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时间:2019-05-12 17:4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第一篇:怎样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怎样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戴建伟

我在实习期间曾听过两所学校两位教师上的公开课,他们在课的开始都设计了相应的问题情境。

教师A为执教《可能还是确定》设计了如下问题情境:

师:(开门见山,在投影仪上显示)阅读下列问题,你能作出什么判断?请亮出你的观点。

问题1: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大考绝不会考出理想的成绩。

问题2: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行。

问题3:在“百慕大三角”的上空,有一架飞机失事。

师(待学生亮出各自的观点,争的面红耳赤后):同学们讨论的非常好!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可能还是确定”(板书)。学完新内容,这三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下面是教师B上《勾股定理》的公开课是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打开投影仪,展示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1: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则它的斜边为多少?请量一量。

问题2:将上述三角形的三边长各自平方后有什么关系?请算一算。

问题3: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cm和12cm,则它的斜边长又是多少?请按照问题1,2自主探索,并提出你的猜想。

问题4: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请量一量,算一算,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成立。

对于前三个问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大多会得出猜想,即:勾股定理的表达式a2+b2=c2,但对于第四个问题却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不约而同地画了一个三边长分别为6cm、8cm、10cm的一个直角三角形,却没有一个例外的。这样学生检验勾股定理的表达式顺理成章,教师眉飞色舞地继续着自己的下一个“圈套”。

听了这两位老师的课后,我陷入了疑惑。数学新教材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顺序展开,而且“生活化”、“情境化”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但是应该怎样合理的设计问题情境,使其帮助教学活动更有效的进行呢?

对教师A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真的管用吗?是否有生搬硬套之嫌?诚然,这位老师想用新课程理念来组织教学,列举三个事例作为“脚手架”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可能发生事件”这三个新概念,他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似乎少了点数学的味道。“新课标”主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但并不等于说不要数学的本质的东西。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到底给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多大的提高?应该怎样设计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呢?

对教师B设计的问题情境,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居然如此“默契”,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标准答案。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这位老师为了在公开课上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怕学生得不到精确的表达式而影响课堂的和谐,故意在课前做了规定”显然,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勾股定理的过程完全被老师课前的指令压缩的无影无踪了,教学设计中的新思想和新理念荡然无存。事实上,学生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三边长更多的反而不是以勾股数呈现的,如可以画一个两至交边分别为1cm和2cm的直角三角形,这时要度量它的斜边长毫无疑问是一个近似值。而教师B这样的规定将一个错误的信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都是正整数”先入为主地留在了学生的记忆里。

细细想来,这位教师设计的问题本没有错,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但由于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是“放不开”,怕学生“跌倒”,而硬“牵”着学生走进自己预设的路,课前的规定将这堂课弄巧成拙。其实对于问题4,如果这位老师能真正让学生放开手脚自主探索,相信学生也会发现与原先猜想有偏差的情况,但偏差很小,此时学生应该会顺利得出勾股定理表达式的,他们小小的偏差早已归因于自己测量上的误差了。

设计好了问题情境,然后怎样利用问题情境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这是一个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怎样进行问题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怎样进行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指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课堂上设计合理而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旨在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启迪与深化。

在新课程实践中,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在孜孜追求并思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以课堂问题设计为切入口,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已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如何通过对课堂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问题”设计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问题的难度要适中。难度过大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的信心。难度过小又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跳一跳后摘到的桃子那才格外香甜。有人把提问的难度喻为“篮球架的高度”,这很形象。篮球架太低了,谁都能把球放进去,那竞赛还有何意义?篮球架太高了,谁都不能把球放进去,挫伤了人的积极性。(2)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问,这样有助于原认知结构的巩固,也便于将新知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3)问题设计不易过大或过小。问题过大学生无从下手;过小又没有思考量,达不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4)问题设计要简洁、精练,切忌啰嗦,摸棱两可,让学生一听就知道你在问什么。

(5)要问在有疑之处。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问题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引发解决难题的愿望,才能激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6)问题要有启发性。创设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固有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过程。一. 问题设计的必要性

