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施效颦话语词 教案
东施效颦话语词
王蒙
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
能力目标
理解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条理清楚的写法。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语言亦庄亦谐,耐人寻味的特点。
2、学习本文结构安排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计划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引题:
请同学们说说“滑坡”“刹车”“军备竞赛”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
二、作者简介:
作家简介:王蒙(1934~)自然情况: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等,、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等。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分组探究,质疑解难。
1、积累词语:
东施效颦()顺手牵羊 进谗()诬()陷
贬()意 谦逊()反馈()时髦()
示瑕求疵()拈()花惹草 嗲()推敲
媒妁()之言 差强人意 惩前毖()后
斟酌()指名道姓
2、本文作者列举语词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什么?
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何帮助?
3、本文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对于我们在日常口语交际方面有何借鉴意义?
第二课时
4、如何理解文中“读一九八八年《读书》上尘元先生的连载文章《在语词的密林里》,很感兴趣。忍不住东施效颦,到密林里览览胜,顺手牵羊,‘乱砍乱伐’一下”一句话?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不求千篇一律,但求言之成理。)
四、课堂拓展练习:
请用“聪明”“愚蠢”两个词语,结合自已写作,仿照本文“效颦”一下。
五、处理课后练习
同桌讨论、教师提问、讲解
六、作业:《配》
第二篇:东施效颦话语词
东施效颦话语词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
3、学习作者条理清楚的写法。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语言亦庄亦谐,耐人寻味的特点。
2、学习本文结构安排条理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中“读一九八八年《读书》上尘元先生的连载文章《在语词的密林里》,很感兴趣。忍不住东施效颦,到密林里览览胜,顺手牵羊,‘乱砍乱伐’一下”一句话?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题:
请同学们说说“滑坡”“刹车”“军备竞赛”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
二、作者简介:
作家简介:王蒙(1934~)当代作家。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等。
三、词句感知
1、积累词语:
东施效颦()顺手牵羊 进谗()诬()陷 贬()意 谦逊()反馈()时髦()示瑕求疵()拈()花惹草 嗲()推敲 媒妁()之言 差()强人意 惩前毖()后 斟酌()指名道姓
2、讨论归纳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
第一段,有一个词“乱砍乱伐”,值得注意。“乱砍乱伐”本来是特指对山林植被的破坏,这里却用来指为文说话。报告:本来是下级对上级的,但做报告、传达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之类却相反,变成了含有上级对下级的意味,不言而喻,这些是堂而皇之的;
而“打小告”,则有“进谗或诬陷”的贬义,这里要注意的是,不仅是语词有贬义,而还涉及打小报告者的人格问题了。
明明是上级对下级做报告,却有意放低姿态,不说做报告,而用下级对上级的词语“汇报”。表面上,是近乎用词不当,实际上,表示比较谦虚。
书记本意是秘书。称党政领导职务为书记是为了体现更加民主的新兴精神。
批评和批判最初二者相通,即评论之义。随着实际生活的演变批评似乎专指“示瑕求疵”,而批判、大批判的含义就更为严重了。
学习:从普通词义,变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含义。
作风:从一般工作风格,变为男女关系方面的含义。
对象:从哲学意义,转化为恋爱方面的特指。
帮助:从援救的意义,转换为政治生活中批评的意思。
点名:从出勤在岗,转换为直指其名的行政的、政治性的批评。
四、分组探究,质疑解难
1、本文作者列举语词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什么?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何帮助?
2、本文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对于我们在日常口语交际方面有何借鉴意义?
3、如何理解文中“读一九八八年《读书》上尘元先生的连载文章《在语词的密林里》,很感兴趣。忍不住东施效颦,到密林里览览胜,顺手牵羊,‘乱砍乱伐’一下”一句话?
