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节 功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来源:数理化网]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 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 机械功(简称功)。
二、讲授新课:
功这个物理量和 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
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请同 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 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
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分析得出: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 [演示2]手提着钩 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讲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工作的意思不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包括一切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但物理学中功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即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想一想上课起始同学们一起做的提书包和提书的实验中,我们所说的“累”的程度大小,这个“累”字体现的含义是什么?
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
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2.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即功=力×距离用
功的公式:W=FS。
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3.功的单位:焦耳(J)1焦耳=1牛顿•米 1J=1N•m
〔例题1〕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l00米,此拖拉机的牵引力 做了多少功?
105焦耳的功。[例题2] 马拉着重为19600牛的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400米,做了 3×车受的重力有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少牛? 分析:因为马在水平路面上前进,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所 以车受的重力不做功。求马的水平拉力,可从已知拉力做功和车前进的距离,由W=F•S公式求得。
答:车受的重力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
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小结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三、巩固检测:
[例题 3]回忆上课起始做的三个实验,若匀速提书包和 4本书所需的力分别为30牛和5牛,课桌高80厘米,计 算下面情况下拉力做功的大小:
(1)把书包和4本书从地面提 到桌面上,拉力分别做功多少?
(2)把书包提高5厘米,把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别为多少? 小结:功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共同决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功不一定多,距离长的过程做的功也不一定多。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例题4]小刚把重为1000牛的箱子沿着水平地板推动1米,小刚对箱产做的功()
A.1000焦 B.1焦 C.0焦 D.无法确定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画出力的示意图
课堂小结
S及单位1焦耳=1牛·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W=F·米。
课后习题
课本107页练习2、3
第二篇:第1节 电能 电功(教案)
第1节 电能 电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 2.知道电能及电功的单位;
3.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电能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2.通过应用电能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2.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力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教学重点】
从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各种应用来学习电能,电能表的使用.【教学难点】
电能的单位、电功的概念,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教具准备】
电能表、电池、开关、若干导线、电动玩具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
师 上两章我们学习了电压、电阻和欧姆定律,现在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了,这些电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否也具有能量?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介绍各种各样的发电设施,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入电功和电能的课题.【进行新课】 知识点1 电能 1.电能的生产和应用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电在生活中充当一个什么角色,在电能的应用过程中有怎样的能量变化.生1:电可以让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生2:电能还能转变成热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
(教师演示实验:给电动玩具车装上电池,合上开关,电动玩具车会运动起来.)
生3:这是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电能可以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能量,如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等.反过来人们也可以把许多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各种能量与电能间的转化.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各种能量与电能间的转化情况”的图片(如下图),并结合实际例子讲解.上图中左半部分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其中发电机、电池为电源,所以我们说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右半部分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也就是电能的利用.例题1(多媒体展示)现代生活离不开电,因为电能可以极为方便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观察商场里的用电器,按下列要求各填一种用电器的名称.(1)电能转化为声能、光能的用电器:
;(2)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用电器:
;(3)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用电器:
;(4)电能转化为声能的用电器:
.解析:电能转化为声能、光能的过程,对应的家用电器的特征是发声、发光,电视机符合这种特点;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对应的家用电器的特征是发热,电热毯符合这种特点;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对应的家用电器的特征是转动或运动,洗衣机符合这种特点;电能转化为声能的过程,对应的家用电器的特征是发声,收音机符合这种特点.答案:(1)电视机(2)电热毯(3)洗衣机(4)收音机
教师总结: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在大力开发无污染、低能耗的电力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板书:
在现代社会中,电能来源广泛、应用方便.2.电能的单位
师请同学们思考你家一个月消耗多少电能?电能的单位是什么? 生:听爸爸说过这个月用了180“度”电,电能的单位是“度”吧.师“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电能单位是焦耳(J).板书: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教师总结1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可以使电炉炼钢约1.6kg;采掘原煤约100kg;洗衣机工作约2.7h;电车行驶约0.85km;灌溉农田约330m2;电脑工作约5h.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电能的计量——电能表
师 电能的大小可以用专门的测量工具——电能表来测量.教师出示电能表的实物,介绍其大致的外形、表盘上各量的含义及在电路中的接法.(可用多媒体展示)
电能表(多媒体课件)
1.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在红色框里的,它和前面四位数字不一样,红框表示小数点,红框里面的数是小数点后面的数.2.读数方法:一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去的电能.3.表盘上各个数字符号的含义:
(1)“50Hz”指电能表应在50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2)“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安培,额定最大电流为20安培.持续(长时间)使用时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短时间使用时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则会烧坏电能表.(3)“600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时,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1kW·h.4.通过电能表求用电器消耗电能的方法:
方法一 观察电能表表盘上前后两次的示数,它们的示数差即是所求的电能值.方法二 测出一定时间内电能表上转盘的转数,再算出电能值.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明确电能表铭牌数据的含义,求出电能表转1转时消耗的电能值.例如,“3000r/kW·h”的含义是,接在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3000转.故其转1转时消耗的电能为:
1kW·h/3000=1/3000kW·h=1.2×103J 例题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练习册中对应题目,并针对性地讲解.解析:电能表表盘上的示数单位是kW·h,把电能表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的用电量.计算时需注意,读数的最右一位为小数,所以该家庭本月用电量为9695.9kW·h-9558.7kW·h=137.2kW·h=137.2×3.6×106J=4.9×108J,电费为0.60元/(kW·h)×137.2kW·h=82.3元.答案:137.2
4.9×108
82.3 例题4(多媒体展示)如果甲、乙、丙三位同学家的电能表上分别标出600revs/kW·h、1200revs/kW·h、3000revs/kW·h.则这三位同学家:
(1)用电器均消耗1度电的时候,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多少?(2)电能表均转一圈,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焦耳?
