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幼儿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的推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揉发内心世界的美。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美术教学多半以一堂美术课来要求幼儿,画一幅与教师范画相同的画,画面的形式、内容与范画大同小异,以“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作品。这样的教学无疑的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对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均起到不良影响,使幼儿很容易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当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时,不必管他们采用的是什么绘画姿势,什么材料绘画,让他们随时随地即兴发挥,无拘无束的绘画环境,使他们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我们极力要求幼儿应该怎样画,不应该怎样画,孩子的兴趣可能立刻化为乌有,想好的绘画内容不复存在,本来有可能画出一幅很好的画,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我在上美术课时,特别注意启发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并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体验绘画的乐趣。如画“脸谱”时,我首先设计了各种各样有表情的脸谱,和幼儿们一起玩“脸谱”的游戏,通过丰富、形象的表情变化,让幼儿亲身体验,使幼儿很快的画出许多不同表情的脸谱来。
二、探索创意的教学方式
幼儿的绘画能力不仅仅是先天的,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而成为画家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我们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掘幼儿的智慧,教会他们绘画的本领,培养和发展他们绘画的能力和技巧,让他们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即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又要拓展他们的思路,使他们张开想象的动翅膀,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手法,发展他们的表现能力。
1、在幼儿园实际教学中,结合幼儿的美术知识技能,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幼儿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受和情趣。这就要教师善于创造新颖、独特的方法,启开幼儿思维的门扉。
2、要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健康向上,能够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题材的教学活动。
3、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想象和创造的余地。给幼儿选择一些童趣的或拟人化或带科幻色彩的内容题材,这能吸引住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创作欲望。同时,还要考虑其内容是否与幼儿技能水平和表现特点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幼儿的眼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创设宽松的活动佳境
幼儿美术教学的本质在于创造。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为幼儿创设自由、轻松、快乐的环境,让他们从绘画游戏过程中发现想象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放开幼儿的手、脑、眼。经常带幼儿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去捕捉美好的题材,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开发。因此,在教幼儿绘画时,我尽量不采用固定的模式,只教幼儿基本的方法,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周围的世界,让幼儿自己去思考,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让幼儿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而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增强幼儿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学习兴趣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尊重幼儿,在顺应他们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加以启发、引导,更多地使用游戏式的方法完成教学辅导。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然的活动环境,使其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从而积极地去观察、去想象、去创造。
2、丰富幼儿感知,积累创作的素材
教师作为幼儿探索创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更多组织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和的,让幼儿认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欣赏不同类型的图画。
3、启发幼儿的想象,激发创作热忱
例如:我上的中班“美丽的汽车城”美术活动课。这是一个利用废旧材料的操作活动,从构思、设计活动、准备材料都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
第一步骤:教师带幼儿到大街上参观,观察各种各样不同的汽车。组织谈话说出汽车的种类、特征——培养了幼儿观察力、分析与表达能力。
第二步骤:让幼儿自己设计汽车,画出设计图—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绘画及审美能力。
第三步骤:选择和整理材料,幼儿自己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第四步骤:成品展示,教师对每一个幼儿作品的创造给予肯定——培养了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对成功的体验。
上述活动正是教师利用幼儿对汽车的兴趣,激活了幼儿设计制作汽车活动的兴趣,并充分挖掘每一环节的教育价值,促进其多方面主动获得发展。
4、提供自主空间,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美术活动时还可以让幼儿共同研究,共同设计,集体作画,操作。使幼儿处于互相商量、全作、互助、彼此协调的气氛中,增强合作意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主动发展,在相互绘画
