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筑信息安全屏障(一)”教学设计
构筑信息安全屏障
(一)(教学设计)
武夷山三中综合组
教材分析:《构筑信息安全屏障》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的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计算机系统的活动五。本活动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也是养成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几处。教材内容是五年级病毒危害和病毒防范的延伸与提高,对学生的信息安全维护意识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快,善于模仿。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大体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保护工作,部分学生能够从网络上下载资源。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的类型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的范畴。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
3、了解计算机病毒传播路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书本上的资料,学生正确学会分析案例,归纳总结信息安全的概念以及病毒的概念。
态度与情感:增强和提高学生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信息安全事件的几个概念,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案例正确看待信息安全和病毒的危害。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两个自己身边遇到的信息安全事件的例子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探讨信息安全事件
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49到50页,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信息系统?(2)什么是信息安全时间?(3)信息安全事件有哪些类型?
(4)播放课件,介绍书本上的三个案例。并分析分别属于哪种信息安全事件类型,造成什么后果及影响?把结果填写在52页的表格中。
三、探讨计算机病毒危害和传播路径
1、播放视频《网虫病毒》,引出“计算机病毒”的内容。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2页,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包含哪些范畴?
3、探讨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传播路径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传染性。a)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1)因特网(2)局域网(3)可移动存储设备
b)阅读书本54页,讨论下几种常见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如CIH或者爱虫病毒),并把表5-3填写完整。
4、说一说同学们见过的哪些计算机中毒事件,并想想有什么解决办法?
5、小结给出防毒策略。
四、请几个同学总结归纳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第二篇:构筑派出所三级消防监管安全屏障
构筑派出所三级消防监管安全屏障
青海海南州藏族自治州39个派出所充分发挥其点多、线长、面广、熟悉情况等优势,通过夯实“三个基础”、健全“四项机制”、强化“五项措施”,有效发挥了公安派出所三级消防监管职能作用,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消防安全工作新格局,筑牢了社会消防安全新屏障。
夯实“三个基础”,落实派出所监管工作保障。夯实组织基础。结合辖区实际,建立了消防工作由所长负总责、副所长亲自抓、2名专兼职消防民警具体抓、全所民警共同参与的消防监督组织机构,落实所长、主管副所长负责制和民警责任制,明确专兼职消防民警任务分工和工作职责,实现了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和正规化;夯实管理基础。将消防工作纳入了日常工作范畴,与专兼职消防民警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和责任状,量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确保了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工作到位,并建立“五明确”、“五规范”、“四落实”等制度,实现了专兼职消防民警在消防监督工作中“要我管”到“我要管”的执法意识转变;夯实建设基础。设立专门的消防办公室,配置消防档案柜及专用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在办公室内统一悬挂派出所消防执法流程、消防工作职责、火灾隐患投诉及违法行为举报处置程序等便于办事群众掌握的图文公告板,实现了消防工作规范化。
健全“四项机制”,完善派出所消防监管工作体系。健全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各县公安局在财力紧缺的前提下为各基层派出所划拨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消防工作,每年对各派出所给予1万元消防专项经费和每月对每名专兼职消防民警给予100元补助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为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提升了专兼职消防民警工作积极性;健全“保消合一”工作机制。借助其线长、面广、贴近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将日常社会治安巡查、巡逻、出租屋排查等日常性工作与火灾隐患排查、消防监督执法、消防宣传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行业场所治安管理与消防工作有机融合,从严把关行政审批、备案登记程序,严格督促落实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将消防安全设施纳入场所必配的硬件设施,将消防管理制度纳入治安管理制度,确保消防安全与治安管理“两不误、两促进”;健全执法联动机制。树立联合执法“一盘棋”意识,组织民警通过“交叉互查、集中清查”等执法联动机制,每月开展一次联排联查,对发现的隐患实行专项整治,对疑难隐患问题进行联合攻坚,实现职能互补,扩大执法效能,发挥综合性战斗实体优势;健全工作责任机制。明确派出所所长为辖区消防监督工作第一责任人,对辖区消防工作负总责,主管副所长具体负责,责任区民警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将每一名民警消防工作职责履行和工作开展落实情况作为警务督察、年终绩效考评、评优评先、晋职晋衔等环节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此提升民警工作主动性。
强化“五项措施”,提升派出所消防监管工作效能。强化火灾隐患整治。紧盯城乡结合部、“三合一”、“九小场所”等消防安全“乱点”,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决不手软,严格按照“六个一律”要求进行从严执法,保持火灾隐患整治高压态势。自党的“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战打响以来,全州39个派出所共检查社会单位794家次,发现火灾隐患453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430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94份;强化民警责任落实。采取责任分解层层落实的方式,将辖区公安消防部门直接管辖以外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全部落实到了民警和片警身上,制定相应的检查、考核和奖罚标准,将民警消防工作职责履行列入全年工作综合考评范围,有效增强了派出所民警责任意识;强化消防业务培训。组织开展消防监督业务系统应用、消防基础业务知识培训,定期开展消防业务理论考核、实际执法操作、法律文书出具等考核,通过以会代训、集体学习、民警自学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民警消防业务的培训力度,严格落实“日宣传、周指导、月培训”制度,每月邀请消防部门专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消防业务知识培训和帮扶指导;强化全民消防宣传。借助社区、农牧村警务室,组织开展消防宣传“进校园、进场所、进寺院、进市场、进工地”等“新五进”活动;发动农牧村义务消防员、社区保安、消防志愿者深入农牧村、社区开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构建遍布城乡、形式新颖、富有特色的派出所消防宣传网络;强化网上执法监督。按照每月完成25%的“小场所”、“小单位”排查量的要求,强化网上执法监管,及时将辖区基础信息、日常监督检查、消防行政案件办理等录入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台帐网上建、绩效网上考”的派出所消防工作网上办公模式。
