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城谣教学设计(共7篇)
篇一: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
席慕容
班级:八(2)班
时间:2014/04/03星期四上午第二节
地点:多媒体课室
授课人:张丽芬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朗读诗歌,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
难点: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长城谣》,长城图片
提问: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呢?
过渡:长城,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异乡,它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介绍作者:席慕容 ; 写作背景
三、字词快餐
焉(yān)支 隘(ài)口 蹲(dūn)踞 荒莽(mǎng)焚(fén)起 敕(chì)勒川
四、朗读节奏训练(听录音,说说朗读诗歌应注意什么?)?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 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五、整体感知 全班同学朗读全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
2、抒情主线是?
六、诗歌赏析
(一)理清结构,分析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节
1、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
为什么说长城是”无情“、”冷眼“的?
(三)学习第二节
1、长城为什么会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便烈火焚起呢?
2、第二节表达了诗人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3、”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分别指什么?
(四)学习第三节
1、“敕勒川,阴山下”是出自哪首诗的?它和作者有何关系?与长城、黄河又有何关系?
2、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长城,为什么又写到了黄河?
3、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说说你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讨论)这首诗的意象最重要的是长城,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
(六)小结
(七)作业
1、背诵《长城谣》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长 城 谣
席慕容
第一节,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第二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 思乡之情
第三节,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2 篇二:长城谣 初中音乐教案 《长城谣》
学校 北潞园学校
姓名 李雅鹤
日期 2014.4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在学唱歌曲《长城谣》的过程中,体验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情感;感受并领悟歌曲中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之情。积极、自信的参与歌唱实践活动,有感情的演唱《长城谣》,并尝试用歌声表达爱国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聆听、表现歌曲《长城谣》过程中,通过体验、模仿、练习等方法,学习歌唱方法,逐步提高演唱技能和歌曲演唱效果。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呼吸、吐字、咬字等歌唱方法,准确演唱《长城谣》。
2、掌握从音乐要素入手分析、处理歌曲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情感内涵,准确演唱歌曲《长城谣》。
准确把握歌曲各部分情绪变化,掌握一定的歌唱方法,用歌声表达情感。
(二)教学难点
1.“奸淫掳掠苦难当”这一乐句的换气及演唱速度与力度的把握。2.歌唱的呼吸与咬字、吐字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发声练习: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设计意图:发声练习采用《长城谣》中的部分旋律有助于提高歌曲学唱的效率。《长城谣》中以开口字居多,用“a”母音做声音训练有助于本歌曲的学唱。】
(二)导入
以歌曲《长城谣》为背景音乐,播放一组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教师加画 外音,导入歌曲。
(画外音:一段耻辱的历史,一段痛苦的回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中华五千年的繁荣与辉煌都在这混浊不清的世界中晃动、消失。祖国有难,汝当前锋,无数中华儿女怀着强烈的爱国情,献出了他们不屈的灵魂与宝贵的生命。那段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的岁月虽然已经过去,但每当我们回顾起这段历史的时候,内心仍然甚表沉痛??)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为歌曲的演唱和分析处理做铺垫】
(三)新授
1.简介《长城谣》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来历和词曲作者】 2.初听歌曲
教师:弹唱歌曲
学生:初听歌曲,体验歌曲情绪谈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比播放录音使学生对歌曲的感受更直观,更亲切】 3.复听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视频录音,对学生提出复听要求。学生边打拍子边小声哼唱旋律,并找出渐慢乐句。
(2)教师对该乐句(渐慢乐句)做节奏处理,解决难点。
【设计意图:带着任务聆听使学生精力更集中,打拍子有助于学生感受歌曲速度的变化,从而找出歌曲中的难点乐句,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4.学唱歌曲
(1)视唱乐谱、打拍子、填歌词
【设计意图:识谱、打拍子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唱歌课中不容忽视,应作为常规训练】
(2)教师带学生演唱,熟悉歌曲
(3)对比聆听童声合唱《长城谣》,请学生自己找差距(4)教师通过示范、讲方法,辅导学生解决歌唱中的问题
(5)运用tt作曲软件辅助教学,请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词
【设计意图:作曲大师软件有伴奏音响和词谱同步走的功能,应用起来十分方便,也弥补了教师弹琴时顾及不到更多学生演唱效果的不足。】
(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实践、练习
(7)运用方法解决演唱问题:
预设问题一:开口字容易唱浅唱白的问题,采用搭上气先读后唱的方法解决。
预设问题二:气息浅及中低声区的歌唱位置不容易控制的问题,采用带学生做“哈气”训练,找歌唱位置的方法解决。
(8)随教师伴奏,用教师所教方法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速度、力度、音色)入手,分析处理歌曲,表现歌曲情感。
学生通过分析歌词内容,体验歌曲情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歌曲的演唱速度、力度(及音色),并大胆表现。
在此环节,教师要通过引领、启发、给予学生适当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与实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表现歌曲,使学生认识到音乐要素(速度、力度)对歌曲演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
(五)表现歌曲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长城谣》的分析和处理,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充满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教师作简短评价,对学生提出希望。
篇三:《长城谣》教学设计 长城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能力目标: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重点:领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融进作者的情感来提升朗读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情境设置教学法、讨论法、竞赛法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专题片《长城》
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早已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湾的诗人席慕容来说,长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开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作者简介 请学生简介作者
席慕容:台湾诗人。祖籍内蒙古。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她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
三、目标明确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跨上四级阶梯,即听读、初读、品读、悟读
四、听读诗歌
1、指名朗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
3、让学生说说,老师在朗读时除了注意节奏和重音外还注意了什么?
