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园林》教案设计(2课时)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②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③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④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重点:
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②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
①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入:提问中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 同学各式回答,我告诉他们它叫“明轩”。然后展出ppt图片。它的原名不叫“明轩”,叫“殿春簃”,“簃”是书房。这是它的内景(图)。它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网师园”中的一个庭院。
提问:同学们有参观过苏州园林吗?你知道苏州有四大名园吗?
明确:苏州四大园林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然后展出拙政园,留园,狮园,沧浪亭的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文章,神游苏州园林。
二、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9),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三、复习巩固说明文知识点(1)什么叫说明文?(1)说明文是介绍客观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体。
(5)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6)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练、准确,讲究分寸。有时也运用生动性的语言进行说明,使说明事物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字词: 标本biāo鉴赏jiàn败笔bài雷同léi审美shěn镂空lòu蔓延màn阑干lán檐漏yán .........栽种zāi景致子láng蔷薇..zhì回廊.làng廊...qiángwēi斟酌..zhēnzhuó玲珑..línglóng 映衬闲适宜zhì ..yìngchèn叠嶂..diézhàng明艳照眼yàn安静..shì别出心裁.cái因地制.诸如此类zhū界而未界jiè珠光宝气zhū称心满意chèn假山池沼心jiàng .....zhǎo别具匠.盘曲嶙峋生姿fǔyǎng亭台轩榭磨lòuzhuó ..línxún俯仰....xuānxiè雕镂琢..带着问题快速阅览全文 思考: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总特点的?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亭台轩榭的布局(第3自然段);假山池沼的配合(第4自然段);花草树木的映衬(第5自然段);近景远景的层次(第6自然段)。
3、剩下的段落讲了什么?以上这些段落的说明顺序如何? 在讲答案之前,我会前向同学介绍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知识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4)说明文中为了使说明文字条理化,常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文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空间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等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主要用于说明事理的文章,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7自然段:角落的布置;第8自然段:门窗的琢磨;第9自然段:油漆的调配。其中3-6段讲园林特点的主要方面,7-9段讲次要方面(或者说细微方面)3-9段的说明顺序:从主到次。
4、全文的说明顺序又是怎样的?
4、第1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第10自然段: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所以全文的说明顺序是:总分总(板书);主体部分3-9段的说明顺序是从主到次。
五、文本研读 1)朗读第一段
问题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什么叫“标本” 它和植物标本的“标本”相同吗?下面哪一句话呼应“标本”?
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矿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作者选用“标本”一词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影响和作用。
这说明苏州园林影响很大啊!——下面将要学过的一篇课文中有一段话也提到苏州园林,是—— 《故宫博物院》写御花园的一段:“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连皇家园林都受苏州园林影响,可见苏州园林影响之大,地位之高!问题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改为“欣赏”“观赏”可以吗?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见《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作者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
问题3:对。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如果归纳一下这一段的段意,这句话可以做段意吗? 生 可以„„不可以„„可以,但不好。师 怎样才好?
生 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师 很好。2)朗读第二段
这一段有几个生字词:因地制宜、自出新裁、轩榭。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依照。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论文、美术、建筑等的)。
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这一段有个中心句,是那句?或者: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问题1:把“务必”二字删去,可以吗?
“务必”加强肯定语气„„突出苏州园林的艺术标准高。问题2(故意说错话)“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可以删除,而且删除后句子更简洁。
复句的知识:“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把这几个字记下来)它强调苏州园林每个地点都是美的,没有不美的地方。删除了,对苏州园林的美的表达就不到位。问题3把苏州园林说成“图画”,是什么说明方法?(在ppt上亮出说明的方法)打比方。
问题4这段几次提到“图画”或“画图”? 生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四次。
师 其实应是四次半——还有一处没有用“图画”或“画图”,却也是在说图画,这就是—— 生 „„败笔。
问题5“败笔”的意思是——查查词典。
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师 那么园林中的败笔指什么?