第三篇:构筑安全屏障,创建标准化调车组
构筑安全屏障创建标准化调车组
XX车站运转班组调车组现有调车长6名,连接员8名。主要担负着解货甩挂、小运转编组及货场、专用线装卸车取送任务,今年以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班组全体人员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按照铁道部运输局《车务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及《郑州铁路局标准化调车组考核办法》以及XX段技(2012)121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调车管理,提高调车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改善调车人员工作环境,保证了调车作业安全,截止2013年11月30日,实现安全生产10318天.2013年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力量。车站成立了以站长为组长、主管站长、运转班组长、调车指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按照XX段技(2013)121号文件要求,结合车站实际,相继制定细化了《调车人身安全高压线》、《进入高站台调车作业细化措施》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车站标准化调车组建设的措施,完善了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
二、教育先行,构筑思想屏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安全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小组成员才能心系安全,统一步调,形成合力。调车组人员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突出一个“勤”字,始终坚持勤宣传、勤发动、勤教育,并根据不同形势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形势教育、任
务教育和案例教育,充分认识现场作业安全的重要性,违章作业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在标准化调车组创建中,我们一方面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充分认识调车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抓调车安全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立足自身,结合各种事故案例教育,努力查找身边影响安全的隐患,切实在思想上做到防患于未然,为标准化调车组的创建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三、遵章守纪,构筑行动屏障。严格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严格标准化作业,既是安全生产的规律,也是血的教训,在铁路的各类事故中,因职工违章违纪造成的要占到一半以上。所以遵章守纪的理念早已根植于调车组每个成员的心里,我们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班前多预想,班中严两纪,班后细总结”的工作法。在每一次的作业前坚持预想在先,周密布置,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基本操作要求,确保每一个操作程序在执行上不走样不简化。我们还根据取送作业任务重、补轴作业多、作业环境差特点,确立了信号确认、顶送瞭望、速度控制、调车联控等4大关键环节,实施有效控制,在组内形成了遵章守纪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良好氛围,切实用实际行动来确保调车安全。
四、联控互控,构筑网络屏障。调车作业不仅是个动态的过程,活的因素比较多,而且它与其它工种环环相扣,牵一而发,往往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影响到全局,所以作业时的联控互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积极做好调车组成员内相互提醒督促
以外,还主动和调车区长、机车乘务员、信号员、扳道员等其它工种搞好作业时的联控互控。为了保证调车作业安全,我们一方面在作业时加强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坚持多问一句、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提醒一声,努力做到既坚持原则又互控提醒;另一方面我们组织调车组人员利用空余时间主动与其它工种的作业人员加强沟通,相互探讨,对可能危及安全的一些环节共同剖析原因,寻求对策,确保安全生产。从而构建了各工种参与的安全网络屏障,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形成了安全一盘棋的大局观。
五、推行自控,构筑管理屏障。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着这个小组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如何有效的将诸多个体融入到一起,形成整体合力的探索中,我们认为:首先自我加压,在自律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自控型班组管理, 充分发挥班组长在安全生产中的骨干作用,带头遵章守纪,以身作则,同时督促周围的职工执行好各项基本作业制度。其二,在努力消灭违章违纪的同时,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两违”处理上不姑息不迁就,做到严格分析严格考核,调车长自愿带头实行联责考核,在防止事故或者劝阻“两违”时调车长又主动向班组请奖对有关人员予以奖励,做到奖罚分明;第三,我们对调车成员提出了“四个一点”的要求,即:“在认识上提高一点、在工作上多担当一点、在作风上踏实一点、在纪律上严格一点”,为调车安全营造了一种学比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六、坚持搞好基础建设和基础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
好内实,加大职工业务素质提高,编制调车百题库,人手一册,进行自学、互学,并通过月度业务考试和每周两次的模拟演练,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在一种比业务、比干劲的浓厚氛围下,每月的业务考试平均成绩均在95分以上,模拟演练在段的综合检查中,也多次受到好评。
通过标准化调车组创建活动,XX车站调车组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也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好评,但我们依然决心朝着业务更精,作业更标准,安全生产更稳定的目标继续迈进,争创标准化调车组。
第四篇:如何构筑反腐败的有效屏障
党的十六大把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全党面前,特别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我们必须在思想方法、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上不断总结创新,努力构建领导干部“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三不”长效机制。
一、关口前移,着眼防范,教育入手,夯实思想基础,使干部“不想腐败”
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中,第一项是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第二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主要是抓风气问题,大量的工作是抓思想教育;第三项是办案,办案全过程也有不少教育工作。因此,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绝大多数党员来说,主要是把关口前移,着眼于防范,立足于教育。