(3)若甲同学家单独让一用电器工作一段时间,他家电表转了20圈,则消耗了多少电能?
学生讨论、演算,教师请三名同学上台板书,分别计算(1)、(2)、(3)问.解:(1)三位同学家用电器消耗1度电,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600转、1200转、3000转.(2)电能表转过一圈,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分别是:
甲:1kW·h/600=1/600×3.6×106J=6000J 乙:1kW·h/1200=1/1200×3.6×106J=3000J 丙:1kW·h/3000=1/3000×3.6×106J=1200J(3)甲同学家电表转过20圈,消耗的电能为:20/600×3.6×106J=1.2×105J 师 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对现在普遍使用的电能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P89页了解另外一种电能表——IC卡电能表.IC卡电能表有许多优点,比如说它不用工人师傅每月查电表,节省许多人力,还能避免出错,省去了收电费时的许多麻烦.IC卡中的金额用完后,电能表便自动切断电源,能完全杜绝少数人光用电不愿意交电费的现象.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3 电功
师 人们利用电能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有时也用电功W(即电流做的功)来表示.因此,我们说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或者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单位和电能一样,是焦耳)
教师总结: 实验证明,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做的功)跟它的通电时间、通过它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可以用公式表示为W=UIt.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电功的计算公式”,并讲解.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能,认识到电能是连结其他形式能的纽带,电能的单位是“度”即千瓦时,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电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它的单位与电能的单位是一致的;电能的大小用电能表来测量,电能表上的一些符号表示的含义我们要搞清楚,这对正确使用电能的用途很大.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教学反思
1.由于这是一章的开始,许多知识没办法说明理由,只能先硬性地记住就可以了,如电能的单位为什么是“度”,它又为什么叫千瓦时等有待于我们以后通过学习解决,在此不必为了这样的问题而做过多解释.2.电能的概念学生有一定的实际基础,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也就在这里,所以关于能的转化问题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关键.3.本节教材中并未出现电能的计算公式,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例如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板书
第三篇:新人教版第11章 第1节 功 教学设计[定稿]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功
第1节 功 执教:周春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准备】 小车、弹簧测力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才处理】
一、导入新课: 课前提问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十一章第1节内容——功。谁能用“功”这个字来组词?(指生组词)
总结:“功劳”、“立功”有贡献的意思,“成功”“事半功倍”“功成名就”有成效的意思,我们物理力学里的 “功”又包含什么意思?有何确切的含义呢?学了这节内容后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力学中的功(幻灯片1-6)(1)小车前进
教师实物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拉小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用力拉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前进,则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动画演示(在竖直方向上,小车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的作用;水平方向上,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的作用。)
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有了“成效”?有了“贡献”呢?
