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17:0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

第一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 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年级

1.欣赏中国优秀美术作品。

2.初步了解美术分类的知识。

3.学习习近平行、成角透视知识,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作简单的写生练习。

4.了解人体比例,结构知识,进行铅笔人物速写练习。

5.初步了解中国写意花乌画的知识,进行花乌小品临摹。6.学习基础图案、平面构成知识,并进行练习。

7.利用黏土、石膏等材料进行小型雕塑制作。二年级

1.欣赏外国优秀美术作品。2.学习用明暗表现物体的初步知识和方法,作简单的练习。3.学习色彩知识及铅笔淡彩画法,作静物画或风景画练习。4.了解几种常见的构图形式,作构图练习。5.学习色彩构成,作简单的练习。6.学习习近平面设计,作简单的设计练习。三四年级

1.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

2.欣赏现代环境艺术。

3.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初步知识,进行山水画小品临摹。4.利用各种版材进行单色、套色版画练习。5.运用己学过的绘画知识和技能,进行插图练习。

6.学习立体造型知识,进行家具、建筑等模型的设计制作。7.学习着装知识,设计自己喜爱的服装式样。

8.运用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练习。

三、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1.初中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2.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 术教学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4.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

5.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 10--20% 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7.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8.在符合大纲规定教学要求和确保大纲规定知识点的前提下,允许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编排组织方式。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 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 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 活泼 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 学手 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五、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美术专用教室,逐步 增添美术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挂图及幻灯、录橡和多媒体,同时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学具。

六、美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教学评价主要 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计划和教学 大纲的有关规定。美术教学的评价要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体现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 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 绩,更注重未来发展。2004-09-17

第二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

低年级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高年级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低年级

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习近平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7.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

高年级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

5.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6.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7.进行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练习。

8.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9.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儿歌、故事或学生作文作插图。

10.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四、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1.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4.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5.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 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7.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8.在符合人纲规定教学要求和确保大纲规定知识点的前提下,允许各阶段的教学内容 有不同的编排组织方式。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人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某,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

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美术专用教室,逐步增添美

术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挂图及幻灯、录像和多媒体,同时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学具。

七、美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教学评价主要

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美术教学的评价要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体现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

尽可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第三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纲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大纲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一、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数学大纲》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大纲》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经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推动信心。如初中几何第三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教学大纲》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了解”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初中代数课本第一册《有理数》这一章,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一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

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比如,教学二次不等式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利用形数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引导学生先研究底数、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和运算结果,从而归纳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数,用m、n表示指数的一般法则以后,再要求学生应用一般法则来指导具体的运算。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方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重要作用。

3、掌握“方法”,运用“思想”。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乘法公式类比;在学习二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议程的根与系数性质类比。通过多次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

4、提炼“方法”,完善“思想”。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的思想方法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6-12-18 10:58评论:3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打好“双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独到的优势,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初中阶段就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初中数学教学应渗透的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进行分类,就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条理性。

例如,教材中给实数的定义是“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这个定义揭示了实数的内涵与外延,这本身就体现出分类思想方法。因此,在学完实数的概念后,可以如此分类:

尔后一提到实数,就会想到它可能是有理数,也可能是无理数;一提到有理数,就会想到它可能是整数,也可能是分数等。

又如,实数的绝对值定义也是采用分类法给出的,在这个定义中选择 a = 0作为分类的标准。在每一类中,其结果都不包含绝对值符号。因此定义也给出了脱去绝对值符号的一种方法。

再如,在同一个圆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教学时常将圆对折,使折痕经过圆心和圆周角的顶点,这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⑴折痕是圆周角的一条边,⑵折痕在圆周角的内部,⑶折痕在圆周角的外部。验证时,要分三种情形来说明,这里实际上也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还有,对三角形全等识别方法的探索,教材中的思考题: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部分(边或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同时,教材中对处理几种识别方法时也采用分类讨论,由简到繁,一步步得出,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思想方法。

