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3 00:3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一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语文的本质属性外,同时特意指出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特殊属性。赋予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为此,在面向新世纪人才需要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人文素质是现实和未来对人的需求

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那么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作为基础教育,其使命价值体现于未来。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人的现代化,只有人的现代化才能建设社会的现代化。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核心问题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以人文素质为基础,因为人文科学体系既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人文学科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叶朗《人文学科大有作为》)。人类社会科学技术革命性的飞跃和经济的巨大发展,一方面给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问题、贫富差别问题、环境与生态问题、毒品问题、暴力问题、道德伦理问题等,都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我国,“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些问题,都不是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所能够解决的。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因此,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人文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务之急。

二、语文教学要责无旁贷地承担人文素质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特意指出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深刻地揭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倾向十分严重,虽然语文教学在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向知识和能力并重方面的转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的目只是为应试而训练语文能力,为应试而养成语文习惯,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费力,效益低下,更谈不上“交际”了。

怎样才能使语文课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笔者认为:

第一、语文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标。“经师易做,人师难当”。要培养出具有人文素质的学生,需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其次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挑战,勇于走出“应试教育”误区。因为应试教育不除,人文精神不复,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语文教学就永远不会走出低谷,语文老师就永无“翻身”之日。

第二、语文教学要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负载着丰富多采的文化。在语文训练过程中如果不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就不能理解语言的表现力,不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如果理解了这些文化内容,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现力,更好地用语言表情达意,思想教育也就寓于其中。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的伟大体现。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言”割裂而谈能力培养。“诗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诗人”,首先要造就优秀的人格。

第三、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方案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设置,开出具浓厚的人文色彩的课程。语文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选修课的拓展性,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化常识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要利用活动课程实践性原则,可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国学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以此为根基,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任务的双重性,即它的“交际工具”性和“文化载体”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文化”是底蕴是基础,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21世纪的需求。

摘自: 《教学与管理》1999年第6期

第二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日期:2003-08-16 来源:

作者: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 学 目 的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基础知识是指: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制图表等技能。

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理解算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能够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位置和大小;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本质。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高中数学中所培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要是指: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高中数学分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必修课

1.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本大纲阐述教学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其含义参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1995年第2版)的提法:

(1)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

(3)掌握:一般地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

(4)灵活运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了灵活的程度,从而形成了能力。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2.函数(30课时)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方法,并能利用函数的性质简化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不等式(22课时)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某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

|a|-|b|≤|a+b|≤|a|+|b|。

4.平面向量(12课时)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教学目标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5.三角函数(46课时)

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5)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 x、arccos x、arctan 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解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实习作业以测量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6.数列(12课时)

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7.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实习作业。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8)实习作业以线性规划为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圆锥曲线方程(18课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能够利用工具画圆锥曲线的图形,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5)结合教学内容,继续进行运动、变化观点的教育。

9(A)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36课时)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9(A)和9(B)两个方案中只选一个执行。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多面体。棱柱。棱锥。正多面体。球。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利用给出的公垂线计算距离)。

(3)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进一步熟悉反证法,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

(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9)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10)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11)通过空间图形的各种位置关系间的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36课时)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直线的方向向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的法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多面体。棱柱。棱锥。正多面体。球。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5)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6)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掌握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7)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

(8)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利用给出的公垂线计算距离);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9)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

(10)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11)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12)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13)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14)通过空间图形的各种位置关系间的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0.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排列。排列数公式。

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11.概率(12课时)

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3)了解互斥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4)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5)会计算事件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6)结合概率的教学,进行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12、研究性课题(12课时)

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课题的选择可以从下面提供的参考课题中选择,也可以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已提出问题。

参考课题

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选修课

选修Ⅰ

1.统计(12课时)

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

线性回归。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2)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3)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

(4)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

(5)实习作业以统计中抽样方法为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极限与导数(20课时)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

导数的概念。多项式函数的导数。

导数的应用:变化率。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从数列和函数的变化趋势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2)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并会求某些数列与有理函数的极限。

(3)理解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函数y=xn(n∈N*)的导数公式;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

