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鲁教版

时间:2019-05-12 17:0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鲁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鲁教版》。

第一篇: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鲁教版

绿色蝈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德育目标]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昆虫呢?有哪一位同学可以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听听?你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食物习性、更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但是我发现大家在讲到昆虫的声音时都是用一两句话带过了。可能声音不好用文字表达。而且在讲到昆虫的习性时,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为什么?因为大家没有深入地进行过研究,所以印象就很模糊。今天,我们将接触到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热爱昆虫,对昆虫进行了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把一生都献给了昆虫事业,他就是法布尔。二.作家及作品介绍(同学们知道法布尔吗?)

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书——《昆虫的故事》。《昆虫的故事》原名《昆虫记》,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内容多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很受青少年的喜爱。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许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因而黄亚治在翻译对,把它改名为《昆虫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老人,一同走进蝈蝈这个神秘的昆虫世界。

三、速读概括、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勾画并疏解生字词。(1)你能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吗? 喧嚣xiāo劫jié掠静谧mì吮shǔn吸 喑yīn哑yǎ篡cuàn夺鸟喙huì莴wō苣jù 狩shòu猎嗉囊sù螽zhōng斯下颚è(2)解释下列词语: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窸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2、齐读课文,理出各段大意,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观察昆虫,由蝉的哀号引出蝈蝈,点题 第二部分(3)介绍蝈蝈的声音。

第三部分(4-11).写蝈蝈的外形特征、食物习性和生活习性。

3、绿色蝈蝈的外形有哪些特征?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用优美的语言刻画出了蝈蝈可爱的样子)

4、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叫声、食性和生活习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5.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四、精读文章,深入探究。1作者写“蝉”有何用意?

作者采用从旁切入的办法,先写蝉在晚上9点已不再鸣叫,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被谁扰乱的呢?目的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哀鸣”似得尖叫声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作者是如何知道绿色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揣摩、认真探索得出结论,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3.作者对绿色蝈蝈的称呼在文中不断变换,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4、作者在文中写蝈蝈贪婪残忍的特点与作者多蝈蝈的喜爱之情是否矛盾?

作者是一个生物学家,它是以严谨的态度来描写蝈蝈的食性的,他以科学的态度、准确的语言再现了昆虫的生活,告诉了我们蝈蝈是一种杂食动物。作者以大量的篇幅来写蝈蝈的食性,并写出它的残忍和贪婪,并不是要站在道德的高点来批判蝈蝈,而是要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再现蝈蝈,这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并不矛盾。

5.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精彩的语句示例: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语言使用生动传神。

(5)“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6)“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品文,作者采用活泼的语,把蝈蝈写的活灵活现,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知识来源于生活,文学也来源于生活,只有那些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勤于观察、持之以恒地探索的人,才能找到知识的宝藏、人生的乐趣,愿同学们成为这样的人。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2、找法布尔的《昆虫记》进行课外阅读,并作读书笔记。

第二篇: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 鲁教版

《黄河颂》

【晨读在线】

l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l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l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l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l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l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充满感情地朗诵本诗;

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难点】

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

【课前预习区】

【资料助读】

1、走进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求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一)了解背景。同桌交流:我所了解的光未然和《黄河大合唱》。

(二)识记字词。初读诗歌,自主完成下面的内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高山之巅()

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屏障()

哺育()

体魄()

滋长()

(2)理解并积累下列词语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体魄

滋长

(三)评价概括。用一个句子来评价该诗内容。【导学过程】

一、读一读

(一)一读:读通诗义。自由通读这首诗,初步感受本诗磅礴的气势。

(二)二读:读好停顿、重音。

提示:朗读时注意把握停顿和重音,力争读出黄河滚滚奔腾的气势,力争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1、读好停顿。①一般停顿。诗节间要有稍长停顿,次之是句节间的短暂停顿。②句断意连。这是用气上的技巧,也是个别句子间的表意要求。就是说诵读中两个句子虽然断了,但读时却要读出意义的照应。③领起字拖音:如:因为诗人站在高山之巅看黄河,这“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是“望”统领的内容,所以“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字读的时候应该把声音拉长一点。④重点句。如:“啊,长江!啊,长江!”两句反复,要读出不同,后句要比前句读得更舒缓,更深沉。或者读得更高亢。(允许不同的读法)

2、读好重音。为了表达的需要,有些句子中的词语需要重读,发音时吐字要有力量。如: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掀”字应重读。因为“掀”字不仅写出了黄河奔流的动态:掀起万丈狂澜,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惊人,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黄河奔流的高低起伏。(3)动作辅助。为了感情表达的需要,除了用声音表达外,有时还需要用动作辅助,帮助抒发情感。

