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策略

时间:2019-05-12 17:3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探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探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策略》。

第一篇:基于探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策略

基于探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策略

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中学(315153)

吴能军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合理地组织和实施实验探究性学习活动,这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探究性教学理念为指引,对当前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化学实验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探究性

初中科学

化学实验

一、论题概述

1、探究性化学实验的定义

探究性化学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知识的途径,它把学生看作是天生的探究者,而将教师定位于引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探究性化学实验开放性比较大,实验的设计、数据分析以及实验结果评价等都离不开学生自己,完全不同于那种“己知化学原理——验证——应用”的“照方抓药”模式。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展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特点,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探究性化学实验鼓励学生围绕感兴趣的某个化学问题,应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借助知识产生过程中类似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独自或合作进行实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结论)自主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它能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过程中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使学习过程变为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发展创新思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探究性教学理念在《科学》课程中的运用

《科学》课程中认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积极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探究性教学理念在《科学》课程中的运用有两层意思:一是科学探究应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目标;二是科学探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作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科学探究,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作为学习方法和途径的科学探究,则要求让学生能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化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结合初中《科学》教材来看,探究性化学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一是将书本提供的一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学生活动或实验,也可以将书本上有延伸必要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例如:“探究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探索铁钉生锈的条件”、“碳酸氢钠分解反应的探究”等能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选题。二是选用书本以外的与生活紧密相联的问题。如“铜的锈蚀原因的研究”、“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研究”、“酸雨的研究”、“考察自行车上的科学原理”等。

二、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问题

1、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常用方法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情境:实验室里仪器已准备妥当,学生人人手拿《实验报告》,安静的坐在实验桌旁,老师正热情奔放地讲着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偶尔学生动了一下仪器,也被老师呵止,快到半课时老师才让学生动一下,记录几个实验数据、实验现象,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感觉很不过瘾,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神 1 秘与有趣。

这种实验,纯粹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学生并未参与实验问题的提出,没有从假设到设计,从实验到得出结论的探究活动过程,也没有认真地对实验结果做出一定的分析、论证、评估。

2、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可能存在的不足

有学者对80名化学教师和104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52%的教师对自己设计探究性化学实验的能力评价一般,77%的教师认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化学实验的开发与设计有必要,67%的教师对教材实验进行过改进或重新设计,但只有14%的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的情况经常自己设计探究性实验,76%的教师使用的都是书本、教参提供的现成的探究性实验,自己开发设计的很少。

同时,因经济差异、教育差异、地区差异,化学实验的多样化受到限制。在有些学校存在实验内容选择面窄、缺乏新意,脱离生产生活实际;对实验设计的训练及理论研究重视程度不够、设计形式单

一、死板;实验形式简单机械、照本宣科等状况。

另外,受考试制度、升学制度、奖评制度等各种制度的制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验与创新束缚重重,直接导致教师不可能花大力气来搞探究性实验教学。讲实验、看实验、听实验,就是不做实验的现象不可能得到根治,教师对探究性化学实验研究及教学的投入受限。

3、探究性化学实验的实证研究情况

有学者为了验证探究性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在九年级选择了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进行实验。两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照班的学生自始至终一直采用传统的讲授式,而对实验班的学生,则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有意识地开展实验探究式学习。一年之后,实验班的学生们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在实验时,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他们不仅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而且还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而且学生们能够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有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意识,实验时,所有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实验,并认真的观察和记录数据。实验后,学生们对实验结果可靠性评价的意识增强了。

这一个案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完全可行的,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探究性初中化学实验的设计策略

为了更有效地运用探究性化学实验,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摸索探究性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

首先,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景。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过程中伴随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创设出令人惊奇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介绍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教学内容,可首先为同学们演示这样一组对比实验:分别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两组实验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同学们很容易达成共识,不同点则易引起争论,并激起学生解决问题展开探究的欲望。

其次,优化教材结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一定的线索进行安排,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动手实验、思考与交流、整理与归纳、开展实践活动等,把知识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呈现给学生,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从中理解和领悟探究学习。这更能体现学习的方向性和阶段性,与文字图片材料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教材与的“对话”功能,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三,探究性实验要以学生自组织为主。在探究性化学实验的应用过程中,向学生的主动探索开放,向学生参与教学的可能性开放,向师生合作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开放,启发 2 学生自我组织调控学习进程等,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知欲,特别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敞开实验用品,更能激发创新的火花。

