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研课
《五花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着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成为语文课的主旋律,通过朗读细细品味句子,使文本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这样既培养学生敏锐的语音感,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养。
以读促悟,引导学生享受审美乐趣,着重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描写秋天的段落,通过媒体展示,启发想像等各种形式结合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地读,引导学生体会五花山的五彩斑斓。【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五花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并仿写片段。【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
2、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整体感知课文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众多的名山大川,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描写山的课文。(板书课题:五花山)
2、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叫五花山?五花山在哪里?)
3、师:其实秘密就在课文中,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你通过读课文能找到答案的?
现在你知道了哪些答案?交流说
4、为什么叫五花山呢? 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答案?
出示: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自己读一读。
“这”指什么?“五颜六色”就是?(很多种颜色)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文描写了哪些颜色?(自由说)有这么多的颜色,难怪人们要叫它——五花山了。
三、走进“五颜六色”的五花山
1、课文哪几节写出了“五颜六色”的五花山?这写的是——秋季的五花山(学生细读课文,找出4、5小节。)
2、出示课件(秋天的五花山段落)再读第四自然段,依次用“——”划出表示色彩的词。
(金黄,杏黄,火红,紫红,翠绿)
2、指名回答出示词语,教师第一次引读。
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杏黄色——远远望去„„
火红色——风一吹„„
紫红紫红——跟剧场里„„
翠绿——只有松柏不怕„„
师:那么多的颜色,这正是我们刚才说的词——五颜六色(板书)
3、利用词语五颜六色,教师与学生第二次引读。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秋天的山是五颜六色的,下过一场秋霜后,瞧!有的树林变成了——(生读)金黄色,(师引)好像——(生读)好像所有的„„有的树林变成了——远远望去——,有的树林变成了——风一吹——,还有的树林变得——跟——,只有——
师:读到这儿,你还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它的颜色呢?(生答)五彩缤纷
4、师:你喜欢这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中的哪种颜色?把你认为美的句子、词语,多读几次,边读边想象它的美丽。(自读感悟)
5、交流感受:你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句子: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A、你读出了树林的什么颜色?你喜欢这颜色吗?读出你的喜欢(个别读)B、(图片出示)看,多漂亮的金黄色啊!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金色的阳光)C、读出你的喜欢。——自由读——个别读
评:你读得还不够集中,谁来试一试?你把金黄色的阳光都集中到一起了。D、金黄色让人感到温暖,美景就要美读,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句子: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熟透了的杏和梨。A、男生读,想:听着朗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熟透了的杏和梨„„)
师:是啊,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带着喜悦之情读一读。个别读
评:我仿佛看到了熟透了的杏和梨。我从你的朗读听出了喜悦之情。D、让我们欣赏着美景,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起来读读。——齐读
句子: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师:细细读,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它的美?还有吗?(交流)火红色——你从树林的颜色感受到它的美。
跳跃——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你从树林的动态感受到了它的美。
一簇簇——你从这个叠词感受到了它的美。你还知道哪些叠词?(生说)用上这些叠词,我们的语句就变得更美了。师:我不明白树林怎么会是像火苗呢?
(颜色)有道理,颜色像火苗,还有呢?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它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师:火苗在跳跃,火苗闪动,树林在跳舞,谁能把这处的树林读活起来。(三位)评:我想看到树林跳舞的样子,速度可以读得快些。活起来啦,谁能读得更活? 让我们一起把活的感觉读出来。句: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A、齐读
B、读完出示课件:幕布,这就是紫红紫红的剧场里的紫绒幕布。C、美吗?你来读一读。
评:真不愧是女孩子,居然读出了幕布的柔滑。谁还再来试试? 指名再读,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多漂亮啊!紫红是热情神秘的象征。请女生一起来欢迎远来欣赏五花山的客人吧。——女生读
句: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说感受,读出你的感受。
评: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坚定?好样的。这是一棵不怕秋霜的松柏。这是一棵顽强的松柏。
从你的朗读,我看到了松柏身上的顽强,请男生读出松柏的顽强!——男生读
5、师:读到这里,五花山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五彩缤纷,什么是多姿多彩,我想你们肯定想自己去美美地读读了。(学生自由读)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呢?(自由说)
师:这真是美不胜收啊!出示词语:美不胜收(板书)
6、师:罗丹说过,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慧眼,发现了美,感受了美,现在我们推荐一位朗诵高手,让我们一起尽情享受吧。(个别读)
来点音乐是不是更有诗意,配乐朗诵。(一起读)
7、背诵秋天的山语段
五花山这么美的秋色,我们为之兴奋,作者笔下的文字流淌着丰富的感情,就让我们一起记下来,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吧。A.学生练背 B.指名背 C.配乐齐背
师引背: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有的„„ 秋天的山还有什么颜色呢?看,书本上有好多秋天的树叶,它们组成了秋天山美丽的颜色,看看你认识这些树叶吗?
()的()叶
就像()想想:你会怎么填?(颜色、形状„„)金黄的银杏叶,出示图片并配上音乐
第一张图片教师说:有的树叶 就象
第二张图片请学生说
以次类推,让学生用有的树叶 就像
然后把六张图片合在一张幻灯片上,中间打上有的树叶 有的还有的(学生说)
我们可以利用书本上的图P138,银杏叶、枫叶、白杨叶„„你可以和同学交流运用哪个颜色好,然后仿写一句话,如写银杏树,它的叶子到了秋天成了黄绿色,„„
你可以给学生提示:银杏树林变成了黄绿色,风一吹来,„„你可以用图激了学生写。
四、感受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1、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五颜六色真美,那么五花山的春天和夏天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点:绿)
2、这两种绿又有什么不同呢?(淡绿,浓绿)
默读2、3自然段,圈出能体现淡绿和浓绿不同的词语,细细读一读,品一品。
3、交流比较。
春天:淡淡的,冒出芽来,带着嫩嫩的黄色 夏天:浓浓的,都被绿油彩涂过,染绿
4、在朗读中,如何能体现浓和淡呢?(轻读,重读)自己试一试,读出春天夏天不同的绿。个别读,评价。
句子: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评:从你的朗读中我好期待春天快点来啊„„
春天多么充满生机啊,读得再轻快些就更好了。
春天的山真美呀,一切就像刚出生的小娃娃,淡淡的,嫩嫩的。请可爱的女生一起来读读!
