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下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语文园地三共安排了我的发现,选选认认、“我会读”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一写、展示台。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4.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5.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课时安排:10-----12课时 日月潭 两课时 10 葡萄沟 两课时 11 难忘的泼水节 两课时 12 北京亮起来了 两课时 语文园地三 三课时
9.日月潭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知识与技能: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读“环、绕、茂、隐”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点击鼠标,出现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中国地图,然后请学生走上讲台指指宝
2、岛台湾的位置,师生结合课外资料简要介绍介绍台湾岛。
3、师:今天我们就要到台湾岛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4、读后解释“潭”:水很深的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那见过这个字。
(玉渊潭、龙潭湖)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⑵ 看电脑,读词语:
⑶ 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① 熟字加偏旁:
② 熟字换偏旁:
③ 分析字形结构:
⑷ 理解词意: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自选读哪个自然段,然后进行评议。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2、使学生了解日月潭的的特点,知道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
(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电脑,读生字。
3、邀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环绕 仙境 建筑 朦胧 清晰 隐隐约约
童话 附近倒映 茂盛 吸引 风光秀丽 名胜古迹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⑴ 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⑵ 谈感受:日月潭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日月潭是我国()省最大的一个()。那里(),(),周围有许多()。
3、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第二自然段:
⑴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⑵ 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⑶ 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⑷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一画日月潭的样子。
⑸ 展示:
三、拓展巩固
四、布置作业
相互交流关于日月潭的资料。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葡萄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
知识与技能:会认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
二、初步感知
三、自主学习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
⑴ 小老师领读生字。
⑵ 识字游戏一:摘葡萄。
教师画一串大葡萄,每个葡萄上写上本课生字,让学生摘一个葡萄,认读生字,其他学生跟读。
⑶ 识字游戏二:找朋友。
让学生把结构相同的生字圈一圈。
新疆、吐鲁番、蜜桃、梯田、维吾尔族、吃个够、碉堡。学生边轻声读边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好。涂好后站起来轻轻地读几遍。再指名读一读。
⑸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⑹ 指导书写:
沟 够 密 蜜
⑺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
(课件出示地图:找找浙江、新疆;放大新疆的地图,找找吐鲁番)
2、出示词语,让学生给词语排排顺序:
吐鲁番 在 葡萄沟 新疆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葡萄沟的水果很有名。有哪些?人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说话练习:
用句式“有„„有„„还有„„”。
4、指导朗读这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
二、感悟体会
1、请同学们坐稳了,老师带你们去葡萄园观光旅游了。
(播放课件)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
⑴ 让学生上黑板画图理解“茂密”。
⑵ 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为什么时绿色的凉棚?
(教师可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也可用画好的简笔画理解)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
(教师戴上新疆帽,微笑着走来)
⑴ 口语交际: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对我们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
⑵ “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
⑶ 我们新疆老乡让你们把葡萄吃个够,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
(板书:热情好客)
⑶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
(带着感受读课文)
6、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
(看课件)
说说阴房是什么样子的?
7、老乡还有个问题要考考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8、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三、升华
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了葡萄沟,请你们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四、指导写剩下的生字
五、实践活动
小调查:
我的家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知识与技能:会认2个生字,会写12个字。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上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宋城泼水节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检查朗读,学习生字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自由回答。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五、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用你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
4、指导朗读:
六、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读文思考
1、学习四五自然段:
⑴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2、反馈交流:
⑴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⑵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① 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② 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⑶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提供句型,练习说话,发散思维。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个别读──男女同学──齐读。
三、学习最后段落,重点指导朗读
四、知识延伸
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因为有了周总理的参加而显得格外难忘,你还知道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呢?
(师介绍:火把节 那达慕大会等)
五、指导书写
六、课后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2.北京亮起来了
教材分析:
课文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以生动地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金碧辉煌的天安门,焕然一新的商业街,绚丽多姿的故宫把古老的北京城点缀得如诗如画。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知识与技能: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过程与方法: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有关反映北京的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家互帮互助,提高识字能力。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点明课题
二、师生互动,识记生字
三、练习巩固
1、做游戏:
教师把生字写在小星星的背面,然后把星星贴在黑板上,以小组为单位到前面摘,摘下后,看清生字并带领同学们读一读。而后结合生字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达到记忆的目的。
如:这个字的偏旁是什么?