四、课堂拓展练习: 请用“聪明”“愚蠢”两个词语,结合自已写作,仿照本文“效颦”一下。小结
本文从词语的本义和现行义的矛盾中分析于此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当今词语因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发生变异。从这里我们应该体会到,语词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有一定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三。
第三篇:东施效颦话语词
课题:《东施效颦话语词》 课型:新授
上课日期:2013年3月25日
作者姓名:周玉龙
单位:枣庄第二十四中学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
《东施效颦话语词》教案(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积累重点词句,完成助学“预习积累”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评价任务:
1、初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3、速读课文,理解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
3、学习作者条理清楚的写法。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语言亦庄亦谐,耐人寻味的特点。
2、学习本文结构安排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互动、生成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导入)东施效颦(比喻义)话(体裁)语词 题目用了与原义迥然不同的比喻义,表明了作者要效仿尘元先生,也看出作者的谦虚。从这里我们知道,语词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而变化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与人的情感和意识密切的关系。
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
3、学习作者条理清楚的写法。
三、预习情况检测
1、我来介绍作者。(学生做简介,教师课件补充)
王蒙.1934年生于北平,河北人,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和文化活动家。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
《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 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 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20多种文字。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2、我能注音。(字词检测)
展示《助学》P31中“预习积累”给加粗的字注音。
进谗()诬()陷贬()意
示瑕求疵()拈()花惹草
媒妁()之言斟酌()谦逊()
反馈()舆论()既雅且嗲()
颦()差()强人意惩前毖()后
3.我来解释。(词语积累)
东施效颦:顺手牵羊:进谗;诬陷 :时髦 :
示瑕求疵 :拈花惹草:媒妁之言 :差强人意 :惩前毖后 :
4.我能自学。(定目标自学)
(1)、理解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
(2)、学习作者条理清楚的写法。
(3)、体会语言的人文性(与人的情感、意识密切关系)
四、互动
互动一:初读品味
作者贯穿在本文这些语词分析里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语词的意义是不断变化的,受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使用中与人的情感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互动二:精度赏析
互动1:分组,在预习的基础上探究作者对词语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分析,然后来概括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演变过程)。
1、2组探究——报告1组探究——批评批判
详组探究—— 学习
细、4组探究——代表3组探究—— 作风简 说组探究—— 对象要 明、6组探究——反映5组探究——帮助说 组探究—— 点名明7、8组探究——书7组探究—— 欣赏
8组探究—— 精神
我能这样总结概括: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通过比较“报告”“代表”等十二个词语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展现了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如,通过比较,能够显示“报告”一词在运用时的细微区别,从而说明词语含义的发展变化是与人的情感和心理有关的。又如“作风”一词,内涵正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变化、有了时代特征,人们运用词语也就与时俱进。再如“点名”一词,在不同的场合用法是不同的,表明有的语词的发展变化和运用是受政治影响的。
互动2: 作者在辨析以上词语的多重意义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①分析词语的内在矛盾:在词源上,把原本的意思和眼下的词义加以比较;从本义和现行义的矛盾中分析语词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比较:用同类词语多方比较、用英语同类词语来比较,延伸、引申出一系列相关的词语。
互动3:本文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对于我们在学习和写作有何借鉴意义?
①语言朴素中见生动,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亦庄亦谐讽刺幽默。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气势。
②在读书时要特别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不要主观臆断,更不要望文生义。在说话、写作时也要注意词语的含义、使用的范围、感情色彩等。
互动三:交流释疑
学完本文你还有哪些疑惑?请说出来共同解决。
五、生成(巩固反馈)
1.我能仿照学习、灵活运用.本文关于“报告”“反映”的含义在《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中几乎都用到了,请试着辨析。
①钱老到外地做学术报告:“演讲”“讲话”的意思,上对下的走向。②钱老接到这个报告:有关部门向他通报消息之意,下对上的走向
③周恩来接到钱的请辞报告、钱给张爱萍写报告以及张接到钱的报告:下对上“反映情况”的意思,还包含请求批准之意,在现代公文中称为“请示”。④文中出现的“别人对你有反映”一句中的“有反映” 是“有批评性意见”,甚至已形成“舆论(群众言论)”的状态;换句通俗的话,就是“群众(或轻一点:人家)对你有看法”。
2.我能举一反三:
选择一两个你常用的词语(如“聪明”“愚蠢”),仿照本文“效颦”一下 老师来示范:
“文革”时出现的词语: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穿小鞋。
抓辫子:比喻抓住缺点作为把柄,也理解为被作为抓住人的要害、弱点或隐私
过错迫人就范的代名词。
扣帽子:比喻随意给别人定性。
打棍子、穿小鞋: 比喻打击报复
(这些词语的发展变化都是受政治影响的)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王蒙的文章揭示得最深刻的是,词语的演变、衍生,从普通词义向社会文化词语演变途径。从这里对我们了解语义变迁,提高语言理解运用能力有很大益处。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语言有着与人的情感和意识密切的关系。
启示我们:在读书时要特别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不要主观臆断,更不要望文生义。在写作时也要注意词语的含义、使用 的范围、感情色彩等。
2.布置作业:完成《助学》P32—33 “学习测评”,预习《剃头匠》基本义
板书设计:
东施效颦语词引申义
比喻义
教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解决了字词问题,教学重点突出,理清了作者思路,感知了课文内容。教学中自主、互动、生成三环节环环相扣,符合认知和接受新事物的规律,从检测预习到互动整体感知课文,再到对对词语的“效颦”。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怀着盎然的兴趣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学生的参与面广,合作学习的气氛浓厚,探究学习的热情高涨,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高效”的宗旨。小组之间合作讨论还不够充分,最后的巩固反馈环节稍显仓促,课堂时间分配不好。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东施效颦话语词》教案2 北师大版
《东施效颦话语词》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
3、学习作者条理清楚的写法。[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语言亦庄亦谐,耐人寻味的特点。
2、学习本文结构安排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中“读一九八八年《读书》上尘元先生的连载文章《在语词的密林里》,很感兴趣。忍不住东施效颦,到密林里览览胜,顺手牵羊,‘乱砍乱伐’一下”一句话?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题:
请同学们说说“滑坡”“刹车”“军备竞赛”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
二、作者简介:
作家简介:王蒙(1934~)自然情况: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分组探究,质疑解难。
1、积累词语:
东施效颦()顺手牵羊 进谗()诬()陷
贬()意 谦逊()反馈()时髦()
示瑕求疵()拈()花惹草 嗲()推敲
媒妁()之言 差强人意 惩前毖()后 斟酌()指名道姓
2、本文作者列举语词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什么?