句子: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评:你这是抹了一下绿;你读得是擦了一下绿;再重一些。听了你的朗读,似乎我的心也被夏天的这一份浓浓的绿给染绿了。山绿得是这样的美,这样的心旷神怡,男生一起读。这真是绿意浓浓啊!
5、男女生配合着读,分别读出五花山春夏不同的绿意盎然。
资料:
生活在林区的人对五花山都不陌生,在每年的九月中下旬,随着天气转凉,冷空气的袭击,树叶开始变色,五花山渐渐形成。若想见到如诗如画的五花山,需必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茂密的森林,一个是适宜的天气,没有山,没有树,没有林,不管天气如何变换,也不会成为五花山。人们越来越体会到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没有森林,就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林区,森林旅游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靠森林旅游发展的产业就会枯萎、凋谢。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林区靠木头生存的旧有观念正在改善,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护树人,森林资源正在得到恢复,焕发出往昔的生机。山、树、林是林区的代言,是林区的请柬,是林区的品牌。山更绿、树更壮、林更密是林区任的经营目标,也是吸引游客的资本,把林子弄起来,把大山护起来,让其显现出独有的魅力。
“五花山在哪里?”朋友你是否已经知晓,其实五花山不是一座具体的山,也没有固定的地点,更不会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五花山是林区的特产,而且生命力极短,可谓昙花一现,但五花山的神奇却是长久的,会定格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五花山是美妙的的山,多彩的山,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而且还会给人们带来无尽遐想,走进多姿多彩的世界。
反思:
教了这么多年书,还是不知道怎么教。语文是一门学问,教好语文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五花山》是一篇结合第三单元,写秋天景色的选学课文。在备课时,我的思路是以读促悟,抓住学生的朗读,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且在朗读中体会五花山的美丽景色,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优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因此我运用了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把秋天的各种色彩像一幅幅画一样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的朗读体会。学生在课堂中,利用声音的轻重,读出了轻快、活跃、喜悦、坚强的感觉。朗读水平得到了锻炼提升。
但,《五花山》同时也可以与第六单元的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组课文相配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感悟祖国壮丽河山的同时,学习作者描写方法。如,总分的结构,详略的写法,以及抓住关键词进行联想等写作手法。因此,我设计的语言训练点是,抓住颜色的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模仿课文“有的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就像什么”。利用课文后面的插图,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进行说话的练习。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达到效果,学生固定在一定的思维模式中,思路没有开拓,对于树叶没有产生合理的想象,也就谈不上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反思其不足:
一、对于全文没有整体的把握。训练点模糊不清,过于全面,未突出重点。设计了对颜色的想象、写话,教师就应在课堂上结合《园地三》里的描写颜色的词语,让学生明白不同的颜色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不应只是知道其很美很美,却不知为何写得这么美。
二、多媒体课件运用的不到位。只是让学生欣赏几张图片,学生从感官上感觉很美,但是,美图的作用未发挥其尽。比如,对于火红的树林的图片,大片的红,课文中的描写是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舞。是啊,很形象。我只让学生读出了火苗跳舞的样子,但是,想想,还可以想象成什么?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进行联想,说话的拓展,思维一下子就开阔了。也不至于倒了后来,学生没有合理的想象,乱说一通“像脑袋,像皮球„„”
看来,上课是一门学问,备课更是一门学问。要想在课堂上精彩不断,就得在备课过程中反复地研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你想通过哪些手段达到哪些教学效果?学生能从这些环节中学到了什么?
第二篇:教研课总结
我校依据鼓楼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 结合许家学区三月份教研活动热潮月方案,精心部署了我校三月份教研活动,制订切合我校实际的教研活动方案,并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有声有色的教研活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1.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活动 .
本月活动是在中心学校的统一指挥,学区书记精心部署,学校校长亲自挂帅,教务主任具体安排运作下进行的。学区刘书记亲自来我校课堂听课评课达三次,刘校长听课评课达八次.教务主任参与听课评课达二十一次.各级领导的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充分体现了对教研活动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推动了教研的开展.
2.工作思路明确.
这次活动的工作程序是:宣传发动____个人申报____组织全员参与____校级评选____ _学区展示______中心学校竞赛六个环节进行.我校对每个环节都认真组织实施.
3自制课件取得可喜成绩.
我校由于教师年龄机构偏大,教师老化严重,青年教师少,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起步较晚,自制课件一直以来是一片空白.借本次教研活动的机会,我校强攻硬上,树起敢与强者比,与弱者争的信心,决定全校中青年教师必须讲一堂自制电子课件的公开课.本月活动中已有五位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自制课件,讲了五节电教课.其中青年教师张文波自制课件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4.全员参与,教师的触动很大.
经过了全员参与讲课`评课,参加学区组织的到市实验二小听课`评课,参加学区优质课选拔赛观摩活动,全校教师无论老少,触动很大.校外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电教手段,精深的教学艺术,无不深深地感染着我校教师,对照自己教学行为,深感距离很大.我校及时抓住时机,组织教师畅谈教研活动体会.青年教师胡兴胜说:"教学方法好不好,教学质量就好不了.无论多大人教育投入也都是劳命伤财,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
“教学方法不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就灵活不了,智力也就发达不了,能力也就强大不了.”
