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我们来寻根 教案
让我们来寻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根的故事”“我是中国人”“歌曲欣赏”等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让学生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民间文化。
教学准备: 按照第74~75页的内容和第76~77页上的部分内容自制成多媒体课件。课前请三位学生排练小品“寻根”。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一 寻根的故事小品导入:“寻根”。
(旁白一人,演员两人,男女各一名,男孩扮演华侨老人,女孩扮演其孙女。故事讲述的是老华侨年轻时因战乱被迫离开祖国,多年后重返故土之百感交加的感人场面。其中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第一幕中的战乱的印象画面配以演员的表演,第二幕中播放《把根留住》的MTV,演员朗诵《回乡偶书》一诗。总之教师应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将小品的感人之处充分表达出来,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同学们,这个小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像这位老人一样的华侨华裔还有很多,可他们都和这位老人一样,在离开祖国多年后依然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听这样几个故事。提问: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人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回来寻根?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情吗?欣赏并跟唱MTV《我的中国心》。
二 我是中国人 看到这么多海外华侨来到中国寻根,你们有什么感想? 是啊!祖国在一天天强大起来,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让我们高唱一首《中国人》,向世界证明我们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播放MTV〈中国人〉)
三 我们的根有多深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华夏子孙,我们也应该了解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甚至更早的故事。老师就很想知道咱们中国人最早最早的祖先是谁?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在古代,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人们只能凭借想象创造出许多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请看!(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片)
2 听音乐,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以“开天辟地”为主题的小舞蹈进行表演。评一评:哪个小组把盘古氏的那种雄伟气魄表现得更为出色!
3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并将名称填写在书上。
四 歌曲欣赏〈龙的传人〉
1教师讲述〈龙的传人〉的故事。让我们共同唱起这首歌,唱出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看到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引导学生知道先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教学准备: 按照第76~77页的内容和第78~79页上的不同内容自制成多媒体课件。课前请同学们收集有关人类进化过程、中国古人类遗址的资料以及先民的生活情况等。课前请学生查找形容先民们生活的有关成语。教师准备歌曲〈龙的传人〉。
教学过程:
一 师生交流、导入
1师生交流:同学们,相信大家从小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能说说你们长大了想当什么吗?有想当考古学家的吗? 教师介绍〈没有大学文凭的院士〉。如果你和贾兰坡院士一样也是考古学家,你想发现些什么?
二 考古的发现 汇报课前的调查、收集的情况,可以开展一次“考古探讨交流会”。课前请学生去查找有关人类的进化过程以及中国古人类遗址的资料。媒体出示:从猿到人的演化示意图以及书上提供的一些图片,有条件的可以看“纪录片”。结论: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
三 先民的生活 提问:面对早期人类的生活你又有什么疑问吗?可以大胆地提出来。请学生大胆地想象一下:你认为先民是怎样生活的?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书上第78页的内容,互相讨论:你知道了、了解了什么?(讨论后交流)
4媒体:展示先人生活的图片,教师做适当的介绍和补充。小品表演。你能想象北京人的生活情景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北京人的生活情景”小表演,好吗?
通过表演,你能体会到我们人类走出的第一步是多么不容易吗?竞说成语。
你知道“披荆斩棘”这句成语的意思吗?是不是可以用它来形容先民们的生活呢?你还会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四 歌曲齐唱,结束本课
同学们,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就叫做中国,巨龙底下我们成长着,长大以后我们是龙的传人!最后让我们共同唱起那首〈龙的传人〉。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炎黄子孙这一名称的由来,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有一定了解。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为自己是炎黄子孙中的一员而骄傲。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感受华夏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能够树立从小为民族振兴发展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教学准备: 大禹治水的录像资料。推荐学生查阅 图书:〈中国历史的童年〉(上、中、下)〈中国历史的故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歌曲:张明敏〈我的中国心〉。推荐学生查阅相应的网站:华夏人文地理网站、国际在线华夏文化网站、中国历史在线网站。
教学过程:
一 了解炎黄子孙这一名称的由来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被称为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那么,你知道炎黄子孙这一称谓是怎么来的吗?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指名学生进行汇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中是怎样向我们进行介绍的?学生自由阅读相关的内容。指名学生汇报: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一些什么内容?
二 听录音,情感体悟,激发民族自豪感 同学们对于“炎黄子孙”这一名称的由来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在哪些地方听人们说这个称呼比较多呢?
每当在电视上,在课本上,在收音机旁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涌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现在让我们来听一首歌,这首歌又张明敏所唱,非常的感人,想听吗?指名学生反馈: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些什么,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作为旅居海外的华人,可是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用歌词来说,就是“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其实,这首歌也是代表了无数的旅居海外的华人的心声,他们和我们虽然不在一处,可我们却提高拥有着什么?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很多的海外赤子和我们一样从来没有忘记过我们的根。自由看图,阅读旁边的介绍。指名反馈:此刻,你想说一些什么?
