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作业2复习资料
17-18-1 366#《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作业2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把课程视为预期的学习结果,这是认为()A. 课程即教学科目 B. 课程即学习者所获得的经验 C. 课程即目标 D. 课程即师生的对话
2.如果一个幼儿园的课程价值取向以知识为本位,那么在进行课程评价时()A.个别或小组启发教学为实施方法
B.以结果为标准,更多采用结果评价模式 C.以儿童经验为课程内容 D.以过程取向为课程目标 3.根据成熟理论()
A.幼儿园应通过强化塑造儿童的行为
B.幼儿园应尊重儿童自然成熟的规律,在不施加不适当压力的情况下让儿童得到发展 C.课程应该能够通过提供支持,对儿童的思维提出挑战,并使儿童获得成功 D.幼儿园课程应开展游戏、艺术等表现和表达活动
4.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Reggio Emmilia Approach)主要受()的影响 A.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成熟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5.方案教学的教育实践依据的哲学理论基础是()A.存在主义 B.实用主义 C.唯理论 D.经验论
6.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更强调幼儿自然发展的教师会()A.进行更多的游戏活动 B.进行更多的非游戏活动 C.进行更多的教学活动 D.更重视知识和技能
7.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看做是教师教学材料,这种取向()A.强调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知识的建构
B.会使教育活动设计者设计和安排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C.关注的是教材和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递。D.强调教育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8.在组织与实施幼儿园高结构教育活动时()
A.教师不过多控制活动的环节,多让幼儿在可选择的范围内自主决定活动的过程 B.活动形式以个别为主,活动方法以幼儿的主动活动为主
C.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的创设、教材的提供和过程中的观察和与幼儿的互动。
366#《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作业2复习资料
17-18-1 D.设计者会以自身为中心,按照周密的预设环节开展活动。
9.科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这是一种基于()的认识 A.科学是一个知识系统 B.科学是一个研究过程 C.科学教育的建构主义观 D.科学是一门艺术
10.独立选择和组合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优点是()A.为儿童提供有关联性的经验 B.较好的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 C.减少儿童活动转换的困难
D.使各领域形成平行关系,容易使幼儿在不同领域之间达成平航
二、判断对错题
11.幼儿园课程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取向四个方面()
12.杜威主张将课程与儿童的经验结合起来,通过活动,使教育机构成为儿童生长的地方,而不是学习现成教材的地方。()13.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学科性质来分,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大组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14.任何幼儿园课程中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在从无结构的活动与完全结构化的教学活动的连续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15.生成性目标是指向是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强调儿童反应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16.在设计低结构教育活动时,活动设计者往往会采纳“活动内容即学习活动”或“活动内容即教师教学的材料”的取向。()
17.幼儿园科学教育旨在通过为幼儿提供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让幼儿获取与生活经验相贴近的科学常识,为学龄期科学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18.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思想强调让儿童能意识到身体的不同部位,以及各部位运动的方式。
19.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一些客观的标准和指标,以量化的方式进行。
20.综合课程往往使幼儿失去足够的参与时间去接触对幼儿发展有益的各学习领域。()
三、简答题
21.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有何影响? 22.简述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23.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
24.联系实际,谈谈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
366#《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作业2复习资料
17-18-1 25.(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根据幼儿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的设计原理,分析一下的活动设计。
科学教育活动:吹泡泡(大班)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用不同工具吹泡泡,体验吹泡泡的经验。(2)乐意用清楚连贯的语言交流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
吸管、杯子、肥皂液、抹布、铅丝、牙刷、树叶、盘子、框。活动过程:
(一)探索泡泡“吹大”的方法
(1)教师提问:汪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吹泡泡,你们是怎么玩泡泡游戏的呢?
(2)教师提问:请你们用刚才说的好办法试一试,边试边想:怎么样让泡泡吹得大?(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提问:谁能介绍一下自己让泡泡吹大的好方法呢? 教师小结:泡泡吹得大,要多蘸泡泡谁,轻轻吹。
(二)探索用铅丝吹泡泡的方法
(1)教师提问:如果给你一根铅丝,能吹出泡泡来吗?(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提问:谁能介绍一下用铅丝吹泡泡的好方法呢?