2、数形结合思想 一般地,人们把代数称为“数”而把几何称为“形”,数与形表面看是相互独立,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数量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问题,图形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数量问题。

初一教材引入数轴,就为数形结合的思想奠定了基础。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相反数的几何意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画图分析等,充分显示出数与形结合起来产生的威力,这种抽象与形象的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数形结合在各年级中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比较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半径两者的大小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两者的大小来确定,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比较两圆圆心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和或之差的大小来确定。又如,勾股定理结论的论证、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性质、利用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等都是典型的数形结合的体现。再如,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乘法法则,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都是利用数轴或其它实图归纳总结出来的;实践与探索中行程问题教学,经常是利用线段图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由数想形,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可以使问题直观呈现的优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解答数学题时,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思维,拓宽思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形转化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

3、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在初中教材中体现突出,如在实数运算中,常把数字与前面的“+,-”符号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处理;又如用字母表示数就充分体现了整体思想,即一个字母不仅代表一个数,而且能代表一系列的数或由许多字母构成的式子等;再如整式运算中往往可以把某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处理,如:(a+b+c)2= [(a+b)+ c ]2视(a+b)为一个整体展开等等,这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效率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4、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数学思想方法体系主梁之一。在实数的运算、解方程(组)、多边形的内角和、几何证明等等的教学中都有让学生对化归思想方法的认识,学生有意无意接受到了化归思想。如已知(x+y)2=11 , xy=1 求 x2 + y2 的值,显然直接代入无法求解,若先把所求的式子化归到有已知形式的式子(x+y)2-2xy,则易得: 原式=9;又如 “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通过分解多边形为三角形来解决,这都是化归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体现。再如解方程(组)通过“消元”、“降次”最后求出方程(组)的解等也体现了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化归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最终目的是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实现新问题向旧问题的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转化、未知问题向已知问题转化、抽象问题向具体问题转化等。如在加法的基础上,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化归出减法法则,使加、减法统一起来,得到了代数和的概念;在乘法的基础上,利用倒数的概念,化归出除法法则,使互逆的两种运算得到统一。又如,对等腰梯形有关性质的探索,除了教材中利用轴对称方法外,还经常通过作一腰的平行线、作底边上的高、延长两腰相交于一点等方法,把等腰梯形转化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解形的知识上来。

除此之外,很多知识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渗透和转化:多元转化为一元、高次转化为低次、分式转化为整式、一般三解形转化为特殊三角形、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几何问题代数解法、恒等的问题用不等式的知识解答……

5、变换思想

变换思想是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思想。解方程中的同解变换,定律、公式中的命题等价变换,几何图形中的等积变换等等都包含了变换思想。具有优秀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善于变换,从正反、互逆等进行变换考虑问题,但很多学生又恰恰常忽略从这方面考虑问题,因此变换思想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武器。

例 四边形ABCD中, AB = CD, BC = DA, E、F是AC上的两点, 且AE = CF.求证: DE=BF.这道题若是由已知向后推理较难把握方向,但用变换方法寻找证法比较易:要证DE = BF,只要证△ADE≌△CBF(证△ABFE≌△CDE也可);要证△ADE≌△CBF,因题目已知BC = DA,AE = CF,只要证∠DAE=∠BCF;要证∠DAE=∠BCF,可由△ABC≌△CDA得到,而由已知条件AB = CD, BC = DA, AE = CF不难得到△ABC≌△CDA。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6、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的实质就是数学建模,解应用题是方程思想应用的最突出体现。

例 某工人每天早晨在同一时刻从家里骑车去工厂上班,如果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行驶,则可在上班时刻前15分钟到达工厂;如果以每小时 千米的速度行驶,则在工厂上班时刻后15分钟到达工厂。

① 求这位工人的家到工厂的路程;

② 这位工人每天早晨在工厂上班时刻前多少小时从家里出发? 这道题若通过构建方程求解, 能很易求出答案。

略解:①设这位工人的家到工厂的路程为x,则可得,解得x =1

2(千米/小时);

