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动式”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互动式”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学校都会努力打造精品课程,而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是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分析当前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指出其需要完善的方向。然后结合课题实际,对如何构建“互动式”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互动式教学平台 精品课程 网络教学平台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而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精品课程网站使用率不高,网站交互性不强。因此如何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构建“互动型”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最大限度地建立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的联系,使之符合学习规律,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一、当前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利用,代表了网络教育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由于对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以及网络课程的认识不足,在网络教学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①网站设计缺少学生参与,重“助教”而轻“助学”。②资源较陈旧或堆砌,实用性不强,利用率低下。③资源建设缺乏教学设计理论指导。④项目设置缺乏交互性与协作性。⑤缺少传统教学的监督性和共同学习的气氛,很可能会使个体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无法坚持下去。
针对这些不足,建设“互动型”网络精品课程,要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再设计与开发,必须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第一,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突出强调资源的个性化、适用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课程特色,使网站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第二,教学与互动并重。精品课程网站要使学习主体动起来,提高能动性,促使学习的主体能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之能在网络的协助下自主纵深学习。第三,加强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引领作用,避免发生学习主线不清的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
基于前文分析,笔者采取了以下思路对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构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出发点
一切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两个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联系此二者的媒介,它必须是在遵循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上进行开发,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进行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之前,有必要了解学生需求。调查学生对课程(课题组选取的是“组织胚胎学”)精品课程网站的使用情况,对现有网站资源量、项目设置是否满意等。然后根据课程特点,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同时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拟定详细的网络教学资源设计方案。
(二)完善的学习资料是构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内容是其核心。因此无论采取何种技术手段,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是必备条件,而且资料尽可能完善和能起到实效作用。在实践中,笔者采取了以下相应的措施:
①将组织胚胎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章节内容,设计为CAI课件。现有电子教案为PPT课件,PPT较适合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但交互性差,而CAI课件因其界面友好,交互性强更适合学生在课后自学使用,有利于降低课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②建立配套图库:组织学和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科,现有网站上已有学习大纲、电子教案,授课录像、习题集、历年试卷等资源而图片较少,拟将科室长年拍摄的切片实物图片和一些细胞电镜照片收集制作精美图片库,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信息,更有助于实验教学。
③开设在线考试(自测)系统:此系统可帮助学生及时得知在学习后,还有哪些知识点存在不足或还有盲区,做出自我判断,温故知新;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复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帮助其纵深学习。
(三)完善的网站功能是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价值体现
一个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是否方便用户操作与管理,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相应的功能,是否能实现其建设的目标,这就是其价值的存在。本文课题组在实践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构架如下图所示:?
组织胚胎学精品课程网站系统结构图
①增设管理模块:实现用户注册、角色定义、权限分配和用户信息维护等功能,并且管理系统基础性信息。
②增加学习互动系统,开设在线讨论社区、留言板。网络课程不应只是将学习内容简单的传输给学生,而是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化的功能,为师生间、学生间同步与异步的交互提供平台,达到学习交流与互动。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间有限,开设在线讨论和留言板,可让学生及时消化课堂上未完全理解的知识,并可激发学生间相互学习的热情,增加自主学习的动力。
③增加学习评价系统:评价系统主要包括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对考试与作业的评价、对学习过程参与度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旨在搜集学习者对课程网站的版块设计、学习感受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信息。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可以通过评价手段体现出来,也为今后的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④增加在线人数和访问人数统计程序:精品课程的建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学生广泛使用、参与。此程序虽小,却可帮助网站建设者直观了解到网站的使用率,根据数据的增减,及时改进不足之处,让互动的精品课程网站更受学生喜爱。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制作高质量CAI课件,完成交互式图片库和考试题库的构建;完善组织胚胎学精品课程网站;打造“互动、互助”的网络教学平台,实践证明实现了以下效果:
1.学生通过网站容易获取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通过交互板块,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对话。