2、改进探究性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

第一,改进并创新化学实验,增加趣味性。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若只是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去做,时间长了很多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为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探索中对原有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科学》九年级上在介绍NaOH的化学性质时,采用化学小魔术的方法:⒈白花变红花,⒉谁弄瘪了可乐瓶,⒊变色喷泉,⒋清浊互变。使学生对利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充满了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很好的实验目的。

第二,针对实验的不同目的来设计探究性方案。对于基本操作的实验设计,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实验方法,如在探究蒸发的方法时,可设计以下系列实验:(1)用蒸发皿蒸发食盐水(探究加热时底面积对蒸发时间长短的影响);(2)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探究玻璃棒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而对于知识应用的实验设计,则要求学生先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经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修改后进行实施。如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鉴别,可以设计为下列问题的实验进行探究:(1)鉴别酸、碱、盐用什么试剂;(2)测定碳酸根离子用什么试剂;(3)测定氯离子用什么试剂;(4)测定氢氧根离子用什么试剂。

3、增进探究性化学实验的师生互动

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咨询、帮助、指导的地位。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自己对现象的理解,多与学生进行对话。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和表达,通过倾听,教师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理解的深度、学生存在的疑惑;通过倾听,教师可以思考自己应该做哪些补充。

同时,强调教师的倾听,并不是否认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应该通过倾听来判断学生是否己经交流完他们所想到和所理解的一切,从而果断判断何时介入学生的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教师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的适时介入参与,能够使整个研讨过程向更深高层次的进行。

教学反思与结论

探究性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能探索,只有通过亲手操作才能获取,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领悟。这种身体力行的过程,正是学生形成各种能力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也正是化学实验的真正意义所在。

当然,探究性化学实验对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条件进行学习,包括理念上的学习和教学工作方面的学习,在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中培养运用探究性教学理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湘香:《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尝试》,《考试周刊》,2007年第49期。

2、费静:《试论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3、尹木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初探》,《长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姜克勇:《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年第4期。

第二篇:浅谈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的创新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设计探究性实验课应侧重遵循的主要原则,并通过案例介绍了探究性实验课的设计视角,反思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原则;案例分析;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化学课程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性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能较好地传授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实际价值。目前广大一线教师正在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探究性实验课案例。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来在省、市、县的听课经历和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新设计探究性实验课。

一、设计原则

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发展为原则,在本质上应该以学生全程体验学习过程、获得探究能力的发展为标志。实施过程中除了遵循探究性教学的一般性原则(如主动性、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安全性、绿色化等)以外,还应侧重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设计探究性实验要有科学性。对未知物成分与性质的研究,有关观点 的质疑和异常现象的思考等,原理要求正确,不能给学生误导,更不能任意假设而变成“为探究而探究”。同时教师在整体上把握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的内部联系,准确认知教材各级主题之间的联系,分析学生的已有经验,做到符合教材的整体逻辑,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教学过程的内在完整、合理和可操作的教学逻辑。2.简约性原则

设计探究性实验要有简约性。整个实验的设计要体现“器材选择范围广、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的特点,力争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验,对于定量性实验还要考虑系统误差小。过繁或过于复杂的装置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导致学生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对实验过程的分析思考。3.方法性原则

设计探究性实验要侧重方法性。以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为指导,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方面,教师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本身要基于一定的思维方法基础,如对比试验法、控制变量法、不完全归纳法、演绎推理法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设计的探究性实验中获得新的方法、新的感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质疑,有批判,有创新。因此在素材选择上要摒弃那些变相简单重复的实验,善于嫁接和整合多种思维方法,促使学生开阔思路,让学生在实验课后感到余味无穷。4.发展性原则

设计探究性实验要体现发展性。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

应考虑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和今后学习潜能开发的需要,当学生对某个实验、某个知识有疑问或想法时,恰恰是学生想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就是协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把握教材在探究内容的基础性、思维的深广度、实践的难易度等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将某些探究性实验分解到新授、单元复习、总复习中,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不断发展、创新、提升,实现教学的增值效果。

