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7:1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三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单元整体分析

【整体分析】从课程设计来分析,体现学科素养,以地理学科思想为思维起点,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之一经济发展为条件,以实现区域的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练区域资源开发的方法。教材选用了山西煤碳基础建设的案例,分别从区域矿产(煤炭)资源优势条件、能源基地的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区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归纳了矿产基地的建设思路和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会对所有矿产基地的建设会分析。选用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案例,分别从区域的自然背景、早期开发的状况(后果)、综合开发的目的、措施及结果等方面习得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的方法和思路。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和思路既关注区域内“点资源”的开发(矿产基地建设),也关注区域内“面资源”的开发(区域内资源的综合开发),这样就对一个区域内的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学生的习得这些方法后,就可以在借鉴中,科学地分析区域资源了开发了,如石油基地建设、有色金属基地建设及某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某岛屿资源的综合开发、某湖泊资源的综合开发等,都可以解决,这就是学会,这就是学科素养的培育。【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查趋势】 ①内容探究:结合能源基地区域图,考查能源开发条件评价、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常结合流域开发前后植被、居民点、耕地变化示意图以及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考查流域开发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以及开发措施。②形式探究:多以综合题形式考查,难度系数在0.6左右,分值为4~8分。③热点探究:山西、西南地区、西江、长江中上游、黄河上游、太湖、洞庭湖、舟山群岛综合开发等。【逻辑结构】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

【教学目标】

1.识记: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理解:能源基地的建设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的措施。

3.应用:学会对一个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4.拓展:归纳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 【教材分析】

1.知识清单:一是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关系所涉及到相关概念、资源及能源的分类等;二是山西能源基础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内蒙古能源基础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

2.方法体系: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体系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学科技能:主要用案例归纳方法、读图思考法等学科技能,分析资料、获取信息。二是学科方法:综合法与比较法,如下图所示,主要用以分析区域特征,并以能源基地建设为主题归纳区域特征。

三是实践方法:①区域特征分析矿产资源的优势条件;②能源(矿产)基地建设(扩大开采、增加外运能力、加工转换);③能源(矿产)综合利用(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④能源(矿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矿坑的生态恢复、提高资源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治理“三废”)。

3.观念体系:一是学科思想,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自然资源的开发既为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涉及区域生态的平衡问题,所以资源开发既关注的是资源的开发,也要关注区域生态问题;二是我国五大发展中的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三是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生产规模的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消费量都会增大,如何在节能减排的前提下,又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呢?就是要发展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学情分析】

1.已知与未知:①已知:有关矿产(能源)基地建设的知识清单、案例归纳法、综合法、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都是学生已知的内容。②未知:怎样从案例同归纳出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是未知的。

2.想知与难知:①想知:从案例同归纳出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能够迁移解决其他矿产基地建设是学生想知的。②难知:怎样从案例同归纳出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是学生难知的。

【教学重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课程资源】

1.教材:教材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为案例,通过设计了三幅“读图思考”,两项“活动”、三篇“阅读”等材料,为学习思维训练准备了素材。

2.课件:系统性地设计了学习路径及方法提练的思路。3.练习:拓展应用,达成应用目标。

4.学生: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生生活经验,在知识同化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案例归纳法 看想模式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具体内容见课件)新课导入: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

一、有关资源的知识清单:资源的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关系

(1)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及自然灾害的关系(2)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区别(3)资源的类型

(4)自然资源、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关系(5)能源的含义与分类

(6)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的构成(7)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供应紧张)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1)资源优势条件(2)能源基地建设的内容

(3)能源基地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4)能源综合利用:与本地资源结合,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5)基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采矿区的生态修复;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既保护生态,又针对老工业衰落的整治); 三是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 四是“三废”的治理。3.学习要求:由学生自主完成 一是课前从教材中整理出知识清单;

二是熟记清单所涉及的知识内容;

三是熟习知识清单过程中,发现有什么疑问?请在课堂上提出质疑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矿产(能源)基地建设的方法:方法训练思维化(一)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 第一步:区域特征分析

①原理:综合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突出以能源基地为主题的区域特征分析;

②事例: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

第二步:能源基地建设 ①建设措施

②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是外运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三是能源基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三步:山西能源基地的综合利用 ①综合利用的措施

②综合利用的意义

第四步:山西能源基地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①产生了怎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②办法和措施

一是采矿区的生态修复办法; 二是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水平;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内容; 四是“三废”的治理方法。(二)内蒙古能源基地建设方法