“教学方法不好,就很难发挥'春风化雨’的渗透作用,教学效果一定好不了.” “教学方法不好,学生的学习负担一定很重,健康受到了影响,体质也好不了.”
由此可见,我校教师通过本次活动,对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是何等全新,何等深刻;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欲望是何等的迫切.这就是效果,这就是教研活动取得的可喜成绩.
5.教研经验总结硕果累累.
青年教师姚志平在评课中总结出:"导入激趣,唤起小学生参与动机是一堂好课的前提,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一堂好课就成功了一半.
中青年教师江丽总结出:"读书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有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一旦提出了问题,便已处于学习的主动位置,这时学生便嗷嗷待乳地等待教师帮其解答,教师不应急于去满足学生的欲望,立即予以回答,应留出时间,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亲自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去'碰壁,’'遇险,’ 迸发出思考的火花.”言语之中包含了新的理念,全新教学方法.
刘校长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引导”的认识很有见解."导”不是抱,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更不时"灌,” 由教师作一厢情愿的注入;也不是牵,变着法子让学生就范;导的课堂作用在于"引,” 即不是单一地由教师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探求,从"学会”到"会学”.
总之,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对教学的课前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行为有了更新,更科学的认识,这些新认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欣喜地看着本次教研活动的成绩,我校将借活动的契机,深入持久地将教研活动开展下去,今后打算做到三点:
1.教研活动在时间上突出一个"常”字.要求全体教师把每堂课作为自己的研究课,把学习到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2.活动内容上突出一个"新”字.每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要有新的突破.
3.教研活动在方法上突出一个"活”字.不要抱着传统的方法不丢不弃,要活用新的方法`手段.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理念,全新教学方法. 刘校长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引导”的认识很有见解."导”不是抱,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更不时"灌,” 由教师作一厢情愿的注入;也不是牵,变着法子让学生就范;导的课堂作用在于"引,” 即不是单一地由教师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探求,从"学会”到"会学”.
总之,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对教学的课前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行为有了更新,更科学的认识,这些新认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欣喜地看着本次教研活动的成绩,我校将借活动的契机,深入持久地将教研活动开展下去,今后打算做到三点:
1.教研活动在时间上突出一个"常”字.要求全体学校教研活动总结
准备3周,历时3天的以“学洋思,走我路“为宗旨的教研活动,在6位语文、数学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广大学生的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总体看来,这6节课,各有特色,各有风格,比较成功。各位教师能把学到的,看到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细细实践着新课改,教师准备比较充分,从课件的下载,练习的设置,教具的制作,无不体现着教师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对教研组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几点是此次活动中表现出的可取之处:
1、大胆启用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有目的、有步骤的引到学生自学,可以表现出教师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能够按照市局要求去实践,去探索,去改革。
2、课堂上体现着“教师的导、学生的学、学生的练”的有机结合。具体体现在教师讲解的知识减少了,通过学生自学获取的知识增多了,教师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多了,提出的问题多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了,特别是学困生参与的机会有所增加。教师安排学生自学时间,训练时间、检测学习时间都占整个课堂的2/3以上。这说明教师确实把课堂的主动权下放给了学生。
3、课堂上,教师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亲和的语言去启迪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面带微笑,这样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没有拘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生尽管说,尽情地说,想说啥说啥,说错了没有关系,虽然有些内容与课堂教学不相符,教师也没有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是积极鼓励、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都能把教学任务层层分解,以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为基础,量力而行,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当然,也有一些建议提出,供大家参考。
1、胆子再大一点,步伐再快一点,切入再深入一点。教师应该放下包袱,解放思想,以大局为重,要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之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摸索出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
2、教师的板书存在随意性,要精心设计,既要美观、大方,又要合理、实用,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3、对学困生的关照应该再多一些。学困生是老大难的问题。读课文,做练习都要以他们为主,他们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更是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的重点辅导对象。决不放过一个学困生。课堂上帮助学困生学习好,课后就减轻了负担。努力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
4、练习的设计花样再多一些。内容再丰富一些。努力贴近生活实际。方式要坚持“多、变、打”三个特色。“多”是学生在练习中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机会及反馈的次数要“多”。“变”是围绕教学目标,区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把握练习的时间。“大”是在同样的练习时间里,大多数学生能同时练习,大多数学生能积极、自觉活动,大部分错误及时得到纠正,大面积学生从中收益。
5、课堂时间分配再趋向合理一些。比如回答问题、读课文,可以训练学生按次序开火车进行,这样即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给每一位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又可以知晓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6、教师提出的问题越清楚、明白,学生才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对那些高难度的问题可以选择在拓展练习中进行。
7、学生自学时,自学提纲应该长时间的展现,便于学生直接把握好该“学什么东西”。
8、努力实践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学的来的,需要教师坚持长久,把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贯穿到每一节课中,要求每一位教师一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学洋思课堂改革”进行到底。
以上是针对此次活动的小结,有说的不到位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4月18日上午,市教研室在宝鸡实验小学举行了全市小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目的是想通过各县区的互动交流,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市各县(区)教研室的教研员、市兼职教研员、各县区直属小学的骨干教师200余人参加了教学观摩研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整个活动分教学观摩、互动研讨和大会总结三个部分。
1、教学观摩——准备充分,指导到位。
宝鸡实验小学提供了九节风格各异的研讨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在内的七个学科,执教的九位老师中有经验丰富的省、市级教学能手,也有近两年刚刚崭露头角的教学新秀。研讨活动前,市教研室小教组相关学科的教研员负责对作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认真地研讨交流,针对一些老师课改理念不凸显、教材研读不透彻,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与执教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意见,在接下来的磨课活动中,又一起对教学中的细节进行了修改与完善。正是因为准备充分,指导到位,所以研讨课上,老师们各显身手,精彩不断。省级教学能手白小凤老师的《精打细算》一课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恰当地处理了复习与铺垫的关系、算理与算法的关系、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整节课平实中追求创新,朴素中追求深刻,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年教师张荣娟老师则以生活为支点,以活动为主线,把《认识角》一课上得活而有序,特色鲜明。尤其是她注重让学生在反思中构建新知,使得课堂上因为学生的差错而精彩频频;《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的执教者市级语文教学新秀付园丽老师能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激趣导入——引导探究——自学讨论——升华拓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体验中彰显个性;市级教学新秀董红娟老师在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环节简单明了,环环相扣,整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实、朴实而不失活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青年美术教师李琳在执教《狮子大王》一课时,设计了“激趣引题——欣赏启发——尝试创作——作品展示”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在看看、议议、摆摆、画画、评评等活动中进行创作,达到了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凸显了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培养。
