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一、前 言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和儿童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学校条件的不同,在确定必须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选学内容。
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在中、高年级可以介绍和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算盘只作为计算工具介绍。
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分数四则计算(不包括带分数)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
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反叙”应用题只作为思考题。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
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按照立体——平面——立体的顺序安排,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活动,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学一些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有利于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也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作一些必要的准备。简易方程的内容只讲到ax±b=c,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直接设未知数。
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适当渗透集合、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安排教学内容要注意留有余地,增加灵活性。在编排时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处理好数和形的关系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方法等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以及习题的弹性处理。
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取适当分散,预作准备,多举实例等办法,加以解决。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则等,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开展教学活动。要运用实物、教具、学具或者实际事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模拟、画图、讨论等形式,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分析数量关系,了解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
2.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教学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计算能力上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过分追求计算速度和加大计算的繁杂程度,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和检验。
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在解题和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解法或算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如数和简单的计算,图形的认识,简单的测量和数据统计等。为此,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中高年级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简单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探索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5.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要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以及一些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通过数和形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要以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评估的目的不仅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能力,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教学评估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要承认学生学习数学的个别差异,用正面的方法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考查,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估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除笔试外,要注意运用口试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数学能力的发展。要注意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讨论、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按照课程计划和本大纲的要求,控制考试次数,命题要难易适度、题量适当,不出偏题、怪题和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
评估中所反馈的信息,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也是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要及时做好试卷分析和教学评估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改进教学。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补救。要改进考查结果的报告形式,正确选择描述学习结果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五、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注: 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是按知识归类排列的,不完全是教材的编排顺序。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应安排在本年级内完成。编写不同风格的教材时,允许适当变动。
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是就一学年而言的,应该使学生在该学年内逐步达到,不要急于在学生初次学习有关内容时就完全达到要求。没有列入教学要求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五年制小学
一 年 级
(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小括号。
(3)乘法的初步认识。2~5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
厘米和米的认识。用厘米作单位度量。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注:编写教材和教学时,可不受本大纲所举实践活动课题的限制。]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认识小括号。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5的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注: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6.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7.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8.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9.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10.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年 级
(每周6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6~9的乘法和表内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6~9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乘法、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3)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4)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分米、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注: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3.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会计算四位数加减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口算简单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5.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
6.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
7.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 000克。会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
8.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9.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0.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1.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2.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 年 级
(每周6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积的变化。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乘数接近整
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大数目估算。算盘或计算器的介绍。
[注:例如:估计一个剧场有多少坐位,一块地有多少禾苗。]
(5)四则混合运算。
三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6)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和吨的认识。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注: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下同)。这些内容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六)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或整百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4.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5.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6.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 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 000千克。
7.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8.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9.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
10.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1.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2.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认真负责的态度。
13.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数据搜集和整理的意义。
四 年 级
(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2)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四则计算。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
*(4)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
(5)数的整除。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
(6)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b=c, 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量与计量
体积单位。
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
(四)几何初步知识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
(五)统计初步知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六)应用题
相遇问题。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七)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假期里,学生小组组织一次考察活动,根据预算,每人需交纳活动费多少元。
教学要求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进行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
3.知道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不要求综合运用以上概念。)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四则运算相同)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5.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7.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
8.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9.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10.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五 年 级
(每周6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分数加、减法运算(不含带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调查某月10家住户水、电、燃气费和房租分别交纳的钱数或10家农户各种农作物的年产量,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会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会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
4.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5.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6.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7.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8.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绘制统计图表要注意整洁、美观。
9.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两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
10.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
1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一、前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五年制小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制小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附录