(4)会用导数求变化率;理解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极小值及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通过函数极限与导数的教学,了解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进行客观事物的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等观点的教育。

选修Ⅱ

1.概率与统计(14课时)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

(3)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4)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5)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

(6)通过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图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7)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

(8)实习作业以抽样方法为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极限(12课时)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2)从数列和函数的变化趋势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4)了解连续的意义,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

3.导数与微分(16课时)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基本导数公式。

微分的概念与运算。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目标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c,xm(m为有理数),sin x, cos x, ex, ax, ln x, logax的导数);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3)理解微分的概念(dy=y‘

第三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

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高中数学分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必修课

1.平面向量(12课时)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教学目标

(1)理解①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①(注):本大纲阐述教学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其含义参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1995年第2版)的提法:

(1)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目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

(3)掌握:一般地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在解决一些问题。

(4)灵活运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了灵活的程度,从而形成了能力。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2.集台、简易逻辑(14课时)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3.函数(30课时)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不等式(22课时)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和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

|a|-|b|≤|a+b|≤|a|+|b|

5.三角函数(46课时)

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的奇偶性。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一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5)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了解奇偶函数的定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以及简化这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二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解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实习作业以测量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6.数列(12课时)

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实习作业。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8)实习作业以线性规划为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圆锥曲线方程(18课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5)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运动、变化观点的教育。

9(A).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36课时)

①{(注):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9(A)和9(B)两个方案中只选一个执行。}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多面体。棱柱。棱锥。正多面体、球。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利用给出的公垂线计算距离)。

(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进一步熟悉反证法,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

(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9)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10)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11)通过空间图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36课时)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直线的方向向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的法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多面体。棱柱。棱锥。正多面体。球。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了解三重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3)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4)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掌握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6)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

(7)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利用给出的公垂线计算距离);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8)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

(9)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10)了解棱锥的慨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11)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12)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13)通过空间图形的各种位置关系间的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0.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l8课时)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排列、排列数公式。

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11.概率(12课时)

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3)了解互斥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4)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5)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6)结合概率的教学,进行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12.研究性学习课题(l2课时)

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课题可以从下面提供的参考课题中选择,也可以师生自拟。

参考课题

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选修课

选修Ⅰ

1.统计(9课时)

抽样方法。

总体分布的估计。

总体期望值和方差的估计。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本单元内容均通过统计案例进行教学。

(2)通过统计案例,了解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意义,会用它们对简单实际问题进行抽样;通过统计案例,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期望值和方差,体会如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作出统计推断。

(3)实习作业用统计思想方法处理实际问题,体验从抽样到统计推断的过程。

2.导数(15课时)

导数的背景。

导数的概念。

多项式函数的导数。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利用导数研究简单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际材料体验导数概念的背景。

(2)理解导数是平均变化率的极限;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3)掌握函数y=Asin(ωx+φ)的导数公式,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

(4)理解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极小值及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通过解决科技、经济、社会中的某些简单实际问题,体验导数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应用。

(6)通过介绍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过程,了解微积分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及基本思想。

选修Ⅱ

1.概率与统计(14课时)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

(3)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4)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5)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

(6)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和简单应用。

(7)实习作业以抽样方法为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极限(12课时)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2)从数列和函数的变化趋势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4)了解连续的意义,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

3.导数(l8课时)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基本导数公式。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c,(m为有理数),sinx,cosx,,lnx,的导数);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3)会从几何直观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极值点两侧异号);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通过介绍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过程,了解微积分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基本思想。

4.数系的扩充——复数(4课时)

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加法和减法。复数的乘法与除法。数系的扩充。

教学目标

(1)了解引进复数的必要性;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复数的代数表示与几何意义。

(2)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3)了解数系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到实数再到复数扩充的基本思想。

5.研究性学习课题(选修Ⅰ 3课时,选修Ⅱ 6课时)

有关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要求和教学目标见本大纲必修课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说明。