②这位工人每天早晨在工厂上班时刻前或 = 1 小时从家里出

发。

又如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步行15千米到B地,乙比甲每小时少走1千米,结果比甲迟到小时,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这道题若通过构建方程求解, 也不难求出答案。

略解:设甲每小时走x千米,则乙每小时走(x-1)千米,依题意得 解得 x1 = 6 , x2 =-5

经检验x = 6 , x2 =-5 都是原方程的根,但x2 =-5不合题意,舍去;

由x = 6得x-1=5;于是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

7、比较思想所谓比较,就是指在思维中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研究对象的异同进行辨别。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比较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在因式分解的教学中,通过复习整式乘法,让学生比较这两种运算的异同,明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恒等变形,又是互逆运算。如(a+b)(a-b)= a2-b2 是整式乘法,a2-b2 =(a+b)(a-b)是因式分解。在不等式的解法教学时,可以对比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这些步骤是一样的。当然,要特别比较化系数为1时两者的不同之处。又如,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在相似比为1时的特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和全等有它特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可以类比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再如,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是意义不尽相同的概念,通过类比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这几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认识。类比要点如下图:

8、统计思想 初中数学教材中,专辟了介绍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旧课标放在初三代数部分的最后一章,新课标分散于各个年级),就是要求学生从中提炼并掌握一些处理数据的方法,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学应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2.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结论推导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同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适得其反的做法。

3.注重渗透的渐进性和反复性

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特别强调解决问题以后的“反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易于体会、易于接受的。其次要注意渗透的长期性。应该看到,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切切实实把握好上述几个典型的数学思想,同时注意渗透的过程,依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初一开始就有计划的渗透,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能力。

第四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教学目的·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评估

一、教学目的

历史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拓展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要引导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安排

1.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世界史在初中三年级开设,每周均为2课时。

2.在中国历史教学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补充编写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教学时间约8课时。在教学中,这些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穿插使用。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部门审定。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4.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5.要提倡历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的遗址、遗迹;编演历史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阅读欣赏历史文学艺术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板报、通讯、刊物,等等。

6.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应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创造性地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从元谋人到约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社会后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全国各个主要地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及其文化遗存最有典型性。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文明的曙光已经隐约可见,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大约与此时期相当。

(二)大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进入奴隶制社会。从这时到公元前77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时期。

(三)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解体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从战国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革。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典籍。

(四)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巩固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五)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是中国古代政治上大分裂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等几个历史阶段,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异彩纷呈。

(六)从公元581年到公元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隋、唐两个朝代,在政治上再次大一统,制度有所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都有很大发展。

(七)从公元907年到公元136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分立,辽、北宋、西夏、金并存,南宋、金对峙和元朝统一等几个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了解的加深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新的进展。

(八)从公元1368年到公元184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明、清(前期)两个朝代,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专制统治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使经济日趋停滞,思想文化受到严重束缚。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原始时代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

★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夏、商、西周

1.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2.商朝的建立与繁荣

3.西周的兴衰

三、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3.商鞅变法

4.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先秦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文字

3.诸子百家

(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

4.文学艺术

(1)《诗经》和楚辞(2)青铜艺术(3)音乐

五、秦的统一

1.秦统一六国

2.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朝的灭亡

六、西汉的强盛

1.楚汉战争与西汉的建立

2.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3.汉武帝的“大一统”

★4.王莽改制及其失败

七、东汉的兴衰

1.“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专权与东汉的衰亡

八、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匈奴的兴起和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2.汉通西域

3.“丝绸之路”

4.秦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九、秦汉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数学和医学

(2)张衡与地动仪

(3)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2.宗教和哲学

(1)佛教的传入

(2)道教的出现

(3)王充与《论衡》 3.史学、文学和艺术

(1)司马迁与《史记》

(2)乐府诗

(3)秦兵马俑十、三国和两晋

1.三国鼎立

2.西晋的统一与匈奴等族的内迁

★3.十六国与东晋

4.淝水之战

十一、南朝和北朝

★1.南朝的政治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与民族融合十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圆周率(2)《水经注》(3)《齐民要术》