心理学指出,思维总是体现在一定的活动过程中,主要是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脱离开活动过程,就割裂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思维的体操”就失去了源泉。

人们在学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学活动中要设计合适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

教师方面:设计合理的问题的基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心理、对教学活动的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将这些思考理性化,通过问题设计和表达,问题实施与调控,问题反馈及改进这三个环节的不断运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师的素质。

二.“问题设计 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与实践要求 1.教学原则

原则1 数学本源性原则。问题设计要围绕核心知识和知识的核心,不要在细枝末节上纠缠;

原则2 最近发展区原则。问题应该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把握好“度”,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

原则3 启发性原则。问题设计应该能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可以有知识联系性和思想方法类比的引导,但是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以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串达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原则4 任务驱动性原则。问题设计要体现任务驱动性,能促进学生主动的、“自动化”的思考,要“大器”,不要太琐碎,以免形成学生对老师“亦步亦趋”的依赖;

原则5 关联性原则。问题串之间有内在的逻辑线索将之串联,这个线索就是: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两个方面的融合;

原则6 引申性原则。完成问题之后要有提炼、概括、引申、发展,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的点拨。

运用这样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必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导致所谓的“容量小”,针对这种顾虑要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性的理解,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教学时间不能平均分配。有些内容是具有极强的示范性的,它的解决可以带动后继很多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这里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基础;一次函数的研究对二次函数有示范作用;三角形全等对三角形相似有示范作用,等等。

第二,改变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作业不一定是模仿和机械记忆,可以是课堂的延续和拓展研究,通过这样的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新事物进行研究的能力。比如,课堂上研究正弦,余弦,正切,课后作业可以是余切的研究,并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解决。

第三,专题化教学提高效率。习题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在这种课上要精选习题,进行专题化的教学,这样学生虽然题目做的少,但是解题的能力依然会比较高,而且这种能力不深套用、模仿,而是真正的独立思考。

2.教学策略——教师的职责与禁忌 教师的工作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段。

课前,教师的工作主要是钻研教材,研读课标和教参,根据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写出教学设计和学案。

课上,教师的工作就是组织学生实实在在完成学案。在完成学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进程,进行必要的讲解,捕捉最新信息,及时灵活地补充学案预设的不足,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监督学生实实在在完成学案。课后,收集反馈信息,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工作的重心不单在台前而且幕后的工作也很重要,教学的方式不能一改而论为哪种形式,但是其中有主导的教学方式,那就是学案导引下的学生探究发现活动,简称学案教学。3.学习策略——学生的任务与活动方式

根据上述教学原则,不论是课上的学习,还是课后的作业,都要求学生面对新问题,独立思考,探索研究,因此在教学伊始就要强调学生转变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需要教师给学生介绍,让学生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师生沟通达到一种共振效益。所以学生的学习以独立自主的探究学习为主,同时辅以聆听讲授、互相讨论、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4.评价方法

评价的基本原则:关注本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学生探索发现,其思维活动的结果可能会突破一节课内容的范围,也可能会提出一些其他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从数学的观点进行评价,而不是一节课知识的观点进行评价。

一、设计适度型问题,培养敏捷思维能力。所谓适度型问题,就是教师提出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能恰到好处地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二、设计比较型问题,培养类比思维能力。

比较,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是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就是比相同、较差异,“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在创设比较型问题时,能促使学生从旧知识和旧经验中,类推出新知识和新技能,使新旧知识溶于一炉,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比较型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比较中,寻求问题的联系与区别,经常性地进行比较训练,学生的类推能力就能得到较好地强化和逐步提高,新的认知结构得到构建、完善与发展。

三、设计开放型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条件、答案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开放。学生在思考解决这类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进行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和收敛。

开放型问题的研究,目前已得到数学教师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已知条件、问题答案和解决策略(方法)的开放,是开放型问题的三个层面。学生在解答时,会受个体的知识经验和思维习惯方式等因素制约,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必要设计一些开放型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设计迷惑型问题,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所谓迷惑型问题,是指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形式上的很类似,而其实质却是不同的问题。知识经验不丰富和分辨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常常会被“假象所迷惑”。