小结:原来直的铅丝变出小孔,还要蘸满肥皂液,送口气就吹出来了。
(三)探索用牙刷吹出更多泡泡的秘密
(1)教师提问:那能不能用牙刷一下子吹出很多的泡泡呢?(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用牙刷吹泡泡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教师小结:牙刷上有许多小孔,小孔上蘸满肥皂液,就能吹出更多的泡泡来。
(四)经验迁移
(1)教师提问:这里有片叶子,能不能用叶子也吹出很多泡泡来呢?(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谁来介绍下怎么让一片吹出许多泡泡来?
教师小结:不管你用什么小工具,只要让它有孔,蘸满肥皂液,就能吹出泡泡。活动延伸:
教师表演吹泡泡本领,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366#《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作业2复习资料
17-18-1 参考资料
一、选择题
1、C
2、B
3、B
4、A
5、B
6、A
7、C
8、D
三、简答题
21.答: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课程,特别是对一些早期人格培养,强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儿童早期心理冲突的解决以及情感和思想的表现表达活动被看做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游戏是根植于儿童内心深处的情感的表现,是儿童对挫折的一种心理发泄。学龄前儿童能够通过游戏,在自己的水平上处理和解决心理冲突,特别是角色游戏,能为儿童提供应付消极情感和解决情绪、情感冲突的途径。因此,游戏应该是幼儿教育机构最主要的活动。
艺术也可被用作儿童表现和表达其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教师不应去干预儿童的创造性活动,对儿童游戏和艺术活动的干预会使活动成为成人意志的表达,而不是儿童情绪、情感的真实表达。
22、答: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实现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最有效的手段。
(1)通过教师组织和指导的教学活动,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能力的有效发展。
(2)通过教师组织和指导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系统的获得人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幼儿园课程的效率。
(3)通过教学活动,还能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以及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
(4)教学过程可唤起幼儿的积极精神,引导幼儿逐步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的而独立性、创造性等良好态度和品质。
(5)教师的榜样师范作用影响着幼儿的身心成长。(6)教学活动中所提到的各种社会先进任务形象,可使幼儿形成积极的社会概念,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3、答:
四、论述题
24、评分标准:
答题要点:
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注重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提供大量的活动材料,让儿童主动参与操作活动,鼓励儿童探索和发现,强调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儿童的自我调节和反省抽象,促进儿童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以此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皮亚杰理论使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主张教育应设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的发展,并突出以同化为主的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机构中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
366#《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作业2复习资料
17-18-1
25、要求:
(1)结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评分标准:
(1)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酌情给分(2)不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但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扣6-10分,(3)不足300字,在可得分数中扣5分。参考: 答:(1)吹泡泡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是一高结构的活动设计。幼儿教师制定的活动目标明确和细化,都指向探索“吹泡泡”的工具和个体体验,据此拟定的活动材料准备丰富,满足活动的需要。(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以教师为主体而设计,活动趋向周密和细致,步骤紧凑,各环节层层递进,并能充分协调好教师提问和幼儿的讨论、操作的关系,突出幼儿教师对活动串联、衔接的主导作用。(3)活动评价虽没有在设计中呈现,但从实施过程和活动延伸可看出教师的评价是围绕预设的目标进行的,评价标准是吹泡泡经验积累的丰富程度。
366#《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作业2复习资料
第二篇:《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作业1复习资料
17-18-1
366#《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作业1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观察:教师借助于感官或一定的手段工具,运用一定的方法捕捉发生在教育活动情境中的各种信息的过程。
2、内部评价:是指参与者主体进行的自我评价,如学习者主体对自身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教学者主体对自我的教学工作的评价等。
3、体验式学习:
4、区角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5、行为指向的幼儿园环境:
二、简答题
1、如何遵循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
(1)尊重性原则,评价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评价者都需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以激励、发展与正面肯定为主,以帮助教师或幼儿发现、发扬长处,弥补不足,不断前进。
(2)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评价者运用合理打的评价方法、手段和工具在活动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展开评价。
(3)全面性原则,教育活动的评价应该是全面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
(4)情境性原则,在教育情境中,评价就是把获得的教学的信息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作为突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
(5)个别化原则,既要关注幼儿某一方面突出表现和潜在能力,为其个性化、个别化的发展和生成留有空间。
366#《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作业1复习资料
17-18-1
3、简述有效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1)激励式互动策略
①
情境感染;②语言催化;③情感分享。(1)追随式互动策略
① 环境创设;②变换调整;③耐心等待;④及时反思。
(3)挑战式互动策略
① 问题质疑;②启发思考;③推动深化。
4、如何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精神环境?