(三)三读:读出感情。

全班来一次大合作,请一位同学来读前面表现黄河英雄气魄的那一段,女同学一齐读第一节“啊黄河”,男同学读第二节“啊黄河”,全班读第三个“啊黄河”。注意!读好关键词,读出情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举例:诗人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三个“啊!黄河!”的内容第一个可以读得舒缓、深沉,因为诗人从历史贡献这一角度来赞美黄河,既然是摇篮,那么读的时候就应该读出舒缓与深沉之情。第二个“啊!黄河!”呢?诗人从黄河的地理优势出发把黄河比作巨人,巨人高大威猛,读的时候,应把巨人的伟大坚强读出来,第三个“啊!黄河!”以饱满激动的感情读,理由是诗人从黄河的流域宽广:“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来写,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高潮,所以读的时候,感情越读越激昂。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几句的读法:总起句停顿略长,后面的四个分句应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二、背一背

请同学们交流速背方法并快速背诵。

(用背诵强化自己的理解。提示:好的诗词是珍珠,是宝玉,而背诵能把这些珍珠与宝玉占为己有,让我们把它记在心里。)

【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一】

1、小组合作品读::

(1)品词。发现自己喜欢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说说它的美妙之处。比如:“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中的“劈”因为:

(2)品句。发现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给出喜欢的理由。比如:“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3)品艺术手法。本诗精妙之处比比皆是,艺术手法更是高超绝伦,请任选角度加以欣赏。【探究活动二】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词?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第一节即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请归纳出作者歌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3)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望”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对黄河进行赞颂的?

(5)诗人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屏障”,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如果把“摇篮”改作“灯塔”,可以吗?

【拓展延伸区】

一、写一写

模仿该诗,以《家乡的小河》为题,写一首小诗。二.黄河之水天上来 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黄河流程约5500千米,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千米,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古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源头之远,流程之长。约古宗列渠是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从这里汩汩流出的泉水,顺山势汇聚成溪。平缓处,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的雪峰、流云清晰可见;湍急处,溪水与碎石碰撞,声音如走马摇铃,清脆悦耳。

沿东南走向,淙淙小溪前行几百千米后,折向西北,途中不断吸纳各地汇聚而来的支流,水量变大,能量增加,逐渐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大河,穿梭在高山峡谷之间。

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汹涌澎湃的黄河飞跃而下。这一段有不少峡谷,水流落差很大,为修建水电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刘家峡、李家峡、龙羊峡等水利枢纽就耸立在这里。

著名的刘家峡水电站不仅是整个西北电力网的枢纽和核心,也是黄河流域的著名景观。大坝约有40层楼房那样高,将上游下来的河水拦截聚集,用以源源不断地发电。到了雨季,蓄水过多,就要开闸泄洪,水流争先恐后地从闸门咆哮而出,犹如发怒的雄狮,又似咆哮的巨龙,只觉得地动山摇、震撼心魄。此时,举目上望,蒸腾的水汽像云雾一般在空中盘旋缭绕,形状如蘑菇,似竹笋„„姿态万千,随风变幻。

黄河之水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灌溉。在干旱的内蒙古,黄河塑造了有“塞上米粮川”美称的河套平原。丰收时节,河套平原麦浪滚滚,瓜果飘香。从空中俯视,渠道纵横,万顷良田如同排列整齐的棋盘、精巧别致的折扇,又像精心编织的地毯。

春秋季节,在黄土高原一带,可以欣赏到“黄河夕照”的景观。极目千里高原,苍茫的黄沙捧托着火红的太阳,疏落有致的沟壑在阳光的斜射下形成间隔不等的阴影。四周静寂无声,只有沉重的水流声,节奏分明。由远而近,河面映现的色彩不断变幻,火红、红黄、淡黄„„层次非常分明。偶尔,远处的天边升起一两柱淡淡的炊烟,便会欣赏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妙画面。倘若幸运,还可以见到近乎绝迹的羊皮筏子。坐标筏子,听艄公哼着小调,顺着平缓的水流,安全地漂到对岸。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森林茂密,水草丰美,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耕作居住的地方。后来,气候的变化和无节制的开垦放牧,使得黄土高原的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土壤结构变得疏松,草木也越来越稀少。大量的泥沙被冲进河里,清清的河水失去最初的灵秀清澈,成了一条真正的“黄”河。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专家们调查发现,每年从黄土高原输入下游的泥沙竟达16亿吨。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不断下降。有人沉重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治理黄河,首要的任务就是制止水土流失。

黄河的中游,两岸山峰耸立,峡窄水急,形成许多奇异的景观。壶口悬瀑,位于山西吉县县城西南25千米处。此处两岸夹山,河道狭窄,滚滚黄河奔流到此,倒悬倾注,波飞浪滚,惊涛怒吼,震耳欲聋,如同巨壶沸腾,最充分地体现出黄河的气势,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滔滔河水进入下游,随着地势变得平缓,它的流速也慢了许多。泥沙便慢慢沉积下来,使下游的河床不断抬高,有的河段竟然高出地面10米以上,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一旦中上游雨水过多,洪水便有泛滥的危险。历史记载,黄河下游曾先后发生过1500多次大决口,造成沿岸人民流离失所。

