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芬兰颂高中音乐教案
教案
一、教学课题:《芬兰颂》
二、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三、教材分析:西贝柳斯是19纪浪漫主义晚期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凝聚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不屈不饶的民族特色。本曲讲述了在沙皇统治下的芬兰人民发起的保卫宪法运动。全曲开始用沉重的音乐描述了统治者的残暴与人民生活的痛苦难耐,音乐形象形成对比。快板部分用铜管奏出的急促兴奋的主题,随后用提琴以固定音型奋勇推进,每一次推进都用似乎有引子中反面势力的镇压,但人民的力量还是不断壮大。最后木管吹奏的舒缓庄重、如诗的旋律表达出芬兰人民对祖国神圣而崇高的情感。
四、课型:音乐鉴赏课
五、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历史背景及作者背景。
2、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及内容
六、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作品历史背景,熟悉各部分主题。
2、教学难点: 理解每一部分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情感。
七、教具:教材、多媒体、钢琴
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芬兰国歌导入新课。
2、简述作者及作品背景。
3、分段聆听音乐,分析音乐表现的内容。
4、熟悉旋律,模唱“颂歌主题”。
5、小结:芬兰颂是作者为了激励人民奋起革命,反抗沙皇的残酷统治,作品旋律深动,打动人心。大家在感受了《芬兰颂》中热烈的爱国之情之时,也不要忘了热爱我们自己的祖国,下来搜集一些表达热爱我们自己祖国的歌曲或者乐曲。
十、教学反思
第二篇:《芬兰颂》教案
《芬兰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聆听民族乐派代表作品《芬兰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芬兰颂》主要音乐主题。演唱“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主题”,感受体验作品音乐情绪。
3、认识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西贝柳斯”,了解民族乐派的基本概况。4.了解什么是民族乐派,什么是交响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聆听音乐主题。
2、难点:感受不同音乐情绪中,音乐要素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
1、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特别的声音,(诺基亚手机铃声)。这是什么牌子手机专属铃声?,它可以说是全球移动通信领先者。大家知道诺基亚产地是哪个国家吗?芬兰。在地图上看芬兰„„,生活在北极圈内的一个小国,经常能见到极光,于是钟老师也开始对这个北极圈里的小国家产生了兴趣,发现还是同学们特别喜欢的圣诞老人的故乡,是一个吃苦耐劳、谦虚实在的民族,芬兰的人民最大的特点就是团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遥远但却并不陌生的民族,一起感受这首让芬兰人骄傲的乐章,《芬兰颂》。
2、哼唱赞美诗
这首乐曲有一段赞美诗,非常美的主题旋律,它是整首乐曲的灵魂,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来静静聆听这段音乐顺便欣赏下芬兰的风光。
思考:你都听到了哪种乐器?旋律中让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单簧管,双簧管,长笛,英国管„„ 这段旋律的特点是什么? 生:曲调庄重舒缓,优美抒情
师:这是一段赞美诗,(出现词条,赞美诗:基督教举行崇拜仪式时所唱的赞美上帝的诗歌。歌词内容主要是对上帝的称颂、感谢、祈求)
出示赞美诗谱例,现在,我们一起来试着哼唱这段旋律。
二、分析作品(分成4个小组)
师:,十九世纪末芬兰遭受帝俄的统治,芬兰人忍受着外族的统治和凌辱,在长期的残酷剥削压迫下苦不堪言,全国上下一片黑暗,这种生活让人苦闷,芬兰政府也成了名存实亡的傀儡,人民痛苦的生活着,不堪重负。人们对自由充满了渴望。无时无刻不在希冀着重获新生。定音鼓的吼声宣泄着心灵深处的愁苦。
音乐第一部分:引子——苦难 沉重 音乐第二部分:圣咏——伤感 痛苦 音乐第三部分:主题——优美 抒情 音乐第三部分:斗争——紧张 兴奋 音乐第四部分:高潮——庄严 辉煌
苦难的动机(听音乐后进行讨论感受),圣咏:(跟钢琴唱旋律,体会你们对未来的向往)
木管乐器演奏略带伤感的曲调,表现了人民被压迫的痛苦生活,斗争的动机(先讨论后欣赏)
乐曲突然加快,芬兰的人民不堪重负,终于觉醒了,人民纷纷起来奋起反抗,举国上下充满了斗争的动机,这种觉醒让人民紧张又兴奋(团结奋战)
赞美诗(跟唱后回答赞美的是什么?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音乐像潮水般退去后出现高贵很平颂歌,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崇高而神圣的感情,慢慢长夜终于要过去,芬兰的人民迎来了黎明,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和祝愿,人民对大好河山的赞美。
高潮(共同欣赏)
斗争胜利,人民获得了自由,芬兰宣布独立。这是出现的是狂热的进行曲曲调,加入明亮灿烂的铜钹,跃入激荡兴奋的高潮,乐曲在辉煌的气氛中强有力的结束全曲。完整欣赏全曲
学生对本曲进行总结:(将你所听到的音乐以用几句话总结下,是什么精神使弱小的芬兰战胜了俄国的强大势力?)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因为团结,这部作品在创作后让俄国的统治者对此异常恐惧,他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刃直插入敌人的心脏,芬兰的人民沸腾了,觉醒了,他们决定不再沉默了,这个精神的武器抵得过多少真枪实弹!后来《芬兰颂》被誉为芬兰第二国歌,在1995年举办的世锦赛中的一段视频,场面让人为之震撼,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力量。
它的作曲者就是伟大的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
2、介绍作曲家——西贝柳斯
1865-出生在芬兰,大部分作品都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播放视频
1957年西贝柳斯离开了人世,享年92岁,芬兰为他举行了国葬。后来芬兰政府发行了一套邮票,上边是西贝柳斯的头像下边下了这样一行小字“我需要你的帮助”这里边的我指的就是他的祖国芬兰。西贝柳斯同格里格,才科夫斯基一样被称为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那么什么是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
