?谁家里烧过炭?谁来讲讲烧炭的过程?
选木头,粗的劈成小段;挖很深的窑洞,洞上有通风口,下面有烧火口;把木头放入洞中,封口,烧火;每天晚上去看燃烧情况,控制火候,以免烧过了变灰;要烧好几天。
大家觉得这个过程艰辛吗?--艰辛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起去看看在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板书:卖炭翁 白居易)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板书:讽喻诗、叙事诗)
讽喻诗有什么特点?
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三、介绍“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咱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这个交易有多不公平?
四、分析鉴赏诗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在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咱们试着分析鉴赏本诗。
1、这是一首叙事诗,我们说叙事诗包括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地点在哪?--宫市南门外
文中写了哪两种人?--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这首叙事诗围绕着“炭”写了哪几件事?
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板书:烧炭--运炭--抢炭)
2、那什么地方写烧炭,什么地方写卖炭送炭,什么地方写被掠夺,请同学们找出来。
3、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地点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4、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卖炭的老头呢?谁来说一说卖炭翁长什么样?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在描写人物中,这些描写叫什么描写?(板书:外貌描写)
6、这句话中,两鬓苍苍说明卖炭翁的年龄怎么样?--大
年龄大的人有什么特征?--动作慢、力气小、劳动艰辛、劳动力弱。
7、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8、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这些“两鬓苍苍”的人大都干什么呀?
休息,看电视,打太极,看孩子,做饭等,享受晚年。
9、但文中的卖炭翁却在年龄很大的时候自己砍柴烧炭,以卖炭为生。
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板书:艰苦)
10、你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呢?你找的真准确,可怜。(板书:可怜)
11、同学们再找一找,还有哪一句说明卖炭翁可怜?--可怜身上衣正单
找的太准确了,就是这一句,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烧炭的季节都在什么时候呀?
--秋、冬季
那个时候天气怎样呀?--冷
在这么冷的天卖炭翁却穿一件单薄的衣裳,说明卖炭翁很?--可怜
12、看到卖炭翁的这样生活,你心里同情他吗?--同情
那么,谁能带着这种同情来读一读这三句话。
1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般来说,在冷天我们穿衣服很少的时候,是盼望天气怎样?--变暖和
但这时老人是什么想法?--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
为什么呢?
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不好卖了:天寒,炭的价格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那这时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是怎样的?--纠结、矛盾、反常、艰难、酸苦、无奈。
透过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我们能够感受到老者的处境怎样?--十分艰辛。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14、卖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的价钱,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劳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人运炭艰苦吗?
“一尺雪”说明什么?--天气很冷、雪很大,路必难行。
“碾冰辙”说明了什么?--说明炭很重,冰冻路很滑,很难走,车速必然很慢。
“晓驾炭车”、“日已高”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个运炭过程?--艰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大家用笔圈出来。
--“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容易吗?
15、这么辛苦的运炭来卖,那么,卖炭翁卖炭得来的钱要干什么用呢?
“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想吃饱、穿暖,多么简单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身无半点积蓄,但迫于贫苦生活的压力,不得不烧炭,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16、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
卖炭翁总共有多少碳?--“一车炭,千余斤”
是啊,卖炭翁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不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然而他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半匹红纱一丈绫”
这“半匹红纱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有用吗?
好亏啊,才一点点,少得可怜。
对啊,实际是一点用处没有的,你们是学服装的,你们说说“ 半匹”“一丈”是什么感念?少之又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保暖,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黄衣使者。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宫市,可怕的宫市制度!
(板书: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
17、请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宫使的横行霸道的?又怎样表现宫使掠夺的残酷的?
“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呢?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白衫”说明来者的身份怎样?--有钱
有钱还抢,说明什么?--霸道、野蛮。“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
“翩翩”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
轻快敏捷而又趾高气扬、凶神恶煞的神态。
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
动词有把、称、回、叱、敕、牵、系。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仗势凌人、以强凌弱、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宫使驱将惜不得”,“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
写出了卖炭翁无可奈何、甚至绝望的心态。
他能反抗吗?