参考课题

杨辉三角;极值问题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统计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软件的应用;复数的几种不同的表示及运算(包括向量表示)。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为依据,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本大纲所确定的数学教学目的,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遵守规定的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l.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以及数学经验、志趣上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教学中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从中体会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应该通过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努力使学生形成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教学中要注意阐明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古今数学成就,以及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3.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我国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发扬这种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揭示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对数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作为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教师要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把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师生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共同探索。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精心组织练习,引导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对解题方法作必要的概括。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当。

教师要有反思教学的意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4.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应使学生通过背景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能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要把实习作业和研究性学习课题作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5.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智能图画、快速计算、机器证明、自动求解及人机交互等功能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在数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要重视教学设计,实现教师与专业信息技术工作者的优势互补。设计和组织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数学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数学、开展课题研究,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6.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必项严格执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周数和每周的教学课时数。不得增加课时数,不得提前结束数学课程,不得随意增加毕业前数学课的复习时间,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学评价

数学教学评价必须以本大纲为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能力。应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教学评价的内容必须多元化。既关注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又关注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既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既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给予积极评价,又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的共同规律,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要注意改进评价手段和方法。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通过课堂提问、谈话、学生作业、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交流、学业成绩测定、自评与互评、多次评价等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并关注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可。

教学评价的过程,应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要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改进测试的评价结果的报告形式,选择描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五、教学评价

数学教学评价必须以本大纲为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能力。应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教学评价的内容必须多元化。既关注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又关注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既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既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给予积极评价,又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的共同规律,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要注意改进评价手段和方法。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通过课堂提问、谈话、学生作业、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交流、学业成绩测定、自评与互评、多次评价等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并关注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可。

教学评价的过程,应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要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改进测试的评价结果的报告形式,选择描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四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化学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化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要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教 学 目 的 1.知识 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

2.能力 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二、课 程 安 排

化学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兴趣特长的不同以及毕业后的不同去向来分类进行教学。

化学必修课内容为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和加深。

化学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课时安排建议

必修(化学Ⅰ): 讲授和课堂活动 学生实验 机动和复习总计

必修加选修(化学Ⅱ):

170课

95课时 讲授和课堂活动

21课时 学生实验 42课时 24课时 机动和复习59课时 140课271课

总计

时 时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并参照有关知识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程度,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A: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B:知道“是什么”。能够记住学习过的知识的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

C: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D: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的教学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a: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b: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c:能够独立、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与活动”栏中,主要列入了有关的演示实验以及展示实物和标本、观看录像、制作模型等课堂活动建议。

 必修(化学Ⅰ)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原子结构

教学内容 原子序数 核素 同位素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长式)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教学要求 实验与活动 B A A A

B,能画出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  演示实 验:①

同周期元素C 化学活动性B 的比较;卤B 素化学活动A 性的比较 选学 观看录像:

同位素及其应用

化学键

化学键 B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C,能用电演示实验: 物质的量

化学反应 与能量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电解质溶液 物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燃料的充分燃烧

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以水、氨水、醋酸为例)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盐类水解的利用

子式表示钠在氯气中燃简单的离烧;氢气在氯气子化合物中燃烧 和共价化 观看录合物的形像:

成 分子的形成 B  制作简B 单的分子模A 型

B B

B  演示实

C 验:

D

配制一定物

质的量浓度D 的溶液

展示实物和模型:

几种物质的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模型

B B A

演示实验:

B

B 不同反应的化B

学反应速率;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

演示实验:

物质的导电性;

强酸弱碱盐和B 强碱弱酸盐溶 液的酸碱性;强B 酸强碱的中和A

滴定,离子间的酸碱中和滴定(强酸B 强碱)B 离子反应 B 离子反应方程式

反应

氧化氧化还原反应(从化还原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反应 失角度介绍)

氧化剂和还原剂

原电池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化学电源 新型电池

原电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池原与防护 理及其应用

C

B B

 演示实

A 选学

验:

原电池原理 展示实物和观看录像:

化学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新型电池

解剖干电池,观察它的结构

① 如果学校条件允许,提倡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

元素化合物知识

卤 族

氧 族 教学内容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跟金属、氢气、水、碱的反应)氯气的用途 氯离子的检验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以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为例)卤素性质的比较 卤化银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氧族元素简介 同素异形体 臭氧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漂白作用)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教学要求 B D

B D D

D 选学 A 选学 B B A D

实验与活动  演示实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卤素性质的比较; 观看录像; ①化学的今天和明天②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B

演示实验: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观看录像: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酸雨、温室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和防止

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硫酸盐(硫酸钙、硫酸钡)A B D

选学 D 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氮 族

金属的通性

碱金属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化氢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跟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

铵离子检验

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硝酸的用途 亚硝酸盐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C60等及其应用前景

硅酸盐工业(水泥、玻璃)简介

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的通性

合金(镁、铝、铁、铜、钛、金等的合金)简介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金属陶瓷 超导材料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

钠的重要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焰色反应

选学

B D

B D

A D B D D

A 选学

B B 选学 A A

B A

B A 选学

B D

B

B B

演示实验:

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铵离子检验;硝酸的化学性质

观看录像:

①硅酸盐工业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展示实物和标本: 金属和合金

观看录像:金属材料

演示实验:

钠的化学性质; 焰色反应;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

铝及其化合物 铁

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硬水及其软化 铝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碱、氧化物的反应)

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明矾)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铁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水、酸、盐的反应)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有机物的结构式 饱和烃 不饱和烃 芳香烃 烃基 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4以内的分子)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4以内的分子)

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聚合反应

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水的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聚合)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乙醇的化学性质(跟钠的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选学 D B

B

D 选学 B

B B

B

B B B

B

D

B D

B D B B A D

A A A D

观看录像: 硬水及其软化

演示实验:

铝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铝的两性

演示实验: 铁的化学性质 观看录像: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展示几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

制作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模型

演示实验:

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化学性质

 观看录像: ①石油化工 ②煤的综合利用

演示实验:

乙醇的化学性质;乙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

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的化学性质(跟氢气反应、氧化反应)甲醛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水解)

油脂的性质(氢化、水解)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葡萄糖的性质(还原性)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水解、与碘的糖类 反应)和用途

蛋白质 纤维素的性质(水解)和用途 造纸

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盐析、变性、颜色反应)和用途 食品添加剂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品种、性能和用合成材料 途)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学生实验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电解质溶液 中和滴定

氯、溴、碘的性质 氯离子的检验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 铵离子的检验

选学 B A B D

B D B B B 选学 A 选学 B B

B

B 选学 B

A

A

A

醛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酯的化学性质;皂化反应

演示实验:

葡萄糖的还原性;蔗糖的水解;淀粉的性质;纤维素的水解;蛋白质的性质

 观看录像; 食品添加剂

展示实物和标本: 合成材料 观看录像: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乙醇的性质 乙醛的性质

乙酸乙酯的制取 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

蛋白质的性质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的检验

实验习题

趣味实验① 制取蒸馏水 天然水的净化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原电池原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有机物熔点、沸点的测定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①以下为选做实验

教学要求

1.使用仪器的技能②

仪器名称 试管 试管夹 玻璃棒 酒精灯 烧杯 烧瓶 量筒 容量瓶 锥形瓶

胶头滴管(滴瓶)

滴定管 铁架台 2.实验操作的技能

教学要求

c c c c c b c a b c a b

②为了避免重复,有些使用仪器的技能列在实验操作技能中。

实验操作 药品的取用 洗涤玻璃仪器 连接仪器装置 教学要求

c b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操作 排水、排气集气

称量 研磨 过滤 蒸发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中和滴定 焰色反应 使用指示剂 b 教学要求

c c a b b a a b b

3.对上述两个表中所涉及的仪器,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二)必修加选修(化学Ⅱ)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原 子 结 构 教学内容

原子序数 核素 同位素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教学要求

实验与活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化学键

B A A A B,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C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 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C 元素周期律 B 元素周期表(长式)B 周期和族 A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选学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化学键 B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共价C,能用电子式键和共价化合物 表示简单的离 子化合物和共

