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教案三年级
《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
王荣海
《三字经》——第一讲
授课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3.结合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及衍生的哲学思想。4.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拓展思维。教学过程
1、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2.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3.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
孟子“性本善”[故事
一、邻居与小孩;故事
二、5.12汶川地震时每个人的感受、做法] 荀子“性本恶”[故事
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孔子“性无善无恶”[刚出生时,每个人都像洁白的麻,没有任何思想和天性,随着后天的影响,逐渐才有了善恶,就像把麻放进不同颜色的染缸,会染出不同颜色的布。故事
一、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故事
一、周处杀龙的故事] [故事
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故事
一、上学的孩子和做乞丐的孩子] [故事
二、偷黄瓜的贼]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
一、弈秋学棋]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故事
一、弈秋学棋] [故事
二、唐伯虎学画]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古人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了吗?我们来看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大家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她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古时候女人不识字,现在,我们的母亲也一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道德的养成,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母亲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从古到今,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父亲的责任。我们来看看,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义方”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家教
[故事
一、窦燕山的故事、五子登科的来历] 4.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5.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三字经》——第二讲
授课目标
1、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2、朗读三字经前八句子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授课基本内容
1、回顾三字经 1-4句内容
2、授课内容如下: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授课过程
1、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2、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先介绍岳飞(简介略)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讲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请老师教育孩子的问题(此处略)。问一下学生知道朱元璋吗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
3、授课内容如下: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4、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字经》——第三讲
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对来听课表示感谢。教“爱的鼓励”,以备后用 {向大家推销这种鼓励模式} 1.三字经前两段试背或朗读
当时的情况是孩子们都没有带上次的课本,也没有背诵。于是我写了几个重点字的读音和填字,感觉掌握的一般。有1个孩子还是掌握得挺好的。积极性也挺高的
2.前八句内容复习:(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阳光的人。3.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假设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讲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黄香的故事)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讲解:“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备注: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4.提问: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
引入: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5.讲述感恩的心的故事
(示范手语,放在最后传授)
6.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讨论:可以请助教帮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7.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讲解后两句:
联想:学无止境——(数学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国:请同学们为了理想好好学习各科文化知识。8.总结
朗读今日所学。
附件: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可以让助教也参与讨论,并且回答问题,这样对活跃气氛开阔眼界,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帮助。学生向你做鬼脸的时候,是他们希望得到你的关注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们一个眼神,也可以委婉批评,还可以视而不见,都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类型而定。
第二篇:传统文化三年级教案
三字经
教 学目 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2、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 教 具准 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人之初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第二课时 子不学
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昔仲尼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 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3、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教 学 后 记:教 学目 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4、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学重难点: 熟练朗读课文。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
教 具准 备:幼学琼林的资料。录音机、磁带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师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第二课时 花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教 学 后 记教 学目 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难点:
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
教 学准 备: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精卫填海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师: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 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小石子和小树枝)
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石子和树枝)。
7、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
三、总结:
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第二课时 大禹治水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板书课题,指名读。3.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了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大禹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三、总结
大禹一心为百姓造福,受到了百姓的爱戴。教 学 后 记: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熟练朗读课文。
3、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4、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教学重难点:
熟练朗读课文。对孔子生平进行了解。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万世师表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孔子吗?
二、学习新课:
1、教师阅读《万世师表》,学生想一想这段文章的意思。
2、学生练习读,并读一读解释。
3、教师结合《万世师表》,介绍一下孔子的成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山东曲阜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十岁开始发愤学习,长大后游说各国,修学从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深受世人的尊崇和爱戴,被誉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
4、学生再度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5、听孔子故事,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后拓展:搜集孔子的故事。
一、谈话引入: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有很多的至理名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学生练习阅读四句孔子名言。
2、解释名言的意思。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释:聪明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释: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想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
三、总结。教 学 后 记
教学目标:
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教 学 过 程
中国儒学的第二奠基人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孟子格言,体会孟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孟子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孟子是怎样上当的?
2、有感情的朗读孟子格言!
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民本思想的先声——孟子格言
一、背诵《孟子》节选并学习文意
二、温馨点击:
1、阅读短文
2、明确在中国历史上,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他们的思想和成为孔孟之道。孟子的观点“民贵君轻”当时十分先进。这也是孟子被称为“亚圣”的重要原因。
3、活动广角:
读《孟子》一书,把喜欢的孟子格言抄下来。了解桑梓的由来。
4、成长袋: 记录你的进步:
搜集五条孟子格言并背下来。各奖励一颗星。教 学 后 记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2、了解晏子生平及对后世做出的贡献。教学重难点:
熟练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晏子生平及对后世做出的贡献。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晏子的故事。教 学 过 程
历仕三朝的贤相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晏子《晏子春秋》,体会晏子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晏子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晏子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晏子春秋》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晏子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晏子言行的记录——晏子春秋
一、谈话引入:
《晏子春秋》是纪录晏子言行的一本书。里面记载了晏子的一些故事。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朗读短文,学生想想短文的意思。
2、学生自读短文。
3、交流:短文讲了什么意思?
4、总结:
努力去做的人容易获得成功,坚持行走的人能到达目的地。
三、拓展:《晏子春秋》这本书是晏子的心血结晶,去读一读,把你喜欢的故事讲一讲。
四、作业:
搜集关于《晏子》的内容与故事 教 学 后 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孔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2、让学生认识到孔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中里表现出来的爱惜人才的特点。
3、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4、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孔融的多才多艺,强烈的爱国之情,曹操的凶残多疑,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孔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教 学 过 程
才华横溢的孔融
一、谈话引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但他长大后的情景你知道吗?现在我们就来读读他写的这首诗吧。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想象课文讲的意思。
2、了解课文的意思。
3、教师介绍孔融的事迹。
孔融是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由于性格刚直,经常给曹操提意见,最终被曹操杀害。多么令人惋惜啊!在这首诗中,他悲愤的揭露了“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的社会现实。
4、拓展:
你知道了曹操是以什么罪名杀害的孔融吗?请你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资料,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爱惜人才的孔融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著名的历史故事,去认识一个中国历史上熠熠 生辉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板书):孔融
学生交流:讲述孔融的故事 板书:课题 爱惜人才的孔融
二、整体感知
三、朗读与背诵
1、听读朗读录音,扫清语言障碍。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教师范读短文
三、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3)处理好轻重,把握好重读与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等,做到声韵和谐。
四、学生对照译文自渎,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解释。
五、1、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概括出本文的故事内容。(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还知道那些晏子的故事?到课外书中搜集资料,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六、小结 教 学 后 记: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内容。
2.了解作者、作品、朝代。了解历史名人诸葛亮、周瑜。了解“龙门”的传说;
3.了解黄河名胜。增加对母亲河的认识。4.背诵。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名胜。增加对母亲河的认识。突破措施:
了解诗句,熟读成诵,自读 自悟。教 学 过 程
黄河胜景
1.导入
黄河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我们的母亲河吧!
2.师范读《浪淘沙九首》(其一)
3.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通顺、流利 4.检查自读情况
5.结合译文,看懂这首诗了吗?