(是拉力F让小车前进,小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拉力F对小车做了功)
(2)叉车举高货物 用叉车搬运货物时,叉车把货物从地面提升到一定高度,叉车用力托起货物,使货物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置的移动。我们看到了叉车工作的成效。(动画演示)物理学中的功主要是吸收了“贡献”的意思。如果某个力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效,说这个力对物体作了功。(板书:
一、力学中的功
1、功的定义:)
(3)力学中的功
描述:在叉车举高货物的过程中,货物受到一个向上的力F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力F作用的成效体现在物体被举高了;在马拉车的过程中,车受到一个向右的 力F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S,力F作用的成效体现在了小车移动了一段距离;对于这些情况,物理学中就说叉车托起货物的力做了功,马的拉力对小车做了功。(板书: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说明:通常而言,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你知道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力是否做功吗?(板书:
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课件展示后板书: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缺一不可。(1)力做功的实例图11.1-2 图甲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
1、作用在小车上的力是水平向左的推力。
2、小车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
图乙物体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升高:
1、作用在货物上的力是竖直向上的拉力。
2、货物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2)力不做功的实例图11.1-3 图甲手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人提着滑板在路上行走,手对滑板的力是向上的,而滑板只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没有在提滑板的力的方向上移动,人提滑板的力没有做功。
1、作用在滑板上的力是竖直向上的拉力。
2、滑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不是在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力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不一致。有力也有距离,但它们的方向不一致,F≠0,s≠0 图乙搬而未起。用力搬一块石头而没有搬动,石头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人对石头的作用力没有做功。
1、作用在石头上的力是竖直向上的力。
2、石头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了一段距离。有力没距离,F≠0,s=0 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冰球,靠惯性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上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没力有距离,F=0,s≠0
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即如果物体仍然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结合课本图15-2,分析两个小朋友做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体靠惯性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上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结合“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冰球”一例,说明没有什么力对冰球做功.从而总结不做功的几种情况。(4)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力与距离,功的大小与力与距离有关,功的大小如何计算 教师提出问题:在拉力F作用下,通过的距离为S;在拉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的距离为2S;请同学比较这两次做功的大小.通过相同的距离S,一次拉力为F,一次为2F,比较这两次做功的大小.通过分析比较,让同学们懂得用力越大,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多,做功越多.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总结板书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W=Fs 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还有一个专用的单位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让学生课后了解科学家焦耳对物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1焦=1牛顿·米.教师强调: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距离的单位一定要用米.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做功的的多少只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与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无关.再次,让学生知道1焦的物理意义,知道1焦的大小.教师提问:此题中木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对什么物体做了功,重力做了功没有,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知能训练:(1)小张提着一桶80N的水上坡,已知坡的长度为20m,高度为4m,小张做了多少功(2)小王提着同样重的水,沿水平方向前进了20m,小王做了多少功(3)小李提着80N的水桶,原地不动,停了5min,小李做了多少功(4)讨论本课课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强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才算是做功,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布置作业:本节课后的练习1,2,3.4、5 小 结: 本节主要内容:
1、功的概念
2、做功的必要因素.3、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做功.4、功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功
一、功的概念
1、功: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里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二、功的计算方法:
1、功的计算公式: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W=Fs
2、功的单位: 焦耳,简称焦(J).1焦=1牛顿·米.
第四篇:第1节 质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3、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情感目标
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教学用具
天平,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一、课前感悟
1、物体所含_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____表示。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2、天平是测________的常用工具,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因此,当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________时,天平就会________。如果一个盘中是质量未知的物体,另一个盘中是质量已知的砝码,天平________后,砝码的质量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二、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自学导航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3)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知识梳理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进率:1000进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P103:1;2 技能迁移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实验过程如下 A.计算出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就是要求的液体的质量 B.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C.将一只空瓶放在天平左盘,称出它的质量 D.称量完毕,把砝码全部放回砝码盒内
E.将待测液体盛入瓶内,放在天平左盘,称出瓶和液体的总质量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
1、一枚小小的大头针比最小的砝码的质量都要轻,那我们该如何利用天平去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请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做法。
2、某工厂专门生产小铁球,凡合格的球质量都相等,而不合格的球要比合格的球的质量要重一些。有一天质检员误将1个不合格的球混入7个合格的球当中,肉眼无法区分,现旁边有一台托盘天平,如果用天平对一个个球进行测量又显得太繁琐了。试问你能用什么最为简捷的方法把球挑出来?请详细说明你的理由与具体做法。
作业
课外阅读链接:了解质量的由来和不同质量单位的关系 http://#4(质量单位换算表)http://wvw.01wujiao.net/show.php?id=12(质量单位及国际千克原器)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要注意“物体”、“物质”、“质量”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在实际生活中还用到了市斤,它不是法定的计量单位.我们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五篇:第1节 质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了解常见的测量的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2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
