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报告 [1500字](定稿)
历史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报告
一、研修背景及相关信息
1、背景:在新课改澎湃春潮的激荡下,我校教师也刷新了教学理念,并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展开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过几年的努力,课堂教学气氛、兴趣都比前活跃与好转,学习能力相对比以前提高。然而,我们付出的努力和所期望的结果却还相距甚远,近年历史中考平均成绩皆很不理想,这就不能不引起我校同行们高度重视,因此,我校政史地组又进行了“有效教学”的探讨,力图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学科与课题: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
3、研究主要问题:从《秦王扫六合》这一课例研修中探讨“有效教学”。
二、研究过程:
1、主要研究过程:
第一、准备阶段。查阅课改资料,系统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确定研讨对象,准备好相关实施材料,形成研讨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第二、实施阶段。按方案实施,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收集“有效教学”材料。第三、总结阶段。认真进行分析、综合和总结研讨经验,撰写课题研修报告。
2、主要研究方法:
(1)理论依据。??以这次“国培”专家的讲座,尤其是相关“有效教学”和“课例研修”的理论为指导。?以网上访问“有效教学”前沿理论做补充参考。(2)搞好效果检测。选三个平行班,遂班实施试教,并及时进行效果检测,确保效果检测的可信度。(3)科学调整教学设计。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更加有利于开展“有效教学”,把检测效果和课堂观察当作改进“教学设计”的第一手参考材料。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学生应该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掌握“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通过启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图表,把抽象化形象、具体,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忆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学情分析
1、知识状态
(1)、对秦朝的各类制度、政策了解不多。
(2)、对长城非常熟悉,但是对其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
2、认知能力
(1)、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2)、理解思维能力水平较低,对一些专有名词或概念如“中央集权制度”不易理解。
3、学习情绪
(1)、对扫六合、焚书坑儒等故事性较强的事件非常感兴趣,有求知欲。(2)、对制度、政策、措施的原因分析、结论评价不感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如何看待“焚书坑儒”,理解“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二、教学设计
(一)、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讨论法、图解法:引导学生看图,组织学生自行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
3、角色置换法:请学生重现历史的精彩场面,启发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教学资源:
1、素材:《秦始皇像》、《战国形势图》、、〈〈秦统一六国形势图〉〉、各国化货币、文字图片、长城和灵渠景观、《秦朝疆域图》等。
2、课件:自制多媒体课件,音像图片资料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视频《荆轲刺秦王》,创设 历史情境。
师:视频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 的什么事件?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生:“荆轲刺秦王”。师: 故事讲完了,我们来思考一生:讲“荆轲刺秦王”个问题,荆轲应不应该刺杀秦王呢?有人认为荆轲很伟大,为挽救燕国献出了自己生命,但也有人认为荆轲不应该刺杀秦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秦王,看看他是否该杀。那现在就请同学们随我走进秦朝,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
的故事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是重点。
预期效果: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从“人心所向;实力雄厚;善于用人”三方面分析、讨论、回答“秦统一的原
师:(画面展示《战国形势图》)学生:齐楚燕韩赵“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个国家?分魏秦,西边是秦国,齐别找出它们的地理位置,其中最强国在东边,燕国在东北大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引导学生看地图回答问题)。师: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料
面,赵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魏国和韩国夹在中间;最强大的是秦国,因为秦国经过了商
p56--57,启发学生分析、讨论秦朝鞅变法。
完成统一的原因。
师:归纳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主 要为三点:首先,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其次,公元前356年,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实力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回答“秦统一的原因”。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 家。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 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第三、善于用人。嬴政秦王嬴 政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 等有才干的人。
师:秦王灭六国从何年开始?哪年结束,能说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吗?
因”等课堂活 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像、秦统一 动,突破重点,六国形势图等,引导学生看图,加 培养学生的阅深理解和记忆。读理解能力,锻 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分
师: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
学生看形势图、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析问题,解决历什么国家?定都在哪里?