6.读“温馨点击”,了解有关黄河的一些知识。7.熟读成诵。8.拓展:
欣赏两幅黄河名胜,课下查出它们的名字。9.课堂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黄河号子
1.师简介“黄河号子”的形成 2.范读诗歌
(一)(二)3.生试读
4.指名读,看读通顺、读正确了吗? 5.结合译文,理解大意。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7.查资料
①你还查阅到还有哪些黄河号子吗? ②哪几组黄河大桥在山东境内? 8熟读成诵并适当检查 9.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
黄河精神
1.导入“龙门”的传说,生自读 2.师范读《公元渡河》 3.生试读
4.检查学生读的效果 5.结合译文,理解诗歌大意 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 7.学生读——背 8.课堂总结:谈收获 9.作业:
黄河颂歌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诗是描写黄河景色的?指生交流。2.自读P55给出的五句诗,了解作者及出处。3.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大意。4.检查学生读的情况。5.再读诗句——背诵。6.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7.当堂检测:
现在我们的母亲河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请假设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
8.作业: 教 学 后 记 教学目标:
1、了解泰山的景象,欣赏祖国山河之美。
2、了解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积累中华民族精华、财富。
4、积累泰山文化。
5、树立正确的旅游观,看护游点景物,做文明公民。
6、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积累中华文化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泰山的景象,欣赏祖国山河之美。积累中华民族精华、财富。突破措施:
结合图文来欣赏、领悟。
教学准备: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教 学 过 程
泰山美景
1.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杜甫的诗《望岳》吗?哪位同学能背诵? 2.结合课文,理解诗句大意。
3.欣赏泰山美景,了解泰山的古迹名胜。4.再读诗句——背诵
5.温馨点击,了解山东名胜的精华“一山一水一圣人” 6.读读这首赞美泰山美景的古诗《泰山石》 7.当堂检测
同桌之间互背《望岳》,如果背过了,就在你的成长袋里画一颗背诵星吧!8.作业:
泰山有很多古迹名胜,比如玉皇顶、经石峪、孔子登临处、普照寺等,去搜集有关图片,办一个泰山景点图片展吧!
泰山日出
1.师出示泰山日出的图景
2.范读《登泰山日观峰》,结合译文,领略意境 3.学生交流更多关于泰山日出的诗句 4.温馨点击,积累知识 5.当堂检测:
学习《登泰山记》,对照图片写写日出的过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登山抒怀
1.自读自悟《登泰山》,结合译文、图片,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和诗人的抒怀感慨。
2.领读其他登泰山而抒怀的诗词。3.师讲解泰山石刻的由来,石刻遂成为泰山的一大特色。4.当堂检测:
现在好多人登山后,模仿古人在各个景点刻字,比如“某某到此一游”等等,他们的做法对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5.奖励:在与同学的讨论中你表现怎样?如果你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就在成长袋里画一颗思想星。
泰山典故
1.师出示帝王、文人来泰山朝拜的图景 2.范读《泰山》,结合译文,领略意境 3.学生交流更多关于泰山的诗句 4.温馨点击,积累知识
5.活动广角:了解关于泰山的典故
当堂检测:学习《泰山》,说说泰山的典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 学 后 记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知道歇后语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知道歇后语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措施: 利用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写有歇后语后半部分的卡片若干条、画若干幅,尖顶的小丑帽6个。2.折一些五颜六色的纸鹤,活动黑板1块,录音机1台。
教学过程:
1.主持人介绍歇后语的作用。
2.歇后语的前半部分(简称歇前)和后半部分(简称歇
后)分别拟人化,由两个同学扮演,上场,同主持人一起介绍歇后 语
3.相声表演《能说会道》。(见资料附录1)4.给歇后语找尾巴。(黑板上出现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分组 讨论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5.看图猜歇后语。
出示黑板上的图画,即歇前部分,让学生猜歇后语的后半部 分。如:猫哭耗子——假慈悲;瞎子逛大街——目中无人;门缝里 瞧人——把人看扁了。(见资料附录2)6.看“歇前”和“歇后”的动作,猜歇后语。如: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老头儿拉琴——自顾自。7.总结。
活动建议
1.可将全班分为八组,每组6人。
2.凡在“给歇后语找尾巴”、“看图、看动作猜歇后语”的活动 中答对的同学,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个纸鹤,表示已为本组赢得了1 分。活动结束后,各组清点纸鹤,哪组多就获奖。2;看图猜歇后语。蒸笼里的馒头——自高自大 水仙不开花——装蒜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3.看动作猜歇后语。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大腿上搭脉——不是地方 切菜刀剃头——危险 瞎子摸墙——找门 老虎头上拍苍蝇——找死
1、导入课题,进行比赛。
2、说出十二生肖打头的歇后语
12生肖的歇后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牛)角抹油——又尖又滑。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兔)子尾巴——长不了。(龙)王跳海——回老家。打(蛇)七寸——找要害。(马)尾搓绳——不合股。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猴)子照镜——得意忘形。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狗)捉耗子——多管闲事。(猪)八戒照相——里外不是人。
3、温馨点击
4、活动广角
5、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读读背背,了解了歇后语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都是春天的蜜蜂------闲不住,下去还可以收集更多的歇后语,在以后的说话和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上它,老师相信这对大家来说就是老虎吃豆芽------小菜一盘,是吗?
教后记: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民谣活泼、有趣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民谣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了解民谣的基本规律,学习仿编童谣。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体验民间童谣活泼、有趣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民间童谣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了解童谣的基本规律,学习仿编童谣。突破措施: 利用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配乐音乐磁带。
2、与童谣有关内容的课件。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民谣
一、巧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学生走进教师的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乡土气息的图片配上陕北民歌《赶牲灵》,让学生走入民俗文化的氛围。
二、巧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谣,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三、共同学习,营造新型师生关系。
提出问题:什么是民谣、民谣的特点及分类。师生在搜集的文字资料中,找出答案,共同学习。
四、抓住重点,画龙点睛。
本课把民歌的分类作为讲解的重点,通过游戏、教师的叙述与聆听,让学生了解每一类民谣的风格特点。
五、学生活动,本课推向高潮。
学生自愿结组,把搜集的民谣归类,并在全班展示。让知识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得到升华。
第二课时
一、听录音,思问题,激兴趣。
听录音磁带并思考:童谣里唱的是什么?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
二、引出课题,演示课件,学习童谣。
1、讨论:这首童谣和我们学过的童谣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
3、演示课件,讲解歌词内容,学生初读了解大意。
4、出示曲谱,逐句教唱。重点难点的地方,教师用红颜色作了标记。
三、朗读童谣
1、启发大胆发言,说一说童谣的一些特点。
2、让学生到自选动物头饰,表演童谣里诉说的情节古诗,让学生了解童谣来源于生活。
四、活动延伸
将喜欢的童谣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自己仿编童谣,体现了对童谣的喜爱之情。
五、活动广角 教 学 后 记
第三篇: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2、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教学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3、昔仲尼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熟读三字经。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 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3、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幼学琼林》
1、师生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2、花木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山海经》
1、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教学难点: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具准备:挂图、头饰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师: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小石子和小树枝)
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石子和树枝)。
7、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
三、总结:
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2、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具准备:大禹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2.板书课题,指名读。3.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了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大禹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三、总结
大禹一心为百姓造福,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第二单元
名人长廊
孔子
1、万世师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对孔子生平进行了解。
教具准备: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孔子吗?