2.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可(通过导航条、按钮等)多层次参与,能获得不同层次的理解、不同难度的认知,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了学生进行有独特见解的思维活动。
3.最终实现了让精品课程网站成为学生在课堂外的自学指导和课外训练体系;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参考文献:
[1]刘勇,邹霞.基于WEB2.0的师生互动平台的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09,(12).[2]张国才.基于网络的师生互动新平台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课题(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互动式”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应用,课题编号 P09323)。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策略
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策略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角色、地位、作用发生的很大变化,必将引起课程和课堂的重构,引起“教”与“学”理念和方式的变革。本文探索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构建有新意但又不脱离现实基础的、具有个性化的学科网络课程,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资源平台、管理平台和交互平台,并探讨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教师应有的课程现和教学策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和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程观;网络课程;教学策略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构建学科网络课程,突破传统文本课程知识的陈旧、文化的保守等局限性,是构建个性化学科课程的一种新模式。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求教师应具有新的课程规和教学策略。
二、新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与局限性
1.新高中化学教材的新特点
(1)新思想: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注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
(2)新结构:注意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对习题总量和难度、适度问题进行了控制,并注意了题目的梯度和知识的衔接与跨跃问题,在加强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方面给予了重视。
(3)新措施:注意反映化学的发展和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把有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引导、研讨)等,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注意实验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新教材还编入了一定量的家庭小实验,以增加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新版面:新教材语言生动活泼,采用比喻等手法,注意层层引导,使教材具有启发性,以吸引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图画的作用,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彩图、章头图、插图以及实物照片等,使学生见图知意,印象深刻。
2.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的局限性
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注重将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但是,由于文本教材出版周期较长以及文本课程内容的单一媒体和线性结构,决定了课
用心
爱心
专心
程知识更新缓慢和文化相对封闭保守等缺陷,新课程的目标价值难以真正实现。
三、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构建
1.网络课程及其特征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基础性。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人类文化知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二是多元化。课程内容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要,具有差别性和选择性,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等新的教育技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和增加新内容。四是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课程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五是综合化。重视课程的综合化,体现课程的整体性,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2.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设计的课程目标框架图
新课程目标价值指向(如图1所示):
(1)基础性目标:使全体学生具备国家规定的化学学科基础学力,具备能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应有的化学素养。
(2)拓展性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知识体系和容量,发展思维能力,具备深入学习所必须的学科基础。
(3)发展性目标: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形成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3.学科网络课程结构
按新课程目标价值指向构建的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结构图如图2所示。
(1)横向结构
课堂教学网:主要适用于同步讲授式的课堂教学,相关页面中内嵌表单,供师生的提问和回答。此外,通过链接相关站点解决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学习过程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教师个体拥有的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性知识迅速更新和增加的矛盾,并通过多媒体演示使教学更直观、更高效。由于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并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媒体将同时作用于学生,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网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强大支持。
课程学习网:解决传统课堂教学的弱点。知识的习得和运用都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缺乏直接经验的过程及其方法的教育;缺少知识发展过程的历史叙述;忽视具体知识结论的相对性和条件性。课程学习网提供全新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不但形成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协作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方法和体验的支持,而且通过网络的链接与多媒体演示以及讲座,突破学科课程的封闭性,形成对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信息资源支持。
