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荔枝》教案范文

时间:2019-05-12 17:5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语文《荔枝》教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语文《荔枝》教案范文》。

第一篇:六年级语文《荔枝》教案范文

荔枝

教学目标 :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荔、棠、疤”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筋脉、剥开、妥帖、慰藉、报偿、遗憾、弥补、馋嘴、一辈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荔、棠、疤”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筋脉、剥开、妥帖、慰藉、报偿、遗憾、弥补、馋嘴、一辈子。

2.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吃哪些水果?

2.随生说板书《荔枝》

3.本文作者以此为题,是否真的在写荔枝?

4.如果写水果,应该写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

2.从预习和课后思考题中提问题。

三、全班交流

1.从10个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交流要注意的问题。

2.质疑。

四、细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让学生注意听,再模仿反复朗读。

2.琢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把前面问题去粗取精,找出能够概括文章大意的线索性问题。

①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分几个层次写的?

②母亲临终前为什么舍不得吃一颗荔枝?

③课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讨论一下,体会到了什么?

④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精读自学,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

一、回顾全文

1.指名朗读。

2.回顾重要问题及重点句子。

二、重点阅读

1.学生根据问题,找出段落,读后评议。

2.从重点句中体会思想

作文最后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先体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引指学生体会而今,荔枝虽然年年红,可是母亲却再也看不见了,体会作者思母之情。)

三、归纳中心

赞扬母子之间深厚情谊。

四、布置作业

按照你的理解,写几句课文后作者没有说出的话。

《荔枝》教案二点评

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与母亲之间的几件事,反映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厚的爱,表达了“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通过学生看课题提问题,在预习中、课后思考题中找出问题,在独立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情况下,抓重点词句理解,教师适时点拨,解决疑难——作者借荔枝表达母亲的疼爱之情。最后借助课文最后一句话归纳总结,赞扬母子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荔枝》教案设计

http://www.xiexiebang.com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荔枝》教案设计

课文简析

《荔枝》是新选入的一篇文章,作者肖复兴。乍看题目,文章似要介绍荔枝,细读会发现,作者是在通过第一次买荔枝、与母亲吃荔枝以及母亲临终前为母亲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回忆,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十分重视朗读,要还朗读以正当的地位,而不能仅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荔枝》一文,文不甚深,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作者要传达的意图也不难体会,况且,孩子们已储备了相当的能力与经验。因此,可完全采取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教学思路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2.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北大荒在什么地方?你能讲讲有关北大荒的一些故事吗?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文不是在写荔枝,而是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了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这一过程相当重要,也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些偏差等等。

三、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四、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五、课外引伸

1.可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来源:中师教育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荔枝教案

荔枝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则谜语,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一种什么水果?圆圆身子紫色壳,甜中带酸汁多多。疙疙瘩瘩虽难看,果中皇后不虚传。

2、对,这就是我们同学们最喜欢吃的荔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荔枝》。请大家齐读课题。

3、请你谈一谈,课文可能会写什么内容?你对课文的作者有哪些了解呢?

4、学生介绍作者的有关资料。(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他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

2、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

剥开:b1o,不能读成b#。

慰籍:ji8,不能读成j@。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4、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分析字形结构,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时令:季节。

不消:不需要;不用;用不了。

容:允许;让。“还没容我从书包里„„”就是“还没让我从书包里„„”。

纹络:本课指果皮上的花纹。

昂贵:价格很高。

玲珑剔透:本指器物精巧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本课指荔枝小而好看。

不经意:不注意,不留神。本课指母亲的动作非常自然,似乎是无意识地做的。

阔别重逢:久别重逢。

慰藉:安慰。

遗憾:本课指给自己留下的惋惜之情。

痛楚:悲痛。

(2)请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谈谈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我”在母亲快70岁的时候,第一次给母亲买回了她从未尝过的荔枝。

(2)“我”一回到家,母亲便端出一盘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的沙果。

(3)看到“我”买回的荔枝,喜欢荔枝的母亲竟然高兴得像一个孩子。

(4)当客人来家,面对两盘形成鲜明对比的水果,“我”不知所措时,母亲是那样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尴尬,维护了“我”的自尊心。

(5)喜爱荔枝的母亲,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

(6)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小孙子吃了。

(7)至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3、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思考:本课表现的是什么?(母亲对儿孙的爱)。

(1)为此,课文着重讲了几件事?