二、学习新课:
1、教师阅读《万世师表》,学生想一想这段文章的意思。
2、学生练习读,并读一读解释。
3、教师结合《万世师表》,介绍一下孔子的成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山东曲阜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十岁开始发愤学习,长大后游说各国,修学从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深受世人的尊崇和爱戴,被誉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
4、学生再度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5、听孔子故事,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后拓展:搜集孔子的故事。
2、为人处事的准则——孔子语录
教学目标:
1、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
2、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阅读并领会孔子语录。教学难点: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有很多的至理名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学生练习阅读四句孔子名言。
2、解释名言的意思。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释:聪明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释: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想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
三、总结。
第三单元 名胜游踪
本组分两大部分:8.黄河包括黄河胜景、黄河号子、黄河精神、黄河颂歌;
9、五岳独尊——泰山,包括泰山美景、泰山日出、登山抒怀、泰山典故。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诗画览胜所描绘的意境; 2.指导背诵;
3.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活动广角。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手段:
老师指导点拨,学生自读自悟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诗句大意,了解黄河名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一些名诗名句。
黄河
1.黄河胜景
教学目标:
1.熟读《浪淘沙九首》(其一),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内容。2.了解作者、作品、朝代。3.了解黄河名胜。4.背诵。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措施:自读自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黄河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我们的母亲河吧!2.师范读《浪淘沙九首》(其一)
3.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通顺、流利 4.检查自读情况
5.结合译文,看懂这首诗了吗?
6.读“温馨点击”,了解有关黄河的一些知识。7.熟读成诵。8.拓展:
欣赏两幅黄河名胜,课下查出它们的名字。9.课堂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黄河号子
教学目标:
1.把《黄河船工号子》
(一)(二)读通顺 2.结合课文把它读懂 3.了解历史名人诸葛亮、周瑜 4.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措施: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点拨为辅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师简介“黄河号子”的形成 2.范读诗歌
(一)(二)3.生试读
4.指名读,看读通顺、读正确了吗? 5.结合译文,理解大意。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7.查资料
①你还查阅到还有哪些黄河号子吗? ②哪几组黄河大桥在山东境内? 8熟读成诵并适当检查 9.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
3.黄河精神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画,把《公元渡河》读正确、读流利; 2.结合译文理解诗句意思; 3.了解“龙门”的传说; 4.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熟读成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措施: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1.导入“龙门”的传说,生自读P54 2.师范读《公元渡河》 3.生试读
4.检查学生读的效果 5.结合译文,理解诗歌大意 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 7.学生读——背 8.课堂总结:谈收获 9.作业:
欣赏P54插图,查资料看是什么工程?下节课交流
4.黄河颂歌
教学目标:
1.欣赏五句黄河赞美诗,了解其作者、朝代; 2.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内容; 3.积累黄河文化; 4.熟读成诵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增加对母亲河的认识。教学措施:
了解诗句,熟读成诵,自读自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诗是描写黄河景色的?指生交流。2.自读P55给出的五句诗,了解作者及出处。3.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大意。4.检查学生读的情况。5.再读诗句——背诵。
6.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7.当堂检测:
现在我们的母亲河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请假设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8.作业:
搜集有关母亲河的更多资料,开一次“我爱黄河”的主题班队会。
五岳独尊——泰山
1.泰山美景
教学目标:
1.了解泰山的景象,欣赏祖国山河之美。2.背诵杜甫《望岳》
3.了解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积累中华民族精华、财富。4.积累泰山文化。情感目标:
理解诗句,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积累中华文化之情。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杜甫的诗《望岳》吗?哪位同学能背诵? 2.结合课文,理解诗句大意。
3.欣赏泰山美景,了解泰山的古迹名胜。4.再读诗句——背诵
5.温馨点击,了解山东名胜的精华“一山一水一圣人” 6.读读这首赞美泰山美景的古诗《泰山石》 7.当堂检测
同桌之间互背《望岳》,如果背过了,就在你的成长袋里画一颗背诵星吧!8.作业:
泰山有很多古迹名胜,比如玉皇顶、经石峪、孔子登临处、普照寺等,去搜集有关图片,办一个泰山景点图片展吧!
2.泰山日出
教学目标:
1.熟读《登泰山日观峰》,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内容; 2.根据诗文、图片,欣赏泰山日出的美丽。
3.了解和背诵更多描写泰山日出的诗文,体会诗文中的意境。4.能用自己的话谈谈日出的过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
欣赏古往今来泰山日出的赞歌,领悟中华文化意蕴及感受泰山观日出之美。教学措施:
结合图文来欣赏、领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师出示泰山日出的图景
2.范读《登泰山日观峰》,结合译文,领略意境 3.学生交流更多关于泰山日出的诗句 4.温馨点击,积累知识 5.当堂检测:
学习《登泰山记》,对照图片写写日出的过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登山抒怀
教学目标:
1.熟读《登泰山》【明】杨继盛,结合译文,领略登山抒怀,欲小天下之气势。2.理解登泰山而抒怀的诗句,并从中感受登山之情怀。3.了解泰山石刻的由来并欣赏其诗句。
4.树立正确的旅游观,看护游点景物,做文明公民。教学措施: 讨论交流、自读自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自读自悟《登泰山》,结合译文、图片,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和诗人的抒怀感慨。2.领读其他登泰山而抒怀的诗词。
3,师讲解泰山石刻的由来,石刻遂成为泰山的一大特色。1.当堂检测:
现在好多人登山后,模仿古人在各个景点刻字,比如“某某到此一游”等等,他们的做法对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6.奖励:在与同学的讨论中你表现怎样?如果你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就在成长袋里画一颗思想星。
4、泰山典故
教学目标:
1.熟读《泰山》李梦阳,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内容; 2.根据诗文、图片,欣赏泰山的美丽。
3.了解和背诵更多描写泰山的诗文,体会诗文中的意境。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泰山的典故,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
欣赏古往今来泰山的诗句及典故,领悟中华文化意蕴。教学措施:
结合图文来欣赏、领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师出示帝王、文人来泰山朝拜的图景 2.范读《泰山》,结合译文,领略意境 3.学生交流更多关于泰山的诗句 4.温馨点击,积累知识
5.活动广角:了解关于泰山的典故
当堂检测:学习《泰山》,说说泰山的典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四篇: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第六单元 曲艺与杂技
第19课 相声和口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是“说学逗唱”,了解口技的表演的方式和特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和口技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得到百姓的喜爱,培养学生艺术应该服从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只有受到人民喜爱的艺术才能长盛不衰的观点。
3、引导学生比较相声和口技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横向对比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记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了解口技的表演形式和特色,基本知道相声的起源地和发展情况;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俗地理解相声的说学逗唱四个特点。教材分析:
曲艺的最大目的使让人娱乐,在娱乐中能有所收获,可谓寓教于乐。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多媒体放相声和口技各一小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相声和口技的表演形式。
(二)探究新知:
1、向学生简介曲艺:学生自读课本50页第一段。
2、通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相声的来源和形式: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主要用北京话。也有地方相声。它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
3、学生自主探讨相声的艺术手段:
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
“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等;
“学”是模仿各种的卖声、飞禽走手的鸣叫声,喜剧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行为、语言等;
“逗”:是捧哏逗笑;
“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把某些唱词、曲调夸张演唱,来引人发笑。
4、学生分子探究口技的的艺术表演形式:
口技是相声的锥形。古代口技是一种仿生艺术,表演者运用嘴、舌、喉、鼻等的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所以也俗称为“隔壁戏”。
(三)拓展活动:
学生找一段相声给大家表演。
(四)读一读:
到网上或学校图书室找明末清初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读一读,加深对口记得了解。
第20课 山东快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熟悉山东快书的基本表演形式,知道山东快书的起源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山东快书的艺术起源,使学生了解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指引学生熟悉山东快书表演的基本形式,并组织学生尝试有节奏的演奏山东快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思考山东快书之所以受到喜爱广泛流传的原因。
难点在于对山东快书的起源的介绍。教材分析:
山东快书是一种彻底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民间,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经过一代代优秀民间艺人的推广和改进,使得该种艺术形式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解放后山东快书主要是在高元钧和杨立德两位民间艺人的推动下,扩展了其影响。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放一段山东快书,让学生直观感受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发源和发展:
山东快书发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一带的说唱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初山东大鼓盛极一时,山东大鼓里有一个牌子,叫做“窜钢腔”山东快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
山东快书的表演者,手持两块主板或钢板,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因此它又名快板书。这一民间曲艺最初传说武松故事,所以曾名“武老二”。
3、探究山东快书产生于临清、济宁一带的原因:
因为这里有京杭大运河上的几个大码头,是商贾(gu)云集之地,有对娱乐活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说唱艺术开始流行,为山东快书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拓展活动:
1、找一找:
上网查一查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还有哪些不同的说法。
2、读一读: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
第21课 皮影戏与木偶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基本特点,知道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起源以及各自的演出特点,了解皮影戏制作和角色分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皮影戏的表演方式,与早期电影类比,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皮影戏的较色,知道皮影戏和戏曲之间的联系。带领 4
学生熟悉木偶戏的特点和基本表演形式,引导学生比较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异同,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皮影戏和木偶戏这两种极富中国特色的古代娱乐方式,知道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感受古代艺术强大的生命力,从古代到现代,依然为观众喜爱和接受。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两种艺术表象形式:皮影戏和木偶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表演特点,知道木偶戏的起源时间和表演形式。难点在于对皮影戏和木偶戏认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归纳出二者的异同。教材分析:
皮影是皮影戏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其色泽明亮艳丽,具有独特的美感。
皮影戏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皮影的动作外,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
木偶的种类也很多,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多媒体放映皮影戏和木偶个一小段,叫学生直观感受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艺术表演形式。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起源:
皮影戏起源于陕西地区,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有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有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甚至认为它是现代电影的始祖。
2、师生共同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较色分类:
(1)学生自读课本,了解皮影戏角色的五个类别: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皮影戏的表演技术和表演形式。,真正理解“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含义。
(3)师简介五个角色的特点:
生旦净未丑是中国戏剧中人物的行当分类,具体讲,生分为小生、老生和武生三种;旦分花旦、刀马旦、老旦、青衣旦四种;净指花脸;末为年龄较大的男子;丑则是丑角,分文丑角和武丑角两种。不同戏剧角色的化妆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生”与“旦”都是略施脂粉,达到“千人一面”的效果,“丑”和“净”则是以色彩勾勒为主。
(4)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汉武帝: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5)学生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掌握木偶戏的表演艺术形式和发展: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由演员的幕后操纵木偶来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三国时已有偶人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中演出的是“木偶”……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6)师向学生简介布袋木偶、提线木偶和张杖头木偶、铁线木偶:
布袋木偶:布袋木偶起源于清代中叶,又称“指头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一般偶人身高0.27米或0.40米,头部中控,颈下缝合布袋连缀四肢,外着服装,演员的手掌深入布袋作为偶人躯干,五指分别撑起头部及左右臂,相互协调操纵偶人做各种动作。艺人大多用此来演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最为儿童喜爱。
提线木偶和杖头木偶:是木偶戏中最常见的两种。提线木偶是在木偶的重要关节部位。如头、背、腹、手臂、手掌、脚趾等,各缀线,演员拉动丝线以操纵木偶的动作,又称线偶或线戏,也叫悬丝木偶。
铁线木偶:铁线木偶也叫铁枝木偶,南方地区,这种木偶一般高1米到1.5米,偶头为彩塑泥头而驱赶则有木质、双手用纸、双腿以及双足木头。
(三)拓展活动:
做一做:
产月相关资料,了解简易木偶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试一试。
第22课 杂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的基本门类和杂技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河北吴桥。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杂技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杂技的这种艺术种类的发展变迁过程。指导学生熟悉杂技表演的基本种类,知道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包含关系。通过对河北吴桥的介绍,引领学生会寻找典型的事例来了解事物的办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艺术在古代的源远流长性,知道中国在即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介绍中国杂技之乡-----河北吴桥,使学生知道杂技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特点,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杂技在中国的源远流长性,而难点在于杂技种类的介绍以及在记载历史上的其他称为。
教材分析:众所周知,吴桥杂技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河北吴桥形成了“惊、险、奇、绝”的艺术特征。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多媒体放一段杂技。问谁知道杂技的故乡是哪?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杂技的表演艺术:
杂技是一门以人体特技艺能为中心的表演艺术。它包括各种徒手滚、翻、扑、跌技巧,各种手技、顶技、蹬技、车技和高空悬吊及腾跃技巧;还有变化神奇的戏法,比如幻术、魔术、马戏和种种驯兽节目等。独特的丑角滑稽表演,也是现代杂技的重要内容。
2、薛申自主探究杂技的起源和发展:
杂技艺术在中国已有两千年多的历史。
杂技在汉代成为“百戏”,隋唐时叫做“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到了宋代,杂技艺术已有了40多个节目,在那时,就有人能表演挑一旦水在绳索上行走的绝技了。新中国成立后,杂 7
技艺术焕然一新,许多省、市成立了专业剧团,创造了许多新节目,增添了灯光、布景、乐队。许多杂技艺术团先后出国访问,并屡获国际大奖。
3、学生自主探究在即的故乡河北吴桥:
学生分组探究杂技之乡吴桥,真正理解谚语“上至九十九,下至才回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
河北吴桥是我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田间麦场,甚至在饭桌前和土炕上,当地人随时都会翻一串跟斗,便机头魔术。有的孩子打油买醋时,把装满油和醋的瓶子放在小拇指上托着走,点滴不洒……
(三)拓展活动:
说一说:
每年的春节晚会上,都安排有精彩的杂技表演,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杂技节目是那一个。
第七单元 诗词诵读
(二)第23课 代出自蓟北门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认“蓟ji、鲍bao、淳、殉、羁ji、殇shang、忱、颅”
2、使学生能背诵这首诗词。
3、能结合课后的注释以及解析真确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完成课后的拓展活动。教材分析:
这首诗脍炙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封建时代衡量臣民忠良行为的准则的诗句,由此可见,诗句所含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自然不必细说。教学重点:诗的背诵
教学难点:这诗的句理解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过程:
提前叫学生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
(一)课题导入:
检查作业,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并板书在黑板上。(略)
(二)探究新知:
1、学习生字词:
(1)、学习孩子们提出来的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2)、和学生共同学习生字词。
(3)、分组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这首诗:
(1)教师简单的引导: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2)简介作者:
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省涟水县北)人,出身贫寒。因向宋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而受到赏识,被认为国侍郎。文帝时升迁为中书舍人。临海王子项镇守荆州时,鲍照又任前军参军,所以后世称他为“鲍参军”。
鲍照是南朝宋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有些诗较为直接地反映了人民在战乱和徭役压迫下的痛苦生 9
活,表达了作者要求保卫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士族门阀的揭露和愤怒抗议。担忧的作品也流露了天安命、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和感伤情绪。(3)学生自主背诵这首诗。(4)分组检查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5)自主讨论通过学习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3、日积月累:
学生读一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记住。
4、拓展活动:
欣赏《别云间》:
(1)作者简介: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西部)人,名模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幼时即善辞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惨哀婉,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谢枚如评价他的诗词“如猿--,如鹃啼”其著有《夏内史集》、《玉樊堂词》。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临刑前的一首悲壮的绝命诗。作者在诗中写出了对亡国的悲愤的同时,也写出了壮志难酬的无奈。