要朗读好诗歌,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注意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同时还要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
五、初读诗歌
1、学生试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2、整体感知: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是什么? 长城
诗歌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感?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梳理: 咏物抒怀
长城---------------思乡之情
六、品读诗歌
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诗歌来进一步把握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我们要分成三个大组进行,比一比,看哪队更棒? 合作探究:分成红绿蓝三个大组分小节边读边讨论。红队:这节中你读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绿队:诗歌第二小节表达了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蓝队: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
学生解答问题---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小组齐读
全班配乐齐读全诗
七、悟读诗歌
1、情感描摹
我们刚刚体会了这种浓烈的思乡之情,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呢?
例如:这种情感像烈火一样炽烈。
2、播放朗读带,学生跟读。
3、挑战录音中的朗读
a、学生自由选读最喜欢的小节 b、推荐学生朗读(配乐)
八、拓展延伸
我们从诗中感悟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其实,这不仅仅是她对自己故乡的热爱,更是对祖国的热爱!
爱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爱国事迹,你知道哪些呢?
(学生列举)
九、作业布置
1、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2 篇四:《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教案设计
教师 xxx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朗诵技巧——重音,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以指导诵读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具准备:讲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师唱《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刚才老师唱的是什么歌?《长城谣》
是啊,蜿蜒的长城不仅是美丽的风景线,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吟唱,2、介绍作者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1943年生于四川,祖籍内蒙古,现居台湾。主要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诗人的故乡,是她诗中的“刺勒川,阴山下”,那个莽莽苍苍的内蒙古大草原。可是因为命运的
安排,她不在那出生,也从未到过故乡。作为多情的诗人,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
在梦中、在诗中尽情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此诗就是在此种情境下写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
在诗中抒发的,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二、朗读吟诵引感知
(一)师、生朗读——交流对比引思索
1、根据讲义上诗歌节奏的划分,生默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总体感情。
追问:你觉得朗读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是激情澎湃呢,还是沉吟舒缓?
对,沉吟舒缓!因为这首诗主要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有淡淡的哀愁于其中。
2、师朗诵诗歌,要求生注意——诗句的感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3、生读诗歌,检验第一次朗诵后的学习效果?
4、对比师生朗读差异,启发学生注意并找出诗句中的轻重音。(板书朗诵技巧——重音重读 轻读)
追问,这些词语为什么要重读或轻读?
(二)指导学生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1、原来,在朗读过程中,我们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才能更好的彰显
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感情)2.重音重读 主要方法 作用
(表达明朗的态度)(启发思考或表达真挚的感情)(控制音量的一字一顿)(显示深切、沉重的心情)○2夺 还
(“夺、还”与前文的“争战了一部历史”相对应。凡有“争战”便有杀戮,看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场景,人的心情往往感到非常沉重。这里运用控制音量的一字一顿的朗读方式,正
与深切、沉重的心情的相契合。)2无情(长城作为一个没有生命的建筑,见证了这里发生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虽言无情,○1○
实则饱含了痛苦和血泪。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突出了长城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这个词语朗读时,既要加长音节又要加强音量,一则启发思考“无情”的真正含义,二则强调,在诗人心中长城是历史的见证,表达明朗的情感态度。)○1总(总——经常性的,用以突出诗人日夜思念牵挂故乡。这里用加长音节法,传达出诗人对..