师:一个作曲家只要把他的音乐建立在本民族的民间歌曲和舞蹈上,或者努力来表现本国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或壮丽山河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就叫做民族主义音乐。这些作曲家被称为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总结:我们国家的一些爱国作曲家聂耳,冼星海等他们也和西贝柳斯一样,怀着炽热的爱国热情,创作了大量爱国主义作品,其中保卫黄河就是一首时代的战歌,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提议,让我们全体起立,唱起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颂歌——《保卫黄河》。
师生齐唱《保卫黄河》
格里格:挪威 德沃夏克:捷克 柴可夫斯基:俄国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 鲍罗丁:俄国 斯美塔那:捷克 西贝柳斯:芬兰
第三篇:红旗颂 音乐教案
红旗颂 三年级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教学重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教学准备 电子琴 音乐课本 教学过程
一、听赏导入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江姐》?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电影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做什么? 2.播放视频《绣红旗》。
3.师生讨论:江姐为什么在狱中还要绣红旗?红旗代表了什么? 4.导入课题《红旗颂》。
(设计意图:由革命电影导入课题,既使学生懂得了“红旗”的象征意义,为理解音乐作知识上的准备,又奠定了一节课的情绪基调)
二、分段聆听《红旗颂》
1.释义:“颂”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歌颂、赞颂)2.聆听引子部分。
(1)聆听引子部分,设问:乐曲的引子部分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你在引子中听到了哪首歌曲的曲调?(2)师生讨论。
(3)复听引子,配上吹号角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庄严嘹亮。
(设计意图:引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庄严辉煌,为接下来主题的出现作好铺垫)
3.聆听红旗主题。
(1)师:这样庄严的引子会引出怎样一段音乐主题呢? 播放“红旗主题”,结合(油画《开国大典》)。(2)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赞颂、深情的)。(3)介绍创作背景。
师:这样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会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呢? 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当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吕其明不禁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地创作出了这首红旗的颂歌。(4)再听一遍,老师随主题曲调深情哼唱“啊”。
(5)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对红旗的深情。用“啊”哼唱“红旗主题”。
(设计意图:深情舒展宽广的红旗主题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用情绪感染学生,借助具有歌颂性质的“啊“的发音哼唱主题,进一步感受、体验主题。创作背景的介绍不是以理性的方式出现,而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作为激发学生情绪、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一个环节。)4.略听第二主题。
(1)师:仰望五星红旗,我们不禁心潮澎湃,怎能忘记那个艰难的战争年代?让音乐带着我们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吧。
(2)聆听双簧管演奏的主题音乐,结合战争浮雕图片,想象音乐表现的艰苦的战争年代。
(设计意图: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在聆听时进行详略取舍,这第二主题就是处理成略听的部分,不作展开,只是用来深化对音乐形象的理解)5.聆听行进主题。
(1)导语:革命是这样的艰难,但英雄们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让音乐告诉我们。(2)听行进主题。教师用动作启发学生想象。
听后交流:战士们没有退缩,一直在坚定、自信地前进。(3)再听行进主题。
设问:这段旋律前面出现过吗? 聆听后交流。
(4)师:同样的旋律,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教师分别演唱红旗主题和行进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发现:速度变化了,节奏变化了,加入了附点节奏。
教师小结:同样的旋律,速度变了,节奏变了,情绪也随之变化了。(5)复听“行进主题”,学生做行进动作,感受音乐的坚定自信。
(设计意图:行进主题更适合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特点,所以我采用动作感受法欣赏这一主题。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形象,用动作体验音乐动律,再通过对比法深入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欣赏能力)。
5.聆听“红旗主题”再现。
(1)师: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迎来了中国的解放,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共和国的蓝天上。我们的人民意气奋发,我们的军队坚强如钢。(图片:天安门阅兵式)。(2)聆听“红旗主题“的再现。听后提问:你觉得重复的是哪个主题?
再听,有什么变化? 复听生答:情绪更高涨了。(3)学唱《红旗颂》
师:这样的深情,我们怎样才能表达出来?只有歌声才能表达。(出示歌曲《红旗颂》,教师深情演唱)学生跟唱。
琴声引导学唱。纠错。学生随音乐演唱。(设计意图:言之不足,歌以咏之。通过唱歌词,将对音乐的理解通过歌声抒发出来,又在抒发中进一步深化对音乐的理解)
三、完整欣赏《红旗颂》
