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
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
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熟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书写规范端正,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14.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
(三)口语交际
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准确完整;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四)语文常识
19.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限于二重)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
20.了解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一般用法。
21.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
22.了解课本涉及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常识。
(五)课文
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于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同时兼顾外国作品。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每学年课文应不少于60篇。
(六)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利用壁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和文学社团。
三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一)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二)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五)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四
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
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
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坚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考试,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不能用怪题、偏题和繁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
要重视教学评估情况的分析和反馈,以利于改进教学。
五
教学设备
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初中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
学校要配备充足的工具书、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配备必要的教学挂图、教学辅助资料,订有相当数量的报刊,并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声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网络资源。
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装备视听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鼓励支持他们开发、制作教学课件。
附录一: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文言文 1.《论语》六则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鱼我所欲也
《孟子》 5.曹刿论战
《左传》 6.三峡
郦道元 7.与朱元思书
吴
均 8.出师表
诸葛亮 9.桃花源记
陶
潜 10.五柳先生传
陶
潜 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
愈 12.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13.陋室铭
刘禹锡 14.岳阳楼记
范仲淹 15.醉翁亭记
欧阳修 16.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17.上韩太尉书
苏
辙 18.墨池记
曾
巩 19.爱莲说
周敦颐 2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古诗词
1.关睢
《诗经》
2.蒹葭
《诗经》
3.君子于役
《诗经》
4.陌上桑
汉乐府
5.龟虽寿
曹
操
6.观沧海
曹
操
7.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陶
潜
8.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
潜
9.木兰诗
北朝民歌
10.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12.使至塞上
王
维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寄
李
白
15.渡荆门送别
李
白
16.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
李
白
17.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
18.次北固山下
19.黄鹤楼
20.望岳
21.春望
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题破山寺后禅院
2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5.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寞)
2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7.观刈麦
28.钱塘湖春行
29.雁门太守行
30.赤壁
31.泊秦淮
32.夜雨寄北
3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4.忆江南(梳洗罢)
35.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3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3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8.登飞来峰
39.江城子·密州出猎
4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逞)
42.醉花阴(薄雾浓去愁永昼)
43.游山西村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5.过零丁洋
别云间
47.天净沙 秋思
48.山坡羊·潼关怀古
49.论诗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李
白
王
湾
崔
颢
杜
甫
杜
甫
杜
甫
常
建
韩
愈
刘禹锡
刘禹锡
白居易
白居易
李
贺
杜
牧
杜 枚
李商隐
李商隐
温庭筠
李
煜
范仲淹
晏
殊
王安石 苏
轼
苏
轼
苏
轼
李清照
陆
游
辛弃疾
文天祥
夏完淳
马致远 张养浩
赵
翼
龚自珍
说明:以上篇目推荐给学生背诵,教材不一定都选作课文。白话诗文背诵篇目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附录二: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教师可补充推荐)1.西游记
吴承恩 2.水浒
施耐庵 3.朝花夕拾
鲁
迅 4.骆驼祥子
老
舍 5.繁星·春水
6.鲁滨逊漂流记
7.格列佛游记
8.名人传
9.童年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冰
心
(英)福
笛
(英)斯威夫特
(法)罗曼·罗兰
(俄)高尔基
(俄)奥斯特洛夫斯基
第二篇: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7
(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
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的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四)、语文常识
19、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限于二重)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
20、了解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一般用法。
21、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
22、了解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文学的基本常识。
(五)、课文
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同时兼顾外国作品。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每学/ 7
年课文不少于60篇。
(六)、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访问、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利用壁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和文学社团。
三、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一)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二)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五)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四、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
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
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坚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考试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不能用难题、怪题、偏题和烦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
要重视教学评估情况的分析和反馈,以利于改进教学。/ 7
五、教学设备
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初中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
学校要配备充足的工具书、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配备必要的教学挂图和教学辅助资料,订有相当数量的报刊。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一定数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还可装备视听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鼓励支持他们的开发、制作教学课件。
附录一: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文言文(20篇)
1、《论语》六则
11、送董邵南游河北记韩愈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2、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3、陋室铭刘禹锡
4、鱼我所欲也《孟子》
14、岳阳楼记范仲淹
5、曹刿论战《左传》
15、醉翁亭记欧阳修
6、三峡郦道元
16、记承天寺夜游记苏轼
7、与朱元思书吴均
17、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8、出师表诸葛亮
18、墨池记曾巩
9、桃花源记陶潜 / 7
19、爱莲说周敦颐
10、五柳先生传陶潜
2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古诗词(50首)
1、关雎《诗经》
2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蒹葭《诗经》
27、观刈麦白居易
3、君子于役《诗经》
2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4、陌上桑汉乐府
29、雁门太守行李贺
5、龟岁寿曹操
30、赤壁杜牧
6、观沧海曹操
31、泊秦淮杜牧
7、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潜
32、夜雨寄北李商隐
8、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3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9、木兰辞北朝乐府
34、忆江南(梳洗罢)温庭筠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35、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温庭筠
11、望洞庭湖寄张丞相孟浩然
3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李煜
12、使至塞上王维
37、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 7
38伤仲永王安石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9、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5、渡荆门送别李白
4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6、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41、浣溪纱(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17、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4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18、次北固山下王湾
43、游山西村陆游
19、黄鹤楼崔灏
44、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20、望岳杜甫
45、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春望杜甫
46、别云间夏完淳
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4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48、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2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49、论诗赵翼