研究性学习网:主要是对研究性学习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使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网络平台。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经验的总结需要教师进行个案的启发和理性知识的指导,开设学科知识讲座对指导学生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活动是必要的。综合课程讲座使学生获得选题上思维的发散性。通过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等讲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使命感。
综合资源网:传统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但传统的学科课程也同样受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方法论的局限,表现出知识陈旧、文化保守等缺陷。综合资源网对学科设置及内容进行选择与组合,提供综合化课程资源,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
(2)纵向结构
教学管理区: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管理,支持同步的班级教学和适应个体差异的异步教学。
资源管理区:学习资源、链接和多媒体演示,合理配置学科资源,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知识和思维的封闭性。
讨论交流区:BBS课程论坛、网上答疑、E-mail、OICQ等。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交流,拓展学科课程教学时空。
练习测试区:作业及反馈系统,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并为学生提供学习成绩网络管理服务。
四、学科网络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课程观及教学策略
1.教师和学生要具有新的课程观
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封闭的教学理念。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突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知识陈旧、封闭保守等局限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的环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教师要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用心
爱心
专心
新的课程观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即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往过程。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超文本和多媒体、非线性结构及整体性,要求学生必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成为这种变革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表现,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和指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即兴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肖川博士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所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其特征为: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中获得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时空,具有支持同步的班级教学和异步的个体学习的教学平台,具有支持实时通讯和非实时通讯的强大交互功能,同时还具有教学行为管理的功能,教师要学习和研究利用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包括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和主动探究和谐统一的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如下(图3所示):
(1)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本着创造性、实用性、新颖性的原则,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其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2)探索研讨。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相关的课程信息资源库,运用相关链接、E-mail、BBS课程论坛、OICQ实时答疑等手段,引导学生将搜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3)总结提高。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进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专题报告。
5.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用心
爱心
专心
人的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应当传授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的知识技能、策略方法。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非线性结构为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学习”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教师可利用学科网络课程的综合性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使用性,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6.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现行技术条件下,学科网络课程的最大缺陷是难以表现学科行为性的内容和情感性的内容。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实施中,既要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利用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机器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育人的责任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五、结束语
在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中,课程与教学过程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课程不再是一种指令和规定,教学也不再是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由于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不再是孤立、封闭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体验的、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新的课程观要求每个教师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课程和教学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三篇:实践型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实践型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摘要】在“转型发展”的国家大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知识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过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对药学专业发展的要求,进而提出了教学内容选择、实践在实践环节的作用以及评价体系改革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实践型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