二、设计视角

1.思考实验异常现象,从实证的角度来设计

在课堂实验中,有时经常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仅凭教材的粗略解释难以让学生信服,也容易扼杀学生探究欲望。如:某些实验后的产物与预期的情况不一致,或伴随着不可忽视的其它现象,有的是产物中含有其它杂质,有的甚至是得不到预期的产物,这些往往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证实。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在课堂实验中生成的问题,设计实证性实验探究课,引导学生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思维能力。

[案例1]“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异常现象的探究”片段: 师:[问题1]镁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你预计的现象是什么? 生:[学生回答]镁条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有蓝色逐渐变为无色。师:[问题2]如何操作来验证你的预计?

生:[实验]将镁片用砂纸打磨,将其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①镁片表面有大量气泡;②有黑色固体聚集在镁片上,有的脱落;③溶液由蓝色澄清透明逐渐变为不透明。

师:[问题3]为什么会产生大量气泡?你的猜想是什么?[资料]产生的气体是H2。

生:[交流讨论]产生H2的原因:① 镁条与水反应,② 硫酸铜溶液的显酸性。③ „„

师:[问题4]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生:[实验] 1.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水中,2.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观察现象]1.无气泡,2.pH<7。[解释](略)。师:[问题5]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铜?[资料] 固体的颗粒小到一定程度时,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例如细铁粉为黑色。

生:[交流讨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资料作出猜想:黑色固体可能含有铜。[设计实验](略)。„„

这类对化学实验异常现象再思考而设计的实验探究课,首先要求教师善于抓住平时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合理设计探究问题。同时也要求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过程,抓住实验的细节:反应物(种类、纯度、用量)、实验操作的步骤、反应的条件等因素。在课堂讨论中要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充分运用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理性分析、判断和推理。类似上述实验的素材还有:浓烧碱溶液与酚酞变色的研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氧化铁)的产

物、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等。2.质疑有关化学常识,从反思的角度来设计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科的特点,有些现象的说明涉及到许多知识,往往还不能比较精确地解释到位,甚至就先用一些粗略的观点来说明。但学生的思维在形成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质疑,教师对这些问题却不能回避。这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反思性实验探究课,对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常识再质疑,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案例2]“灯火实验可靠吗?”探究片段:

师:[问题1]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人们常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实验”,你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

生:[交流讨论]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实验,如果蜡烛熄灭,说明CO2的浓度已经过高,人就不能直接进去了

师:[问题2]资料显示:当空气中CO2的浓度达到6%时,人就可能因窒息而死。那么:达到6%时,燃着的蜡烛会立刻熄灭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生:[交流讨论]二种猜想。粗略收集一瓶CO2的体积分数为6%的空气样品的方法:在集气瓶内预先装总体积的6%的水,在用排水法收集CO2,恰好排掉里面的水即可。[分组实验]量出集气瓶的容积→计算出容积的6%→量出相应体积的水→倒入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将燃着的蜡烛迅速伸进集气瓶。[观察现象]未熄灭。„„

师:[问题3]如何测出当燃着的蜡烛立刻熄灭时空气中CO2的浓度极限?

生:[交流讨论]猜想CO2的浓度极限可能为:10%-15%,15%-20%,20%-25%,25%-30%。[分组实验]同上。[观察现象] „„

师:[问题4]在菜窖里做“灯火实验”,导致蜡烛熄灭的因素CO2吗?你对刚才所做实验有什么建议和想法?