三 看录像,体会华夏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 除了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以外,我们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还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段资料就介绍了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指名反馈:录像中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大禹的资料。
小组交流: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你对这件事情有着什么样的看法呢?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将自己的看法写下来。指名学生反馈: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咱们华夏的祖先身上有着一种什么样的品质?(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祖先的身上就有着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的品格,这种优秀的品格世代相传,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宝贵的财富。
四 交流故事,制作小报,拓展知识 在远古时代,像炎帝、黄帝和大禹这样的人还有着很多,我相信,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阅读课外的书籍,一定都有着不少的收获呢,现在大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所寻找到的故事。小组内的同学相互配合,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一份小报。老师巡回帮助,辅导。各组展示自己的小报,在全班进行交流。
五 总结活动,延伸教育 同学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的一员,我们的血脉中也有着祖先的血脉,我们该怎么做才无愧于炎黄子孙这一神圣的名称呢?学生讨论。指名多位学生交流反馈。同学们,只有从小发愤图强,勤奋学习,我们长大才能够用自己的知识为民族的发展,国家的腾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现在,让我们一起学唱〈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并且把它永记心头,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好吗?师生共同跟唱歌曲。拓展:将各小组制作的小报贴在学校宣传栏里,大家共同阅读。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长江、黄河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知道这两条河流是我们的母亲河。通过收集、交流有关长江、黄河的诗文、歌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通过调查了解母亲河的现状以及人们保护母亲河的措施,能尝试设计“保护母亲河”的方案,并能做到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
2课前学生查找有关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诗文。课前学生对家乡河流的情况进行调查。
4教师准备有关目前长江、黄河遭受破坏的影像资料,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实地拍摄。10~15个心形粉色卡纸。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师板书“母亲”:每当看到“母亲”一词时,你回想到什么?
指名说(妈妈对我们很关心,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妈妈很伟大„„)(师在“母亲”后板书“河”):对于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各抒己见,自由畅谈)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什么河流吗?
二 读一读,找一找 学生自读课本中对长江、黄河进行概述的部分。在中国地形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长江、黄河的流经路线,想想这两条河流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
(1)所画的流经路线是否正确;
(2)说说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儿;
(3)说说长江、黄河分别流经哪些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4)为什么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结合查找的资料找)。请学习小组上台汇报交流情况,集体评议。
三 比一比,夸一夸 师:长江、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应有尽有,这些都是母亲河所给予的,人们用自己的真心、真情歌颂、赞美她们。你知道哪些赞颂母亲河的歌曲与诗词?分组比赛。
比赛规则:(1)分四组轮流赞颂;
(2)可以说古诗,必须能朗诵两句诗;说歌曲的必须能唱两句;
(3)朗诵正确,歌唱准确的小组加一个对获胜小组进行表彰并总结。师:咱们教材中有两篇赞颂黄河的诗文,下课后,可以好好读读。
四 看一看,说一说 师:那奔腾不息、无私奉献的母亲河现在是什么样?请学生读教材第85页的第一段内容。(播放一段实地拍摄的录像)师:我把采集到的这瓶母亲河的水带到了课堂上,同学们,好好看看吧。(生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说心里话)师:长江、黄河的现状如此,我们家乡的河流情况又怎样?下面请小小调查员来说一说吧。请学生将课前所调查到的资料进行汇报,集体交流。6 结合实际,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读读自己将怎么做。
五 评一评、议一议 师:现在已有一些志愿者开始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当然,我们还要号召更多的人,让全社会都来保护母亲河。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母亲河的方案。请学生上台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并将卡纸贴在黑板上。全班集体评议,哪些方案更加切实可行,并寄往环保部门。
六 小结
同学们,用我们对母亲的爱去爱长江、黄河。让每一颗爱心串联起来,去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奉献一片赤子之情,好吗?
第二篇:让我们来寻根(教案)范文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11、让我们来寻根(第三课时)
——母亲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的缘由,并通过调查母亲河的现状来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欣赏、讨论、调查实践等形式使学生得到深刻地感受、体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和态度:
通过对母亲河的了解,激发对母亲河的深深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母亲河、家乡河的责任意识。
4.行为与习惯:
养成大方开朗、乐于合作、善于表达的文明习惯。
课前活动:播放《龙的传人》,生轻轻跟唱。(课件做成可以点击就停止的)
教学过程:
一、了解母亲河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读)让我们来寻根。(课件出示:黄河母亲石雕)看,这是一座石雕,看着它,你不由想起了谁?说到母亲,你又会想到什么?如果请你给石雕起个名字,你会叫它——
揭秘:告诉你们,它的名字叫《黄河母亲》。它伫立在黄河之滨——兰州,寓意着:黄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板书)除了黄河,我们还把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也称之为——母亲河.那为什么把长江、黄河称之为母亲呢?让我们走近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板书)。
2、同学们看:(课件出示:黄河、长江幻灯片:配乐配音:长江、黄河沿岸风光旖旎,景色宜人。长江三峡景色秀丽,九曲黄河波澜壮阔,它们也是重要的运输通道。母亲河流域动植物众多。)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何感受?
(生)母亲河真美啊!
(生)母亲河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生)母亲河不但风光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生)刚才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片,我就像进入了仙境一样。(生)我真想亲自到母亲河那儿看一看啊!(生)如果我也生活在母亲河两岸,那该多好啊!
3、母亲河真美,难怪古人要赞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们也来用古诗词赞赞母亲河,谁先来?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师)气势磅礴。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归。(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板书)(师)说得太好了!
(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板书(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板书)(生)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真好!这些诗词把长江、黄河的雄奇壮丽表现得一览无余,可是称它们为母亲河,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课文中有两段话(课件出示),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
读后问:说说,为什么把长江、黄河称之为母亲河?
(生)长江、黄河是中国的两大河流,它们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水源充足)(生)源远流长的长江、黄河用乳汁般的河水浇灌着全国近40%的耕地。(近一半的耕地依靠长江黄河之水灌溉)
(生)在远古时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动植物多。(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生)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生)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的子子孙孙。(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发祥地。
5、总结:确实,长江黄河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更了不起的是,它们像无私的母亲一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昨天,老师请你们回家收集了一些关于长江、黄河的资料,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更具体地了解母亲河吧!来,拿出资料在同伴学习小组内共享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找出长江、黄河的流经路线。找到其源头,并标出所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2、结合资料,再次说说,为什么称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查阅,讨论答案。
找到长江、黄河的源头了吗?我们先来看长江的流域路线,谁来说说?
(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后注入东海。(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嗬,这么多的地区,也包括我们江苏都享受着母亲河的滋养呢!
