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推理》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3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下《推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下《推理》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下《推理》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推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好,咱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师:今天的数学课来了一位神秘嘉宾,猜一猜,这个嘉宾是男生还是女生。师:你能确定你猜的结果吗?

师:现在给大家一个条件:这个嘉宾不是女生。师:现在你能确定你猜的结果吗?

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进行了2次猜一猜;第一次的猜,是缺少条件的猜,第二次是根据已知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推理)

师:说到推理,可不得不提到一位高手,你们知道是谁吗?(名侦探柯南)。对了他就是我们的神秘嘉宾柯南,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推理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知

1.通过情景短剧,呈现问题。

(课件出示先出示例1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课件再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2.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你们获得哪些信息?(师根据学生找到的信息适时板书三本书名和三个人名)

师:到底他们三个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请同学们借助文字、连线、列表或其他你喜欢的方法边推理边记录下你的结论。记录完之后和你4人小组的伙伴说一说你的推理过程。

3.学生记录,集体展示

师巡视并收集学生方法,展示学生做法时由繁到简。

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这几位同学的记录方法。预设1:文字描述法

(投影)生1:小红拿语文书,小丽拿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数学书。让生说理由,师适时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等。

生:因为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就可以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剩下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而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就可以把数学书排除掉,只剩下品德与生活书,就是小丽拿的了。那么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预设2:一一对应(列表法)

(投影)生2:我是边思考边在人名下面写上他们拿的是什么书。预设3:连线法

(投影)生3:我是这样做的。先将三个人的名字和三本书名写成两行,然后根据每一个条件进行连线: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把小红和语文书连上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和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连线了。又因为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所以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了,再连上线;最后把小刚就和剩下的数学书连线。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呀?(连线法,师及时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板书)这个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是按这样的顺序拿书的吗?真了不起,咱们一起回顾并说一说理由。4.小结方法

师:刚才咱们用了哪些方法成功地解开了柯南所设的谜团?(文字描述、连线法、列表法、)比较这些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

三、闯关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成功地将柯南设的谜团解开了,柯南决定带你们一起到推理城堡里去闯关了!有信心吗? 1.一级考核:

(课件出示前半部分)下面三位同学每人拿着一张动物卡片,分别是兔子、小狗、小猫,(再出示后半部分)小刚说:我拿的不是猫。小丽说:我拿的是兔。你们知道他们拿的各是什么动物卡片吗?

师:先独立思考,在练习单上完成第1题,然后再和自己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推理的。

师认真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收集学生的解决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你先确定的是什么?再确定什么呢?

对比两道题,小结推理方法:

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决了这两道题,想一想在推理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和柯南的方法不谋而合,柯南还把他们编成了推理儿歌,想一起来读一读吗?学生齐读推理儿歌,师再适时结合板书总结推理技巧:推理首先应该抓住关键信息,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再排除,层层分析,最后推出正确结论。

2.二级考核:

(课件先出示三只小狗的图片)图中是什么动物?他们身上挂的那牌子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是的,就是他们的重量)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是最轻的。你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吗?

师:先独立思考,在练习单上完成第2题,然后再和自己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推理的。

师:先确定什么?再确定什么?引导学生对重量如何比较。生回答,汇报自己的做法。3.终极考核:

(课件出示)小雨、小伟和小冬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练习单上完成第3题。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看来他们已经闯关成功了。展示学生做法,学生说理由。

师:你们可真厉害,一个个都是小侦探。

四、全课总结,师:那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活中还会有许许多多的难题,老师希望你们多开动脑筋多思考,并且能够利用柯南传授给你们的推理小秘诀“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再排除”来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

第二篇:二下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二下数学广角 猜猜 想想 说说

执教教师: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麻艳华 指导教师: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陈仕礼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林桂萍

设计理念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本课通过创设灵活多样、层次分明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推理过程,进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索出推理的方法,并通过让学生表达推理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最后通过练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对实验教材重新编排,单独设置“推理”单元进行教学的第一课时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让学生猜出事件的结果是很容易的,而这节课的重点在于推理。什么是推理呢?推理的定义是这样的: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推理注重的是思维的过程。因此,笔者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本节课课题定为“猜猜、想想、说说”,使学生经历从随意地猜,到有依据地想,再到有条理地说,以及从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到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的简单推理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猜测、操作等活动,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单等。