关于教学要求用语的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一、前 言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学校条件的不同,在确定必须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选学内容。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计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四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法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以二、三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步。珠算只学加减法。(注:使用珠算较多的地区,也可以多学一些珠算。)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分数四则计算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应用题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四步计算应用题(只限于容易的)作为选学内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
一、两步计算的为主,最多不超过三步(只限于比较容易的。)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思想和方法,逐步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学一些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有利于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也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作一些必要的准备。简易方程的内容只讲到ax眀=c,ax眀x=c,不讲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直接设未知数。
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适当渗透集合、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安排教学内容要注意留有余地,增加灵活性。在编排时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处理好数和形的关系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以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者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防止死记硬背。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取适当分散,预作准备,多举实例等办法,加以解决。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则等,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深理解,逐步掌握。教学时,要注意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正确使用数学术语。
(二)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笔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教学要求。要鼓励学生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要重视检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在解题和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解法或算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始,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逐步扩大联系实际的范围。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作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和参加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不要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要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以及一些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四)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有因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以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外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自愿参加。
(五)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教学要讲求实效,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切实把握好教学要求。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要生搬硬套。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
(六)有效地组织练习和复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能够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也要有一些综合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但不要过于繁难。要认真上好练习课。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对作业要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改。作业中的错误,应找出原因,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必要时要给予辅导。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要重视经常性和阶段性的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和小结,并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七)改进成绩的考查和评定
成绩的考查和评定要以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又要适当考查能力。命题要难易适度,题量适当,不要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考查的方式除了笔试以外,要适当注意口试和实际操作。要做好期末考查,更要重视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作为改进教学和全面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通过改进成绩考查和评定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五、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说明:
①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是按知识归类排列的,不完全是教材的编排顺序。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应安排在本年级内完成。编写不同风格的教材时,允许适当变动。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是就一学年而言的,应该使学生在该学年内逐步达到,不要急于在学生初次学习有关内容时就要求完全达到。
没有列入教学要求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②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下同)。这些内容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五年制小学 一 年 级(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小括号。
(3)乘法的初步认识。2~5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会看整时)。
厘米和米的认识。用厘米作单位度量。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认识小括号。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5的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7.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8.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9.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10.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二 年 级(每周6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
(1)6~9的乘法和表内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6~9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乘法、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2)万和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3)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用凑十的方法计算竖式连加。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4)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式题。(6)珠算加法和减法
认识算盘。在算盘上记数和读数。珠算加法,减法。(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安排在其他年级。)(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分米、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三)几何初步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要求
1.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3.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或整百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乘、除法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口算简单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5.认识算盘,掌握拨珠方法。会珠算加、减法。
6.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和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7.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
8.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公斤)、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9.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小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10.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1.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2.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书写答案。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 年 级(每周6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2)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3)乘、除数是两、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
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下同)。这些内容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乘数接近整
十、整百的简便算法。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4)四则混合运算。
三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5)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和吨的认识。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五)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会笔算多位数加、减法。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掌握乘、除法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会笔算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或整百的乘、除法。会口算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4.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熟练地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5.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6.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7.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8.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9.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0.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解题思路。
11.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学习习惯,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四 年 级(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
(1)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2)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四则计算。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4)数的整除。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5)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二)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眀=c,ax眀x=c)。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量与计量 角的度量。
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四)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五)应用题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相遇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四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要求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使用中括号。3.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5.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7.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8.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9.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0.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年 级(每周6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简单的带分数加、减法。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2)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3)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4)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三)量与计量 体积单位。
