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说节气十二篇--徐廷华
诗说节气
徐廷华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为公历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之间,表示着春天的开始。从这一天一直到立夏这段时间,都被称为春天。今年的立春恰好在2月4日。
古语云:“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但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还会出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今朝立春好天气,况是太平朝野时。”(《广群芳谱〃天时谱》杨维祯诗)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公元767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杜甫所处的唐代,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此时他忆起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
游园赏春的情形。虽然寒冷仍未退去,但是春的气息已经显现,梅花报春,柳树显绿,显示出无限生机。可见这位处优养尊的一国之君,在立春到来日的欣喜之情。
在立春诗中,印象深的还有杨万里的“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陆游的“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菜细簇花宜薄饼,酒香浮螘泻长瓶。湖村好景吟难尽,乞与侯家作画屏。”两诗字浅意深,一派早春的景象。
吟咏这些立春诗句,心头荡起淡淡春意,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来。一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的: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惊蛰
民间有谚语云:“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这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在公历每年3月5日至3月7日之间。其意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者,藏也。
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
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流传较广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诗,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那意思是说,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开始了。自惊蛰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农活了。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菜了。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经很晚了,还得把小牛牵到村子西边的溪沟里让它饮水。这样又累又饿,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看着这些,诗人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俸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
诗因为接地气,抒民情,系民心,感民恩,而广为
诗句平白如话,然意境含蓄丰富,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他的另一首七绝《春风》——“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同样有名。
唐代武元衡在《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云:“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宾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写出了春分这天与“诸公同宴”的情景,琢句精妙。
崔融在《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诗中云:“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道出了一个游子的思乡情怀,春分时节,诗人遥思的仍然是故园田间小路两旁的桃李芬芳。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词《踏莎行》。在这首词中,春分时节的新燕百花跃然纸上,哪知青楼的歌声引得诗人愁,可惜了这美好的“春分天气”。
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记载说:“春风后十五日,计指乙为清明。”清明后来随着岁月的流转演化为一种民俗节日,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又因含有踏青、郊游的风俗,故又称为踏青节。
古时,人们往往将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就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作“民族扫墓节”。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08年,才将清明节正式立为法定节假日。
古代诗人写清明的诗作特多,或寄情,或抒怀,举不胜举,尤以唐、宋两朝为甚。
白居易的《清明夜》诗曰:“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清明节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
窗分与读书灯。”诗写一个穷苦的读书人,清明节那天,从邻居那里乞得新火,闻鸡鸣而起,借火光来读书。诗句清新,又耐人寻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清明时节那种“乍暖还寒”的景象已经过去,代之而来的则是阳春三月那惠风和畅,杨柳垂丝,绿草如茵,桃红柳绿,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暖融融的景光,人间春意正浓。
谷雨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咏谷雨的一首《七言诗》。诗中表达了在不刮风、不下雨的晴和天气里,翠竹刚刚吐出新叶,傍晚微凉,友人到访,与之论诗作画、品茶赏竹的美好心境。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今年谷雨为4月20日。谷雨,顾名思义,播谷降雨是也。如《群芳谱》所言:“谷雨,谷得雨而生也。”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
陆希声在《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中也有“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的诗句。
清乾隆皇帝也写了首《观采茶作歌》:“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毕竟是皇帝,那口气实在是大。
写得最美的要数宋代诗人仇远的一首《浣溪沙》词,活脱脱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词云:“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