生:[交流讨论]地窖中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导致O2的浓度偏低,CO2的浓度偏高。燃着的蜡烛立刻熄灭的原因是O2的含量低,所以应该测定使燃着的蜡烛立刻熄灭的O2的浓度极限更为科学。

引导学生质疑反思,是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关键,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这类探究性课题的选择要求教师把握问题的核心,巧妙设计与学生所学知识相联系的探究实验,这样可以使相关知识和技能得到迁移,让学生体验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类似上述实验的素材还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是纯氧吗(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最小值),“烧不坏的手帕”实验中手帕真的烧不坏吗(酒精和水混合的比例范围)等等。3.拓展相关化学原理,从推理的角度来设计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与原理本身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对某些原理或现象只能先作原则性、一般性的解释,甚至要先作为特例记住。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却经常遇到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为什么”,或者在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又必须告知学生,这时就需要以“查阅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或者有意识地设计相关问题的推理性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案例3]“有关燃烧条件的再探究”片段:

师:[问题1]将集气瓶罩在蜡烛上,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 生:[实验1] 蜡烛熄灭。[猜想](1)瓶内的氧气耗尽了;(2)瓶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3)上述两种猜想兼而有之。

师:[问题2]是不是瓶内就真的没有氧气了呢?我们再用另一种物质在里面烧烧看。

生:[实验2]如图1所示。[观察现象]蜡烛熄灭,白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讨论交流] 燃烧不仅仅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

师:[问题3]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有哪些呢?为什么氧气被消耗了,而N2和CO2有剩余呢? CO2是不是就真的没有助燃性呢? 生:[实验3]如图2所示。将打磨好的镁条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引燃,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瓶壁上附着有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

„„

设计这类推理性实验探究课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在设计时要充分

考虑学生的基础,科学处理好相关内容,巧妙隐藏有关结果,适当延伸学生的努力,给学生广阔的发散思维空间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类似上述问题的素材还有:Na2CO3溶液为什么显碱性,盐类溶液酸碱性的再探究,气体溶解性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再探究等。4.分析未知物质成分,从验证的角度来设计

新课程对“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实验方案及装置的设计、改进和评价”的相关知识点在难度上有了明显的降低,但在活度上却有了显著的提高,更加侧重于运用所学的基本化学原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来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渗透到身边的实际问题中,设计一些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性实验,增强应用性、注重综合性、体现开放性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化学、会学化学”到“理解化学、亲近化学”,最终“懂得化学、钻研化学”。

[案例4] “‘污渍爆炸盐’成分的探究”片段:

师:[创设情境]介绍“爆炸盐”。(展示图片、实物、商品信息及相关资料)。

生:[观察]获取信息(图3):“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其溶于水后,会产生一种碳酸盐和另一种化合物。

师:[问题1]这种碳酸盐和另一种化合物分别是什么呢?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

生:[猜想与交流] 两种物质可能是碳酸钠和过氧化氢。验证碳酸盐的试剂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验证过氧化氢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实验]验证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存在,并交流结果。

师:[问题2] 怎样设计一套既能验证过氧化氢,又能验证碳酸钠的实验装置。

生:[交流与讨论] 如何来放置试剂和控制开关顺序?(设计的装置如图4所示)

„„

对未知物成分的验证性实验探究首先要求学生熟悉常见物质的检验原理,能排除对混合物中几种成分检验时的干扰,同时还要求学生有优先检验的技巧、间接检验的方法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时要抓住主要问题,使探究的目标更明确,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尝试,通过验证发现结果并形成报告,整个过程中更注重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类似上述问题的素材还有:体操运动员手上涂的“镁

粉”的成分、制作糕点用的“膨化剂”的成分、“融雪剂(化冰盐)”的成分、塑料袋的成分、热水壶底水垢的成分等。5.优化有关实验方案,从定量的角度来设计

在科学实验中经常需要进行定量研究,实验前要围绕实验目的进行思考:运用什么原理,需要测定的哪些数据,怎样来测定这些数据,有哪些方法,哪些数据是有效的,测定的过程中可能有哪些因素干扰,怎样避免干扰。教师把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设计一些定量性实验探究课,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对所学的化学原理进行综合应用。在搜集多种方案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缜密的思维和实验评价能力,学会分析误差的原因并设计实验来减少误差,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案例5] “工业纯碱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测定” 片段: 师:[问题1]工业纯碱(只含Na2CO3和NaCl)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如何测定?