综观这九节课,多数课堂都严谨有序又不乏轻松活泼,尤其是执教老师们或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或机智幽默的语言技巧、或灵活果断的应急处理、或稳健严密的设疑解难,让学生步步紧跟,精彩生成;令听课者深受启发。
2、互动研讨——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课堂教学结束后,与会代表在市教研室小教组专兼职教研员的主持下,以学科为单位进行了互动研讨。先是上课教师课后反思,然后听课教师互动交流,专家点评。大家以刚刚听取的研讨课为案例,围绕两个专题展开了讨论:
一是这节课成功之处在哪里?还有哪些环节可以改进?如果是我,我会怎样设计?
二是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
参加研讨会的全体教师结合专题,根据听课案例和自己以往的经验展开了积极热烈的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方面对几位执教老师的辛勤付出给与了极大地肯定,同时也客观中肯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既有理性思考,又有个案分析;有需要不断完善的诚恳建议,更有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知理解。实验小学岳世珠校长率先提出了“数学因简约而精彩”的观点,博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陈仓区教研室教研员、市兼职教研员赵锦荣老师则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发出了“有效教学谁说了算?”的质疑;英语兼职教研员张东老师在肯定教学有效的基础上,指出了“对学生的学习监控不够”的不足;陈仓区教研室教研员白绪科老师直击课堂,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还是老师教学的需要?”这一尖锐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深层思考。在思维的碰撞中,大家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整个研讨活动气氛热烈,展示了老师们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程度和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热烈而精彩的课后互动研讨,不断碰击出诱人的思想火花,大家一致认为有效课堂教学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意图,注意处理好知识、能力、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效课堂教学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选用合适的学习方式,注意处理好学习形式与学习目标有效达成之间的关系;有效课堂教学必须要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让他们在探究与反思中有效思考,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3、大会总结——肯定效果,提出希望。
在随后召开的总结大会上,宝鸡实验小学岳校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学校的整体情况,并简要阐述了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实验小学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实践与有益探索。市教研室副主任田培中作总结发言,认为本次活动组织严密,服务到位,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互动研讨评价中肯,直击问题,引人深思,对活动的组织和效果给与了极大的肯定,并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因为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导致的低效甚至无效教学,要求广大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关注是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是否增进了学习的效果,进而追求教学研讨与反思的有效性,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低效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
二、主要亮点:
和以往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相比较,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呈现出两大亮点:
1、研、评结合,直击课堂,增进了教学研讨和反思的有效性。
互动研讨是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的中心环节,各个学科的互动研讨都做到了有主题、有案例,让大家有话可说,人人有发言的机会,有则多之,无则少之。这种形式营造了一种“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研究氛围,为市、县(区)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创设了一个人人参与,零距离交流互动的机会,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吸引力,使得大家在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中,通过思维的碰撞和理念的升华,实现了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转变,达到了在互动中探讨,在探讨中加深,在加深中学习的目的。
2、兼职教研员成为教学研讨的中坚力量。
本次活动在发挥兼职教研员作用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一方面吸纳了包括市小教中心王丽华老师、西街小学赵红霞老师、店子街小学李雪莉老师、新民路小学李莹老师在内的我市小学音乐、体育、思品学科的兼职教研员作为市教研室的补充力量,从一开始就参与指导、磨课以及互动研讨的主持。另一方面在互动研讨过程中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引领作用,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研讨,为兼职教研员搭建了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平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把得住擂台”的中坚力量,才使我们的活动主持人、指导者、发言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问题:
1、有效教学谁说了算?是领导说了算?教师说了算?还是学生说了算?听课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严格按预先的设计照本宣科,对于学生生成的思想火花缺少关注和及时引导。对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的意外生成,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机智,功底储备有待提高。
2、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还是老师教学的需要?个别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点缀,为小组合作而合作,刻意安排了一些不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几点建议:
1、聚焦课堂,提高效率。
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阵地,让我们的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是教研的必由之路,各县(区)教研部门应该借鉴本次活动的成功经验,以课堂为阵地,以课例为载体,教研员和老师们要一起学习,共同磨课,共同研修,共同成长,力争成为各个学科有影响的引领者。
2、教研活动要走群众路线。教研员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与他们建立起合作平等的研究共同体,借助小型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促使自己和他们共同成长,让他们成为市、区教研活动的中坚力量。
3、广大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真研读教材,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用简简单单的手段、朴朴实实的语言上出扎扎实实的课,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克服无效和低效教学。
市教研室希望各县(区)教研室和学校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深化校本教研,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研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篇:鲸 教研课
人教版语文五年上《鲸》教学设计
江源区和平小学 马绘雯
一、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2、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介绍鲸的知识
2、鲸的形体特点
四、教学难点
体会在介绍鲸的形体特点时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及好处。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观看鲸的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洋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很多,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鲸)
2、刚才看到大海里跃动的鲸、翻腾的鲸,你很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与他们从小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所以,老师希望大家都来做“问题学生”)
3、大家对鲸充满了好奇,(板书:鲸)这篇说明文是否介绍了这些内容呢?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状况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师:大家都预习过了,老师来考考大家生字词。(出示生字小转盘,指名读生字。)
重点学习:“腭”: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肺”字容易出错,上下通气,呼吸顺利。(这些生字都与什么有关?像这样的字还有哪些?肢,脐,胯......)认识“鳍”字,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像这个字的写法。
师:看来大家是考不倒了,下面我就考考大家对课文的朗读。
(三)、读中理清线索、感悟写作手法
1、读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段话,把它写在自己的手掌心。
(2)、师巡视,一起伸出手掌心读出这个字——大,读书可以读成一个字,真了不起。
(3)、手掌心的字,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非常大、特别大、庞大、巨大、特大、超大、庞然大物……
师:课文中是这样写鲸的大吗?你们发现了吗?课文里每句话都在写鲸的大。大家来找一找,你喜欢哪一句?