黄河劈山开地东去,快入海时已显得步履沉重,只能缓缓地向前推进。当与海水相遇时,受到潮水的顶托,一部分泥沙便积淀在入海口,形成坚硬的河岗。为了越过这道河岗,远道而来的水流至此又突然抖擞精神,腾跃而起,横激起一道水墙。伴随着阵阵闷雷般的轰鸣,高高翻滚的巨涛鼓动腾跃,宛如一条出海蛟龙。至此,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完成了曲折壮丽的行程。

黄河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人们把它称为“母亲河”。

读后感悟

【作业超市】

一.阅读关于黄河的文章,并做摘抄; 二.完成本课练习册。

第三篇: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漫话探险》教学设计 鲁教版

《漫话探险》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形成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搜集并阅读关于探险家故事之类的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资料袋,把收集准备的所有资料放入袋中,以便作考评之用。

3、其它相关准备。

三、活动重点、难点

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操作计算机,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筛选有用的信息,分析资料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幻灯片一)内容:北朝民歌《敕勒歌》,配图片及音乐,让学生自己感受大草原的风光。(2)(灯片二)

大草原确实很美,同学们:你们还想目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景吗?想领略大海的无穷魅力吗?想了解神秘而美丽的太空吗?任何时候,人们都在尝试超越这些地平线。未知的大自然,不断的遇到敢于开辟可知领域的人们的较量。陆地、海洋和空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和探险来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吧!

(二)、活动一:故事会——讲讲探险家的故事

1、回顾 探险意义

⑴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斯科特等探险家为什么要到南极进行探险,他们的探险意义何在?

⑵在《登上地球之巅》一文中,王富洲等探险家为什么要攀登珠峰,他们的探险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2.分组

准备活动

活动前分组。把全班同学分为登山、极地和航天三个大组,每个大组推选一名同学任命组长。担任组长的同学必须能熟练操作电脑,具有排除常见的“死机”故障的能力,能指导同学运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资料。

3.明确搜集资料主题,指导小组合理分工

每一名同学都要根据组长的安排,去搜集探险家的故事。组长要一边巡查本小组管理,一边记录本小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组长要掌握本小组同学所搜集的探险家的事迹,分析其探险精神,并联系现实说一说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学习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

4.团结合作探究

设计成果展示

小组长将自己小组所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后,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加深对资料的理解,共同设计成果准备展示。

5.展示成果

【发言要求】⑴声音要响亮,语言要流畅。

⑵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

【发言提纲】

我们是(登山、极地、航天)小组的成员,我们搜集了(人名)等探险家的资料。经我们小组研究讨论,一致推荐(人名)的故事给大家,因为他(概述探险事迹),表现(探险精神),这种精神(在什么方面)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教师示范】

材料⑴题目:希拉里——登上珠峰第一人(1953年)

他对记者说:“我想危险是普遍存在于登山、航海等诸如此类的事中,这里有巨大挑战。毫无疑问,你做任何事都会存在错误,但只要你坚持,等到你成功的那天,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敢于向困难挑战,执著追求的探险精神)材料⑵题目:李致新、王勇峰——“登山双子星”

在11年时间里,他们一起,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登上世界七大洲所有最高峰的壮举。

1988年亚洲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

1988年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 海拔5140米

1992年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 海拔6193米

1995年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 海拔6964米

1997年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 海拔5642米

1998年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 海拔5895米 1999年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不断寻求新的征服目标,不断追求人生的境界和高度的探险精神)【学生展示】

(三)、活动二:辩论会——七嘴八舌说探险

1、组织辩论。

根据课前准备,同意“探险利大于弊”这一观点的学生就作为正方,坐在左边,认为“探险弊大于利”这一观点的学生就作为反方,坐在右边。

学生推荐一位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当主持人,组织正、反方展开辩论。正、反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活动前要指导帮助辩论双方做好充足准备。在辩论过程中,教师不应“披挂上阵”,只有当出现共性问题不能解决时,才应适当调控。

2、辩论小结。

探险的是是非非,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屈原曾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从参天大树的雨林地带走进摩天大楼的商业时代,正是因为具有了这种开拓创新的探险精神。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种精神,奋斗的信心。

(这个辩论会,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综合思维的能力。特别是在综合性方面,它要求学生从探险的成败得失、光荣与灾难、功绩与损害中提炼出足以说服对方的观点。辩论会还培养了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也让他们经历了积极进取的探险精神的洗礼,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素养,同时,辩论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新课标的理念在这个环节得到充分体现,教学难点得到解决。)

3、布置作业(这一内容可在课外完成)

辩论会后,写一篇文章《探险活动之我见》,字数600左右,要求能就探险活动鲜明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有条理地写出依据。

(俗话说“趁热打铁”,写作训练就是对口语表述能力的迁移巩固,再次训练,是对学生的信息资料整合提炼能力的检验。)