生:[交流讨论]

1、气体分析法:将Na2CO3转化为CO2,通过测定CO2的体积或质量来推算;

2、沉淀分析法:将Na2CO3或NaCl转化为沉淀,通过测定沉淀的质量来推算。

师:[问题2]气体分析法:如何测定CO2的体积或质量?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分析实验装置是否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生:[交流讨论]选用的装置如图5、6、7、8、9所示:

师: [问题3]沉淀分析法:所用药品、操作步骤、误差原因等。生:[交流讨论]操作流程如图10所示。讨论下列问题:(1)沉淀A的化学式,溶液M中的溶质的化学式;(2)确定C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3)该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4)导致测定的结果偏大的原因。

„„

这类对实验方案再优化而设计的实验探究课,要求学生对涉及的化学原理要比较熟悉,实验目的比较明确,学会运用“头脑风暴”法搜集多种方案并进行评价和选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验的情景,对测定的数据进行思考、分析,排找实验不严密的部分并设法改进。类似上述问题的素材还有:测定变质后的烧碱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再测定,测定Cu-Zn合金中Cu、Zn的含量,测定人呼出的气体或竹节内的气体或鱼鳔内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等。

三、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确立了初中化学教材的指导思想,阐述了其内容要素、内容框架、编写思路,教师可以对照《课程标准》,从教材的整体体系上研究教学法,研究时应侧重于如何解析教材思路、怎样优化教学思路以及怎样确当地对教材作适度演绎。在设计探究性实验课时,要将教学设计中的静态构成要素(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情境的设置)和动态构成要素(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过程的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始终把握教学内容这一“基本点”。内容设置要基于教材、又适度高出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外打通的部分,但不能超出《课程标准》、超出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能“发现类似”,避免将高中知识简单地“下放”,加重学生的负担。实践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双超”的探究性实验课的案例,使学生无法实现由已有的知识经验向面临的新任务和预期的新能力迁移的过程,导致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另一方面要凸显教学过程这一“闪亮点”。以“有效”为标志,打造高效的课堂,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维的互动。这就需要精心预设问题,充分预见问题,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规律,科学指导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思维碰撞,在预设性问题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在生成性问题中拓展思维、挖掘潜能。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探究性实验课设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课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思维空间、思维氛围以及合理的思维长度,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在身边配备必要的工具书,订阅化学教育与教学方面的杂志,研究现代教学方法、教

学设计,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和关注化学前沿知识、化学史的相关内容,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来巩固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艺术,做到“专”与“博”相统一,在此基础上不断设计出有创意、重能力、有思想的探究性实验课。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张健如.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几点思考.http://www.xiexiebang.com/gonggao/ysb/01.ppt [3]吴国庆.化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方略[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4]王后雄.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0):12-15.[5]严济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探究教学的哲学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9):3-4.[6]钱海如.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设计新视角[J].化学教学,2008(9):10-14.(本文已经发表在《化学教与学》2008年第24期

第三篇: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内容摘要:化学实验探究型教学是指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把认知科学知识的活动变成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一种过程,它要求教师把教学当作一种过程,而不仅仅作为结果来教。本人认为要进行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学生的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本文从五个方面谈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

有效性

科学探究

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探究型教学是指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把认知科学知识的活动变成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一种过程,它要求教师把教学当作一种过程,而不仅仅作为结果来教。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实验情景,激发好奇心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地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观性,通过不可预测的实验现象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精心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为此,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初中学生而言影响更为深远,因为学生会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步入化学殿堂,期盼着有更神奇的现象映入眼帘,能早日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因此在上第一节课时,用“雨落红花现”、“魔棒点灯”、“瓷盘煎鸡蛋”、“烧不坏的手帕”等小魔术,把学生带入一个神秘的化学世界。”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从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另外在涉及到物质的性质时我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情景创设,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因为有了好奇心才会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有了学习的欲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自主积极获取知识,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让学生参与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依据,合理安排学生做好实验。并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能让学生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金属的锈蚀的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探究等。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实验,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启迪了思维,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的化学实验;用厨房中的一些物质怎样区分白糖、碱面、食盐等。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创设必要的实验情境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