故乡的深切思念,感情真挚。)
重音轻读(一般用于表达深沉、含蓄的细腻感情)
云 树 风(云、树、风在中国的古典意象中均表示思乡之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正如那落叶对根的眷念。读这三个词语的时....
候,音量要低,而且气息、声调渐弱,感受越来越浓思念之情。)
3、提问:联系刚才老师的朗诵,想想——课文中是否还有其他重音?对于这些词又该怎么读?为什么要
这样读,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第二人称“你”,仿佛长城就在眼前,直接倾泻内心激荡的情感,感情强烈。)重音重读(强调重音,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凸显长城是历史的见证,同“无情”)倒——顽强,这正如数千年磨难中仍屹立不倒的中华民族。因祖国而产生的自豪感,身居异乡的诗人,体会更深。
重音轻读 水(感觉有水从心中趟过,感受诗人想象中故乡优美的月色)梦(跟随诗人一同感受睡梦中故乡的美好)
4、要求:根据刚才所得的体会,全班自由朗读本诗。(师个别指导)
5、生读诗歌,检验学习效果;点评、提醒注意关键点。
6、根据反复朗诵所体会到的感情,生总结思想内容。
(三)思想主题感知与理解环节(板书诗歌主题)
预见性回答:
(1)思想内容总结:诗为心声,诗人通过对长城的讴歌,抒发了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1作者的故乡在长城之外的内蒙古,而作者现在人在哪呢?台湾(2)主题升华:○
2因为命运的安排,作者从未回过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家是否期盼诗人有一天能真正回 ○
3作者的归乡之情要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祖国统一)○
4那我们能为诗人、为这些漂泊他乡之人做些什么呢?虽然,现实中我们不能做些什么 ○
但,我们可以,衷心的祝愿骨肉同胞早日团聚,母亲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三、本课总结与作业迁移
1、(参照板书)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认真、学的非常的好。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2、作业:要求,根据今天所学,有感情的去朗读和背诵这首诗,为下节课的朗诵比赛做准备。
附注——板书设计 长城谣
席慕容
朗诵技巧:重音(重读、轻读)——情感
主题: 讴歌 赞美长城
热爱 思念祖国
篇五:1《长城谣》教案 教学内容:
《长城随想》
1.学唱《长城谣》。教材分析: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知识与技能:练习卡农节奏,用轻柔的自然圆润的声音,适当的情绪演唱这首歌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长城谣》 教学难点: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长城的相关信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长城随想》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六:《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 地品味诗歌。
3、在学习诗歌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学习会仿写诗歌。
【教学流程】
一、以“境”导读
1、有一种情感,曾经流淌文人骚客的笔端,像涓涓的细流汇成的江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吟唱)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是一种什么的情感?(乡愁 乡思)
2、作者简介
席慕蓉,台湾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长在台湾,20世纪八十年代回故乡。
二、以“法”引读
1、你们以前读过诗吗?读诗有什么方法?
2、先学生读,再教师范读,让学生作比较,谁得更好?好在哪里?
学生给生字注音,学生讨论划分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解决难点。
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
3、推荐学生朗读。
三、以“情”赏读
1、你认为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2、教师范读
⑴学生关上课本,体会诗的感情。(思乡)
⑵从哪些诗句可看出?(第三节)
⑶要做梦,须入睡;无眠,则未入睡。那作者说“无眠的梦”,不矛盾吗?如何理解这样的矛盾呢?(作者想回家乡想得夜不能寐,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到家乡。)
四、以“议”品读
1、诗的感情如何表达呢?(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
2、男女生轮读,想象。借助了什么事物?(敕勒川 阴山下 月色 黄河 长城)
3、为什么要借助长城?有何深意?(组织学生讨论:因为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长城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作者的心灵深度更是故乡的象征,是自己的爹娘。)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教师朗诵第一节,学生想象,想到了什么?
5、这种爱国之情非常非常的浓烈,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第二节)
6、自由朗诵第二节诗,说说要读出什么样的味来。
7、比赛朗诵,互相评论。
五、以“听”背读
1、学生推荐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同学关上课本听读,准备背诵。
2、学生背诵。
3、假如席慕蓉就在我们教室听课,你想跟她说些什么?提些什么问题?
六、以“仿”创读
1、假如要我跟她说,我想说下面的话,同学们想听听吗?那下面我说了,你们把你们自己当作席慕蓉,那想又会跟我说些什么呢?