“浮云富贵客心寒,故里空怀紫牡丹。谷雨毋须添国色,江南上巳杜鹃看。”这是现代诗人吴藕汀写的一首《谷雨》诗。整首诗描绘了谷雨时节的诸多景物,给人以联想,思绪也跟着走进“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意境里,走进那柳树飞絮、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的浓浓春意中。我特别喜欢这首诗,还是早年抄在笔
蚕桑又插田。”
古代不少文人墨客,也为这个节气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五律诗《立夏日忆京师诸弟》中写道:“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那意思是说春天刚过去,人们还在怀念往昔的时光,但初夏的景色已展现在眼前了。那浓阴、那山云,都可赏心悦目。作者希望远在京城做官的兄弟们也能与大自然同乐。
刘禹锡《初夏曲》第二首写得好,诗说:“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写春天的繁花已谢,花朵变成果实坠于枝头,有几只蝴蝶还在花丛中流连,似在寻觅春天,殊不知已是夏天的开始。
唐太宗李世民也有首《初夏》诗:“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阴阳深浅叶,晚夕重轻烟。弄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珮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碧鳞惊槕侧,无燕舞檐前。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诗句细致地描绘了初夏景物的变化:花叶在晚照中已有了层次,鸟
意味着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逐渐饱满,但尚未成熟,田野间苦菜欢长,麦秋可以上场了。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宋诗里歌咏小满节气的诗句不少。如赵蕃的“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王之道的“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在描写小满时节农家生活情状的古诗中,当数欧阳修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最为著名。其中第二首写道: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意思是说:夏季的南风频频吹动野草,在随风摇曳的丛深草木间可见到那小小的茅舍。麦田里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而桑树上的叶子已长得肥肥壮壮的,可供蚕儿吃得
但贪衣上绣鸳鸯。”最为人熟知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后来这名句诗被用来比喻对爱情的坚贞。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今年夏至日为6月22日。《恪遵宪度抄本》有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是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臵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臵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故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礼记》中也说:“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鼓翼而鸣;半夏、木槿这两种植物也逐渐繁盛开花,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现。
夏至以后,即将开始一年里最热的天气——入伏。夏至节气也是诗人们喜于咏吟的对象,留下了不少佳作。
夏至正处在梅雨天中,农民们希望这时能够下足雨,以保障秋季的丰收。宋代诗人苏辙《五月十九日夏至喜雨》(农历)表达了这一愿望:“一旱经春夏已来,好雨连宵晓未收。气爽暂令多病喜,来迟未解老农忧。力耕仅是公家取,遗秉休违寡妇求。时向林间数新竹,箨龙腾上欲迎秋。”
夏至午后至傍晚常会形成雷阵雨,骤来疾去,变幻莫测。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巧妙地借喻这种气候特点,写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句,不光是写景,和下句连起来看,实是借其双关语来写男女之情。现代人常用后两句诗,形容一对恋人微妙的情感关系。不过原诗的“道是无晴却有晴”也改成了“道是无情却有情”了。
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暑者,热也。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今年小暑节气在公历7月7日。
小暑一过,夜晚的时候人们就会开始走出屋外纳凉。秦观有首《纳凉》诗,写的就是这一景象。诗说:“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少游的这首诗抒发了夏夜乘凉的愉悦之情,作者通过笛声悠扬和莲香的清淡,写出凉生心静的适宜。
孟浩然也写有《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意欲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朱熹的《夏日》写得也挺有意思,诗云:“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朱熹的这首诗写夏日消暑之法,玩景是为了“涤幽襟”,求的是心静。
清樽独未空。”诗说夏夜纳凉,从房中来到花丛中,席地而卧,欣赏水中莲荷,眼前又有美酒相伴,十分惬意。
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
李白《夏日山中》诗曰:“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写出了盛夏时节赤身取凉的狂态。
白居易《消暑》诗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诗人认为在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王维在林茂竹翠处纳凉时,给后人留下了千吟不厌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认为,只有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杨万里亦有同感,他在《暮热游荷花池上》写道:“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5
西郊祭祀迎秋。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来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二来品尝新秋收成的米谷,以示庆祝,足见古代先民对立秋之日的看重。
诗人们也会在立秋这天,吟诗寄怀。白居易《立秋日曲江忆元九》诗中有“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这是他在立秋日惦念远方的朋友元稹;清代乔崇烈《立秋日枕上》说“新凉涤残暑,细雨作秋声”,写立秋之景,突出节候变凉。
在古代的诗词中,节令之秋往往隐喻着人生之秋,透着一种苍凉之态。如晚唐诗人令狐楚的“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北宋诗人宋祁的“白发光阴诚可惜,五年骚首问长安”。唐代诗人李益的《立秋前一日览镜》最有代表性。诗云:“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作者联系自己一生为官,现如今两鬓如雪,感慨系之,无限悲思。起句感叹人生世事
立秋后,炎热的暑气还一时难消,常有“秋老虎”的余威发作,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俗语,但不管怎么热,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转凉,立秋后下一场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这便应了民间的一句歇后语:“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不过,这句歇后语,其内涵在不少的文字表述中又有了另一层面的外延。