25、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寞刘禹锡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说明:以上篇目推荐给学生背诵初中语文,教材不一定都选做课文。白话诗文背诵篇目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附录二: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老师可补充推荐)/ 7
1、西游记吴承恩
6、鲁滨孙漂流记(英)笛福
2、水浒施耐庵
7、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
3、朝花夕拾鲁迅
8、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4、骆驼祥子老舍
9、童年(俄)高尔基
5、繁星·春水冰心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7 / 7
第三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纲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大纲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一、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数学大纲》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大纲》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经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推动信心。如初中几何第三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教学大纲》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了解”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初中代数课本第一册《有理数》这一章,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一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
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比如,教学二次不等式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利用形数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引导学生先研究底数、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和运算结果,从而归纳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数,用m、n表示指数的一般法则以后,再要求学生应用一般法则来指导具体的运算。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方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重要作用。
3、掌握“方法”,运用“思想”。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乘法公式类比;在学习二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议程的根与系数性质类比。通过多次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
4、提炼“方法”,完善“思想”。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的思想方法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6-12-18 10:58评论:3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打好“双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独到的优势,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初中阶段就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初中数学教学应渗透的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进行分类,就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条理性。
例如,教材中给实数的定义是“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这个定义揭示了实数的内涵与外延,这本身就体现出分类思想方法。因此,在学完实数的概念后,可以如此分类:
尔后一提到实数,就会想到它可能是有理数,也可能是无理数;一提到有理数,就会想到它可能是整数,也可能是分数等。
又如,实数的绝对值定义也是采用分类法给出的,在这个定义中选择 a = 0作为分类的标准。在每一类中,其结果都不包含绝对值符号。因此定义也给出了脱去绝对值符号的一种方法。
再如,在同一个圆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教学时常将圆对折,使折痕经过圆心和圆周角的顶点,这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⑴折痕是圆周角的一条边,⑵折痕在圆周角的内部,⑶折痕在圆周角的外部。验证时,要分三种情形来说明,这里实际上也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还有,对三角形全等识别方法的探索,教材中的思考题: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部分(边或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同时,教材中对处理几种识别方法时也采用分类讨论,由简到繁,一步步得出,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思想方法。
2、数形结合思想 一般地,人们把代数称为“数”而把几何称为“形”,数与形表面看是相互独立,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数量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问题,图形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数量问题。
初一教材引入数轴,就为数形结合的思想奠定了基础。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相反数的几何意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画图分析等,充分显示出数与形结合起来产生的威力,这种抽象与形象的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数形结合在各年级中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比较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半径两者的大小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两者的大小来确定,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比较两圆圆心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和或之差的大小来确定。又如,勾股定理结论的论证、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性质、利用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等都是典型的数形结合的体现。再如,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乘法法则,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都是利用数轴或其它实图归纳总结出来的;实践与探索中行程问题教学,经常是利用线段图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由数想形,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可以使问题直观呈现的优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解答数学题时,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思维,拓宽思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形转化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
3、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在初中教材中体现突出,如在实数运算中,常把数字与前面的“+,-”符号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处理;又如用字母表示数就充分体现了整体思想,即一个字母不仅代表一个数,而且能代表一系列的数或由许多字母构成的式子等;再如整式运算中往往可以把某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处理,如:(a+b+c)2= [(a+b)+ c ]2视(a+b)为一个整体展开等等,这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效率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4、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数学思想方法体系主梁之一。在实数的运算、解方程(组)、多边形的内角和、几何证明等等的教学中都有让学生对化归思想方法的认识,学生有意无意接受到了化归思想。如已知(x+y)2=11 , xy=1 求 x2 + y2 的值,显然直接代入无法求解,若先把所求的式子化归到有已知形式的式子(x+y)2-2xy,则易得: 原式=9;又如 “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通过分解多边形为三角形来解决,这都是化归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体现。再如解方程(组)通过“消元”、“降次”最后求出方程(组)的解等也体现了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化归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最终目的是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实现新问题向旧问题的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转化、未知问题向已知问题转化、抽象问题向具体问题转化等。如在加法的基础上,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化归出减法法则,使加、减法统一起来,得到了代数和的概念;在乘法的基础上,利用倒数的概念,化归出除法法则,使互逆的两种运算得到统一。又如,对等腰梯形有关性质的探索,除了教材中利用轴对称方法外,还经常通过作一腰的平行线、作底边上的高、延长两腰相交于一点等方法,把等腰梯形转化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解形的知识上来。
除此之外,很多知识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渗透和转化:多元转化为一元、高次转化为低次、分式转化为整式、一般三解形转化为特殊三角形、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几何问题代数解法、恒等的问题用不等式的知识解答……
5、变换思想
变换思想是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思想。解方程中的同解变换,定律、公式中的命题等价变换,几何图形中的等积变换等等都包含了变换思想。具有优秀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善于变换,从正反、互逆等进行变换考虑问题,但很多学生又恰恰常忽略从这方面考虑问题,因此变换思想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武器。
例 四边形ABCD中, AB = CD, BC = DA, E、F是AC上的两点, 且AE = CF.求证: DE=BF.这道题若是由已知向后推理较难把握方向,但用变换方法寻找证法比较易:要证DE = BF,只要证△ADE≌△CBF(证△ABFE≌△CDE也可);要证△ADE≌△CBF,因题目已知BC = DA,AE = CF,只要证∠DAE=∠BCF;要证∠DAE=∠BCF,可由△ABC≌△CDA得到,而由已知条件AB = CD, BC = DA, AE = CF不难得到△ABC≌△CDA。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6、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的实质就是数学建模,解应用题是方程思想应用的最突出体现。
例 某工人每天早晨在同一时刻从家里骑车去工厂上班,如果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行驶,则可在上班时刻前15分钟到达工厂;如果以每小时 千米的速度行驶,则在工厂上班时刻后15分钟到达工厂。
① 求这位工人的家到工厂的路程;
② 这位工人每天早晨在工厂上班时刻前多少小时从家里出发? 这道题若通过构建方程求解, 能很易求出答案。
略解:①设这位工人的家到工厂的路程为x,则可得,解得x =1
2(千米/小时);
②这位工人每天早晨在工厂上班时刻前或 = 1 小时从家里出
发。
又如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步行15千米到B地,乙比甲每小时少走1千米,结果比甲迟到小时,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这道题若通过构建方程求解, 也不难求出答案。
略解:设甲每小时走x千米,则乙每小时走(x-1)千米,依题意得 解得 x1 = 6 , x2 =-5
经检验x = 6 , x2 =-5 都是原方程的根,但x2 =-5不合题意,舍去;
由x = 6得x-1=5;于是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
7、比较思想所谓比较,就是指在思维中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研究对象的异同进行辨别。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比较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在因式分解的教学中,通过复习整式乘法,让学生比较这两种运算的异同,明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恒等变形,又是互逆运算。如(a+b)(a-b)= a2-b2 是整式乘法,a2-b2 =(a+b)(a-b)是因式分解。在不等式的解法教学时,可以对比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这些步骤是一样的。当然,要特别比较化系数为1时两者的不同之处。又如,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在相似比为1时的特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和全等有它特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可以类比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再如,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是意义不尽相同的概念,通过类比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这几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认识。类比要点如下图:
8、统计思想 初中数学教材中,专辟了介绍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旧课标放在初三代数部分的最后一章,新课标分散于各个年级),就是要求学生从中提炼并掌握一些处理数据的方法,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学应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2.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结论推导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同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适得其反的做法。
3.注重渗透的渐进性和反复性
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特别强调解决问题以后的“反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易于体会、易于接受的。其次要注意渗透的长期性。应该看到,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切切实实把握好上述几个典型的数学思想,同时注意渗透的过程,依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初一开始就有计划的渗透,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能力。
第四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教学目的·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评估
一、教学目的
历史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拓展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要引导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安排
1.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世界史在初中三年级开设,每周均为2课时。
2.在中国历史教学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补充编写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教学时间约8课时。在教学中,这些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穿插使用。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部门审定。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4.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5.要提倡历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的遗址、遗迹;编演历史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阅读欣赏历史文学艺术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板报、通讯、刊物,等等。
6.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应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创造性地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从元谋人到约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社会后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全国各个主要地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及其文化遗存最有典型性。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文明的曙光已经隐约可见,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大约与此时期相当。
(二)大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进入奴隶制社会。从这时到公元前77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时期。
(三)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解体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从战国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革。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典籍。
(四)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巩固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五)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是中国古代政治上大分裂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等几个历史阶段,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异彩纷呈。
(六)从公元581年到公元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隋、唐两个朝代,在政治上再次大一统,制度有所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都有很大发展。
(七)从公元907年到公元136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分立,辽、北宋、西夏、金并存,南宋、金对峙和元朝统一等几个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了解的加深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新的进展。
(八)从公元1368年到公元184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明、清(前期)两个朝代,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专制统治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使经济日趋停滞,思想文化受到严重束缚。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原始时代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
★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夏、商、西周
1.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2.商朝的建立与繁荣
3.西周的兴衰
三、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3.商鞅变法
4.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先秦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文字
3.诸子百家
(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
4.文学艺术
(1)《诗经》和楚辞(2)青铜艺术(3)音乐
五、秦的统一
1.秦统一六国
2.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朝的灭亡
六、西汉的强盛
1.楚汉战争与西汉的建立
2.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3.汉武帝的“大一统”
★4.王莽改制及其失败
七、东汉的兴衰
1.“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专权与东汉的衰亡
八、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匈奴的兴起和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2.汉通西域
3.“丝绸之路”
4.秦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九、秦汉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数学和医学
(2)张衡与地动仪
(3)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2.宗教和哲学
(1)佛教的传入
(2)道教的出现
(3)王充与《论衡》 3.史学、文学和艺术
(1)司马迁与《史记》
(2)乐府诗
(3)秦兵马俑十、三国和两晋
1.三国鼎立
2.西晋的统一与匈奴等族的内迁
★3.十六国与东晋
4.淝水之战
十一、南朝和北朝
★1.南朝的政治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与民族融合十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圆周率(2)《水经注》(3)《齐民要术》
★2.宗教和哲学
(1)佛教的盛行
(2)范缜与《神灭论》
3.文学和艺术
(1)建安诗人和陶渊明
(2)王羲之和顾恺之
(3)石窟艺术
十三、隋朝的统一
1.隋文帝和“开皇之治”
2.大运河的开凿
3.隋朝的灭亡
十四、唐朝的繁盛及衰亡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经济的繁荣
3.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4.对外交流的发展
5.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十五、隋唐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赵州桥(2)雕版印刷术
(3)子午线的测量(4)医药学
2.文学艺术
(1)唐诗与散文
(2)书法和绘画
(3)敦煌莫高窟
十六、辽、宋、夏、金
1.五代十国和北宋的建立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3.契丹、党项、女真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4.金和南宋的对峙
5.经济的发展
十七、元朝的政治和经济
1.蒙古的兴起
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3.元朝的社会经济
4.元朝的中外交流十八、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2)沈括和郭守敬
2.史学、文学和艺术
(1)可马光与《资治通鉴》
(2)宋词和元曲
(3)绘画
十九、明朝的政治和经济
1.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
2.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3.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
4.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
二十、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1.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康乾盛世”
3.封建专制的统治
4.闭关锁国政策
二
十一、明、清前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本草纲目》(2)《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2.进步的思想家
3.图书的编纂
4.文学艺术
(1)明清小说(2)戏剧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包括清朝后期、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的历史。
(一)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鸦片战争激化了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由此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洪秀全等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这场运动失败了。
(二)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起了瓦解作用,同时又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中期,中国先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扩张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1883年和1894年,先后爆发了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四)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他们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君主立宪制。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维新变法运动遭致失败。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五)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清政府被迫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没能挽救其统治危机。1911年的武昌起义,得到全国响应。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封建军阀袁世凯攫取。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肆意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公然恢复君主专制统治。对此,革命党人相继发动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控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得以壮大。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对中国人民起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八)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随后,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发动国民革命,举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在国民革命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背叛革命,于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1927年7月,汪精卫宣布“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九)“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二次北伐”。同年底,张学良发表“易帜”通电,表示服从国民政府领导。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的统一。但是,国民党各派新军阀之间仍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混战不已,中国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