“慕蓉奶奶,我读了你的诗,我为你浓浓的故乡情节打动了,我也想学写一首诗,你能帮我指点点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写作要求。
⑴诗句形式:
⑴尽管„„
尽管„„
你„„
⑵为什么„„ 而„„
有„„
有„„
有„„
⑵可以将“⑴⑵”连起来写,也可以分开来写,也可以写一句二句。⑶要传达一种感情。
⑷要有具体可感的事物。
2、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师生赏析。【板书设计】
板书1: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板书2:
爱 国
长城——
祖国 民族
具体可感 家乡 爹娘 的事物 敕勒 阴山
月色 黄河
篇七:长城谣教学设计 《长城谣》教学设计
迎宾学校 周彦飞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长城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现代诗两首》都是台湾著名现代诗作家的作品,都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歌,学习本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和意境的优美。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获取独特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情感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目标:
1.把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诗境之美和作者强烈的感情。2.难点:把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课时安排 :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听歌曲《长城长》,让同学们试着记住一句歌词,并思考这首歌跟什么有关系。(长城)
是呀,长城已经成为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更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湾的诗人席慕容来说,长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开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作者简介
席慕容,蒙古族王族之后,出生于四川,后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再后来入比利时布鲁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多次获多种绘画奖。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拥有大量读者。
(三)学生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尽(jǐn)管 焉(yān)支 隘(ài)口 蹲(dūn)踞(jù)荒莽(mǎng)山巅(diān)敕(chì)勒
(四)老师配乐(思乡曲)范读
(五)学生再读
(六)学生配乐齐读
(七)指导朗读技巧
1、注意字音、重音和节奏。
2、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
(八)朗读节奏训练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
冷眼/看人间/恩怨 ..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
写你/不能成篇 .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
(九)学生配乐示范读
(十)诗歌赏析
(1)男生齐读诗歌第一节,全班同学思考第一节写了长城怎么样? 历次战争与“长城”
明确要点: 恩怨荣辱与“长城”
千年历史与“长城”以上内容可以各抒己见,可让学生理解“无情”、“冷眼”等词语的含义,了解作者是怎样以历史的视角、现实的笔法来写长城的。看似无情的建筑,作者却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它当人来写,“蹲踞”的姿态里隐藏了超乎寻常的客观与冷静,曾经的发光剑影,鼓角争鸣都已经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一个“泠眼”亦瞥尽长城上下的千年恩怨与荣辱,唯有长城悬卧天地间成为历史的见证。
(2)全班再读第一节,要求用深沉、舒缓、凝重的语调突现历史的沧桑,配音渲染课堂气氛,营造悠远深邃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背诵。
(3)女生齐读第二节,全班思考这一节写了诗人对长城什么样的情感? 在第一节客观呈现长城的历史面貌后,诗人并没有直接倾诉对长城的赞美依恋之情,而是非常含蓄地写出了古老的长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长城已成为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作者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面对它,自然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又魂牵梦绕、挥之不去,和着乡情结便借助长城的“躯体”、“面容”、长城的“云”、“树”、“风”传递出来。
第二篇:《长城谣》教学设计
《长城谣》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思乡愁,并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3.学习仿写诗歌。【教学重点】
体会情感,把握意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一种情感,曾经流淌文人骚客的笔端,像涓涓的细流汇成的江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李白 而现在,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这些诗句,告诉我,这是一种什么的情感? 明确:乡愁、乡思。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依恋故土,所以,只要有背井离乡,就会有乡愁,乡愁如血液一般,从古至今流淌在华夏儿女体内。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谣》,倾听台湾诗人席慕蓉对故国的一股深情。
二、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生。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慕蓉”是“慕伦”的音译。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一棵开花的树》。
三、赏析《长城谣》
1.回顾《乡愁(余光中)》的赏析方法,由此引入学习。2.先学生读,再教师范读,让学生作比较,谁得更好?好在哪里?