处暑
进入处暑节气,炎阳不再炙烤,蝉儿不再鸣叫,热情的盛夏便渐行渐远了。妩媚的秋色在天地万物间一点一滴地开始弥漫,秋意渐浓。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者,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立秋处暑天气凉”“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这是处暑节气的特征,也是千百年来民间总结出的谚语。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
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王之道《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有“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之句。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中元节”。中元节的起源与宗教有关。中元是道家术语,特指道教之神地官大帝的生日。时至今日,“中元节”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我国古代也留下不少有关中元节的诗词。印象较深的是唐代李郢的一首《中元夜》,诗曰:“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娘。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雾绕轻衣杂绮罗。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这首诗借中元节夜游浮想,描绘了想象中的月娥的神情风采,同时描写了中元夜彩灯如金如粟,红烛光照辉映,彩殿华美壮丽的豪华景象,反映了晚唐中元夜的节俗盛况。
一场秋雨一场凉,“可爱的夏天就要过去了,我们还十分怀念这个夏天……”我想起60多年前,我的小学国文课本上的这句话。是的,这个夏天真的和我们渐行渐远了。
第二篇:徐诗华
爱岗敬业
爱,热爱;岗,岗位;敬,尊重;业,工作。爱岗敬业,指的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的岗位的职责,对自己岗位勤奋有加。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在这一点上,一楼商场玉器组的韩珺同志表现尤为突出。
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韩珺自进入合百商厦以来,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实际行动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真正的做到了爱岗敬业。
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韩珺就是如此,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常常协助柜组其他同事完成任务。在专业知识方面,她一直努力学习,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并且耐心地帮助其他同事,充分发挥了百大集团的团结精神。面对顾客时,她总是微笑以对,不厌其烦地为顾客介绍,并为不同的顾客推荐合适的、满意的商品,让每位顾客都满意而归,为所有员工做出了表率作用。
爱岗敬业是平凡的奉献精神,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应该具备的;爱岗敬业又是伟大的奉献精神,因为伟大出自平凡,没有平凡的爱岗敬业,就没有伟大的奉献。相信大家在她的带动下,一定会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销售人员,铜陵合百商厦必将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
一楼玉器组徐诗华
第三篇:徐阔廷讲话
徐阔廷在“万人培训、万人输出、万户脱
贫”活动研讨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7年8月15日)
同志们:
“万人培训、万人输出、万户脱贫”活动研讨培训班就要结束了,各市扶贫办对上半年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做了汇报,几个县扶贫办和基地的同志作了典型发言,大家还围绕如何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开得很好,收到了预期效果。这次培训班,实际也是一次调度会,目的是交流情况,研讨问题,部署工作,进一步促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昨天上午,扈主任就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一些重要问题讲了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年初,我们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万人培训、万人输出、万户脱贫”活动,要求在抓好面上转移培训的同时,重点抓好“万人培训”精品工程。四月份巨鹿会议后,全省各级扶贫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大胆探索,积极推进。“万人培训”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到7月底,“万人培训”活动完成6089人,占全年任务的60%;面上的转移培训完成14008人,占全年任务的38.9%。
根据大家的汇报和我们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全省各市、县在抓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特别是“万人培训”活动中,都有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各市、县在培训中,能够认真选择培训对象,确保让重点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年龄在16—35周岁之间、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有转移意愿的贫困农民参加培训。沧州市扶贫办通过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监测库对参训的贫困农民逐一审核把关,在今年为承德技师学院选送的贫困农民中,审核出有2人虽是贫困村但不属于建档立卡户,坚决给予了清退。在培训质量上。多数市、县以省、市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为依托,坚持定单培训,注重技能培训,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合理设臵培训专业,保证培训时间和质量,提高办证率和稳定就业率。衡水市扶贫办对培训基地进行认真考察和筛选,对培训学员少、培训质量不高、安排就业收入较低和学员稳定率不高的培训基地取消培训资格,选定教学设备好、师资力量强、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积极性的培训学校作为市培训基地,培训时间全部在3个月和一年之间,确保了培训质量。承德技师学院坚持“三高就业”(高比率、高稳定率、高待遇),确保了培训学员的稳定就业。上半年,各市“万人培训”活动就业率达到了100%。在工作机制上。沧州市扶贫办经市编委批准,成立了专门负责转移培训工作的机构,整合培训资源,组建沧州市雨露贫困农民职业培训学校,坚持统一管理,统一招生,统一培训,统一报帐的方法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衡水市扶贫办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衡水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实施细则》,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学员招生、考证和就业以及培训资金管理、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使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有效提高