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何帮助?
3、本文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对于我们在日常口语交际方面有何借鉴意义?
4、如何理解文中“读一九八八年《读书》上尘元先生的连载文章《在语词的密林里》,很感兴趣。忍不住东施效颦,到密林里览览胜,顺手牵羊,‘乱砍乱伐’一下”一句话?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不求千篇一律,但求言之成理。)
四、课堂拓展练习: 请用“聪明”“愚蠢”两个词语,结合自已写作,仿照本文“效颦”一下。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参照本文的说法,辨析《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中的“报告”“反映”的含义。
二、试仿照本文,述说“滑坡”“刹车”“军备竞赛”的本义和新产生意义。
【文章讲解】
第一段,有一个词“乱砍乱伐”,值得注意。“乱砍乱伐”本来是特指对山林植被的破坏,这里却用来指为文说话。
报告:本来是下级对上级的,但做报告、传达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之类却相反,变成了含有上级对下级的意味,不言而喻,这些是堂而皇之的;
而“打小告”,则有“进谗或诬陷”的贬义,这里要注意的是,不仅是语词有贬义,而还涉及打小报告者的人格问题了。
明明是上级对下级做报告,却有意放低姿态,不说做报告,而用下级对上级的词语“汇报”。表面上,是近乎用词不当,实际上,表示比较谦虚。
书记本意是秘书。称党政领导职务为书记是为了体现更加民主的新兴精神。
批评和批判最初二者相通,即评论之义。随着实际生活的演变批评似乎专指“示瑕求疵”,而批判、大批判的含义就更为严重了。
学习:从普通词义,变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含义。
作风:从一般工作风格,变为男女关系方面的含义。
对象:从哲学意义,转化为恋爱方面的特指。
帮助:从援救的意义,转换为政治生活中批评的意思。
点名:从出勤在岗,转换为直指其名的行政的、政治性的批评。【讲解】
1.文章开头一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对现实生活的调侃,从而为下文对剃头匠的回忆做铺垫。2.作者一开始不喜欢剃头,但为何后来又喜欢上了?
剃头匠的服务周到、细致,有情有意,态度温和、谦卑。技艺精湛;剃头铺里天南地北地闲聊。
3.文章为什么要多处提到梁实秋先生以及他的关于理发的文章?
梁实秋对于理发师描写的文章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方面可以唤起读者美好的回忆和审美愉悦,另一方面用梁实秋的文章来印证或纠正自己的感受或者读者已有的印象从而建立起对剃头匠真实客观的评价。4.本文中的“我”,为什么“心底怅然,不由追怀起当年的剃头匠”?
新老理发师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差别太大;当年充满人情味的和谐人际、良好风尚令人怀念,如此风尚有所缺失令人怅然。
5.当年的剃头匠有着怎样的形象?现在的理发师呢?
剃头匠:善良、憨直、热心、重情义、敬业。
现在的理发师:麻木、势利、冷漠、敷衍塞责。6.本文词语运用的特色。
生动形象传神、风趣幽默。
【小结】
本文从词语的本义和现行义的矛盾中分析于此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当今词语因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发生变异。从这里我们应该体会到,语词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有一定的关系。课后反思
第五篇:东施效颦教案
东施效颦
教学分析: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学习目标:
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处处理:
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教学、教具准备:
资源包:(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教学内容:
“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你了解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2.出示课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作业:
背诵《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