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白春旭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练习九 3、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利用正比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小明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集到了下面信息:在下午一时旗杆旁的一棵高2米的小树影长1米5分米,此时,身高1米60厘米的小明影长1米20分米,旗杆影长15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求旗杆高吗?下面我们一起根据学过的有关知识来回答上述问题。请看下面练习。
二、联系实际,复习迁移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单价一定,总价与购物数量。(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
(5)每块地砖的大小一定,砖的块数和所铺的总面积。
2、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请大家想一想,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藏有哪些数学问题呢?(生答预设:(1)用水的问题,(2)应交的水费,(3)每吨水的价格)
你能利用这个两说一说它们之间存在着哪些数量关系吗?会构成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小结:水的单价一定,用水吨数与总价成正比例。
三、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提出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出示例题:
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吨水,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
2、解决问题。
(1)尝试解决。(先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再指名回答是怎么解决的?(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
水需要多少钱。)算式是:12.8÷8×10 =1.6×10 =16(元)。
(注意还可这样解:10÷8×12.8)(3)激励引新。
师:很好,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先求出每吨水的价格,再算出10吨水的价钱。请大家再认真想一想,能不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比例来解答呢?
学生思考:①题目告诉我们哪几个量?②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③怎样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用水的吨数和水费,因为用水的吨数和水费的比值是每吨水的价格,而每吨水的价格是不变的,所以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成正比例,可以根据比值相等列出等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反馈学生解题情况。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12.8/ 8 = X / 10 8X=12.8×10 X=12.8×10 / 8 X=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验算: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吨水交25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师:你们不但会解决问题,还能自学检验计算结果,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希望同学们能自觉养成这个好习惯。
3、变式练习。
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现下面的练习: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巡视)反馈: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道题和刚才那道题的数量关系一样,都是每吨水的价钱不变,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关系,根据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列出等式。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思路非常清晰,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结果是多少?(生汇报结果)
师:谁来检验一下这个结果是否正确?(生检验并汇报)
也可理解另一种正比例的含义:总价是几倍。吨数也是相应的倍数倍
4、总结小结。
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
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题思路,再想一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生:首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判断他们是否是正比例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关系,再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最后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师:同学们不但会解决问题,而且还善于归纳总结方法,非常好。就像大家想的那样,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关系,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并检验作答。下面请每个同学今天学到的新本领展示出来.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原题: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小红有3元钱,可买这样的圆珠笔几枝?(后一个问题用两种不同的方程解)(让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师:请同学们利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生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把你的思路和大家介绍一下。(生汇报解答过程)
2、用比例解决下列问题。
①李老师4分钟打了240个字,照这样的速度,李老师30分钟能打多少个字?
(生独立解答)②师:适当引出反比例(生讨论解答)
五、课后延伸,深化拓展
1、练习九第3题。
2、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出一根国旗旗杆是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升旗时用的那根旗杆,高22米。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国旗旗杆,高度达32.6米。学校旗杆高一般由学校面积大小而定)师提醒: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独立解答,也可以讨论解答。
2、实践作业。
请同学们利用上一题的原理测一测咱们学校的教学楼的高度。
教学反思
本课的四个环节: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提升—质疑问难,情境导入“如何用米尺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引入新课,学生说“把旗杆放下”,引出新课。,激起学生学习这习欲望,欲望是产生动机的催化剂。
情境导入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突破新知识探讨的过程,如何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及突出这节课的重点,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决问题,难点是正确判断题目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不管是例题还是练习题,我需要抓住的关键是两个量的比值不变,让学生能够理解比值不变这个定量。在教学新课过程中,可省去跳绳这个例,当学生说出水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后,教师可指出本地每吨水2元,填一个用水吨数与所需总价的列表,小结得出:单价一定,用水吨数与总价成正比例,为学习例题打基础,又能省出时间来完成课堂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数学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去交流并加以解决。如在新知探究时,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帮里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鼓励学生帮王大爷解决问题;在巩固练习时,又通过更多的生活实际,不断解决“买圆珠笔”“李老师打字”“测教学楼的高”等问题,把心值得学习置于解决一个个生活问题的情境之中,无时不体现着“用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应用中不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学生用数
学的意识,有感受到了数学本身的价值。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我安排了两道基本练习,一道前后呼应题也就如何计算旗杆高的题目,但没有达到事先设计目的,选用的对应数据有三组,目的强调找对应量的比,学生在练习时出现了不同的比例,但我讲评时没有很好的利用。
我在教学例时把正比例列成了反比例,是学生帮我纠错,成为课堂教学的“错误资源。这堂课给了我启示,一位好的数学老师必须具备全面、科学调控课堂的能力,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点,适时点拨,拓展延伸。与此同时,教师还不能忽视知识的前后联系,不能让知识搁浅,做好做实日常工作,让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扎根学生心中。
第二篇: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泾源县城关一小
禹月香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61页例5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1)单价一定,买水果的总价和和数量。(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3)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面积和它的底。(4)铺地的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块数。
(5)泾源县城----银川的总路程一定,行了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创设情境看谁理解信息的能力最强!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我上个月的我们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42元.2.课件出示题目: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
3.学生尝试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5.激励引新。
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先求出每吨水的价格,再算出10吨水的价钱。请大家再认真想一想,能不能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呢?