【关键词】《物理化学》 药学专业 实践型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JY24。
【中图分类号】O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87-01
平顶山学院作为一所“师范背景”的地方二本高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如同其他高校一样,将“理论教学”置于教学工作的首要地位,实践工作开展不够。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型”或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这使得在注重理论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就业压力较大。近年来,在国家提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痛定思痛决心向“技术应用性大学”转型,同时对各学科的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新教学形势的要求。
药学专业作为平顶山学院医学院刚刚设立两年的新专业,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经验积累较少,更重要的是,承担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工作多为具有化学专业背景的老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更多化学专业知识的讲解和普及,但是医学专业知识的缺失,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药学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学习和实践当中。药学专业作为一门对实践和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对现有的“重理论,轻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立足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的学科自身特点:(1)物理化学涵盖了高等数学、化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2)物理化学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内容丰富、逻辑推理严密、公式众多。这些对于无化学背景且数学和物理知识尚未熟练的掌握的药学专业大二学生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既无法理解课程内容,也无助于个人实践能力的提高,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高职高专院校因其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使学生能够成为“技术型实用型蓝领人才”,因此学校在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立足于药学专业,不要求学生对理论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只要能够满足以后学习和工作需要即可,此种做法在满足课程最低要求的前提下,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部分借鉴高职类院校课程内容选择的经验,按照物理化学在药学专业的地位作用和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以“必须”、“够用”,满足专业“需要”为出发点,既要易学易懂易会,又不降低要求为原则,改革教学内容。
2.以实验为主体带动实践
物理化学与药学专业联系紧密,物理化学的知识已经渗透到药学专业的各个领域中,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掌握了药物合成所需的基本知识。学习的理论知识如果只停留在书上和学生的大脑中,那只能成为“死知识”,无法体现其价值。多年的教学工作,发现学生对实验永远都是充满好奇和兴趣,对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通过互相谈论、翻阅书籍和网络查询等方式予以克服和解决。
鉴于物理化学课程与药学专业紧密的相互联系以及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尝试将物理化学的课程内容模块化,并通过与之相关联的实验将各个模块联系起来。以常见非处方药物布洛芬合成为例,我们在课程学习之前要就学生在期末能够完成布洛芬药物的设计和合成工作,其中包括药物设计、合成路线选择、合成反应机理、药物剂型设计、药物保存和服用方法等步骤。物理化学的知识已经贯穿于药物合成的整个生产链条:药物合成路线的选择、反应速率与机制的分析都需要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基础;药物剂型的设计与改进需要表面与胶体化学的知识;应用化学动力学知识预测药物有效期及药品的给药时间等。在物理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以布洛芬药物合成作为主线,利用各个章节的知识对药物合成的各个环节逐一进行设计。在理论学习期间,在老师协助下在实验室内完成各个药物合成环节部分环节,例如药物的合成、分离和成分分析等工作,进而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其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3.改革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能力锻炼的环节当中,教师还必须从成绩评价方面予以鼓励。以往的成绩评价体系中,《物理化学》理论成绩在学生期末考核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70-80%),而侧重于测试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部分则比例相对较少。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人才培养也从以往的“知识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转变,因此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必需随之进行改革,即探索“多元化”评价体系。这种“多元化”的评级体系中,学生的总成绩应包括:理论成绩(50%)、药物合成设计(20%)和药物合成实验(30%)。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从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月义,张东.对地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3,26(4)。
[2]卑占宇,罗晓冰.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论坛,2011,3(8):106-108。
[3]马岚,成日青,陈建平,齐和日玛,郭慧卿,塔娜,王来兵.浅谈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5:88-89。
[4]蒋启华,邓萍,胡湘南.药学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8):793-794。
作者简介:
吴华涛(1978.7-),男,博士,讲师。
第四篇:基于SNS下的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应用研究
基于WEB2.0下的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应用研究
泉州市泉港区山腰中学
王雪强
[摘要]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和新理念的提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带有WEB2.0特征的服务进入人们的视野,较为强眼的就是目前流行的社交网络系统(SNS:social net working service)。尽管WEB2.0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但WEB2.0以其自身的一些显著特点,如在知识管理、人性化、协作学习等方面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特有的作用,祢补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缺陷。对现有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学生的课程学习实现向自主、协作的拓展式学习转变,从单纯的被动接收到主动的知识构建,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在课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WEB2.0在教师—教师交流、教师—学生交流、学生—学生交流中有其充分的应用价值,能更好地巩固教学,提高师生素质。[关键词]: 社交网络服务; 共同体; 学习社区