深入开展“四信”、“三观”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广大干部坚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使干部权大不忘责任大,位高常怀公仆心。大权在握时不忘自己的责任,行权用权时不忘党的宗旨,感受权力带来的便利时不忘千百只眼睛的监督。确立权力就是责任,用权为了干事的观念。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用权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用权的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用权的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当作用权的第一标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
继续抓好艰苦奋斗教育,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近些年来,少数干部的腐败行为,正是始于头脑中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滋长。只有继续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使干部深刻认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危害性,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才能增强抵御腐败的精神力量。
大力强化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从以往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看,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法制和纪律观念淡薄,甚至目无党纪国法。要通过开展《廉政准则》和《廉政守则》等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教育,使党员干部懂得享有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明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尽量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常抓不懈进行示范教育,使干部学有榜样。我们要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宣传先进人物事迹,正面引导党员干部当好人民公仆。以身边的榜样,对干部进行潜移默化的示范教育。
以案施教开展警示教育,使干部警钟长鸣。对查处的大案要案,不仅要严肃处理,而且要深入剖析,公开曝光。做到查处一宗案件,吸取一次教训,惩处一个人,教育一大片。
二、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强化监管,堵塞漏洞,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使干部“不能腐败”
深化改革是解决产生腐败的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对于物质短缺而引发的不正之风,主要依靠发展经济才能消除;对于体制弊端所滋生的腐败现象,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才能治本。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使“想伸手”的干部不便伸手,不易得手,不能得逞。
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权力有其特有的“魔力”。有的人一旦掌握权力,便把公共权力个人化、私有化、商品化,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最终引来杀身之祸。许许多多的腐败案件告诉我们一条铁律:“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是防止腐败的必由之路。当前,要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为突破口,按照“精简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主要从五个方面做起:一是凡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都必须公开招标拍卖,不能由领导者个人说了算。二是凡企业改组、兼并、联合、租赁、承包、出售等,都必须通过市场公开交易,不能由领导者个人说了算。三是凡建设工程项目都必须公开招标投标,不能由个人决定谁承包谁承建。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五是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等制度。凡是可用市场机制替代行政审批的,要尽量通过市场机制运作。把权力与市场分开,将有效地减少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财政制度改革,截断腐败的财源。用钱的问题不管住,财务管理不严格,必然滋生腐败现象。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任重道远。一要深化预算编制改革,逐步实行部门预算,提高财政资金整体使用效益。二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政府收支行为,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清理“灰色”收支。三要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工作,认真清理“小金库”,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四要积极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坚决查处造假账、报假数、开假票等违法违规的会计人员以及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作假的单位领导人,卡住领导干部乱开支的路子。
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吏治腐败是政治腐败,也是危害最大的腐败。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领导干部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考察、考察预告、投票表决、任前公示等程序和环节,防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暗箱操作、一把手说了算等现象。要建立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制度,形成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用人机制。
继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名利所累,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拿的钱坚决不拿,不该用的人坚决不用,不该干的事坚决不干,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处事,勤勤恳恳工作。各级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负起总责,不但要管好自己,管好分管的单位,管好本单位领导班子及干部,还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真正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责任分解到位、责任考核到位、责任追究到位、责任制延伸到位。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强化监督体系。监督不力,权力失衡,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原因。胡长清在剖析自己犯罪的原因时说,“对我们这一层次干部的监督,就像牛栏里关猫,来去自由”。这说明我们对干部的监督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必须在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上下功夫,切实做到监督到位。