课前交流:(常规要求,口令调度,询问本班的老师。)

小小手-收起来。小耳朵-竖起来。同学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智慧星和笑脸,这些智慧星和笑脸现在都是老师的,如果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就能收到老师送出的智慧星和笑脸。每得到一个笑脸或智慧星,你就可以在上面打个√。我们比比看在这节课里,谁得到的智慧星和笑脸最多。

课前互动1: 师: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那我得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叫麻艳华,你们可以怎么称呼我呢?(生:麻老师)。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知道了老师的名字,还想知道老师什么?说说。生:你喜欢什么?师:老师喜欢听音乐,音乐能让我放松心情。生: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师:1米60厘米。生:老师的体重是多少?师:51千克。生:你几岁啦。师:老师的年龄先保密,你们来猜一猜。生猜,“29岁-小了”“32岁-还是小了”“33岁-有点接近了”,“34岁-还是小了”“37岁-又大了”“36岁-很接近了”(如果学生没有问老师的年龄)师引导:老师也很想认识你们,我采访几个同学,请 2 问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指2个说)老师几岁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你们猜猜看。(学生猜对时说“恭喜你,猜对了”。)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年龄的时候,根据老师的提示“小了或大了”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最终说出了老师的年龄。看来,猜测也有学问哦,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猜猜、想想、说说”。师:同学们我们准备上课了,上课。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明确要求

师:请看老师书写课题,(板书课题:猜猜、想想、说说)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知道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吗?(说得真好。)今天,老师还邀请了三个小朋友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这三个小朋友是谁呢?我们先听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吧。(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录音)你们也有礼貌的和这三个小朋友打声招呼吧!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探究两个条件的推理。

师:小刚和小丽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份礼物,(课件出示小刚和小丽)瞧:这是„„(生:巧克力)这是„„(生:棒棒糖)。师出示实物:巧克力和棒棒糖,这两份礼物可能分别是谁带的呢?猜猜看? 预设1:生1:小丽拿棒棒糖,小刚拿巧克力。

师:你的猜测是:小丽可能拿棒棒糖,小刚可能拿巧克力。谁还有不同的猜想?

生2:小刚可能拿棒棒糖,小丽可能拿巧克力。

师:(学生如果用了“可能”两字)谁来说说为什么都用“可能”这两个字呢?生: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小刚和小红拿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师:他们拿的到底是什么呢?你们能确定吗?

师:如果老师给你个提示,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出示课件提示语)这下你会猜了吗?生:会。

预设2:师:(学生没有说“可能”两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用上“可能”二字)小刚可能拿巧克力也可能拿棒棒糖,小丽可能拿巧克力也可能拿棒棒糖”,他们拿的到底是什么呢?你们能确定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呢?谁来说?

生3:因为没有告诉我们他们拿的分别是什么,所以不能确定。

师:是呀,如果老师给你个提示,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出示课件提示语)这下你会猜了吗?生:会。

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吧。(师贴:小刚,小丽,棒棒糖,巧克力,提示语)

师:你们猜出来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猜的结果是? 生1汇报:小丽拿的是棒棒糖,小刚拿的是巧克力。

师:同意他说的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确定小丽拿的就是棒棒糖?)

生1: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就是棒棒糖,那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你的表达很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送你一个笑脸。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谁能把这位同学表达的意思再说一遍?生2:重复一遍生1的汇报。说得没错,你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真棒,送你一个笑脸。(师结合学生说的来连线)师: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就是棒棒糖,小丽拿棒棒糖先确定了,那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

师:他们是根据提示先确定了小丽拿的。师引导:如果要先确定小刚,那该怎么想呢?生:换提示。师:还是根据这个提示,怎样先确定小刚?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说明谁拿的就是巧克力?

?(生若不会说),师再引导: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说明谁拿的就是巧克力?