黄河的流域路线呢?
(生)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向东注入渤海。(师随生述演示课件)长江、黄河真()呀!(加上肢体语言)(生)长江、黄河真长啊!(师)有多长?生不知道师说
(生)长江全长6380千米,落差5400米。(生)黄河干流全长5464千米。
拿起你们手中的笔,用你们最端正的字迹记录下这两个数据:6397千米、5464千米!响亮地读,慎重地记在心里!
如此之长,流域如此广阔,流经了大半个中国,养育了多少中华儿女啊!的确是我们的——母亲河啊!
6、我们再结合资料说一说,在母亲河流域,到底孕育了哪些古老的华夏文明?
(生)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长江流域劳动生息。动植物(动植物、适宜的环境等都为我们祖先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生)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猿人距今已有170万年左右的历史。(师)多少年?(生)170万年。——170万年!!母亲河孕育的历史文明居然这么悠久!难怪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长江流域孕育了4000年前的良诸文化,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等。
(生)黄河流域出现了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难怪母亲河被称为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师)仰韶文化又叫彩陶文化。
(生)从殷墟的发现可以证明了3000年前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下流域建立了最古老的文明古国。
(生):六朝古都——是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母亲河的怀抱中繁衍生息,创造出一代代繁华盛世!
(生):名胜古迹——恩,这些都是母亲河的骄傲!
6、是呀,多么灿烂的华夏文明,这可都是母亲河辛勤孕育的!(课件播放录像:大河文明)黄河、长江——母亲河的称号当之无愧!
7、现如今,母亲河又是怎样为炎黄子孙造福的呢?
(生)长江全流域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40%,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37%以上,淡水鱼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母亲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有色金属等——
8、母亲河为华夏民族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瞧,母亲河流域,处处一片繁茂的景象!(课件出示:)
9、从古到今,母亲河始终在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民族输送新的血液,注入新的动力,如果没有母亲河,会怎样?
(生)如果没有母亲河,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如果没有母亲河,就不会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如果没有母亲河,就不可能有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生)如果没有母亲河,中国将会多处是干旱地区。(生)如果没有母亲河,就不会有灿烂的华夏文明。
10、难怪,我们每每提到长江、黄河,总要饱含激情的称呼它为——母亲河!(课件出示:石雕:上面写着:母亲河,我爱你!)让我们深情地呼喊:母亲河,我爱你!(师板书:热爱)
二、歌颂母亲河
1、母亲河,几千万年来流淌奔涌在中华大地上,它不仅是雄伟壮观的河,历史悠久的河,对我们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河,也是蕴藏着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河。它已经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母亲的象征,我们纷纷歌唱它!知道有哪些歌唱母亲河的歌曲吗?(学生会说多少就是多少,不用补充)
(生)《长江之歌》(生)《我的中国心》(生)《大中国》(生)《我们是黄河泰山》(生)《黄河源头》(生)《保卫黄河》
2、除了诗词、歌曲,还有许多赞美母亲河的文章,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其中的一篇。(课件出示:《黄河,你听我说》)
三、保护母亲河。
1、(课件出示:石雕图:字:哭泣的母亲,音乐渐起)母亲河,我们的血脉我们的根;无私哺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我们声声歌咏的母亲河,今天,却哭泣了„„
(课件出示:水污染、断流图片)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母亲河被严重污染了并发生了断流。(生)工业污水乱排乱放。(生)生活垃圾乱排乱放。(生)无节制地用水
(生)我们要保护母亲河(板书:保护)
2、值得庆幸的是,治理母亲河水污染已经作为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当然,这也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义务!瞧,解放路小学五4班“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上,刘玲玲为同学们读了一段资料,读一读书上85页中有关内容,看看材料中的大学生和志愿者怎样保护母亲河的?在书上划出。(可作为自己救治措施的参考)
3、我们无锡有个母亲湖——太湖,当然,身处江南水乡的无锡,不止这一处水资源,课前,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水环境状况的,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那的情况。
(小组汇报)
老师欣慰地看到,通过调查走访,你们不仅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关注了家乡的水环境状况,母亲河会为有你们这样的孩子而感到骄傲。
4、同学们,我们不仅要有保护母亲河的意识,而且一定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愿意为你们今后的行动做出承诺吗?好,让我们一起承诺。(课件出示承诺书:一齐起立宣读)你们觉得,还可以往承诺卡上填什么内容?
(承诺书内容:
1、保护母亲河,我们庄严承诺:在母亲河旁边多植树,巩固泥土!少伐树,减少环境污染!
3、保护母亲河,我们庄严承诺: 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4、不往母亲河里扔垃圾;
5、渔民不要乱捕滥捞母亲河里的鱼类。
6、做保护母亲河的宣传者,带动更多的人来保护母亲河!)
保护母亲河,势在必行,义不容辞!
5、作业:课后,请大家将这份承诺延伸下去,请大家利用下一次的班队活动课,读一读《黄河魂》;登陆关于保护母亲河的网站,设计一份保护母亲河的方案,并将承诺卡的内容合并为一张承诺书,邀请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队伍,好吗?
板书设计:
11、让我们去寻根
——母亲河
长江
热爱
黄河
保护
第三篇:教案让我们来认识道路和车辆
教案 让我们来认识道路和车辆
教学内容
《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第1-5页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各种道路和车辆,了解其作用,初步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②情感目标:在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初步运用交通安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道路和车辆。难点:认识各种道路和车辆的作用。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②学生准备:课前到街上去观察,看看有哪些车辆。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课文。
教师出示谜语,学生仔细思考,谜面是:
一条巨龙长又长,连着四面和八方,川流不息车不断,运输载客都在忙。学生猜谜语后,教师小结。
板书课题:让我们来认识道路和车辆。
二、认识道路
多媒体演示各种城市道路,思考:什么是道路?