译文:这三年我成了奔走他乡之客,今天又成为俘虏。看着大好河山不禁使人留下无限的泪,是谁说过天地无边的啊!现在,我已深知为国献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想到要与故乡永久的告别却难而又难。我不屈的灵魂回到这里的时候,将在天空中关注着以后继续抗敌的旗帜。(2)学生自主学习《别云间》。
(三)讨论: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第24课 满江红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凛、焉、掳、撼、倭、戈、阑、潇、靖、虏(que)、阙(que)”,能正确读“潇潇、等闲,凛凛、倭寇等词语”
2、能结合课后注释及解析正确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拓展活动所安排的任务。
3、能流利的背诵这首词。教学重点:这首词的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这首词所表现得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这首《满江红》选自岳飞的《岳武穆集》,是一首气壮山河、千古传颂的名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前仆后继。
《满江红》是宋、元时期最流行的词牌之一。全词有两大段组成,称为上、下片。上片的曲调基本上是上片的反复,只第一句略有变化,称为“换头”,是词调音乐中最有典型的趋势结构之一。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学生同位相互检查节课的背诵内容,教师做好记录。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找出不认识的字,并注上音。
2、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两遍,结合注释和解析,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
(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4)教师抽查。
(5)小组讨论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6)教师补充:作者介绍
岳飞(1103---1142),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和善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河山”为己任,转战各地,艰苦斗争。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惠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亭,时年三十九岁。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shi)武穆,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
(三)故事连接:精忠报国
学生自读课文。
(四)拓展活动:
读一读:
马 上 作(明)戚 继 光 南北驰驱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作者简介:(1528---1587),字远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因在浙、闽一带抗寇有功,升任为总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战,颇有建树,为明代抗寇名将、著名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
《马上做》的创作背景:该市作于戚继光东南抗寇期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转战南北、紧张激烈的马戈生涯。
内容简析:从福建、广州到蓟(ji)州,可以说作者的征战生涯走遍了天南地北。“报主情”这三个字点出了作者并不是不喜欢安定生活,只因为心怀天下,为国家安定不得不奔波万里。第二句中“笑”字更是展现了抗寇名将的豪迈气概,为了抗寇事业,总是行色匆匆,周围再美好的景色也无暇观看留恋。最后两句是“平生”、“南北驱驰”的更具体的阐释说明,保卫国家的英雄形象立刻豁然于纸上。
这首诗平易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欣赏作者这篇作品的同时,教学生记住戚继光让人钦佩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第25课 赴戊登程口占示人家
教学目标:
1、会认:捍、铭、仞、羌、翰、戊、苟、庸、催,能读写:衰庸、诬陷、赖以生存、座右铭、经久不息等词语。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结合课后的注释及解析正确理解节选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完成课后的拓展活动。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我国古代诗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生背诵和理解节选;难点是如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教材分析:
前两句以自谦自慰的口吻,道出了所遭遇的不幸,冷言冷语中却带出了几分自嘲与不羁。后两句与前两句不同,采取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了甘愿为国献身、不顾惜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作业。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学习这首诗。
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
2、帮助学生学习成生字词。
3、引导学生正确朗诵这首诗。
4、作者介绍:
林则徐:(1785---1850),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侯人),字元扶,清末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决维 13
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人民的敬仰。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业商业。他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作山房文抄》、使滇吟草、《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
5、简介虎门销烟:19世纪上半期,在对英国的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往中国走私鸦片,这种不正当的商务赚取了中国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很多百姓吸食鸦片家破人亡,军队里的士兵也有不少的人吸食,国家民族深受其害。为了制止这种不良风气,拯救国家民族,防止鸦片的大量输入和白银的大量外流引起的统治危机,1838年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的禁烟主张,并排他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他到达广州后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查封烟馆,收缴鸦片,禁烟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来的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前后历时共30天。虎门销烟展示了中华民族抵制鸦片的决心和勇气,林则徐不畏强暴坚决抵制鸦片贸易的行为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不愧为民族英雄。
6、学生背诵这首诗。
(三)日积月累:
学生读一读课本65页上面一段。
(四)故事链接:
学生读课本65页下面一段。
(五)拓展活动:
读一读:《 凉 州 词 》两首:见课本66页。
第26课 从军行(其四)
教学目标:
1、会认:祁、隘、鄯(shan)、擅(shan)、会写:孤、遥、楼、笼、蚀、挽、擒,理解“青海、楼兰、金甲、笼罩、擅长、关隘”等词语。
2、能结合课后的解析和注释理解正确的诗词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较好地完成课后拓展活动。
3、通过学习诗词,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理解诗词和背诵诗词;难点是教学生理解边疆战士杀敌立功、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教材分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戊边时将士们所处环境的风光,并借用对环境的描写来渲染战争的气氛。后两句则集中概括的戊边将士长期面对的残酷激烈的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壮志。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检查上周作业:小组检查,教师记录。
2、今天该学什么了?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学习《从军行》:
同桌合作学习诗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引导学生正确朗诵这首诗。
3、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
王昌龄(690---765),子少白,盛唐著名诗人,在当时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又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域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4、叫学生自主阅读课后注释和解析,进一步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并在其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了解作者书法的感情和志向。
5、背诵这首诗。
(三)日积月累:学生自主阅读。
(四)拓展活动(作业)
1、课后“做一做”
2、背一背:前出塞(其六)
第八单元 中华河流
第27课 黄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历史上黄河经常淤塞、决口、改道、也给民族、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引导学生回顾和学习有关黄河的古代诗篇,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懂得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尤其热爱作为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份自己的家乡------山东,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作为山东人的自豪感,还要知道,保护黄河流域环境,让黄河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介绍黄河。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将戒指里黄河、保护黄河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谁能背诵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
你对黄河有那些了解?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有关黄河的知识和作为母亲河的重要意义:
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世界第五长河,它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年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黄河法院于青海巴颜喀拉山,流经九个省、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 16
利县河口镇,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黄河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最大的支流)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黄河两岸湖泊不多,主要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到现在4000多年的历史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了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郊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出现青铜器,商代是青铜器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产生在这里。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大量的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历史中,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悬河: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具体阅读课文第三段。
3、历史上黄河给人民带来的灾害以及治理黄河:阅读课文呢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活动:背一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
王之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
李白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
唐
张玭
(四)查一查:
黄河在山东省流经那些城市?是从那个地方流入大海的?