(十)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 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十一)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十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发动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会战。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投敌,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在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实行野蛮的殖民统治。
在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在1945年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十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1946年初,各党派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夏,国民党依赖美帝国主义的援助,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奋起抵抗。人民解放战争由此开始。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各条战线上,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进行斗争。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此为标志,我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十五)1956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出现过失误,先后发生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
经过调整,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十年中,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艰苦创业的先进集体和一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个人。
(十六)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灾难和**。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抵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十七)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向。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加快了国防现代化步伐;外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科学技术成就显著,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卫生事业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社会
2.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3.中英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
5.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太平天国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的失败
三、洋务运动
★1.清朝政局的变动
2.洋务运动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四、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1.中法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3.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五、戊戌变法
1.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活动
2.“百日维新”
六、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3.《辛丑条约》
七、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
★2.清政府的“新政”与立宪活动
★3.各地的武装起义
4.武昌起义
八、清朝后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詹天佑与京张铁路(2)冯如与飞机制造
★2.文学艺术
★3.教育
4.进步的思想家
(1)魏源(2)严复
九、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十、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2.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3.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
4.护法运动
5.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十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新文化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十二、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五卅运动
3.北伐战争
4.国民革命的失败
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
1.“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2.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十四、工农武装革命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与秋收起义
3.毛泽东和朱德井冈山会师
★4.土地革命与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十五、九一八事变和—·二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
2.伪满洲国的建立
3.—·二八事变和淞沪抗战
十六、红军长征
★1.“围剿”和反“围剿”
2.红军长征
★3.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
十七、抗日救亡运动
1.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扩大
2.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3.一二·九运动
4.西安事变
十八、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1.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4.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
★5.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6.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涨
十九、抗日战争的相持局面
1.汪精卫叛国投敌
2.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3.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积极反共活动
4.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日斗争
二十、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
2.中国军民的局部反攻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
十一、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
★2.政治协商会议
二
十二、解放战争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2.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
3.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4.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5.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6.解放南京
★二
十三、民国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教育
3.文学和艺术
二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开国大典
二
十五、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1.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2.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3.国民经济的恢复
二
十六、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二
十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扩大化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
★5.先进模范人物的涌现
二
十八、“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林彪集团与“四人帮”的覆亡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
二
十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
3.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4.“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5.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
十、现代中国的军事、外交与民族工作
1.国防现代化建设
2.外交成就
3.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三
十一、现代中国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教育、卫生、体育
3.文学和艺术 世界史教学内容概述
(一)三四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那时,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和剥削,也没有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亚洲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希腊、罗马等地区,相继出现了国家,进入奴隶社会。这些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对日后历史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在世界上,中国最早进入封建社会。中国的近邻朝鲜和日本也逐渐进入封建社会。亚洲的阿拉伯和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庞大的封建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它的废墟上,出现了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等国家。法兰克国家包括其后的查理曼帝国的历史,具体反映了西欧封建化的进程。9世纪中期,在查理曼帝国的版图上,诞生了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封建国家。9世纪,在不列颠出现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法兰西、英吉利较早摆脱封建割据状态,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德意志和意大利则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松散状态。
(三)欧洲封建文化由于受到基督教的控制和压抑,科学和人文精神遭到窒息,长期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亚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曾一度领先于欧洲。
在世界古代时期产生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四)14、15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母体内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类历史开始向近代迈进。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欧洲殖民国家在亚洲、非洲、美洲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但是殖民掠夺是这些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一大重要内容,为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力量在发展,世界出现了近代的曙光。
(五)14世纪到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是人类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的深入展开和科学的发展,使欧洲先进国家迅速摆脱封建统治。同时期的东方封建国家却继续维持和巩固封建制度,有的还推行闭关自守政策。它们日益脱离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开始处于落后挨打的被动境地。