候。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精心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那么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我是这样创设实验情境的。【故事情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几名士兵和一名军官闯进波兰一位化学家的实验室,要求化学家为他们服务,化学家誓死不从。军官恶狠狠地指着桌上的一瓶浓盐酸说“如果不同意就把它喝下去!”化学家从容地拿起浓盐酸倒在一只大烧杯里,说:“反正是死,还是死得更快些吧!”说着又拿过来另一瓶液体也倒了进去,搅拌了几下,一饮而尽,然后躺在地上等死。德国士兵哈哈大笑,扬长而去。他们走后,化学家又站了起来,继续做他的实验。你知道为什么化学家没有死吗?他拿来的另一瓶液体可能是什么?【猜想】学生大胆猜想,畅所欲言。【问题】化学家对药品间的反应把握得非常准,你不能随意效仿,因为你不知道两种药品是否正好完全反应。但是我们借助什么试剂就可以知道酸碱混合时发生了变化呢?什么时候两者正好完全反应呢?【猜想】①用PH试纸测试②用石蕊做指示剂③用酚酞做指示剂④酸碱等体积混合⑤酸碱等质量混合。【学生探究】学生分小组研究制订,教师指导。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探究什么时候两者正好完全反应。【交流与评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有关的分析说明。

四、注重对比型实验的分析

对比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通过对比有助于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一些对比性的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讲前用石蕊浸泡过的滤纸晾干制作了五朵小花,一朵喷食醋,小花变红;第二朵喷水,小花不变色;第三朵直接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小花也不变色;第四朵先喷水再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小花变成了红色。通过实验对比学生们就会想到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么喷了水的小花放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为什会变红?这一问题就会激发学生去思考。老师顺势利导再补做一个实验,将稀盐酸喷在石蕊浸泡过的小花上,小花也变红了。通过对比和补充实验使学生知道了其中的奥秘,原来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利用对比分析使学生对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同时也借助实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类比性。

五、增强实验的创新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许多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实验的旁观者,结果的接受者,学生的思维往往被牢牢的束缚,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同时,由于思考的被动性,对于部分实验细节无法全面去感知,准确描述。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创新实验,为学生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促进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大胆质疑,发散思维.。例如:再讲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只做酸和石蕊试液的反应,学生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因为酸溶液中有H+,Cl-、SO42-、NO3-和H2O等粒子,到底是哪种粒子使石蕊试液变红?学生始终处于茫然状态,只是机械的去死记现象。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我在讲授这节课时先让学生按课本上的实验做然后提出问题,紧接着给学生提供了下列试剂,H2O和NaCl、K2SO4、AgNO3的溶液、稀硫酸、稀盐酸,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变红。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不但能把学生很快从迷惑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化学实验神奇的功能,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注重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化学知识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贴近生活,探究生活,创设生活化学实验新模式也是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到实验室外作实验,在生活中学化学”,就是要注重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延伸和拓展,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学实验,家庭小实验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独立创新;譬如在完成“金属”的教学后我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问题】

1、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和他们一起探究,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学生就会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通过学生的自我参与知道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市场出售的假黄金。从而维护了自身的权益。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立足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终于教育而不忠与教材,这样才能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的类似课题,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中学化学创新实验,(王祖浩,王程杰),广西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初中化学实验中探究性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中探究性教学

李呈利

实验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探究,进行研究性实验,而化学实验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拓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1、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具有的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了H2和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后,我们在学习制取CO2的实验中,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1)、制取H2和制取O2的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是用于H2和O2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作为制取CO2?(2)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3)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4)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设计性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1)学生自拟实验方案。(2)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3)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探究性地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的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以教材 “燃烧的条件”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2、提出假设: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猜想一:要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物)。猜想二:要有氧气。

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在学生提出各种猜的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合理的假设。

假设2: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假设1:三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一就能燃烧。假设3:满足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两个就能燃烧。

3、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实验一: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薄铜片上的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实验二:用导管对准上述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现象。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4、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三、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要求教师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某个结论。例如,在讲铁生锈条件时,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在讲课前的10天前按右图装置做好后,放置于教室或是实验室(也可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并让学生每天观察铁生锈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精心设计探究性习题,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选择好的探究性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验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会占据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习题只需要利用大脑的思维,避开实验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大脑里形成探究步骤,在大脑里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的利与弊,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它不仅能很好的锻炼探究性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品质,学会把握探究过程的脉络,有利于提高在实际探究中更快的找到最佳方法的能力。