这个字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它有哪些形近字?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这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占格情况。
在书中练习描写。师走下去巡视,及时帮助那些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2、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北京的新变化,体会北京辉煌、亮丽的原因。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变换角色 1、介绍的内容是:《北京亮起来了》。并进行板书。
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出示题目: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北京夜晚的特点是什么?边听边在课文中画一画(辉煌、亮丽)板书词语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词语的意思。
分配任务,深入理解: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的夜景?(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结合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看看有关的画面。)
2、师生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一处一处讲解。)
重点围绕以下地方: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结合图片认一认华灯,川流不息说明这里的车很多,多得像水流不断,每辆汽车的车灯都亮着,灯光一闪一闪的,从高处看,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把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商店的橱窗分外明亮,绚丽多彩的广告牌,颜色各异的霓虹灯为商业街平添了一番美丽,再加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宾客,这些商业街就显得格外热闹。)
“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这些建筑物虽然古老,但是当灯光成为他们的外衣后,就别有一番风韵。)
3、联系实际,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眼中的北京的夜景?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相互学习。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学会运用能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2、练习积累。
3、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有关资料、水彩笔、白纸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特点。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的教学,使学生认识9个字。
3、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通过“日积月累”中“我会读”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优秀古诗词。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____
火车:____
洗衣:____
服装:____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⑴ 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⑵ 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⑶ 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⑴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⑵ 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⑶ 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⑷ 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形式介绍家乡的特产,把话说完整,并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别人。
2、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养成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恰当评价别人的话。
3、与人交流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语气和蔼,态度诚恳。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以一个游客的打扮进入教室,说:今天见到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同学们,心里真高兴,向大家问声好。
二、出示课题
师:温州真的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那就请你们来给我介绍一下(指屏幕齐读课题:家乡的特产)(师板书)
三、介绍特产
1、说特产:
2、展示资料夸家乡:
3、尝特产: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觉得每一样都非常好吃,都想尝一尝了,行吗?(教师尝后,谈出自己的看法)
4、夸特产:
5、动笔写作夸家乡:
五、拓展活动
师: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们给我介绍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也想把我家乡好吃的东西介绍给你们好吗?(看影片,听介绍)
六、结束语
师:我提议,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用各种方法去收集家乡的特产,更全面的去了解家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2、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二、启发谈话、指导自学
自学“宽带网”,初步感知内容:
三、分组合作、知识竞赛
1、必答题:
⑴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⑵ 我国有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⑶ 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
2、抢答题:
⑴ 你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吗?
⑵ 我国有哪些民族?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⑶ 请说出我国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
⑷ 请说出我国省、自治区的名称。
3、风险题:
限时从地图上找出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自己所在省或自治区。
四、展示图片、交流收获
五、拓展练习,开阔视野
词语接龙游戏。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二下第三单元5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二下第三单元5课《谁的本领大》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主 备 人
备课时间
主备人
崔巍
所在单位 辅备教师
复备时间
辅备教师 魏瑞芳
友谊小学
修改栏
所在单位
二下第三单元5课《谁的本领大》集备课题 课 型
第1课时
项 目 内 容
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开教材内容分析 始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悟出了道理。
知 识 能 力
教 学 目 标 过 程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具(课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西城小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写5个生字。
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一定要全面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幻灯片
准 备
课时分配 2
教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谁的本领大》,请同学们
学 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并说出笔画名称,我们齐读两遍。环 节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略)
(齐读目标)过渡:目标明确了,有信心完成目标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这节课咱们通过3场比赛一个一个达到目标,首先,咱们来进行第一场比赛。
自学指导
(一)比一比课文字音谁读得最准确,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课本下边的拼音或问老师、同桌,3分钟后咱们比赛。
(一)先学
自由读课文。(3分钟)(二)后教
1、指名读、指名纠错。(读的同学要求声音响亮,字音准确,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听的同学比谁听的认真)(先差生,后优秀生)
2、同桌互读;
3、齐读出错的字。
4、教师小结,指导难读的字词;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会认字)课文大家已经会读了,咱们接着来进行第二场比赛。
自学指导
(二)看谁最快地认识6个生字。老师把刚才的词语全都请出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会儿老师把拼音去掉看看你还会不会了。
(一)、先学 自由读词语。(带拼音)2分钟
pèng
qiáo
tuō
碰到
正巧
脱下
qiáng
cù
běn 强烈
催促
本领
(二)、后教
1、去掉拼音检测。同桌互读
要求:考一考你的同桌,如果有不会的你教教他 指名读(后进生)
2、单个生字检测。(单个生字你还敢读吗?)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卡片检测)、齐读
3、检测:生字卡片
在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可开火车读,检测的面广一些。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会写字“本、碰、巧、脱、强”)
大家读得真棒!那课文里的生字你们一定也能写端正的!