五、设计互逆型问题,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互逆性思维是指人的思维的正向性和逆向性,人往往习惯于正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小学生更如此,常常会造成正逆混淆的错误和障碍,这正是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薄弱环节。为此,教师必须重视设计互逆型的问题,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

六、设计变式型问题,培养灵活思维能力。

所谓变式型问题,就是指用不同形式的事例(或直观)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展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能意识到事物变化规律,抓住“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把握事物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它主要通过表达方面的变异、理解角度的变更、思考方法的变迁、题型设计的变化等,能使学生感到问题的“新”与“奇”,解决问题的“妙”与“巧”,激起学生积极思维。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变式型问题的训练,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利用学生思维的正向迁移,沟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学生思维的负向迁移,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掌握其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变式型问题,正确、合理利用积极的思维定势,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问题设计,好的课堂问题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同时以课堂问题设计为切入,深入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与高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怎样设计“问题”?“问题”设计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般来说,“问题”设计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思考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另外,也要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1.问题的呈现应该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要向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这一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常规的,不能单靠模仿来解决,同时问题的难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当然,这个思考空间应当适当,不能过大或过小。

2.问题要有一定现实性。首先是内容的现实性,问题的内容应该为学生所熟悉,而且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其次要使问题具有现实性,设计问题时加工度要适当,情境和呈现出的问题本身是有差别的,问题设计总是有一个对原来素材去粗取精的加工过程,要使问题具有现实性,对问题的加工不应太精细。

3.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问题设计应该注意有一定的趣味性,如语言和内容可以具有童趣。首先,语言要简单明了;其次,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节比较有趣。

总之,“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教学内容,贴近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必须接近学生思维邻近发展区。要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那些“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没有启发性的问题是不可取的。

第三篇: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精河县初级中学课堂教学能力设计比赛培训稿

精河县初级中学 田庆能

一、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是老师基于自己的经验,侧重于计划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怎样讲”;不体现老师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这样学的理念依据。教案是教师知其然。而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系统化程序。是教案的进一步理论化,是对教和学的知其所以然。

二、教学设计包括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一)课前系统

1、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分析教材内容。本节教材的知识线索、问题框架、重点难点、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等。

②加工、重组教材。包括对教材中难点的调整、教学内容的增删、课堂呈现顺序的变动。

③补充、拓展教材。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对有益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校外的,显性和隐性的),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

这过程也就是谓:研究“为何教”,明确教学意义。对于“为何教”,老师应该思考本课时内容的价值──即弄清该课时在本单元、本学段乃至整个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楚“为何教”,实际上就是要站在教材编著者角度思考如下问题:①为何将该课时内容安排在这里?②该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起到怎样的作用;③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有何重要作用?只有明确“为何教”,才能明确教学目的,从而为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策略的确定等指明方向,否者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了!

2、学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缺什么的分析)。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的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影响着目标的达成。因此,明确学生“知什么”是备课时必须思考的又一个问题。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由于学习不仅受原有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制约,而且还受认知风格、能力状况和学习兴趣等影响。因此,有效备课应该尽可能从三个方面分析学生情况:①“已知”──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这是决定教学起点的前提;②“能知”──通过这节课教学,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要求。这是制定教学终极目标的关键;③“怎么知”──学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这将决定着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开展教学。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一种: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举例:“使学生掌握…知识”、“教会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习惯)”等等。

第二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学生作为主体)举例:“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理解……”、“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通过学习,将形成……”,等等。

显然,第一种表述方法,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第二种表述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5、教学方式

确定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

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内容。

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三,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第四,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

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4.教学媒体。

“教什么”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求。确定“教什么”的关键在于把握课标、吃透教材。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把握教材内容的主旨,把握教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这就要求老师注重与教材文本对话,准确把握编著思路和意图,弄清内容逻辑关系、组织线索和呈现方式等,从而把握教材核心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等。

(二)课堂系统

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课前探究设计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与方案。

2、新课导入设计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

3、教学结构(板书结构)设计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③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只是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具体活动)。

④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⑤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⑥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设计