第一件,我”一回到家,母亲便端出一盘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的沙果。

第二件,当客人来家,面对两盘形成鲜明对比的水果,儿子不知所措时,母亲是那样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儿子的尴尬,维护了儿子的自尊心。

第三件,喜爱荔枝的母亲,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儿子吃。

第四件,在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小孙子吃了。

(2)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我给母亲买荔枝。

第二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客人来家,面对两盘形成鲜明对比的水果“我”不知所措时,母亲是那样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尴尬,维护了“我”的自尊心。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喜爱荔枝的母亲,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

第四段:(第六段)“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小孙子吃了。

第五段:(第七段)至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体会理解母亲对儿孙的爱,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内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理解母亲对儿孙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为什么会买荔枝?这荔枝来的容易吗?

(荔枝这种生长在南国的水果当时在北京很少见到,价钱贵,我的收入又低。但我想到70岁的老母亲至今没有尝过荔枝,下定决心买了一斤,孝顺母亲,让母亲高兴。)

2、感情朗读,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重点讲读第二至四段。

1、指名读第二至四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自读后小组讨论,哪些地方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3、讨论、交流。

(1)“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这句话意在说明,对母亲来说,她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只要孩子高兴,哪怕有时是装出的高兴,她都觉得是很大的安慰。

(2)“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这是说,母亲生气了。为什么生气呢?联系上文“居家过日子,老人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可见,母亲是怪儿子大手大脚。

4、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母爱太伟大了!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

5、自由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学习课文第五段。

自读第五段,思考:本课的结尾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感情,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可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深入体会。补充作者没有说出的话,想象“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学生作出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只要基本表达出了思念母亲之情,就应予以肯定。下面的补充仅供教师参考。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三年来,每当荔枝上市,望着它那红红的皮,想到它那白白的肉,我的脑际就浮现出了母亲手心托着荔枝,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的场面,心中感受到了一种无可言说的痛苦,眼里流下了无限思念的泪水。

五、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选作题。

附:板书设计:

设计: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荔枝》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篇反映浓浓亲情的文章。这篇文章围绕着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情节简单,但感情强烈真挚,反映了母亲深爱儿孙和儿子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宜采用读悟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读读——悟悟,读读——做做”的方式,在读中感悟,在读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荔、棠、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筋脉、剥开、妥贴、慰藉、报偿、遗憾、弥补、馋嘴、一辈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母子之间的深厚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歌颂母亲的名言和诗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2、交流课前收集有关歌颂母亲的名言诗句。

3、揭示课题《荔枝》

二、自读课文,读读划划,整体感知

㈠、出示自学求:

①将课文读正确、通顺。

②边读边想边划,课文什么地写了是母爱子,什么地方写的子敬母?

③在不懂地方做上记号。

㈡、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

㈢、交流自读情况

①学生汇报读自已喜欢的段落。

②交流汇报:课文什么地方描写的是母爱子,什么地方写的子敬母?

教师随机引导、评价、鼓励、板书

儿子

母亲

买荔枝给母亲尝鲜

准备了沙果

我夸沙果好吃,便宜

批评我买了这么贵的东西

母亲巧妙地端走沙果

我每年总要买上一两斤

舍不得吃,大个留给我吃

母亲临终前我买了好多的荔枝

让给了儿孙吃

㈣、再让学生自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议读课文,读读悟悟,体会情感

㈠、学生分组朗读,读后提出不懂得的地方进行深入探究。

㈡、重点引导体会领悟下列语句:

1、“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了一斤。”

①“咬咬牙”是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②让学生表演作者“咬咬牙”的情景。

2、“这是一种比海棠在不了多少的小果子,……这般模样。”

①让学生反复地读

②让学生演演母亲认真细致、反复地洗沙果的情景。体现母亲心中无限的爱意。

3、“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

①议:这是母亲恨儿子,还是疼儿子?

②补:“你……”后面会说什么,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母亲没说完的话补出来。

4、“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

①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当时我尴尬的情景。

②母亲为什么这样做?

5、“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我感到慰藉……”

①这段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②我为什么感到慰藉?

6、“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①体会作者的心里感情?