自学指导
(三)先自己观察本、碰、巧、脱、强五个字的笔顺、间架结构,描红一个,写一个,2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一)、先学 描红、练写
(二)、后教
1、指名上台写(两名后进生),其余在作业本上写。
2、师生共评议。
3、生再练写出错的字,没错的同学帮助有错的纠正。
4、听写
六、当堂训练
1、读词语。
碰到
正巧
脱下
强烈
催促
本领 2、组词:
各()敢()列()个()取()烈()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第三篇:二语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文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景色的美,洋溢着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它不仅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二、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三、认知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四、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设计如下:
一、课前欣赏,激发情感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组祖国迷人秀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川秀美,景色逸人,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为生长在这样美丽而伟大的国家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情境,学习课文,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声像结合,感知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收集日月潭的近景、远景、清晨、晴天、雨天及游客观光等许多图片,在优扬的音乐的基础上配上优美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一边赏风景,一边悟课文,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若单凭教师讲或学生读,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读后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以景激情,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
课文重点是二、三、四自然段,采用Flash片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学生对图片 的欣赏、说话,对文字的品味、朗读,掌握课文重点,领略作者的遣词造句之美,体会日月潭的多姿多彩。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用课件展示空拍日月潭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日月潭的形态美,一边体会作者比喻的精妙,和对日月潭的喜爱赞美之情。第三、四段是指导朗读的重点段,利用图片将文中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此时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变得自然而然,有感而发。
四、展示情境,复述课文
在赏析课文后,设计“我当导游”的活动,继续播放音像课件,练习朗读,让学生再一次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得到美的熏陶,在美的世界中受到感染,把文中的赞美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从而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鉴赏力得到训练,为背诵课文,积累语言作好铺垫。
五、拓展情境,爱国教育
最后设计“游客抒情”这一环节,让学生将学习本文后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形成初步的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外,在学生个个都说“日月潭真是个好地方”,个个都想“到台湾去”时,老师再动情地讲述: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而增强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完成课后第3题。
七、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祖国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有象征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龙门石窟;有以奇松、怪石著称的黄山;还有雄伟壮观的泰山。我们的祖国可真美呀!你们不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吗?
2、这些景点都在我国大陆地区,我还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我们一块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吧!(板题,读题)
(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1、各位小旅客们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听我为大家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多媒体画面及音乐,师朗读)、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读准。
3、生字词反馈。(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三)细细品读,理解课文
品读第一段
1、小声自由读,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2、指名交流:
(1)体会1、2句。(板书:大湖高山)
(2)体会第3句。联系画面理解“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用动作演示理解“群山环绕”(多媒体辅助)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二段
1、自由小声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
2、点击课件示空拍日月潭图片: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和模具演示的方式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美。)
4、指导背诵。(由四人小组成立为一个导游团,向游人介绍日月潭的美名是如何得来的。)
品读第三段
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2、点击课件示“清晨”图片:说说清晨的景色。(让学生充分想象说话)
3、明确“隐隐约约”的意思。
4、清晨,日月潭给你怎样的感觉?(播放课件,理解“隐隐约约,很美,富有神秘色彩)
5、挑战读课文。
品读第四段
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2、中午的时候,日月潭是一番什么景象?(播放课件)
(1)示“晴天、雨天”两幅图:看你喜欢哪种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同桌或邻近伙伴交流一下。
(2)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五段
1、齐读课文,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2、通过学习课文,你从哪儿看出“日月潭风光秀丽”?(群山环绕、潭深水绿、飘着薄雾、清晰展现、一片朦胧)
(四)我当导游,回味课文
日月潭景色这么美,老师都还想去游览,哪位同学愿意领老师和同学们再去欣赏一下。
(五)抒发感受,启发爱国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此时,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六)结束:快乐的旅程到此结束。
葡萄沟
一、教学要求: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造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讲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用具:
教学录像带、电教用器。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目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大意,掌握课文生字词]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述。)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图生述)
2、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3、过渡语设计:葡萄沟这个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欢“葡萄沟”吗?(生述)师揭示并板书课题:
18、葡萄沟
二、设疑点、齐读课文解疑。
1、提问: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一遍课文。(纠正部分字读音)
2、师诱:课文中告诉了我们葡萄沟是一个出产什么的地方?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有葡萄。但我们“葡萄沟“这个地名,却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葡萄沟”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叫“水果沟”,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三、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各自然段及带有生字的词,生词多读几遍。
2、全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呢?(生:葡萄沟的葡萄。)
3、出示想一想,初知课文大意:
A、明确题目要求(指名读题),思考三个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段落。
B、师布置默读,并检查默读效果。
a)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们最喜爱什么水果?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想一想当中的第1个问题呢?1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b)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1、2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c)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师:大家喜欢葡萄干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哪个自然段回答了我们的疑问?
3、4组朗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现在可不可以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一起来回答呢。(师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四、生字词教学。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
2、指名学生认读、齐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细读课文,认识葡萄沟为什么真是个好地方;在句子教学中让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及其运用;教学过程中融入作文模仿教学。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一说,葡萄沟这个地方怎么样?(是个好地方)
3、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理解的问题。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葡萄沟在哪里?那里都出产些什么水果?画出有关的词语。
(2)回答思考问题:葡萄沟在哪里?(新疆吐鲁番)新疆是我国一个自治区,吐鲁番是这个自治区中的一个县,葡萄沟在这个县内。(齐读第一句)
(3)那里出产些什么水果?(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众多水果中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所以,这个地方不叫水果沟,而叫葡萄沟。
(4)指导朗读。引读、指名读、齐读。
2、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人们喜爱葡萄沟的葡萄?(葡萄长得好)
(2)本段有几句话?哪句是讲葡萄的?
