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黔之驴优秀教案(精选)
《黔之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
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语句,如:蔽、窥、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本文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二、过程和方法:
1、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归纳出文章的寓意。
创意说明:把握寓言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借此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谈出自己的感受,得到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
1、积累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四、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五、课时安排:1课时
1、充分诵读,以读促学,读懂文意。
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
3、合作通译课文,把握文章主要故事情节,初步理解文中虎和驴的形象及寓言的寓意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引:从成语入手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学过的“狐假虎威”的故事吗?(学生们答记得,然后请一个学生起来讲,讲完后,教师话锋一转)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老虎在受了狐狸的欺骗后,觉得自己在众兽面前颜面尽失,千方百计想挽回家族的损失,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令老虎苦恼不已。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且看,老虎在《黔之驴》中的表现(引出课题)。
二、作家、作品、背景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作品有《江雪》、《小石潭记》、《捕蛇者说》、《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合称《三戒》)。他的散文以山水游记最为后人所传诵,他的寓言也很有名。他的作品,有的揭露统治者的压迫剥削,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倾吐自己的抑郁的情怀,代表了 一部分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感情。本文选自《柳宗元集.三戒》,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写
三、读: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并将疑难字勾画出来。教师巡查。
2、教师将学生读文中的疑难字词投影,由学生自主注音释意,师生共同补充订正。(提醒学生巧妙记忆“慭”字:来了一只狗,小心着点。这样一形容学生们在笑声中既记住了字形,也记住了字义)
好(hào)
载(zài)
黔(qián)
窥(kuī)慭(yìn)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狎(xiá)
踉(liáng)
倚(yǐ)
(hǎn)
3、听录音读,学生注意字音。
4、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5、全班齐读,要求读出感情
四、解读文意
(经过多次朗读课文后,学生理解文章相对比较容易)
1、让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自解自悟文意,并将疑难划出。
2、在小组内讨论疑难文意,领悟课文内容。
3、小组中的疑难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4、教师板书重点词句: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②、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③、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④、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⑤、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五、深入探究,理解寓意
1、理清情节:借鉴《狼》一文,理清并概括故事情节。
2、寓言中的虎和驴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3、理解寓意:这篇寓言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诫人们什么道理?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及注释,默写课文。
2、课下搜集柳宗元《三戒》中的《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比较阅读。
第二篇:黔之驴优秀教案
《黔之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
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二、过程和方法:
1、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归纳出文章的寓意。
三、教学重点:
1、积累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四、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五、课时安排:2课时
1、充分诵读,以读促学,读懂文意。
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
3、合作通译课文,把握文章主要故事情节,初步理解文中虎和驴的形象及寓言的寓意 教学步骤和内容:
2、引:从成语入手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学过的“狐假虎威”的故事吗?(学生们答记得,然后请一个学生起来讲,讲完后,教师话锋一转)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老虎在受了狐狸的欺骗后,觉得自己在众兽面前颜面尽失,千方百计想挽回家族的损失,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令老虎苦恼不已。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且看,老虎在《黔之驴》中的表现(引出课题)。
二、作家、作品、背景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作品有《江雪》、《小石潭记》、《捕蛇者说》、《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合称《三戒》)。他的散文以山水游记最为后人所传诵,他的寓言也很有名。他的作品,有的揭露统治者的压迫剥削,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倾吐自己的抑郁的情怀,代表了 一部分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感情。本文选自《柳宗元集.三戒》,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写
三、读: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并将疑难字勾画出来。教师巡查。
2、教师将学生读文中的疑难字词投影,由学生自主注音释意,师生共同补充订正。(提醒学生巧妙记忆“慭”字:来了一只狗,小心着
点。这样一形容学生们在笑声中既记住了字形,也记住了字义)好(hào)载(zài)黔(qián)窥(kuī)慭(yìn)骇(hài)遁(dùn)噬(shì)狎(xiá)踉(liáng)倚(yǐ)(hǎn)
3、听录音读,学生注意字音。
4、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5、全班齐读,要求读出感情
四、解读文意
(一)解释重点字词
1,选自《柳河东集》。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后来称贵州省为黔。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主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3,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4,则:却。
5,庞然,巨大的样子。
6,以为神:以为,以(之)为。以,把。为,作为。神,神奇的东西。把它当做神
7,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蔽,隐蔽,躲藏。窥,偷看。
8,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它。稍:渐渐。
9,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0,莫相知: 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莫,不。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双方互相的样子。