三、严刑峻法,严格执纪,加大查处力度,使“官有所畏”,“不敢腐败”
为官者有所惧有所怕,才不敢为政不勤、敷衍塞责;才不敢为政不廉、腐化糜烂;才不敢结党营私、任人唯亲;才可能在仕途顺利春风得意时管好自己、注重名节;才可能在权高位重一言九鼎时不忘乎所以、为所欲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官有所畏”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自律意识,一种责任与理念,一种信念与境界。但“官有所畏”不能完全指望于官员的道德自觉,惟有通过严格执纪、严格执法来惩邪扶正,惩恶扬善,惩奸倡廉,才能使手握权力的干部“仰畏天、俯畏人”,心怀“恐惧”,如履薄冰,不敢腐败。
坚持依法打击,保持高压态势。一要突出打击重点,集中力量查办县处级以上干部和司法人员的犯罪案件,以及发生在“三机关一部门”的腐败罪案。二要司法公正。对于各种腐败分子,不管地位高低,职务大小,一经发现都要依法查处,使贪婪者难逃法网。三要打击经常化。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增加“腐败成本”,使腐败分子付出更大的政治、经济、人格代价。目前,“腐败成本”低而“盈利”高。举报概率、立案概率和成案率低而“安全系数大”,对腐败分子未能及时查处。说情风、关系网使一些腐败分子重罪轻处等,都从客观上助长了腐败主体去实施腐败行为。因此,对腐败之徒,不管其资格多老,地位多高,一旦发现并取得足够的证据,就要使其锒铛入狱,倾家荡产,身败名裂。让腐败分子承担昂贵的“腐败成本”,支付惨重的政治、经济、人格代价,将有助于制止或中止一些干部的铤而走险。
第五篇:七年级信息技术 第六单元 第三节 构建信息安全屏障教学设计
第三节构建信息安全屏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及常见的安全措施;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一般特征及传播途径;
(3)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网络资源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4、行为与创新
(1)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
(2)积极参加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和开发活动;(3)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竞赛、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2006年12月27日,因特网上很多用户遭受不明病毒攻击,计算机中所有可执行文件
都变成一种“熊猫烧香”的图案,中毒症状表现为系统蓝屏、频繁重启、硬盘数据被破坏等。该病毒可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感染局域网内所有的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
大家听说过这种计算机病毒吗?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病毒,掌握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知识。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计算机。
2、新课讲授
(1)计算机病毒
①、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教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它和我们平时提到的生物病毒一样吗?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以上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教师: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自我复制来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破坏计算机系统,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程序具有类似生物病毒的特点,如繁殖性、传染性和潜伏性等,所以人们用“计算机病毒”一词来称呼这类破坏性程序。
针对教材中的“讨论学习”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可适当参与并进行引导。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总结,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②、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请个人学生谈谈感染计算机病毒的过程,再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师:同学们可能接触过一些计算机病毒,但是真正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并不多,除了提到 1 的“熊猫烧香”病毒以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计算机病毒?还了解哪些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知识?
教师发送准备好的计算机病毒资料给学生。学生阅读资料,并尝试进行概括、总结。
学生分组活动,并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认识了很多计算机病毒,那么同学们又没有发现她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学生分组活动,阅读计算机病毒的资料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生物病毒的 特征,总结、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③、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师:对于计算机病毒,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想办法防治它,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并进行总结,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2)计算机安全 教师: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现在的计算机是不是已经真正安全了呢?什么才是计算机安全?除了病毒以外,计算机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①、计算机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安全是由计算机管理派生出来的一门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中的某 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证计算机正常、安全地运行。②、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任务小结:小组合作讨论,总结所学的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知识。教师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3、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计算机病毒,还知道如何去防治它。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病毒防治不能仅仅依赖于杀毒软件,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防病毒意识,认识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还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问题,这让我们受益匪浅。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开头,我就明确提出了本节课的目标要求,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学生在平时也会遇到计算机安全的相关知识,现在有机会自己较为理论的学习,学习积极性相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