★讨论:
1.根据提示和同学交流解题。课件出示问题 张大妈李奶奶王大爷(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2)因为()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
2.学生说解题思路并列式。
(1)学生汇报解思路。(根据课件提示)(2)指名学生板演。
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 X∶10
8X=28×10
8X=280
X=280÷8 X=35
答:略。
3.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吨水交35元,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样检验的?
4.怎样列式可以吗?8∶28= 10∶ X 5.变式练习
(1)课件出示: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2)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3)学生汇报解思路(4)检验结果 7.概括总结:
(1)象这样的题目,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均可,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明确解题步骤
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一找(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二设未知x、三列比例(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五检验(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二)实践应用
1.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了6元.小华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元? 2.小兰的身高1.6m,她的影长是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6m,这棵树有多高?
影长与身高的比是一个定值!试着用比例解决吧!
(三)拓展应用
四、堂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篇:《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熟练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基础上,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学3.小结方法:1.审题找出一定(不变)量,判断另外两个量成不成正比例。2.,找准对应关系,.解:设出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3..解答,检验、作答。三、二次尝试,深化理解。
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列比例式。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尝试准备,激趣导入。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3)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4)
全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激趣引入
(1)出示课本主题,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交流解法。(2)谈话激趣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尝试,用正比例的知识解答。要求自主探究,也可同桌合作,不会的自学课本.2.全体交流,教师讲解。
例题改编。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问题改写成:“如果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王大爷家用了多少吨水?”该怎样解答?
1.示题,学生自主练习,集体订正。
2..讨论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进一步回顾解题思路和方法,强调量的对应。
四、尝试巩固,巩固提高。
1.填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
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用比例知识解答下列各题:
3.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 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正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第四篇: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作者:高晓倩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公园里有一棵参天大树,对于这棵参天大树你想到什么?怎样测量它的大概高度呢?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参天大树的高度。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用正比例方法解决问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参天大树的大概高度。看谁学得最棒。(板书:用正比例方法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师: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出示例5题(电脑出示)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
2、分析解答应用题。
(1)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2)已知什么条件?这道题要求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8吨水 10吨水
水费12.8元 水费?元(3)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4)让学生自己解答,边订正边板书:
3、激励引新
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讨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科书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2)()一定,()和()成()比例关系。
2、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思考:(1)问题中有两种量?
(2)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3)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4)你还有什么发现?
3、组间交流: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在班内交流。
4、学生尝试解答后评价。(指明学生板演)
5、怎样检验?把检验过程写出来。
6、概括总结。
(1)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均可,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2)明确解题步骤。(板书)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题步骤。
分析判断、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等式、求解、检验写答语。
四、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1)例题改编。
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问题改写成:“如果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求李奶奶家用了多少吨水?”该怎样解答? 让学生解答改编后的题,集体订正。
小结: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编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有改变,解答的方法也没有改变,只是要用的水数为吨,列出等式是:12.8∶8=16∶。
(2)教科书第60页做一做: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讨论并请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2、变式练习
(1)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 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汽车行驶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2)说出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加工时间和加工零件总数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3)列式计算
一个小组3天加工零件189个,照这样计算,9天可加工零件多少个。3下面题目中存在什么比例关系?补充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100千克的蜂蜜里含有35千克葡萄糖,照这样计算, _________?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它的解答步骤是怎样的呢?
六、作业设计:
利用学习的正比例知识如何测量校园内旗杆的高度?
第五篇: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 正 比 例 解 决 问 题 》教学教案
执教:郭秀棉
2015.04.16上午第二节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61页例5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
★联系实际,复习迁移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小黑板出示)(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3)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探索新知,培养能力
1.出示: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 提问:能否计算出水费,需要什么条件。
2.继续出示: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3.学生尝试解答。
5.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8÷8×10
或
28×(10÷8)
=3.5×10
=28×1.25
=35(元)
=35(元)6.激励引新。
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先求出每吨水的价格,再算出10吨水的价钱。(或先求出李奶奶家的用水量是张大妈家的倍数,再求李奶奶家的水费是多少)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用比例解决问题
1、根据提示和同学交流解题。小黑板出示: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2)因为()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3)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4)引导生说出等量关系:水费∶吨数=水费∶吨数,然后尝试解答。2.学生汇报并列式。(1)学生汇报解思路。(2)指名学生板演。
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 X∶10
8X=28×10
X=280÷8
X=35
答:略。4.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吨水交35元,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样检验的?
5、这样列式可以吗?8∶28= 10∶ X
6、变式练习(1)小黑板出示:
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2)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编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有改变,解答的方法也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用的水数为X吨,列出等式是:28∶8=42∶X(3)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4)学生汇报解思路(5)检验结果
7、概括总结:
(1)象这样的题目,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与用比例解答应用题均可,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用算术方法必须求出那个不变的量的具体值,而比例方法只需根据数量关系表示出这个不变量即可,思维过程更具有广泛性、一般性。(2)明确解题步骤
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一梳(梳理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哪一个量一定)、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62页“做一做”
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解题过程)
2、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4、7题。★ 课堂总结说说收获。★ 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
28÷8×10
或
28×(10÷8)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3.5×10
=28×1.25
28∶8= X∶10
=35(元)
=35(元)
8X=28×10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