用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方法分析内蒙古能源基地怎样去建设?并以此归纳方法。

教学小结:由学生根据上述学习归纳出矿产(能源)基地建设的方法,并能迁移到其他矿产基地的建设中去应用。

【课后作业】

1、训练目的:以近年高考题为例,重视学生利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2、训练要求:一是学生必须在40分钟内定时定量完成。二是对完成中有困难的地方由学习小组内先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问老师。三是书写要规范,主观题术语准确、语言精练、逻辑合理、层次清楚。四是本次作业由第7学习小组

负责讲评。

3、作业内容:《第三章 第1节课后作业提升》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1节 能源家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了解能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基本情况。能够动手实践,制作或设计能源利用的装置。科学知识:

知道能源分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知道合理利用不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和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了解能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基本情况。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你知道这些物品都依靠哪些能量工作吗?(电脑依次出示幻灯片的图片。)

学生回答。

2、了解能量的来源

播放幻灯片问题,居民烧饭烧水的生活燃料和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料有哪些? 师问:生活中这些常见的能量都是从哪里来的?

播放幻灯:常见的能量来源,知道不同的能量是依靠不同的物质提供的。师问:你还知道哪些可以提供能量的东西吗?(风、水、海洋、原子等)师小结:我们把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称为能源。(幻灯出示)

二、讨论、交流能源问题

1、师生讨论能源的分类:

(1)教师出示幻灯片进行提示,可从能源的来源和形成的方式,能源的利用和是否可以用之不竭四个方面来思考。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教师播放幻灯片,给学生介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等分类方法。

2、重点理解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了解能源危机问题。

师: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这些不可再生性能源随着人类的需求越来越大,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而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以再生的能源,却因为技术不成熟或者无法大规模广泛应用,仅占能源利用结构的很少部分。

师生查阅百度图片,关键词:排队加油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3、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情境假设:过一天没有能源的日子 小组讨论3分钟,并请一名代表上台发言。

4、小结: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真是离不开能源。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合理利用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让我们有更长久的幸福生活。

5、教师播放介绍太阳能相关知识的幻灯片。

三、动手做,设计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1、介绍、演示太阳能灶模型。

2、各小组用提供的水轮制作材料,进行水轮模型实验。

3、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

四、拓展延伸

百度搜索关于家乡江阴风力发电的资料,了解风能应用的典型案例。

五、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利用风能或水能或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工作的装置,可以画出,也可以描述。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能量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能量必须由一些物质产生,这些物质我们就称之为能源,进而认识到能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它可分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学生通过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认识到能量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能够体会到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阅读、讨论、交流了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通过动手实验制作,去体验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方法,探索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

应该说,本课的难点正是学生对不可再生性能源所面临的危机没有深切的体会,虽然可以在电视媒体、报纸杂志上了解一些能源危机,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受年龄和其他条件限制却感觉不到能源危机,没有深刻经历,自然感受不到。因此本教学设计着力从两个方面去突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策略之一,便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数据、资料来建立科学的概念。通过查询、阅读书本上提供的数据、图表等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能源问题。早在1987年,美国科学教育研究者尤尔(Larry D.Yore)就指出:“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科学学习,在科学教学中,阅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直接作用于科学成就的取得。”同时,在教学中辅之以网络资料的搜索与呈现,紧扣现今社会生活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出行问题,展现互联网上“排队加油”等燃油供应紧张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类利用矿物能源面临的危机,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课的教学策略之二,是在“STS”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尝试制作、实验活动,通过制作“小水车”,让学生感受再生性能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感受到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美好前景。课后鼓励学生上网查找家乡新能源制造企业,了解风能发电的利用现状,拓宽了学生视野。

限于课时安排的不足,本课的部分教学环节不能深入开展,以致于教学设计意图体现还不够明显,学生的活动也是浅尝辄止,不能让学生尽兴而为,这是今后在教学实践、课外活动中需要尝试改进的。

第三篇:第1节 能源家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并能说出哪些能源属于一次能源,哪些能源属于二次能源。

2.了解主要能源的利用方法。3.会区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教学重点/难点

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投影展示】三峡水电站

2012年7月4日,三峡水电站32台机组全部投入工作。自2003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始发电,截至2012年7月,三峡电站发电量累计达到5 648亿千瓦时,相当于从滚滚长江中捞起了近2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亿吨、二氧化硫500多万吨。

提问:三峡电站是如何发电的? 【投影展示】三峡水电站的发电原理

1.利用大坝拦截住长江水,使上游水位上升,增加水的势能。

2.高水位的水向下流,推动水轮机转动。

3.发电机在水轮机的带动下旋转,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发电。电能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广为使用的能量的一种。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无法离开能量的使用。新课讲授

【投影展示】

一、能源的概念

讲解:能够提供热、光、机械能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来源就叫能源。

金属的冶炼、机器的运转、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需要能量,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也需要能量。

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这些能量,是通过不同的能源提供的。各种能源的广泛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能源的种类。

提问:我们的生活中都用到了哪些能源?

