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北师大版(2018)

时间:2019-05-12 17:0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北师大版(201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北师大版(2018)》。

第一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北师大版(2018)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线索,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少年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原因。

⒋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并尝试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教师搜集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请大家齐读课题。这不是一句平平常常的话,这是一位伟人经过深深思考之后一个伟大的心声,让我们清晰而坚定的读。铿锵有力的读。

在课文当中,有一个词与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你们找到了吗?“中华不振”

二、感受“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

(一)自读自悟

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用横线画出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批注,(师总结:耀武扬威的外国人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围观的中国人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伯父的话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灯火酒绿的租借地,让你感觉到了中华不振。)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事,都是发生在租界地里的,在租借地里发生的这一切,让周恩来强烈的感受到了“中华不振”。那么租界地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呢?“一条条街道。。。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在租界地里,你看到了什么?“这一带真的和别处大不相同。”满大街都是洋人和耀武扬威的中国巡警,却看不到一个百姓。这是一个多么奇怪地现象啊,还有一件事,更让周恩来感到愤愤不解。出示“这个妇女。。谁又敢怎么样呢?”读一读这串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段话)

(二)想象感悟

请你想象一下: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谁?这位亲人可能是她。。(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是谁,都是她至亲至爱的亲人呐,当车轮轧去的那一刻,这位妇女的心都碎了。谁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适时点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可怜的妇女吧,一起读读。这位妇女是如此的不幸,可是肇了事的洋人呢?有一个词,深深的刺痛了我们的心,是哪个词?“得意洋洋”这个洋人得意洋洋的在想些什么呢?这个压死人的洋人没有被惩处,反而得意洋洋,你们说这是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中国的巡警不但没有惩处这个洋人反而把这位妇女训斥了一通,这又是为什么?“中华不振啊”围观的同胞们,给这个妇女伸张正义了吗?你们说这又是为什么啊?是啊,中华不振,围观的同胞他们只能握紧了拳头,敢怒不敢言。难怪伯父会说出这样一句话。当伯父说出这句话时吗,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是啊,在我们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妇女最起码的公道。

(三)走进历史

让我们走进一百多年的中国,看看那段屈辱的历史:解说一百年前的中国东北,帝国主义列强横行霸道,他们的租界地里,洋房营里,随处可见洋人耀武扬威的嘴脸。他们住着最奢侈最豪华的洋房,尽情的享受着特等人才能享受的生活,然而他们的大门口,却立着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牌子。在同一片土地上,灯红酒绿的外面,却是中国人无边的 痛苦生活,政府软弱无能,他们用割地卖地换来的钱吸食着鸦片,不顾百姓的死活,老百姓们在艰难的道路上挣扎,靠草根野菜生活,更多的人流落街头,他们成为洋人的奴隶,他们的尊严被洋人无情的践踏,徘徊在生命的死亡线上。。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吗?让我们带着感受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这就是灯红酒绿的租界,这就是没处说理的租界。难怪伯父会说“那是外国人的租借地,惹出麻烦了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啊。让我们仔细的想想:中华为什么不振?请大家一起来读读下面的文字,相信会有更多的同学明白其中的原因。”老师读前一句,你们来读后一句。我们也曾经反抗过,但是我们的大刀,长矛面对洋人的洋枪大炮,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

(四)书写感受

过度:这一幕幕可笑又可悲的事实,终于使周恩来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那天,周恩来回家以后,他想着白天发生的一切,想着中国遭受的一切不公平的待遇,他百感交集,他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写出来吧。是啊,这一切不公平的事实,唤醒了周恩来想要振兴中华的决心。于是在那天的修身课上,当魏校长问同学们:诸生为什么而读书时?同学们回答的是?而周恩来的回答却是?现在你们明白了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吗?他不是为了,不是为了,也不是为了?因为少年的周恩来,在那时就深深的意识到了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于是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情感升华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赴法留学,同一批志士仁人求得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共产党,他运筹帷幄,协助毛主席赶走了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在他和像他一样的爱国志士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从1919起,中国不断收回了租借地,到新中国成立,租借制度彻底取消。周恩来总理为祖国的独立、富强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力量。曾被帝国主义强占了一百多年的香港和澳门如今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中华开始崛起了,中华开始振兴了,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中华,你们又将为什么而读书呢?老师相信你们说到就会做到,并且能为之奋斗一生。最后让我们已梁启超说过的这句话来结束本课。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北师大版(2018)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它是我们前进的目标,能把你的志向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生畅所欲言。)好!立志成才,从小做起。(师板书:15立志)今天,我们在这里认真读书,就是为实现美好的志向而努力。早在1910年的一天,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校长和一群孩子们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新课