一、引言
自2004年3月WEB2.0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其范畴内的许多思想和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发展、网络信息交流与信息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热点。WEB2.0时代,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可以辅助学习的社会型软件大量涌现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曾经说过,“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将面临WEB2.0时代的挑战。也就是,要全面转向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和学生成为技术的主人”。WEB2.0具有能够支持新教育理念下学习活动的潜力,给网络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它具有较为诱人的教育应用前景。
二、WEB2.0理念
WEB2.0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学术定义,人们主要从数据资源开放与共享、技术的实现和应用形式的角度对WEB2.0进行定义。其中逐渐被人们引用与认可的则是从应用形式的角度对WEB2.0的定义: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RSS、Wiki、网摘、社会网络(SNS)以及其他社会性软件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2] WEB2.0是以WEB1.0为基础和条件发展起来的,在形式与特征等诸多方面都与WEB1.0有着很多的不同。WEB1.0主要提供WEB浏览功能,用户通过浏览器浏览大量的网页,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网;WEB2.0所带给我们的则是一个“可读、可写、社会化”的互联网,是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3]WEB2.0的特征主要有:可重用的微内容(Microcontent,用户产生的各种数据);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社会性;强调用户的参与性。[4] WEB2.0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二:一是对社会化的强调,一是对个性化的尊重。社会化,意味着互联网真正走近普通大众,将网络内容的创造使用权递交到普通用户的手中,同时,互联网吸纳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并成为广大用户互助、协作、聚焦集体智慧和力量的有力工具。个性化,意味着以每个用户为核心,尊重每个用户的个体需求,尊重每个用户的微弱贡献,充分重视这些微弱贡献所汇集而成的巨大力量。[5]由此可见,WEB2.0不是单纯的技术或者解决方案,WEB2.0是一套可执行的理念体系,实践着网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理念,使个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主体,实现互联网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解放生产力,这个理念体系正在不断发展完善,并且会越来越清晰。WEB2.0与传统互联网(WEB1.0)的区别在于:传统的互联网(WEB1.0)网站走的是大型化路线,比拼的是编辑数量和网站规模,WEB2.0则是全民上网,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开放化网络。
三、WEB2.0的教育特性
WEB2.0作为一个网络时代下的新兴事物,许多业内人士以其敏锐的视角探索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WEB2.0之所以能被如此关注,必然存在其对教育教学诸多方面的优势,并且能够弥补或改进传统教育教学的不足之处,它也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特性,使其能够存在、普及、推广。
关于WEB2.0的教育特性,有如下几点:
1、易用性
WEB2.0是一个为用户提供微内容的收集、创建、发布、管理、分享、合作、维护等功能的产品服务平台,该平台力求服务的亲和力,可操作性,用户体验和可用性。而这些特性大多都是传统教育甚至是传统信息教育做不到的。其中,WEB2.0中的Blog在教育教学的易用性方面表现最突出。Blog友好的操作界面,齐全的功能设置,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使师生免去了网页设计、程序开发之苦,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2、便于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过程应该结合个体与团体,将个体知识团体化,将内隐知识外显化;结合组织内部与外部,将外部知识内部化,将组织知识产品化。WEB2.0的Blog是优秀的知识管理平台。个人或组织可以利用Blog将关注领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特别是利用超链接,把网络上分散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组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生产。Blog为读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过滤功能,使读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而读者又可以对其进行扩展和补充。
Blog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通过Blog可以非常方便地汇集组织互联网上分散杂乱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入门和复习资料,从而为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提供条件。而学生则避免了漫无目的的搜索过程,他们通过Blog将老师提供的资料快速内化,并将其作为切入点再有针对性的查找资料使其不断扩充,不断增值,形成更大的共享资源网络,从而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总结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当然,WEB2.0系统中的BBS、RSS的知识管理作用也十分突出。可见,WEB2.0在教育教学信息的管理上,具有极广阔的可用性。
3、个体主动性
WEB2.0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学习交流工具,它可以使其按照人们自己的意愿以文本等形式进行组织编辑也可对其外观等界面进行个性化的设置,从而更适合自己的需求。
在教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WEB2.0跟踪自己不同时期的思想观点,从这种思想的变化中不断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WEB2.0跟踪记录他们不同时期的思想,对学习的态度,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或提出对一些关于学习的疑问,获得其他人的评论,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提高。对于个体学生来说,WEB2.0可以用来进行写作练习,或可以当成是个人表达的一个工具和舞台,学生通过写WEB2.0来形成一种写作的自信心和语感。
WEB2.0的这种个体主动性,更适合于一种个人的日志管理,相信在我们更深入的研究过程中,WEB2.0会更好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4、学习互动性
WEB2.0的 Blog、“百度知道”在师生互动学习中能产生积极作用。
Blog,特别是“百度知道”充分的发挥了WEB2.0理念中个人的作用。在网络上,师生可以提出问题,然后由网络中成千上万的个体做出问题的答案,再由千万个个体讨论、评选出问题的最佳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WEB2.0使人们能够同时汲取千万个体的智慧和力量,而这对于传统教育教学而言则是很难实现的。WEB2.0带来的全新互动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是变革、创新,借助这种互动性的学习团体,师生们可以高效准确的获取问题的答案,从而对教学产生直观的推进作用。