生: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师:看来,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说明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谁再来说说要先确定小刚拿的,该怎么想?生: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小丽拿的就是棒棒糖。说得真好,一个笑脸送给你。

4.师小结:我们在猜两样物品的时候,根据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确定小丽拿的就是棒棒糖。还可以根据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确定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

【设计意图:“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的本质:不是(),就是()。通过实物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这个推理过程一目了然。】

(三)探究三个条件的推理。过渡:

师:同学们,两个人拿两样物品你们已经会猜了,那三个人拿三样物品,你们会猜吗?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例1的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三人各拿一本。

师:同学们先轻声读一读题目,读完的举手告诉老师。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还有谁要补充,的确是这样。)师:你们知道三人各拿一本是什么意思?谁来说?生1:他们三人每人都要拿一本书。

师:是的,他们三个人分别拿什么书呢?猜猜看。(点击课件)师:你猜„„你也来猜猜„„还有谁想猜?

预设1师:有这么多种可能?能不能一次就猜中呢?生:不能。师:那需要老师为你们做点什么呢?生:给提示。师:老师告诉你小红拿的是语文书,(点击课件)现在你能一下就猜中吗?

预设2师:(学生如果用了“可能”两字)同学们为什么又用“可能”二字呢?谁来说说?生:因为不能确定他们拿的是什么书?”师:那需要老师为你们做点什么呢?生:给提示。师:老师告诉你小红拿的是语文书,(点击课件)现在你能一下就猜中吗?

生:学生说能。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生:不能。师:说说为什么还是不能一下就猜中?生1:没有告诉我们小丽和小刚拿的是什么书?生2:小丽和小刚有可能拿数学书,也有可能拿品德与生活书。

师:嗯,说的有道理,看来一个提示还不够,还需要一个提示,这个提示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吧!小丽会怎么说?谁愿意来试一试?生:小丽说:“我拿的是数学书。”谁还能设计不一样的提示语?生1: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师:多了这个提示,同学们能猜出他们三人分别拿什么书吗?(能)师: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师:小丽还可能会说什么?生2:小丽说:“我拿的不是品德与生活。”你也设计了很好的提示语。谁还有不同的提示?小刚会怎么说?生3: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师:说的真好。小刚还可能说什么?生4:我拿的不是品德与生活。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了这么多种提示语,我们选择其中一种提示(点击课件):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有了这两个提示,同学们会猜了吗?生:会。

师:(课件放录音:我们的任务)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最后再和同桌说一说。明白要求了吗?请拿出学习单开始吧!(师贴出表格及小红、小刚、小丽三个人名)

2.学生自主探究。(生填写学习单,师巡视,参与三个同学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想法,生1:老师告诉我们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就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老师又说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可以确定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最后的数学书就是小刚拿的。教师引导1:你是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丽,最后确定小刚。引导说第二种:小红拿的可以直接确定,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说明谁拿了数学书?可以确定小刚拿了数学书,最后确定小丽拿了品德与生活。教师引导2:你是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刚,最后确定小丽。)

3.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他们三人分别拿什么书?

生1汇报: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师:同意他说的吗?生:同意。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请你上台来边说边摆。生1: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就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师:先确定小红)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可以确定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师:再确定小丽)最后一本数学书就是小刚拿的。(师:最后确定小刚)师:是呀,小刚拿的既不是语文书,也不是品德与生活,就是数学书。(学生边说想法,边摆教具,教师一旁适时指导: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丽,最后确定小刚。)师:太棒了,你的回答很精彩,送你一个笑脸,请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她。谁愿意把这位同学的想法再说一遍呢?(生2:重复一遍生1的汇报,师边听边摆)你能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同样送你一个笑脸。

师小结:这种方法是先确定谁?(生:小红),再确定谁?(生:小丽),最后确定(生:小刚)。(师板书:小红--小丽--小刚)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的预设1:

生3: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就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说明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最后确定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