(1).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研究“怎么教”,就是要确定教学策略来实现“为何教”、“教什么”等预期目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策略的制定,必须同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②抓住教材的特点,根据学习内容的类型、文本呈现的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及不同课时的联系;③抓住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等。只有综合考虑上述几个方面,才能优化教学,从而为达成有效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三)课后系统

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①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思考“如何评”,就是要解决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对教与学进行评价。严格来说,“如何评”应该融入“怎么教”这一问题中,因为新课程强调将教学评价贯彻到教学全过程,并将教学与评价有机融合。之所以将它单独列出,一方面体现评价的重要性,二则强调备课时认真思考如何有效进行评价。如何有效开展课时教学评价?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树立评价为教与学诊断、激励和发展服务的评价观;②评价目标必须多元化,注重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评价;③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与他评、纸笔测试和活动表现性评价等方式来开展评价;④依据内容特点进行评价。如对于概念知识,要注重评价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在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评价;⑤关注知识深广度,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握好评价尺度;⑥评价必须贯彻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2013 年3月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精河县初级中学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比赛

培训稿

精河县初级中学教研室 田庆能

2013.4.1

第四篇: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南昌县八一中学 刘宗平

通过近阶段的国培学习,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更明确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多次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什么样的设计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将学习的点滴思考作一小结。

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只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形成了一套老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课既便老师讲得再精彩,也只能说授课教师讲得好,不能说学生学得好。

2、讲练结合的设计本无可厚非,但有时讲得过多,练得较少;有时认为课堂上训练得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多,这样的设计就是成功的。现在想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听课、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被剥夺了。

3、从过去的教学计对语文课标研究不够,对学情分析不够,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过程与方法,对教学反思不够。

二、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1、作好学情分析,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学会学习。因为,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

2、完善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突出语文课的特征,灵活恰当选择教学方式,重视语文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体现重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3、做好教学设计及反思。努力实现“从经验性到规律性的跨越”。课前反思:学生的学情?目标定位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课中反思: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反应不积极,师生之间争议等,预想不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重新审视,重新观察,发现和总结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为什么,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课堂变得有序且高效。课后反思:我的教学高效吗?哪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样反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利于今后的教学设计,也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成长。

国培给了我一个好的学习的平台,我收获很大,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不断反思教学,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关于进行“情境教学

关于进行“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教研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镇原县曙光乡寨地小学教师

席浩平

一、课题的确定、研究的目标、成果形式。

我在五年前就开始实验一种快乐教育方法,目前已有初步成果,近来我看到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理论与我过去的教学实践有许多相似之处。能更好地指导我进一步进行深入地教研实践活动。于是我同学校领导与乡教委教研组多次进行讨论,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实验的目的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从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用生动的乐学形式——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学好小学各科课程,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快乐,用知情意与真善美统一的情境教育取代片面的“认识能力——单纯智商”教育,全面培养学生,走向素质教育,开创培养“四有”新人的新途径、新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学习“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理论,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2)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创设有关教学情境激起儿童的学趣和情绪,导向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编写有指导性的教学情境设计。(3)通过实践论证实验项目的优劣得失,积累经验,写出论文和系统的经验总结材料。本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1)通过实践,探索、运用并发展情境教学,促成情境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性格、意志、道德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2)取得系统的经验材料,学会示范授课,促成“情境教学——情境增教育”在全校乃至全乡广泛宣传,普遍运用。成果形式是:两年发表论文,并使项目得到初步认定;四年有论文,经验材料发表,使项目得到鉴定并推广。

二、实验项目的理论依据及可操作性分析。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李吉林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新途径,得到了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高惠莹老师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小学语文教改的一面旗臶。”高老师认为“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通过知、情、意统一的教学途径走向真、善、美有机统一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学习高惠莹的论述,就会使人明确“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教育过程的契机。“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创设情境的六种途径是:(1)用生活显示情境,(2)用实物演示情境,(3)用音乐渲染情境,(4)用图画再现情境,(5)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6)用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体现右脑形象思维与左脑抽象思维的辩证联系与相互转化,彼此互补,互相强化。可概括为:首先再现“形”然后进入“境”激起“情”,最后上升到“理”。