(四)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五)统计初步知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六)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息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七)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4.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5.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6.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7.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8.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9.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绘制统计图表要注意整洁、美观。
10.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基本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
1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年制小学 一 年 级(每周4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乘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会看整时)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和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 年 级(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3)万和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用凑十的方法计算竖式连加。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6)珠算加法和减法
认识算盘。在算盘上记数和读数。珠算加法,减法。(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安排在其他年级。)(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或整百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进行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4.认识算盘,掌握拨珠方法。会珠算加、减法。
5.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认识小括号。
6.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
7.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公斤),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8.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9.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10.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1.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书写答案。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三 年 级(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
(1)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3)四则混合运算。
三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四)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要求
1.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2.掌握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会口算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熟练地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4.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认识重量单位吨、克,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会进行长度和重量的简单计算。
6.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7.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8.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四 年 级(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2)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
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3)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
乘数接近整
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4)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5)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6)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二)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角的度量。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五)应用题
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要求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会笔算多位数加、减法。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会笔算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4.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使用中括号。5.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月,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7.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8.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
9.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0.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解题思路。
11.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学习习惯,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五 年 级(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数的整除。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2)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简单的带分数加、减法。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二)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眀=c,ax眀x=c)。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量与计量 体积单位。
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四)几何初步知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统计初步知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六)应用题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相遇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四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要求 1.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
2.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3.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4.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5.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6.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7.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8.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9.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 年 级(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三)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五)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息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六)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6.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绘制统计图表要注意整洁、美观。
7.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基本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附录
关于教学要求用语的说明
有关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
知道: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并能识别它。表述词还有“认识”等。理解: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能说明一些道理。应用:是指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表述词还有“运用”。有关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
会:是指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测量、画图、制作和正确的计算等数学活动。比较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的程度。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迅速的程度。有时还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
第三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相关软件
一、前言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学校条件的不同,在确定必须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选学内容。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计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四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法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以二、三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步。珠算只学加减法。(注:使用珠算较多的地区,也可以多学一些珠算。)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分数四则计算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应用题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四步计算应用题(只限于容易的)作为选学内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
一、两步计算的为主,最多不超过三步(只限于比较容易的。)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思想和方法,逐步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学一些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有利于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也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作一些必要的准备。简易方程的内容只讲到ax土b=c,ax土bx=c,不讲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直接设未知数。
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适当渗透集合、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安排教学内容要注意留有余地,增加灵活性。在编排时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处理好数和形的关系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以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者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防止死记硬背。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取适当分散,预作准备,多举实例等办法,加以解决。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则等,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深理解,逐步掌握。教学时,要注意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正确使用数学术语。
(二)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笔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教学要求。要鼓励学生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要重视检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
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在解题和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
解法或算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始,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逐步扩大联系实际的范围。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作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和参加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不要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要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以及一些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四)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有因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以利于提高学习数学 的能力。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外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自愿参加。
(五)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学要讲求实效,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切实把握好教学要求。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要生搬硬套。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
(六)有效地组织练习和复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能够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也要有一些综合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但不要过于繁难。要认真上好练习课。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对作业要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改。作业中的错误,应找出原因,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必要时要给予辅导。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要重视经常性和阶段性的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和小结,并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七)改进成绩的考查和评定