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质量。在资金管理上。今年,省办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行了项目管理,实行报帐制。衡水市扶贫办把培训资金集中到市统一管理,加大了监管力度,有效地调动了各县转移培训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转移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承德市扶贫办多渠道探索资金投入机制,摸索出了“补、减、缓、贷、筹”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省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特别是“万人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县存在畏难情绪。有些县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对培训工作中存在的“招生难”问题,有畏难思想。二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到位。一些县组织发动宣传工作不积极,工作不深不细,致使贫困群众不了解政策。最近,我到贫困村调研时,问老百姓村里有多少外出打工的,村民都能说出来,再问有没有通过扶贫部门转移培训输出就业的,连村支部书记也说不上来。三是资金管理不严格。讨论中大家建议提高到县培训资金比例,但是目前有的县还没有足额把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用到贫困劳动力的培训补贴上,甚至出现编造假培训人员名册,套取培训资金,补贴办公经费不足问题。四是跨区域培训还没有取得突破。在巨鹿会议上,省办提出了跨区域培训。从我们组织承德技师学院和部分省级培训基地进行的几次跨区培训招生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市一个也没招上。原因是多多的,但有一条是一些县不想让培训资金“肥水流到外人田”。
到年底只有四个多月的时间了,全省面上的转移培训任务还有2.2万人,“万人培训”活动还有4000人,任务十分艰巨,形势不容乐观。必须扎扎实实、千方百计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整个转移培训工作,巨鹿会议上都已经讲了。这里,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摸清可转移的劳动力底数。前一阶段,我们对全省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了统计,目前全省52个贫困县有剩余劳动力157万人,可转移培训劳动力60万人。各县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摸底,真正弄清通过扶贫培训转移了多少人,还有多少剩余劳动力,包括他们的年龄、学历等构成情况,每个县要建立贫困劳动力转移台账,建立人力资源库档案,每个县每年至少要掌握1000人的可转移培训资源,为做好转移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二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现在出现“招生难”的问题,有产业发展、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择业观念的问题,也有我们组织发动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我们搞了几年了,不少群众还知之不多,电视台农民频道的“就业直通车”栏目一播出,一天就有二、三百人打电话询问或报名,大多都是贫困群众。调查显示,贫困村外出务工人员经过有组织转移培训的还是少数。下一步一定要多渠道、多形式搞好转移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深入到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让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了解政策,积极参加转移培训。
三要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培训质量,关键是选择好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培训时间要以中、长期为
主,培训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真正让老百姓学到技能,确实做到培训一人、成熟一人、转移一人。今年,国家加强了对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资助,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国家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并提出中职教育还将逐步走向免费教育。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各市、县要加强与教育、劳动部门的沟通,争取优先安排贫困学员上职业教育学校,除了享受国家的补助政策,扶贫部门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或通过贴息贷款形式给予支持。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来河北调研谈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时,讲了两句话,一要瞄准贫困群体,二要实现稳定就业。没有培训质量作保证,就不可能实现稳定就业。各市、县在培训中,要争取高质量的订单,加强订单培训,没有订单的培训不搞,不在没有订单的基地培训,不在没有“三险”的企业就业,确保学员学到就业技能,获得相应就业证书,实现稳定就业的目标。减免办证费用问题,回去我们和劳动部门协商一下。
四要加强培训资金管理。关于转移培训资金占到县扶贫资金比例低的问题,国家提出10%以上,大家都希望按国家规定执行,此事正在与财政协商。我认为,关键不是比例问题,要看是否把转移培训资金真正用到了培训上。一是要把现有的到县培训资金管好用好。培训资金由市里统管,还是县里管,省里不做统一规定。二是绝不允许假借培训造假账,套取培训资金,弥补办公经费。各重点县要自律,严格对培训资金的使用管理,各市要加强监督检查,省办也要将培训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作为重点,加大督查力度。三是如果有订单、有生源、能稳定就业,而培训资金确实不足的,各县
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项目变更,报省办项目规划处,在到县资金中进行调剂。这里的关键是要把培训资金管好用好,确保不出问题。讨论发言中,大家都提出提高培训补贴标准,特别是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实行补贴、“阳光工程”也提高补贴标准的情况下,由于扶贫转移培训的对象是贫困群体,更显得我们现在的补贴有些低了,会后我们再和财政部门协商。
五要找准定位。各级扶贫部门在转移培训工作中,要明确职责,找准位臵。转移培训工作不是扶贫办包打天下,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基地、企业的作用,招生、培训、就业、维权等,都应由基地去做。有的企业负责培训,我们可以少花钱或不花钱,这是最好的。扶贫部门干什么,一是掌握底数,也就是掌握贫困劳动力的资源情况。二是选准培训对象和培训基地,严格审核把关。三是搞好组织发动,协助基地招生。四是管好用好转移培训资金。五是监督检查,加强对培训基地的管理,认真做好网上填报工作。核心就是解决好培训谁、谁培训的问题。扶贫部门要管好该管的事,不要干不属于自己的事。
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措施,扎实工作。今年要重点抓好“万人培训”精品工程,无论在工作安排和培训资金使用上,都要向“万人培训”活动倾斜,突出这个重点,确保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第四篇:领导艺术付华廷
成功领导者付华廷引言