学习课文第2页,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背一背两首儿歌,交流:你应该怎样安全行走? 说一说,你平时看到的那些城市道路?
三、认识车辆
a、自学课文,思考:①车辆是指什么?你认识哪些车辆?②什么是特种车辆和非机动车?你知道的非动车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b、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c、检查自学效果,小组长汇报;
d、引导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一些简单的道路设施和车辆名称,知道了它们的一些作用。
四、检查实践
播放多媒体,演示从学校到家里的路上,你看到了哪些道路和车辆?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分组进行互答竞赛。
五、课外拓展
去模拟基地,让学生现场认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并要求在回家路上仔细观察,记录看到的道路和车辆。
第四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我们来寻根教案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寻根的故事”我是中国人“歌曲欣赏”等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看到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引导学生知道先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
4.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情感和态度: 5.通过寻根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遗产,激发起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
6.通过阅读、欣赏、交流、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发展。教学时间:4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课前调查研究,资料查询。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同是炎黄子孙。
1.从姓氏说起,你的姓氏从哪里来?引出“修谱热” 2.为什么说“八百年前是一家”?
3.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谁知道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我们的共同特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你认为还有哪些共同特征?
4.播放海内外人士拜祭黄帝陵记实录像。a.讨论后交流。b.指名表述。
5.播放歌曲、激发情感:播放《龙的传人》作为背景音乐,导出“寻根热”一样的天,一样的情。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和我们一样都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情。他们有的“少小离家老大还”还有的“少小离家老大不还”,客死他乡。但是,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和家乡的人民。在埋骨他乡许多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拜托自己的儿孙常回家看看,帮他们捧回一把故乡的泥土,播撒在自己的坟头,以了心愿。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那首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勿忘搞乃翁。”
[点评:从姓氏谈起,激发学生寻根的热情,感知与感受同为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感。]
二、寻根的故事
过渡谈话:如今经济发达了,海外游子们也有条件回家看看了。他们的双脚纷纷踏上了寻根之旅。你瞧,他们回来了。1.小品导入,“寻根”。
(旁白一人,演员两人,男女各一名,男孩扮演华侨老人,女孩扮演其孙女。故事讲述的是老华侨年轻时因战乱被迫离开祖国,多年后重返故土之百感交集的感人场面。其中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第一幕中的战乱的印象画面配以演员的表演,第二幕,播放《把根留住》的mtv,演员朗诵《回乡偶书》一诗。总之教师应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将小品的感人之处充分表达出来,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2.同学们,这个小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交流后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像这位老人一样的华侨华裔还有很多,可他们都和这位老人一样,在离开祖国多年后依然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听这样几个故事。
4.提问: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人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回来寻根?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情吗? 5.欣赏并跟唱mtv《我的中国心》。
6.启发思考:哪个故事最吸引你?为什么?
7.补充材料三:华裔少年寻根感言(课件:图片+字幕,选定内容)。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寻根的故事?引出:中秋包机,清明扫墓、连战主席访问等。
[点评:既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情感体验,又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诗话的语言体现了老师的创造,精彩的表演体现学生的创造。]
三、游子的心声
1.为什么要寻根?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游子的心声吧。(播放人物采访dv或图片+字幕)a.观看后讨论人物的发言。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观后感。2.歌曲欣赏:《乡愁四韵》(flash播放)[点评:“问而不答”,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淡化了机械地说教。有“润物细无声”之妙,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四、我是中国人
1.看到这么多海外华侨来到中国寻根,你们有什么感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2.是啊!祖国在一天天强大起来,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让我们高唱一首《中国人》,向世界证明我们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播放mtv《中国人》)。
[点评:让学生充分的有感情地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现了新课标“参与性”和“体验性”]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查询自己的家谱。2.教师充分准备好相关课件。3.安排学生编排节目。第2课时
一、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课前调查研究,资料查询。
二、教学过程:
一、考古发现
导入谈话:那么多海外华人不远千里万里来大陆寻根,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根到底在里? 2.听音乐,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以“开天辟地”为主题的小舞蹈进行表演。评一评:哪个小组把盘古氏的那种雄伟气魄表现得更为出色!b.把名称填写在书上,相互检查。[点评:用“看动画”、“听音乐”、“小舞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先民的生活
1、提问:面对早期人类的生活你又有什么疑问吗?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2、请学生大胆地想象一下:你认为先民是怎样生活的?(此环节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先想象,再发言)
3、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书上第78页的内容,互相讨论:你知道了、了解了什么?(讨论后再交流)此环节学生可以知道先人的劳动工具、生活习俗以及原始人钻木取火等。重点让学生知道原始人是怎样发明人工取火的?
4、媒体:展示先人生活的六组图片,教师做适当的介绍和补充。(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艰苦斗争中,从鱼雷、采集生活逐渐过度到定居的农牧业和渔猎相结合的生活。从陕西半坡遗址和浙江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来看,当时的人们学会了种植庄稼和饲养家禽、家畜,懂得了建造房屋,回纺织麻布、制作衣服。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进入了农业社会。)
5、小品表演。
你能想像北京人的生活情景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北京人的生活情景”小表演,好吗? 通过表演,你能体会到我们人类走出的第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
过渡谈话:我们祖先的每一小步,都凝聚了他们的辛勤汗水。现在看来,当初的每一小步都是迈向文明的一大步!说说看你的感受。
6、竞说成语。
你知道“披荆斩棘”这句成语的意思吗?是不是可以用它来形容先民们的生活呢?你还会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点评:运用“小品表演”和“竞说成语”等活动开展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活动化教学策略”。而“互相讨论”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途径。]
三、师生小结
过渡:我们的根究竟在哪呢?