师追问: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请你上台来边摆边说给大家听听。生3: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就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说明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最后一本品德与生活就是小丽拿的。师:最后确定小丽拿的既不是语文书,也不是数学书,就是品德与生活。(学生边说想法,边摆教具,教师一旁适时指导: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刚,最后确定小丽。)说得太好了,老师都忍不住要把掌声送给你了,同时送你一个笑脸。

师:谁能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你表达得很清楚,送你一个笑脸。师小结:这种方法是先确定谁?(生:小红),再确定谁?(生:小刚),最后确定(生:小丽)。(师板书:小红--小刚--小丽)

第二种方法的预设2:

如果学生不会说第二种方法,师引导:大家看,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可以直接确定了,(板书:小红)我们再根据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说明谁拿的就是数学书呢?

生: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板书:小刚)

师边说边板书这种方法是: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刚,最后确定小丽。(板书:小红--小刚--小丽)

师:这种方法你会说了吗?谁来说一说?你能认真倾听,积极发言,送你一个笑脸。

师:同学们比较这两种方法,都是先确定了谁?为什么先确定小红呢?生:因为小红拿的书可以直接确定。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猜三样物品时,哪一样能直接确定,就要先确定哪一样,另外两样的猜法就和猜两样物品的方法相同。(小结时对着板书说)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体验推理的过程,理解推理的含义,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三、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学会了猜两样物品和三样物品的,数学乐园里还有好多猜猜、想想、说说的活动呢,(指着板书)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播放音乐:爸爸去哪儿)1.猜猜我演谁。

师:(音乐停)同学们喜欢里面的小主人公吗?(喜欢)谁想上台来扮演kimi,angela,cindy?老师请小手举得最好的同学来。(请3个女生,把1号、2号、3号发给她们。)

师:老师要对这三位同学说悄悄话,你们不能偷听哟。师告诉学生提示语后,告诉1号:我演kimi。告诉3号:我不是演cindy。2号:你知道我们各扮演谁吗?请1号和3号分别说出自己的提示语,2号:你知道我们各扮演谁吗?

师:同桌先互相说说1号、2号、3号分别扮演谁,再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来猜的。想好了请举手。老师要请三位同学上台给他们戴上头饰。师:你为什么给1号戴上这个头饰?你为什么给2号戴上这个头饰?你为什么给3号戴上这个头饰?他们猜对了吗?掌声送给他们。猜对的同学请举手。猜对的可以收到两颗智慧星。

2.想想家在哪。

师:第二个活动是什么呢?大声读出来:想想家在哪?

师:这里有三个门牌号,分别是几号?生:79号、68号、26号。师:要找谁的家呢?请听。(录音出示:林老师:我的门牌号是最小的。麻老师:我的门牌号不是最大的。林老师和麻老师的家在哪里?在哪里?)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林老师家的门牌号是几号?麻老师家的门牌号是几号?生:林老师家的门牌号是26号,麻老师家的门牌号是68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的发言很精彩,送你一个笑脸。(说得太好了,老师都忍不住要把掌声送给你了。)

师:猜对的同学朝老师挥挥手,猜对的奖励三颗智慧星。3.说说它是谁。

师:这道题是几颗星的?说明难度加大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猜对呢,那就试一试吧。

(录音:信封里有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露出一部分,你能猜猜它们是谁吗?)师:你猜。生:红色是三角形,绿色是圆形,黄色是长方形。师:这是你的猜想,还有谁猜的不一样?生:红色是长方形,绿色是圆形,黄色是三角形。

师:哪个图形可以先确定呢?(点击课件:绿色是圆形)剩下的两个能一下就猜中吗?生:不能。师:需要什么?生:提示。

师:你能帮老师设计一个提示吗?红色可能会说什么?生:红色说:“我不 9 是三角形。”或者“我不是长方形。”根据他的提示同学们能猜出红色和黄色是什么图形吗?能。看来你设计了很好的提示。谁还有不同的提示?黄色会说什么?生:黄色说:“我不是三角形。”或者“我不是长方形。”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种提示,我们选择一种提示(课件出示:黄色说:“我不是三角形。”)你们能猜出红色、黄色各是什么图形吗?请你说。同意他说的吗?说说你的想法。请猜对的同学加四颗智慧星。

4.比比谁会猜。

师:最后一题,大家敢挑战吗?