★2.宗教和哲学

(1)佛教的盛行

(2)范缜与《神灭论》

3.文学和艺术

(1)建安诗人和陶渊明

(2)王羲之和顾恺之

(3)石窟艺术

十三、隋朝的统一

1.隋文帝和“开皇之治”

2.大运河的开凿

3.隋朝的灭亡

十四、唐朝的繁盛及衰亡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经济的繁荣

3.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4.对外交流的发展

5.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十五、隋唐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赵州桥(2)雕版印刷术

(3)子午线的测量(4)医药学

2.文学艺术

(1)唐诗与散文

(2)书法和绘画

(3)敦煌莫高窟

十六、辽、宋、夏、金

1.五代十国和北宋的建立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3.契丹、党项、女真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4.金和南宋的对峙

5.经济的发展

十七、元朝的政治和经济

1.蒙古的兴起

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3.元朝的社会经济

4.元朝的中外交流十八、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2)沈括和郭守敬

2.史学、文学和艺术

(1)可马光与《资治通鉴》

(2)宋词和元曲

(3)绘画

十九、明朝的政治和经济

1.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

2.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3.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

4.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

二十、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1.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康乾盛世”

3.封建专制的统治

4.闭关锁国政策

十一、明、清前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本草纲目》(2)《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2.进步的思想家

3.图书的编纂

4.文学艺术

(1)明清小说(2)戏剧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包括清朝后期、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的历史。

(一)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鸦片战争激化了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由此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洪秀全等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这场运动失败了。

(二)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起了瓦解作用,同时又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中期,中国先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扩张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1883年和1894年,先后爆发了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四)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他们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君主立宪制。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维新变法运动遭致失败。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五)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清政府被迫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没能挽救其统治危机。1911年的武昌起义,得到全国响应。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封建军阀袁世凯攫取。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肆意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公然恢复君主专制统治。对此,革命党人相继发动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控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得以壮大。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对中国人民起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八)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随后,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发动国民革命,举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在国民革命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背叛革命,于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1927年7月,汪精卫宣布“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九)“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二次北伐”。同年底,张学良发表“易帜”通电,表示服从国民政府领导。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的统一。但是,国民党各派新军阀之间仍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混战不已,中国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

(十)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 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十一)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十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发动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会战。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投敌,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在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实行野蛮的殖民统治。

在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在1945年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十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1946年初,各党派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夏,国民党依赖美帝国主义的援助,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奋起抵抗。人民解放战争由此开始。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各条战线上,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进行斗争。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此为标志,我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十五)1956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出现过失误,先后发生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

经过调整,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十年中,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艰苦创业的先进集体和一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个人。

(十六)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灾难和**。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抵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十七)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向。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加快了国防现代化步伐;外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科学技术成就显著,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卫生事业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社会

2.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3.中英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

5.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太平天国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的失败

三、洋务运动

★1.清朝政局的变动

2.洋务运动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四、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1.中法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3.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五、戊戌变法

1.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活动

2.“百日维新”

六、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3.《辛丑条约》

七、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

★2.清政府的“新政”与立宪活动

★3.各地的武装起义

4.武昌起义

八、清朝后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詹天佑与京张铁路(2)冯如与飞机制造

★2.文学艺术

★3.教育

4.进步的思想家

(1)魏源(2)严复

九、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十、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2.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3.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

4.护法运动

5.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十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新文化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十二、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五卅运动

3.北伐战争

4.国民革命的失败

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

1.“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2.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十四、工农武装革命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与秋收起义

3.毛泽东和朱德井冈山会师

★4.土地革命与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十五、九一八事变和—·二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

2.伪满洲国的建立

3.—·二八事变和淞沪抗战

十六、红军长征

★1.“围剿”和反“围剿”

2.红军长征

★3.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

十七、抗日救亡运动

1.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扩大

2.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3.一二·九运动

4.西安事变

十八、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1.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4.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

★5.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6.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涨

