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时间:2019-05-12 17:1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第一篇: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

围绕“日军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当前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是怎么看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学习讨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2.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影像资料的动态显示和老师的情境设问,上一节生动而深入探究的历史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东三省,带给东北人民是无尽的灾难。而这却更加刺激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他们开始不断向华北推进,扩大战争规模,此刻的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由此中国人民的抗战也将由局部抗战变成全国性、全民族的抗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授:

欣赏一组卢沟桥的照片(卢沟桥是一座历史名桥,而它之所以成为历史名桥,不仅仅因为它的美、它的建筑水平的高超,更因为美丽的卢沟晓月,可爱的石狮子,在1937年7月7日这一天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隆隆的炮声击碎了她的宁静。)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快速阅读P91—92,思考两个问题: ①假如你是东北日报的一名随军记者,你会如何简洁而实事求是的报道此事件?(复述卢沟桥事变的要点时间,地点,内容、影响。略)(出示第一目板书,记住这些关键点)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3.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

4.标志:全国性(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

②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平汉、平绥和平津三大铁路的交汇点。在七七事变之前,日军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假如日军占领卢沟桥,就可截断平汉铁路,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围的形势,由此日军就会以北平乃至天津为据点,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卢沟桥就成为中日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于是,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不断的挑衅,制造了七七事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日军发动这次事变并非偶然,而是蓄谋已久的。

2.卢沟桥事变之后,当时中国的守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这在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谁能说一说中国军队英勇抵抗的典型事例。(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激励将士: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3.就在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守军英勇抗低的时候,日本开始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此刻的中华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过渡:刚才我发觉卢沟桥畔的隆隆炮声让我们的同学震惊了,它也震惊了世界,更唤醒了一个民族。国难当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尤其国共两党,在此作许多努力。

1.八一三事变

2.课件展示国共合作过程:

①西安事变后,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②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7月15日共产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日。

③1937年8月、10月,共产党军队改称(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④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正式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在民族危机千钧一发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中国人民以昂扬的斗志开始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三)南京大屠杀

过渡:(我仿佛感受到了苦难中的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国共两党再度携手,一个在敌后战场,一个在正面战场,有力地打击日军。只是此时的中国正处于一种战争的防御状态,而日军却处于大规模的主动进攻态势,再加上国力的悬殊,我们没能抵挡住优势敌人的进攻。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37年7月平津沦陷,1937年11月上海沦陷,1937年12月南京沦陷(课件展示《七七事变后,日军加紧侵略中国的形势图》)。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当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陷落,日军在那里制造了一幕人间悲剧——南京大屠杀。手段: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时间:六周 人数:30万以上

目的:耀扬国威,最终灭亡中国

(日本近代以来的对中国有计划的一步步的侵略活动,意在从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乃至精神和肉体上摧垮中国人民,以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

2.课件展示(让我们再来直观感受一下那一幕幕人间悲剧)3.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4.议一议(面对这一幕幕惨剧和触目惊心的数据,当我们站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前,回想历史面对现实,有许多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

①看到日军的滔天罪行后,你有何感想?(日军太残酷太残忍了;我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应该坚决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②历史上日军罪行累累,然而当前在日本国内却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③今天他们不仅不承认历史,而且日本领导人还多次去参拜那些战犯。(出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图片并简介靖国神社)看到日本领导人的这些做法, 你有何感想?(我们应反对日本的这种行为,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这正说明他们否认历史,否认侵略;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反省过去;日本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④有人说:“日本侵华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南京大屠杀距今快72周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要向前看。”对此,你又是如何看的呢?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今天所有中国人的美好愿望。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牢记血的教训,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严重罪行,就连残酷无比的德军也都自叹不如,指责日军是“兽类的军队”。据统计,经日军疯狂地屠城,全市有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烧毁,大街小巷尸骨纵横、瓦砾成堆,被杀害的中国军民超过30万人。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六朝之都,在日军的蹂躏之下变成了一个腥风血雨的人间地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落后就要挨打,人民就会受难。我们要吸收历史的教训,增强综合国力,建设强大的国家,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尽最大能力争取和平,避免战争的发生。

73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忘记这段血泪的历史,但是„„„.教师归纳:

1.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是铁的事实,是不容篡改的;

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今天所有中国人的美好愿望,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牢记血的教训,勿忘国耻;