11,大骇:非常害怕。
12,远遁:逃到远处。遁:逃走。
13,以为且噬己也。且:将要。噬:咬。
14,然往来视之。然:然而,但是。往来:来来往往。视;观察。
15, 觉无异能: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16,习:同“悉”熟悉。益:渐渐。益习其声: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
17,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搏:击,扑
18,近:(1)稍出近之。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
(2)稍近,益狎。稍:渐渐。近:走进,靠近。
19,益:更加。
20,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21,荡倚冲冒:碰撞靠近冲击冒犯。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冲撞。冒, 冒犯
22,驴不胜怒。不胜:不堪,禁不住。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23,蹄: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24,于是,就
25,计之:盘算这件事。之:指驴子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26,技止此耳:技:本领,技能。止:只,仅。此:如此。耳:罢了
27,跳踉(liáng):跳跃。
28,阚(hǎn):同“吼”,怒吼。
29,乃:才。
30,去:离开。
(二)通假字:
1.技止此耳 “止”通“只”,只,不过。
2.益习其声 “习”同“悉”,熟悉。
(三)古今异义:
1.稍出近之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2.因跳踉大阚 因,古义:于是 今义:因为
3.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四)一词多义:
1、以为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当作)
B.以为且噬己也(认为).2、然
A.慭慭然,莫相知。/庞然大物(。……的样子)
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然而,但).3、之
A.黔之驴(的,结构助词)
B.虎见之(它,代词,代驴)
C.蹄之(它,代词,代老虎)
D.虎因喜,计之曰(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4、益
A.益习其声(渐渐)
B.益狭(更加)
五、重点句子翻译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因跳踉大喊,断其吼,尽其肉,乃去。
六、翻译整篇文章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臵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哎呀!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宏亮好像有能耐,假使不使出它的技能,老虎虽然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七、理清情节:
借鉴《狼》一文,理清并概括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重点字词意思
2、故事情节
二、自主学习
1、寓言中的虎和驴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黔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虚有其表、外强中干、迟钝麻木、不辨形势。
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恐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勇猛机警、谨慎
小心、善于观察、狡猾果断的形象。
虎的心理变化过程
畏惧------------好奇------------恐惧--------------怀疑------------高兴
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生动描写虎认识驴的经过,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寓意:本文只是在讲驴子和老虎的故事吗?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明确: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言之有理皆可)
3、通过本文你对寓言有什么认识?
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明一个道理的文体就叫寓言。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叫做“托物寓意、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等等。
4、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作者除了讽刺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以外,从驴子和老虎身上还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从老虎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点能战胜它;
②要想解决问题,先要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③要克服畏惧心理; ④遇到困难,不应逃避;
⑤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勇猛顽强的作风;
⑥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应该多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
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⑧不虚荣买弄; ⑨正确估计对手; ⑩坚持,不放弃。
(2)从驴子身上,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①不了解情况,不能轻举妄动; ②没有本事,不能逞强;
③不能让敌人了解掌握自己的底细;
④我们应该掌握文化知识,有了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而且要谦虚;
⑤以黔驴的可悲下场,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5、从本文派生出那些成语?写出三个跟动物有关的成语。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使完了。
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庞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脆弱的东西。
6、改写故事结局,让驴子战胜老虎:《黔驴新编》(字数200字,想象要合理)
①一场驴虎之争以驴死虎口而宣告结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虎家族正在为它们的英雄召开庆功会,驴家族却在沉痛哀悼他们的不幸同伴,请你代表虎家族写一份贺词,代表驴家族写一份悼词。
②柳宗元在这则寓言中塑造了一个不光彩的“蠢驴”形象,其实驴也很无辜,请你改编《黔之驴》,为驴平反,重塑驴的形象。明确:想象合理皆可。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及注释,默写课文。
2、课下搜集柳宗元《三戒》中的《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比较阅读。
七、板书设计
第三篇:《黔之驴》教案
21、黔之驴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学习重点: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 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二、探究交流。
(一)预习学案基础知识反馈。教师引导展示。
(二)小组探究
三、学生分组展示探究交流提。
四、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当点拨精讲。
1、请结合课下注释试翻译全文,找出难理解字词句。点拨:
1、字音
黔qián 窥kuī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狎xiá
踉liáng
憖
yìn 2字词释意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蔽林间窥之:躲避
偷看
稍出近之:靠近
莫相知:一方对另一方
虎大骇:害怕
远遁:逃跑
以为且噬己也:将
咬
然往来视之:但是
益习其声:渐渐
益狎: 更
驴不胜怒:能承受
蹄之:用蹄子踢
虎因喜:因此
计之曰::盘算 技止此耳:只
乃去:才离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2、朗读全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虎和驴的词语,加以体会和想象,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黔之驴》。