十九、抗日战争的相持局面

1.汪精卫叛国投敌

2.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3.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积极反共活动

4.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日斗争

二十、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

2.中国军民的局部反攻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抗日战争的胜利

十一、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

★2.政治协商会议

十二、解放战争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2.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

3.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4.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5.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6.解放南京

★二

十三、民国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教育

3.文学和艺术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开国大典

十五、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1.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2.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3.国民经济的恢复

十六、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十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扩大化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

★5.先进模范人物的涌现

十八、“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林彪集团与“四人帮”的覆亡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

十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

3.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4.“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5.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现代中国的军事、外交与民族工作

1.国防现代化建设

2.外交成就

3.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三

十一、现代中国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教育、卫生、体育

3.文学和艺术 世界史教学内容概述

(一)三四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那时,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和剥削,也没有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亚洲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希腊、罗马等地区,相继出现了国家,进入奴隶社会。这些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对日后历史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在世界上,中国最早进入封建社会。中国的近邻朝鲜和日本也逐渐进入封建社会。亚洲的阿拉伯和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庞大的封建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它的废墟上,出现了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等国家。法兰克国家包括其后的查理曼帝国的历史,具体反映了西欧封建化的进程。9世纪中期,在查理曼帝国的版图上,诞生了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封建国家。9世纪,在不列颠出现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法兰西、英吉利较早摆脱封建割据状态,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德意志和意大利则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松散状态。

(三)欧洲封建文化由于受到基督教的控制和压抑,科学和人文精神遭到窒息,长期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亚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曾一度领先于欧洲。

在世界古代时期产生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四)14、15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母体内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类历史开始向近代迈进。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欧洲殖民国家在亚洲、非洲、美洲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但是殖民掠夺是这些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一大重要内容,为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力量在发展,世界出现了近代的曙光。

(五)14世纪到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是人类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的深入展开和科学的发展,使欧洲先进国家迅速摆脱封建统治。同时期的东方封建国家却继续维持和巩固封建制度,有的还推行闭关自守政策。它们日益脱离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开始处于落后挨打的被动境地。

(六)在一些欧洲国家以及英属北美殖民地,资产阶级和民族独立的进步力量日益壮大,开始向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挑战。从17世纪中期开始,历时二百余年,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时代。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几经反复,夺取了政权,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刺激了殖民扩张和掠夺。

1848年欧洲再次发生革命,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

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使这两个封建国家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稍后的德意志、意大利通过战争取得统一,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七)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和其他国家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使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促成了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并引起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八)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国无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进入新阶段。第一国际的建立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夺取政治统治权的重要尝试,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九)19世纪初,拉丁美洲各殖民地先后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并建立了一系列独立的国家。19世纪中期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反殖民侵略和反封建的斗争。

(十)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英、法、德、俄、美、日等国瓜分殆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逐步发展起来,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迅速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在18、19世纪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和著名作品。

(十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苏维埃俄国战胜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并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20世纪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

(十四)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意大利、日本和德国先后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

(十五)二战后,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在美国扶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由于新科技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某些调节措施,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国内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缓解。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甚至进行局部战争的政策,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局面。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十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第三世界各国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七)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战后以来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以来,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十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原子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人类社会揭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帷幕。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初现端倪。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界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早期的人类

二、亚非文明古国

1.古代埃及

2.两河流域的古国

3.古代印度和佛教兴起

4.古代亚非文化

★5.中国在亚非文明古国中的地位

三、古代希腊和罗马

★1.爱琴文明

2.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大帝国

3.罗马和罗马帝国

4.希腊罗马文化

四、欧洲封建国家

1.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欧洲封建社会

★3.拜占廷帝国

4.基督教

五、亚洲封建国家

1.朝鲜

2.日本

3.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伯帝国

4.奥斯曼帝国

六、资本主义的兴起

1.资本主义的萌芽

2.文艺复兴

3.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

4.近代科学的奠基者

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2.克伦威尔的统治

3.1688年政变

八、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1.后起的殖民国家

2.世界头号殖民帝国——英国

3.疯狂的殖民掠夺

4.种族灭绝和黑奴贸易

九、美国独立战争

1.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和统治 2.独立战争的进程

3.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

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2.革命的进程

3.拿破仑帝国

十一、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2.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