生 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图画美的设计„„欠美伤美的设计。问题6“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是什么句式? 双重否定句式。
师 可不可以改为肯定句式——都心里想着口头说着„„ 不可以„„双重否定句比肯定句更肯定。
师 下面张老师给大家提供刘国正先生的一首诗,印证苏州园林的特点——知道刘国正是谁吗? 生 不知道。
师 不知道,翻开课本最后一页的“后记”,就知道了。生 哦,编我们这套课本的顾问。师 下面看他的诗,齐读—— 闲步网师园
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我欲踱桥还却步,一池倒影怕人惊。
诗中哪一句说明苏州园林是“图画”? 第二句„„小阁回廊叠画屏。
这段再一个问题:匠师们怎样实现“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目标?„„大声朗读!
生(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师 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生 排比。
师 这四个“讲究”分别领起下文一段,看看各领起哪段。生 分别领起3、4、5、6段。
师 好了,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面各段,独立阅读,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3)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叫学生默读第3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不讲究对称,而求自然之趣。运用比较和比喻的方法加以说明。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待点;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阅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第四自然段分几层?——理解这一段的层次。
答案:分两层: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堆叠和池沼设计的艺术。亦可分三层: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堆叠的艺术。③池沼设计的艺术。
3.苏州园林的假山有什么特点?
答案: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4.查字词典,说明什么是“技术”,什么是“艺术”。
答案: “艺术”和“技术”两个词恰切地解说了原因。艺术,指能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苏州园林假山堆叠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决不是机械的堆叠。
5.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 答案:不行,没有“技术”,也达不到“艺术”。6.假山堆叠的艺术,需达到什么目标?
答案: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7.用元代维则的《狮子林即景》印证这一观点: 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8.哪些文字是对假山“艺术”的说明?
答案: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老师评:这段紧扣“图画”、“自然之趣”。9..朗读:“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又是入画的一景。正音,解释词语:着眼、相间、嶙峋(略)
10.苏州园林的池沼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选两个字回答。答案:入画。教师点评:“入画”扣住前文“图画”。
11.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或者种些花草”后面为何用冒号? 答案:表示后面的文字是“总括上文”。顺便介绍冒号的两种作用:①提示下文;②总括上文。12.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鱼戏莲叶间”的诗句出自哪里?你还能背诵吗? 答案: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3.“又是入画的一景”,“又”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二.阅读第五自然段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第一句。
2.哪个词语点明苏州园林栽种与修剪树木的特点?——着眼在画意。3.“嶙峋”的意思是——突兀的样子。
4.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
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5.请指出本段运用“的表达方式。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6.欣赏苏州园林“栽种与修剪树木”图片,问题:这幅体现了什么特点?这是什么季节?„„ 三)第六段 四)第七段 教师领读:“游览者„„注意图画美。” 学生齐读:“阶砌旁边„„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第7节主要是讲什么?用什么方法说明?然后让学生默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着重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主要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教师追问:举了几例?为什么读的时候感到不呆板?学生
思考回答。列举了三例:“阶砌旁边„„”,“墙上„„”,窗前„„。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五)第八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8节。在明确这一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以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一句中的那几个词是用得恰切的。“尽量”表示工细的程度;“决”表示“一定”的意思,对否定“庸俗”就显得更加坚决。“即使”是表示假设加让步的连词,用它虚写一笔往往是为了强调后边的结论。这几个词准确地说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能。六)第九段
先叫学生思考:第9节说明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指名学生朗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主要说明屋室装饰的色彩美,是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的。
五)布置作业
第二篇:《苏州园林》教案设计二(定稿)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教学设想: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 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 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 8节:图案美 9节:色彩美(板书)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
第二课时
四、精读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
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色彩的的谐美
总 分
教学后记: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把握得还不错,对文章的写作层次也有较深的印象,但对园林“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境界理解得不是很透彻。
第三篇:课时教案设计2[最终版]
课时教案设计2-2-1 课题
信息窗2: 饲养海产品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看到他们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生列式:29×3= ①学生估算
②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
2 9 ×
3 ————
2 7
6
……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8 7
③注:进位的标记“2”要写的小一些,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38
16
52 × 2
× 4
× 4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2.填一填。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27×3
5×18
63×3
6×1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教学小结
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不错,能够正确书写竖式,理解算理。
第四篇:苏州园林2
孟坝初中八年级(上)讲学稿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13、苏州园林
3.试划分段落大意并归纳中心(文章主旨)。
【基础巩固】
课型:讲读 课时:2课时 主备:贾静 审核:惠虎强 时间:2006年10月30日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总分式的结构特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2、对说明文这一文体有初步了解,如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