答:
1、建构积极有效地师幼互动:首先,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其次,教师应尊重和关爱幼儿;第三,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
2、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教师要为同伴交往创设有利条件;教师要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教师要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经常表扬、鼓励幼儿;教师应持肯定、支持的态度;教师应多接纳、多欣赏。
5、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体系包括哪些?
幼儿园保教目标、幼儿园各领域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及学期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基本要求包括:1、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2、要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3、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4、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一个活动要指向多种目标。
三、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试论如何遵循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中的 “灵活性原则”?(1)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灵活处理“抛球”与“接球”的关系(3)灵活处理角色身份(4)灵活调整活动节奏
366#《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作业1复习资料
17-18-1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设计区角活动的材料?
(1)丰富性:即教师应当根据区角的活动内容,提供足量的材料和玩具,以让幼儿自由地依据自己的需要选用合适材料。不同活动内容不同材料。同一活动内容多种材料。
(2)层次性:由于儿童个体差异,他们对事物会有不同认识,操作也会处于不同层面。因此,有些活动内容材料既要体现对儿童群体也要体现对儿童个体的关照,要有层次性。相同内容,不同年龄,材料层次不同。相同年龄,同一活动内容材料层次不同。
(3)情感性:充满情感色彩和生活性、情景性的环境材料更能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愿望,是他们积极建构的动力和支持力量。因此,赋材料于灵性和亲和力,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心向。
(4)自然性:最大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作为活动材料,避免假生活状态。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活动,让幼儿感受材料的多种质感和多样性,并萌发环保意识。
(5)探索性:将问题隐含在材料中,以情景或游戏驱动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在操作中感受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某些现象,并进而关注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四、设计题
1、试以“交通工具”为主题内容,设计一则有关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活动。(要求:从活动设计思路、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方面来体现。)1、2、3、4、探究主题:从儿童经验出发
探究环境: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时间、空间、人数、材料等)探究过程:倾听、合作、交流、支架 探究结果: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366#《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作业1复习资料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2、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有两个水平的,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够独自完成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行为,而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所构成的区域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目标,它指向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目标设计中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4、认知策略:指儿童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
5、幼儿园的探究型主题活动:指围绕着一个主题(可以使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幼儿生成的)而展开的以幼儿的自主探索、自由表达、合作交流、质疑解惑为过程的活动。
6、体验式学习: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7、针对性原则:指教师的指导必须有明确的定向和目标,善于“对症下药”,教师应当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行为表现,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提供有针对性和重点的指导。
8、回应:指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与互动中的一种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策略,是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幼儿的需要而及时给予的引导和帮助。
9、正式评价:指评价者富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实施的评价,一般往往是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进行的。
10、个体评价:指对但与教育活动过程的幼儿个体所进行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活动兴趣、参与态度、学习方式、互动与社会化程度、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
11、区角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二、填空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体现“自主与主体特质”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体现出“主客观因素和作用”的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领域出发可以分为: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语言领域教育活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和艺术领域教育活动五类。
3、教育资源极其种类:幼儿园资源、教育对象资源、教师自身资源、儿童家庭资源、社会资源
4、行为指向的幼儿园环境,即通过有目的地环境创设,促使幼儿发生教师所预期的行为。
5、幼儿园环境创设:物质环境创设+精神环境创设。
6、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基本三大要素:教师、幼儿和环境。
7、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倾斜模式,其根本特征是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俯视幼儿,幼儿仰视教师,另一种是平行模式,其根本特征是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彼此平视,是一种平等交流式的互动。
8、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含义:是体现幼儿发展“动态评价”的最佳形式之一。
三、简答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1)整合性:目标、内容、资源和方法、形式、手段方面(2)生活性:寓教育于生活
(3)趣味性:体现在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上;活动环境和材料的丰富多样上(4)动态性:活动过程、教育活动环境