情境教学的原则是形式上的生动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核心实质上就是以生动直观的乐学形式,充分调动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其所谓“带入情境”就是把孩子带入一种思想境界,以便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不但具有情境教学的可操作性,而且还有情境教育的指向性、发展性。其表现在于:(1)从语文单一学科,延伸到众多学科中去;(2)从课堂 教学法,延伸到课外活动的广泛领域中去;(3)从具体活动模式,延伸到全校性的,多学科的,大单元的教育活动;(4)从特殊的教 学方式,延伸为有普遍意义的素质教育模式。而所有这些都始终贯穿着“语言符号活动——情感意志活动——思维智力活动”的辩证统一,把“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理育人”三种形式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开创了走向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为我们迈向素质教育指明了道路。它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一般的教师掌握,有必要在我们的学校里先走一步。

三、项目实验负责人的自我评估。

本人虽然对上述理论接触极晚,学习肤浅,知道甚少。但这种教学方法与我多年来进行的“快乐式”教学实验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已在五年的教研教改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有几篇材料已作为论文在地县教育杂志上发表。如今有可靠的理论作指导,我一定能充满信心地完成这项课题。

四、实验对象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愉快教育具有极强的同化教育作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收效是显著的。几年来教学实验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1)我用自己编写的《声母歌》、《韵母歌》使学生在两三节课内对声母和韵母有了极为良好的整体印象。(2)用“四声节奏快读法”及“汉语拼音字母笔画拼凑学具”可以在一节课内使学生读准四声,并学习会六个单韵母。(3)“汉语拼音字母识记儿歌”及有关快乐教育方式可以使不到五岁的幼儿很快地认识了汉语拼音。(4)由于设计了教学情景,才使学生在插图上只有几片树叶的课文里不但学会了“一、三、五、七、九”五个生字,还感受了红叶像蝴蝶一样随风飘飞,稚童追抓红叶,拾红叶,数红叶的童真情趣,体会到香山红叶在晚霞照耀下如花似火的美丽景色。(5)用一筐梨(数量超过一百个),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能使孩子们很快地学会并 区别数学第三册第一二课的两种分法。用一千个一立方厘米的可相互拼接的正方体实物,可逐步拼接成一个一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学生依靠这种实物模型(学具)学会的不仅仅是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而是建立了正确的数形统一的概念,为以后的量与形的学习打下了正确而坚实的基础。记得我曾问过一位五年级学生:一千瓶墨水放在你面前有多少?他说:那得把几个桌子接起来摆很长一截。如果给学生使用过上述学具,就不会出现这种笑话。(6)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方法,使学生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了更准确的了解。

所有这些事例都有力地证明了快乐式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在“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定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实验项目与学校现行教学方法的关系。

我校现在正处在由传统教育方法向目标教学过渡的阶段。我所实验的这种教学法也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有关教学情境,达到快乐教育的目的,与学校、现行的教学方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教法改革中也是互补的,是受到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赞成的。

申报人:席浩平

单位:镇原县曙光乡寨地小学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教研实验实施方案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教研课题责任人 席浩平近年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形式,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从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用生动的乐学形式——“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学好小学各科课程,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快乐,用“知、情、意”与“真、善、美”统一的“情境教育”取代片面的“认识能力——单纯智商”教育,全面培养学生,走向素质教育,开创培养“四有”新人的新途径、新模式。我们申报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教学法的教研实验,已被确定为地级教育科研项目,为胜利完成这项任务,确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课题的总体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乡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我校进行“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课题实验,本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在寨地小学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运用并发展情境教学,促成情境教育广泛普及,完成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使小学生在认识、情感、性格、意志、道德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取得系统的经验材料,项目实验教师学会示范授课,促成“情境教学——情境增教育”在全校及全乡广泛宣传,普遍运用。