史问题的能力。师: 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统一的过程
3、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师提问:新型国家的统治者秦始皇是如何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 教师:采取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7-59,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以上提出的问题。
教师:既要采用多媒遂幅展出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措施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交流,并进行点
十年间先后灭掉了六国,先后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学生: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拨、启发。最后教师归纳秦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 学生带着问题,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阅读、看图、理解、思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考、分析、讨论、并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教师结合图表进行讲解中央集权制度,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突破难点。
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回答“秦为了巩固统一的措施”。
是教学的重点。
2、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 其中:建立中钱。统一度量衡。(意义:巩固了秦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是难点。可通过展出图解与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预期效果:启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3、文化上、把小篆做为全国规 范的文字;后又推广隶书。(意义:学生通过看展示的图巩固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表,阅读课文,听老师
4、思想上,焚书坑儒。(危害:讲解,把握政治上的措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施。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
5、军事上,派蒙恬反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6、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学生经自己的阅读思
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考后,结合教材p58相关图片和老师的讲解,理解、把握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方面的措施。
师:看图完成疆域四至: 指导学生看图掌握秦的疆域。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达:南海
教师小结: 秦的统一给中华 民族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上合并,国家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 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 的融合给人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与 凝聚力,正是有了这种情感与力量,在以后的岁月中,再乱的形势,再强的外敌,都休相把中华民族分割开来。
我们《秦王扫六合》这一课后,对秦始皇也有较全面的认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课后,大家可展开讨论。
三、秦朝的疆域 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秦朝疆域四至,从中体会秦统一的意义,认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
四、小结和课外检测
通过小结,强化秦朝统一的意义,促使学生从感性向理性的转化。
利用下一节课时间进行小检 测 : 1
2、写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封建国家是_________。
4、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5、简述秦朝疆域的四至。
6、7、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对后世产 生深远影响?
8、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
四、板书设计: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秦统一的原因。
(1)、民心所向。
(2)、实力雄厚。
(3)、善于用人。
2、统一过程。
(1)、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
(2)、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21年;
(2)、建立者:嬴政(秦始皇);
(3)、都城:咸阳。
二、秦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把小篆做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推广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修长城。
6、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达:南海
四、小结与检测
三、问题讨论:
1、首先提供三次检测结果一览表为参考:
2、第一轮课问题,经课研组讨论归纳,主要有两个:
(1)、课堂教学在落实三维目标上,这节课总体效果不令人满意(从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可见)。主要原因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过程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2)、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堂教学气氛不佳。主要原因分析: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关系处理不够合理,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
执教老师(杨霞),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策略上,有尖对性地重新修改教学设计。
3、第二轮课问题,在三维目标的落实上,比前节课有了明显的改进,效果也显著提高(见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但是,在学生的与参与教学活动方面,课堂整体状态有点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的提高,这方面,需要执教者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
4、第三轮课,三维目标落实得非常好,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第二轮课时出现的那种状况也得到解决,教学效果在原基础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见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
四、研修结果。
1、结论与收获:
(1)、明确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获得进步或发展的程度高,为高效;程度低,为低效;没进步,为无效。教学的有效与否,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学生没收获,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即使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例研修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例研修这一程序: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评价、反思——改进教学设计,螺旋循环,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教学朝着健康有效高效行进。本课例《秦王扫六合》教学经过这一程序后,学生获得了明显的进步,从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之数据便可得到证明。
(3)、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实施。准确领悟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备课时,结合学情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使之细化、小化,使之可操作、能测量,确保目标的达成,这是“有效教学”的标志。本课例《秦王扫六合》在第一轮课中,因目标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影响了目标的达成度,经过调整,第二轮课,大大提高了目标达成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参与为形式。有效教学不仅关注教师得怎么样,是否有效;更重要的还要看学习的主体学生学得怎么样,有无进步。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既要备教学策略又要备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尊重学生认知基础,写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案,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为成有效教学。
第二、要调控好课堂状态,避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形式化。在实施《秦王扫六合》第二轮课时,在教学策略上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的积极性,一时忽略对课堂的调控,使课堂曾一度出现了混乱状态,若不及时进行调控,讨论交流就会偏离课题,成为低效或无效教学,因此,调控好课堂状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
第三、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有效教学”为目的,主
动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策略,并大胆实践,认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2、体会和感悟
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课例研修,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只要参与课例研修,就会自然卷入到研修那种螺旋往复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能使教师课堂教学的潜力得开发,能量得到最大的释放,功力得到最好的磨砺,智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得到不断地完善,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在业务上自我超越,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篇:历史有效教学课例研修总结范文
历史有效教学课例研修总结
木棠中学李志光
我们在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历史备课组只有三位成员,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们积极的投入到了学习改革之中。经过自己的努力结合本次“国培”研修我们备课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下面我就我们的课例研修做一简单的总结。
一、研修背景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学历史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新课程与有效教学成为我们思品课教师的重要课题。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贴近生活的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理论意义有效教学需要树立以下理念:有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些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实施有效教学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历史课真正达到有效教
二、研究过程
1、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历史课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冷落和贬低发展、探究,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融,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时政热点、名人轶事等),把历史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活动课《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有意识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
2、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以学习者的知识的主动积极发展为目标的课堂里,教师的根本责任是让每一个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主动的发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40分钟课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是否感到安全,能否与教师、同学和
谐相处,认真讨论,能否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地处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实现认识或情感演算的碰撞与融合,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师而言,首先就是在教学中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的方向。倡导和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与同伴的平等,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评价与鼓励,激励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氛围。有教学的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一致、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支持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学会与老师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求知识,良好态度的养成离不开激励孕育的沃土。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民主平等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这一问题的时候,我把一言 堂改成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未来几十年,老年人将占人口的1/4以上,其成因就在于现在实行计
划生育,独生子女几十年后将占绝大多数,每个人几乎要赡养四个老人,社会和家庭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他们的解决方案,讨论其可行性和存在的弊端以及补救的措施。全班交流时,学生在自我否定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还发现了许多新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既端正了自己的认识,又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3、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面对开卷考试的发展趋势,既要做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又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其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在校园内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知多少?”竞赛、举办安全讲座、演讲比赛、创建平安校园手抄报比赛、政治小论文征文评选活动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各学科之间是融汇贯通的,《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因此思品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把思品课讲成纯政治理论,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历史教材的知识点,又用思品课的辩证思维方式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第三篇: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心得
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心得
(1)学科:英语
(2)所用教材版本:
(3)课题名称: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教学设计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
描述动物特征及产地等,表达喜好并说明理由。
学生能读懂描写动物的一些短文.
