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解方程(二)》教案设计[精选]

时间:2019-05-15 02:3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课时《解方程(二)》教案设计[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课时《解方程(二)》教案设计[精选]》。

第一篇:第2课时《解方程(二)》教案设计[精选]

第2课时《解方程

(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引导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再去探究解题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例4时,引导学生发现解题关键:一是根据情境图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二是在解形如3x+4=40这类方程的过程中,把3x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把稍复杂的方程转化成简单的方程去解答。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应用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是在传统学习方式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本教学设计在新授知识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现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抓住“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这个关键问题,层层深入进行引导,注重知识间的迁移,引导学生根据运算定律,把形如a(x±b)=c的方程转化成简单的方程并求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引出课题 1.解方程。(口答)4x=52 x÷1.2=5 x+3.7=10 x-56=44 2.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方程的内容。[板书课题:解方程(二)] 设计意图:由于解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方法与解形如x±a=b、ax=b的方程的方法类似,因此在教学新知前,组织学生复习、回忆解形如x±a=b、ax=b的方程的方法,目的是为自主探究本节课的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4(1)课件出示教材69页例4情境图及相关内容。

(学生先独立观察图意,思考如何列方程,再在小组内交流)(2)学生根据图意列方程。(板书:3x+4=40)(3)组织学生讨论解法。

师:这个方程应该怎样解?说明理由。

预设 生1:我是这样想的,先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4,得出3x=36,再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3,就能得出x=12。

生2:可以先把3x看成一个整体,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4,得出3x=36,然后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3,得出x=12。

„„

(4)明确解法。(师边讲解边板书)3x+4=40 解:3x+4-4=40-4 3x=36 3x÷3=36÷3 x=12(5)指导检验。

将x=12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边是否等于方程右边。

检验:方程左边=3x+4=3×12+4=40=方程右边,所以x=12是这个方程的解。2.教学例5。

(1)课件出示教材69页例5,解方程2(x-16)=8。(2)组织学生讨论解法。

师:这个方程应该怎样解?说明理由。

预设 生1:先把x-16看成一个整体,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出x-16=4,再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6,最后得出x=20。

生2:也可以这样想:根据乘法分配律,2(x-16)=8也就是2x-32=8,把2x看成一个整体,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32,得出2x=40,再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最后得出x=20。

„„

(3)明确解法,自主完成解题过程。/ 4 2(x-16)=8 解:2(x-16)÷2=8÷2 x-16=4 x-16+16=4+16 x=20 也可以这样解:

2(x-16)=8 解:2x-32=8 2x-32+32=8+32 2x=40 x=20(4)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检验:把x=20代入原方程,方程左边=2×(20-16)=2×4=8=方程右边,所以x=20是这个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解方程时可以把含有x的算式看成一个整体或运用运算定律来解,从而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把稍复杂的方程转化成简单的方程去求解,体现了迁移的数学思想。

⊙巩固练习

1.给下面的方程选出正确的解。(在正确的解的下面划线)(1)6x+9=15(x=1,x=3)(2)8x-4×6=16(x=8,x=5)

2.下面的方程解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1)4x-4=4×6 解:3x=24

改正:

x=8(2)5x+0.5×3=8.5 解:5x+1.5=8.5 5x=8.5+1.5

改正:

5x=10 x=2 / 4 3.教材69页“做一做”

1、2题。⊙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71页9、10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二)例4 3x+4=40 解:3x+4-4=40-4

3x=36 x=12

例5 2(x-16)解:2(x-16)÷2=8 2(x-16)÷2=8÷2

x-16=4

x-16+16=4+16

x=20 2(x-16)=8 解:2x-32=8 2x-32+32=8+32

2x=40

x=20 / 4

第二篇:解方程教案设计

解方程

(一)教案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一起玩过的天平游戏吗?谁来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即天平平衡原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一些知识!老师这里有一个题目,请同学们看到课件:出示天平左边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球,右边透明盒子里有9个球,天平平衡)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3=9)

师:现在你知道X的值是多少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独立思考:盒子里有几个球?也就是X所表示的数值是多少?(由于数据较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出结果)

2、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给与学生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X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

(1)利用加减法的关系:9-3=6。

(2)利用数的组成,想6+3=9,所以X=6。

(3)把9分成6+3,想X+3=6+3,所以X=6。

(4)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就得到X=6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我们看前三个同学都是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或数的分成想出了答案。第四个同学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他的想法对吗?我们可以来验证一下。

4、操作验证:师拿出课件演示中的天平实物(天平左边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球,右边透明盒子里有9个球,天平平衡。注意两个盒子的质量相等)

学生操作演示,天平平衡。(设计意图: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到可以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指导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师:通过操作我们发现他的想法是对的!以后我们就用等式的性质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这个演算过程如何书写呢?