十二、工业革命

1.英国的工业革命

2.交通运输的变革

3.工业革命的影响

十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工人运动的兴起

2.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十四、1848年欧洲革命

1.法国革命

2.普鲁士、奥地利、匈牙利革命

十五、美国内战

1.美国的领土扩张

2.内战的爆发

3.北方取得战争胜利

十六、俄国的改革

1.彼得大帝的改革

2.废除农奴制

3.俄国的扩张

十七、日本明治维新

1.幕府的封建统治

2.武装倒幕

3.明治维新

十八、德意志、意大利统一

1.德意志统一

2.意大利统一

十九、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

2.巴黎公社

二十、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十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矛盾的发展

1.国际工人运动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2.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3.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2.萨拉热窝事件

3.重大战役

4.战争的结束

十三、近代的科学和文化

1.自然科学的成就

2.文学艺术的发展

★3.社会生活的变化

十四、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十月革命的胜利

2.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十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

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4.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5.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6.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阴谋

2.大战爆发

3.德国占领西欧、东侵苏联

4.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6.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7.法西斯的灭亡

十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1.二战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2.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美国的霸权政策

4.美苏争霸

十八、第三世界的兴起

1.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

2.非洲独立浪潮

★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4.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十九、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4.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十、现代科技与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

2.知识经济的出现

★3.现代文化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应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估要力求全面、客观、合理。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能力发展和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培养上。在评估中,要重视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学生对教学的需求与反映。通过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对学生的评估,要在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出怪题、偏题和死记硬背的题。评估的形式和手段要多样化,应将日常评估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实践活动考查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

第五篇:最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同学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2.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3.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等.(一)唱歌

1.学习适合小学生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意培养学生唱歌自信心,能够独立的,有表现地歌唱,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培养与他人共同唱歌的意识和能力,注意声音的和谐、均衡,并对指挥做出正确反应。

3、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的发声、清晰地咬字,吐字。保护学生的嗓音,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

(二)唱游

1、唱游教学包括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等。

2、注意创造性与情趣性。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律动感

(三)器乐

1、根据不同条件,选学简易的打击乐器、竖笛、口琴、口风琴、电子琴以及易学的民族乐器等。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的打击乐器。

2、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短乐曲。

(四)欣赏

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了解人声分类和声乐演奏形式、常见乐曲和器乐演奏形式及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等常识。

3、了解中外杰出的音乐家。

4、学习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积累一定数量的曲目。

(五)识谱

1、学习简谱和五线谱知识。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及听辨简单节奏、音乐短句和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三、分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

六、三,五、四”学制小学阶段 【唱 歌】

一至二年级

1、学唱歌曲,每学年背唱—6首;

2、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3、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唱名;

4、鼓励学生独立、自信、有表情地唱歌,能随教师的要求整齐地 开始和结束。

三至五年级

1、学唱歌曲,每学年背唱4—6首;

2、学习能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3、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演唱方法;

4、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5、学习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注意声部的和谐,均衡,对指挥做出正确反应;培养独立、自信的歌唱能力

六年级

1、唱歌曲,背唱3---5首; 2、巩固所学唱歌方法;

3、学习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的情感;

4、能够独立地自然地唱歌; 【唱游】

1、随着音乐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

2、学习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和动作的配合。

【器乐】 一至二年级

1、学习常见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2、注意与歌唱、欣赏、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等有机结合;

三至五年级

1、学习所选乐器的演奏姿势与方法;

2、每学年积累2—3首简短乐曲;

3、注意同唱歌、欣赏、识谱有机结合;

4、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六年级

1、巩固所学乐器演奏技能,提高演奏熟练技能,增强演奏表现力;

2、熟练演奏1—2首简单乐曲。【欣赏】 一至二年级

1、欣赏优秀儿童歌曲,民族及其乐曲;