(六)在一些欧洲国家以及英属北美殖民地,资产阶级和民族独立的进步力量日益壮大,开始向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挑战。从17世纪中期开始,历时二百余年,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时代。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几经反复,夺取了政权,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刺激了殖民扩张和掠夺。
1848年欧洲再次发生革命,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
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使这两个封建国家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稍后的德意志、意大利通过战争取得统一,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七)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和其他国家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使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促成了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并引起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八)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国无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进入新阶段。第一国际的建立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夺取政治统治权的重要尝试,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九)19世纪初,拉丁美洲各殖民地先后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并建立了一系列独立的国家。19世纪中期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反殖民侵略和反封建的斗争。
(十)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英、法、德、俄、美、日等国瓜分殆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逐步发展起来,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迅速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在18、19世纪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和著名作品。
(十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苏维埃俄国战胜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并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20世纪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
(十四)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意大利、日本和德国先后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
(十五)二战后,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在美国扶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由于新科技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某些调节措施,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国内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缓解。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甚至进行局部战争的政策,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局面。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十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第三世界各国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七)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战后以来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以来,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十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原子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人类社会揭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帷幕。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初现端倪。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界史教学内容要点
★
一、早期的人类
二、亚非文明古国
1.古代埃及
2.两河流域的古国
3.古代印度和佛教兴起
4.古代亚非文化
★5.中国在亚非文明古国中的地位
三、古代希腊和罗马
★1.爱琴文明
2.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大帝国
3.罗马和罗马帝国
4.希腊罗马文化
四、欧洲封建国家
1.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欧洲封建社会
★3.拜占廷帝国
4.基督教
五、亚洲封建国家
1.朝鲜
2.日本
3.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伯帝国
4.奥斯曼帝国
六、资本主义的兴起
1.资本主义的萌芽
2.文艺复兴
3.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
4.近代科学的奠基者
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2.克伦威尔的统治
3.1688年政变
八、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1.后起的殖民国家
2.世界头号殖民帝国——英国
3.疯狂的殖民掠夺
4.种族灭绝和黑奴贸易
九、美国独立战争
1.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和统治 2.独立战争的进程
3.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
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2.革命的进程
3.拿破仑帝国
十一、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2.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
十二、工业革命
1.英国的工业革命
2.交通运输的变革
3.工业革命的影响
十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工人运动的兴起
2.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
十四、1848年欧洲革命
1.法国革命
2.普鲁士、奥地利、匈牙利革命
十五、美国内战
1.美国的领土扩张
2.内战的爆发
3.北方取得战争胜利
十六、俄国的改革
1.彼得大帝的改革
2.废除农奴制
3.俄国的扩张
十七、日本明治维新
1.幕府的封建统治
2.武装倒幕
3.明治维新
十八、德意志、意大利统一
1.德意志统一
2.意大利统一
十九、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
2.巴黎公社
二十、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二
十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矛盾的发展
1.国际工人运动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2.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3.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二
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2.萨拉热窝事件
3.重大战役
4.战争的结束
二
十三、近代的科学和文化
1.自然科学的成就
2.文学艺术的发展
★3.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
十四、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十月革命的胜利
2.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二
十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
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4.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5.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6.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二
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阴谋
2.大战爆发
3.德国占领西欧、东侵苏联
4.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6.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7.法西斯的灭亡
二
十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1.二战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2.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美国的霸权政策
4.美苏争霸
二
十八、第三世界的兴起
1.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
2.非洲独立浪潮
★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4.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
十九、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4.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三
十、现代科技与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
2.知识经济的出现
★3.现代文化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应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估要力求全面、客观、合理。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能力发展和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培养上。在评估中,要重视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学生对教学的需求与反映。通过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对学生的评估,要在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出怪题、偏题和死记硬背的题。评估的形式和手段要多样化,应将日常评估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实践活动考查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
第五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
·教学内容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评价
一 教学目的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初中英语按不同情况分两级要求,从一年级起学习两年的,为一级要求;学三或四年的,为二级要求。每周课时为4课时。
(一)一级目标与要求
听
1.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能基本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的概要。
3.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说
1.能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问答。
2.能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所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 的对话。
读
1.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2%的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文字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词。
3.能初步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写
1.能用书写体熟练、清楚地书写,大小写、词距、标点等运用正确、规范。
2.能听写用学过的课文组成的材料,听三遍,书写速度每分钟分别为6—8个词。
3.能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语音
1.能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读出单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
2.能按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
3.能连贯地朗读学过的课文,语调、节奏和语音基本正确。
词汇
1.能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
2.能掌握450个左右最常用单词,1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口笔头交流活动中运用。
语法
1.能基本掌握所学单词的形态变化。
2.能掌握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并能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述形式基本正确。
(二)二级目标与要求
听
1.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