成绩的考查和评定要以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又要适当考查能力。命题要难易适度,题量适当,不要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考查的方式除了笔试以外,要适当注意口试和实际操作。要做好期末考查,更要重视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作为改进教学和全面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通过改进成绩考查和评定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五、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①
五年制小学
一年级
(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小括号。
(3)乘法的初步认识。2—5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会看整时)。
厘米和米的认识。用厘米作单位度量。
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和乘法
教学要求
步计算的应用题。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l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认识小括号。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5的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7.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8.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9.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10.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
(每周6课时)教学内容
(一)数与汁算
(1)6—9的乘法和表内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6——9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乘法、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2)万和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百位、于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3)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用凑十的方法计算竖式连加。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
减法。
(4)乘、除数是—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位数的乘法。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式题。
(6)珠算加法和减法
认识算盘。在算盘上记数和读数。珠算加法,减法。
(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安排在其他年级。)(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分米、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3.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或整百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乘、除法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口算简单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5.认识算盘,掌握拨珠方法。会珠算加、减法。
6.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和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7.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知道1分米=10厘米,l厘米=l0毫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
8.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公斤)、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9.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10.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1.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卜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2.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书写答案。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三年级
(每周6课时)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讲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除数是两、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②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乘数接近整
十、整百的简便算法。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四则混合运算。
三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5)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渎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人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和吨的认识。
年、月、日。千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统汁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水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第。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和比较容易的三步汁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会笔算多位数加、减法;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掌握乘、除法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会笔算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比较熟练地口算
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或整百的乘、除法。会口算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学会—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4.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熟练地计算三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5.初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初步学会汁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6.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重量单位
吨,知道1吨=1000千克。
7.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8.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千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9.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0.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解题思路。
11.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学习习惯,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四年级
(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2)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四则计算。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4)数的整除。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
(5)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二)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土b=c,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量与计量
角的度量。
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四)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
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
(五)应用题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相遇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四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要求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使用中括号。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六)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息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七)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
4.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5.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6.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7.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8.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9.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绘制统计图表要注意整洁、美观。
10.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基本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
1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六年制小学
一年级
(每周4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乘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会看整时)。
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
(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
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和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用凑十的方法计算竖式连加。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6)珠算加法和减法
认识算盘。在算盘上记数和读数。珠算加法,减法。(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安排在其他年级。)(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干”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或整百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进行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4.认识算盘,掌握拨珠方法。会珠算加、减法。
5.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认识小括号。
6.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l0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 计算。
7.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公斤),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8.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9.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10.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1.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书写答案。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三年级
(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o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三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2.掌握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会口算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熟练地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4.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认识重量单位吨、克,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会进行长度和重量的简单计算。
6.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7.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8.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四年级
(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
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的简便算法。*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乘数接近整
十、整百的简便算法。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5)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6)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二)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
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
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会笔算多位数加、减法。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会笔算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4.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使用中括号。
5.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8.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
9.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0.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解题思路。
11.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学习习惯,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五年级
(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数的整除。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