【投影展示】柴薪;煤炭;汽车使用的是汽油;飞机飞行消耗汽油;城市照明。提问:地球上的能源是否是无尽的呢?

二、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讲解:钻木取火使人类实现了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开启了人类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

【投影展示】展示图片:钻木取火。

讲解:柴薪主要通过砍伐森林获得,现在,大面积砍伐森林会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同时,由于燃烧柴薪获取能量的效率较低,人类需要开发其他的能源。

【投影展示】展示图片:砍伐森林。

讲解:蒸汽机的发明令人类成功地将燃烧获取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了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新时代,人类的主要能源也从柴薪转化为热值更高的煤。

【投影展示】展示图片:行驶中的蒸汽机火车。

讲解: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投影展示】展示图片:煤炭。

三、能源的类型

讲解:像化石能源这样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等均属于一次能源。

展示图片: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讲解: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投影展示】展示图片:电能。【投影展示】电能的利用 讲解:电能可以做什么?

供照明;供电磁炉类用电器产生热;驱动电动交通工具;供电子设备工作;供电风扇类用电器工作。

四、21世纪的能源趋势

J/kg的标准煤来计算,1950讲解:如果把全世界的能源消耗量折合成热值为2.93×年为26亿吨,1987年为110多亿吨,2003年接近140亿吨,2007年达到160亿吨。

化石能源是现代人类文明所需的主要能源。由于其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不久的将来会消耗殆尽,而且,在开采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所以开发新能源、更好地利用已知能源是全球范围的重要课题。

【投影展示】展示图片:被石油污染的海水。

讲解: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核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时代。

课堂小结

1.能源的概念。2.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3.能源的类型,主要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4.能源发展的趋势:发展核能源。学生检查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板书

第1节 能源

一、能源的概念

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

二、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柴薪

煤炭

石油

三、能源的类型

1.一次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2.二次能源:电能。

四、21世纪的能源趋势 核能发电

第四篇: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教案

【学习目标】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掌握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3.简述山西能源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学习重难点】山西资源开发条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学习过程 【要点梳理】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包括 2.非可再生能源:包括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条件 市场广阔

3.交通条件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主要的铁路运输线: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①建设坑口电站

②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2.效果:形成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五.环境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废渣:煤矸石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废水:沉淀净化

废气: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对煤矸石自燃区阻氧灭火

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重点研讨】

研讨一: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优势条件

2.开发面临的问题

研讨二:山西省紧邻黄河,为何不发展水运?

研讨三: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巩固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材料二

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山西省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产业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是()A.煤炭工业全部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2)有关山西省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一直呈上升趋势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3)山西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A.小浪底

B.万家寨

C.三门峡

D.龙羊峡(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A.露天开采

B.过度开展土地复垦

C.小煤窑过度采煤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5)改革开放初期,山西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___,不仅效益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______问题。

(6)你认为山西省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7)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省几种主导工业的发展方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答案:(1)B

(2)B

(3)B

(4)D(5)产业结构单一

生态环境

(6)①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7)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2010·安庆模拟)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发展的问题,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风能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能源面临的问题。

(2)材料二中A处风能贫乏,但却掌握着中国的能源命脉,试分析原因。

(3)我国已把风能作为新能源的开发重点,并把河北、上海、福建、广东作为风能的重点开发区域,分析重点开发这些区域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能源问题、能源分布。第(1)题,材料一提示了我国的能源构成和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反映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大于生产。第(2)题,A处为塔里木盆地;受周围山脉阻挡,风能贫乏,但该地油气资源丰富。第(3)题,要从风能资源蕴藏量、能源需求与供应、经济技术条件、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答案:(1)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费大于能源生产,能源短缺。(2)A处为塔里木盆地,盆地地形,四周高大山脉阻挡风的进入,风能贫乏;该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中国西气东输的起点。

(3)风能资源丰富;当地缺乏常规能源;人口稠密,工业生产能耗大,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经济水平高,利于开发风能资源;利于保护环境等。

【达标检测】

1.(2009·山东文综·T29(3)、(4)·11分)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1)、(2)题。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命题立意】以热点区域——环渤海地区入手,主要考查环渤海地区资源、能源利用的特点、成因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