第28课 长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2、向学生介绍长江秀丽的自然条件和古老传说,然后介绍长江流域的几大文化分支。引导学生回顾和学习有关长江的古代诗篇,增加学生相关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对长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学习,让学生感到中国哟这样优厚的自然条件,祖先们又为我们创造了如此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为之自豪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对长江的过去和现状的介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治理长江的水患,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为华夏造福,不仅是古老传说中表达的美好愿望,也是现代人不懈的追求。教材分析:
长江全长6403千米,是中国第一长河,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从水量来看,长江年平均入海量约9600余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亚马孙河和刚果河。它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流域总面积180余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它与黄河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华夏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有关的内容,大家还记得黄河是中国的第几大河?学生回答后,引出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谁能背诵有关长江的诗篇?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长江之大: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示意图。
2、学生探究了解三峡: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谷的总称,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204千米。
瞿塘峡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总长8千米,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但最为雄伟险峻。
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它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迄巴东县官渡口,绵延45千米,包括金盔银甲峡和巫山十二峰,峡区奇峰突兀,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特别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态,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两岸风景优美,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等都曾游此留诗。
西陵峡东起香溪口,西至南津关,长66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以滩多水急闻名。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黑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套小滩,三峡大坝水电站正位于西陵峡中部宽敞处。
三峡工程,全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里枢纽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
3、神女峰: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清人许汝龙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巫山十二峰的向往之情。巫山十二峰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关于神女峰,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据说,远古时代,瑶池宫里住着西天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瑶姬。她在紫清阙里,向三元仙君学得了变化无穷的仙术,被封为云华夫人,专司教导仙童玉女之职。
瑶姬生性好动,那里耐得住仙宫里那般寂寞生活。一日,她终于带着侍从,悄悄地离开了仙宫,邀游东海。但是,当她看见大海的暴风狂涛,给人间造成严重的灾难时,便出东海腾云西去。一路上,仙女们飞越干峰万岭,阅尽人间奇景,好不欢快。岂料来到云雨茫茫的巫山上空,却见十二条蛟龙正在兴风作浪,危害人民。瑶姬大怒,她决心替人间除龙消灾。于是,按住云头,用手轻轻一指,但闻惊雷滚滚,地动山摇。待到风平浪静,十二条蛟 19
龙的尸体已化作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峡,壅塞了长江,使得滔滔江水,漫向田园、城廓,今天的四川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为着治理水患,治水英雄夏禹当即从黄河来到长江。然而,山势这般高,水势这般急,采用开山疏水之法,谈何容易。正当夏禹焦急万分的时候,瑶姬为夏禹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乃唤来黄魔、童律等六位侍臣,施展仙术,助夏禹疏导了三峡水道,让洪水畅通东海。
夏禹得知神女暗中相助,便登上巫山,找瑶姬致谢。上得山来,只见眼前一块婷婷玉立的青石;不一会,青石化为一缕青烟,袅袅升起;继而又形成团团青云,霏霏细雨,游龙、彩凤、白鹤飞翔于山峦峡谷之间……。夏禹正在纳闷,美丽动人的瑶姬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瑶姬说:“你治水有功,但还要懂得天地间事物变化的道理。”边说边取出一部治水用的黄绫宝卷送给夏禹。
水患虽已治理,瑶姬并未离去,她仍然伫立在巫山之巅,为行船指点航路,为百姓驱除虎豹,为人间耕云播雨,为治病育种灵芝,年复一年,她忘记了西天,也忘记了自己,终于变成了那座令人向往的神女峰;她的侍从也化作一座座山峰,像一块块屏障,一名名卫士,静静地守立在神女的身旁。
神女峰的传说,在巫山地区流传甚广,其说不一,古代巫山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心目中的“神女”,尊称她为“妙用真人”,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凝真观(即神女庙)。山腰上的一块平台,即神女向夏禹授书的授书台。
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时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捉住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禹原来有个助手叫做皋陶(音gāoyáo),曾经帮助禹治理政事。皋陶死后,皋陶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的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的。但是,禹死以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4、学生自主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读一读,唱一唱。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唱。《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略。
第29课 大运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人工河,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同时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从开遭到现在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它对中国文南北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使学生了解大运河的历代开凿过程;了解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从运河的四段与作用量的方面介绍了运河,重点是掌握运河的四段名称、中心、起止点与作用。难点是理解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什么河吗?(京杭大运河)出示图片。谁能背诵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诗篇?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运河的历史地位: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生探究了解运河的修建: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运河在春秋末年就开通了邗沟。隋炀帝时为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控制,便于向洛阳和长安运输江南财物征发数百万民工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3、学生探究运河的“一、二、四、五”(即:一个中心两个起止点、四段名称、五大水系)
教师出示自编歌谣:“隋朝开通大运河,路线中心在洛阳;全长共计五千里,北通涿郡南余杭;永、通、邗、江分四段,海、黄、淮、长、钱塘江;世界史上它最长,永载史册不能忘。”
教师出示运河图结合歌谣记忆。
4、探究运河的作用: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找出运河的作用,齐读:“大运河的开凿,适应了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对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维护国家的统一,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拓展活动:
观察大运河示意图,统计一下从南到北一次流经山东哪些城市,沿途有哪些重要码头。
四、练习巩固:
画出京杭大运河的草图,标出中心、起止点及四段名称。
五、本课小结:
指出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第五篇: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三单元 名胜佳境
黄河
本组分两大部分:8.黄河包括黄河胜景、黄河号子、黄河精神、黄河颂歌;
9、五岳独尊——泰山,包括泰山美景、泰山日出、登山抒怀、泰山典故。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诗画览胜所描绘的意境; 2.指导背诵;
3.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活动广角。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手段:
老师指导点拨,学生自读自悟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诗句大意,了解黄河名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一些名诗名句。
1.黄河胜景
教学目标:
1.熟读《浪淘沙九首》(其一),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内容。2.了解作者、作品、朝代。3.了解黄河名胜。4.背诵。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措施:自读自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黄河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我们的母亲河吧!
2.师范读《浪淘沙九首》(其一)
3.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通顺、流利 4.检查自读情况
5.结合译文,看懂这首诗了吗?