不能,只能忍气吞声,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对比:地位悬殊)
18、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感受到这一点?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说明这桩买卖是强迫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表明一车炭的价值很高,而货与款是极不等价的。
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的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反映了百姓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的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19、之前我们说道:白居易主张“诗歌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白居易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写下《卖炭翁》,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遭遇,无情而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仗势欺压百姓,强行低价购买,甚至是任意勒索、疯狂的公然掠夺。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这篇文章写出宫市的这种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决定的。而我们大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处在新社会。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却像乌炭一样黑。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2、展开想象进行续写。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口头叙述
六、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讽喻诗、叙事诗
烧炭--运炭--抢炭
外貌描写:艰苦、可怜
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
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教案设计范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实词“矜”、“颔”、“释”、“忿”、“徐”、“遣”;虚词:“尔”、“以”、“但”。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诵读教学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的积累。
3、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自主阅读文言文,自行提出并解决问题。
2、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
3、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短小精悍却又耐人寻味的文言文故事--《卖油翁》。(为了使这节课的学习更为顺利、高效,我把同学们分为男生、女生两个组,在下面的学习活动中来一场较量和比赛。希望各位同学畅所欲言,帼国不让须眉,好男儿也不怕与女斗!)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的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生:“百发百中”,“百步穿杨”。师:为答出的组加分)
解说:“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御、射、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学习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
二、整体感知:
1、用多媒体投影全文,教师范读。(听一听)
2、男女生以抢答的形式给红色标志的字词正音,清除读音障碍。(比一比)
①矜(jīn)②圃(pǔn)③睨(nì)④颔(hàn)⑤矢(shǐ)
⑥忿(fèn)⑦杓(sháo)⑧酌(zhuó)⑨沥(lì)⑩遣(qiǎn)
3、学生自由读,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
4、师生讨论朗读技巧。(议一议)
康肃:傲慢、轻篾稍快、偏高
叙述部分中速、平缓;对话部分
卖油翁:镇定沉着较慢、较低
5、播放课文flash动画,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把握朗读语气并理解课文大意。(学生可以小声跟读)
6、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要求整齐、响亮、准确、有感情、语速恰当)。(试一试)
三、精读探究
1、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习课文,小组解决不少的问题派代表写在黑板上。(教师调动:巴尔扎克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会思考提问的人,将是学习的优胜者。教育家陶行知说:愚者问得笨,智者问得巧,我们快速议议,看看男、女同学哪方提的问题好,能难倒对方。)
2、全班一起先解决黑板上有关疏通文意的问题。
3、用多媒体投影重点词语,学生掌握并积累。
矜:以此自矜--自夸
颔:但微颔之--点头
但:但手熟尔(惟手熟尔)--只不过
忿:康肃忿然曰--气愤
善射--射箭
射:
汝亦知射乎--射术、射技
以此自矜--凭借
以:以我酌油知之--凭借
以钱覆其口--凭借
但手熟尔--语气词,通“耳”
尔:
尔安敢轻吾射--你
杓:以杓酌油--同“勺”,sháo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全文。(为复述者所在组加分)
5、小组再次探究,解决教师投影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投影:
①你认为卖油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身怀绝技、谦虚稳重)
②你如何评价陈康肃这个人?(自我炫耀、趾高气扬)
③这个故事可能蕴含哪些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④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戒骄傲,勿卖弄,智者超然物外,艺无止境,学无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四、背诵训练
1、投影背诵方法:
①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②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关键词背。如:
康 肃 公 卖 油 翁
第一段开端:“善射”、“以此自矜”“睨之”、“但微颔之”
发展:“吾射不亦精乎?”“无他,但手熟尔”
第二段高潮:忿然酌油(技高一筹):取、覆、酌
结局:笑而遣之“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教师按背诵方法带学生一句一句背诵。
3、学生自由背诵。
4、集体背诵全文。
5、个别背诵全文(给背诵者所在组加分)
五、作者简介:
投影:欧阳修,字永叔,溢号文忠,号醉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归田录》。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六、相关连接
投影:想一想,议一议:
①说出与“熟能生巧”相近的名言警句:如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②说出与“熟能生巧”相近的故事:如
达芬奇画蛋
……
(不拘于此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加分)
七、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投影:
1、卖油翁走了之后,陈康肃会怎样,写一段你所想像的内容。
2、自由组成小组,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课后排练,在语文活动课上表演。
3、上网查阅《卖油翁》有关学习资料,了解唐宋八大家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