(3)分析第二、三句。
①指名读第二句。这句讲了葡萄的什么?(枝叶茂密)解释“凉棚”。这句话说明葡萄怎么样?(种得多)
②指名读第三句。这句讲了葡萄的什么?(果实累累)先讲什么?(成熟的季节)再讲什么?(葡萄果实成熟后的样子)结合看图,理解“一大串、一大串”。最后讲什么|(果实的颜色)这么多颜色用个什么词可以概括?(五光十色)
③指导朗读。葡萄钟得多,长得好,颜色美,难怪人们最喜爱葡萄,要读出这种喜爱的语气。(范读、齐读)
(4)这段除了讲葡萄沟的葡萄好,还讲了这个地方什么好?(指名读第四句,启发学生说出“人好”)课文中哪些词讲出了那里人好?(热情好客、摘下、吃个够等)
(5)这一段的第一句讲了什么?(指名读)读后回答。(葡萄种植的地方)
(6)齐读第二段。
(7)小结:第二段,作者先讲葡萄种植的地方,接着讲葡萄的枝叶成长情况、果实成熟的情况,最后讲老乡会拿最甜的果实招待客人,叙述有条理讲出了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人更好。
3、读讲第三段:
(1)第三段讲了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默读课文。这段有几句话?
(2)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阴房)
(3)看图:阴房建在哪儿?什么样子?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山坡、碉堡、小孔”等的词义。
(4)葡萄怎样被制成葡萄干的?指名读第三句。
引导学生看图。热空气从小孔中流进,把葡萄的水分蒸发掉。慢慢地,葡萄就被制成了葡萄干。
(5)在阴中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词语。(颜色鲜、味道甜)
(6)谁能说一说,这一段是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阴房的样子和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最后讲葡萄干的特点。)
4、总结全文。
(1)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好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好?
(2)教师归纳:葡萄沟水果出产多;最有特色的是葡萄。葡萄长得好(量多、色美),葡萄干有名(色鲜、味甜);那里的人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齐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自由练习背——指名背——集体背诵。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问: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知道哪个民族过泼水节吗?随机板书:傣族。
2、教师简介傣族的泼水节: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为什么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生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自主预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生词的正音。
(2)课文段落正音纠错,指导读通,读顺。
(3)难句提示指导: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写人的文章学会“什么时候谁和谁做什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质疑问难。
三、写字指导。
1、书写生字“历、敬、度、赶”
2、学生书写生字。
3、点评书写。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
二、读中理解,体会感悟。
1、围绕“为什么这个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难忘?”这个问题,读书理解。
A、算一算,这个泼水节过去了多少年?2007-1961=46
B、46年过去了,这个泼水节在傣族人民的脑海中留下了哪些了什么?
提示:
难忘的原因之一:
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第二自然段中,泼水节前的准备场景让人难忘。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从“鲜红的地毯”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抓住“欢呼”感受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体会。
难忘的原因之二:
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的音容笑貌难忘。“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难忘的原因之三:
总理的祝福令人难忘。“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幸福和激动的泪水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更加表达了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崇敬之情。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体会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4、学习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讨论: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不说是“幸福的”泼水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敬、度、驶”
五、拓展延伸。
1、区别组词:
历()度()赶()闭()
厉()席()起()闹()
2、写句子。
一边„„一边„„
一手„„一手„„
3、查找关于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故事资料
4、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六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北京亮起来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能认读“辉、煌、幢、繁”4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家互帮互助,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点明课题:
师点击鼠标,出示以下景物的图片: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简要的介绍介绍。
师:夜幕降临了,这些景物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二、师生互动,识记生字: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 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互相帮助。
* 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
* 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
幕、临、街、闪、夺、勾、喷、府、紫、禁、束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 看电脑画面,读词语:
夜幕降临、五光十色、银光闪闪、光彩夺目、华灯高照、川流不息
(1)学生自己练习读,如果有问题及时请教。
(2)指名小组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开展组际竞赛。
* 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记不住,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师生交流记忆的方法。)
幕: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莫”,下面是“巾”形近字有:慕、墓
府:这是一个形声字,外形内声,里面是“付”
夺:上下结构,注意与“奇”区分。
紫:.注意与“紧”区分。
街:左中右结构,中间是“土”字和“土字旁”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结合学生读书情况,进行评价。
三、练习巩固:
1、做游戏:教师把生字写在小星星的背面,然后把星星贴在黑板上,以小组为单位到前面摘,摘下后,看清生字并带领同学们读一读。而后结合生字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达到记忆的目的。
如:这个字的偏旁是什么?