(四)、作文写作及评改

以下内容任选其一:

1、自主写作:以参与本次活动的体验为内容,自由写作成文。

2、指导写作:可写记叙类作文,纪实型、幻想型都可,如《我的一次历险经历》、《小岛历险记》;可写对某探险家的评价,如《小议郑和下西洋》、《斯科特一行值不值》、《北大学生死得值不值》;也可写对人类探险活动是非功过的评述,如《探险的功过》、《推崇(反对)探险》。写好后请家长评阅,再在小组上评阅,自己再评阅,最后老师评阅,四个分数的平均分为本次作文最后得分,办好一期“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展示。

第四篇: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 鲁教版

漫游语文世界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使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3、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收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了解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4、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注意街头语文和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6、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1、开展搜集公益广告、新词汇、错别字、精彩店名的活动,选择一个主题,分组完成。⑴公益广告集锦。(搜集、分类、评价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⑵新词汇。(搜集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

⑶错别字门诊。(搜集街头匾额、标语、广告、报刊等用语中存在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正视大众生活用语中语言的不规范现象,懂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⑷精彩店名举隅。(搜集、分类、评价)

2、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编帧设计,制作成手抄报。

三、交流、评价,评选优秀作品,公布张贴

四、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分组展开讨论 1、怎样在其他课程中学习语文? 2、你从街头语文中学到了什么?

3、怎样看待“默默无蚊(闻)的奉献”“钱(前)途无量”一类改动成语的广告?

五、写一篇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

如《“新新词汇”发现记》、《寻找错别字》„„等等。教学目标】 1、认识语文与生活、文献的密切关系。

2、尝试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多渠道开发语文资源。3、初步了解查找、运用资料的方法。【教学重点】

1、搜集生活中的新鲜语汇和不规范现象,注意街头语言和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2、学会根据文献,有目的地搜集材料,赏析优秀文学作品。【教学难点】

信息获得、处理的基本方法。【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⑴学会 PPT 的制作方法。⑵了解活动的大致目标。

⑶分成若干小组,明确任务,备好工具,注意安全。2、教师准备:

⑴帮助学生了解搜集、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⑵与学生一起制定活动评价标准。【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是我们常常不经意间与它擦肩而过,如广告启事、报刊杂志、产品说明、商店名称、电影电视、互联网、大众化语言等,都是语文现象。让我们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吧。

二、活动一:错别字门诊

利用“国庆”长假,搜集街头匾额、标语、广告、报刊等用语中存在的错别字,及时加以改正;正视大众生活用语中语言的不规范现象,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1、学生列举:

“欢渡(度)国庆”(街头标语错别字)“十(加)工粮食”(小作坊广告语)“所有商品一律打八拆(折)”(商店广告语)“希望下拔(拨)更多的扶贪(贫)款,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机关报告语)“仃(停)车吃饭”(饭店广告语)

“本店供应鲜奶旦(蛋)羔(糕)”(食品商店广告语)“元霄(宵)已到,供应汤元(圆)”(食品商店广告语)2、师生诊治:

⑴教育不当,养成了写错别字的习惯。⑵粗心大意,缺乏必要的语文知识。⑶图省事方便。

⑷故意写错,以吸引顾客。

三、活动二:精彩词语荟萃 学生列举、评价:

(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分享活动的快乐。)1、广告集锦:

“海盐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公益广告)

运用比喻,点出建设海盐是与大家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且增加亲切感。“穿什么,就是森玛(什么)。”(鞋子广告)“食全食美。”(饮食店广告)“衣衣不舍”(服装广告)

以上三则巧妙利用谐音,能引起顾客的注意。“日暮乡关何处是,归乡之人在此留。”(饭店广告)“眼睛模糊疑无路,重见光明又一村。”(眼镜广告)

以上两则巧妙化用古人诗句,显得非常典雅,又使人顿生亲切之感。“不读本刊,有碍健康。”(幽默类书广告)体现出刊物幽默的特点。2、新词汇:

(搜集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

“VIP”(舒适、美丽的意思)、“E化”(信息化)、“WTO”(世贸组织)、“酷”。3、精彩店名举偶:

“农工商超市”(寓意为普通百姓服务)。“万马皮鞋”(希望今后飞黄腾达,生意兴隆。)

四、教师总结

本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气氛热烈。你们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既锻炼了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又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可以说,大家在实践中初步“悟”出语文的味道来了。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材料

二、活动三:课件展示 1、活动导入:

语文学习的范畴非常广泛。我们不仅从社会生活中学习,也可以从浩如烟海的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学习,重视积累、品悟、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很多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深入阅读古典诗词,制作 PPT 课件,向我们展示出较高的欣赏水平,把我们带进一个神奇的世界。2、学生展示:

(学生依次上台演示自己的 PPT 课件,作简要说明。)3、师生评价:

(演示过程中,由学生确定标准,进行评议。)参考: ⑴内容:

A、围绕话题,合理组织材料;

B、对材料作出一定的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观点; ⑵形式: A、图文并茂;

B、字体、布局、色彩、图饰的设计为表现主题服务; C、不少于4张。

4、评选最佳 PPT 课件:

(全体学生举手评议,选出最佳课件。)

三、讨论拓展

1、你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到些什么?有什么体会? 2、你打算怎样在其它课程中学习语文?(以上两题,学生自由发言,允许见解不同)

四、教师总结 这次展示的课件相当精彩,充分表现了同学们的智慧才能。从内容上说,知识广博,作品涉及《周易》、《老子》、《菜根谭》、唐宋诗词等,作者涵盖古今,如张九龄、李白、白居易、韩愈、元稹、王维、李商隐、贾岛、苏轼、鲁迅、冰心、朱自清、梁实秋等,奔来眼底,娓娓而述;从形式上看,色彩缤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相信,只要大家有这份热情、刻苦,还有什么学不好呢?

五、布置作业

1、将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合、梳理,编成小册子,放在教室里展览。2、结合本次活动,写一篇作文。(参照练习三,任选一题。)【活动目的】 1、知识能力:

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思维能力。2、过程方法:

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体验观察与思考,应用与创造,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了解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中不规范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写作练习,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⑵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体验到参与、合作的快乐。

⑶语文学习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老师,使用丰富的网上资源,自主与探究。【活动重点】

1、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纳整理创作。

2、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语不惊人死不休。【活动准备】 1、分组,分工。

2、分组筛选、梳理材料,做秀自己宣传的亮点。3、分组做好课件,展示网站和网上资源。【活动形式】

小组课件展示、解说和表演。【活动过程】

主持人:语文老师和各小组组长。1、语文老师导入活动课题:

有人说,学习语文只不过是在语文课上的学习,只要把语文课本学好就行了,而又有人说,功夫在诗外,语文是海洋,是森林,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语文的海洋和森林中,也许是因为语文太辽阔了,使得我们很多同学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语文,其实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我们的语文专列,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去漫游语文世界吧!

今天,我们这趟语文专列将经过四个站,在每个站点逗留过程中,各站点的负责人都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丰富的语文套餐,我们将从中学到很多语文知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神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今天我们的语文专列将要经过哪些站呢?还是让我们先一睹为快吧!

各小组出示本小组的活动名称,并用语文知识为自己小组作出恰当的宣传口号。2、各小组活动展示: 展示形式:课件+解说+表演。第一站:广告策划公司。

过程:公司简介、优秀广告词推荐、不规范广告词分析、现场广告。第二站:错别字门诊。

活动过程:诊所简介、病情诊断、诗歌朗颂。第三站:人名、店名服务中心。

活动过程:中心介绍、精彩人名、店名推广、现场服务。第四站:语文俱乐部。

本部简介、数字语文乐园、相声表演。3、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旅行,使我们的语文世界愈加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同时也使我们明白,学习语文需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善于积累,勤于感悟,勇于探究,各科之中学语文,各科之中用语文,生活之中学语文,时时处处用语文,语文学习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在网上遨游,在书海中徜徉,在生活中漫步,我们会发现,语文大世界真精彩!【附】

一份天空、十份奇迹 ──年会授课的一点体会 年会前某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非常有幸地遇见了科研室杨主任,当时杨主任的一番指点迷津,便拉开了我迎接全国初中教育年会的序幕。好!就上一节综合性学习课──漫游语文世界,因为这样的课更能体现新教材的特点,它体现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各学科的有机整合,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尤其是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运用学校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它们在实践中学习,在网络中求知,在合作中进取。

设想定好后,我便开始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构思和筹划,其实对于这种课,我很早就有尝试的欲望,但由于顾虑太多,不是担心孩子们做不好,就是怕浪费孩子们的时间,到现在迟迟没有进行,现在机会终于来了,说什么我都要大胆尝试,我很清楚地记得雷校长曾经在一次老师例会上说过这么一句话,她说我们的老师还缺少狂劲,我想我也是属于其中之一吧。虽然我们的教学不应只是为狂而狂,但是我认为只要我们在机会面前敢于冲动,那么这种狂就会成为真正的乐狂。再说新教材在天天呼吁我们转换角色,如果现在还惧怕第一次,那不太滞后了吗?而且形势告诉我,虽然是第一次,但对我来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待整个程序设计好后,我便开始在学生中展开活动,没想到我把我的想法说出去后,便得到了班上很多同学的响应,尤其是五个组长选定之后,他们更是积极筹划,查资料的查资料,做课件的做课件,采访的采访,有的同学还利用周末的时间,走上街头,收集广告词、网罗有趣的人名、店名。不出一个星期,孩子们的收集工作就准备完毕。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排练,虽然我每天安排了固定的时间排练,但是孩子们有时还会提出拿出中午休息的时间来排练,他们这种忘我投入的热情大大鼓舞了我,使我的信心大增,尤其是看着孩子们做的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片,我真的在暗地里佩服孩子们神奇的创造力,我想我能拥有这么多可爱而又机灵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埋怨的呢?凭着他们这样一股参与的干劲,即使他们在展示的时候有些失误,那又有什么可责怪的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孩子们精心的准备,展示课非常顺利地进行,全班同学也都有余意未尽的感受。可使我没有想到的是,几天过后,有一个小组的组长找到我,他说:“老师,是我没有说好,影响了全班。”听了这个孩子的话,我有些愕然,我并没有责怪他呀,而且对他来说,他已经表现得很不错了,是不是他自己觉得和别人比起来要差一些呢?“没有,你表现很好,你看,你第一次主持节目就说得这么好,我想,你如果并时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地善于表现,我想,你一定会超出很多人的。”真没想到,孩子们的反思还先行我一步,这是我在以前从未遇见过的。如果真要指出这个孩子的不足,我想责任应该在我了,是我在平时忽略了对孩子们这方面的训练,是我平时顾虑太多,没有把足够的展示空间和思维空间给孩子们,到现在我终于明白,如果你给孩子们一份天空,他可能创造出十份的奇迹。教学总目标】 1、情感目标: ⑴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⑵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⑶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认知目标:

⑴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⑵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⑶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操作技能:

1、上网游览、查询、筛选资料。

2、应用 Word、PowerPoint 制作演示文稿。3、应用 BBS 发帖子。【教学总过程】

学习环节一:收集言语材料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材料收集,培养学生听、读能力。2、操作技能: ⑴应用 BBS 发帖子。⑵上网游览、查询、资料。〖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⑴出示题目:《漫游语文世界》

⑵通过一个有趣的广告阐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有这样一则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

这则广告从反面入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入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在一句“没有加入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现出产品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练,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品则回味无穷。2、提出学习要求:

⑴分组: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由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成八个小组,并指定(或由学生推选)小组长。广告集锦;校园风(校园流行语);口语荟萃(主要方言)街头巷尾(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网络语言;网上妙语。(短消息)对联;歇后语。

⑵收集:学生利用放假、双休日时间,走向社会,在读书看报,上网与人聊天,访谈,看电视,逛商场时收集材料。(各组学生以收集本组材料为主,兼顾其他)3、大量收集,收发帖子:

⑴学生可及时在“习客”讨论区中提出自己在收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求得别人帮助。⑵将收集材料以发帖子的形式互相交流。⑶教师引导、小结。学习环节二:筛选整理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⑴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精神。

⑵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认知目标:

⑴通过大量查阅,提高学生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⑵培养学生制作电子读书卡片的能力。3、操作技能:

⑴进一步提高上网游览、查阅、筛选资料能力。⑵进一步学习应用 Word 制作读书卡片。〖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⑴将收集的材料筛选整理。⑵制成电子读书卡。2、筛选整理,制成卡片:

⑴学生分组自行筛选、整理所收集的材料。⑵按本组专题将筛选后的材料制成电子读书卡。⑶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读书卡,评评议议: ⑴小组交流自己读书卡。⑵同学评评议议。4、查阅资料:

通过网络、图书馆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为分析研究所收集的材料作准备(也可从资料中选用一些有关的作为本组材料的补充)学习环节三:分析研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⑴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精神。

⑵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认知目标:

⑴提高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合适信息能力。⑵能结合研究专题,用不同方式阐明自己观点。3、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上网游览、查询资料能力。〖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提出要求。2、分析研究:

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 ⑴广告集锦:信心型、功用型、对比易记型、超常搭配型等。⑵校园风:精选校园流行语、对此现象的观点。

⑶口语荟萃: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⑷街头巷尾: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⑸网络语言:7456、886、青蛙、大虾等。根据语言形式分成四类:文字、数字、英文字母、符号。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母语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缺点。

⑹网上妙语:(短消息)按语句含义、语法修辞、句式结构等方式细分。⑺歇后语:来历、种类。(谐音式、摹状式、拟人式、讽喻式)⑻对联:起源、种类(正对、反对、串对)、修辞(比喻法、双关法、叠字法等)书写时注意。尝试创作

3、各组学生根据讨论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并推荐发言代表。学习环节四:协作作业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⑴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精神。

⑵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认知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合适信息能力。3、操作技能:进一步学习应用 PowerPoint 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提出要求。2、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小组同学每人负责完成一个环节,根据本组筛选后的材料,分析研究成果相互协作制成演示文稿,有自己独立见解和表达方式。3、教师指导。学习环节五:展示成果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2、认识目标:

⑴进一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⑵通过写作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关切体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提出要求。2、展示作品:

课堂上,由各组代表作主要发言,其他同学作简要补充,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各组介绍本组成果(形式多样)

3、小组评议。4、教师总结:

⑴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⑵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⑶布置随笔: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学习环节六:活动延续