(4)、生:我喜欢“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因为它与大象比,写出鲸很大。
师:为什么不与猫、狗比?这里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总结板书:作比较〉
(5)、生:我喜欢:“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师:你来摸摸上腭,没摸到,大家一起站起来摸摸。(生开心地站起来,踮起脚尖,伸长手臂摸)老师带大家去鲸鱼的嘴巴坐坐,会怎么样?(生:会被鲸鱼吃掉)老师不敢带你们去送死,作者也不会让你们去送死,所以,课文里用了一个词——要是,这表示假设。在这里,作者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假设)
(6)、生:我喜欢“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师:这里作者也用了一个说明方法,用了好多的数字,这叫列数字的方法。我们读的时候,要强调“数字词”。(板书:列数字)
师指导:重音读、轻音读、加手势读、加语气词读。生齐读。
(7)、当解说员
师指导:用上“我是 ** 博物馆的解说员,我叫……”加上手势,把黑板当作最大的鲸、把同学们当最小的鲸,把老师当作我们发现的那头鲸,游客们,你们配上“哇”的语气词。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师:第一段同学们把一段读成了一个字,这一次,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把一段读成一句话,找出最关键的一句话。
(2)、谁能说一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鲸的进化过程)鲸原来生活在哪里?现在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个变化经历的时间长吗?你们从哪看出来的?可以读出漫长的感觉吗?
(3)、在记录鲸的进化过程的时候,作者用到了两个词“完全、整个”,这两个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可以?(感受鲸的变化非常彻底,已经完完全全是鱼的样子,看不出一点哺乳动物的痕迹。感受说明文中语言精准的重要。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5)、鲸看起来完完全全是鱼的样子。可是你别忘了...3、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很短小,谁能说一说这一段写了什么?(鲸的种类)
全世界共有鲸80多种。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了解到鲸是非常庞大的哺乳动物。你们还想更多去了解它吗?欲听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四篇:磨课教研
幼儿园教研组磨课规范
在教坛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好课多磨”。在“磨课热”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中,“磨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随手在计算机上一查,就会有上万条关于磨课的信息,但很难找到磨课的权威定义。我们暂且引用上海教科院徐子煜教授对“磨课”的最为直接、简洁的解释:“磨课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反复琢磨、反复改进。”[1]磨课意味着用集体的智慧来重新构建教学课堂,也就是说一个教学活动,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不断地上、不断地改,最终要形成一种最能让幼儿学得通透的方法[2]。因此我们认为这种重建不仅应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思维与行动中,更应体现在幼儿的学习中。磨课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我们教师为了获得更高的教学功效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修炼的手段。因此,“磨课”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锻炼教师的“临床”经验。在近两年的磨课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磨课所带给我们的好处,然后有意识地对磨课活动的探究作了一些总结,使得磨课活动在操作上越来越规范,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效果也越来越显著。从这种意义上说,磨课活动是集教学、教研、培训于一体的完整教研方式。
一、实施磨课,初步形成教研组磨课的规范性
常言道:人多力量大。集体的智慧往往能创造奇迹。我园把每个年龄段作为一个教研组,教研组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最基层的组织和团队,一个教研组的成长,可以带动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把“磨课”作为提升自己专业素质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和发挥集体力量开展磨课活动。
(一)教研组磨课细则
为了保证磨课活动的质量,我们制定了初步的教研组磨课细则:
1.教研组每学年进行一次一课三研或三研以上的磨课活动。(我园实行的是两教一保编班制,每个班的两位教师分上、下午班,平行班同一班头的教师为一个磨课小组,那么一个教研组就有两个磨课小组,严格地说,一个教研组每学年的磨课有两次。)
2.在教研组的一课三研磨课活动中,同一磨课小组的教师必须参加每次磨课活动。
3.每位教师每学期邀请自己的师傅磨课一次,一课至少三磨。(学年初,每位教师都要在园内选定一位比自己高一个职称级别的教师作自己的师傅。)
4.学年初,教研组先确定一课三研磨课时间,再由组内教师与师傅商定个人的磨课时间,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造成磨课时间的冲突。
5.每个教研组都有一位幼儿园领导作为顾问,全程参与教研组一课多研的磨课和锻造精品棵课的磨课。
6.参与磨课的教师认真上好或听好每一节课,积极参与每一次的磨课发言,向执教教师提一条有价值的建议。
7.每位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少讲套话,多提建议和意见。
8.每一次磨课后,执教教师和师傅及时反思,作出修改,在磨课结束后,作出总结。
(二)磨课形式
“磨课是为了让我们在关注教研活动的同时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是为了把群体实践智慧与个人经验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是为了把教研活动质量与教学活动质量有机结合起来” [3]。幼儿园、教研组努力搭建磨课平台,创造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锻炼、学习的机会,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可以开展以下三种形式的磨课:
1.跟进式磨课——师徒结对
所谓跟进式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老师执教,在“师傅”参与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老师多次重上,以期执教老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师徒结对”是我们幼儿园教师互帮互学的一种形式,而“磨课”是师徒互帮互学最合适的形式,很明显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很有好处。按照园内教研制度,开学初师徒两人制定好磨课计划,“徒弟”每学期磨课一次,每次一课三磨或三磨以上。在磨课的过程中,“师傅”是专业引领者的角色,全程参与,根据执教教师的特点,为教学活动提意见、出点子。
当然,“师傅”的专业引领也要适度,不要以自己的教学特色去束缚“徒弟”,应该给“徒弟”教学个性的自由伸展,努力把执教者的个性与自己的教学智慧有机结合。因此,如何把握好这个“适度”也是“师傅”需要去琢磨的。同时,作为师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并且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否则,师傅的水平低下或停滞不前,都会导致受引领者在教育教学能力上处于低水平的徘徊。实践证明,“磨课”对“师傅”的专业引领和“徒弟”的专业成长的确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2.交流式磨课——教研组一课多研