2、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初步感受歌曲、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

4、聆听音乐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三至五年级

1、欣赏优秀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及声乐演唱形式;

2、欣赏优秀其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器乐演奏形式;

3、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

4、结合欣赏简介中外优秀音乐家;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6、聆听音乐,说出曲名并记住主题音调,每学年3—5首。六年级

1、欣赏优秀歌曲,器乐曲及说唱、戏曲长段;

2、结合欣赏简介合唱队、民族和西洋乐队的一般常识;

3、聆听音乐,说出曲名并记住主题音调3—5首。【识 谱】

1、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2、感受并认识╳、╳、╳--、╳。、○或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

3、感受二拍子(●○)三拍子(●○○)不同的特点及其强弱规律。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5、进行简短的节奏组合练习。

6、通过唱歌,模唱和背唱唱名或曲调。三至五年级

1、学习并感受乐音的高低、常用符号,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旋律。

2、感受并认识2/

4、3/

4、4/

4、3/8及其强弱规律。

3、学习连音线、圆滑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

4、进行节奏和音乐短句地编写训练。

六年级

1、学习变音记号和调号。

2、巩固所学识谱知识。

3、进行节奏和音乐短句的编写训练。

“五。四”学制小学阶断一至五年级分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同“六。四”学制小学一至五年级。

四、教学考核与评估

教学考核与评估的目的是检查音乐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包括对学生音乐学习情况的考核与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估两个方面。

考核的内容以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重视学生的自评,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评估要从音乐教育观念,音乐教学策略、方法与流程几方面综合进行,体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教学评估由学校及教研部门实施。

五、教学设备

音乐教学设备是保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学校及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有计划地配置和改善教学设备。主要有:专用音乐教室、桌椅、黑板、教学挂图、钢琴或风琴、手风琴、电子琴、竖笛或口琴、口风琴、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配置常见的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录像机和录像带,VCD光盘等。

六、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本大纲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教学实际规定的。在世始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真学习,领会上述文件和大港的精神,提高执行本大港的自觉性。

(二)小学音乐教学应寓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与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培养,音乐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教材的选编应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还应注意科学性与可行性,注意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多样化,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

(三)唱歌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题材丰富、内容健康、风格突出、形象鲜明的歌曲,富有表情的歌唱,最能感染教育学生,唱歌教学应重视唱歌兴趣、能力、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对唱歌和识谱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教学过程要注意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一美育人,所选歌曲应在注意教育性的同时,从分体现艺术性与趣味性的特点。应好听易唱,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同时要注意时代感,提倡对歌曲的积累,要求学生每学期、每学年都要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

(四)唱游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教学的各项内容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唱游的兴趣,增强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学过程应注意创造性、情趣性和愉悦性,避免脱离音乐的形象的单纯动作学习训练,活动量不宜过大。

(五)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首先要选择适宜的乐器,注意音准和音色,不可把音高不准、音色不佳的乐器引入课堂。要重视器乐曲的选择与编配,不宜偏大偏难,教学中要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同唱歌,欣赏、识谱等教学内容的配合,也可课内外有机结合,以提高器乐教学的水平。

(六)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欣赏教学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教学中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感受和见解,并用于表述自己的体验。

(七)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各地可依据不同条件分别选学简谱或五线谱,在选择教学用谱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识谱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要注意和唱歌、器乐、欣赏教学的配合。

(八)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体现各地区音乐教学的特色,各地可自选乡土教材,其比例可占教学内容总量的20%。

(九)音乐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音响,对于欣赏和学习音乐至关重要,是保证音乐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音乐教材应包括课本和音像两种形式,音乐教学必须备音响。

(十)本大纲各项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确定,既着眼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主意了从实际出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音乐师资,配置音乐教学设备,开足课时,保证大纲的贯彻、实施。

下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二)各年段的要求 1.低年级 2.中年级 3.高年级 (三)课文 (四)语文实践活动 三、教学中应该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 本......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000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5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一、前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五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