课后发动各小组学生进一步充实收集研究的内容,并自行题字、插图、设计封面编辑成册,作为成果在班上展览,并以此次活动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活动目标】

1、生活处处有语文。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与语文相关的知识,要注意收集、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2、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3、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能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与“语文”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与他人学习的快乐。【材料收集】 1、分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交往的习惯,自由组成小组,或独自成组。填写活动记录卡。2、内容:

⑴生活用语。(包括方言、俗语、歇后语)⑵广告语。(电视广告、商品广告、说明书等)

⑶校园用语。(标语、宣传栏、墙报、运动会等使用语言)⑷不规范用语。(社会用字、荧屏用字、报刊用字、广播用语等)⑸社会上出现的新词语。⑹店名、公司名、地名。⑺其他。3、整理:

⑴将所收集的材料,加以整理,筛选、归类,形成书面材料或制成幻灯片。⑵写出自己对活动的感受。【成果展示】 1、成果介绍: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作主要发言,其他同学作简要补充。介绍自己小组的调查情况。(时间、地点、形式、收集哪方面的材料,发现的问题或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结论,提示大家注意的问题或向其他同学推荐的材料等)2、展示形式:

利用多媒体手段、书法形式、口头表达等形式。【后期工作】

将全班收集的材料进一步充实,分类、编辑、整理成册,学生设计封面,作为资料存档。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语文学习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从而开发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2、搜集社会生活中的新鲜语汇和不规范的语言文字现象,关注街头大众语言、广告语言、古今流行语言,初步掌握查找、运用资料的方法。

3、用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展示学习成果,锻炼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第一课时

组选题完成方案设计

一、导入

二、展示教学目标 参考专题

1、《最鲜活的大众语言》 2、《古今对联集锦》 3、《宣传、广告语集锦》 4、《特色店名集锦》

5、《我们身边的错别字和病句》 6、《新新人类的新新词汇》

《最鲜活的大众语言》要求学生走近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左磷右舌、老师同学,关注他们的日常讲话,从中搜集最鲜活、最活泼的大众语言,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古今对联集锦》要求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或走访大街小巷,搜集精妙的对联,并尝试归类整理、鉴赏与创作。《宣传、广告语集锦》要求学生关注校园标语、宣传栏、墙报以及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所使用的语言;关注影视报刊广告、企业公司的宣传招牌,搜集相关资料、归类整理、鉴赏与创作。《特色店名集锦》要求学生走进社会,走向大街小巷,采集特色店名,了解店名内涵,然后分类整理、鉴赏。《我们身边的错别字和病句》要求学生关注街头不规范用语、荧屏错别字、报刊错别字病句、语句笑话等,然后进行分析其成因以及避免的方法。《新新人类的新新词汇》从网上、报刊杂志以及生活中搜集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丰富自己的语汇,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

三、根据参考专题分组

拟订5~6个小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小组成立后也可自定专题或缩小参考专题的范围。

四、完成活动方案设计

五、师展示活动方案示例

六、小组设计方案

老师讲评一个方案,并要求其他小组完善自己的方案设计。

七、布置学生利用国庆长假完成资料收集和成果制作

国庆回来老师检查学生的成果,并进行指导,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第二课时

活动成果展示和评价

一、导语

我在入学的第一节课上就告诉了大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从生活中,从自然中,从自己的感触中去体会什么是语文。最近同学们利用国庆长假进行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大街小巷,走进图书馆,走进报刊荧屏,走进网络,在社会这个大语文世界里尽情漫游,大家以极大的热情、认真的态度、有效地完成了大量的工作,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成果。今天我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展示各个小组成果中的精华部分,来共享学习的成果和乐趣。

二、要求

每组派一名同学做评委为其他组打分;按老师确定的秩序依次上场展示;各组展示时间10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2分钟。

三、按老师确定的秩序依次上场展示 一班:

1、广告语、宣传语集锦小组。2、错别字病句门诊小组。(卢靖)3、商品名称集锦。4、古今对联集锦。5、身边的错别字。6、商店命名技巧探微。二班:

1、胜利者小组:古今对联集锦。(网页、小品、PPT)

2、新星世界:新新人类的新新语言(PPT、游戏、演说、小册子)3、梦之组:古今对联集锦(小册子展示、小品)4、路路通:路名意蕴探微(PPT、小品、小册子、论文)5、ACER:古今对联集锦(网页)

四、宣布评比结果 一、二、三等奖各一个。1、各小组组长进行活动总结。2、每人1分钟。

五、结语

我们第一次的语文活动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了。虽然我们的成果尚显稚嫩,甚至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筛选整理资料、分析研究资料,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分工合作,学会了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便是我们最大的成功,况且我们的成果中也不乏精彩之作。希望同学们要勇敢得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开创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第五篇: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教学设计 鲁教版(模版)

伤 仲 永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补”,也就是说在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如果先天条件好,天资聪慧,后天得不到正确的教育,那结果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