3.我们要时刻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愤图强,使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列于民族之林,才能不受欺负。

(今天的这节课就快结束,但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我们必须牢记)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总结全课)

一九三七七月七,鲜血染红卢沟桥,全国抗战从此起,统一战线终建立。烧杀淫掠滔天罪,南京屠杀三十万。历史屈辱牢记心,开创未来要和平。

历史留言板:

今天我们学习了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一课,请你留下学习这一课的感言(P.91)

①祖国的强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让我向往。②我也意识到祖国的命运和我们息息相关。

③日本帝国主义太残忍了,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耻辱。④中学生应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第二篇: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争”中第二课,前承“难忘九一八”,后启“血肉筑长城”,主要有两大子目“血染卢沟桥”和“南京大屠杀”。由于教材内容和篇幅局限,容易使学生对抗日战争产生碎片化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难以养成时序意识。因此本人拟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对本课进行重构,即分为“狮醒”卢沟桥、国破人犹战、血浸南京城、抚今追往昔四大块,以1937年的时间轴为线索,提升了淞沪会战的历史地位,强调了对历史事件的追思,叩问与感悟,为此在教学中增添了部分教学内容,适当提升了教学难度,使教师进一步发挥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继而努力打造“灵动”的历史课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师通过对多角度多层次的史料选择,结合历史老照片、地图等,指导学生学会简述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把握重要的时间线索,培养学生对历史重大概念的认知能力;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与解读,层层深入,让学生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良好习惯;联系当前现实,尝试通过对历史纪念活动的畅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迁移能力,逐步了解阅读、思考、归纳、分析和判断等历史学习的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课堂中通过对各种文字史料、图片史料、音频史料的合作研读,让学生逐步感知七七事变的前因后果,既能充分联系已有知识分析出日本侵华的深层原因,又能尝试概括七七事变后国人的变化,从而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内涵;同时,注重问题的设置,用一个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尝试激发学生的思考,利用层层深入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探究,调动学生的大脑,拓宽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使之在课堂上与课堂后不断处于思考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得历史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更在于内心,更在于课后的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但不刻意宣传仇恨;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现实危险性,增强忧患意识;通过对在南京国际友人善举的宣讲,树立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从历史汇总汲取力量,培养学生宽容而理性的爱国心态;通过不同的事例,强调理性爱国,借助于当前社会的乱象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学会辨析。

三、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的学生已经有一定历史学习的基础,因此对本子目的教学,要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单要落实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从公民教育的角度来讲,热爱并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应是学生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后得到的一个认识。

2.初二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期,容易对主流价值观产生疑问和困惑,甚至于会有叛逆的思维,这不应该是历史教学的禁忌,反而应该是历史教学的财富,牢牢把握住学生的质疑精神,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不断的思考。

3.建议学生预习课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利用好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契机,营造良好氛围;借助于课后推荐,增强历史课堂的厚重感,不仅

第1页

仅局限于课堂,更应延续至课堂之外,使学生从教师指导学习到自我需要学习的转变,达成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逐步形成更为理性与合理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 【导入】伴随着慷慨激昂的歌声,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课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张照片:在2015年叙利亚战火纷飞,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想念父母,而父母因战火而逝去,于是他在父母的坟墓边安眠。不知道同学们看到这张照片有怎样的感受?

老师与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心酸、难受、悲伤„„这又不禁让我想起在八十年前,中国人也同样遭受了战争的苦难,看,1937年的上海火车站在遭受日军轰炸之后,有这样一个同样经受了战争摧残,孤独无望的孩子,他的父母不知去向,家国破碎而他只能痛哭。这些画面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国?哪有家?”

对于中国人来讲,这场战争过去了七十多年,但那些经受战争洗礼的城市,那座弹痕累累的古桥总在提醒着我们中华民族遭受战争的苦难,让我们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把时间推移到1937,感受“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时代壮歌!