(1)设问:让我们完整欣赏乐曲《红旗颂》,听的过程中可以唱,可以做,可以动起来。并注意听,音乐主题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2)聆听《红旗颂》,边听边参与音乐表现。(3)听后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作品篇幅较长,所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多遍完整聆听。将几个主题片段分析欣赏后,完整呈现音乐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了解作品的结构。)
四、小结:同学们,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的心中,长大后我们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第四篇:高中音乐教案
使用教材:人音社2004年出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新课改用书)
一、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说说你是怎样以本章节《草原放牧》和《第六交响曲(悲怆)》为重点聆听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学会分析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掌握音乐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限时15分钟)
二、中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格编写了“高亢的西北腔”、“独特的民族风”、“醇厚的中原韵”、“飘逸的南国风”四个章节,请你任选一节内容,说说你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你的课堂教学感受、体验、理解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以及审美价值,从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及民间艺术?(限时15分钟)
三、说说你对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京剧唱段及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与理念(限时15分钟)
四、以《非洲赞歌》、《鼓舞》为例,讲述你对第五单元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特征特点的教学设计(限时15分钟)
五、贝多芬除了著名的九首交响曲之外,还有很多著名的钢琴奏鸣曲,《热情奏鸣曲》就是其中杰出的一首,说说你对该作品的课堂教学设计(限时15分钟)
六、《魔王》、《鳟鱼》及《菩提树》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代表作,请说说你对第九单元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的课堂教学设计(限时15分钟)
七、第二十八节革命音乐家聂耳的《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是两首不同体裁和表演形式的作品,一首是器乐作品、一首是歌曲,说说你是怎样设计这两首作品的课堂教学方式的?(限时15分钟)
八、《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史上著名的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全区八个乐章,说说你对该作品的教学设计思想和课堂教学方式?(限时15分钟)
九、说说你对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这一课两首作品《广陵散》和《流水》欣赏内容和知识点的分析,以及你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设计(限时15分钟)
十、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节《新时代》中欣赏《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三首歌曲,说说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联系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所学过的所有作品和知识,懂得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社会性的?(限时15分钟)
音乐与人生说课稿
一、说课程标准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单元的宗旨是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能够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对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学会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味。
二、说教材
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有以下几个方面,即:《音乐与人生》的导言、琵琶曲《草原放牧》、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知识方面有音乐的基本要素和音乐语言.由于这一课的内容比较多,又结合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这一学情,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同时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运用思考、体验、表现、讨论、互动等方式,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进一步引入到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为学生的人生旅途点起一盏指路灯。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学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要真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教学中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相互交换想法。在第二课时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结合作品,边让学生听边介绍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领悟人生的真谛。
五、说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在音乐作品中体会音乐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难点是能对比聆听出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和如何掌握音乐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六、说教学过程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式与方法。