1、课件提示:山顶洞人,字幕:我们的根在山顶洞人刀耕火种的日子里,盘古开天,字幕:我们的根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里,汉字书法,字幕:我们的根在一个个横平竖直的方块字里,敦煌飞天,字幕:我们的根在敦煌绚丽多姿的壁画彩塑里,(要求学生小声地读出字幕上的内容)
2、图片提示:黄河浊浪,字幕:我们的根在()
长江三峡,字幕:我们的根在()四大发明,字幕:我们的根在()屈原问天,字幕:我们的根在()
(模仿上面的字幕,引导学生正确填写。可以先让学生交流评价后再填写。)
3、引导启发:根据图片提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些都是我们的根?看了之后,有何感想?(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4、拓展延伸;出示大量图片,比如长城雄貌、泰山日出、京剧脸谱、孔子授学、唐诗宋词、山水国画、烟雨江南„„ 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无上光荣。
[点评: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下一环节诗歌创作作了必要的情感铺垫。]
四、诗歌创编
1、小组合作创编小诗
2、集体朗诵自己的诗作 [点评:创编诗歌是情感的体验,增加这一环节,彰显了“大德育”观。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
五、课外延伸 过渡谈话:要想知道我们的根有多少,有多深,有多长,有多大,不是这一节课所能回答的,也许要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这一单元的内容都是帮助我们回答这一问题的,大家课外再去查查资料„„
1、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课外搜集资料。
2、自由组合,准备下一课时交流材料。[点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是“开放性教学策略”的体现。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体现。]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1.在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让学生大胆地去发现“考古”的问题,并去查找资料予以解答。
2.让学生课前在网上、书上去查找有关人类进化过程、中国古人类遗址的资料以及 先民的生活等。
3.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对古代先民的疑问,并鼓励他们自己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主探究的目的。
4.本活动主要采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情境模拟等方式来组织。第3课时
一、课前准备:
⒈大禹的生平事迹以及治水的相关录像资料。⒉华夏儿女祭奠黄帝陵的录像资料。⒊查阅丛书《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国历史的故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⒋歌曲:刘德华《中国人》
⒌查阅如下网站:华夏人文地理网站、国际在线华夏文化网站、中国历史在线网站。
二、教学过程:
㈠激情导入,了解炎黄子孙称谓的来历。
同学们,有首歌这样唱道:五千年的荣辱,五千年的根,炎黄的好子孙,华夏的好传人。是啊!如果有人问我,你来自哪里,我定会骄傲地告诉他:我来自中国,我是炎黄子孙。⒈炎黄子孙,多么神圣的称呼呀!你们知道炎黄子孙这一称谓是怎么来的吗? 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②指名学生进行汇报,适时给予评价。
⒉课文中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炎黄子孙的由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①出示一段话。
②边读边用笔画出你所了解到的内容,并大胆地向组内成员汇报。(重点说出,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炎黄子孙)以一首歌词导入新课,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点明本节课的主题。围绕课文中对炎、黄二帝的描述,使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了炎帝子孙称谓的来历。㈡歌曲中体会,影片中体会,激发民族自豪感
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炎黄子孙称谓的来历了。①想一想,我们在哪些地方听人们说过这个称呼比较多呢?②每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一刹那,每当在电视上,课本上,收音机旁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⒉现在让我们静静聆听来自香港歌星刘德华演唱的一首歌《中国人》,这首歌气势磅礴,感情真挚,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声,你们想听吗?
①播放歌曲《中国人》(提示,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演唱时,可以通过神情动作等来表达内心感受)②交流:从这首歌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 ③屏幕显示一段歌词:
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曾经的苦难,我们一起走过,一样的苦,一样的痛,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④师生起立,共同朗诵,让情感在朗诵中升华。作为旅居海外的华人,可以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作为海隔一方的台湾同胞,并没有泯灭心中的中国之梦,所有的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所有的根都深深地扎进中华民族的肥沃土壤里。
⒊在古都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之间,有个黄陵县。①录像:简介黄帝陵
黄帝陵是华夏始祖黄帝的陵墓。林木参天,葱葱郁郁,这里庄严肃穆,令人起敬。②录像:海内外华人共同祭奠敬拜,寻根问祖的盛况,表达对黄帝的敬仰之情。③同学们,这些白发苍苍的老者,分别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为什么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呢?(根的认同)④指名反馈: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中国人》这首歌曲调激昂,令学生热情澎湃,深深地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自豪。另外,海内外华人共同祭奠黄帝陵的视频影像给了学生更大的震撼,升华了主题。㈢影像中领略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⒈中华民族是善良、勇敢、勤劳、智慧的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荣辱,铸就了太多太多的辉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 ①播放《三过家门而不入》
②看中思考:录像中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⒉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大禹的资料。
小组交流: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你对这件事有着什么样的看法。①讨论
②记录下自己的看法。
⒊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华夏祖先身上的什么品质?