3.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
4.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5.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
说
1.能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并能复述课文大意。
2.能就熟悉的题材,利用图片、录像、多媒体等情景提示,根据要求进行表述和表达。
3.能讲述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小故事并参与简单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活动。
4.能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所列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
读
1.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题材熟悉的文章,理解语篇大意,获取有关信息。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70个词。
3.能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内容简单的书信、通知、说明等应用性文字材料,并能理解和解释图表所提供的简单信息。
4.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5.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10万字。
写
1.能用书写体熟练、清楚地书写,大小写、词距、标点等运用正确、规范。
2.能听写与课文有关、结构简单、没有生词的材料,听三遍,书写速度为每分钟10—12个词。
3.能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能仿照学过的题材或话题,利用所给的范例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简单内容。
5.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音
1.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读出单音节和双音节词。
2.能按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
3.能正确、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或略浅于课文的文段。
4.在口头表达中,语调、节奏自然,语音基本正确。
词汇
1.能熟练地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
2.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和词类。
3.能掌握800个左右单词,2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口笔头交际活动中运用。此外,还要求扩大400—500个左右的认读词汇。
语法
1.能正确理解附表里所列语言形式的意义和功能。
2.能积极运用语法项目表中要求掌握的语言形式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述与交流,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述形式基本正确。
3.能初步运用表示并列、因果、转折等逻辑关系和相关标志词等基本语篇知识获取和处理信息。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初中阶段教授下列几方面的内容:
(一)日常交际用语(见附表一)
(二)语音(见附表二)
(三)词汇(见附表三)
(四)语法(见附表四)
(五)话题(见附表五)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
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为学生提供内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语言材料和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对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要根据教学活 3 动的目的和错误的类型,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不要有错必纠。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扩大听和读的输入量,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时间分配上教师要控制讲授的比例,讲授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课时的30%。
(四)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
为了使学生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使用英语。初学阶段,尽量采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促使学生直接理解英语。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增长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更应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教师所使用的英语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利用学生已学的英语来解释或表达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做也是向学生提供活用英语的真实教学情景。对于用学过的英语不能解释清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利用母语。在备课中,为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宜过多地进行英汉对比。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语言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特长。课外活动应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提倡重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课外活动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多种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活动的形式可包括:朗诵、唱歌、演剧、英语角、英语班会、读书会、故事会、书法比赛、影视欣赏、知识竞猜以及国际交流等。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结合本地条件,自主地、有创造性地组织课外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必要指导和帮助。课外活动不应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拓学习渠道
充分利用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及资料等校内现有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CD、VCD、DVD机等电教设备,设置视听室、多媒体教室。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发软件。要借助广播电视、英语报刊杂志等社会媒体,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远程英语教学节目进行自主学习,增加英语教学的开放性。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教学评价
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协作完成。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应占一定比例。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激励作用。教师要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诵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评价。形成性评价还应包括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应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评价要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应指包括听力、口试等在内的期中、期末考试等。考试是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考试形式要包括听力测试、笔试和口试。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考试、中考、会考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取消单纯语音知识题;减少单纯语法知识题并降低语法笔试的难度;增加具有语境的应 4 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口试列入学期、学年考试项目。考试应按照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命题,要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质量,应侧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考查。
高中入学考试应以本大纲规定的二级教学要求为基本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附表一
日常交际用语简表(Daily Expressions in Communication)
1.问候 Greetings a.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Hello / Hi.How are you? b.Fine, thank you.And you? Very well, thank you.2.介绍 Introductions a.This is Mr / Miss / Mrs....b.How do you do?
Nice / Glad to see / meet you.c.My name is...I’m a student / worker etc.(here).3.告别 Farewells a.I think its time for us to leave now.b.Goodbye!(Bye-bye!Bye!)
See you later / tomorrow.(See you.)
Good night.4.打电话 Making telephone calls a.Hello!May I speak to...? b.Hold on, please.He / She isn’t here right now.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c.I’m calling to tell / ask you....d.Goodbye.5.感谢和应答 Thanks and responses a.Thank you(very much).Thanks a lot.Many thanks.Thanks for....b.Not at all.That’s all right.You’re welcome.6.祝愿、祝贺和应答 Wishes, congratulations and responses a.Good luck!
Best wishes to you.Have a nice / good time.Congratulations!b.Thank you.c.Happy New Year!
Merry Christmas!
Happy birthday to you.d.The same to you.7.意愿 Intentions I’m going to....I will....I’d like to....I want / hope to....8.道歉和应答 Apologies and responses a.I’m sorry.(Sorry.)
I’m sorry for / about....Excuse me.b.That’s all right.It doesn’t matter.That’s nothing.9.遗憾和同情 Regrets and sympathy What a pity!Im sorry to hear....10.邀请和应答 Invitations and responses a.Will you come to...?
Would you like to...?
b.Yes, I’d love to....Yes, it’s very kind / nice of you.c.I’d love to, but....11.提供(帮助等)和应答 Offers and responses
a.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Here, take this / my....Let me...for you.Would you like some...?
b.Thanks.That would be nice / fine.Thank you for your help.Yes, please.c.No, thanks / thank you.That’s very kind of you, but....12.请求允许和应答 Asking for permission and responses
a.May I...?
Can / Could I...?
b.Yes / Certainly.Yes, do please.Of course(you may).That’s OK / all right.c.I’m sorry, but....You’d better not.13.表示同意和不同意 Expressing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a.Certainly / Sure / Of course.Yes, please.Yes, I think so.That’s true.All right / OK.That’s a good idea.I agree(with you).b.No, I don’t think so.I’m afraid not.I really can’t agree with you.14.表示肯定和不肯定
Expressing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a.I’m sure.I’m sure(that)....b.I’m not sure.I’m not sure whether / if....c.Maybe / Perhaps.15.喜好和厌恶 Likes and dislikes
a.I like / love...(very much).I like / love to....b.I don’t like(to)....I hate(to)....16.谈论天气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a.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How’s the weather in...?
b.It’s fine / cloudy / windy / rainy, etc.It’s rather warm / cold / hot / etc.today, isn’t it?
17.购物 Shopping
a.What can I do for you?
May / Can I help you?
b.I want / I’d like....How much is it?