四、WEB2.0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Web2.0环境下虽有着多样的简单易用的工具作为学习的支持手段,且在教学内容的聚合迁移上也有着独到的优势,但在整个网络教学环境中,学习者依然容易迷失方向,在浩瀚的网络海洋里所获得的知识更多的处于“游离”状态,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整体。因此要想在Web2.0环境下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更有效的促进Web2.0在教育中的引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认识。Web2.0是一个概念而并非一种技术,因此要研究不同技术间的整合。基于Web2.0的学习方式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它对于学习的过程来说只能是做为传统教育的补充,不能代替其他的学习方式;<2>开发教育系统平台。建立内容充实丰富、界面设计友好合理的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学活动的支撑,给每个个体提供展示的空间;<3>设计学习活动及组织学习资源。在学习资源方面,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再分析;对信息进行分类以保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的聚合,这可以通过Wiki、Tag、RSS技术来实现;将学习者所提供的信息的分类标签与课程资源的分类建立联系;<4>提供学习支持服务;<5>培养学习者网络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学习者的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对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能力。
下面,文章将从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教师—教师交流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相同领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交流时,基本上是采取小组讨论或面对面会话等方式。这种在特定的时间里、内容相对狭窄固定的交流方式自然有其局限性的一面,而WEB2.0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教师之间可以在任意时间内进行交流,就某个主题进行讨论,而且不需要面对面,教师可以在Blog、RSS上可以看到别的教师在某个时间发表的观点,同时也可以阐明自己的看法,大家在这种相互交流过程中共同进步。
同时,教师可以方便的利用WEB2.0中海量的网络资源,利用超链接,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链接到WEB2.0个体中,同时也可以利用拷贝、剪切功能,把有用的资源通过筛选整理放到自己的WEB2.0个体中,这样可以补充扩展教学内容,使大家对教学内容有更全面、更多维度的理解。不同教师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站点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则可以节省查找资料所耗费的时间,也可以借鉴专家学者等的比较专业和经典的教学思路、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师—学交流
在教师的WEB2.0个体中,教师把需要的资料放在WEB2.0个体上,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对进一步浏览的站点有一个选择,既利用网络资源,又避免了超链接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网上漫无边际浏览的问题。
WEB2.0个体在教师与学生交流中的应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WEB2.0个体的长处。
(1)讨论
教师应当能够提出一些足以引发学生关注和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由于其个体的差异会从不同的视角来思索,然后展开议论,大家互相探讨研究,这样不仅会使该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在学生们的思想碰撞过程中,还会产生出思想的火花,更有可能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同时,由于是在WEB2.0个体上进行的,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准备,而且师生之间不需要面对面,这就使一些学生可以克服惧怕心理,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讨论中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指导讨论的方向、程度等,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大家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彼此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协作学习。
(2)评价
WEB2.0个体对学习者个体的认知促进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不过人们并未就此满足,而且在更加积极探索它可能对整个教育体系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教育中关键的评价方法可能因此而改变。把WEB2.0个体应用到教学中后,每个学习者完成的课业都可以用数字方式记录下来,这就形成了一个电子档案袋。学生电子档案袋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度,而且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其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对教师观察到的和学生创造出的内容的系统化汇总和呈现,不但能够确保提高学生参与度,还会引出一个更丰富多侧面的学生个体的收获,比传统的评价方式更为有效合理。
学生知识的捕获,不仅仅包括需要学习的课程范畴,还包括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信息,以及学生知识形成和认知提升的渐进轨迹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教育管理机制合理采用,就会变成个性化教育中关键的智能参考,为教教师提供最佳的行动参考,而对学习者自身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
把WEB2.0个体与学生的评估结合起来,学生的评估结果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和学习曲线也是一个重要部分。结构化的评价表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而基于过程的WEB2.0系统则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更多信息,让学校的评价体系更具有多面性和人性化的色彩。
(3)差异性教学
WEB2.0个体能让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性教学。
差异性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众所周知,在传统的集体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力、理解力,因此,两极(很好、很差)的学生的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是不可避免的。而WEB2.0的出现弥补了集体教学的这种不足,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WEB2.0个体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心态、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教师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使之透彻理解所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宏观上了解学生的反映,思考是否是自己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等,即教学设计中的反馈环节,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3、学一学交流
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WEB2.0来进行交流,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WEB2.0个体,来记录个人的思想历程,而一定范围内的学生的WEB2.0个体(如一个班级、一个兴趣小组)则能形成一个WEB2.0的知识群体,从而能更好的表达自我、提升自我;信息共享、共同进步。