二、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学习“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有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要有心得,有批注,并学会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试验,积累经验。(2)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情境教学”,俄罗斯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亚斯金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应表现为:在问题的情境中,师生合作进行能动的探索与发现未知事物的活动。”也就是说,真正意义的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对未知事物的认识的渴望,让学生能动地完成学习的过程。因此,“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实验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创设有关教学情境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情绪,导向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注意、记忆、理解、思维等智力因素的整体发展。整理并编写一些较成功的有指导性的教学情境设计。(3)“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情境教育的指向性、发展性。所以,在教研实验中要把“情境教学”从语文单一学科,延伸到众多学科中去;从课堂教学法,延伸到课外活动的广泛领域中去;从具体活动模式,延伸到全校性的,多学科的,大单元的教育活动;从特殊的教学方式,延伸为有普遍意义的素质教育模式。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符号活动——情感意志活动——思维智力活动”统一起来,把“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理育人”的教育形式统一起来,达到“情境教育”。(4)通过教研实践,论证实验项目的优劣得失,积累经验,写出论文和系统的经验总结材料。

三、项目实验的对象。

由于过去实验的愉快教育多在低年级进行,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很多,这次教研活动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为实验“情境教育”积累材料。

四、项目实验实施步骤。

(1)创设情感氛围,激活思维能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育是人和人心理上的最微妙的接触”,课堂上的活动质量直接影响和制约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透过情感很自然地进入知识境界。因此,情境教学教法实验的第一步应当是深入教学第一线,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积累较多的经验,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走上接受素质教育的新轨道。

(2)把“情境教学”引向各科教学中去,引向各种活动中去,促成“情境教育”,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3)分阶段做好详尽计划,进行阶段总结。要有汇报材料,有学生资料,有教师实验活动记录等一系列详细的一手资料。

(4)发表论文,进行示范授课,成果汇报,接受鉴定,广泛宣传,推广普及。

教研项目负责人:寨地小学一级教师席浩平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激情导学,通情导行,以趣达志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教研实验阶段总结报告

席浩平

一、强化学生在集体中的角色意识,激发其责任感。每天早晨打扫教室卫生,过去一直是分组交接,轮换进行,本期我采用自觉打扫,自我评估,班级监督的新方法。取得了一些意外的收获。开学初,我在卫生角设臵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栏目,后来,学生集体思想初步形成了,我又栏目的题目成“我为集体做贡献”。这个专栏内设有班级学生“打扫卫生积分表”,“打扫卫生情况登记册”。积分表由学生自己填写,学生每天自觉提前到校打扫教室卫生,完成任务后在积分表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并对完成任务的质量自我评估,给自己打分。登记册由班干部根据打扫卫生的情况对打扫卫生的同学做出恰当的评语。在班会课进行总结评比。这种做法使学生 能够自觉关心集体,爱护集体,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集体的一员,学生从心理上萌生了一种同心协作的意识。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从中体验成功与不足,教师才能全面体察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和德育工作的盲点。

我发现全校学生中戴红领巾的人数极少,我在办少队黑板报时,以“比比谁漂亮?”为题,精心设计了一幅图画,画的是几对孪生姐妹,分别穿着同样的衣服,区别是每对姐妹中有一个人戴着红领巾。由于进行了色彩对比的艺术处理,突显出 了戴红领巾的孩子比不戴红领巾的孩子漂亮的视觉效果。后来我看见自觉戴领巾的学生渐渐多起来。由此可见,情境感化的作用是毋庸臵疑的。

下载怎样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进行体育教学设计

    篇一:如何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浅谈如何进行体育教学设计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提出了体育教学设计的要求,这就是从教案走向教学设计的开始,文章论述了体育教学设计所包括的诸要......

    浅谈怎样进行分层教学设计

    浅谈怎样进行分层教学设计 充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发展的。因此在设计教学这个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容设计上的分层: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摘要:针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无效性为出发点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提出,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和偏差也随之出现,本文主......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所有现代教育思想理念都可作为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其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的学服务。(二)遵循原则 1、......

    怎样进行单元解读和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单元解读和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路径: 从整体到局部【整体把握单元内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梳理不同板块内容,关注重点读写目标,理清板块之间在目标落实上的联系→大......

    阅读材料:怎样进行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步骤的预期,即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的方案。 通用技......

    怎样进行美术课的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美术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为了使教学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而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的方式方法等,予以策划、组织与安排。简而言......

    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甘肃省兰州市兰化一校 王国俊 我们经常在说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教学设计有效,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