我们把教研组的一课多研称之为“交流式磨课”,一课多研就是教研组内不同的教师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对于同一内容,发挥教研组成员个人教学风格,博采众长,在交流讨论、观念碰撞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小小班的一课二研《彩色转盘转转转》活动,课前说课时,这个活动的主要领域定位颇有争议,有的教师认为应该定位在以科学领域为主,引导幼儿感受并探究色彩的变化;而有的教师认为应该是数学领域为主,掌握简单的颜色排序。既然大家的意见不同,那就根据执教教师的个人理解进行教学。一研阮老师的教学特色是以科学教学见长,于是在一研中,阮老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探究色彩的变化,整个活动突出了科学探究的理念,幼儿参与色彩探究的积极性很高。二研王老师的教学特色以数学教学见长,于是二研教学重点定位在体验两色的有序间隔,并尝试简单的排序操作。在引导幼儿自主发现两色间隔的规律后,让幼儿尝试制作一个两色间隔的小转盘,由于材料的适宜和色彩的鲜艳,幼儿的操作兴趣很高。虽然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但不同的教师所呈现的教学风味截然不同。“道不同,争相为谋”,这样的磨课提供给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互相学习的机会,教师之间能够进行着最大限度的相互交流与对话。
在交流式磨课中,由于执教者与执教对象都不一样,课后研讨往往存在着杂、乱的现象,而最终没有达到有价值的效果。因此我们建议将此类磨课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学行为的研讨上,分析不同的教学行为对幼儿产生的不同影响,每次磨课后找出核心问题,并针对核心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以此作为下一次磨课的研讨重点。
3.集慧式磨课——锻造精品课
这种磨课一般是在公开课和评优课时,先由执教者初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邀请教研员、专家、骨干教师、相关教师等前来听试教课,每次说课试教后,进一步修改,以执教老师为主,其他教师一起再次共同修改教学设计,反复推敲,完善教学思路的方式。这种集众人教学智慧,打造相对完美的教学活动的磨课,我们暂且称之为“集慧式磨课”。在这种磨课中,参与磨课活动的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融合专家的指导意见,目标定位在“精工出细活”上,把课磨成“精品课”。今年,王秀飞老师参加省数学优质课评比、胡旭慧老师参加全国科学会课活动均获一等奖,还有几位老师区各类观摩课,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执教的课均是多次“磨课”的智慧结晶,是一堂堂真正的优质课。
在集慧式磨课磨课中,我们建议尽量使用摄像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便提供原始材料,让执教者与听课者通过反复观察,准确地反思教学过程,甚至可以量化地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大大地提高“磨课”的针对性。
(三)磨课步骤
一次完整的磨课经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要做的事情是选课和制订本次磨课的计划。实施阶段是关键,包含了设计教学方案®说课®上课®评课®修改方案五个环节,在上课®评课®修改方案这三个环节中开展多轮循环往复的“磨课”,这种往复循环不是水平重复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总结阶段要做好总结经验、整理资料等工作。在磨课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操作要求。
1.磨课准备阶段
(1)选课。师徒结对的磨课在选课时比较开放,可根据个人的教学特点,选择自己的强项进行磨课,磨出自己在某一领域教学中的特色,也可以取长补短,选择自己的弱项进行磨课。教研组一课多研的磨课需要同一磨课小组的教师一起选课。这两种形式的磨课在选课时共同的要求是:内容相对独立,难度比较恰当,适合教师发挥,利于幼儿发展。而出精品课的磨课在选课时就要考虑到当时的要求,以及征求专家、师傅的意见。
(2)计划。每个教师在磨课前要订出磨课计划,包括预期目的、磨课时间、磨课方法等。
2.磨课实施阶段
(1)备课。备课是指对磨课课题进行的教学准备。以执教教师为“主角”,其他教师协同,(师徒结对的磨课——师傅协同,教研组一课多研的磨课——同一磨课小组的教师协同,出精品课的磨课——骨干教师协同),思考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疑难问题等,根据这些制订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和教学环节。
磨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磨出好课。执教者不仅要明确怎样做,而且要明确为什么这样做。所以,磨课的备课还要写出说课稿。写说课稿要注意几点:一要突出自己的教学亮点;二要简洁明了,不需要长篇大论;三要准确具体,要有针对性。四要朴素实在,而不要用过多是教育理论词句来装饰。
(2)课前说课。是执教者介绍磨课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根据。一是说重要的教学设计及其根据,二是说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亮点”及其分析,三是说教学过程中的教法、学法及其依据等。课前说课是为了让执教者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教学程序,也让参与磨课者对磨课课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3)上课。执教教师要认真对待,发挥出自己最佳状态,把课上好。做到以幼儿为本,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合理组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灵活。参与磨课的教师认真听课,以书面的形式作好教学实录。
(4)评课。上课之后,及时组织评课。评课分两部分,先由执教者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的优点与缺点及其原因分析等。再由参与磨课的教师对此次课堂教学做认真的分析、思考、讨论。参与磨课的每一位教师在评课过程中要踊跃发言,直面而谈,以书面形式点评这节课,尽量磨掉“毛刺”。每人至少要提一点建议或意见,最后总结出此次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大家群策群力,讨论解决核心问题的方案。评课过程中,要由专人记录大家的发言,以便整理存档。
(5)修改方案。执教者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一磨”的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以上实施过程的上课®评课®修改方案这三个环节开展多轮循环往复的“磨课”,只是后几轮“磨课”要求有所提高,在每一个环节的认识和设计上都要有所深化。要求执教者认真研究前一轮磨课的备课、上课、评课,反复修改。在后几轮评课中,既可以研究讨论前几轮评课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该轮教学新出现的核心问题,也可以将该轮课堂教学、评课与前几轮课堂教学、评课比较,交流这轮课堂教学、评课水平有哪些提高,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等。
3.磨课总结阶段
一个周期的磨课结束后,要写出此次磨课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将该轮磨课的材料收集起来,分类整理。可将活动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经验写成文章。师徒结对的磨课和锻造精品课的磨课由执教者本人对整个磨课活动进行整理,教研组一课多研的磨课有教研组长组织对真个磨课活动进行资料积累整理。
(四)磨课内容
教学活动永无止境,如何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中努力的主要方向。在我们的磨课过程中,或许有成功,或许有失败,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努力寻求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学的趣味性自然而生,也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建议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历练。