1、导入:谈话导入: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我的设计意图是采用谈话法引起学生的思考。
2、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总共分为两个部分教。
第一部分是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通过集体读导言的方式,接着指名学生解释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含义,最后教师做总结,这里应用了课堂提问法。接下来请全班同学来朗诵散文,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能听懂音乐的人,这里也应用了课堂提问法。整个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鉴赏音乐的能力学。第二部分是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首先请学生来朗读所要学的知识,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并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知识,最后把节奏、速度、力度这三个最常见的音乐要素作重点讲解。这部分应用的是课堂提问法。我的这部分设计意图是为今后学习鉴赏打好基础。
3、鉴赏《草原牧歌》,这一环节也分为两个部分,先完整聆听,再对比聆听。第一部分由教师采用谈话法方式,提出“这首音乐作品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这个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接下来就是再次让学生完整聆听,并提问:独奏乐器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着重讲琵琶协奏曲是什么等等。教师进一步提问:从音乐中你联想
到什么场景?音乐要素各发挥了什么作用?通过让学生回答,教师做总结,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第二部分是对比聆听这首曲子。教师分别打出两个不同主题的节奏,并请学生配上不同音高的乐音,并让学生体验哪位同学的配音最美。然后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最后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部分,介绍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请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跳舞。这部分应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练习法,设计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4、让学生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让学生领会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要素。
5、课堂拓展与延伸。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完成拓展与探究第一、二、五题。完整播放音乐后,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补充。这部分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
七、总结:
以上是我以《草原牧放》和《悲怆》为重点聆听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音乐在音乐作品中发挥的作用和掌握音乐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的做法。当然我只是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倡导者的角色,具体如何领会和掌握需要学生通过自己不断摸索和实践。
第五篇:高中音乐教案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几首音乐作品的鉴赏,知道音乐本身不能明确告诉“我们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认真聆听音乐作品,体验欣赏音乐的乐趣,从而增进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学重点:
通过想象、联想以及对音乐要素的判断,能概括出音乐 “不能告诉”我们什么的简单道理。教学难点:
领悟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理解音乐不能明确“告诉”我们表现什么的道理。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莫扎特 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们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还记得哪三把钥匙吗? 生:数学 文学 音乐。
师: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点题)
二、新课教学:
1、听赏与体验
(一)(1)听赏《乱红》,思考:乐曲令你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 a:清晨少女在溪边梳头 b、表达的少女对爱人的思念 c、一位大侠在草原上吹笛思念自己的爱人 d、秋天飘落的花瓣等等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同一段音乐令我们大家联想到了如此多的画面,说明你们听懂了这段音乐。当然,没有听懂的同学也不要泄气,想听懂音乐首先要懂得音乐的语言。音乐的语言有很多。音乐语言(即:音乐基本要素)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等。
在表现不同事物时,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音区、音色等都是不同的。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激昂坚定,铿锵有力,进行曲的速度;《菊花台》凄美婉转,爱心
用心
专心 1
自由舒缓。当然要想听懂音乐光靠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2)听懂音乐的方法:
一、想象和联想。
二、音乐的基本要素。
(3)听赏肖邦《C小调练习曲》思考:乐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样的?乐曲令你联想到了什么?