(课件出示录音)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师: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汇报?这题你先猜谁呢?根据哪句话可以猜出小冬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小雨是二班的呢?(小雨不是一班的,也不是三班的,就是二班的。)请猜对的同学加五颗智慧星。

(课件出示录音: 小刚、小丽、小红和小伟四人参加百题口算比赛,他们的成绩和名次排列如下:小红:我是第二名。小丽: 我的成绩比第一名少做对5题。小刚:我不是最后一名。你能给他们排排名次吗?

师:这4位同学分别排第几名?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汇报?这题你先确定谁呢?(先确定小红,为什么可以先确定小红?)根据哪句话可以确定小丽的名次呢?(小丽: 我的成绩比第一名少做对5题。小丽做了95题,就是第三名。)小红和小丽可以直接确定了,从哪里可以推断出小刚是第一名呢?(他不是最后一名,就是第一名。)对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呀,你们太了不起!五颗智慧星送给你们。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夹练夹趣的应用环节,思维训练层层深入。由此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推理的过程,理解推理的含义,同时 10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猜猜、想想、说说,谁来说说两样物品的你是怎么猜呢?生:我是根据提示来猜。师:当我们猜两样物品时,知道其中一样不是什么,就能确定另外一样就是什么;师:三样物品的你又是怎么猜呢?生:哪一个可以先确定,就先确定哪一个,再根据提示猜其它的。师:说的真好,送你一个笑脸。看来猜也是有学问的。指着板书,师:当我们猜三样物品时,哪一样能直接确定,就要先确定哪一样,另外两样的猜法就和猜两样物品的方法相同。

师:在这节课里,你得了几个笑脸,几颗智慧星,总数是。赶紧算一算。谁来汇报?(先请表现一般的学生说,我得了9颗智慧星,0个笑脸,总数是()。)谁得到的比他还多。有比他更多的吗?有超过他的吗?他在这节课的表现最突出,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

师:这节课老师很开心,因为老师认识了一群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孩子们。这群孩子就是我们二()的同学们。我们听听小刚是怎么夸同学们?(课件出示录音:小朋友们,你们的表现真棒!)这三个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课件出示录音:同学们再见!再见!)我们也跟他们说再见吧。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设计思路

课始,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任务。新授环节,结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叙述推理过程是本课重难点的特性,将推理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探索新知时设计了两种情况的猜一猜游戏,让学生明确可以用“不是„„就是„„”的方法进行猜测,为后面的例题做好准备,接着设计了猜三本书的猜书活动,重在让学生梳理并提炼出关键信息,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解答问题,之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交流,使学生借助口头语言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从中体验到推理的含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四能”。巩固提升环节,设计了夹练夹趣、由易到难的应用环节,思维训练层层深 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推理的过程,理解推理的含义,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第三篇:二下推理教案

数学广角—--推理

课前交流:

1、猜老师姓什么

孩子们,你们知道老师姓什么吗?(生:姓徐)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屏幕上写着)[你真善于观察。] 师:你们可以怎样称呼我呢?(徐海燕)[直呼其名,看来你已经把我看作朋友了。]为什么这么称呼我呢?(生答。)[你真聪明,能用因为所以说出你的思考过程,太了不起了。] 师:还可以怎样称呼我呢?(生:徐老师。)能说说原因吗?(生答。)[你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师:孩子们,可以上课了吗?(可以了)上课!(师生问好)

一、情境的创设,徐老师,第一次来给大家上课,空手来真觉得不好意思。瞧,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课件出示。

二、探究与解决(一)探究两个条件的推理

1、礼物到底在哪呢?就在这两个盒子里面,谁来猜一猜,他们分别在哪个盒子呢?谁猜中礼物就归谁了。(生乱猜)

2、给出信息

你们能确定吗?那让我们听听小兔怎么说?(课件出示小兔说:我不在左边的盒子)

现在谁来猜?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因为小兔说他不在左边的盒子,那就只能在右边的盒子,那么小熊就在左边的盒子)2-3人

说的很有道理,能用因为、只能、那么这些关联词,说出你的思考过程,太了不起了。

那是不是真如你们所想的那样呢?让我们来揭晓 谜底,(开盒)礼物就送给刚才表现最好的小朋友。

3、引出课题

小结:看来大家都很聪明,能根据题目的信息,给出的提示逐步推出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就是推理。(板写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里面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二)探究三个条件的推理

1、分析问题

师:来看。(播放课件,出示例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呢?