中发现新的创意,让绘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关于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给孩子营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鼓励、激发、诱导孩子展示自己的才智,让他们积极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愿望表达出来,才会使幼儿有创作的乐趣。这样,才能拓展幼儿的创造思维,为孩子将来成为创造人才奠定初步基础。
四、积极正确的评价作品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渴望得到赞赏的心理比成人更强烈。而幼儿绘画的潜力各有不同,应优先考虑对他们创造性的培养,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与不行”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
我在对待幼儿作品的评价时,常用欣赏、鼓励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要是幼儿认为应该要在作品中喜欢表现的就让他们画上,不限制幼儿“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如:一位幼儿在画雨天的景象时,同时画了雨天和红红的太阳,妆我问他画的是雨天还是晴天,那幼儿说:“这边正在下大雨,那边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可见,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作为辅导教师不应束缚幼儿的思维,要积极鼓励幼儿放飞想象的翅膀,诱导幼儿自发的表现,发泄其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绘画兴趣,实现自我发展。
第二篇: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根本上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的结果,靠的是创新教育。那么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在创新教育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功能呢?我认为,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仅
向学生提供“黄金”,更要授予学生“点金术”的创新方法。
一、营造创新环境。环境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载体,学校的建筑设计以及用品的设置,都应为良好环境的创设而服务,并在艺术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一环境中,用学生的作品装饰学校,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欣赏自己的创造成果;利用学校长廊开辟艺术画廊;利用学校围墙开辟学生自由创造的天地;让学生自己动手美化教室,成为学校行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受外界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创造,这些做法让学校成为了学生创造
活动的中心。
二、学会创新语言。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非德对创新性推崇备至,主张通过儿童的美术创作,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正确地应用线、形、色等美术语言,是儿童美术教育中开展创新活动最基本的要素。
1、线。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线条是学生表现情感、创造形象的重要视觉元素。艾中信先生说过,作画要经过三个步骤:无法作画,以法作画,以情作画。孩子们信手画的线有许多珍贵的、原始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童真。然而,中小学美术教育还必须让孩子们接受一些“正规”的美术教育,这就是“以法”作画。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总结了三点:①变直为曲。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其生理特点、视觉特征的影响,所表达的形体都带有曲性感,而这种曲性是趋向于要画直的强烈意识,虽然比较笨拙,但它反映出学生在创作时的需要和激情。所以,要“以曲补直”,使学生在歪曲的线条中得到一种放松,体验一种情绪,儿童创作会更自由、更有个性,孩子的作品也会呈现出特有的情趣。②变有序为无序。不断地重复形象,会使学生的创造心理受到限制。因此,要在创作活动中突破有序,有意识地创造无序形象,扩展其创造空间,在创造过程中从有序中寻找并表现出无序的语言。比如小学美术第十一册,就教会学生运用颠倒、透叠等方法,把一些看似没有关联的物象组合在一起,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孩子们的作品也变得妙趣横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③变均衡为错落。对于形象结构中线条组合比较均衡的物体,应鼓励学生在创作中用节奏变化明显的线条来创造形象的内部线条,用装饰性的线条表现出疏密变化,用线的轻重粗细创造物象的外部轮廓,体现层次感。
2、形。形状可以分为自由形和几何形,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自由形的塑造,因为它更轻松,具有感性特征,更能体现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①变正为歪。以平稳为主要习惯的作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美术活动的开展。所以从表现性的角度来看,对相当有规律的表现本体,或对具有不可歪曲的特征的事物,则要追求形体的视觉效果,崇尚形体的自然和表现感受。②变平衡为奇险。形体本身具有强烈的可塑性的形象,如人物、树、动物等。在创造活动中,则要求学生以奇险破平衡,加强形体的正面性和负面性的表现效果,创造出具有独特意义的趣味的作品。③变写实为夸张。由于学生受到视觉以及心理成熟度的制约,不能逼真地表现出所要表现的物象,作画时会失去
信心。
所以,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主张变写实为夸张是极为有效的。让学生以一种新的观
察方式去看普通物体,获得一种新奇的感觉。
3、色。在绘画的诸要素中,颜色能够叙述的触动人们的感觉,并且能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情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用好色彩,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和个性。
①变平涂为点涂。孩子习惯于平涂物象,这就影响了他们对物象表现的情感投入。通过点涂教学,学生领略了色彩的丰富和变化,在变化中加强了对色彩的理解,从无意到有意,从简单到复杂,逐渐使整过创造过程艺术化、情感化。②变固有色为主观色。在学生不同的创作时期,对色彩的潜意识表现是不同的。根据罗恩非德的美术发展阶段来看,在前图式期学生的色彩以主观色来表现物象,而在图式期与写实萌发期,学生欲用固有色来表现物体,以“像”来评判自己的创作结果。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用主观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在《夸张的表情》一课,我鼓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蓝天白云、斑马的纹样、开放的鲜花等来装饰人物的面部,一张张表情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十分富有创意。③变均衡用色为强调色调。由于受固有色的影响,学生在表现色彩时往往用了很多种色相,造成画面多色而无色调。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用主观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小学美术第六、七册色彩训练重点讲了三原色三间色的色调处理,改变了学生均衡用色的习惯,从而使画面色调统一协调,也保护了