(一)自学

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卡片测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二)交流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

1、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如:齐读、轮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读文,自主学习中感悟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内容。组内汇报**读文所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质疑。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并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老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4、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三)诵读

通过诵读,感受周恩来年少而志高远的胸怀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分角色读文。

(四)识字

1、测读本课需认识的生字,尤其是黑板上学生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测生字,全会读得两颗星,个别不会的得一颗星。课下互相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内容,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3岁的周恩来从小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个真实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是中国人,要为我们的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尽一份力量。这是一位伟人的满腔热情,你们能读读吗?

(一)交流

再次感知课文。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说一说你的志向。

3、用“立志”造句。

(二)写字

1、巩固字音,理解字义。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交流识记方法。

3、学习书写。注意提示学生“且、顾、略、微”这几个字的书写要点。

(三)练习

1、与同桌读一读这些词语,再选择其中的5个听写下来。

崛起 年龄 微笑 思索 恩情 其中 浓眉大眼 若有所思

2、写一写:为而。

练习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板书设计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从小立志

周恩来**报效祖国

第三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第二课时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十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围绕立志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思想性较强的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开始思考立志的问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记叙了周恩来小时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中华”即中国,“崛起”就是强大起来的意思。周恩来读书的时候中国还非常贫穷、落后,周恩来认为自己读书是为了将来使祖国强大起来。今天,虽然祖国已经昌盛强大了,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对孩子们仍然具有启迪作用和感召力。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新乐小学

滚海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真正意义。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周恩来及当时时代背景资料,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从图入手,揭示课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他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呢?生思考回答 2.你们知道为什么读书,也是为自己确立了一个志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人,看他小时候确立了怎样的读书志向?

3.课件出示周恩来肖像,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周恩来。你知道他的那些事情?生交流

4.师简介周总理:周总理是我国卓越的领导人,是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他曾为我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小时候又立下了怎样的志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周总理小时候读书的文章。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理解课文,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魏校长的问题有几个人来回答? 2.我们请三个人扮角色作三种不同的回答,老师扮校长来问你们。师生分角色演一演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三种回答的?生思考回答

4.作为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为大家,把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他,是在说大话吗?

5.请一位同学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标出描写周恩来表情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标出“郑重、若有所思”,交流

6.你能经过思考,认真、严肃地说出这句话吗?师问生答。师:小同学,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来读书呢?生认真、严肃地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师问全班认真答。

7.什么是“中华”?(中国,所以中国人又称为华人)何为“崛起”?(突起、高起,这里指强大起来)中国为什么要强大?生思考回答,交流时代背景资料。

8.课件展示旧中国落后面貌、倍受欺凌图片及视频。(1)当时人们凄惨生活照片(2)华人与狗不得入内(3)火烧圆明园视频

师解说:看,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割地赔款,我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内忧外困,民不聊生,外国人在我们的土地上为所欲为,租地、建公园,不但不让国人进入,还在公园门口挂出了这样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能拿的拿,不能拿的就地毁掉,为销毁罪证,他们还在园里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无数珍品化为灰烬,我国这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只留下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这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9.同学们,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气愤、愤怒)10.这样能改变国家的落后现状吗?所以,周恩来,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有强烈自尊、高度责任感的中国人,他产生了救民于水火,让国家强大起来的强烈愿望,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板书:心存人民,志向远大。

当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读书时,他若有所思,眼前浮现了那屈辱的一幕幕,他站了起来,郑重地说,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1.老校长对谁的回答比较满意?从哪里看出来的?(浑身一振,大声 三个好)老校长心情怎样?(欣喜、赞赏)能读出来吗?生读校长的话。