这个字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它有哪些形近字?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这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占格情况。
在书中练习描写。师走下去巡视,及时帮助那些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布置作业:
抄写难字。
提出问题。
结合课文内容找找学习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2、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北京的新变化,体会北京辉煌、亮丽的原因。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北京的新变化,体会北京辉煌、亮丽的原因。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机、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变换角色。
请同学们听一段老华侨的录音:内容是说说七十年代的北京城夜景,当时,一到晚上,商店关门,街上没有霓虹灯,道路很黑,街上的车辆也很少。然后老华侨听说祖国改革开放后,变化很大,但是自己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亲自回来看看,他特别想知道现在的北京是什么样的呢?(这段录音教师可以模仿这位老华侨,让学生有切实的感受。)
教师:谁愿意当讲解员给老华侨介绍介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变换角色——讲解员。
1、介绍的内容是:《北京亮起来了》。并进行板书。
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出示题目: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北京夜晚的特点是什么?边听边在课文中画一画(辉煌、亮丽)板书词语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词语的意思。
分配任务,深入理解: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的夜景?(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结合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看看有关的画面。)
分配任务:教师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小组长代表大家选取一个地方进行讲解:从哪看出北京的夜景是辉煌亮丽的?
小组长和同学一起读读有关的语句。
每个人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相互补充。
大家有语气地读读。
(学生在谈感受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还可以借助找到的课外资料。)
(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遇到问题及时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师生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一处一处讲解。)
重点围绕以下地方;
“东西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结合图片认一认华灯,川流不息说明这里的车很多,多得像水流不断,每辆汽车的车灯都亮着,灯光一闪一闪的,从高处看,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把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商店的橱窗分外明亮,绚丽多彩的广告牌,颜色各异的霓虹灯为商业街平添了一番美丽,再加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宾客,这些商业街就显得格外热闹。)
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这些建筑物虽然古老,但是当灯光成为他们的外衣后,就别有一番风韵。)
(在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时,可以参考插图、可以结合图片、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教学软件及时让学生们欣赏那迷人的夜景,感受北京之夜的辉煌与亮丽。)
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教师进行指导:注意读出长句中地停顿。
(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 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一束束灯光/ 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 和美丽的角楼/ 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小组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全班范围内指名让学生有语气朗读。
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3、联系实际,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眼中的北京的夜景?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播放北京的夜景,让学生们欣赏。
三、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的夜景,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作为首都的小公民我们要用双手去建设北京,描绘北京,使首都的夜景更辉煌,更亮丽。
四、布置作业: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相互学习。
在摘录本上积累词语。
板书:
12、北京亮起来了
辉煌 亮丽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学会运用能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2、练习积累。
3、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 ____
火车 ____
洗衣 ____
服装 ____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窄、恶、善、内”等字的读音。
(3)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间进行对比读。
(4)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
(5)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九个生字。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1)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教室)
绚丽多彩的(广告)
繁华的(城市)
川流不息的(汽车)
茂密的(枝叶)
风光秀丽的(公园)
(2)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3)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市场
绚丽多彩的日月潭
繁华的森林
川流不息的舞台
茂密的灯光
风光秀丽的行人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3)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呀?,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那你们对她了解吗?当我从一个小村庄走入城区,我感受到了我们家乡的各个角落都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是那么的古老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口语交际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
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学做“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三、展示台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祖国
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四、宽带网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寓言两则》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学习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学习准备:投影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说话(讲成语故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过去我们学过的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二、出示预习目标
导:
1、看了课题,提出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2、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三、展示读文。
展:
1、读课文。小组展示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导:
1、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2、同桌互议。
3、集体交流: 展示总结: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训练:
1、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当堂训练。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南辕北辙》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
学习过程 :
课前三分钟说话
一、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二、自读自悟
导: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展示课文朗读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小组展示法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训练:
1、出示图:面对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五、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10、《惊弓之鸟》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理解更羸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2.学习难点──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光盘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
一.成语导入,揭示目标。
1.成语导入(三分钟说话)题目是──(惊弓之鸟)
2.出示学习目标。
成语故事,要学懂什么?
重点学懂这个故事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导: 轻声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不懂的地方呆会儿提出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质疑问难。
展示:1.初步了解内容。
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指1~2名学生说)
板书:不用箭
只拉弦
掉下来
2.分段学习
解释“魏国”“能手”、“手”(多媒体显示:“能手”变红)
3.学习生词。小组展示检测法
这三个新词你们读懂了吗?(多媒体显示:悲惨、愈合、拼命)
4.质疑问难: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
四.学习2~8自然段。
导: 1.过渡:(指板书)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就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觉得奇怪吗?课文中有个人也觉得很奇怪,是谁?