师小结: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祖先的身上就有着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的品质,这种优秀的品格世代相传,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宝贵的财富。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脍炙人口,从听故事到感受故事是一次飞跃,也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㈣资料交流,制作小报。
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只是体现华夏祖先优秀品质的一个小故事,像炎帝、黄帝、大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课前,老师布置了同学们通过看书、上网等途径,查阅资料的,现在一定有许多收获想法和全体同学交流。①组内交流,评出最佳,给予表扬。②班内交流,评出最佳,给予表扬。
③组内合作,制作小报、刊头、版面自行设计,评出最佳、给予表扬。④班内展示,进行交流。
查阅资料,制作小报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有了这个环节,将炎黄子孙的概念深入人心,融进心灵。㈤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⒈同学们,我们也是炎黄子孙中的一员,我们的血脉里也有着祖先的血,作为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该怎么做才无愧于炎黄子孙这一神圣的名称呢? ①学生讨论
②指名多位学生交流反馈
③因势利导,背响《八荣八耻》。
⒉同学们,只有从小发愤图强,勤奋学习,我们长大后才能够用自己的知识为民族发展,国家腾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现在,让我们一起学唱《中国人》这首歌,并且把它永记心头,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好吗? ⒊师生共同学唱歌曲《中国人》。
⒋拓展:课后将自己的小报张贴在宣传栏中,以便大家共同阅读。课后还将本课所学到的知识讲解给长辈以及弟弟妹妹们听,进一步拓展课堂教育的空间,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微薄之力。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㈠课件制作。
⒈幻灯片,主要内容是介绍炎、黄二帝的生平以及炎黄子孙的来历。⒉影像
①歌曲《中国人》,配有画面:表现中国人勤劳、勇敢、不畏艰难险阻,孜孜奋斗的场面。②《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③海内外华人共同祭奠,敬拜黄帝陵的盛况。㈡使用的设想 ⒈幻灯使用
直观地介绍炎、黄二帝的情况以及炎黄子孙的来历,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⒉影像使用 从问题出发,从情境出发,从感情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引领学生有效地开展体验,探究等学习行动。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⒈师忌一言堂,从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以学生的感知获得知识为主,即通过看、听、悟等方式了解炎黄子孙称谓的来历,华夏祖先的优秀品质。⒉动手探究一定要放手,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⒊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⒋本课的概念比较抽象,不要急于说教,重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小报,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并且升华为一定的情感。第4课时
一、课前准备: ⒈中国地图;
⒉课前学生查找有关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诗文。歌曲《母亲》 ⒊视频录像:黄河壶口瀑布; ⒋黄河、长江水污染图片资料;
⒌课前学生对家乡河流的情况进行调查;
二、教学过程: ㈠课前五分钟
同学们,马上就要上课了,让我们静静地聆听一首歌曲,好吗?(播放:《母亲》)屏幕出示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㈡谈话导入新课
⒈有谁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吗?(生答),对,是《母亲》(师板书:母亲),听完这首歌,看到这个词,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此时此刻,你们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指名说。(妈妈对我们很关心,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让我们满怀感激读出这个词(母亲)⒉(师在“母亲”后板书“河”)加上一个“河”字,变成了“母亲河”,对于这个词,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自由畅谈)指名说。(养育了中华儿女,任劳任怨,和妈妈一样只讲奉献,不求回报„„)⒊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什么河流吗?(师板书:长江 黄河)导入环节以听歌,谈体会入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同时也深切体会母亲对子女无私的付出。由谈谈母亲拓展到谈谈母亲河,让学生对母亲河有初步印象,即任劳任怨地养育中华儿女的高尚品质。
㈢查阅资料,动手圈画,深情朗诵,了解为什么称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⒈中国河流千千万,为什么要把长江、黄河作为母亲河呢?带着这个疑问,大家自读课本中对长江、黄河进行概述的部分。(幻灯出示书中两段话)读完后,谁能告诉我们,你了解到的长江、黄河是什么样的? 指名反馈 ①学生自学 ②指名反馈
③为什么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结合资料说),让我们再次用满怀感激的心情读出这个词(母亲河)查阅资料获取知识是本教学环节的重要任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内课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对母亲河的细节有了充分地了解,更难得的是培养了学生注重课外知识积累的能力。
㈣诗词歌赋夸母亲河,人人参与颂母亲河
⒈长江、黄河气势恢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黄河瀑布的录像,我们一起欣赏(播放 壶口瀑布)看完这段影像,你想说些什么?
课文中有一则美文,写得就是壶口瀑布,我们来欣赏。⒉看到这样的长江、黄河,诗人们又是如何赞美的呢? 小组间竞赛。
⒋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不仅在优美的歌声中陶冶了情操,更可贵的是让母亲河的精神渗透到我们的骨子里,我们的血脉里。
(幻灯出示诗《黄河,你听我说》),同学们,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来齐声朗诵这首诗。黄河,你听我说
(女)几度月圆,几度秋深,(女)月缺月圆,春短秋深 望乡人儿,早就白了双鬓,一颗心儿,早已飞回家门,(男)忘不了黄水,黄沙似金,(男)情牵着民族,同胞乡亲,忘不了密林,绿树成荫,变魂在三山、五岳、昆仑。
(师)我是莽莽大泽的一滴水呵,(齐)我是轩辕大帝的子孙,我是中州大地的一粒尘。纵然是天高水长(男)纵然是沦落天涯,我也回去报国恩。
我也忘不了黄河养育恩。(师)黄河呵,你听我说:
(师)黄河啊,你听我说:(齐)你是我的血脉,你是我的根(齐)你是我的血脉,你是我的根,回不到你的身边,我不死心 回不到你的身边,我不死心。
这个环节轻松、愉快,以诵诗、吟唱为主,用竞赛的形式巩固对母亲河的印象。最后师生共同朗诵《黄河,你听我说》,把对母亲河无比的热爱和眷念推向高潮。㈤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
⒈刚才,我们听了一首慷慨激昂的曲子《保卫黄河》(再次播放《保卫黄河》)这首歌在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全国人民奋起反抗,用顽强的意志将侵略者赶出了国土,美丽的母亲河又以宽阔的胸怀滋养我们,但是昔日的母亲河,如今成了什么样子呢?(出示长江、黄河水污染的图片)看了这些,大家心痛吗?造成母亲河满目疮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①生讨论 ②交流
看来现在,我们又将打响一场黄河保卫战了。
⒉我们淮安是镶嵌在大运河这条美丽丝带上的一颗明珠,大运河就是淮安人民的母亲河,课前,我们采集到了运河水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观察观察,你眼前的运河水还是过去清澈见底,能够饮用的水吗? ①生观察运河水 ②指名地答
③共同讨论,我们该如何保护母亲河。
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做环保专家,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出谋划策吧。(板书:保护)同学们真是好样的,设计出了这么多保护母亲河的方案,课后,让我们继续整理方案,把最好的寄往环保部门,为环保事业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吧!