【新课教学】

一、“狮醒”卢沟桥:卢沟桥事变

时间定格在1937年7月7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1.狮见:1937年的卢沟桥见证了什么? 【学生归纳,教师讲述过程】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藉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在遭到中方拒绝后,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县城,从而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2.狮问:为什么全面侵华战争挑起于1937年的卢沟桥?(背景分析)

【教师设问】假如没有日本士兵失踪,日本会不会发动战争?(学生讨论)【学生归纳】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约,《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日本在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三省。

【教师小结】早在1927年的《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中就提及,“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日本按原定计划,将魔爪伸向华北,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也就是说,早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前,侵略者已虎踞北方,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大敌人,可以说“蓄谋已久”!【PPT呈现卢沟桥地图】

【学生分析】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中国北方重要的战略要地——北平,仅有西南面的卢沟桥由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

第2页

【教师设问,学生分析】如果日本夺下卢沟桥会怎么样?可以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围的形势,攻城指日可待,有如囊中取物。

此外,卢沟桥恰恰是平汉线上的咽喉,如日军占领卢沟桥,可截断平汉铁路,以平津作为后方,一路畅通无阻的南下,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卢沟桥就成为中日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过渡】而此前中国国内长期动荡,经济发展迟滞也给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可以说此时的中国“危机四起”。面对此情此景,卢沟桥畔的守军怎么办呢?

【学生朗读并分析】当年抗日将士那悲壮的《卢沟桥之歌》仿佛依旧在永定河上回响,让我们一起来品位歌词,体味歌曲背后的深意。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卢沟桥、卢沟桥,为国争光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教师设问】为什么歌中反复强调“男儿坟墓在此桥”?为什么中国军人抱着必死的信念誓死捍卫卢沟桥?(明知敌我力量悬殊,战斗到底必然会牺牲,依然要守卫,体现抗战之坚决,士兵之勇敢,即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光荣传统。)【教师讲授】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在保卫北平的南苑战斗中,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他激励将士说:“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而他,和他的二十九军一起,践行此诺,战死沙场。无数的中华儿女们正如二十九军将士宋哲元所言: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3.“狮醒”:1937年的卢沟桥枪声响起后,走向历史前台的是什么?(影响分析) 中共: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 “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 “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的响亮口号。

 人民:在中共领导人的号召下,对于英勇抗敌的二十九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连七八岁的小儿也端着水盆供二十九军士兵磨刀之用。远在广州街头的擦鞋童标仔也决定将自己一天劳动所得捐献出去,支持抗日。身处异国他乡的新加坡华侨陈嘉庚,成立了筹赈会,后又成立“南侨总会”,发动侨胞出钱出力出人,支援抗战,用实际行动支持祖国抗日救亡。 国民党:在全国民众的压力之下,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教师设问】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应该怎么做才能打败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联合起来)

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这个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摒弃前嫌,通力合作: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全国人民踊跃参军,共同奔赴抗日战争,成为

第3页

抗战的重要力量。

 从此“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郭沫若语)团结全民族进行抗战成为1937壮歌中的最强音!

朱自清先生在他1939年7月7日写的文章《这一天》中是这样说的:“从两年前这一天起,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从两年后的这一天看,我们不但有光荣的古代,而且有光荣的现代;不但有光荣的现代,而且有光荣的将来无穷的世代。新中国在血火中成长了。”

【教师设问】为什么朱自清先生说,“睡狮醒了”?为什么新中国在血火中成长了?

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任人宰割,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正在逐渐积累,在国家的危亡关头,过去曾经是“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团结”。面对强敌,中华民族觉醒了!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是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们无所畏惧的奔向了战场,而他们身后的爹娘们也深明大义。

四川安县王者成送给他身处战场的儿子一面“死”字旗!白布旗正中写了一个大大的“死”字,旗子左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学生齐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话语昭示了当时的人们深刻的明白了”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捍卫祖国,就是捍卫自己的家园!中国人连死都不怕,何惧日本侵略者!)

【过渡】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试图以武力压迫国民政府投降,在占领平津,进攻华北的同时,也向经济重镇上海发动了进攻,此时的中国:“国破人犹战!”

二、国破人犹战:淞沪会战

时间的指针又指向了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随之,微笑的儿童,静谧的田野也不能幸免于战火,国民政府组织了70万大军投入淞沪战场,日本也先后出动了海陆空军装备现代化武器的部队近30万人,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死伤5万余人;面对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中国军队同样死伤惨重,伤亡27万人。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曾任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的冯玉祥说过,“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一个大熔炉

第4页

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 战场成为“血肉磨坊”,令人叹惋,好在战火无情而人有情。