点拨:虎:动作:见、窥、近、遁、视、近、荡倚冲冒、跳踉、大阚、断、尽;
神态:慭慭然、大骇、甚恐、喜; 语言:技止此耳
驴:动作:一鸣、蹄之
神态:不胜怒
3、老虎是怎样逐步认识了解驴并把它吃掉的? 点拨: 虎惧驴------虎识驴-------虎戏驴------虎吃驴
4、分析文中驴和虎的形象。
点拨:
虎:知己知彼
小心谨慎
勇于出击
战胜对手 驴:没有自知之明
外强中干
虚张声势
5、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想,揭示故事的寓意? 点拨:
从驴的角度: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名而自招祸患的人。
从虎的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从虎与驴的关系的角度: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
6、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点拨:
黔驴之技: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 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 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这三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
7、文章题目为“黔之驴”但笔墨大量写虎,是否“文不对题”? 点拨:以虎衬驴,结合社会背景,作者借文嘲讽的是像驴那样的人。
8、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点拨: 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并持之以据即可。
五、课堂小结。(学生小结,教师予以适当归纳总结)
本文是一篇寓言,文章通过述写老虎惧驴、识驴、戏驴、吃掉驴的过程,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的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六、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中的“基础在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文天祥
第四篇:《黔之驴》教案
《黔之驴》
——柳宗元
课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教学过程
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驴,在人们眼中,仿佛只知整天拉车、拉磨,是一种驯良的动物。但是它也曾让百兽之王老虎心惊胆寒而远远逃遁,只不过因为它没有把握这大好机会,一步步丧失了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老虎的盘中餐、腹中食。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柳宗元的寓言故事《黔之驴》。 作者
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之一。
《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他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多用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蝜蝂传》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讽刺艺术。
整体性点拨
1、感知全文
(1)齐读全文,矫正字音,如慭、狎、踉、
(2)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全文意思
(3)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蹄:用蹄子踢(n.作v.)句式:判断句、省略句(4)重点词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船:用船,n.作状语 以:连词,相当于“而”
至则无可用:至:到了 则:却 可用:能用到的地方 以为神:以(之)为神,把(它)当作神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莫相知:不了解(它是什么东西)相:动作偏指一方 且:将要
然往来视之:然:但是 往来:走过来,走过去(5)文章分析
①虎、驴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虎:①动作:见、窥、近、遁、视、近、荡倚冲冒、跳踉、大阚、断、尽;②神态:慭慭然、大骇、甚恐、喜;③语言:技止此耳 驴:①动作:一鸣、蹄之;②神态:不胜怒
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心理词语与动作相映衬,最初,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②驴与虎的关系变化(即虎是如何一步步进逼,驴是如何一点点丧失自己的优势的)
虎惧驴→虎识驴→虎戏驴→虎吃驴
③虎与驴的形象分析
虎: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勇于出击,战胜对手。
驴:没有自知之明,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2、深入体会
(1)请学生评论故事
要求: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说几句议论的话,谈谈自己的感想,揭示故事的寓意。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从虎的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②从驴的角度——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③从虎与驴的关系角度——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
(2)品味寓意,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遇到的“驴”和“虎” 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3、课外拓展
(1)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2)《蝜蝂传》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作品。文章先描写小虫蝜蝂的生态,突出善负物、喜爬高的两个特性;然后笔锋一转,将“今世之嗜取者”与蝜蝂作比较描写,刻画出他们聚敛资财、贪婪成性、好往上爬、至死不悟的丑态,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的腐败官场。
全文前后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用语精警,立意深刻。
原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阅读柳宗元《三戒》中的《永某氏之鼠》(见《教师用书》)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1)概括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2)比较《永某氏之鼠》与《黔之驴》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
内容上:①为非作歹者终将受到惩罚
② 姑息养奸必将招致祸患 ③ 要做嫉恶如仇、锄暴惩恶的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阐发)
写法上:①通过简短的故事表现深刻的寓意
②善于运用动物形象,起到讽刺的效果
③记叙基础上议论,表达观点,揭示寓意
第五篇:黔之驴教案[模版]
《黔之驴》
一、导入: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柳宗元的《黔之驴》,知道柳宗元吗?哪个朝代的?他最擅长写什么?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主要都是散文写得好,柳宗元不仅散文写得好,传记写得也不错,写得尤其好的是寓言。哪位同学说说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寓言有什么特点?而寓言故事又不同于一般故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
那大家知道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对,首先要读。课文读过了吗?注释读过了吗?注释要以默读为主,课文要以朗读为主。请同学读课文,谁主动读?听的同学可以想想她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
读得怎么样啊?与你们心中的标准一致吗?有没有觉得比她读得好的? 读得是否更好一些?这也是应该的,因为你比女生后读。女同学咬音很准,男同学把寓言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像最后一句就有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你愿意带大家一起读吗?谢谢这位同学,你的活比老师干得好!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前面大家说注释也已经读过了,那么我要考考大家啦!