6.读“温馨点击”,了解有关黄河的一些知识。7.熟读成诵。8.拓展:
欣赏两幅黄河名胜,课下查出它们的名字。9.课堂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2黄河号子
教学目标:
1.把《黄河船工号子》
(一)(二)读通顺 2.结合课文把它读懂 3.了解历史名人诸葛亮、周瑜 4.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措施: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点拨为辅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师简介“黄河号子”的形成 2.范读诗歌
(一)(二)3.生试读
4.指名读,看读通顺、读正确了吗? 5.结合译文,理解大意。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7.查资料
①你还查阅到还有哪些黄河号子吗? ②哪几组黄河大桥在山东境内? 8熟读成诵并适当检查 9.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
3.黄河精神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画,把《公元渡河》读正确、读流利; 2.结合译文理解诗句意思; 3.了解“龙门”的传说; 4.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熟读成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措施: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1.导入“龙门”的传说,生自读P54 2.师范读《公元渡河》 3.生试读
4.检查学生读的效果 5.结合译文,理解诗歌大意 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 7.学生读——背 8.课堂总结:谈收获 9.作业:
欣赏P54插图,查资料看是什么工程?下节课交流
泰山
标题:五岳独尊----泰山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让同学们走近泰山,了解泰山的过去、现在、未来。使同学们从小了解山东,热爱山东,将来投身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2、正确理解泰山的文化内涵。教学步骤: 一.走进名胜
阅读课文一至六页,感受泰山的风景和历史意义。
简介: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前临孔子故里曲阜,背依山东省府济南,主峰海拔1545米,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泰山山体高大,形象雄伟。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泰山与中国的其它四座名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合称“五岳”,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泰山以其壮丽的山体景观、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浑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流传于世,久负盛名。
岱庙,旧称“东岳庙”,俗称“泰庙”,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采用帝王宫城式建筑,在祠庙建筑中规格最高。其中岱庙天贶殿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 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它位于泰安市城区的中轴线上。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为9.6万平方米,约合160余亩。庙内现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60余间,庙前有遥参亭、岱庙坊、庙内轴线上贯穿着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东侧辅以汉柏院、东御座、东道院;西侧有唐槐院、雨花道院等。岱庙创建历史久远,据史料载,秦时已有了祭天告地的场所,汉时有了宫殿,其后历代拓建重修,屡兴屡废。岱庙不仅是帝宫神府,也是文物荟萃的地方。更为珍贵的是,岱庙内还保存着176块历代碑碣和48块汉画石像石,堪称岱庙碑林。二.重点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借助文献资料等了解历代帝王封禅的盛况,讨论“封建帝王为什么要封禅泰山?”
答:泰山作为举世名山,很早以前就被我们的祖先开发,自古即受到人们的敬畏,古代帝王多把泰山看作是上天的力量,政权的象征,越发地神圣化。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载入史册的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其中汉武帝七次东巡登封。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后改为祭祀。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岱顶。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相齐的神圣高度。一座自然山岳,受到文明大国的历代最高统治者亲临封禅祭祀,并延续数千年之久,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现象。
三.拓展研究
怎样理解“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泰山不仅是历史名山,也是文化名山。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系统: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通过泰山历代建筑、书画石刻,以及有关泰山大量的名人题咏,各种文物古迹,而充分表现出来,使泰山成为文化名山。
四.成果展示
让学生以多种方式交流在拓展研究中获得的成果。
第四单元 艺术乐园
歇后语
教学目标:
1、认识并积累,歇后语,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2、初步掌握歇后语的特点和比喻意义。
3、能恰当地运用 歇后语说话 写话。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班上的同学兴趣爱好很广泛,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有的练跆拳道,有的学舞蹈,还有的练乐器,大家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老师在说这段话时,用了一个歇后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歇后语。
二、讲读新课
1、读
(1)学生自己朗读课本上的歇后语。
(2)老师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2、思
(1)学生读后,思考,这些歇后语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板书。课件出示它的定义。
歇后语:有特定格式的诙谐语句。后一部分是主要意思所在。
3、同学们看看自己收集的歇后语是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歇后语。
4、找规律,分类别
师:书上的八条歇后语,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组,看看怎么把它们分组。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板书:
一组:1----3句,用生活现象比喻说明。二组:4----5句,引用故事比喻说明。三组:6----8句,采用字的谐音比喻说明。
(每一组选一句,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歇后语相关的故事和比喻意义。)
5、其它几条歇后语,同学们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学生汇报。
6、学生读歇后语。
7、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歇后语分类,汇报。
三、运用
1、教师用书上的歇后语说一段话,提醒学生注意听,有的地方需要他们的帮助。[用到歇后语的地方,老师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讲解:运用歇后语,有时只说出前一部分,不说后边的解释,让听的人自己去领会,显得意味深长,生动幽默。
2、练习:(1)连线题。
(2)选用成语构成歇后语。(3)情景填充歇后语。(课件出示)
3、学生练习说话,写话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读读背背,了解了歇后语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都是春天的蜜蜂------闲不住,下去还可以收集更多的歇后语,在以后的说话和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上它,老师相信这对大家来说就是老虎吃豆芽------小菜一盘,是吗?
民谣
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民谣可畏