在知识群体中体现出来的选择性和多样性不但可以让学生的非正式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还会让知识在网络化的分享过程中得到自然的过滤和选择,达到更高的质量。WEB2.0知识群体一旦形成,就会帮助学生之间建立很多虚拟社区。这些社区帮助学生之间建立起超过组织结构的丰富联系,更有利于跨越既定的固定边界,让学生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总结
WEB2.0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如何将其更有效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运用到教育教学的什么环节,以何种方式进行评价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WEB2.0由于具有其固有的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特性,必然使其在教育领域中大放异彩,在课堂之外更好的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有效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素质,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伟军,孙晶.Web2.0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情报科学,2007,25(12):7.[2] 曹良亮.Web2.0支持下的远程教学系统架构分析[J].技术应用,2008,(3):68.[3] 卿竹.Web2.0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报,2008,20(1):46.[4] 谭支军.基于Web2.0的网络教学系统结构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6,(9):96.[5] 陈青.Web2.0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9,(2)[6] 程军,徐芳.浅谈Web2.0带来的教育变革[J].科技信息,2008,(19):49.[7] 吴向东,王继华.Web2.0的教育应用现状及反思[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6)[8] 庄秀丽.Web2.0教育应用现状概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6)[9] 金燕,祝贺.国内Web2.0文献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9,(4)[10]毛向辉,《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中国远程教育,2003,1 [11]刘冰,《WEB2.0的正面意义重大,没有必要太过苛刻》,网络世界,2006,11 [12]韩瑛,《现代教育技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1.教学理论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时空无限性、协同性、个别化,这决定了网络教学不可能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提供坚实的教学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情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学习;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课程、教材、教学、评估是教学的四个要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以“学” 为中心,强调学生本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决定了课程计划、教材的编辑、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估的方式,都会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灌输的理论下这四要素的安排有很大的不同。如,传统的教学理论一般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采用的教学方法会就要求采用不同的策略,讨论、协同作业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的组织形式,所以如何为分组、讨论提供可能,是网络教学平台设计需考虑的。课程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还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因此开发网络课程需要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各课程学科多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网络课程开发者来说重点要放在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的研究上,教材制作的不应该花费他们太多时间,所以,网络课程制作系统就须提供”低门槛”。
课程、教材、教法、评量在教学中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中需要完整的体现出这四个要素。2.网络教学方式:同步与异步教学。
同步教学的特点:教与学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除了老师、学生不在同一地点上课之外,学生可在同一时间远程听老师授课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充分体现网络教学不受空间的限制的优势。
异步教学的特点:与异步教学相应的另一种网络教学方式是异步教学。异步教学的特点:可全天24小时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在网络下载相关学习内容或向老师和学生请教。实现了网络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的特点。
网络教学特色是实现了教学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学习,依据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两种方式的特点,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时需考虑以异步教学为主,兼有同步教学的这种方式,更能实现网络教学的高效。
3.网络教学平台理论: 网络教学不仅是先进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一般规律,能够为远程教育提供一个真正高效的现代化手段。实现以“学”为中心,网络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材料的网络发布,而更多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这种沟通与交流的实现,以及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支持。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由四个系统组成: 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1)网络教学支持系统要实现教学过程中老师教的支持和对学生学的支持,以及对教学活动的管理与实现。
(2)需要能够提供同步、实时或是非同步的教学环境。
(3)网络学习极具个性化,学生的起点与能力各不相同,所以网络教学系统必须能够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因此网络教学支持系统要能为老师提供适应性超媒体教学。所谓适应性超媒体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别能力特征,动态呈现与学习者当前学习能力最相关的基于超媒体教学内容。它应有两个含义:一是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历史记录和能力估计,选择学生没有掌握或是没有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是与当前学生能力最接近的。二是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系统将根据对学生估测的能力和学习的认知风格,选择最适合学习者的内容呈现方式。
(4)师生交互是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为师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一个有效的交流环境与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所以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应提供师生交互工具。