让学生先同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师边示范边强调:首先在方程的第二行起写一个“解”字,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注意每步等号要对齐。

板书如下:

X+3=9

解 x+3-3=9-3

x=6

重点问: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

学生纷纷说出想法。

师结:方程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师:我们要想知道算的对不对,不能每次都用天平来验证吧,尤其是遇到较大的数。师:那怎麽办呢?

生:可以验算!师:怎么验算?

学生可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验算方法:

验算:方程的左边=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三)揭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像上面X=6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同时课件出示两个概念,让学生说说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师明确: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解方程的目的就是求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衔接,将教材稍作处理先教学方程的解法,再揭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使整个教学流程顺畅自然,水到渠成,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设计意图:本环节老师抛出问题后就放手给学生做,给学生提供独立探索的机会,体验独立解方程的全过程,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从后面括号中找哪个是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32=76(x=44, x=108)(2)12-x=4(x=16, x=8)

2、看图列方程并解答(做一做)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努力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练习变的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努力从评价语言评价方式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的最佳学习状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第三篇:课时教案设计2[最终版]

课时教案设计2-2-1 课题

信息窗2: 饲养海产品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看到他们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生列式:29×3= ①学生估算

②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

2 9 ×

3 ————

2 7

……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8 7

③注:进位的标记“2”要写的小一些,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38

16

52 × 2

× 4

× 4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2.填一填。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27×3

5×18

63×3

6×1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教学小结

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不错,能够正确书写竖式,理解算理。

第四篇:第5课时:《解方程(一)》教学设计

第5课时:《解方程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2、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x+5=12的简单方程。

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等式的性质1。

教学难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具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什么叫方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解放程。

二、探究新知

1、学习等式性质

师操作:在天平两侧各放一个5 克砝码。提问: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天两边关系吗?

提问:如果在天平一边加上一个砝码,天平会怎样?要是天平平衡,怎办?

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教师呈现其他天平直观图,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等式。全班交流,概括出等式性质。

2、学习解方程

师板书x+2=10 问:用天平如何表示?

问:如何用刚才的知识解方程?(两边都减去2)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画出天平图。(师在解题示范时要注重“解”和“等于号”的书写要求。)

交代检验方法。

4、学生试着解方程。

y-7=12 23+x=45 解:y-7+7=12○□ 解: y= 组内交流收获和疑问。小组汇报。

三、达标反馈

1、教材69页第1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材69页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69页第4题。(1)指名说出各图的数量关系。(2)集体订正。

4、教材69页第5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

五、板书设计

解方程

(一)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x+2=10 解:x+2-2=10-2----方程两边都减去2 x=8 检验:8+2=10 y-7=12 解:y-7+7=12+7 y=19 检验:19-7=12

第五篇:解方程--教案2

解方程

教学目标:

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会解形如ax=b及x÷a=b方程的解,初步学会a-x=b及a÷x=b方程的解(先不讲,以后讲)。

2.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解形如ax=b或x÷a=b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解形如a-x=b及a÷x=b方程的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解方程,并进行验算(指名板演,集体核对)X+1.9=10

X—1.9=10

二、新知学习(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要求学生验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方程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反馈练习 1.基本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第(2)小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3)完成“做一做”第2题第二排三道小题。(强调验算)2.拓展练习:(先不讲,小范围)

17—X=15

21÷X=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解法,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

-X=15

21÷X=3 解: 17-X+X=15+X

解 : 21÷X×X=3X

15+X=17

3X=21

15+X—15=17—15

3X÷3=21÷3

X=2

X=7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下载第2课时《解方程(二)》教案设计[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课时《解方程(二)》教案设计[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七年级第2课时 正数和负数(二)

    第2课时 正数和负数(二)●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背景正确说出正数和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重点)2.理解0表示的量的意义.●教学难点借助实际问题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意义的理解.一、......

    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教案设计

    第2课时 在直线上表示数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新课标“重视已有经验”的理念及学情实际,本节课......

    夹竹桃第2课时

    夹竹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教学重点、难点......

    山雀第2课时

    《山雀》教学设计 建昌实验小学 王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会写本课6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

    开国大典(第2课时))

    主备人:陈庆玲 审核人: 单位: 罗庞塬小学班级:五年级姓名: 时间:2014年12月 26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开国大典(第2课时) 视场面......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马家巷小学 张洁玉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答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

    解方程教案二_1

    解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利用灯市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 通过具体的离子,归纳移项法则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