哪怕如此残酷,哪怕如此艰难,淞沪会战中爱国官兵的英勇事迹依旧感天动地。1937年10月,日军攻入上海市区,副团长谢晋元率八百名官兵坚守西行仓库四昼夜,打退一万多名日军先后六次进攻,毙敌两百多名,击毁坦克两辆。此后有人创作《八百壮士歌》,让谢晋元团官兵不屈的精神传递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八百壮士一条心,四方强敌不敢当。

我们的行动伟烈,我们的气节豪壮。

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把八百壮士做榜样。

【学生思考】听罢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你有怎样的感受?(民族英雄的英勇、中国不会亡的信念)

仿佛又回到了热血战场,热血不会冷却,人民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府把胶州路改名为晋元路以示纪念,今天,谢晋元们依旧是我们的榜样,留存于你我心中!

无怪乎,曾参加淞沪会战的国民党师长黄维感叹“一寸山河一寸血”,而我们更要振臂高呼“万里长城永不倒”!因为,面对日本现代化的屠刀,中华民族的儿女们的血肉铸成的新的长城!由于日军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淞沪会战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

【过渡】上海不幸沦陷后,日本的侵略矛头又指向了曾经的国都南京。

三、血浸南京城:南京大屠杀

1.南京在哭泣

据说在战争爆发前夕,日本侵略军去寺庙烧香念佛,乞求胜利。而文豪泰戈尔听说此事后认为这简直是对人类善良的绝大亵渎和讽刺。于是他愤然提笔写下了《敬礼佛陀的人》的长篇诗歌,鞭笞魔鬼们所谓的“善心”。

把他们走过的绿野和闹市的道路,用鲜血染红了之后,必定会引起哭泣与哀号……

——1937,泰戈尔《敬礼佛陀的人》

时间定格在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上海后,分兵三路西进,围攻南京,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教师设问】南京城在哭泣,它为何而哭?曾经的都城南京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受的是怎样的蹂躏?

材料一 “(日军在南京城)首先抢到的是食物,但其他值钱的,特别是容易携带的物品亦任意抢夺。住在屋子里的人也遭抢,只要抵抗就被打死。”

——《纽约时报》(1938年1月19日报道)

材料二 “日本军队根本不管是否是其他部队的管辖区域,都进行抢劫……何况在已钉上司令部标牌的建筑物内,满不在乎地行窃,这也太过分了。”

——《中岛今朝吾日记》(日军16师团长)

材料三 据原南京国际安全区国际委员会1938年3月—6月的调查表明,由纵火所造成的损失占南京城区市民家庭总损失的52%,动产中的损失有近50%被日本士兵抢去了。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教师设问】如果把这几段史料用高度浓缩概况,同学们会选用什么样的字眼?(烧/杀/抢)

第5页

材料 从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六周的时间内,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杀戮,30万人被杀害,还有大量的妇女惨遭蹂躏。如果以秒来计算,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

南京大屠杀经过图。

材料 日本报纸报道南京失陷后,日军进行斩杀中国民众的“竞赛”。

难道中国人的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在他们眼中只是游戏的道具吗?日军的暴行实难理解!听到,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文字和图片,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沉重,一样的愤怒,一样的不甘,一样的难以置信。据一份被美国情报局截获、解密的1938年1月17日由日本外相广田弘毅自东京发给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一份密电:“据可靠的目击者直接计算及可信度极高的一些人的来函,提供充分的证明:不少于30万的中国平民遭杀戮,很多是极其残暴血腥的屠杀。”

据日本自己的资料显示,多少人因此丧命?(30万!)又有多少家庭因此而破碎?历史再一次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国哪有家!2.南京想叩问

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一直到达苏州,延展的距离是320多公里长、死难者身上的血重达1200吨、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这些骇人的数字,多么触目惊心;这样的人间惨剧,多么难以想象„„让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 回望历史,叩问苍天:

为什么日本侵略者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兽性尽显呢? 为什么日本媒体会大肆报道明显违背国际公约的暴行呢?