That’s too much / expensive, I’m afraid.That’s fine.I’ll take it.Let me have...kilo / box, etc.c.How many / much do you want?
What colour / size / kind / do you want?
d.Do you have any other kind / size / colour, ect.?
18.问路和应答 Asking the way and responses
a.Excuse me.Where’s the men’s / ladies’ room?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How can I get to...? I don’t know the way.b.Go down this street.Turn right / left at the first / second crossing.It’s about...metres from here.19.问时间或日期和应答 Asking the time or date and responses
a.What day is(it)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time is it?
What’s the time, please?
b.It’s Monday / Tuesday, etc.It’s January 10th.It’s five o’clock / half past five / a quarter to five / five thirty, etc.It’s time for....20.请求 Requests
a.Can / Could you...for me?
Will / Would you please...?
May I have...?
b.Please give / pass me....Please wait(here / a moment).Please wait(for)your turn.Please stand in line / line up.Please hurry.21.劝告和建议 Advice and suggestions
a.You’d better....You should....You need(to)....b.Shall we...?
Let’s....What / How about...?
22.禁止和警告 Prohibition and warnings
a.You can’t / mustn’t....If you..., you’ll....b.Take care!
Be careful!
23.表示感情 Expressing certain emotions
a.喜悦 Pleasure, joy
I’m glad / pleased / happy to....That’s nice.That’s wonderful / great.b.焦虑 Anxiety
What’s wrong?
What’s the matter(with you)?
I’m / He’s / She’s worried.Oh, what shall I / we do?
c.惊奇 Surprise
Really?
Oh, dear!
Is that so?
24.就餐 Taking meals
a.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 drink?
b.I’d like....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Help yourself to some....c.Thank you.I’ve had enough./ Just a little, please.25.约会 Making appointments
a.Are you free this afternoon / evening?
How about tomorrow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
Shall we meet at 4:30 at...?
b.Yes, that’s all right.Yes, I’ll be free then.c.No, I won’t be free then.But I’ll be free....d.All right.See you then.26.传递信息 Passing on a message
a.Will you please give this note / message to...?
b....asked me to give you this note.c.Thanks for the message.27.看病 Seeing the doctor
a.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I’ve got a cough.I feel terrible(bad).I don’t feel well.I’ve got a pain here.This place hurts.b.Take this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It’s nothing serious.You’ll be all right / well soon.28.求助 Calling for help
a.Help!
b.What’s the matter?
29.处理交际中的障碍 Language difficulties
Pardon.Please say that again / more slowly.What do you mean by...?
I’m sorry I can’t follow you.I’m sorry I know only a little English.30.常见的标志和说明 Some common signs and instructions
BUSINESS HOURS
FRAGILE
OFFICE HOURS THIS SIDE UP
OPEN
MENU
CLOSED
NO SMOKING
PULL
NO PARKING
PUSH
NO PHOTOS
ON
DANGER!
OFF
PLAY
ENTRANCE
STOP
EXIT
PAUSE
INSTRUCTIONS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附表二
语音项目表(Phonetic Items)
一、字母 26个字母的名称
二、国际音标 英语的元音音标和辅音音标
三、基本的拼读规则
1.元音字母a, e, i(y), o, u在重读开音节和重读闭音节中的读音
2.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
3.r音节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4.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5.常见的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6.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
四、辅音连缀和成节音
1.辅音连缀 [bl-], [kl-], [fl-], [ gl-], [pl-], [sl-], [br-], [kr-], [sk-], [sm-], [sp-], [st-], [tw-], [sw-]
2.成节音 [-bl], [-pl], [-dl], [-tl], [-sl], [-sn], [-zn], [-fn], [-vn]
五、单词重音
1.双音节词的重音
2.多音节词的重音和次重音
六、语调与节奏
1.句子重音
2.连读和不完全爆破
3.意群和停顿
4.升调和降调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词汇表
(Vocabulary 830)(略)
新增词词汇表
(本词汇表所列的词包括原大纲(试用本)带*号的单词97个,新增加的单词123个,共220个)
able above accident address afraid
agree air almost alone also
along among animal around art
baby basketball beat bedroom below
bill birthday bit blow bookshop
bright business bye-bye card care
careful centre choose Christmas cinema
classmate classroom clear computer cool
copy corner cost cotton course
cover cow cross dad dangerous
decide delicious deep dictionary dollar
driver duck dumpling during empty
end even exam except excuse
expensive fail famous fan farmer
favourite fill floor follow football
foreign fridge friendly fruit fun
future gate grade grandmother / grandma
grandfather / grandpa grass happen hardly
healthy hello hi history hole homework hotel hurt husband ice
idea important inside instead interested
internet invent jacket join key
kill kilometer knock lady land
language later lay lazy league
lend line list loud low
lucky madam market maths matter
mean message metre miss mistake
monkey mountain mum museum newspaper
noise none nurse OK outside
page pardon pear perhaps person
pick picnic pioneer plane plate
police policeman polite popular possible
practise problem programme pupil race
rather reach receive report ride
ring sad save science seem
sell serious set several sheep
sick sir size sound step
stick subject suddenly sugar surprise
team temperature term terrible thirsty
though ticket top toward(s)true
until useful usual vegetable visitor
wake weak welcome wet whole
wide wife win wish without
wonderful zero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
附表四
语法项目表
(加“*”号的项目只要求理解)
1.词类:1)名词 2)形容词 3)副词 4)动词 5)代词 6)冠词 7)数词 8)介词 9)连词 10)感叹词
*2.构词法:
1)合成法 classroom, something, reading-room
2)派生法 worker, drawing, quickly, careful, kindness, cloudy, unhappy
3)转化法 hand(n.)—hand(v.)
dry(adj.)—dry(v.)