3、掌握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
4、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和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总分式的结构特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难点:感受苏州园林整体的图画美以及各个部分的图画美 【预习冲关】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
轩榭(xuān xiâ)池沼(zhǎo)丘壑(hâ)嶙峋(lín xún)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重峦叠嶂(zhàng)斟酌(zhēn zhuó)2.词语释义 败笔: 重峦叠嶂: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镂空: 轩榭:
【相关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的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潘先生在难中》等.【课堂研讨】
1.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请试用简短的文字概括。(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就本文所用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D.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2.填空。
(1)《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___________的__________文。作者叶圣陶,江苏人,现代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___,原题_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2—22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孟坝初中八年级(上)讲学稿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8.“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句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州园林“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概括到具体C.从特点到用途 D.从整体到部分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1.选文第一段说明的主要对象是()A.假山和池沼 B.河道和桥梁 C.石头和花草 D.游鱼和睡莲 2.设计者和匠师们“胸中有丘壑”,是因为他们()A.会以具有风格特色的小山配合竹子花木。B.会堆叠造型各异的假山。C.深知山水风景形象的趣味。D.会在河道模样的水面安排桥梁。3.选文第一段在结构上的特点是()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分 4.文中所说“又是入画的一景”指的是()A.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鱼戏莲叶间”。B.金鱼或各色鲤鱼。C.几块玲珑的石头和一些花草。D.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5.选文第一段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选文第一段中画出和本篇文章前面段落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相照应的句子。7.选文第二段的中心句是()A.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B.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C.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D.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150字)
先抓住孟坝初级中学的教学楼、行政楼、宿舍和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
【教学后记】
第五篇:苏州园林第二课时
《苏州园林》
【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教具准备】U盘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家江南”,这首对联说的是苏州园林甲天下。过去古人对它给予了高度的赞美,现如今很多文人墨客对它的赞誉也不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州园林》。
二、学习课文
一)、老师范读课文开头两段,思考:
1、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苏州园林特征)苏州园林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它具有什么样整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作者是如何体现出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作者提出的四个“讲究”。即是: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
二)、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1、请同学读第3段,出示图片。思考:
⑴、哪一句是中心句?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我国的建筑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我国的建筑讲究对称。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语段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这一自然段写法上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新的认识,不讲究对称。
2、齐读第4段(精讲),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总分式)
【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的配合。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假山的堆叠有什么讲究?让游览者发出什么感觉?(3)池沼的安排又有什么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4)语段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5)“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低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
(6)“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怎么来理解这句话?(“鱼戏莲叶间”,说明方法:引用,不仅使景物更富有美感,而且使文章增加了艺术氛围。)
3、自学第5自然段,思考:
(1)自读这一段,找出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着眼在画意)这句是语段的中心句。
(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注意了什么?(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3)逐句分析: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季节变化时“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自学第六自然段,思考:
(1)语段这部分写了什么方面?作者强调的是什么?
(2)在苏州园林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5、提问:四个语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各语段间能否互换?(弄清楚)
6、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
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小结: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三)、略谈其他段落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注重图案美。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注重色彩美。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语段7---9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三、拓展延伸
这们领略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令人神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国古典四大园林。分别是北京颐和园、拙政园、留园、承德避暑山庄。
四、总结全文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五、小练笔
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说明顺序条理,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