材料 回顾人类的千年历史,有一点非常清楚,那就是战争期间的残忍暴行并非是一个种族或者一种文化的独有现象。文明的外表似乎过于单薄,人们能够很容易的将其撕去,特别是在战争的压力下更是如此。

第6页

——张纯如《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

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们很心痛,但“痛苦不是财富,对痛苦的反思才是财富”。在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下,日本民族更走向了极端,在战场上的日军成为战争的附属品,成为了毫无人性的战争机器,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悲剧,真正是人类的浩劫!3.南京有温暖

当我们似乎为战争的残酷而绝望的时候,亲爱的同学们,千万别放弃希望,在1937年的南京,那如地狱般的岁月中依旧有天使的身影。他们或许是大学教授、或许是公司职员,但在千千万万的南京人民心中他们是“活菩萨”、“守护神”。

他们以一己之力抗衡非正义的反人类的日军暴行,他们不仅伸出援手救助了25万难民,更用手中的纸笔、相机记录下发生在南京的一幕幕惨状,成为日后远东审判不可或缺的直接材料,更在当时就想方设法把日军屠城真相送出重围,使日本政府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将大屠杀主要责任人松井石根及以下将校80 余人撤换回国。

他们的存在无疑彰显了那些身处战事中的国际友人们对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关怀与同情,他们的行为温暖了南京,温暖了中国,也温暖了今日的你我。

四、抚今追往昔

【教师设问】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就是这些,学完此课,你有怎样的思考?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缅怀历史?

【学生各抒己见】为避免日军侵略,国家应该强大;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历史不容忘记。【教师点评】历史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告诉我们,历史不容忘却!“忘记大屠杀无异于第二次大屠杀”!勿忘历史不等于仇恨别人,在勿忘历史的基础上应该追寻和平!

【教师推荐】课堂上呈现的历史毕竟有限,仅仅是其中的片段和浓缩,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仅靠课堂还远远不够。即便在今天还有亲历者留下了证言,还有学者在不断的研究、分析、思考这场战争。我相信,要了解更多的历史可以从书籍入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1.张纯如《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 2.吴广义《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 3.东史郎《东史郎日记》

4.李继锋《从沉沦到荣光——1931-1945抗日战争全纪录》 【创作三行诗】

走过1937,它坎坷艰辛,它经历磨难,又在这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酝酿着新的希望,正如习主席在九三阅兵式上所言,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请同学们拿起纸笔把心中喷薄而出的情感化为文字,从多个角度尽情书写或图画,与大家分享。【学生自主设计活动】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想到别样的纪念活动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阅读史书观看纪录片,组织历史辩论赛/读书分享交流会等等)【课后探究】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历史中走来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值得我们在课外探究,老师建议大家:

 品一品丰子恺先生的抗日漫画,试着拿起画笔自己画一画。 走出家门,寻访无锡的抗战痕迹,听一听战争中幸存者的心声。 找一找我最喜爱的抗战歌曲,查一查歌曲背后的故事。

 面对某些受到日本教科书蒙蔽的普通日本人,你有什么想对他/她说的呢?不妨拿起笔写一写。

【结语】尽管历史已经过去,但历史的记忆犹在,让我们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努力让今日的世界不再有失去父母的儿童,不再有失去家园的人民!

第7页

五、教学反思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

——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的爱国教育为例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时代的浪潮中,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要,同时也符合青少年自身发展成长的身心特点。历史课堂同样也要顺势而为,不仅停留于讲讲历史故事,照本宣科式的“教教材”,而应在历史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初中学生,尤其初二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而历史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的思想阵地。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不仅要收获生动的历史知识,更应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从历史中获得感悟,从而指导自身人生之路的发展。只有在历史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发展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核心素养的国际化人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就是很好的课题,能充分借助于历史知识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如何体现历史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还需要不小的努力。如何在本课的教授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更是不小的挑战。

一、爱国,要铭记历史

回首旧中国,从晚清开始一次次的被侵略与反侵略,使得中华民族承受了深重的灾难,而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瓜分中国,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为实现民族独立,避免亡国灭种的可能,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中华民族终于觉醒,此时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从未这么强烈过!但如何把这样的爱国情绪传染给生于21世纪的中学生呢?历史的细节就很能说明问题。在本课的教授中,出现了一张张历史人物的照片,尽管大都是黑白画面,教师也并未特别说明,只是把这些画像结合历史人物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相互映照。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配合照片中的各种表情和动作,从而自觉自发的给冰冷的文字赋予了“人性”:他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穿戎装或着便服„„不变的是他们曾经存在过,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仅是历史人物,哪怕是没有生命的卢沟桥和其上的石狮子,教师也能赋予其“生命”,在本课第一子目“’狮醒’卢沟桥:卢沟桥事变”的教授中,借助无言的建筑,赋予他历史见证者的绝佳身份,尽管屹立千年不倒的卢沟桥在1937年7月增添了一些新的伤痕,卢沟桥上神态各异的石狮也有一些弹孔,这无疑是文物古迹的缺陷和遗憾,但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过往中的历史事物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境遇,历史遗迹所拥有历史的沧桑感也是一种财富,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更要学着铭记历史,从而有所得有所悟。