学生能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就喜欢的动物及原因进行交流,能用英文仿写有关自己熟悉的动物的文章。
3)情感目标
了解世界上的一些动物的产地及习性,培养学生的爱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The pattern “Let’s„”
2.“Why”questions,3、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在前面的知识中学习过一些动物的表达方法,通过本单元内的学习,可以掌握更多的生活中与类关系密切的动物的词汇及相关信息。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描述他们的家养的动物名,习性等,并可以就动物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这些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学生容易理解,并利于开展听说读写的活动。
Period 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arget language:
1.Words & phrases:
2.Key sentences:
Let’s see the pandas.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e lions?Because they are cute.Ability goals:
Enable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and talk about animals.Learning ability goals: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how to listen to and talk about animals.Teaching 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
1.The pattern”Let’s„”2.Why questions.Teaching aids:A tape recorder.CAI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ays:
4、教学过程:
三、课例研修心得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10年11月1日至今,我有幸
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在培训中我不仅有机会聆听了多位英语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我培训班其它各位同行进行了交流,下载到很多有用的教学资源。这次培训不但加强了自身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班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首先要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教学视野。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发现自己以前的埋头苦干无效果是因为自己对中国的教育没有整体认识,没有认清航标。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英语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一位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婴儿,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未之欣喜若狂。
第二,不断学习理论,加强实践应用。
作为一名曾经参加过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英语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认识到自己不足,渴望学到更多的东西,提升自己。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第三、加强英语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在这次紧张的培训中,我感受到了更多的是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我都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初中英语的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合个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第四、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培训过程中,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喜爱。我坚信,课例研究过程中的这种不服输、不言败,孜孜以求的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
第四篇: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探究”课例研修报告
★邓宇香
本次青年教师园丁工程基地研修活动的重要研修理念是让园丁学员以课例为载体,完整亲历从理论学习到行动研究,连环改进的全过程,成为有研究能力的教学实践工作者。而我们作为青年教师园丁工程的学员,在这次研修中有三大目标:第一是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堂观察诊断与现场指导、扎根课改现实问题的课例研究等活动,提高我们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持续改进各方面的能力;第二是增强课堂教学研究能力,通过行动学习、行动研究,提高学科素养、学习和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方法,在“听中学、做中学”;第三就是积累一批有价值的课例研究成果,即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力求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在这次研修中,我呈现的课例是语文S“电话留言”。
一、研修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虽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意义非凡,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重视这块内容的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一到百花园的地方,除了提醒学生背诵“积少成多”,其他的内容几乎让学生自己看看就算了。所以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期中期末检测中“口语交际”部分几乎很难过关,可想而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口语交际教学也成了“盲区”。
二、研修的方法与过程
在这次研修中,我的主要研修方法是实践、反思、导师引领、自主整改、再次实践;研修过程是:第一步,教学实践,发现问题也就
是第一轮上课,导师们观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步,反思交流,导师引领,进行细致的评课;第三步,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备课,修改教案和课件;第四步,再次实践,逐步完善,根据修改后的教案上好第二轮课,再评课总结。
(一)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反思交流,导师引领
第一轮上课时,我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但是自我感觉状态欠佳,课堂调控似乎没有做到很好,效果并不显著。通过导师学员共同评课,总结了一些问题:
1、由于是口语交际活动,学生似乎显得有些肆无忌惮,我没有在上课前强调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只注重强调“说”,忽略了“听”和“评”;
2、小组合作的时间没有给够,要求没有细化;
3、创设的四个非常好的情境给学生,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尤其
5是不能乱打的。
导师们还一针见血地总结出我这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口语交际要“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与共,而我只注意引导学生口语表达,却忽略了交际能力的训练。
(二)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实践,逐步完善
经过第一次教学实践,自己观看了授课光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真倾听了导师们的意见,我着手修改教案和课件,把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1、在上第二轮课的时候,我上课伊始便引导学生注意了一个问题:口语交际活动,“说”很重要,所以大家要大胆发言;“听”也很重要,所以大家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要认真,学会尊重别人;“评”也很重要,我们在听的时候除了认真,还要细心发现问题,大胆而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诚地说出来。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正确意识,所以课堂纪律非常好,与第一轮课的另外一个班级相比,状态完全不同了,看来,教师的课堂引导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完全不能忽视。
2、因为上课开始引导比较到位,我自己本身很投入,所以学生也自然投入。第二轮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我非常惊喜的是:我在巡堂时,好几个小组的学生主动向我提问,甚至主动让我参与其中,一反以往老师引导学生乖乖照办的常态,学生的主体性上升到主动性,而老师的主导性变成了学生主动的需求,作为老师,岂不快哉?