对于家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的我而言,提及成功的领导者这一名词,我自然的就想到了身边所熟知的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的党总支书记付华廷,他也是富华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对于他的了解大部分是通过电视新闻,还有身边的大人相传所知道的,而且也专门去了一次兴十四村参观、游览。现如今的兴十四村已经成为了黑龙江省有名的旅游胜地,家家户户都住着二层小别墅,还有各种娱乐健身广场,以及村庄发展展览馆,优美的绿化,新鲜的空气等各种景象,到处都显示出村民们过着幸福的小日子,真是感叹付华廷领导的优秀绩效,参观了他带领的富足的村子,还有听说他的事迹,真的由衷的肯定他的确是成功的领导者。付华廷成功领导下的丰功伟绩
付华廷工作了三十多年,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共同为全村的共同富裕艰苦奋斗,他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后多次被国家、省、市、县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镇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先后当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第四届、第五届省委委员,党的十六大代表;2002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而且因为在他领导下建设的龙江第一村已经闻名于全国,所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的亲切接见,受到了国家领导的重视和鼓励。并且他的成绩也受到了世界组织的重视,在2005年被联合国/北北合作组织和《世界政治论坛》委员会授予“推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奖”,同年被国家评为“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2006年被国家评为“十大中华经济英才”等等,得到了党和国家的一致肯定和高度重视,同时他的成功领导事迹也成为了各级领导学习的优秀典范。付华廷的领导角色定位
3.1付华廷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领导者的设计工作包括设计组织的政策、策略和系统,但最重要的工作是设计组织的基本理念。对付华廷来说也就是发展整个村子的愿景、核心价值观和最终目的。付华廷提出在村子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并且坚持不懈的带领村民发展农业,实现土地集约化
经营、作物良种化种植、耕地机械化作业、农田节水化灌溉、牧业专业化养殖、林业生态化建设的理念,他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并且在1995年时评估总价直达3亿元,并努力实现西有杨凌、北有兴十四的目标,并且在他的正确领导下,2002年富华集团华冠科技股票A股在上海成功上市,成功进入资本市场。在优秀的设计师的带领下,兴十四村快速的发展,一步步实现宏伟的目标。
3.2付华廷是愿景的仆人
付华廷在设立目标的同时,始终如一的坚持发展的目标,并且根据目标有计划的实现每一目标,并且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带领村干部共同学习,共同树立榜样。在村干部的队伍中,他始终廉洁自律,对自己约法三章:请客不到、送礼不收、家属不搞特殊化,并且总是拿出自己的工资捐给村小学,在节假日和双休日从来没有休息过,因此也得了一身病,但他仍然坚持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以及领导班子,一定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建设的伟大目标艰苦奋斗,永不停息。
3.3付华廷又是教师的角色
付华廷在工作中不断的指明组织的愿景和目标,给下属以知识,塑造下属的理念,帮助他们学做人、学做事。在村子中,他不仅帮助他人,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有人说,在他的手下做事踏实,不用担心做错事,不用过分的小心权力地位,因为在犯错时他会及时的帮助调整方向,进行改正,并且他也一直在言传身教,向他学习着他对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以及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质。付华廷的优秀领导特质
付华廷自197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坚守着“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誓言,并且始终把“不让一人受穷,不让一人掉队,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作为最大的政治追求,他带领农民群众大力发扬闯关东精神,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的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坚定不移的走共同富裕,在工作中,显示出优秀的领导特质。
4.1生理特征
他对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条路有着顽强的毅力,他工作了30多年,始终坚持着共同富裕,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始终把为百姓谋利益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并时刻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精力充沛。
4.2与任务相关的能力
他有着较高的成就动机,他强调不让一人受穷,不让一人掉队,实现共同富裕,他有着宏伟的发展目标,并且对待工作充满责任心,并对于设立的目标不惧困难,坚持不懈。
4.3社会特性
他善于交际,对于富华集团的发展,玉米精加工项目已与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达成合作,富华生物制药项目已与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等多个项目都与其他企业合作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工作的多年中,他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与支持,他有着灵活的交际能力。
4.4个人特征
他有着优秀的人格品质,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让百姓感到诚实、可靠,让下属感到正直、热情,有上进心、事业心,受到百姓与下属以及上级领导的一致赞美和爱戴。
4.5智慧与能力
他善于学习,学习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有着先进的思想,把全村发展成龙江第一村,在2002年建136套花园式别墅,使村民过上富足的生活,并且电视剧《龙头岭》《那些年、那些事》等都在兴十四村拍摄,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对于富华集团和兴十四村的发展我们知道他具有很好的决策和判断能力。付华廷的领导行为理论
付华廷的行为体现出他是具有权威型、关系型、民主型、教练型的领导类型,他在工作中强调远景目标,号召全村干部共同为之努力奋斗,他始终坚持共同富裕,不丢掉一个百姓,让全体村民过上好日子;他与下属及百姓的情感关系很好,受到百姓的一致爱戴,下属也喜欢在他手下做事,他能够帮助下属解决困难,激励他们,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工作;他在作重大决策时听取他人意见,在村民选举是从不限定他们,坚决提倡民主,让他们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且在发展中也善于与他人合作,征求骨干干部的想法,能够确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他能够帮助下属设定发展方向,帮助激励他们积极工作,承担着指导的作用,并在工作中言传身教,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对于付华廷的这四种领导风格可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业绩。结束语