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如“南京大屠杀”,难免会有老师在授课时采用大量的令人看到感觉不适的照片,如被砍头的画面,如尸体堆叠的画面等等,以此作为最“生动”的史料,来激发学生的愤恨情绪。只是这样做真的合适吗?且不说授课的对象是初中生,我想敏感的女生在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很有可能产生不适,甚至成为噩梦。诚然,这些是历史的真相,在今天能够重现这些珍贵的史料很不容易,出发点无疑是直面残酷的历史真相。可是残酷的历史需要这样的展示吗?历史学科教育绝不是简单的感性地渲染,而应侧重理性的感悟,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通过变现方式更为平和的照片,文字、数据、地图等,同样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建构了审视历史的不同视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年岁的增长自然更为成熟一些,到时有能力去进行自我探索。

历史值得铭记,铭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那几个时间、几个人物,几个事件,更需要通过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缅怀先烈,传承爱国精神!

第8页

二、爱国,要联系当下

有位意大利历史学家,名叫克罗齐,他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尽管他的话有人会产生误解,以为历史就是拿来主义,实用主义。实际上,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当生活的发展逐渐产生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而风云变幻的当下,社会上各种史观、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如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等来混淆视听。面对此情此景更需要历史老师把握好方向: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对学生而言,获取资料的渠道多种多样,有书籍、有新闻、有网络等等,在信息大爆炸的现在,学生接收到新鲜的多源的资讯,很容易就会对学校内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产生质疑,甚至有逆反心理。因此借助于历史课堂,把握好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历史教学中穿插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解读和批判。以中日外交中存在的一些波折和历史遗留问题为例,就某些日本人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认为数据失实,不足为信;或是日本国内存在的美化侵略的教科书问题,可以在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思考,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与应对之策。此外,让学生开动脑筋,立足自身畅想纪念历史的方式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想,这恰恰就是历史学习的意义所在,毕竟今日之事是受历史、地域、利益、情感等诸多因素的左右的,指导学生拨开现实的迷雾,在历史经验的指导下才能看的更清、更远。

三、爱国,不止于课堂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体现的共同的思想和精神即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其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了对人的关怀,才有历史的前行;有了对人的尊重,才有社会的和谐。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民族精神,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更是在抗日战争中获得的,抗日救国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值得铭记。战争的亲历者至今虽然已经寥寥无几,但他们更是宝贵的财富,是“活着”的历史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提醒同学们关注身边的历史,从博物馆、纪念馆到身边的鳏寡孤独的战争幸存者,他们都值得尊敬与善待,只有善待生命,才能更好的避免人间悲剧的再次上演。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最后设置了课外探究环节,通过各种形式如绘画创作、口述历史书写、音乐赏析、书信写作等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关注课堂之外的人和事,让历史课堂在无限的空间内扩展。

总之,本课的教学遵循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价之中,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对祖国乃至对全人类的历史责任感。但由于课时有限,材料众多,难以取舍,加之要体现教育的价值导向,因此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参与度不是很高,但如前所述,历史不至于课堂,通过课外探究的设置,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把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打开了历史视域,最终必然会形成对历史的更为深刻的理解,未来必能成长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

第9页

第三篇:2017八上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2.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2.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教学教具:多媒体。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方法:图片引导,启发,引导,讲授。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七七事变

1.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2.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3.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本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

结论: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摒弃前嫌、求同存异、相忍为国、相互作出妥协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和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对新时期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

其一,结束了国家分裂、两党对立的局面,推动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其二,实现了全民动员,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持久坚持和最终胜利。

其三,洗雪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奇耻大辱,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其四,深刻影响了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其

五、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加快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启示

启示之一:一国之内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并存的合作形式。启示之二: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党关系的重要合作途径。启示之三:“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板书:

一、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C)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不同时代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下列语句产生的时代顺序是(B)①“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④“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3.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创作漫画《七七与切切》(如图),图中两个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作者的创意主张是(A)

A.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会自取灭亡 B.表明部分日本人反对战争 C.表明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D.表明日本一定要灭亡中国的决心

4.电视机《中国兄弟连》讲述道: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D)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八一三事变 ④西安事变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6.“不怕你龟儿子轰,不怕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坚固的防空洞——不怕!