3.名词
1)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2)名词的复数
3)专有名词
4)所有格
4.代词
1)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形式
2)物主代词的形容词与名词性形式
3)反身代词 myself, himself, ourselves, etc.4)指示代词 this, that, these, those
5)不定代词 some, any, no, etc.6)疑问代词 what, who, whose, which, etc.5.数词 基数词和序数词
6.介词 词汇表中所列介词的基本用法
7.连词 词汇表中所列连词的基本用法
8.形容词
1)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的基本用法
2)比较等级(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基本用法
(1)构成-er,-est;more, the most
(2)基本句型
as+原级形式+as...not as(so)+原级形式+as...比较级形式+than...the+最高级形式+...in(of)...9.副词
1)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的基本用法
2)疑问副词when, where, how
3)比较等级(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1)构成-er,-est;more, the most
(2)基本句型
as+原级形式+as...not as(so)+原级形式+as...比较级形式+than...the+最高级形式+...in(of)...*10.冠词 一般用法
11.动词
*1)动词种类
(1)行为动词或实义动词
1及物动词
2不及物动词
(2)连系动词 be, look, turn, get, become, etc.(3)助动词 be, do, have, shall, will, etc.(4)情态动词 can, may, must, need, etc.2)时态
(1)一般现在时
I get up at six o’clock every morning.He doesn’t speak Russian.They are very busy.The moon moves round the earth.When you see him, tell him to come to my place.I’ll go to see you tonight if I’m free.(2)一般过去时
I was in Grade One last year.I got up at five yesterday.(3)一般将来时
1.shall(will)+动词原形
I shall(will)go to your school tomorrow afternoon.She will be here tomorrow.2.be going to+动词原形
I’m going to help him.(4)现在进行时
We’re reading the text now.They’re waiting for a bus.(5)8 现在完成时
I have already posted the letter.They have lived here for ten years.*(6)过去进行时
We were having a meeting this time yesterday.The teacher was talking to some parents when I saw her.*(7)过去完成时
We had learned four English songs by the end of last year.The film had already begun when I got to the cinema.She said that she had not heard from him since he left Beijing.*(8)过去将来时
He said he would go to the cinema that evening.Betty said she was going to visit her uncle next Sunday.3)被动语态
(1)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English is taught in that school.(2)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The song was written by that worker.(3)一般现在时带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She must be sent to hospital at once.4)动词不定式
*(1)作主语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easy.It is not eas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2)作宾语
They began to read.(3)作宾语补足语
Jim asked me to help him with his lessons.We often heard her sing.*(4)作定语
I have an important meeting to attend.(5)作状语
She went to see her grandma yesterday.(6)用在how, when, where, what, which等之后
I don’t know how to use a computer.Do you know when to start?
He didn’t know what to do next.12.句子种类
1)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2)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
3)祈使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4)感叹句
*13.句子成份
1)主语
Betty likes her new bike.He gets up early every day.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easy.2)谓语
We work hard.The boy caught a bird.He is my brother.They all look fine.3)表语
Her sister is a nurse.It’s me.I’m ready.He got angry.We were at home last night.His cup is broken.4)宾语
Tom bought a story-book.I saw him yesterday.He wanted to have a cup of tea.5)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He gave me some ink.Our teacher told us an interesting story.6)宾语补足语
Call her Xiao Li.You must keep the room clean.John asked me to help him.7)定语
This is a green jeep.This is an apple tree.Are these students your classmates?
Winter is the coldest season of the year.I have something to tell you.8)状语
You are quite right.She will arrive in Beijing on Monday.He stopped to have a look.14.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第一种 主语+连系动词+表语(S+V+P)
The bike is new.The map is on the wall.第二种 主语+不及物动词(S+V)
He swims.第三种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S+V+O)
Children often sing this song.第四种 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S+V+IO+DO)
She showed her friends all her pictures.第五种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S+V+O+C)
We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 and tidy.15.并列句 He likes maths, but he needs help.I help him and he helps me.16.复合句
1)宾语从句
He said(that)he felt sick.I don’t know whether(if)she still works in the factory.I take back what I said.I can’t tell who is there.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Summer Palace is?
2)状语从句
The train had left when I got to the station.I’ll go with you to the cinema this afternoon if I’m free.The students went to the farm because the farmers needed some help.The earth is bigger than the moon.He was so tired that he couldn’t walk on.* Jack worked hard so that he might get a good job.Doctor Wang went to the hospital though it rained heavily.*3)定语从句
Find the girl who is wearing a red skirt.Show me the picture that you like best.Colour the birds which(that)are flying.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附表五 话
题(Topics)
1.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 Family, friends and people around
2.日常生活 Daily life
3.兴趣与爱好 Interests and hobbies
4.文体活动 Sports, games and entertainment
5.健康 Health
6.天气 Weather
7.节假日 Holidays and festivals
8.旅游与交通 Travel and transport
9.食品与饮料 Food and drinks
10.服饰 Clothes
11.文化习俗 Customs and culture
12.世界与环境 The world and the environment
13.教育 Education
14.科普知识 Popular science
15.著名人物 Famous people
16.职业 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