11.分角色有感情读这段。

12.所以,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

课件出示:《少年中国说》片段。生朗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3.周总理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即使重病住院,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抱病操劳国事,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少年时代的誓言。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我们可以自豪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件展示中国强大图片:

(1)火箭升空,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国庆阅兵(3)人们开心的笑脸

2.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再也没人敢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我们今天为什么读书?课件出示:今天我为___而读书。生思考回答。

课件出示:句子练习:___为____而____。

3.结课。今天我们为什么读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老师期待你们的回答,更期待你们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自己的誓言。

板书设计

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心存人民 志向远大

第四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二下十四单元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初步了解当时社会背景。

三、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立下你自己的志向。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但由于处在多动年龄,所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这就要求老师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

特点讲出教学重点。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提问学生,提高他们听课的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进入新课

1、师导语激趣:出示周恩来照片,曾经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人,他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2、出示课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课题。

3、师带领学生解决生词“崛起”的意思。让学生了解“崛起”就是“兴起”的意思,指名单个学生简单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5、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问一问有什么问题。①这句话是谁说的? ②他为什么要说这样一句话? ③课文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④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

教师相机表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会提问题的孩子就是最会学习的孩子,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去文章里找答案。

6、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大家听清要求,边听边拿出笔来标注生字词语,把找到的问题的答案标注出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点击喇叭)

(二)课堂挑战一:生字词语

1.出示本课所有的重点词语(出示PPT5)崛起 模范 钦佩 纷纷

期待 传播 要求 郑重 环顾四周 浑身一振 若有所思 光耀门楣

①请同桌两人朗读这些生字,要把音读准确。②小老师教读

②分组合作读:请带红领巾同学读前面两排,带校徽同学读后面两排。

2、自学生字:自由选择一个词语,给同学们讲解,需要注意什么等。

3、学习重点生字。

①(出示PPT9)出示生字“顾”。(点喇叭出示读音两遍),学生一起来写一写。(点笔顺出示笔顺)教师口述字的笔顺,强调顾字的笔顺和左边的第四笔是竖提。给生字组词(点组词出示词语),学生自己再试着组一些别的词。教师强调这个字是10画,(点笔画出示数字)偏旁部首是页字旁。(点偏旁出示页字旁)

②(出示PPT10)出示生字“待”。(教师领读读音两遍),学生一起来写一写。(点笔顺出示笔顺)教师口述字的笔顺,强调待字的笔顺和右边的三条横线的长短关系。给生字组词(点组词出示词语),学生自己再试着组一些别的词。教师强调这个字是10画,(点笔画出示数字)偏旁部首是页字旁。(点偏旁出示页字旁)

教师强调“待”是多音字,(点喇叭出示读音两遍)

4、词语中也藏着一些多音字,“模”和“要”。(出示PPT11)学生自己再读一读并给每个读音组词。请同学来领读。(点击喇叭)

(三)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理解寓意

1、小组合作讨论:

(1)校长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时,学生分别是怎样回答的?(2)听了他们的回答后,你对哪个词哪句话感受最深?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2、学生自学交流,讨论总结。

3、小组汇报

①(出示PPT14)学生朗读。

一位同学说:“为了家父而读书。”老校长听后笑了笑,没有回答。②(出示PPT15)学生朗读。

又一位同学说:“ 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老校长还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4、请学生带着悬念接着思考:周恩来是怎样回答的,校长有是什么态度?(出示PPT16)

学生回答:(出示PPT17)

那位小同学站起来,郑重地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5、强调“郑重”,引导学生读出庄重严肃的语气来。

6、(出示PPT18)学生朗读。

话音刚落,老校长浑身一振,大声说:“好!好!这话讲得好!