1.磨幼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儿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4]的确,任何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验准备,这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有时候我们上课由于没有关注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忽略了幼儿的实际能力,而造成活动中老师说得口干舌躁仍没有收到教学效果。我们的磨课常常除了本班以外,还需要借班,因此,教师必须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等进行必要的摸底。如,周雅老师执教的语言活动《小兔子开铺子》,儿歌内容涉及到5以内的数量词,第一次磨课时,所任教班的幼儿是本学期新招生的小班,幼儿对数量词的运用不太敏感,于是周老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删掉了“四双小袜子、五个小瓶子”,这样,儿歌内容少了数量上的复杂性,老师在教学中也注重了量词的落实。在第二次磨课时,所借的这个班幼儿在数学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对5以内数量比较熟练,因此,我们建议周老师按照原诗歌进行教学。在第三次磨课时,所借班级幼儿角色游戏比较有序,周老师在最后一个环节“幼儿购物”的游戏中组织得比较开放,在课堂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学”,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2.磨目标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选用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5]。磨课的首要环节是磨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纲要》教育理念,是否考虑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便于检测等。在我们以往的教学目标表述中,都是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表述含糊不清,使人无法捉摸。如“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培养幼儿„„情感”„„这样表述的目标很难指导幼儿的学习,更加无法对幼儿的学习进行检测。如黄慧丽老师执教的音乐活动《两只小小鸟》,在一磨中,黄老师教得辛苦,幼儿的兴趣也不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首先针对目标展开了讨论:(1)目标太多,太杂。要学习演唱歌曲,又要学习结伴演唱,还要用合适的动作匹配、分辨高低音。试想一下,在小班20分钟的时间里,要落实那么多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首先要精简目标;(2)目标的陈述不明确。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目标陈述分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6]那么,一磨的目标在这三大块的分配比较凌乱。所以要精确陈述目标;(3)难点不够突出。幼儿的能力基本上没有提升。我们在讨论后,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认为把难点定位在“学习创编,在‘碰一碰’处想出不同形式的身体接触”。在二磨中,由于目标的明确化,重点、难点突出,执教老师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课堂教学的组织也显得流畅了很多。
3.磨教法、学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7]。“教法”关注的我们教师的行为,“学法”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而磨“学”是为了教师更好地“教”。我们的磨课老师在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时,首先要思考是否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幼儿能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应更多地是从“学”的角度出发,关注幼儿怎样学得更好。如小小班的科学活动《彩色气球》,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幼儿观察气球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一磨教师为了让幼儿专注地观察,采用了比较保守的观察法,由教师演示慢慢地把气放掉,提醒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幼儿的观察比较被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一磨后的讨论中,我们得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幼儿真实、主动地体验到气球的变化过程”,围绕核心问题,重新确定体验方案——在教师没有演示的情况下,提示:“怎样让气球变小?你有什么发现吗?”然后让幼儿利用手中的小气囊和气球自主地探究、发现。二磨的课堂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幼儿都很专注于自己的操作,而他们在操作中的发现远比老师预设的要多,“气球里面有风婆婆”、“气球皮软了”、“气球变小了还有声音”„„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说教少了,幼儿的学习机会更多了。
4.磨细节
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教育是由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动力。[8]在磨课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在细节问题上的“磨”,如“这个问题该怎么提”、“幼儿操作时,老师应做些什么”„„有时候细到连老师站立的位置都要“磨”一番。在《彩色气球》的科学活动中,幼儿体验了气球由小变大、由大变小的过程后,为了引发幼儿的提问,教师设计了一个引导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结果幼儿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显然教师的这个引导语显得过于形式化。一磨的讨论中,执教教师认为可以以角色口吻进行引导,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给幼儿创造一个温馨的提问环境。这个环节二磨的效果比一磨要好多了,但大家还是认为有点牵强。在二磨的讨论中,有教师提出设置一个细节,引发幼儿的提问。在接下来的三磨中,教师在教具的准备中设置了一个障碍,用针尖扎了两个气球皮,这样拿到这种气球皮的幼儿肯定不能把气球变大,这就引发了幼儿迫不及待地提问,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提问的对象、内容受到了局限。磨这些细节的过程就象做一次次的实验一样很有新鲜感,它更是体现了精益求精的教学呈现和反思。
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尝试着总结出以上几点磨课的着重点。其实磨课内容远不止这些,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每一个教学活动时,每一个细节、幼儿的点滴变化都会被放大,因此在磨课活动中,对于任何一个环节都应细致考虑和周密安排。
二、反思磨课,期待教研组规范性磨课的进一步完善
我们开展磨课的教研活动将近有两年了,一路走来,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磨课” 除了外显于“成功的一节课”外,隐性的影响更为珍贵。磨课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的机会。整个教研组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务实、民主、自由、和谐的教研氛围,从这一点说,磨课是落实教研工作,提升教研工作深度的最好的平台。同时,磨课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将幼儿园教育理论转化成行动成果,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磨出了教师的创新精神。