②写几句作者没有说出来的话。

四、品读课文,反复咀嚼,体验升华。

1、学生自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2、同桌互读

3、汇报表演读

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实践积累。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了解母亲节及其来历。

3、帮助妈妈做一件事,并写下来。

第五篇:荔枝图序教案

荔枝图序

白居易

教学目标:

1、准确掌握文中文言词的音、形、义。

2、了解白居易及其生平。

3、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

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5、继续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6、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善用比喻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比较感悟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

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县官,下属送来一筐荔枝,县官拿起一个连皮带核吃了下去。送荔枝的说,这皮和核是不能吃的。县官知道自己漏了傻,但又不好意思承认,便说:“这——你有所不知,《本草纲目》上说,荔枝连皮、核一起吃是清火的”。那人问:“北方也有荔枝吗?”“有有有,漫山遍野都是。”“那为什么杨贵妃吃荔枝要用驿马从南方运去呢?”“哦——,这个……唐代时还没有,就是因为贵妃娘娘爱吃,后来才到处引种。”

2、咱们都是北方人,对荔枝都很陌生,今天就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了解一下荔枝。板题——《荔枝图序》

二、揭示题目、简介作者

1、揭题,介绍“序”

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作者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2、简介作者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十六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 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六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强调字音

帷(wéi)缯(zēng)绡(xiāo)瓤(ráng)枇杷(pí)(pá)醴酪(lǐ)(lào)

2、指名朗读

3、结合注释和出示资料,自主了解文章大意。词义诠释:

大略:大概,大体上。彼:那,那样。

去:离开,这里指香味消失。词类活用:

荣:形容词用作动词,开花。图:名词用作动词,画图。书:名词用作动词,书写。

4、难句点拔。

(1)、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大体上像上面说的那样,实际的情况却超过了它们。

(2)、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南宾郡的太守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虽然见过但不是在摘下三天以内见过的人看的。

5、根据图画找出相应文字。

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

1、出示探究问题。

A、作者为了说明荔枝的特征,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详写了哪一部分?是叶、花、还是果实? C、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找出相应语句)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2(是为没见过荔枝,或虽然见过但还没有看到摘下三天以内的荔枝的人们写的。)

2、小组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

五、指导背诵,积累佳句。

1、方法指导。

为既快又准地背诵本文,可结合板书,按照作者的说明顺序,抓住关键词进行。

2、学生练习背诵。

3、考查背诵效果。

六、同中求异,比较感悟。

《荔枝图序》与《芙蕖》写荷的可目、可鼻、可口对比,哪一篇描述得更为直观可感?

可目: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花蒂下生出莲蓬,莲蓬里结出莲子,挺拔地耸立着,依然像没有开的花,和翠绿的叶子一起高举着。

可鼻: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荷叶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可口:连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 子和藕都摆在盘中,而使人满口生香了。

与《芙蕖》相比,《荔枝图序》更为直观可感。因为《荔枝图序》在写荔枝的各部位时,用人们生活中可以感知的东西作比,每个比喻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荔枝本身的特点,给人以直观的印象,使人容易理解。

七、拓展延伸,名句链接。荔枝诗话

荔枝以鲜美著称,被誉为“百果之王”,历代文人写下了不少咏荔枝的诗歌。种荔枝 白居易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过华清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食荔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白居易为荔枝写的序文,使人对荔枝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生动形象。仿照本文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水果。

注意:

1、抓住特征说明,层次清楚。

2、语言形象,生动。附:板书设计树形 ——叶 ——华 ——实 ——朵 ——核 ——壳 ——膜 ——瓤肉 ——浆液 ——

帷盖 桂 橘 丹

葡萄 枇杷 红缯 紫绡 冰雪 醴酪 4

善用比喻,形象生动 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下载六年级语文《荔枝》教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语文《荔枝》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合集)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2、诵读与积累,提高阅读量,激发学生多渠道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

    六年级语文教案

    19钱学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六年级语文教案

    12、姥姥的剪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以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的含义; 2、能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3、学文之......

    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 指导。 (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 (4)、让学生......

    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爱国)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感受钱学森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请同学们......

    六年级语文教案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养成每天读报,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六年级语文教案

    20、詹天佑 教学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和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 2、理清课文的层次,了解詹天佑遇到的困难。 教学重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詹天佑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