让你龟儿子凶,让你龟儿子恶!老子们总要大反攻——等着!”这是在中国的战时陪都街头流传的民谣。陪都所指城市是(C)A.南京 B.武汉 C.重庆 D.成都

7.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我国某一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的纪念馆拍摄的一幅照片,你知道这幅照片的拍摄地是(B)A.沈阳 B.南京C.上海 D.重庆

8.如图,被现在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D)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9.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D)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作业:填充图册 课后反思:

第四篇:《全民族的抗战》教案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结合时政,简单回顾七七事变的过程和影响;

B、通过阅读课文及史料,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过程及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史实;

C、研读史料,讨论交流,说明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明确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情境,分析两个战场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B、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英勇不屈、顽强抵抗的民族精神,学生能明白团结一致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起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B、认识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日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树立爱国意识和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知道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2.难点: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与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1、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以学为中心、“提升学力”“史地结合”

2、策略方法:史料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个别化和协作化、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关注现实

(ppt显示)出示《满江红》(据岳飞原作改写)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六十年来仇与恨,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南京耻,犹未雪;

家国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富士山缺。

壮志饥餐东虏肉,笑谈渴饮倭奴血。

待从头,收拾小日本,雄世界。

师:这是互联网上流传的一首词。请同学们思考,对岳飞《满江红》的这一改写反映了当前中国民间对日本的一种什么态度?

学生:一部分人敌视日本,“仇日”心态。

师:“仇日”现象在当前中国并不罕见,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以“愤青”自居,编写了大量这种“仇日”作品。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种“仇日”心态呢?

生:历史上日本曾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现实中,日本还在否认侵略事实,造成了当前中日关系的紧张。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段历史——全民族的抗战。(板书:全民族的抗战)让我们重温历史,走进历史。

(二)民族抗争:国共合作,携手抗日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多媒体呈现图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图2: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演讲。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实现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当时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接着,教师可出示以下资料,让学生结合教材,了解“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反应以及回应。

资料1: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资料2: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思考:中共抗日通电和蒋介石的讲话分别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这能够说明什么?

(答案略,见教参P162)

◎最后,教师结合教材中的问题,并引用毛泽东的话,让学生明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意义:

2.全民族的抗战

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图片,全面了解什么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华民族是如何进行全民族的抗战的。教学时,可将此部分内容分为以下两个环节。

环节一: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图3-

17、图3-18,简单讲述平型关战斗和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平型关战斗。可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一些通俗读物,增加感性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请几位学生讲一讲他们知道的“平型关战斗”。同时,多媒体播放——电影《太行山上》、电视剧《八路军》或《亮剑》等选段。

◎台儿庄战役。可先向学生展示“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的情况,让学生大致了解敌我双方形势;其次,在讲血战台儿庄时,可以结合相关资料展开,让学生体会中国军人的英雄顽强、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精神和各阶层众志成城,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百团大战。让学生自主学习——P77“阅读卡”

百团大战是为了粉碎日军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的图谋,打破其“囚笼政策”发动的,其主要目的是破袭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图3-20表现的是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者彭德怀在战壕里,一面观察敌情,一面指挥作战的情景。从战争全局看,百团大战牵制了日军兵力,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并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抑制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思考: 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设计意图:平型关战斗和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期间重要战役的代表,教师可以进一步结合图3-19及相关文字资料讲解。课堂上,可以请学生展示资料,也可以用表格形式列出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结果等。知道战役的概况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上述细节,而是通过示意图,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积极军事行动,体会国共两党的合作、团结抗战、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环节二:众志成城与共赴国难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3-

21、图3-

22、图3-23,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全民族抗战。其中,图3-21表现的是具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的冀中回民支队,他们是全民族抗战中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图2-22表现的是海外华侨全力以赴支援抗日,给抗战提供物质上的援助。图3-23的杨靖宇是抗战中英雄群体的代表,它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精神。