在两汉历史上,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谣,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各地风俗民情的反映,也有民众对于时事所做的道德评判,抑或借某些事件的发生宣泄积累的不满情绪。正如《诗经·将仲子》所云:“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民谣的歌词简单,琅琅上口,广为传唱,因此为各个时期的政权所重视。《后汉书》中云:“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至各州县,观采风谣。”说的就是汉和帝让人微服到民间采听民谣,掌握民众的言论与意向。实际上,民谣也就是各个时期的社会舆论及社会思潮,从中折射出的生活面是相当广泛的,构成了一幅幅反映汉朝社会情况的立体画卷。
汉初,刘邦的第四子刘长骄蹇自大,不奉法令,并图谋叛乱,后来因为事情败露而被抓了起来。汉文帝免其死罪,废除了他的王位,将他贬谪到蜀中。刘长在途中绝食而死。百姓作歌曰:“一尺缯,好童童;一升粟,饱蓬蓬。兄弟二人不相容。”汉文帝听说之后,追封刘长为淮南厉王,并让刘长的儿子刘安荫袭淮南王的爵位,给他建造宫苑。
王莽新朝末年,更始将军刘玄在灭掉王莽所建的政权后,被拥立为帝。做了皇帝的刘玄沉湎酒色,将政事委付于岳父赵萌管理。赵萌排斥功臣,却授与官爵给那些谄佞小人或奸诈的商人,自成一党,甚至有人因为烹饪手艺好,做菜对胃口就获得官爵。于是,都城长安的市井间流传着一首民谣:“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民谣传开之后,士卒离心,人心怨叛。不久,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四川有民谣唱道:“黄牛白腹,五铢当复。”在当时,公孙述在四川自立为帝,并且废止汉朝的铜钱,自铸铁钱。由于铁钱不被民众所信任,民间一时间难以流通。怨声载道的百姓,私下里以民谣表达不满:王莽称黄,而公孙述想要模仿王莽,所以称之为白;而五铢就是汉朝的货币。民谣隐含了百姓希望恢复铜钱的愿望,另外也暗指公孙述的政权不得民心,离倒台已经不远了。果然没过多久,公孙述就被东汉所灭。
东汉第九位皇帝汉质帝死时只有九岁,没有后嗣,太尉李固想要立清河王刘蒜为帝,而手中掌握实权的外戚大将军梁冀却拥护蠡吾侯刘志,最终刘志上台,为汉桓帝。汉桓帝即位不久,李固就被人陷害,死于狱中,且被暴尸于路旁,而拥立汉桓帝有功的太尉胡广封安乐乡侯,司徒赵戒封厨亭侯,司空袁汤封安国亭侯。事情传开后,京都民众唱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表达了对外戚专权的愤慨,以及对于朝政颓败的悲哀。
汉桓帝元嘉年间,西北的几个游牧民族联手侵犯中原,汉室派兵拒敌,却屡战屡败,于是朝廷只得四处征兵戍边,造成了许多田亩无人耕作,从而被荒芜废弃的恶性循环。天下民谣传唱道:“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深刻地反映出了乱世之下,民生多艰的疾苦。
汉灵帝末,董卓为前将军,他的野心和凶暴天下皆知,京都流传有一首民谣《董逃歌》:“承乐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带金紫,董逃!行谢恩,董逃!整车骑,董逃!垂欲发,董逃!与中辞,董逃!出西门,董逃!瞻宫殿,董逃!望京城,董逃!心摧伤,董逃!”整首歌也就是一个意思:看到董卓来,就赶快跑吧。
果然,在汉灵帝死后,董卓率领大军进入了京师,诛杀宦官,废掉汉少帝,立汉献帝为帝,自封为太师,把握朝政。在听说了《董逃歌》之后,董卓下令禁止传唱。后来见无法从根本上禁绝,又把“董逃”改为“董安”,改成了歌颂他的歌谣。可是不久,京城又流传另一首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一首拆字的民谣,“千里草”即为董字,“十日卜”为卓。意在隐讳地诅咒董卓。没过多久,董卓即为吕布所杀。
民谣的发展:
80年代 台湾校园民谣兴起(最早的校园民谣是在日本出现的。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音乐大多是雅乐,曲调冗长沉闷,只有那些贵族们才有时间欣赏,学生们对此十分不满。后来,文部省根据学校没有音乐教材的情况,发动社会创作一些适合学生唱的歌。于是,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便应运而生了。但是,由于传统音乐的束缚,在音乐上还没有很大突破。1868年,品川弥二郎创作了一首《阿宫先生》,校园民谣的雏形便出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校园民谣热在日本走向低潮。70代中期,校园民谣在台湾兴起,并且发展迅猛。虽然二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但都为校园民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台湾更是校园民谣的成名地,谈到校园民谣就不能不谈到台湾的校园民谣。1975年6月6日在台北中山堂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台湾大学学生杨弦把台湾诗人余光中怀乡的诗谱成曲子演唱,深受青年欢迎。校园民谣不但反映青年生活,而且也是对西方音乐泛滥的一种抵制。当时一位名叫李双泽的歌手在演唱会上拍案而起,喊出了“唱我们自己的歌”的口号。从那以后,台湾校园歌手佳作不断,像侯德健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都是那一时期产生的。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台湾校园民谣高潮渐渐低落。大陆校园民谣的产生,最为直接、深远的影响来自台湾的校园民谣。1994年4月,一盒名叫《校园民谣Ⅰ》(1983-1993)的盒带由大地唱片公司发行,从此校园民谣有了自己的名字。以下是目前流行的一些校园民谣: 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童年、大学自习室、窗外、橄榄树、在希望的田野上、采蘑菇的小姑娘、青春舞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校园的早晨、兰花草、蜗牛与黄鹂鸟、歌声与微笑、龙的传人、明天会更好、让我们荡起双桨、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小草、踏浪、我是女生、中学时代、心愿、七子之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路灯下的小姑娘、捉泥鳅、校园的小路、梦驼铃、轻舞飞扬、似水年华、青春无悔、白桦树、往事、童年的小摇车、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小芳、青春纪念册、一生有你、朋友、千千阙歌、恋恋风尘、月亮代表我的心、小白杨、一无所有、深呼吸、冷酷到底、恋曲1990、让世界充满爱、白衣飘飘、却上心头、玻璃杯、未名湖是个海洋、老屋、单车岁月、彩虹、那些花儿、完美世界、光辉岁月、最美 „„)
90年代 娱乐化 广电传播(其实当中的很多大家都是听过的,可能我们没有记住它的名字,没有了解她们创作的背景或者没有把它们融入到一个体系中去思考,如果你还有兴趣去了解的化,可以去关注,如果你只是欣赏这些单只的歌曲本身的旋律,你也可以继续只是听着,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途径去发展兴趣爱好,这都不影响,因为我们已经得到了音乐带来的感动。)
台湾民谣依歌词内容为分类标准,大致可分成下列各类:
一、家庭伦理类:农业社会时期,台湾沿袭中国旧制,以农历夜,以大家庭为生活圈。家庭组织里,长幼有序,孝敬长辈,夫妇恩爱,传宗接代,培育子孙。此期间必然会产生许多叙述彼此相处情境的歌谣。如“病子歌”“做人的媳妇”“满月歌等”。
二、工作类:人们上山打猎、砍柴、出海捕鱼、下田耕作等进行各种劳动或职业上的工作时,常寓音乐于工作中,自然产生与工作有关,藉以增进效率并消除疲惫,或抒发工作忧怨的歌谣。如“耕农歌”、“采茶歌”、“牛犁歌”、“乞食调”、“江湖卖膏药”等。
三、爱情类:爱情是古今中外必然存在于男女之间的特殊默契。沐浴爱河中的男女,都会有一种向对方倾诉心声的冲动,这些传送心语的歌谣就是爱情民谣。这种情歌在台湾民谣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诸如“六月茉莉”、“桃花过渡”、“相褒歌”、“爱情哭调仔”等等。
四、祭祀类:台湾的祭祀习俗沿袭中国传统制度,在农业社会时以虔诚的敬心,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平安吉祥,多福多寿。另外,敬拜祖先是民间的优良传统,家家户户每每于长辈先逝或庆典节日,都会有祭祖仪式。这种祭祀时所用的歌谣,如“道士调”、“牵亡歌”、“抽签卜卦调”、“哭丧调”等属于这一类。
五、叙述类:台湾的叙述民谣,大致分成“叙事”、“叙物”、“叙史”、“叙人”等四类。“叙事”民谣,在于针对社会现象之良痞,加以褒贬。如劝诫酒色的“修成正果歌”,民间贬恶善的“劝世歌”,讽刺日本人的“人插花、你插草”等均是。“叙物”民谣则在描述日、月、山、穿、动植物、地方、器具、自然景致等,如“台北调”、“台湾地名歌”、“台湾产物歌”、“时令歌”等。“叙史”民谣指的是叙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奇的民俗歌谣如:生性凶恶蛮悍的蔡牵,于海上作乱时,南部流传着“你较野蔡牵”之民谣。此外,“郑成功开台湾”、“陈三五娘”及“雪梅思君”等均属这一类。“叙人”民谣则以人为对象,这类的民谣不多,如“阿艺娟,真正贤”、“黑面祖师公”等。
六、趣味类:喜乐形之于色,而咏成歌,为之趣味歌。它包括人们工作之余,欢聚一堂用以助兴的欢乐歌及趣味横生的滑稽歌等。这类民谣如“食新娘茶四句联”、“饮酒歌”、“猜拳歌”、“嫁歌”等等。
七、童谣类:指的是儿童生活中用以哼唱的歌谣。就内涵和意识上而言,童谣的想象,意趣均异于普通民谣,宜另归类。台湾童谣依其内容之不同又可成游戏歌、幻想歌、摇篮歌、趣味歌、叙述歌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