问题1: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件用红色圈出)(生答)[你分析的很透彻。]能重复拿吗?一个人能拿两本吗?

问题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光靠这些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放心,小红,小丽给大家带来了提示,我们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

师:现在,你们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了呢?别急,孩子们,把你的思考过程整理一下,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老师发给你的这张纸上,现在开始吧。(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2、展示交流

师:谁来把你的推理过程说给大家听?

预设

一、语言描述法。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的是数学书。为什么呢?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又说她没拿数学书,他肯定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2人)预设

二、连线法(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条件分别连线: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把小红和语文书连上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了,小丽又说她没拿数学书,那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再连上线,最后把品德与生活连上线。)[你的方法很有创意,看来你认真思考了。]

小结:其实刚才两个小朋友的推理过程基本是一样的,是吧?而且他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都是先确定谁?(都是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为什么都要先确定小红?(直接告诉我们了)是呀,像这样的的直接信息我们可以先确定。那么另外两人拿的只能是数学书和品德书了。第二步我们再看哪一句?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就只能是品德与生活书,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把这个推理过程跟同桌说一说吧。

有时候为了表达的更有条理,让听的同学听的更明白,我们还可以借助一种表格来帮助我们判断。(课件出示)

预设

三、列表法

因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直接告诉我们了,我们就在这里打个勾,然后再确定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就只能是品德与社会书,在这里打个勾,最后剩下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用这种表格的方法大家看,是不是就一目了然。

3、小结

小结:那么回想一下,刚才大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推出他们拿的是什么书的。引导:梳理

分析(关键)

结论

三、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去推理的问题,那让我们当回小神探,去破破案。

1、神探出击

一、破密码。密码是由数字1、6和8组成的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最小,十

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大,你知道密码是什么吗?)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课件圈出)

师:先确定谁?接着呢?谁能说完整整个推理过程?

2、神探出击

二、小雨、小东、小松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

小松说:我不是最后一名

小东说: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小松比我的成绩好。他们各得了第几名?

师:(指生读题,小雨、小东、小松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小松说:“我不是最后一名。”小东说:“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小松比我成绩好。”他们各得了第几名?)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生答。)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答。)你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了吗?(生答。课件同步突出。)

师:你先确定谁的名次?再确定谁的名次?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汇报。)有不同的想法吗?(生答)连续战胜了两个挑战,了不起。

3、神探出击三:学校兴趣班开设了美术、音乐、体育、英语四门课,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和何老师分别教其中一门学科。

李老师不是美术老师

王老师很少在操场上上课 张老师上课要用钢琴

何老师上课很少讲中文 师:你找到了哪句关键的线索?在老师发你的纸上画一画,连一连。为什么?你有不同连法吗?

4、神探出击四:智力大冲浪

香蕉比桃子轻,苹果比梨轻,苹果比桃子重,西瓜比梨重。想一想,哪种水果最重?哪种最轻?

()最重

()最轻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上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在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时,也能简单推理下,找到关键的线索,排除一些情况,使我们的问题简单化,五、布置作业

下课后可以跟同学玩一玩推理游戏,回家后也跟你的爸爸妈妈玩一玩这推理游戏吧!

第四篇:二下《推理》教学设计及反思(物华小学 张安)

数学广角——推理

物华小学 张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用关联词:只有„„不是„„就是„„造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好,咱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师:今天的数学课来了一位神秘嘉宾,猜一猜,这个嘉宾是男生还是女生。师:你能确定你猜的结果吗?

师:现在给大家一个条件:这个嘉宾不是女生。师:现在你能确定你猜的结果吗?