方法: 2.找段落。
3.寻原因。轻读2~8自然段。
展示:魏王的态度越来越奇怪,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轻轻读读2~8自然段。(多媒体显示:三个“?”)交流、“信不过?”
五.学习第9自然段。
导: 1.分组读。
2.默读。
(多媒体显示:(大家)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用
“──”划出来;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用“()”括出来。)
板书:受伤未愈
孤单失群
推断。为什么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掉下来呢?板书: 更羸又作了怎样进一步的分析?板书:→进一步分析
大雁果真是笔直地掉下来的。(多媒体显示:“1.笔直;”变红)
八.训练。
1.练习。
更羸说的话很有道理,也很清楚,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看看句子和句子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多媒体显示:)
a第1题“因为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怎样。”谁来。(多媒体显示:飞得慢)
b第2题,谁来。(多媒体显示:大雁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伤口裂开
(看)飞得慢
受伤未愈
/ │
/ │ 不用箭
→
→
往上飞 │
/
│ 只拉弦
(听)叫声惨
孤单失群
/
│
弦响害怕
↓ 掉下来
观察
分析
进一步分析
判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继续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意义。
二、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更羸推理分析图示与练习题
2、卡片:弦响、害怕、高飞、伤裂、掉下
三、学习过程
㈠、从解题入手,引入新课
⑴、谁先把课题来读一下;齐读;
⑵、那你知道“惊”是什么意思?(惊吓);
⑶、“弓”呢?(出示课件)
⑷、那“之”又是什么意思?
⑸、“鸟”又指什么?(大雁)(出示课件:大雁图)
㈡、由果溯因,理解故事内容
导:
1、故事中说是一只怎样的大雁?(板书:受过箭伤的鸟)谁说的?请在课文中找出来。
2、那更蠃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只受过箭伤的鸟,更蠃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射下来呢?
3、请同学们完成练习题一,要求先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重点词句,后根据要求完成练习。(出示课件:练习题一)
展示:
4、交流:
⑴、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更蠃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板书:飞得慢 叫得惨)
⑵、更蠃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这只受过箭伤的鸟射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弓)
⑶、生交流,师点击课件:(弦响、害怕、高飞、伤裂、掉下)
谁能按更蠃分析推理的过程把这五张卡片按顺排列一下,贴到方格上:
伤裂 2 高飞 1 害怕弦响 5、掉下
训练:
1、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四步推理过程说一说。(师示范――生个别说――生齐说);
2、那谁又能用“„是因为„”的句式把这推理过程倒着来说说(生个别说――生齐说)
(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
㈢、推理探究,理解意义
1、说到底这只大雁不是射下来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声――吓下来的。所以我们要继续推理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心里会如此的害怕?
2、完成练习题二的1-3题;(出示课件)
3、交流;(点出课件:
1、受过箭伤的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心里很害怕。
2、被蛇咬过的人,(一看到蛇),心里很害怕。
3、被解放军打败的敌人,(一听到军号声),心里很害怕。
(四)训练。(点击课件:
1、受过箭伤的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心里很害怕,();
2、被蛇咬过的人,一看到蛇,心里很害怕,();
3、被解放军打败的敌人,一听到军号声,心里很害怕,()。
四、板书设计
飞得慢
不用箭
知?射过箭伤的鸟 射?
叫得惨
(受过惊吓的人和物)
只拉弓 伤裂
高飞
害怕
遇到类似情况:弦响
掉下
(四)训练
《惊弓之鸟》练习题
练习题一
1、为什么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大雁叫得惨,是因为它();
2、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这只大雁一听到(),心里很(),就拼命往(),它一使劲,伤口又(),就()。所以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了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练习题二
1、受过箭伤的大雁,(),心里很害怕;
2、被蛇咬过的人,(),心里很害怕;
3、被解放军打败的敌人,(),心里很害怕;
4、以上这些受过惊吓的人和物,(),心里很害怕,都可说成是“惊弓之鸟”。
5、所以“惊弓之鸟”我们常用在()。
11、《画杨桃》
学习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学习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自主解决字词。感知课文内容。课前三分钟说话(一件难忘的事)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出示课件)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展示法:读文---生字检测----词语运用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训练: 填空形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训练:检测完成练习册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说话
一、讲读第一段。
导: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展示:逐一展示
二、讲读第二段。
导: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展示:逐一展示
三、讲读第三段。
导: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展示:学生交流分享