例如:某课外活动小组 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种金属投入盛有水的,发现反应剧烈并有大量气体生成。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探讨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简述推测理由。

(2)对你所推测的气体,试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作为教师应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与实验操作有机地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长此下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待科学的创新意识和态度也将会逐渐地形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未来具有开拓精神的建设人才。

第五篇: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九年级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九年级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其核心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关于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的重点。

在我校化学教学中,教师们能有意识地将主题性教学理论,构建成学习理论运用于化学教学,探索化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九年级化学教学内容多、周期短,施教于能力一般和偏低的学生尤其困难,九年级化学教学究竟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培养能力的关键是什么?作为我校研究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化学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STS)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其实践价值在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向重能力、以学生为主、重心理品质培养的方向发展,形成探究—发现—创造的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着重解决如下问题:

(1)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逐步建立“探究—发现—创造”的教学模式,注重化学与STS教育的实践。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

(3)找准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结合点,进一步密切各学科的联系,建立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

(4)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学生的探索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的整合。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本课题研究力求在化学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其中包含“探索—发现—创造”三个核心环节。探究,即促使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现有条件,有目的地、主动地探索研究。发现,是学生探究的直接结果,是学生构建起新的知识。发现这一环节又进一步引出创造这一最终指归。化学教学中创造的意义不仅在于科技小发明,更重要的是掌握能产生知识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形成,能重新认知、重估价值等。

理论上有:1.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重要成果;2.布鲁纳、施瓦布等人的“发现法”和“探究学习”理论;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5.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

四、研究的内容要点

(1)建立化学学科“探索—发现—创造”的研创式教学新模式。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在探索—发现—创造各环节及其有机联系上进行深入研究,在课题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等分面进行全面研究、总结。

(2)密切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研究化学综合课课型及活动课的内容,并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

(3)建立本课题研究信息资源库,形成化学教学校本课程。(4)注重在化学教学模式研究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社会反馈情况的研究,加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密切化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5)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并与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型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与之相关的教学模式。

五、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日本将培养“生存能力”作为教改的基本方向。

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探索符合“主体、发展、实践、创新”的改革思路。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

理论学习、钻研与借鉴,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运用自己的眼光来筛选。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大面积研究我校学生化学素质,了解其特长与发展方向,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报告、个案分析、实验探索等研究方法。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化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认真探索、总结。建立各自研究课型的教学模式,运用方案设计、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结题报告、活动记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和交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兄弟学校的经验,拓宽课题研究的视野,与其他没有进行课题研究的学校和班级进行对比实验。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1、起始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8月)

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和理论支撑,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并论证课题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

2、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阶段(2009年9月~20010年12月)调查探索阶段:开题、启动课题实验,设定试验班或实验个体,操作变量、跟踪观察、调查、收集阶段实验报告,撰写相关论文。

完成形成阶段:实验班与非实验的同类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做好个案分析,进行阶段论证,撰写阶段实验报告,形成化学教学探究模式的雏形。

3、结题推广阶段(20011年1月~20011年6月)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完善,各子课题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并作鉴定,撰写课题论文、整理各类资料,请有关专家鉴定。

课题组成员: 蔺国松 孙奎林 唐龙生 陈国虎

下载基于探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探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化学组 陆玉涵 初中化学是初三开设的一门新课,由于初三学习难度增加,学习时间紧张,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学生对于这门新课,觉得有些力......

    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策略(4篇)

    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策略(4篇) www.xiexiebang.com 400-888-7501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 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全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改变。新课程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

    初中化学教学中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初探

    初中化学教学中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初探 摘要: 探究性实验是相对验证性实验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本文就一些实例阐述探究性实验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新人......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德隆乡初级中学黄剑锋 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它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教学大亮点,新课标理念下......

    初中化学新课程阐述的教学理念

    初中化学学科新课程理念及及如何在教学中渗透 党和政府对基础教育十分重视,新课程改革是根据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确立的,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为教育教学的改革确立了方......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问卷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问卷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问卷调查报告 大泉源乡中学张宏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心得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课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