三、分析“驴”的形象
读寓言要抓故事,读故事要抓主要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黔之驴是什么样的驴?请用自己的习惯标画出哪些语句主要写驴,从哪些方面写驴,写出了一头什么样的驴?
来交流一下。
还有写驴的地方吗?谁注意过第一句话,“黔无驴”不也是在写驴吗?这驴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船载”是什么意思?这不就是写驴的来历吗?
读寓言要特别注意主角的结局,我们还不得不关注驴的下场,这很重要!文中哪句是写驴的结局?(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这句话还是从老虎的角度来写驴,如果从驴的角度考虑该怎么说呢?那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
这个问题一下回答蛮难的,待会再往深处想,我们先从前人说过的成语来看看。“庞然大物”在什么情况下用?姚明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简直是庞然大物。这个例子行吗?“庞然大物”形容表面强大却没有真正能力的对象。
四、分析“虎”的形象
驴的故事就大致读到这里。刚才有个问题同学们很为难,事实上作者的大量笔墨并没有用在驴身上,而用在老虎身上,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这是一头怎样的虎。从文中找依据说说。
刚才古人读《黔之驴》从驴的角度概括了很多成语,我们能不能从老虎身上也概括几个词,可能以后会成为成语,同学们能试试吗?
五、分别从驴和虎的角度讲述故事
同学们概括的真好。那学了驴、虎的故事,下面就来讲故事,小时候我们讲故事怎么开头的?很久很久以前„„谁来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注意可以有自己的语言但不能脱离原文。
我们再把讲故事的要求提高一点,分别用虎和驴的口气来讲,挑战一下吗?
六、探究故事的深层寓意
老虎的故事比驴的故事生动全面,那课题怎么是黔之驴,不是黔之虎呢? 学古文要知人论世,从当时的背景出发,柳宗元生活的中唐时代,朝中很多官员地位显赫却无多少本领,作者就借驴讽刺朝廷中那些位高权重却昏庸无能的大臣们。同学们以后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也可以联想到这头黔之驴!
刚才有个同学说大家都不喜欢驴,老师有些疑问,有人喜欢驴吗? 现实生活中驴还是很有用的。
老师也喜欢驴,它勤劳踏实可爱,不工于心计,北方人家里的驴都是宝,帮人拉磨拉车。而文中的驴是说“至则无可用”,不是说驴没有用,这怎么理解?(没有把驴放到该放的地方,这驴就没有用了。)人如果这样,恐怕结局也如此啊!那到底是谁导致了这个悲剧呢?(好事者!)
柳宗元不敢讽刺好事者,好事者是谁啊?
那前面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解决了,黔之驴的悲剧是因为好事者的无事生非,能从好事者的角度概括一个词语给后世留下些教训,来尝试一下。(载驴入黔!)
一起记住这个悲剧故事的教训吧,同学们长大以后可不能做这样的事啊!
七、结课
今天我们读了一篇寓言,知道了关于驴、虎和好事者的三个故事,懂得了古人概括和我们自己概括的八个成语,明白了一些道理,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