(5)教学离不开评估,网络教学系统要提供一个测试系统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效。测试系统包括试题库、测验试卷的生成工具、测试过程控制系统和测试结果分析工具、作业布置与批阅工具。根据一些教育测量指针作统计与分析,再根据这些测量指针具体指示的意义,对教学过程和活动作调整,并对具体学生给出论断,对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6)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有问题,只需举手向老师提问,就可得到老师的解疑。所以网络教学系统中也应提供为学生实时答疑的工具。它可分为自动答疑和人工答疑两大部分。老师可以将本学科最常见的问题按一定的分类放在知识库中,当学生遇到问题向系统提交时,系统就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在知识库中进行搜索,给出解答。如果系统没有搜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系统将会通知学生,并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处理:一是将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主持这门课程的老师,当老师对问题将解答后,系统自动将解答发送到学生的邮件箱,并将问题解答自动加到知识库中;二是将问题公布在答疑布告上,征求答案,有人对其解答后,系统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该学生,同时系统也会将解答归纳到知识库中,以便其它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系统能给予自动应答。网络课程开发工具 纲络课程开发工具主要完成网络课程内容的制作,支持基本教学逻辑的设计。要求这个工具能够简化老师开发网络课件和备课的过程,降低课程开发对老师电脑技能的要求,使一般老师易于学习掌握。同时要求老师通过该工具开发的内容能直接发布到网络。要求该工具所具备的特色是:支持网络多媒体开发功能,能够进行多媒体素材的导入、制作,而且能够方便、快速地生成课件;能提供素材库与素材管理软件,解除老师制作、寻找素材的麻烦;能提供一些网络课件的模板和向导库;能支持网络化学习模式,即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如协作学习、发现式学习、角色扮演学习等,并支持生成这种学习策略所需要的内容。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可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课程管理、教务管理和系统管理,它要为老师、学生、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服务。学生能通过管理系统保存自己的个人档案,及时获取教学机构发布的最新信息,得到老师的帮助与辅导等;老师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设置课程与教学计划,查看学生的学习档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管理者可管理老师档案、学生档案、发布最新信息、对教学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等。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三个模块具体要实现的功能如下:(1)教务管理
老师与学生注册认证、学生学籍与档案管理、老师档案管理、资料统计与分析、信息查询、老师评价管理、学生学习评价管理。(2)专业与课程管理
包括专业的设置、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管理、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调整。设立课程,指定课程相关人员的权限和口令,分配建立与课程相关的设施,如邮箱、讨论区、网址等。将老师开发的课程内容上载到相应的网络教学系统,在网络发布,实施网络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教学计划,可选择某些课程进行学习,系统需自动为学生配置课程学习资源,并记录本课程学习的过程。(3)系统管理
系统设置与维护管理、权限控制资料备份。网络教学资源系统
网络教学资源系统是网络教学的基础。为了便于老师查找素材及课程资源的重复利用,需要用数据库来管理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素材库、试卷库、网络课件库、案例库等。所有资源都分别需要建有其索引信息,以便快速的查找、浏览与存取。网络教学资源系统能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采集、管理、检索和利用。网络课程开发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分别完成网络教学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务管理和教学资源管理的功能。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
网络教学平台四个子系统,其中网络教学支持、网络课程开发工具是实现网络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外及国内已开发了多种网络教学平台,下面就以一套网络教学平台——“未来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为例,对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及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两方面的实现状况作一下说明。
未来教室采用Browser/Server架构;采用Java实现了UI设计,同时采用CGI实现了数据库存取的设计。1.网络课程开发工具
主要是强调让任何学科的老师无须学习编程,无需掌握任何计算机语言就可以开发所需要的课程,发布课程内容。绝大多数系统都通过设置课程内容模板来实现的。“未来教室”为老师提供强大的网络课程编辑功能。老师不需要学习任何网页工具软件和html语言,就可以在系统的协助下,方便地进行课程目标规划,教案编写。同时自动完成教学进度安排。老师只要了解简单的编辑知识就可以轻松完成课程的编辑上网。极大程度的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以下是“未来教室”课程编辑工具界面图:
主要功能有: ? 教材结构编辑
每一章、节、页的教材在web中都以树状的形式展示教材的内容,让老师清楚了解教材结构,采用类似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模式,操作方便、简单。? 提供教材模板
对于教材具体内容的编辑,为教材提供了近十个网络常用的教材模板,指导老师快速编辑教材。? 对多媒体支持及素材传输功能
老师在编辑教材时,可将任意链接各种流行媒体文件(含音频、视频、动画、图像及Office系列文件)。教材制作好以后系统会自动将所有内容传输到服务器端数据库中。
2.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网络教学过程重点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与交流,大多数系统都提供了在线聊天、讨论组功能等等。另外网络教学系统还强调在线测试功能,提供布置作业、自动评测,未来教室在此基础上还实现及时的学习进度跟踪功能,系统提供了完整的上课历史纪录。不仅为学生制定计划的学习进度,还会记载学生学习的实际过程,实时跟踪。为老师的检查、分析提供了方便,为分布式学习的学生行为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该系统提供了一套完备的考后分析统计,它以sp分析理论为基础,为老师、学生提供了强大的考后分析、统计功能。具体功能有: ? 测试成绩单:它不仅列出学生本次考试的分数,也列出学生考试过程中的注意系数、试卷平均分,还会自动给出评语,将答错的题目列出,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不足,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及时、互动原则”。? ? ? 提供学习累积曲线:以此反映学生在一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
实现试卷品质分析:能随时给出各份试卷的品质分析表、试卷中各个试卷的呈现学生成绩分布:可以针对某一份试卷给出学生的整体成绩分布图,供老结束语 难易度、鉴别度等,可作为老师调整试卷内容的依据。师教学参考,掌握学生认知程度。
三、总之,开发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要考虑教学理论、确定以同步为主,兼有异步教学的方式,同时具备调课程开发、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方能为老师在网络便捷的“教”,学生自主的“学”以及老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提供全面的工具支持,实现网络教学更加高效,也更加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