7、强调词语“浑身一振”“大声”和三个感叹号,引导学生体会校长当时说话的语气和心情,读出感觉。教师进行总结。

8、学生继续思考问题:听了其他学生和周恩来的回答校长的态度为

什么不一样呢?(出示PPT19)教师总结。(出示PPT20)出示:“为了家父而读书。”

“ 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出示三句话对比,不同语气朗读。重点朗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孩子们,鸦片战争的失败,东亚病夫的称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所以周恩来立志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周恩来痛心祖国被侵略,立下远大志向: 周恩来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所以他从小立志:)

9、全班分角色合作朗读课文。

(四)我“说”周恩来:抒发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出示PPT22——PPT37)出示周恩来的生平照片,引导学生在缅怀周总理的同时,更要学习他身上的那种精神。

2.(出示PPT38)出示周恩来的视频短片,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走进周总理,了解周总理。

3、我“说”周恩来

(五)课堂挑战二:我要立志,拓展升华

1、学了这篇课文,畅所欲言,想想自己为什么而读书,请写下来。教师进行总结。(时代背景不同)

2、出示名言,提醒学生它会让你受益一生。一起读: 学生读书的目的是担负并实现“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 ——周恩来

3、出示一些和立志有关的名言,学生齐读。

(七)延伸

1、收集有关周恩来的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说说你的体会。

2、摘抄本课的优美词句。

3、请你写下心中的志向,在班里组织一次志向演讲比赛。

第五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领悟中华不振的表现和原因。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领悟中华不振的表现和原因。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在上次考试中,有一题是要写学习的名言或警句,很多孩子写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了解这个故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书空——“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左边窄右边宽。齐读课题。(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答

4: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121页,自己读自己的。(板书?号)

生自由练读

二:生字新词,初步感知

5:课文读完了,词语会读吗?

PPT出示: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词语,等下同桌一起汇报。请你们来读,一个接着一个。他们读对了,你们就跟着读,好吗? 疑惑不解 风和日丽 热闹非凡 灯红酒绿 左顾右盼 铿锵有力 衣衫褴褛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振兴中华 踊跃回答 帝国主义

6.课后要求我们找出并抄写这些四字词语,有些同学误认为四字词语就是成语,其实不然,比如这些词语中 “帝国主义、踊跃回答”等并不是成语。有些成语也并不一定是四个字,课文中就出现了一个七个字的成语,谁找出来了?(打破沙锅问到底)

7.“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人吗?请用“打破沙锅问到底”说一句话。

8.周恩来小时候就是一个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请看这些对话。(课件出示对话)请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对话,注意动作、语气、语调。9.谁来试一试,你们是?老师来读旁白。重点指导:不解的问,疑惑不解。三:精读品悟

10:周恩来只有这些疑问吗?不是,他还有——(回答第六自然段的内容以及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课文哪里告诉我们周恩来还有很多很多的疑问?连省略号都注意到了,你读书真仔 1

细。是的,正是有这么多的疑问,驱使着周恩来闯进了租界,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周恩来的脚步,一起去租界看一看吧。请你读一读第七段(PPT出示第七段)11:读一读,比一比,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你读的真好听,老师这样读,你们听,有什么不同?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走进了租界。

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学校是走进校园,回到家时走进家门,因为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出入,而一个“闯”字告诉我们,租界是不容许中国人随意进入的地方。

12:是的,这就是租界,这就是繁华热闹的租界,这就是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竖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里去看看那令人揪心的一幕吧。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都要闭上眼睛哦。(PPT出示第八段,老师读)

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交流感受。

13: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洋洋的洋人,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你的心,请你读一读:“他们——一旁”。请你也读一读

衣衫褴褛的妇女在哭诉着,此时,她在哭诉着什么? 她在哭诉着什么?

自己的亲人被汽车轧死,她能不痛苦,能不痛哭吗?女孩子们,请你们读一读吧。

14:肇事的洋人在干什么?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15:是啊,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却得不到帮助。洋人的汽车轧死中国人,却得意扬扬。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死亡,这个洋人却得意扬扬,幸灾乐祸,他的良心何在?是什么让他在中国的地盘上肆无忌惮、横行霸道。用伯父的话说是——中华不振。你看到了,你看到了那个可恶的巡警了吗?他在干什么?请你来读:“她原指望——了一通。” 那个耀武扬威的巡警在干什么?请你来读。

中国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而中国的巡警不但不帮助自己人,反而大声训斥中国妇女。那个可恶的巡警,此时,他在训斥些什么?