在我们生活中,大家一定是以为,铁块比木块或者棉花要重。这样理解其实是不够严谨的,棉花其实也可以和铁块一样重。
【生】不相信
【师】不信的话,我们来进行今天的课堂内容,学了之后大家再来回顾这个题目。
6.2 新知介绍
一、质量及其特性
【师】
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质量,那么我们物理上讲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表示产品优劣的那个“质量”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
【师】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师】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生】
(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2)一把铁锤和一颗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颗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块木板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块木板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总结】(1)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2)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再例如:大小两个铁球是由铁这种物质构成,而质量代表这种物质的多少,大铁球的质量就大于小铁球的质量。“质”指物质,“量”是物质的多少的意思。
有了质量的概念,就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进行比较。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去粮店买米,告诉营业员自己要买多少米,实际上他表达的是质量的大小。物理学中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表示产品优劣的那个“质量”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师】
把书卷成筒状.它的形状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生】没有
【师】把书由讲台拿到教室后面.它的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拿到月球上呢? 【生】没有
【师】装满水的矿泉水.当这瓶水结成冰时,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生】没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上述的这些情况,质量之所以没有改变,主要是因为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例题】我国的天宫一号空间站在轨运行时,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和带到太空的食物处于失重状况,可飘浮在空中.它们的质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
知识点:质量是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位置、形状、状态等均无关系.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位置、形状、状态等无关.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和带到太空的食物处于失重状况,但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故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二、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常用单位还有g(克),t(吨);mg(毫克)。1kg=1000g; 1000kg=1t 1kg=1000000mg 下面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质量:
10-3 kg=6×10-3×103 g=6 g 一元硬币:m=6×一个鸡蛋:m=50g 成人:m=70 kg 生活中常用的单位有:公斤、斤、两,1千克=1公斤=2斤=20两。【例题】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50 g的是()。A.一个鸡 B.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 C.一张课桌 D.一头大象
【分析】根据生活中对于一些物体质量的认识,同时利用单位的换算可以得出符合条件的选项。一斤是500 g,一两是50 g。一个鸡蛋大约就是一两即50 g,故A正确;而物理教材课本约为0.25kg;课桌约为25 kg;一头大象约为6 t。
答案:A 天平是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测量工具,那么怎样用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使用它有些什么技巧呢?
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
【师】我们来认识下天平的构造和结构。【师】天平的构造主要有:
分度盘及指针、托盘、平衡螺母、标尺、游码及砝码。砝码的取用一定要用镊子。
【天平的使用步骤】 ①把天平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平衡。(通过平衡螺母的调节: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盘的中线处。)
③天平平衡后,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物左码右)【师】先加质量大的砝码还是先加质量小的砝码? 【生】先取小于但最接近物体质量的砝码。④使用游码,调节天平达到平衡。
【师】游码能分辨出更小的质量,那么在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呢?
【生】0.1g 【师】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呢? 【生】左边对应的刻度线为准。【师】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呢?
【生】物体质量=砝码的总读数+游码的读数。
⑤称量完毕,要清点砝码,并装入盒内。同时要把天平、被测物体排放整齐。【总结】 天平使用顺序: 水平放置
调节平衡:①游码归零;②调节平衡螺母。
测量:①左物右码;②从大到小增减砝码;③物体质量=砝码+游码。
整理器材 【师】
若横梁左边高右边低,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哪边调? 【生】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或者将右边的螺母向左调。
【例题】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在天平右盘中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20g和5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_______。【分析】 知识点:根据天平的使用规范天平称量前,不平衡时应调节平衡螺母;调节平衡螺母时要“左偏右移,右偏左移”.在使用时应先通过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或移动游码使之平衡,读数时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使用前,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称量时,指针偏向左,说明右盘质量小,应添加砝码;读数时一定要认清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m=50g+20g+5g+2.4g=77.4g.
故答案为:左;增加;77.4g.
【例题】一本书的页码是180,用天平测量其质量是270 g,则每张纸的质量是______kg。
【分析】
知识点:通过题目中的页码,确定这本书的纸的张数,根据总质量与每张纸质量的关系结合单位的换算即可确定答案.
书的页码是180,可以确定这本书共有90张纸.
90张纸的总质量为270g,则每张纸的质量m=3g=3×10-3kg 10-3 故答案为:3×
【师】这种方法就是累积法,适用于一些质量小的物体的称量计算。
课堂小结
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常用单位还有g(克),t(吨);mg(毫克)。
天平是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测量工具 天平使用顺序: 水平放置
调节平衡:①游码归零;②调节平衡螺母。
测量:①左物右码;②从大到小增减砝码;③物体质量=砝码+游码。整理器材
课后习题
1、一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一个人的重量约为500. 答案:kg;N
2、填上合适的单位:某中学生的质量为50﹣60
.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
.
答案:kg;g
3、小明用天平测了一鸡蛋的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鸡蛋的质量是
g.
答案:62.4
4、(1)天平在称量时,待测物体应放在天平的盘;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与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g.
(2)如图乙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答案:左;71.2;右
5、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测量一种矿石的质量.
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块的质量,如图1所示,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矿石块的质量m为
g.
答案:用手拿砝码47.4
[1]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板书
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常用单位还有g(克),t(吨);mg(毫克)。
天平是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测量工具 天平使用顺序: 水平放置
调节平衡:①游码归零;②调节平衡螺母。
测量:①左物右码;②从大到小增减砝码;③物体质量=砝码+游码。整理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