孩子的艺术个性。
三、培养学生创新心理。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实施创新人格的培养呢?
1、健全创新心理。美术创作活动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建立自信心以及养成健康的成功感,帮助学生控制好情绪以及冲动行为,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化解不良情绪。加强对学生
审美能力的培养,了解多元化的审美需求,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2、加强德育渗透。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德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展望
等行之有效的创作内容的实施,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美好向上的种子。
3、培养感觉能力。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应当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发表看法,有了感受能力的提高,才谈得上为下一步的知觉、情感、理解、想象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注重对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因为美术教育也应该成为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教育途径之一。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一、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氛围
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艺术种类中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通过师生的双
边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必须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情绪愉快、观察灵敏、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发展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
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小学阶段儿童对艺术偶像是很崇拜的。我顺其童心,充分利用艺术偶像的力量为教学服务。学生都很喜欢齐白石的画,他们说,一只小鸡,一对小虾,在其笔下都特别的有趣。《古诗配画》一课中,我便抓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齐白石爷爷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山呀,水呀,人呀,物呀,都好体现。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我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而后讲述齐白石爷爷是这样体现的: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听到这里,学生己是恍然大悟了。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三、用信心架起成功创新的桥梁
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作为学生走上人生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探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学生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学生,启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创造力。尊重学生神奇的幻想。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因 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在美术课中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学生大胆创造,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美术课中,在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是进行创作活 动的一项基础,在体现创造思维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一个问题多种答案或多种解释的做法;允许学生自由表现,同时鼓励敢想勤思;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因该解放学生思想,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并且对新思维给予及时肯定、鼓励和正确引导。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二、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要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则要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因此美术教学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创造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有着重大的作用。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要引导培养学生具有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五篇:美术教学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