价化合物的形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成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C

演示实验:

同周期元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卤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

 观看录像: 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②同位素及其应用 演示实验:

钠在氯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 观看录像: 分子的形成

制作简单的分子模型

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物质的量

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分子间作用力

H2O、NH3、HF中的氢键

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以金刚石、SiO2为例)分子晶体(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

各类晶体的模型(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的一般特点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的关系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燃料的充分燃烧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中和热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从资源蕴藏、开采和运输的成本、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研讨)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

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关于合成氨条件选择的讨论

B B A

B

B

C

B B B C

B B A D C C

A

B B C

C A

C C

展示几种晶体模型和实物

观看录像: 晶体世界

制作几种晶体模型

演示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展示实物和模型:

几种物质的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模型

观看录像: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演示实验:

不同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电 解 质 溶 液

胶体及其应用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以水、氨水、醋酸为例)

电离平衡常数 水的离子积与pH

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盐类水解的利用

酸碱中和滴定(强酸强碱)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的本质

由离子反应的本质进一步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胶体的重要性质

胶体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角度介绍)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重要的氧化剂(如O2、Cl2、浓硫酸、HNO3、FeCl3等)重要的还原剂(如Al、H2、CO等)

原电池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化学电源 新型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电解原理(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

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

B

C A B C

A C C D C C

B B

C

B B

D

D

C

A B

C B

A B

演示实验:

物质的导电性;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强酸强碱的中和滴定;离子反应

演示实验: 胶体的性质 观看录像: 胶体及其应用

演示实验:

重要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反应

演示实验:

原电池原理

展示实物和观看录像:

化学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新型电池

解剖干电池,观察它的结构

演示实验:

电解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

观看录像: ①氯碱工业

铜的电解精炼 镀铜

元素化合物知识

教学内容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跟金属、氢气、水、碱的反应)氯气的用途

卤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以二氧族 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为例)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氧族元素简介 同素异形体

臭氧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漂白作用)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氧 防止污染

族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和防止

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硫酸盐(硫酸钙、硫酸钡)硫化氢

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硫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酸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工 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原业 料、水、动力、运输、环境保护,以及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等)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氮 氧气的反应)族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跟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

B 教学要求 B D

B D

A D A 选学

B B A D

B A B D

选学 选学

B A A A A

B D

B D

②电镀

实验与活动 演示实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卤素性质的比较 观看录像:

①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②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演示实验: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观看录像: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观看录像:硫酸工业

演示实验:

氨的化学性质;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离子检验;

硝酸的化学性质; 碳 族

属 的 通 性

碱 金 属

铝及其化合物

铁及其化合物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

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硝酸的用途 亚硝酸盐 磷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C60等及其应用前景

硅酸盐工业(水泥、玻璃)简介

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的通性

合金(镁、铝、铁、铜、钛、金等的合金)简介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金属陶瓷 超导材料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

钠的重要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焰色反应

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酸、二氧化碳的反应)硬水及其软化

铝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碱、氧化物的反应)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明矾)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铁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水、酸、盐的反应)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B D B D

B 选学 B

B B 选学 A A

B A

B A 选学

B D B

B B

D

选学

D

B

B D

B

红磷转变为白磷

展示C60的分子模型 观看录像: ①硅酸盐工业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展示实物和标本: 金属和合金

 观看录像: 金属材料

演示实验:

钠的化学性质; 焰色反应;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

演示实验: 镁的化学性质 观看录像:

硬水的危害及其软化

演示实验:

铝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铝的两性 演示实验:

铁的化学性质;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C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选学

D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K+、离子的检Na+、NH4+、Fe3+、Al3+)

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Cl-、Br-、D 铁;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观看录像: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演示实验:

阳离子的检验;阴离子的检验

化学实验 方案的设计 有 机 化 合 物

烃 I-、SO42-、CO32-)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有机物的结构式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饱和烃 不饱和烃 芳香烃 烃基 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

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聚合反应

酯化反应 水解反应

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水的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聚合)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 炔烃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D

B

D

B D B B B D

A

展示几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

制作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模型

演示实验:

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化学性质;甲苯的化学性质;石油的蒸馏

观看录像: ①石油化工 ②煤的综合利用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水解、消去反应)卤代烃简介

氟氯代烷(氟利昂)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以乙醇为例)

乙醇的化学性质(跟钠的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的物理性质

烃 苯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的 取代反应、显色反应)衍 苯酚的用途

生 乙醛的物理性质

物 乙醛的化学性质(跟氢气反应、氧化反应)乙醛的用途 甲醛

醛类简介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水解)

油脂的性质(氢化、水解)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糖 葡萄糖的性质(还原性)和类 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蛋 淀粉的性质(水解、与碘的白 反应)和用途

质 纤维素的性质(水解)和用途

B

A B A D

B A

B

D 选学B B B

B B D

B B B D

B B B 选学A 选学

B

B B

B 选学演示实验:

溴乙烷的水解;乙醇的化学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乙醛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酯的化学性质;皂化反应

演示实验:

葡萄糖的还原性;蔗糖的水解;淀粉的性质;纤维素的水解;蛋白质的性质 观看录像: 食品添加剂

合 成 材 料 造纸

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盐析、变性、颜色反应)和用途 酶简介

食品添加剂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塑料的老化和降解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

A A

A

A

A A

演示实验: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展示实物和标本: 合成材料 观看录像: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化学基本计算

教学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时的计算

多步反应的计算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教学要求

D

D

D D D D

学生实验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电解质溶液 中和滴定

原电池原理 电解饱和食盐水

氯、溴、碘的性质 氯离子的检验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 铵离子的检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离子的检验

明矾成分的检验

某些药品中氢氧化铝成分的检验 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硫酸亚铁的制备

有机物熔点、沸点的测定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溴乙烷的性质 苯酚的性质 乙醇的性质 乙醛的性质

乙酸乙酯的制取 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

蛋白质的性质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的检验

实验习题

趣味实验① 制取蒸馏水

天然水的净化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溴乙烷的制取 脲醛树脂的制取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①以下为选做实验

教学要求

 使用仪器的技能②

仪器名称

试管 试管夹 玻璃棒 酒精灯 烧杯 教学要求

c c c c c 烧瓶 量筒 容量瓶 锥形瓶 分液漏斗

胶头滴管(滴瓶)

滴定管 铁架台 坩埚 干燥管

b c a b a c a c a a

②为了避免重复,有些使用仪器的技能列在实验操作技能中。

2.实验操作的技能

实验操作 药品的取用 洗涤玻璃仪器 连接仪器装置 检查装置气密性 排水、排气集气

称量 研磨 过滤 蒸发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中和滴定 焰色反应 使用指示剂

教学要求

c c c c c c b c b

b a c c

3.对上述两个表中所涉及的仪器,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6.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结。

(三)研究性课题

以下课题供选择使用。也可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并进行研究。

1.人体组成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白酒中甲醇的检验。3.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

4.调查市售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

5.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

6.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价格比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和价值。7.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

8.调查衣料所用纤维的品种、性能、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如何识别它们?

9.调查常用塑料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10.调查常用洗涤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11.调查常用胶粘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12.调查建筑和装修材料中常用化学品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和用途。

13.调查汽车或拖拉机中化学制品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和用途。

14.搜集生命起源各种假说的化学基础的有关资料,写出小论文。

四、教学设备和设施

为了保证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学校要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配齐有关图书资料、挂图、仪器、药品、音像资料、模型、标本以及电化教学设备等,并设有符合要求的化学实验室、实验准备室和仪器药品室。学生实验和边讲边做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的配备,应保证学生都能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对于低值易耗的化学仪器、药品要及时添置和补充。要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通风设施,防止实验室环境受到污染。要求实验时佩戴防护眼镜和其他防护用品,以确保人身安全。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做到定期检查、维修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并注意保管好仪器和药品。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研究必修课和选修课各自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思想品德、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等方面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可以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重要应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高尚情操的教育。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本地区有关的科技和生产成就、发展现状和远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备课、课堂讲授和活动、指导学生自学、实验、练习、复习以及成绩考核等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地制订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将教材的知识体系转化成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顺序。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教师应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并借鉴一些先进的、行之有效的国内外教学经验,认真贯彻教学原则,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并注意对他们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熏陶。