2、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
(1)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
(2)要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3)从统一的教育表述目标
(4)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一个活动要指向多重目标
3、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1)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幼儿的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2)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3)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4)更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5)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6)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4、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如下特点:(1)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启蒙性(2)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3)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生活性和生成性
5、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1)全面性原则:
①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②有“面”的设计,也要有“体”的设计。
(2)参与性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3)可变性原则: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布置是一项持续的活动,空间的安排决不能考虑予以固定。
(4)安全性原则:体现在建筑物、户外场地、园区的安全性上。
6、墙面环境创设的分类
(1)平面创设、半立体创设和立体创设(2)观赏性创设和操作性创设(3)填充式创设和满幅式创设(4)记录式创设和展览式创设(5)幼儿作品创设和教师作品创设
7、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1)灵活性原则:由于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在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的活动组织与指导中就必须遵循灵活性的原则。
(2)主导性原则:明确教师的主要作用和价值在于“引导”、“启发”等间接性的指导,而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传递知识式的直接指导。
8、追随式互动策略
(1)环境创设:①教师要创设能够支持幼儿自我探究的环境
②教师要创设能够引发幼儿积极与材料和他人进行互动的环境(2)变换调整:所谓变换调整的策略是指教师及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变换原先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照顾到幼儿个体的需要与幼儿全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耐心等待:教师适时适度的耐心等待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策略。
(4)及时反思:反思是教师对发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问题的思考和深究,也是教师教育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9、回应
回应:指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与互动中的一种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策略,是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幼儿的需要而及时给予的引导和帮助。(1)重复:
①教师通过重复个别幼儿的问题或回答向全体幼儿反馈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语 义上的家中和提醒,帮助幼儿在分享中获得他人的经验。
②教师通过重复幼儿的话语,婉转地表达对幼儿的提醒与暗示,启发幼儿对自己的话语做出调整。
(2)反问:实质上则是通过一种对话双方(师幼)平等交流的氛围促进了幼儿的认知冲突,使幼儿能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重新建构知识与概念。(3)提炼:教师在对幼儿作出积极回应时,归纳提炼式的回应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幼儿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将零碎的感受和体验上升为系统的知识和概念,引导幼儿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使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重组。
10、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内容(1)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2)幼儿的情感态度(3)幼儿的学习方式
(4)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5)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6)幼儿的学习习惯
11、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
(1)适宜性: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②依据儿童心理特征与认知特点
③考虑科学性质和教学情境
(2)有效性:①对幼儿经验的提升 ②对提问策略的把握
12、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内容:(1)幼儿生长发育方面(2)幼儿认知活动方面(3)幼儿动手能力方面(4)幼儿艺术活动方面
13、区角活动材料的设计
(1)丰富性:①不同活动内容不同材料 ②同一活动内容多种材料(2)层次性:①相同内容,不同年龄,材料层次不同
②相同年龄,同一活动内容材料层次不同
(3)情感性:材料灵性和亲和力,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心向。(4)自然性(5)探索性
四、论述
1、家庭资源利用的策略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养方式,帮助家长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发挥家庭、幼儿园的各自优势,构建家园互动平台: ①开辟与家长互动的家园联系栏 ②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 ③充分利用幼儿园网站的优势
(3)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和管理
①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通过幼儿园局域网或家教园地向家长详细介绍本园已开展了哪些主题活动、即将进行什么主题活动等情况,让家长观察孩子的兴趣点。②教师还可利用家长的特长资源,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提供服务。③在主题活动进行了一个阶段后,教师应与家长一起共同反思。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多种资源的整合: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各有特色、各具优势。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采取单元资源整合、二元资源整合或是多元资源整合的方式,从而实现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多元化、丰富化。
2、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关系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它们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1)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2)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3)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发现关系、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
