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甘肃省兰州市兰化一校
王国俊
我们经常在说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教学设计有效,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实效性。但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特别是一些公开教学中,有一种将有效的教学设计等同于刻意追求的所谓“完美”,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听、说、读、写,还有充分体现讨论、合作、探究、创新等思想,想法比较“理想”,但一桌国宴,没有一道菜不好,但40分钟就能舒舒服服地吃完吗?我个人认为教学设计、特别是日常教学设计不要过于复杂,把每个课堂视为学生发展的一个点,把每个点做实、做好就会形成我们期望中的面。
教师要有思想地设计教学,也就是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清楚自己将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设计课堂,我比较认同这样一种看法:应该把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作为我们课堂设计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再研读教材、分析学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组织教材、规划行动才能保证课堂设计的有效性。另外,语文课堂设计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将语文的自身规律和新课程理念相结合确定教学形式。比如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需要集体智慧,可实现合作探究。而在情感体验方面由于文章本身就是个性情感的产物,经常让学生齐读,读中悟,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情吗?在大家声音的干扰下学生的感受能和作者的思想接轨吗?如果不组织个体性的活动,这个过程只能成为“过程”,无法帮助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发展始终处于“过程”状态。
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是对教材的研读和对学情的分析。简单的一句话,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教材他还能给学生教清楚吗?所以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首先要观察单元教材,领会作者的编辑意图,明了本单元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弄清楚本单元教材的共同点。然后从单元这个面出发研究本课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确定大的教学思路;把本课聚焦到一个点,就是对学生的训练点,简化知识结构,规划课堂行动,避免“忙忙碌碌”的现象出现;了解本课文章的特点,确定基本的教学方法,直到自己觉得对这一内容确实有了真切的认识后着手设计这堂课就会有的放矢。课是给学生上的,如果我们的课堂设计比较合理,但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讲得精彩纷呈,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也就无法体现有效性,而此时的教学设计也不能说是有效。学生是主体,要使教学设计有效必须符合学生实际,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要充分研究学生的需求和实际状况,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回归学生的生活现实,以学生结构特点为中心配置教学资源,规划教学行动。
做好对教材的组织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关键。首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理性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及教学环境为基础,在目标的制定上要务实,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作为一个发展的系统工程来规划,不要把课堂塞满。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突出一个“月”,简化一些“星”。第二,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行动设计。要精心组织学习内容,要达到有效就要避免照本宣科,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对教材重组,从一开始就利用学习内容抓住学生的心,把他们真正带入课堂。要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我们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精神,也要照顾到语文学科特点,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文章的特点、知识点的性质和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淀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说是一个大的课题,涉及的面很广,但我想带着思想去设计,从实际出发积极追求新课程精神这个大的教育理想,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也不会那么难。有效的教学设计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只有有效才能体现实效,作为教师只有夯实基础,不断反思,超越自我,教学设计从形式到内容都会体现有效,教学活动也会不断地从低效走向高效。
第二篇:怎样进行初中生物有效教学
怎样进行初中生物有效教学
作者: 莫朝文(初中生物
贵州黔南初中生物二班)评论数/浏览数: 6 / 66 发表日期:
2011-11-28 23:30:03 何谓有效教学?即达到了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的教学。
一、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定准目标。首先要熟悉和理解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要吃透教材,明晰教材的知识脉络、逻辑结构及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情,明确每节课的三维目标。然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及身理心理状况的分析,再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来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以学定教。
有效“讲授”要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有效“讲授”中,教师要注意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互动”,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
二、有效“提问”并“倾听”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首先提问的时机要合适,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其次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如果太难,致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茫然失措,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如果问题太简单,连差生都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那么成绩好的学生听来肯定是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三、有效“激励”
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创造性的回答,予以赞美;对于正确的回答,予以表扬,尤其是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对于胆小怕羞的学生,予以鼓励;对于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予希望,希望下次能回答好,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只有通过不断提问、不断鼓励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学好知识。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见解,改变学生总是跟着教师和教材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使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
第三篇: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设计(精选)
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设计
门淑杰
第一篇教学设计内容比较笼统,教师学生的活动设计的比较少,教学环节,教学思路不是很清晰,第二篇教学设计比较具体,学生和教师的活动鲜活,教师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能很好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成效关键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精巧,教学思路使用的精当,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介)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第四篇: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精河县初级中学课堂教学能力设计比赛培训稿
精河县初级中学 田庆能
一、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是老师基于自己的经验,侧重于计划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怎样讲”;不体现老师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这样学的理念依据。教案是教师知其然。而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系统化程序。是教案的进一步理论化,是对教和学的知其所以然。
二、教学设计包括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一)课前系统
1、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分析教材内容。本节教材的知识线索、问题框架、重点难点、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等。
②加工、重组教材。包括对教材中难点的调整、教学内容的增删、课堂呈现顺序的变动。
③补充、拓展教材。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对有益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校外的,显性和隐性的),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
这过程也就是谓:研究“为何教”,明确教学意义。对于“为何教”,老师应该思考本课时内容的价值──即弄清该课时在本单元、本学段乃至整个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楚“为何教”,实际上就是要站在教材编著者角度思考如下问题:①为何将该课时内容安排在这里?②该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起到怎样的作用;③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有何重要作用?只有明确“为何教”,才能明确教学目的,从而为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策略的确定等指明方向,否者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了!