美术教学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关幼儿园 王燕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谁拥有了创造型的人才,谁就会占有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是时代赋予教育事业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美术活动就像魔方一样千变万化、五颜六色,它带有很强的想象力、创造性,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要爱护和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孩子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一、引导观察,扩大视野,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积累丰富的题材和经验,是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基础。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在美术活动之前,首先是通过视觉来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记得以前让幼儿画春天,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他们的创造性极其有限,画春天也只想到春天桃花开了,小燕子飞来了,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孩子们的画也大同小异。因此,根据这一认识,在开展美术活动的同时,我们总是尽可能让孩子们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获得丰富的表象,留下深刻的印象。春天来了,我们就带孩子们去公园、田野、大街小巷寻找春天,让他们看看冰雪融化,流水潺潺,柳枝抽芽,燕子呢喃,麦苗返青……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了解人们衣服的变化,并通过看录像中有关文艺作品中对春天的描述,加深了幼儿对春天的认识,这时他们画春天就各不相同,真可谓是左右逢源、思路开阔、想象丰富。
我们还组织幼儿走出校园去郊游,感受家乡独特的人文景观;外出参观各条马路,区分周围建筑物的不同;认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观摩劳动者的不同场面……在参观途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对象的特点、细节,久而久之,孩子们学会了观察,丰富的表象经验和对周围生活的体验,使孩子的再创造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溪流,源源不断。
二、从兴趣入手,开展多形式的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条件,是求知和成长的起点,也是学习的最好老师。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幼儿兴趣的支持。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玩色游戏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如用脚踩色、用树枝拖色、用茨菇、皮球拓印等的方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活动。我们还举一反三地组织幼儿讨论,运用相同的方法还可以进行哪些作品的创作?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日俱增,热烈的讨论也启迪了幼儿的心智,孩子们逐步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美术创造了。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过多的示范和讲解,使得幼儿完成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创意。这样的教学活动遏制了孩子们的想象,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注意不示范或少示范,帮助幼儿克服依赖思想,自己造型、构图、布局、涂色。如:在教《动态的人物》的绘画中,我们选择了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主题让他们进行创作,有捉迷藏、跑步、打球等等,创作之前,我们总是和孩子们一起玩相关的游戏,提醒他们在游戏时注意观察个人的动态和表情。在玩中观察,丰富了幼儿的创作内容,为轻轻松松表现人物动态奠定基础。由于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每一幅作品都各不相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善于调动和把握幼儿创作的情绪,设置一个充满迷幻色彩的环境,刺激他们的创作欲望。如:我给幼儿讲故事《元元的帽子》,当我讲到元元的帽子被一阵狂风吹到天上让月亮勾住时,我让他们想象怎样帮元元取回帽子,有的画架设通天长梯爬上去取帽子,有的画嫦娥姑娘将帽子给元元送回来等等,真是想象奇特,耐人寻味。为了帮助幼儿切实提高想象力,增强创新意识,我们还开展了大量的想象练习:如讨论、观察玩色形成的画面象什么进行想象添加:随意撕、剪纸形成的形象让幼儿学习变动物:用汉字的笔画分割块面,进行借形想象;临摹动态的人物影子、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进行添加想象……有时,我给孩子们一个图形,启发他们变画出各种丰富而又新奇的画,提供一些水果、蔬菜、鸟类、家禽等图请他们选一个主题将这些图案组成一幅有情节的画,启发他们抓住自己瞬间感觉画“味道”,画“音乐色彩”等。丰富多彩的想象练习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启迪了幼儿的心智,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完成的作品都是各有特色的、不尽相同的。
三、走出儿童画评价的误区,确立正确的评价标准,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我们往往习惯以老师的审美情趣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形态逼真,但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想法。经过多年来的摸索,我们逐步认识到儿童画的评价要考虑孩子的特点,我们不能用成人“像不像”的标准去评价幼儿某一绘画作品的好坏,幼儿的画在成人眼里可能不怎么样,但孩子自己却很满意,消极的批评幼儿画的不像,对幼儿来说很难理解,同时也会损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其结果只会把幼儿引向自己愿望的反面。我在对待幼儿作品的评价时,常用欣赏、鼓励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要是幼儿认为应该要在作品中喜欢表现的就让他们画上,不限制幼儿“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如:一位幼儿在画雨天的景象时,同时画了雨天和红红的太阳,我问他画的是雨天还是晴天,那幼儿说:“这边正在下大雨,那边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可见,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作为教师不应束缚幼儿的思维,要积极鼓励幼儿放飞想象的翅膀,诱导幼儿自发的表现,发泄其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绘画兴趣,实现自我发展。像与不像并不重要,只要能反映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满意的作品就是好作品。教师必须懂得欣赏儿童画稚拙美的特点。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自评、他评、师评三者互动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想象,充分肯定每位孩子的独特见解和表现手法,有效的提高了孩子的美术表现能力,培养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