在体会到磨课所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磨课活动的规范性操作到底该怎么做?说实在的,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探索阶段。我们也提出了几个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
(一)磨课活动应因地制宜。作为我们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一种形式,它固然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地方,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幼儿园。磨课活动要做到规范性,它就必须要以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当地的教育状况以及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为前提条件。因此,每个幼儿园应该因地制宜地开展磨课活动,从而形成具有自己幼儿园特色的园本教研模式。
(二)磨课活动离不开专业引领,放弃了专业引领或专业引领者的水平低下,都会使磨课中的同伴互助成为一种低水平的徘徊。因此,专业引领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并且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引领他人。
(三)磨课活动应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磨课活动中,尽量使用摄像、录音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听课者和执教者通过反复观察,甚至量化地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大大地提高“磨课”的针对性。
(四)磨课活动离不开机制的促进。磨课作为教研组主要的教研形式,要求教师有强烈的专业发展的激情和积极性。而在每天的类似重复的工作中,部分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表现出了安于现状的态度。在我们的园本磨课活动中,要是没有教师主观上的努力,是无法真正参与到磨课活动中来的,因此,幼儿园应当借助园本磨课教研,想尽一切办法来化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和专业提升的矛盾。每学年,幼儿园对教师磨课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将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考核档案,并通过评估考核等激励措施来促进教师的这种积极性,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日常的、自觉的行动。
(五)磨课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推广。每一次磨课,都发挥了团队优势,整合了集体智慧,通过反复设计、打磨操作,推出一批精品课,幼儿园要将磨课的相关材料及时整理,统一装订归档,以此引领幼儿园整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们相信,随着磨课教研实践活动的全面深入,教师对园本磨课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磨课活动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各个幼儿园教研的视野,我们的磨课教研活动也会越来越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徐子煜.“十一五”规划课题“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学习材料.(NO:45).2007.6.28
2.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4.王荐.《磨课——教研活动新形式》.《生物学教学》.2007.8.5.蒋成荣.《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的“练功场”》.人民教育第一期.2007.9.19
6.许卫兵.《在“磨课”中成长——兼谈小学数学教学评论与教师专业成长》.南通教育博客.7.沈永平.《磨课随想》.8.陆潮江.《在磨课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
第五篇:美术教研课
美术教研课《动物面具》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动物面具》一课是人美版教材第五册中的第九课,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在儿童的世界里,动物朋友无处不在。从童话故事中的动物主人公,到游戏中扮演的动物角色;从生活中最亲近的小动物,到生活用品上动物的图案造型,动物是儿童最喜欢表现的对象。学生通过前几课对动物朋友的认识,在本课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的面部具体特征,利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动物的面部进行造型设计、装饰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物面具更是儿童的宠物,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和表现。
(二)、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认识动物的头部特征,利用绘制面具的方式进行造型表现。
2、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挖、贴、画、拼接、折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有趣的动物面具。
3、情感领域: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人与动物的亲近感。在综合活动中挖掘潜能,给学生大胆展示的机会。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动物的面部特征的表现及表现手法。
难点:面部对称性和利用不同材料制作有趣的面具。
二、说教法
本课我先让学生们通过欣赏,并提出问题,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为原则,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们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得知识与技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演示法”
用演示形象地说明讲授的内容,把演示与讲授有机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最佳效果。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演一演:通过学生带着面具饰演童话剧《森林之王》导入。
师:童话故事小朋友们一定听过吧?但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的童话剧你们看过吗?你们现在想看吗?今天,老师挑选了几位小演员,来演出《森林之王》。我们大家热烈欢迎!让学生戴上动物面具表演童话剧,感受面具带来的快乐。
刚刚小演员们都用什么装饰的啊 ?
揭示课题:动物面具 {板书}
(二)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三)观看图片,谈一谈:教师通过展示各类动物形象的面具,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谈一谈面具的起源、历史和作用。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体现合作精神。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带上已做好的动物面具来介绍这只动物,学生和教师对动物形象加以讲评。
(六)完成作品,想一想:带上自己设计的面具自编自导自演几部童话剧,表演给伙伴们看,或者我们还可在动动脑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更美的面具,发挥我们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