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课件出示)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展示: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3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学习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课件。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 三分钟说话练习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出示预习内容)
导: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展示: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导: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播放课件、理解)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展示: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训练: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训练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学习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学习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学习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三语下)
土门关小学
第五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丁丁冬冬学识字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汉字演变的过程,了解汉字构字的表意特点,对在生活中独立识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学习和建筑有关的文字。
3.认识与建筑相关的部首“宀、穴、广、厂、门、户”及带有这些部首的生字。【教学重点】
1.写字时区别带“宀”与“穴”、“广”与“厂”的生字。【教学难点】
感知汉字演变的过程,了解汉字构字的表意特点,对在生活中独立识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认识首都的著名建筑。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生字。3.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教具准备】
首都著名建筑的有关资料和图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老师:北京历史悠久,有几个封建王朝都在北京建都。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是闻名世界的古都。现在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北京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变化,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吗? 学生充分说。二 看图识词
1.(出示课件1:“天安门”的图片)学生看图片。(1)(出示词语:天安门)学生认读。(2)请到过天安门广场的学生介绍一下。(3)老师补充介绍。
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市中心,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称“承天门”。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此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出示课件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学生看图。(1)师生共同介绍。
人民英雄纪念碑坐落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碑身正面刻有毛泽东的亲笔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下面是浮雕,是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辈而修建的。(2)(出示词语:人民英雄纪念碑。)自我认读词语。(3)指名认读。
3.(出示课件5:“故宫”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画。(1)(出示词语:故宫。)学生认读。
(2)请到过故宫的学生介绍一下或读收集的资料。(3)老师补充介绍。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占地72万平方米,有房屋9000多间,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4.(出示课件7:“长城”的图片)学生看图。(1)师生共同介绍。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最杰出的代表。登高远眺,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犹如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舞动。
(2)(出示词语:长城。)学生认读。(3)指名认读。
5.(出示课件9:“天坛”的图片。)学生看图。(1)师生共同介绍。
天坛原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坛、回音壁等
(2)(出示词语:天坛。)认读词语(3)指名认读。
6.(出示课件11:“颐和园”的图片。)学生看图。(1)师生共同介绍。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2)(出示词语:颐和园。)学生认读词语。(3)指名认读。
7.(出示课件13:“中央电视塔”的图片。)学生看图。(1)师生共同介绍。
中央电视塔于1993年8月1日正式启用,塔高405米。它的建成,显著扩大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面积,增加了广播电视节目的频道,改善了接收效果。它上面有瞭望台、瞭望厅和旋转餐厅等。(2)(出示词语:中央电视塔。)自我认读。(3)指名认读。
8.(出示课件15:“中华世纪坛”的图片。)学生看图片。(1)师生共同介绍。
中华世纪坛坐北朝南,占地4.5公顷。入口处立书有“中华世纪坛”的卧碑。其后为圆形下沉式圣火广场:铺设960块花岗石象征中华大地960万平方千米。广场两侧各有一道溪流,象征黄河、长江;56个喷泉寓意56个民族。它是集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大型人文景观。(2)(出示词语:中华世纪坛。)自我认读词语。(3)指名认读。
9.请学生说说哪些建筑是古代建筑,哪些建筑是建国时建造的,哪些建筑是新时代的产物。
学生甲:天安门、天坛、故宫、长城和颐和园是古代建筑。学生乙: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建国时建造的。学生丙:中央电视塔和中华世纪坛是新时代的产物。三 自主识字
英:上下结构。上面是“艹”,下面是“央”,读音yīng。
雄:左右结构。“谁”去掉左边的“讠”,换上“”,就是“雄”。读音xiÓng 宫:上下结构。读音gōng 坛:左右结构。左面是“”,右面是“云”,合起来就是“坛”,不要读成yún。央:独体字。与“英”的读音要区别开。
塔:左右结构。左面是“”,右面是“荅”,合起来就是“塔”。读音为tǎ。