⑴正音、释词。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⑵学生讨论划分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解决难点。3.全体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的内容和情感。
4.明确诗的体裁:诗根据内容的侧重和运用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这首属于抒情诗。
5.老师提问,启发思考:是抒情诗就要用具体的物来寄托和抒发心中的情,这个物就叫意象。
男女生轮读,想象。借助了什么意象?(长城 黄河 敕勒川 阴山下 月色)
6.探究诗的第一、二节
⑴提问:诗人借长城这个意象,向我们回顾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讨论)
提示:回顾了华夏各族互相征战、杀戮的历史,诉说了诗人对长城难以言表的激情。
⑵提问:长城是无情的,而诗人却对长城怀有一种复杂的激情,请同学们再深一层思考,诗人心中的长城,是一座怎样特殊的建筑
呀?然后把你思考的结果,填在横线上(屏幕打出)①第一节:长城是 的见证。
②第二节:长城是 的象征,寄托着诗人的
之情
7.这种爱国之情非常非常的浓烈,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第二节)这一节,是激情迸发的诗章,大家朗读时,一定要有饱满的感情。
8.自由朗诵第二节诗,朗读提示:可轻读、慢读第一、二句,读第三句时重读、稍快,形成语气上的强烈对比,突出由抑而扬的情感波动。
9.探究诗的第三节
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情感发展至极点便演化为梦境,于是诗人梦到了记忆与想象中的故乡——“敕勒川 阴山下”,月色如水,乡愁似海。同样象征中华民族的黄河,此时也不知不觉“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⑵齐读,感受作者浓烈的思乡情怀。
11.再读全诗,感悟《长城谣》的思乡情结,力求成诵。
四、小结。
五、作业:
1.收集你所喜爱的席慕蓉诗歌作品。2.按下列要求仿写: ⑴诗句形式:
①尽管……/尽管……/你……
②为什么……/而……/有……/有……/有……
⑵可以将“①②”连起来写,也可以分开来写,也可以写一句二句。
⑶要传达一种感情。⑷要有具体可感的事物。
第三篇:《长城谣》
复兴中学彭蓉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学会欣赏诗和品味诗。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融进作者的情感来提升朗读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情境设置教学法、讨论法
一、情境导入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依恋故土,所以,只要有背井离乡,就会有乡愁,乡愁如血液一般,从古至今流淌在华夏儿女体内。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早已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湾的诗人席慕容来说,长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开的情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作者简介
席慕容:台湾诗人。祖籍内蒙古。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她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
三、明确目标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学会用四级朗读法来学习诗歌,即听读、初读、品读、悟读。
四、听读诗
1、指名朗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
3、学生说一说,老师在朗读时除了注意节奏和重音外还注意了什么?
点拨:要朗读好诗歌,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注意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同时还要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
五、初读诗
1、学生试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2、介绍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即艺术形象,就是在诗歌中被赋予了作者情感的,能引发联想的具体的东西。例如:余光中在《乡愁》中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自己的乡愁之情。
3、整体感知:
1、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物是什么? 长城、黄河
2、诗歌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六、品读诗
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诗歌来进一步把握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我们分成三个大组进行,比一比,看哪组更棒?
1、品读第一节(第一组)
提问:这节中诗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刻画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点拨:“悲欢”、“无情”、“冷眼”是作者用拟人手法刻画了长城的形象,表明长城是民族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使他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板书:审视历史,重现长城的沧桑)
2、品读第二节(第二组)
提问:这节中诗人借助那些意象抒发自己的什么情感?
明确:诗人借助长城的躯体和面容、云、树、风来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板书:借助长城,抒发满腔的热情)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3、品读第三节(第三组)
提问:本节诗人依靠什么进一步流露自己的什么感情?(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依靠梦境回到故乡,流露出诗人思恋故乡,心系故国的游子情怀。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板书:依靠梦境,流露浓浓的乡思)
4、师点拨、评价各组同学品读情况。
七、悟读诗
总之,这首诗通过刻画长城来抒发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再一次听录音磁带,体会诗人那份浓烈的思乡情,品悟诗歌的韵味。
1、播放朗读带,学生跟读
2、挑战录音中的朗读
学生自由选读最喜欢的小节。
3、全班齐读
八、总结(略)
九、作业 背诵这首诗 板书: 长城谣 席慕蓉
一、审视历史,重现历史的沧桑(咏物)——长城
二、借助长城,抒发满腔的热情
三、依靠梦境,流露浓浓的乡思(抒怀)——恋乡、思国
彭蓉
第四篇:《长城谣》说课稿范文
《长城谣》说课稿
边村中学 章丽敏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长城谣》是冀少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中的第一首歌。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歌曲。诗歌通过对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讴歌与赞美,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和赞美之情。
2、说结构与内容