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进行了2次猜一猜;第一次的猜,是缺少条件的猜,第二次是根据已知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推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通过情景短剧,呈现问题。

(课件出示先出示例1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课件再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2.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条件?(师根据学生找到的信息适时板书三本书名和三个人名)

师:到底他们三个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别急,请听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文字、连线、列表或其他你喜欢的方法边推理边记录下你的结论。记录完之后和你4人小组的伙伴说一说你的推理过程。

3.学生记录,集体展示

师巡视并收集学生方法,展示学生做法时由繁到简。

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这几位同学的记录方法。预设1:文字描述法

(投影)生1:小红拿语文书,小丽拿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数学书。让生说理由,师适时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等。

生:因为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就可以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剩下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而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就可以把数学书排除掉,只剩下品德与生活书,就是小丽拿的了。那么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预设2:一一对应(列表法)

预设2:连线法

(投影)生3:我是这样做的。先将三个人的名字和三本书名写成两行,然后根据每一个条件进行连线: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把小红和语文书连上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和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连线了。又因为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所以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了,再连上线;最后把小刚就和剩下的数学书连线。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呀,这个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4、学生表演,交流汇报

同学们的推理真精彩,能把你们的推理过程演一演吗?(请看要求,出示课件)

师:下面老师想请一个小组上台给大家表演下他们小组的拿书过程,哪个小组最勇敢,想到台上来?

请小组长介绍他们小组扮演小红小丽和小刚的人,然后依次给他们贴上姓名牌。

学生开始表演拿书的过程,边拿边讲解为什么这么拿,小组长可做补充。其他小组也是按这样的顺序拿书的吗?真了不起,咱们一起回顾并说一说理由。

4.小结方法

师:刚才咱们用了哪些方法成功地解开了柯南所设的谜团?(文字描述、连线法、列表法、角色扮演)比较这些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

三、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成功地将柯南设的谜团解开了,柯南决定带你们一起到推理城堡里去闯关了!有信心吗? 1.第一关:

(课件出示前半部分)下面三位同学每人拿着一张动物卡片,分别是兔子、小狗、小猫,(再出示后半部分)小刚说:我拿的不是猫。小丽说:我拿的是兔。你们知道他们拿的各是什么动物卡片吗?

2.第二关:

(课件先出示三只小狗的图片)图中是什么动物?他们身上挂的那牌子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是的,就是他们的重量)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是最轻的。你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吗

3.第三关:

(课件出示)小雨、小伟和小冬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练习单上完成第3题。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看来他们已经闯关成功了。展示学生做法,学生说理由。

师:你们可真厉害,一个个都是小侦探。

四、全课总结,师:那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活中还会有许许多多的难题,老师希望你们多开动脑筋多思考,并且能够利用柯南传授给你们的推理小秘诀“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再排除”来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

教学反思

优化课堂结构,减轻学生负担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要求孩子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

一、激趣引入。良好的教学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引擎,就像一部精彩的影视作品,开场的前几分钟,就得抓入观众的心。有人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知探究。本节课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通过呈现问题、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连线、画表格两种方法解答问题。让学生通过体会、经历、分析推理的这一学习过程。

三、运用提升。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通过在推理城堡中闯三关:做一做、猜一猜、连一连、列一列的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并训练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体会推理的含义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回归生活,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全课总结。总结提高是课堂教学结束前的又一个高潮,其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终化为自己的学习品质。因此课的最后环节,我让学生畅谈收获,互相学习。并由老师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法还是学法,都没有离开学生生活,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的重视数学,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自觉学习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当然本节课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中下层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理解不够,教师教学语言也还不够精炼,都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大胆创新,让自己的教学课堂更加精彩。

第五篇:二下智慧广场算式中的推理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算式中的推理》教学设计

青岛胶州市向阳小学

纪子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82—83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算式谜的特点,并能综合运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列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算式谜的解决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分析、推理、列举、验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有序思考,合情推理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算式谜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算式谜的解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板贴。学具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向阳小学数学趣味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二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做着积极的准备呢!(点击课件,呈现情境图)

师: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了?