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这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除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自然现象外,还应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录像、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要研究使用录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自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加强对课堂讨论、课题研究、实验设计和动手做实验的指导以及组织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和训练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重要一环,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尤其重要。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练习和复习。要使学生通过练习和复习,能在新的认识水平上理解和掌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综合应用。

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正确处理平时教学与总复习的关系,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与总复习的时间比例。反对不顾教学质量、压缩平时课堂讲授和活动的时间,而分配过长的时间用于复习的错误做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改进和创造适应形势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形成与知识、技能有密切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一定的能力又是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前提,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自然现象和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对观察的结果及时、如实地做记录。通过观察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激活他们的思想,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化学事实、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从而开拓学生学习的思路,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对于帮助他们学好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通过实验教学、有关的课题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一些实验设计和解答实验习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对他们自身的发展和使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学习,但不能忽视参考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展览等其他信息渠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其他信息渠道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自学的习惯。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设计、小论文作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能力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综合表现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效果要明显,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同时还应从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边讲边做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是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边讲边做实验配合课堂教学进行,可以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和教学实际情况,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或补充一些实验,或做一些选做实验。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指导,以期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要把化学实验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内容。

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安全、爱护仪器、节约药品等教育,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五)关于必修课的教学

必修课(化学Ⅰ)是为全体学生开设的化学课程,主要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的联系,培养能力和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必修课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只作初步的、侧重定性的介绍。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课堂讨论和做实验,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并通过运用不断加深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观看实物标本、录像、多媒体软件以及做实验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要注意抓住物质的内在联系,研究物质之间的共性和特性,采取对比的方法,找出异同,掌握规律,以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学习有关的各类物质。还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科学素养。

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讲好例题,精心选择数量和难度适宜的习题,加强解题指导,使学生在理解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关计算。

(六)关于必修加选修课的教学

必修加选修课(化学Ⅱ)是较高要求的化学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的联系,拓宽和加深化学知识,发展兴趣特长,培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打下较扎实的化学基础。

应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加深和拓宽,在此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某些教材和观看录像、多媒体软件以及科普读物,组织课堂讨论、动手实验、参观工厂、社会调查、做小论文等活动,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七)积极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

研究性课题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课程,它们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科教兴国的认识。在活动中,还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为了保证研究性课题的顺利开设,教师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学校领导要给予必要的物质保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并加强对研究性课题教学的指导

第五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

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高中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分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必修课

1.平面向量(12课时)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教学目标

(1)理解①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①(注):本大纲阐述教学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其含义参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1995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2.集台、简易逻辑(14课时)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3.函数(30课时)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不等式(22课时)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和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

|a|-|b|≤|a+b|≤|a|+|b|

5.三角函数(46课时)

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的奇偶性。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一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5)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了解奇偶函数的定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以及简化这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二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解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实习作业以测量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6.数列(12课时)

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实习作业。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8)实习作业以线性规划为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圆锥曲线方程(18课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5)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运动、变化观点的教育。

9(A).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36课时)

①{(注):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9(A)和9(B)两个方案中只选一个执行。}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多面体。棱柱。棱锥。正多面体、球。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利用给出的公垂线计算距离)。

(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进一步熟悉反证法,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

(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9)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10)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11)通过空间图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36课时)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直线的方向向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的法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多面体。棱柱。棱锥。正多面体。球。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了解三重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3)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4)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掌握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6)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

(7)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利用给出的公垂线计算距离);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8)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

(9)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10)了解棱锥的慨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11)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12)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13)通过空间图形的各种位置关系间的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0.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l8课时)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排列、排列数公式。

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11.概率(12课时)

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3)了解互斥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4)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5)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6)结合概率的教学,进行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12.研究性学习课题(l2课时)