四、正确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chénɡ城 yuán园 huá华 shì世
2.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城:左右结构,“成”左边加上“”,就是“城”。园:“元”加上“ 囗 ”,就是“园”。与“圆”区分。“园”可组词:园丁、花园、果园。“圆”可组词:圆球、圆环、圆形。
华:上下结构,“化”字下面加上“十”,就是“华”。世:独体字,笔顺是3.动手写一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2)学生练习书写。(3)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3.了解与房屋有关的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家住的是平房还是楼房?你能说出住平房和住楼房的不同之处吗?学习本课后,你一定会受到启发。(出示课件17:平房与楼房图片)
二、学习生字
1.交流识字的方法。(出示课件18:会认字)2.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住本课会认字的。(绕:与“烧、浇”比较,读音是rào,读四声。庭:是一个“广”字,一个“廷”字,读音tíng。阔:半包围结构,读kuò
廊:一个“广”字,一个“郞”字,读音同“郞” 宽:读音为kuān。
帘:上面是“穴”,下面一个“巾”字,读音lián)3.(出示课件19:会写字卡片)指导书写
前:上下结构。注意下面左侧的“”,不要写成“月”。厅: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厂”,里面是“丁”。夜:上下结构。不要漏写“”中的点。窗:上下结构。上面是“穴”,下面是“囱”。2.扩词练习。
前:前面 前后 房前屋后 前所未有 勇往直前 夜:夜班 夜空 夜以继日 昼夜不停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平房的院墙周围全是绿树,空气一定很清新。学生乙:平房的院子很大,屋檐下种着美丽的菊花。(2)请住平房的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情况。学生充分说。2.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从中了解了什么。学生甲:住在楼房里,客厅很宽敞。
学生乙:夜晚楼房里很安静,住在这里的人们能睡得安稳。学生丙:夜深人静时,只有淡淡的月光照在窗帘上。(2)请住楼房的同学谈谈住楼房的感受。学生充分说。
四、古诗积累
1.根据拼音自读古诗《夜宿山寺》。(出示课件20:古诗《夜宿山寺》原文)2.教师讲解诗句大意: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3.背诵积累。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汉字构字的表意特点,激发独立识字的兴趣。2.学习带有“宀”和“穴”的生字,认识生字。3.能按照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字。【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汉字,每一个汉字中都包含着智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学习生字
(一)学习带“宀”的生字。
1.(出示课件21:一间茅草房图片),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2.(出示课件22:“ ”)想一想“ ”像图片上的什么。(“ ”像茅草房的房顶。)3.学习新偏旁“宀”和带有“宀”的生字。(1)告诉学生名称(宝盖头),三笔写成,代表“家”。(2)看词语,指名认读。教室 宿舍 安宁 火灾(3)理解词语的意思。安宁:安定宁静。
(二)学习带“穴”的生字
1.(出示山洞图片)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2.(出示“ ”)想一想“ ”像图片上的什么。(外形像一座山,中间像山洞。)3.学习新偏旁“穴”和带有“穴”的生字。
(1)老师讲清名称(穴宝盖),五笔写成,代表地窖、山洞。(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出示课件26)
洞穴 天空 突然 鸟窝(3)理解词语的意思。
突然:形容情况发生得急促,出人意料。
(三)学习带“广”的生字。1.(出示山脉图片)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2.出示“ ”,想一想“
”像图片上的什么。(像山脉绵延起伏的样子。)3.学习新偏旁“广”和带有“广”的生字。
(1)老师讲清名称(广字旁),三笔写成,表示的意思与房屋有关。(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村庄 商店 水库 寺庙
(四)学习带“厂”的生字。
1.老师讲清名称(偏厂儿),“厂”和“广”字本义相近,而且有许多带“厂”的字的繁体字就是广字旁,如“厨、厦”等。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工厂 车厢 厨房 厕所
三、书写生字 教师指导。
宁:第四笔“一”起笔在横中线上。
灾:上下结构。上面是“宀”,下面是“火”,注意笔顺是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占”,不要写成“古”。村:左右结构。左边“木”,右边“寸”,两部分平分。庄: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一”收笔处超过第二笔“一”。寺:上下结构。第三笔“一”最长。
厂:两笔写成,与“广”区别。撇要写得舒展些。
四、巩固练习
用生字组词,看谁说得又多又对。宁:宁静 安宁 息事宁人 心绪不宁…… 灾:火灾 灾难 灾害 天灾人祸…… 店:店主 粮店 住店 店堂…… 村:农村 村落 小村 村庄 村子…… 庄:庄稼 庄园 田庄 村庄…… 寺:寺院 寺庙 清真寺 少林寺…… 厂:厂长 厂房 厂家 工厂……。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带有“门”和“户”的生字,知道与房屋、门窗有关。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能按照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字。【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片: ①两扇门②一扇窗)学生观察图画。2.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甲:第一幅图画的是两扇门。学生乙:第二幅图画的是一扇窗。
二、学习偏旁
1.(出示“”和“ ”)想一想像图上的什么。学生甲:“”像两扇关着的门。学生乙:“ ”像一扇打开的门。2.(出示:新偏旁:门 户)。(1)板书:“门”和“户”。
(2)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门字框、户字头)(3)老师小结:“门”和“户”表示的意思与房屋、门窗有关。
三、学习字词
1.学习带有“门”的字词。(1)指名认读。(出示词语)关闭 闯入 闪现 热闹(2)请学生讲讲字形和字义。学生甲:“闯”就是马进入大门。
学生乙:“闹”就是大门里面人多,很喧哗,像市场一样。2.学习带有“户”的字词。
(1)指名认读。(出示课件35:词语)房屋 住所 开启 一扇门(2)请学生讲讲字形和字义。学生甲:“户”的本义指单扇门。学生乙:“扇”的字形从户从羽。户指门户,羽指一所房屋的门,像鸟的两翅,能扇动。
四、书写生字
学生先小组交流生字写法,教师点拨指导。
关:六笔写成。“天”上面加上“ ”,就是“关”。“关”的反义词是“开”。闭:第四笔“一”写在横中线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