二、常识(分发)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各弱”的局面,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最后退居江宁,世称荆国公。谥号“文。其诗文多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王临川集》、《临川拾遗》等。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明初朱后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三、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世隶耕:属于。未尝识书具:曾经。忽啼求之:索要。

“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借旁近与之:给。

即书诗四句:马上。书:动词,写。“并自为其名”自:自己。为:动词,题上。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赡养、聚,团结。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是一个词)从此。自:从。是:这。就: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邑人奇之:意动用法“以„„为奇” 稍稍:纷纷。

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乞:求。父利其然也:以„„为利。然:这样。日扳仲永:同“攀”。牵、拉,pān 环谒:四处拜访。yè 不使学:让(他)。“从先人还家”:从:跟从。称前时之闻:chèn:相当。名声。还自扬州:从。

泯然众人矣:泯mǐn:消失;然:„„的样子;众人:普通人。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邑人:(“扳”同“攀”,牵,引。)2.特殊句式——省略句

a不使学——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

b令作诗: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①父异焉 :对„„感到诧异。形容词作动词。②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③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④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四、课文朗读:

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⑥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五、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2.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3.作者寓理于事,是通过什么写法揭示文章主题的?

全文作者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把仲永的前后两个不同时段的情况作了对比,即纵向对比,在叙事中使深刻的哲理得以表现,从而阐述了必须重视后天学习和后天教育的道理。

假如方仲永出生在王安石家,方仲永是“唐宋九大家”之首了。4.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5.标题是什么意思:伤”字背后的含义是伤什么呢? 伤:哀伤,叹惜。为仲永的遭遇而感伤、惋惜。

文章借仲永而扩及古今一切放弃学习的人,其意在警醒。沈德潜在《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三十中评曰:“劝学之语,婉转切至。伤仲永,不独为仲永也。聪明弟子,宜悬为座右铭”,学生通过学习此文,能感悟到此理,才是一大收获。

6.给二十岁的仲永写几句话。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仲永,希望你牢记这条真理。虽然你落后了,别灰心,振作起来,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去,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

7.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的父母应该怎么正确的对待子女的学习?

我没有方仲永的天赋,只是一个普通孩子,但我会一直努力。我相信我最终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真为方仲永难过,我庆幸自己没有他那样的父亲,我要好好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我也不笨,加上勤奋努力,怎么可能成不了才呢?

刚才同学在庆幸自己没有仲永那样的父亲,可我却觉得我的父亲又太极端了,拼命强制我学习,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这也让人受不了呀。

8.现代版的“伤仲永”。

现代版的“伤仲永”。我查资料时就了解到了当年的神童宁铂bó、干政、谢彦波、王思涵等人有出家的,有避世的,还有退学的,他们不都是因为压力太大,又不能得到适当的教育而形成的悲剧吗?

9.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①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

② 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可从两方面体会:

a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b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六、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七、课文引申:——名言等

一个成功者所知道的,除了勤奋,便是谦逊。——谚语

哪儿有勤奋,哪儿就有成功.——谚语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爱因斯坦

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门捷列夫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木村久一

天才与凡人只有一步之隔,这一步就是勤奋。——佚名

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做不到的,靠勤奋也能做到。——佚名

什么是天才!我想,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郭沫若

八、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

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

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

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不禁想问自己,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

九、习题讲解:

十、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3.背诵:第一段。

十一、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通假字、之字的用法、于字的用法、词类活用、先扬后抑的写法、详略得当的写法。

十二、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三、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四、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十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语感,了解了道理: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本文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平常人而深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给学生展示一个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

十六、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背诵课文第一段。背诵:

《京口瓜洲》。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十七、字音、字词订正。

十八、文言文翻译:

《伤仲永》——课文翻译

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年了,从来不认识(笔、墨、纸、砚这些)书写工具,(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觉得很奇怪,从邻居家借了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父亲一起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有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又到了舅舅家,问他们仲永的情况,他们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十九、课文存疑。

传一乡秀才观之——“秀才”,在唐宋时是对一般读书人的称呼,跟明清两朝经过县试及格的生员不同。“一乡”,全乡。这句话应理解为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不是只给某个秀才看。教后记:

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语感,了解了道理: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本文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平常人而深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给学生展示一个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

下载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鲁教版

    《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大全)

    一、教材分析《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培养......

    《绿色蝈蝈》最新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一课主要学习任务是探讨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这种小昆虫有进一步的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依靠学生通过速读课文来抓住重点,再辅以学生平时喂养......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 朱孝荣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绿色蝈蝈。 2、品味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执教:临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兴凯学校 王双平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3、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4、 培养学生的......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反复阅读,概括归纳,了解作者介绍的科学知识,体味作者科学细致的观察态度和热爱昆虫的细腻情感。 2.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捕捉信息。了解蝈蝈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3.采用赏读、整理、捕捉趣味,合......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 一、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猜几个谜语。(PPT)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蜘蛛 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 蜈蚣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