(师启发学生从音乐基本要素出发,发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生: „„
(4)师小结:激情澎湃的旋律,狂浪波涛般的速度,紧密的节奏。让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
(5)为刚才这两段音乐各自配一个标题。生:„„
师:第一首标题为《乱红》出自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第二首标题为《c小调练习曲》(革命练习曲)是1830年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动身前往巴黎时,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使他感到震惊,激起他极大的愤慨。肖邦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的意志。《革命练习曲》是后人给他加的一个标题。师小结:无论是有标题还是无标题的音乐,音乐本身都不能明确告诉我们什么,音乐的魅力在于能够激发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由于我们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想象、理解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才又各自不相同的答案。接下来,运用刚才的这两种方法,我们现在再来欣赏一首乐曲。
2、听赏与体验
(二)(1)欣赏《少女的祈祷》。
(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也可以从它的情绪等方面来体验。)提问:这样的音乐为何“少女的祈祷”呢,这位少女是谁?她是在祈祷?还是在倾诉?或者是回忆?沉思? 生回答:„„ 师小结:„„
(2)介绍曲作者与变奏曲式结构:
芭达捷芙斯卡:波兰女音乐家。18岁创作了《少女的祈祷》,这是举世皆知的钢琴小品。结构单纯,浅显淳朴,亲切感人,虽略带伤感,但又异常柔美,逼真
爱心
用心
专心
地表现了一个纯洁少女的美好心愿。(3)曲式结构:变奏曲式。
引子---主题---变奏(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
变奏:乐曲结构原则运用各种手法将主题等音乐素材加以变化重复.万变却不离主题。
比如:对《小星星》的一段旋律进行变奏。
《小星星》 1 1 ︱5 5 ︱6 6 ︱5-︱4 4 ︱3 3 ︱2 2 ︱1‖
(4)分段解析乐曲。
引子:四个下行音阶,摹拟教堂的钟声。
主题:在一个短小的停顿之后,右手以八度音奏出三连音为主的优美主题。为了给人加深印象,这个主题反复了一遍。稳重的低音与和声伴奏烘托着庄重的教堂气氛。
第一变奏:右手加有许多装饰音,显得十分华丽。
第二变奏:是左手低音部做抒情演奏吟唱,没有了装饰音而显得十分庄重和格外虔诚。
第三变奏:其实旋律和声还是第一变奏,变化的是演奏的力度表情。
第四变奏:实际上是第二变奏的延续,同样,也是演奏力度表情的变化、使华丽的琶音更加绚丽,而稳重的低音和声保持着虔诚庄重。(4)完整聆听全曲。(师在每段变奏时作简短的提示引导。)
思考:音乐告诉我们了什么?少女是一直都在祈祷,还是中间有其他变化?
生回答„„
(5)师小结:音乐只能给我们情感上的共鸣或引起对某种场景的联想。不可能像小说,电影一样告诉我们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画面和思想理念。
三、课堂总结
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音乐不能明确告诉我们什么,音乐的魅力就在于让我们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让我们展开无限想象的空间。
爱心
用心
专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