◎多媒体出示图3:《海外华侨捐赠的救护车》;图4:华侨领袖陈嘉庚画像

说明:抗日战争期间,在华侨抗日社团和爱国华侨的影响和带动下,世界各地为捐资助战的华侨抗日筹赈运动如火如荼。在抗日战争中,凡是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就有捐资助战的事例。抗战期间,华侨不仅在当地对祖国的抗战进行现金和物质方面的捐助,更为国内的抗日战场送上了一批批优秀儿女。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曾出现过两次大规模回国参战的热潮。

◎知识衔接:连连看(课堂活动,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讲述战场军事行动的基础上,选取抗战洪流中不同群体,从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人们是如何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教学时,利用丰富的影视资料和史料,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全民族的抗战?全民族的抗战及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人士的援助,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师过渡:我们的抗日战争把各方的力量组合在一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延安 就是把革命火种播撒到全国的地方。请学生朗读《延安颂》。

问题讨论:结合所学知识与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三)民族启示(略)

五、作业布置(略)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书本上内容不多,需要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这部分内容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我想,如果事先让学生准备,去查找资料,由学生自己讲出来,效果会更好。虽然,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积极踊跃。课堂讨论是开展新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课堂讨论我认为有以下好处:首先,是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有些问题,经讨论,思路一下就清晰多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其次,是新教材所提倡的学生主动参与。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但我也发现个别同学并没有容入讨论之中,或者依附于他人的思考,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讨论是种好办法,更多的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学生明确的目的,不能坐享其成。在学生自主思考基础上的有效讨论才是课堂需要的,千万不能为讨论而讨论。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制定合适的讨论题目,更加有效的组织讨论。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

第五篇: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简述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及历史思维能力。认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材料研读》与《相关史事》,分析历史材料和历史史实,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形成历史认知,提高解析历史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为例,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南京大屠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4年7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讲话中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七七事变 1.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有向华北地区推进。到1936年,日军已经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战争一触即发。

2、教师展示: 《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并提问:你们能说一说卢沟桥的地理位置怎样?

学生回答: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七七事变的相关信息。

学生回答: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便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教师讲述:不久,日军调集大量军队,入侵中国。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在北平保卫战中,赵登禹、佟麟阁两将军壮烈殉国。

目标导学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教师讲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军。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共赴抗日。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一下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学生回答: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不久,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教师讲述: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发表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教师强调:抗日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动员并团结全民族力量展开长期抗战的根本保证,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目标导学三:淞沪会战

1.教师讲述: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于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2.教师展示图片:《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强调中国守军艰苦奋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出淞沪会战中的英雄事迹有哪些? 学生回答: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日,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军在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敌机5架,初战告捷。

4.教师提问:淞沪会战的结果如何?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四:南京大屠杀

1.教师过渡:日军进攻上海后不久,就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南京大屠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2.教师展示图片:凸显日军暴行

3.教师强调:南京大屠杀是日军进攻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对象是无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军警。这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在南京大屠杀中屈死的30多万无辜的生命向我们昭示的是人类用鲜血写就的祈愿: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三、课堂总结

日本帝国主义经长期准备之后,继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变后,寻衅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它灭亡中国、称霸亚洲的狂妄计划。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日本对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须予 以承认,其侵略行为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而南京大屠杀仅仅是这无穷灾难中的一个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法西斯幽灵的复活,揭露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历史真相,抹杀侵略事实的险恶用心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历史真相,抹杀侵略事实的险恶用心

二板书设计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影响:日本全面侵华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1937年 9月 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2.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淞沪会战

1.经过:守卫宝山、四行仓库保卫战、空军首次参战

2.影响: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达30万以上

三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一种对历史的理性审视和反思。在尊重学生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性而不失理性地去认识南京大屠杀等历史真相,从而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出材料,以材料展开问题,加上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良好思维习惯。在以后在教学中,要更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自身的教学中的作用,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下载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民族抗战课件

    全民族抗战课件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教材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难点是如何分析历史材料,全面、客观地评价......

    全民族的抗战

    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 [教学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3、讲......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全民族的抗战》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全民族的抗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发动的侵华事件,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正确理解正面战......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课件

    课件实质是一种软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课件,一起来看看吧!一、教学目......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教材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难点是如何分析历史材料,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习题

    第2课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一、选择题 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柳条湖事件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卢沟桥事变又称 A、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柳条......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空信二班 谢谦 2014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

    《全民族抗战开始》教学设计2

    第13课 全民族抗战开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