整首歌曲较短,共三节。第一节,诗人用数十个字,概括了几千年来长城上发生的是是非非,凸显了长城的沧桑之感。其中,“夺”“还”“无情”“冷眼”是这一节的几个关键词,对理解整节诗歌内容与主题的起重要作用。第二节,诗歌抒情的主体部分,抒发了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其中,“总”“一„便”这两个副词,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对理解感情起重要作用。“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是这节诗歌中的两个重要意象,“云、树、风”作者借用古典思乡意象,来抒发自己感情。第三节写诗人梦回故乡,感受梦中故乡的美好。考虑到诗歌教学的抽象性和这首诗的借物抒情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心放在对一、二节内容的把握上。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关键词语和主要意象的把握来理解整首歌的感情。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提示、歌曲的特点和对,我将《长城谣》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演唱技巧——重音(重读、长音,表达不同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演唱歌曲,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感情。○
3、情感道德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歌曲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1○2个目标确定为教学重点,第三个目标确定为教学难点。其中第○
二、说教法和学法
《长城谣》作为一首现代歌曲,对以后的外国诗歌教学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理解这首歌曲的思想内涵,也要让学生学会歌曲演唱的重要学习方法。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演唱、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歌曲鉴赏和演唱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学时,我们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学方法。我的教学对象 是农村七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不是太好或者说比较差。但他们对歌曲演唱并不陌生,而却非常喜欢。学生在理解长城的象征性意义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若用富有感情的演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三、说教学过程
诗歌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自己在反复学唱中用心体会,教师不必做繁琐的讲解,只在重点处加以指导即可。教学过程以引导、提示为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反复演唱,自我感知歌曲主题与情感。因此,我的指导过程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并配以长城的图片,歌词用文字打出,营造深沉的氛围。
透过这首歌,我们仿佛看到了演唱者那颗炽热的中国心,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思乡情。其实,苦苦思恋着祖国的还有许多人,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台湾作家——席慕蓉,走进她的《长城谣》。
(二)、背景资料: 席慕蓉:女诗人。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出生于四川,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后多次获多种绘画奖。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播放诗歌朗读录音,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四)、播放舒缓的、略带哀愁的音乐,学生自由朗读,大屏幕出示重点字词及字音,进一步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
(五)、明确《长城谣》的体裁。根据歌曲内容的侧重和运用表达方式的不同。
(六)、抒情的主要特征:咏物抒怀。
其中的“物”——意象(即用具体的物来寄托和抒发心中的情)。歌曲中主要意象有哪些?
经探讨后明确:“你”(长城)、黄河、敕勒川、阴山。
(七)、歌曲借长城这个意象向我们诉说了什么?
经探讨后明确:长城——诉说了华夏各族互相征战、杀伐的历史,以及诗人自己对长城难以言表的激情。
请同学再深入一层思考,诗人心中的长城,是一座怎样特殊的建筑?思考后,填空。第一节:长城是(华夏各族之间战争、灾难)的见证。
第二节:长城是(故乡、祖国、民族)的象征,寄托着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八)、演唱第三段,试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提示:用什么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经探讨后明确:借黄河入“梦”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九)、如何理解“(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一句?
乡愁使我难以入眠,“梦”就是思念和想象,是了解故乡的强烈愿望。
(十)、探究歌曲的抒情线索抒情重点。贯穿线索:抒情主线——对故乡的思念 第一节:追溯历史,凸现沧桑感 第二节:依恋赞美长城 第三节: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用音乐和画面营造深沉的氛围,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描述祖国统一的flash动画作为结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这首诗的学习更加深入,由乡思、乡愁上升到对祖国统一问题的探究的高度,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板书设计: 长城谣
席慕蓉
第一节:追溯历史,凸现沧桑感 第二节:依恋赞美长城 第三节: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第五篇:长城谣教案
燕厦中学2012—2013学上学期“课内比教学”活动 音乐教案
《 长 城 谣 》
燕厦中学----陈卫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疾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音高、音准、节奏和时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演唱素养。教学准备:ppt课件 电子琴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
1、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结。
2、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二、感悟歌词
1、朗读歌词,体会歌曲中的意境。
三、简谱常识
1、把握歌曲的调式和节,掌握歌曲的唱名和音名。
2、通过对常见音乐符号的介绍,增进了学生对简谱的认识。
3、对歌曲旋律中的节奏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四、教唱《长城谣》
1、范唱,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结合电子琴的伴奏组织教唱歌曲。
3、指导学生有节奏的合唱或分角色地演唱。
五、课后感思。
铭记历史 以史为鉴 拒绝战争 珍爱和平
六、组织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