【精析精讲】准确理解注释内容和分析表中数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通过对比分析表格中环渤海地区与全国的各要素数值可发现,环渤海地区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全国高;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新水用量占工业用水总量比例较全国低。由此可总结出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第(2)题,环渤海地区资源利用存在能耗高的问题,因而其产生的不良后果要围绕能耗高来回答。【参考答案】(1)特点:能耗较高,水耗较低。原因:重工业比例较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高。(2)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紧张,生产成本提高。

2.(2007·广东地理·T21·3分)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精析精讲】正确认识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多以传统产业为支柱,产业结构单

一、链条较短,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随着资源的减少,这些产业会逐渐萎缩。二是制约发展的因素凸显,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落后、就业压力大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资源型城市的出路是实施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参考答案】AC

(2010·蚌埠模拟)读以下两图,回答问题

(1)该省煤炭资源不向北运,也不向西运输,是因为____ _________。主要向东运输有三条铁路线,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2)该省可以变输煤为输电,但输电的不利条件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图乙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请说明理由。(10分)

【解析】本题考查山西能源开发利用情况。第(1)题,该省北部的内蒙古和西部的陕西煤炭资源丰富,而东部的京津唐地区能源短缺。第(2)题,火力发电耗水量大,而该区缺水严重,建设火力发电站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第(3)题,根据图乙中箭头方向可判断E、F处的工业部门。答案:(1)北部的内蒙古和西部的陕西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大秦线

神黄线

焦作—兖州—日照线

(2)山西缺水,发电要耗费大量水资源

当地建设火电站会带来严重大气污染,加重当地环 境压力

(3)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时事链接·中国陆域发现可燃冰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国土资源部2009年9月25日宣布,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物样品,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据粗略估算,该地区可燃冰的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材料二

世界已探知“可燃冰”分布

(1)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作为能源,可燃冰具备的特点可能包括(5分)

()①可再生

②使用方便 ③燃烧值高

④清洁无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结合材料二,描述已探知可燃冰的分布规律。(7分)(3)青海省可燃冰开采可能面临哪些问题?(8分)(4)试分析我国陆域发现可燃冰的重要意义。(8分)

解析】第(1)题,由于可燃冰为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是其重要组成成分,因而其为非可再生能源;“可燃冰”遇火即可燃烧,且燃烧后只释放出水和二氧化碳,因而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第(2)题,主要考查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能力,结合地图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可燃冰”的地下储存条件特殊,这决定了它开采成本很高且对开采的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开采时也很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青藏高原地区作为我国的“水塔”,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时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第(4)题,“可燃冰”的储量大,且为洁净的能源,其发现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与储备具有重要意义。答案:(1)D(2)主要分布于陆地的近海地区(海洋大陆架)。

(3)对开采技术要求高,开采成本高,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4)“可燃冰”作为“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对我国扩大新的清洁能源领域,增强我 国能源战略储备、促进能源多样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五篇:第1节 质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3、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情感目标

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教学用具

天平,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一、课前感悟

1、物体所含_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____表示。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2、天平是测________的常用工具,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因此,当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________时,天平就会________。如果一个盘中是质量未知的物体,另一个盘中是质量已知的砝码,天平________后,砝码的质量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二、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自学导航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3)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知识梳理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进率:1000进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P103:1;2 技能迁移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实验过程如下 A.计算出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就是要求的液体的质量 B.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C.将一只空瓶放在天平左盘,称出它的质量 D.称量完毕,把砝码全部放回砝码盒内

E.将待测液体盛入瓶内,放在天平左盘,称出瓶和液体的总质量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

1、一枚小小的大头针比最小的砝码的质量都要轻,那我们该如何利用天平去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请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做法。

2、某工厂专门生产小铁球,凡合格的球质量都相等,而不合格的球要比合格的球的质量要重一些。有一天质检员误将1个不合格的球混入7个合格的球当中,肉眼无法区分,现旁边有一台托盘天平,如果用天平对一个个球进行测量又显得太繁琐了。试问你能用什么最为简捷的方法把球挑出来?请详细说明你的理由与具体做法。

作业

课外阅读链接:了解质量的由来和不同质量单位的关系 http://#4(质量单位换算表)http://wvw.01wujiao.net/show.php?id=12(质量单位及国际千克原器)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要注意“物体”、“物质”、“质量”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在实际生活中还用到了市斤,它不是法定的计量单位.我们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下载第三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节 质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用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什么是惯性,能够列举生活中有关惯性的现象。 2. 教学重点/难点 “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第1节_透镜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

    第1节 透镜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

    第1节__杠杆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

    第1节__浮力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 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交......

    第1节 电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能的来源及电能的应用 2.能够读懂电能表上的参数信息 3.知道电能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4.会用电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重点/难点 电......

    第1节 温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