3、最重要的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交际训练”,我依旧沿用原来第一轮课的情境,但是这一次我亲自上阵,与学生“演对手戏”,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我发挥了自己的表演天赋,把前两个情境一一演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没想到学生的评价非常细致,出乎我的意料。后两个情境我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表演,他们就能游刃有余了。
5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强化他们的生活常识。“紧急电话不能随便拨打”这一点在第一轮课没有体现,第二轮课中,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了随便拨打电话的漫画,还有出示了法律小常识,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紧急电话的用处和注意事项。
三、研修的总结和体会
这一次研修,我感觉自己成长很快,收获颇丰。今后我要让我的教学和研修融为一体,成为我平时的工作常态。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参加这样的研修活动,在主动参与研修过程中学会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发现问题,多研究问题,多解决问题,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是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年教师发展的趋势。
2012/3/15
2012年恭城瑶族自治县青年教师 园丁工程学员基地学校研修
课
例
研
报
告
学员:邓宇香
研修时间:2012.3.12-2012.3.16 研修地点:县城中心小学
研修主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探究
第五篇:课例研修报告
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第三届数学课例研究研修日志
课例研修的战场,教师、学生每个人都是无畏的战士,谁制定战略,谁提供子弹,谁负责射击,谁收拾最后的战场,所有的角色都在这次严肃、认真的战争中一一登场,实现了各自的价值。
本应该的双赢的战局,我在庆幸自己收获颇丰的同时,也有些些迷茫。
(一)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我是老师,教育是有规律可以探寻,将真实课例的每一个环节曝光,再进行彻底的研修,可以将我们教书的盲点和缺点扫除和修正,那么我就可以在前进中更加强大!所以即使我迷茫了,我可以就地而起,反抗我自己旧的教育模式,反抗我自己不合理的设计,通过课例研究等这一类的方式逐步达成我的目标。
(二)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我看到的高中学生,还是比较低调的,可能是年龄的原因,所以对于任何的场面,他们都是淡然的适应着;也或许是习惯了这样的被“监视”被“调查”,所以还是很配合我们对他们课堂作品的研究;但是当我最后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还是隐隐感觉到他们某些人的迷茫。
我问自己:课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答---优化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结构、设计、知识达标都更加的高效!我问自己:课例研究的受益人是谁?是不是应该教师和学生双赢,我们当然应该很用心的解决我们教师层面的问题,我们优化了课堂,学生可以直接受益,那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课例研修的过程中,为什么只能是老师努力的改变,教案不妥我们改,观察角度不对我们换,上课模式不好我们再来,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班级,然后一大群老师继续前测、中间观察、后测、总结、探究。我们教师该做的,我们会很认真的去做好!那这个双赢的局面的主动权为什么必须只能掌控在老师手上?学生可以参与吗?---他们可能会说:我们自己的学习模式,我们自己可以设计量化成表格进行自查吗?我们也可以自己分组研修啊!学生甚至可以反抗吗?他们可能会说:课例研究,老师们在改进,我们也可以改啊,用同一个班来研修,我们把第一轮出现的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不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我们做作业的方式是否太单一了?我们是不是每次真正在讨论?这个题目需要我们讨论吗?然后下来讨论之后改进了,再给老师协作上一次,看看我们改进的效果,对课例研究的影响情况。学生或许会反抗:老师们,课例研究为什么我们只是过客?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们也参与研修的机会?
所以课例研修,我们现在处于的阶段,还是教师修,教师改!少了学生的主体。当然,我们会认为学生在上课时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不该也不能分心完成其他的,有道理,但是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包括研究的主体之后,那么我们的课堂会发生更加有趣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