付华廷,是我所认可的成功领导者之一,也是我身边真切能学习到的榜样,我欣赏他的人格品质,欣赏他的领导方式,同样更赞叹在他的带领下建设的龙江第一村--兴十四村和发展迅速的富华集团,真正的成功领导者,我们可以看到他成功的业绩,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影响力以及听到人们的赞美之词,付华廷,用他的人格魅力、职责努力、工作能力等领导力来源,让我感受到领导应具备的品质,并且感受到优秀的人格特质所带来的成功地效果,所以,仍然赞叹成功领导者付华廷向我们展现了领导者的成功之路。
第五篇:徐廷飞理想信念心得体会
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
什字小学教导主任徐廷飞 人不能没有理想与信念。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守住理想与信念的精神家园!只有获取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个教师才能产生教育的激情。近期我通过听取报告、认真拜读了有关理论学习材料,注意收听和收看有关新闻与时事,特别是对党章的学习更有了新的认识。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奋斗历程,其道路不是笔直平坦的,而是经历了奋斗的流血牺牲,探索的艰难困苦,失误的严重挫折,才写下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篇章。党章中提到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在我的脑海中也产生了共鸣,我将会把学习到、领会到的先进理论,各种信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我的教育教学思想中,相信也会自觉的体现在我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行为中。
在学习中我深切的感觉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不但要有理想、信念,而且一定要注意实际工作中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学识修养,必须要从这几方面来加强自身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做好“四个带头”:带头坚定信念、带头搞好学习、带头课改实践、带头为人师表。
第一,带头坚定信念
做为学校的一名中层干部,应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定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如为了把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就应脚踏实地地投身于此次课程改革中去,胸怀每一位学生,为这一崇高而伟大的事业贡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课程改革潮流中,做一名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做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第二,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
新时代的教师应成为终生学习、有效学习的一面旗帜。教育在发展,学生在提高,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对学生,更重要的是对教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首
先,应成为终身学习、有效学习的楷模。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先进的理论,用先进理论来提升自己的工作;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学习先进的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来滋润自己的生命,提升自己的气质,提高自己的境界;学习广博的知识,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结构敞开与学生心灵对话的窗口。
第三,带头教改实践
有工作中我们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做教育改革的先锋。向张光华、张艳春、肖忠赞等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楷模学习。深入学习、弘扬他们恪尽职守、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在教师队伍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推动我校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名教师应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进取心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应当具备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奉献精神,把学生素质提高作为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四、要带头为人师表
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是造就未来的事业,是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是弘扬先进文化并且满足人民群众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求的事业,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定要时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争当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积极向邵武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张艳春“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学习,作为师生行动、学习的楷模。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拥有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那份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才会热爱学生,用师爱建立与学生间崇高、无私、美丽的情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情感力量来引导、爱护、教育学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才会成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面旗帜。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我们提倡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做好表率、积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岗敬业,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主题。我们要想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那就必须坚定信念,实实在在的做事,堂堂正正的做人。我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扎根山区,做一名幸福的“山里孩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