师:仔细观察,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说出:加法算式中的数被字盖住了;腾飞+腾飞=92。学生也可能说出: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数,相同字代表相同的数。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腾和飞各代表哪个数?(课件呈现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数学趣味大赛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通过对情境信息的梳理,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为知识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你问我说

1.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道加法算式,腾和飞各代表哪个数呢?大家能解决吗? 师: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想办法解决。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了解探究信息。

2.组内交流

师:问题解决了吗?把你的做法和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组内交流,教师了解信息,收集学生的做法。

3.组间交流,质疑释疑。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预设一:个位上两个飞相加,得“2”,而且这两个飞表示同样的数,所以“飞”表示“1”。师引导质疑:对于他的思考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可能说出:个位上1+1=2,但是腾应该代表同一个数,十位上没有两个相同的数和是9,所以个位上不能是1。

教师对于学生的严谨的思维逻辑及时评价。

预设二:飞代表的数是6,6+6=12,个位上也是2,这样腾代表的数就是4。师:同学们他的这种做法对吗?对于这位同学的思考方法,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可能问出:你怎么知道腾代表的是4? 教师借机追问:你是怎么推想的?

学生可能说出:因为个位上两个相同的数相加个位是2,所有数字中,1+1=2,6+6=12,只有这两种情况。因为十位上相加的和是9,没有两个相同的数相加等于9,说明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了一个1,所以两个腾相加的和等于8,腾就代表4。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谁能再来说一说。4.回顾梳理,感悟方法。

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将思考过程进一步进行梳理:1.找到文字和数之间的关系;2.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推想;3.将推想的结果试一试进行验证;4.形成最后的结论。

5.随机巩固

师:同学们,喜洋洋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看看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尝试完成。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师:你是怎样推想的?

预设:因为个位上被减数是0,减去“羊”还等于“羊”,说明羊+羊个位是0.所以羊可能是0但是十位上相减得到的差是9,所以个位上羊只能是5,从十位上借走一还剩2,因为结果是一个两位数,所以被减数百位上一定是1,喜表示1.6.沟通联系,梳理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咱们一起解决了两个问题,想一想,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是怎样推想的?

师:同学们,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都是先分析数与字之间的关系,根据加减法计算的方法,用列举的策略找出可能出现的情况,再试一试,就找到结果了。不过为了更好的验证一下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完成后又进行了验证。这可是非常严谨的一种思考方法哟!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疑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方法进行思考,整个探究的过程,以数学思考为主线,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如何推想,注重策略方法的梳理和提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自主练习

师:智能运动会开始了,我们也一起来参加好吗? 1.基本练习:猜一猜,每个算式中的汉字各表示几?

课件动画显示,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推想的。2.变式练习:

改编于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将方框变成小动物图片,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5194292497 +-46 0 63.综合练习: 8 2横看、竖看、斜看和都是18,应填什么数?

让学生自行解决,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触发,重点引导学生明确从已知和为18思考,从已知两个数的行或列思考。

4.拓展练习:

将1、3、5、7、9、11六个数填到圆圈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6(每个数只能使用1次)。

让学生自行解决,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将和为12的两个

数组合起来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迎合学生好奇好胜的心里,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加之动画的效果,使得解决的过程多了几份悬念,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下载二下《推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下《推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单推理》教学设计

    《简单推理》教学设计相山区淮纺路小学 赵 莉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100简单推理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学习纸......

    推理教学设计

    活动1【导入】课前交流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大家想要吗? 生:想 师:礼物就藏在这两个盒子里,谁来猜猜礼物在哪个盒子? 生:1号 生:2号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啊......

    推理教学设计 文档

    《推理》教学设计 徐敬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能借......

    推理教学设计

    推理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为打好......

    《简单推理》 教学设计

    简单推理 【教学目标】 1.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

    教学设计推理(大全)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推理》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逸夫小学:蔡元英 《生活中的推理》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生活中的推理》86、87页。 教材......

    推理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推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

    简单推理教学设计

    《简单推理》教学设计 戌街小学 孟学雄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例2简单推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