2、学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缺什么的分析)。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的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影响着目标的达成。因此,明确学生“知什么”是备课时必须思考的又一个问题。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由于学习不仅受原有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制约,而且还受认知风格、能力状况和学习兴趣等影响。因此,有效备课应该尽可能从三个方面分析学生情况:①“已知”──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这是决定教学起点的前提;②“能知”──通过这节课教学,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要求。这是制定教学终极目标的关键;③“怎么知”──学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这将决定着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开展教学。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一种: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举例:“使学生掌握…知识”、“教会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习惯)”等等。
第二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学生作为主体)举例:“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理解……”、“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通过学习,将形成……”,等等。
显然,第一种表述方法,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第二种表述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5、教学方式
确定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
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内容。
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三,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第四,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
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4.教学媒体。
“教什么”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求。确定“教什么”的关键在于把握课标、吃透教材。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把握教材内容的主旨,把握教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这就要求老师注重与教材文本对话,准确把握编著思路和意图,弄清内容逻辑关系、组织线索和呈现方式等,从而把握教材核心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等。
(二)课堂系统
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课前探究设计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与方案。
2、新课导入设计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
3、教学结构(板书结构)设计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③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只是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具体活动)。
④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⑤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⑥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设计
(1).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研究“怎么教”,就是要确定教学策略来实现“为何教”、“教什么”等预期目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策略的制定,必须同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②抓住教材的特点,根据学习内容的类型、文本呈现的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及不同课时的联系;③抓住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等。只有综合考虑上述几个方面,才能优化教学,从而为达成有效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三)课后系统
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①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思考“如何评”,就是要解决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对教与学进行评价。严格来说,“如何评”应该融入“怎么教”这一问题中,因为新课程强调将教学评价贯彻到教学全过程,并将教学与评价有机融合。之所以将它单独列出,一方面体现评价的重要性,二则强调备课时认真思考如何有效进行评价。如何有效开展课时教学评价?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树立评价为教与学诊断、激励和发展服务的评价观;②评价目标必须多元化,注重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评价;③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与他评、纸笔测试和活动表现性评价等方式来开展评价;④依据内容特点进行评价。如对于概念知识,要注重评价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在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评价;⑤关注知识深广度,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握好评价尺度;⑥评价必须贯彻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2013 年3月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精河县初级中学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比赛
培训稿
精河县初级中学教研室 田庆能
2013.4.1
第五篇: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南昌县八一中学 刘宗平
通过近阶段的国培学习,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更明确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多次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什么样的设计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将学习的点滴思考作一小结。
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只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形成了一套老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课既便老师讲得再精彩,也只能说授课教师讲得好,不能说学生学得好。
2、讲练结合的设计本无可厚非,但有时讲得过多,练得较少;有时认为课堂上训练得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多,这样的设计就是成功的。现在想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听课、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被剥夺了。
3、从过去的教学计对语文课标研究不够,对学情分析不够,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过程与方法,对教学反思不够。
二、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1、作好学情分析,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学会学习。因为,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
2、完善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突出语文课的特征,灵活恰当选择教学方式,重视语文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体现重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3、做好教学设计及反思。努力实现“从经验性到规律性的跨越”。课前反思:学生的学情?目标定位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课中反思: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反应不积极,师生之间争议等,预想不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重新审视,重新观察,发现和总结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为什么,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课堂变得有序且高效。课后反思:我的教学高效吗?哪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样反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利于今后的教学设计,也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成长。
国培给了我一个好的学习的平台,我收获很大,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不断反思教学,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