(2)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简单的带分数加、减法。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土b=c,ax土bx=c)。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量与计量
体积单位。
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四)几何初步知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五)统计初步知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六)应用题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相遇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四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1.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
2.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3.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5.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
6.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7.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8.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9.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
(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息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6.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囤。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绘制统计图表要注意整洁、美观。
7.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基本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篇:最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同学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2.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3.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等.(一)唱歌
1.学习适合小学生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意培养学生唱歌自信心,能够独立的,有表现地歌唱,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培养与他人共同唱歌的意识和能力,注意声音的和谐、均衡,并对指挥做出正确反应。
3、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的发声、清晰地咬字,吐字。保护学生的嗓音,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
(二)唱游
1、唱游教学包括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等。
2、注意创造性与情趣性。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律动感
(三)器乐
1、根据不同条件,选学简易的打击乐器、竖笛、口琴、口风琴、电子琴以及易学的民族乐器等。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的打击乐器。
2、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短乐曲。
(四)欣赏
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了解人声分类和声乐演奏形式、常见乐曲和器乐演奏形式及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等常识。
3、了解中外杰出的音乐家。
4、学习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积累一定数量的曲目。
(五)识谱
1、学习简谱和五线谱知识。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及听辨简单节奏、音乐短句和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三、分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
六、三,五、四”学制小学阶段 【唱 歌】
一至二年级
1、学唱歌曲,每学年背唱—6首;
2、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3、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唱名;
4、鼓励学生独立、自信、有表情地唱歌,能随教师的要求整齐地 开始和结束。
三至五年级
1、学唱歌曲,每学年背唱4—6首;
2、学习能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3、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演唱方法;
4、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5、学习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注意声部的和谐,均衡,对指挥做出正确反应;培养独立、自信的歌唱能力
六年级
1、唱歌曲,背唱3---5首; 2、巩固所学唱歌方法;
3、学习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的情感;
4、能够独立地自然地唱歌; 【唱游】
1、随着音乐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
2、学习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和动作的配合。
【器乐】 一至二年级
1、学习常见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2、注意与歌唱、欣赏、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等有机结合;
三至五年级
1、学习所选乐器的演奏姿势与方法;
2、每学年积累2—3首简短乐曲;
3、注意同唱歌、欣赏、识谱有机结合;
4、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六年级
1、巩固所学乐器演奏技能,提高演奏熟练技能,增强演奏表现力;
2、熟练演奏1—2首简单乐曲。【欣赏】 一至二年级
1、欣赏优秀儿童歌曲,民族及其乐曲;
2、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初步感受歌曲、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
4、聆听音乐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三至五年级
1、欣赏优秀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及声乐演唱形式;
2、欣赏优秀其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器乐演奏形式;
3、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
4、结合欣赏简介中外优秀音乐家;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6、聆听音乐,说出曲名并记住主题音调,每学年3—5首。六年级
1、欣赏优秀歌曲,器乐曲及说唱、戏曲长段;
2、结合欣赏简介合唱队、民族和西洋乐队的一般常识;
3、聆听音乐,说出曲名并记住主题音调3—5首。【识 谱】
1、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2、感受并认识╳、╳、╳--、╳。、○或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
3、感受二拍子(●○)三拍子(●○○)不同的特点及其强弱规律。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5、进行简短的节奏组合练习。
6、通过唱歌,模唱和背唱唱名或曲调。三至五年级
1、学习并感受乐音的高低、常用符号,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旋律。
2、感受并认识2/
4、3/
4、4/
4、3/8及其强弱规律。
3、学习连音线、圆滑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
4、进行节奏和音乐短句地编写训练。
六年级
1、学习变音记号和调号。
2、巩固所学识谱知识。
3、进行节奏和音乐短句的编写训练。
“五。四”学制小学阶断一至五年级分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同“六。四”学制小学一至五年级。
四、教学考核与评估
教学考核与评估的目的是检查音乐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包括对学生音乐学习情况的考核与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估两个方面。
考核的内容以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重视学生的自评,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评估要从音乐教育观念,音乐教学策略、方法与流程几方面综合进行,体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教学评估由学校及教研部门实施。
五、教学设备
音乐教学设备是保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学校及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有计划地配置和改善教学设备。主要有:专用音乐教室、桌椅、黑板、教学挂图、钢琴或风琴、手风琴、电子琴、竖笛或口琴、口风琴、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配置常见的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录像机和录像带,VCD光盘等。
六、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本大纲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教学实际规定的。在世始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真学习,领会上述文件和大港的精神,提高执行本大港的自觉性。
(二)小学音乐教学应寓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与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培养,音乐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教材的选编应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还应注意科学性与可行性,注意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多样化,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
(三)唱歌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题材丰富、内容健康、风格突出、形象鲜明的歌曲,富有表情的歌唱,最能感染教育学生,唱歌教学应重视唱歌兴趣、能力、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对唱歌和识谱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教学过程要注意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一美育人,所选歌曲应在注意教育性的同时,从分体现艺术性与趣味性的特点。应好听易唱,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同时要注意时代感,提倡对歌曲的积累,要求学生每学期、每学年都要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
(四)唱游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教学的各项内容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唱游的兴趣,增强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学过程应注意创造性、情趣性和愉悦性,避免脱离音乐的形象的单纯动作学习训练,活动量不宜过大。
(五)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首先要选择适宜的乐器,注意音准和音色,不可把音高不准、音色不佳的乐器引入课堂。要重视器乐曲的选择与编配,不宜偏大偏难,教学中要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同唱歌,欣赏、识谱等教学内容的配合,也可课内外有机结合,以提高器乐教学的水平。
(六)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欣赏教学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教学中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感受和见解,并用于表述自己的体验。
(七)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各地可依据不同条件分别选学简谱或五线谱,在选择教学用谱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识谱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要注意和唱歌、器乐、欣赏教学的配合。
(八)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体现各地区音乐教学的特色,各地可自选乡土教材,其比例可占教学内容总量的20%。
(九)音乐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音响,对于欣赏和学习音乐至关重要,是保证音乐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音乐教材应包括课本和音像两种形式,音乐教学必须备音响。
(十)本大纲各项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确定,既着眼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主意了从实际出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音乐师资,配置音乐教学设备,开足课时,保证大纲的贯彻、实施。
第五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
低年级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高年级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低年级
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习近平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7.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
高年级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
5.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6.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7.进行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练习。
8.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9.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儿歌、故事或学生作文作插图。
10.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四、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1.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4.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5.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 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7.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8.在符合人纲规定教学要求和确保大纲规定知识点的前提下,允许各阶段的教学内容 有不同的编排组织方式。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人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某,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
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美术专用教室,逐步增添美
术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挂图及幻灯、录像和多媒体,同时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学具。
七、美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教学评价主要
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美术教学的评价要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体现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
尽可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