实践体验是本环节的教学特色。从图片入手,结合课前对运河水质的调查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治理水污染已刻不容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㈥小结
同学们,用我们对母亲的爱去爱长江、黄河、大运河以及所有的河流吧,让我们大声地向社会呼吁(出示幻灯)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⒈课件制作 ①歌曲《母亲》
②视频录像:黄河壶口瀑布 ③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 ④黄河、长江水污染图片资料 ⑤诗《黄河,你听我说》 ⒉使用的设想
①课前播放《母亲》,让学生在旋律与歌词中体会母爱的伟大,为下面引出母亲河的概念打好基础。
③播放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多方面去感受长江、黄河,从音乐领域触摸母亲河的伟大。
④幻灯播放长江、黄河水污染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形象目击母亲河的现状,使学生明白冶理母亲河已刻不容缓,是每一位公民的职责,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四、对本课时教学简短提示与建议。
⒈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长江、黄河的资料,包括赞颂的歌曲、诗文,把查找的过程作为一次学习的过程,在情感上接受这两条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⒊建议学生课后做义务宣传员,使课内教学成果向课外延伸。本课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
⑴《让我们来寻根》是本册书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第一课。本单元共设置了四课:《让我们来寻根》《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上)》《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下)》《大好河山任我游》。根据儿童认知的规律,要想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他们为什么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首先必须要知道维华夏子孙不绝的根是什么,要知道炎黄子孙这一说法的由来,要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以,设置了上述的教学目标。⑵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当今社会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自有史以来就对自己的祖国有着一种深厚的、真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中国几千年来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说到底应该是情感教育。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开始带有情感色彩。而了解了维系中华民族的根,了解了我们的祖先,了解了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之后,更能激发学生们的自豪感。
⑶本课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是中国人”的有关要求编写。相关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相关的活动建议是:观看一些反映我国历史上重要文化遗产的影视片,或收集有关资料,举行报告会,或讲述体现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的故事。
⑷本课是以情感体验为主的课,内容较为抽象,教师不要急于说教,而要创设多种情境,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感悟、体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⑸注意课内和课外的结合,有教学条件的学校可以在网络教室完成或安排学生在课前上网或查找相关的书籍,作为对本课知识的补充。
⑹我市远离母亲河,教师在教学中可播放相关的录像,也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去调查家乡河流的现状,人们治理的措施。
第五篇:《寻根小说》教案
《寻根小说》教案
一、所需课时:2课时(90分钟)
二、主要教材和参考资料: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张学军:《中国当代小说流派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明确寻根小说的特点。2.掌握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品。3.掌握寻根小说的理论。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把握文学史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借助文学达成对较好的人生观的追寻。
四、教学重点:掌握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五、教学难点:明确寻根小说的特点。
六、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讲授法
七、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寻根小说的兴起、理论主张、特征概述通八达 1学时 寻根小说代表作选讲、寻根小说的意义与局限 1学时
八、学习指导:
1、认真思考寻根小说的特点。
2、阅读寻根小说代表作。
九、教学过程:
寻根小说
导入:
八十年代初文化热的促动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中国小说,伤痕小说(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等)、反思小说(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等)、改革小说(蒋子龙《开拓者》、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寻根小说出现的时间,1983年5月,李杭育的《沙灶遗风》;9月,贾平凹的《商州初录》;1984年7月,阿城的《棋王》;1984年12月,由《上海文学》杂志社、杭州《西湖》编辑部和浙江文艺出版社发起的一部分青年作家与评论家出席的杭州会议;1985年5月,王安忆的《小鲍庄》;1985年7月,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韩少功的《文学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郑万隆的《我的根》,郑义的《跨越文化断裂带》。1986年3月,莫言的《红高粱》;9月,铁凝的《麦秸垛》,张炜的《古船》等等。为什么会兴起?理论主张如何?创作实践如何?为什么会落潮?意义何在?