(4)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5)两者既可以相互制约,也可以相互促进。一方面,接受学习是发现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发现学习也为接受学习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具体经验基础。
3、教师的教育能力(1)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①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和起点。②教师要能够及时地观察幼儿对活动的材料、环境、组织形式的反应。③教师还应当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
(2)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能力:作为教师,既应当从语言沟通着手与幼儿进行对话交流,激励幼儿的学习探究兴趣、推动幼儿的思考过程或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交往;也应当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方式,通过身体动作暗示、行为示范等与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增强幼儿的信心和勇气。
(3)及时转变角色的能力:由于教师的主要角色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4)不断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活动或学习的目标是否与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相契合;所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所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活动过程是否体现调动幼儿的主体性以及鼓励幼儿间的合作交往;教师是否能为幼儿提供及时、适宜而有效的支持与指导等。
4、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指导与实施
教师对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主要体现在活动中的观察、即时的指导与互动以及活动后的评价三个方面。(1)区角活动的观察 区角活动的观察方法:分为全面观察、重点观察、个别观察(2)区角活动的一般指导策略
1)利用角色转换,支持幼儿活动:①兴趣的关注者 ②兴趣的激发者 ③信息的导航者
④思考的合作者 ⑤愿望的支持者 ⑥关系的协调者 ⑦喜悦的分享者 2)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切磋 3)利用环境材料,转嫁指导意图 4)利用规则因素,方便幼儿自我调控(3)区角活动的评价 1)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2)题点确立的适宜性 3)导入方式的多样性 4)言行鼓励的针对性 5)活动成果的归属性
第四篇:幼儿园故事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故事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幼儿园故事活动的选材要点 1.主题单一明确,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情节具体生动有趣,有起伏,按一般顺序记叙。3.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易于学前儿童理解喜欢。4.故事要有针对性。
5.故事要有利于训练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留给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
二、幼儿园故事活动的设计
1.导入:设置情境,引出故事 2.教师生动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3.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通过挂图、教具、故事表演和描述性、思考性、假设性的三个层次的提问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特征等。
4.围绕故事扩展系列性创造性语言活动
如:故事表演游戏、复述故事、创编故事、续编故事、画故事等。
三、幼儿园故事活动的组织方法及指导要点
1.利用多种形式积累幼儿相关的知识、生活经验; 2.教师讲述故事语言要规范、完整、生动形象
3.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围绕故事主题开展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采用视、听、讲、做结合法,发展幼儿的完整语言。
4.幼儿园故事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引导幼儿理解体验作品,所以三层次的提问的设计要准确、恰当。
开放性的提问方式
(1)针对儿童记忆系统的提问(2)针对细节的提问
(3)针对情感识别与匹配的提问(4)针对作品的主题或情节的提问(5)针对作品中文学语言的提问(6)针对作品整体结构形式的提问
(7)针对生活原型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
5.以发展幼儿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为主,多给幼儿自我感知和体验、大胆想象和表述的机会。
四、幼儿园故事教学的特殊形式——幼儿编构故事 小班:编结局
中班:编高潮和结局,即编“有趣情节” 大班:编完整故事。
第五篇: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1
大班体育游戏课反思
“绳”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样东西,但大多数幼儿对绳的玩法仅限于“跳绳”。为了使幼儿能在玩绳中得到更多的乐趣,我设计了《多变的绳子》这节教育活动课,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绳子的多种玩法,并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意识;让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我们也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创造的潜力;让幼儿敢于创新,增强自信。本活动通过自由探索、相互交流,合作玩绳等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绳的玩法。同时,整个活动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得到发展。
开始部分的热身运动,我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幼儿跟着老师学小飞机入场,听欢快的音乐做《绳操》。分别作了上肢和下肢的运动,训练幼儿头、手、腕、胳膊、腰、胯、腿,使幼儿的全身得到了运动。孩子们的激情也特别高,效果非常好。
幼儿第一次探索:幼儿独自玩绳,孩子们玩出的花样特别多,如:用绳玩出了飞轮、小蛇、揪尾巴、拼摆图案、小猫钓鱼、蜗牛、跳绳等等,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在我面前展示他们的新玩法,在这一环节中,我多次和幼儿分享他们的玩法。小结时我告诉他们一个人玩绳好玩,但是几个或者很多人一起玩绳更好玩,这样将幼儿带入下一个环节,第二次探索玩绳,这样让孩子们又新增了玩绳的兴趣。
幼儿第二次探索:老师引导,请幼儿间合作玩绳,孩子们玩出了新花样:孩子们有的用绳套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腰上开火车,有的用绳摆出了各种形状的,有的合作摆了大圆,还有的合作拼摆了一根钢丝,一起走钢丝,还有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搭楼梯等等。在这一环节大部分幼儿能合作玩绳。
第三个环节以游戏为中心。在前面的环节里有的孩子发现了用绳子玩捉尾巴的游戏,我故意忽略它,我是为了在这个游戏的环节里使用它来激发幼儿的另一个兴奋点——全班幼儿一起玩绳。最后全班小朋友一起在音乐中快乐的玩着捉尾巴的游戏。看着孩子们快乐的奔跑着,我想他们在这个活动中是很快乐的。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探索,充分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我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情趣,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我根据突发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在不影响活动目标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符合了幼儿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