16:看到此情此景,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孩子们,此时,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17:同胞惨死在面前,中国巡警不但不帮助妇女,却大声训斥妇女。

围观的中国人紧握拳头,满腔愤怒,却不敢惩处。

他们紧握的拳头是对洋人的恨,对洋人的怒,可是他们却不敢惩处。让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写一写这个“惩处”。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何在,但是我们却只能把这些对洋人的愤恨,对妇女的同情放在心里。读一读这个字,再读,再读。在你的本子上也写一个“惩”字。

18:现在,你们知道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了吗?——中华不振(板书)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出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真好。因为中华不振,所以——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 还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

19:虽有满腔愤怒,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你读出了什么来?无可奈何、愤怒。请你读一读?

请我们班的男子汉一起读一读。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因此:妇女的亲人被轧死,却得不到帮助。洋人的汽车轧死中国人,却得意扬扬。

中国巡警帮助中国妇女,却训斥妇女。

围观的中国人紧握拳头,满腔愤怒,却不敢惩处。

孩子们,正因为有为虎作伥的中国巡警,忍气吞声的中国民众,所以才中华不振啊!

20:你们觉得:当时的周恩来,他在想些什么呢?

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当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

21: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有志少年周恩来忧国忧民,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孩子,今天的你,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五:拓展阅读

22:有了目标,更要有行动,同学们想知道周恩来是如何为自己的志向而努力的吗?请同学们拿出阅读资料自己默读。时间:一分半分钟。

《勤奋好学的周恩来》

南开学校是一所国内闻名的先进学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校里的课业负担很重,常有考试,考得不好就被淘汰或留级,而且学费也很贵。

生活是这样的艰苦困难,可是他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一直却十分顽强。他入学后,住宿在学校里,每天起床钟一响,就立刻起床、跑步,保持着在沈阳上小学时锻炼身体的习惯。

起初,他英文基础比较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每天把全部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文。到第二年,他的英文就相当好了。后来,就能看许多英文原著了。

他的国文成绩特别好,学校每两星期做一次作文,周恩来的文思敏捷,提笔作文,一气呵成。1916年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他被评为全校第一名。

他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在笔算速赛中,他是48名最快之一。代数得满分。心算比别人笔算还快。

除了课堂学习,他在课外还读了许多书报,尤其是喜欢读孙中山先生革命派办的《民权报》、《民生报》,以及当时中外进步思想家的著作。所以,他的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有一次,他在书店看到了一部精印的《史记》,就毫不犹豫掏出伙食费把他买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那时候,他对学习目的已认识得很清楚。他在一篇题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作文中 3

写道:“人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俟乎将来。”他认为现在努力求学,是为了日后能“做事于社会,服役于国家,以其所学,供之于世”,他是在苦苦地打基础,作准备呀!

由于他的勤奋苦学,品学兼优,使全校师生十分钦佩。校长称他为南开最好的学生,同学说他是在万苦千难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第二年,经老师推荐,学校破例免去了他的学杂费。周恩来成了全校唯一的免费生。

1917年6月,周恩来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他在南开学校4年,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追求进步、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青年了。

通过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六:小结

正因为他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所以他在南开中学非常勤奋,因此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留学前夕,他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滔海亦英雄。”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周恩来远赴日本留学,希望学习先进的科技救国救民,假如这个志愿没有实现,他会用自己的生命来唤醒国人。

梁启超先生曾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七:作业布置

1:写一写:孩子,有了目标,你会怎样做呢?请将你的计划写下来。2:读一读:了解更多周恩来的故事。推荐阅读《周恩来的睡衣》、《飞机遇险的时候》

八: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 中华不振 惩 九:教学反思

书中自有满乾坤,一字一句须斟酌。教育之路漫且长,课堂机智要加强。菩提无树镜非台,奈何师恩断人肠。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杏花香。

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北师大版(2018)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北师大版(201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教材解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简单了解课文涉及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少年周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学会用“不但„„反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1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鲁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一: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江店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钱席2012.11.2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