(一)寻根小说的兴起
1、寻根小说兴起的原因 A、八十年代初文化热的促动; 现代化宏观背景的考察。
现代化的浪潮。启蒙运动的现代性方案,理性化,主体性,役使自然的科学,普遍性,一体化,同质化,全球化。
理性化与非理性化、个性与非个性、普遍与差异。
反现代浪潮。英国,柏克的保守主义,科尔律治,浪漫主义诗人们,卡莱尔;法国的复辟论者,托克维尔;德国的谢林,费希特,赫尔德尔;俄罗斯的斯拉夫派;印度的辨喜,泰戈尔,甘地;日本的西田几多郎等。
中国的辜鸿铭、梁启超、粱漱冥、张君励等。新儒家。
第三世界国家,西方文化中心主张的全球一体化与第三世界国家主张的全球多元化、民族主义。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西方理论的大量涌入,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1980年)提出的后工业社会概念,卡普拉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原名《物理学之道》,1984年)对东方的看重。
我们首先探讨一下它兴起的缘由。民族多元论与民族差异说。
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现代化的弊端,西方人对东方的看重,让国人试图从传统文化中求得补救;
2、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儒家文化,海外的新儒家如杜维明等人;
3、民族身份的自我确认。
1981年,李泽厚的《美的历程》。1982年10月,《自然辨证法通讯》杂志社在成都召开“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的讨论会;12月,上海召开“中国文化史研究学者座谈会”。梁漱溟、冯友兰等于1984年成立了“中国文化书院”,并从1985年开始举办数期“中国传统文化讲习班”,主讲者为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汤一介、李泽厚、杜维明、任继愈、庞朴等;1985年,李泽厚出版了《中国思想史论》。
对中国作家的启示意义:
1、对传统文化形成一种自觉的兴趣,阿城、郑义对五四的反思,韩少功对规范文化与非规范文化的区分;
2、真正的创造必须回到自己文化传统之根处。
B、外国文学的促动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就有原始化的倾向。对古希腊的兴趣、对异域风情的兴趣。现代主义对原始的兴趣。毕加索、高更、卢梭等。从艺术到文学。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查密莉雅》,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川端康成的《雪国》、《伊豆的舞女》等。
直接的促动。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百年孤独》;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鲁尔福、阿斯图里亚斯、略萨等。
对中国作家的启示意义:“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C、新时期文学自身的发展逻辑
文学内部的互动。诗歌较早表现了文化寻根意向。80年代初,杨炼的《诺日朗》、《半坡组诗》、《敦煌组诗》等;江河的《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来自诗歌的文化运动的启示。内在发展逻辑。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寻根小说。政治——文化。1980年,汪曾祺的《受戒》出现。王蒙的《在伊犁》系列笔记体小说。向文学的根本处逼近。
知青作家的经历(曾沉入民间,民间与传统文化,礼失而求诸野)与自我定位。
对文学史的重新评价。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版。
与现代文学的比较。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的分化:左翼文学与沈从文、老舍的寻根。
后殖民主义。
2、兴起的过程
寻根小说的萌动时期:1981—1984年
地域小说、文化小说、风俗小说的崛起成为这一时期文坛的一个普遍动向。汪曾祺的小说,贾平凹的小说,邓友梅的小说,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乌热尔图的小说,张承志的小说。
寻根小说的成熟期:1984—1986年
理论上的自觉。韩少功的《文学的根》,郑万隆的《我的根》,阿城的《文化之约着人类》,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
地域小说的深入发展;寻根小说中不同文化取向与价值取向得到充分展露;创作风格的多样化。
寻根小说的消退期:1986年以后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张炜的《古船》;大批寻根作家转向,新写实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冲击。
寻根小说的分类。从寻根意识上的划分。
(二)寻根派作家的理论主张 韩少功的《文学的根》,郑万隆的《我的根》,阿城的《文化之约着人类》,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
1、关于文学创作的现状与出路
韩少功: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植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里;
郑万隆:我的根是对方,东方有东方的文化;黑龙江是我的生命的根,也是我的小说的根。
阿城:中国文学尚没有建立在一个广泛深厚的文化开掘之中,无法与西方对话。
2、关于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
韩少功:规范文化与非规范文化,地壳与岩浆,中心文化与边缘文化,儒家正统文化与少数民族的小传统文化,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
3、关于五四新文化的评价
郑义:五四造成民族文化传统的断裂; 阿城:五四与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传统;
韩少功:学习西洋、东洋货苏俄,或者闭关自守,夜郎自大。
(三)寻根小说的特征概述
1、民间文化与地域色彩
韩少功与湘楚文化;李杭育与吴越文化;郑义与三晋文化;贾平凹与秦汉文化;郑万隆与东北黑土地文化等等。
2、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认同
批判:韩少功的《爸爸爸》,李锐的《厚土》系列小说,郑义的《远村》等; 认同: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商州初录》等; 困惑:王安忆的《小鲍庄》,郑义的《老井》等。
3、传统审美意识的复苏
崇尚直觉情感体验和表现的艺术观念,对老庄美学情致的倾慕。
(四)寻根小说代表作选讲
1、阿城的《棋王》
小说情节:棋王王一生的吃与棋;吃蛇肉,光膀子大战脚卵,九局连环大战。人物形象:王一生的道家文化特点。无为而无不为,超脱,知足。作品分析:吃—自然性的行为,棋—超脱无为的生命之道;
外在客观的现实世界与内在主观的心境世界——对乐感的强调;
对超脱的反思。
2、王安忆的《小鲍庄》
小说情节:小鲍庄的来历——洪水,治水与赎罪;
捞渣的出生于死亡;拾来的经历;鲍仁文的作家梦;鲍秉德的不幸与幸运。
人物形象:捞渣——仁义的象征; 作品分析:伦理与权力、物质实力;
对儒家文化的探讨。
3、韩少功的《爸爸爸》
小说情节:鸡头寨与病崽的荒诞故事。
人物形象:丙崽——人性与国民性的弱点集大成。作品分析:丙崽与阿Q的关系; 丙崽与鸡头寨人的原始思维;
万物有灵观念与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荒诞与混沌。艺术手法: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4、张承志的《黑骏马》
小说情节: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的爱情悲剧。人物形象:白音白力格——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索米娅——古老的草原文明的象征; 作品分析:现代文明与古老的草原文明的冲突。
(五)寻根小说的意义和局限
1、意义与影响
在文化寻根意识上,寻根作家对文化意识的重视与追求,标志着文学创作界文化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新时期文学质的飞跃;
在审美意识上,寻根作家对民族艺术精神的认同,对传统的审美经验的重视,复活了我们民族历史的审美意识,给新时期文学灌注了我们民族特有的美学气韵和情致;
对九十年代文学的影响深远,陈忠实的《白鹿原》,张承志的《心灵史》,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小说深受影响。
2、局限
难以调和与克服原始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深刻矛盾,难以调整与平衡启蒙主义的理性自我与返璞归真的原始主义意向之间的分裂状态,尤其是难以回避与超越认同传统文化立场与追求文化现代性目标之间的主题内在悖论,难以弥补和解释重注、镀亮民族文化的宏伟诺言与寻根文学相对的实际功效的巨大差距。
十、作业及思考题: 1.寻根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2.《爸爸爸》、《小鲍庄》、《棋王》的艺术独特性何在?
十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