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课题可以从下面提供的参考课题中选择,也可以师生自拟。

参考课题

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体欧拉定理的发现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选修课

选修Ⅰ

1.统计(9课时)

抽样方法。

总体分布的估计。

总体期望值和方差的估计。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本单元内容均通过统计案例进行教学。

(2)通过统计案例,了解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意义,会用它们对简单实际问题进行抽样;通过统计案例,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期望值和方差,体会如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作出统计推断。

(3)实习作业用统计思想方法处理实际问题,体验从抽样到统计推断的过程。

2.导数(15课时)

导数的背景。

导数的概念。

多项式函数的导数。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利用导数研究简单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际材料体验导数概念的背景。

(2)理解导数是平均变化率的极限;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3)掌握函数y=Asin(ωx+φ)的导数公式,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

(4)理解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极小值及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通过解决科技、经济、社会中的某些简单实际问题,体验导数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应用。

(6)通过介绍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过程,了解微积分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及基本思想。

选修Ⅱ

1.概率与统计(14课时)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

(3)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4)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5)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

(6)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和简单应用。

(7)实习作业以抽样方法为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极限(12课时)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2)从数列和函数的变化趋势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4)了解连续的意义,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

3.导数(l8课时)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基本导数公式。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c,(m为有理数),sinx,cosx,,lnx,的导数);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3)会从几何直观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极值点两侧异号);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通过介绍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过程,了解微积分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基本思想。

4.数系的扩充——复数(4课时)

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加法和减法。复数的乘法与除法。数系的扩充。

教学目标

(1)了解引进复数的必要性;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复数的代数表示与几何意义。

(2)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3)了解数系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到实数再到复数扩充的基本思想。

5.研究性学习课题(选修Ⅰ 3课时,选修Ⅱ 6课时)

有关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要求和教学目标见本大纲必修课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说明。

参考课题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杨辉三角;极值问题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统计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软件的应用;复数的几种不同的表示及运算(包括向量表示)。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为依据,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本大纲所确定的数学教学目的,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遵守规定的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l.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以及数学经验、志趣上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教学中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从中体会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应该通过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努力使学生形成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教学中要注意阐明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古今数学成就,以及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3.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我国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在高中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中应发扬这种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揭示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对数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作为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教师要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把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师生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共同探索。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精心组织练习,引导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对解题方法作必要的概括。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当。

教师要有反思教学的意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4.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应使学生通过背景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能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要把实习作业和研究性学习课题作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5.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智能图画、快速计算、机器证明、自动求解及人机交互等功能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在数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要重视教学设计,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实现教师与专业信息技术工作者的优势互补。设计和组织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数学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数学、开展课题研究,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6.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必项严格执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周数和每周的教学课时数。不得增加课时数,不得提前结束数学课程,不得随意增加毕业前数学课的复习时间,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学评价

数学教学评价必须以本大纲为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能力。应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教学评价的内容必须多元化。既关注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又关注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既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既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给予积极评价,又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的共同规律,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要注意改进评价手段和方法。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通过课堂提问、谈话、学生作业、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交流、学业成绩测定、自评与互评、多次评价等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并关注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可。

教学评价的过程,应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要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改进测试的评价结果的报告形式,选择描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五、教学评价

数学教学评价必须以本大纲为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能力。应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教学评价的内容必须多元化。既关注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又关注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既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既尊重个体差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给予积极评价,又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的共同规律,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要注意改进评价手段和方法。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通过课堂提问、谈话、学生作业、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交流、学业成绩测定、自评与互评、多次评价等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并关注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可。

教学评价的过程,应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要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改进测试的评价结果的报告形式,选择描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下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一 课程目的 二 课程目标 三 课程安排 四 教学内容 五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六 教学评价 七 教学设备附录: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存......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黄彩云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和掌握一门外国......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修订说明数学论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在原国家教委1996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的基础上修订的。自1996年6月至2000年1月教育部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5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 国家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编订 说 明 (一)高中艺术欣赏课占用必修课时间授课,总学时为68课时(注:音乐、美术各占34时)。......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前言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和掌握一门外国语,开......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音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