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时间:2019-05-12 17:1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篇:高校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高校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高效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教研活动。

2、想要教研活动高效,你认为教研活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教研活动一定要关注人的成长

研究教师发展的规律

第一,关注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来设计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促进教师发展,要研究教师发展的规律。第二,要有一个和谐的团队。第三,要立足课堂。第四,固化研究成果。要有一个固化成果的意识。

一、促进教师发展

促进人的发展

做好职业规划

做好职业规划:

1、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知己(同事、领导)。

2、理论学习和科学分析——知彼(专家、书本)

3、制定专业生涯规划(学校、自身、学生)分解、组合 长、中、短期

4、在实践中行动研究——思考、坚持 针对、操作、实效。

5、善于总结和不断提升——反思、固化 论证效果调整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特征:准备期

—— 适应期 —— 胜任期 —— 提升期 —— 创新期

2、身份:新任教师——青年教师——区级骨干——市级骨干——特级教师

3、特点:不信任

少经验

困难多

有目标

有使命

缺少安全感

行为不到位

积极面对

团队研究

引领提升

4、要求:教学习惯

教学基本功

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

教学理论

养成 达标

提升

创新

创新

5、教研:师徒制度

校本教研

区域教研

学习实践

引领团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构图:新任、青年教师

市区骨干教师

特级教师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低级——高级

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成长环境与成长关键期的比较研究 比较一:任教的第一所学校对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影响? 比较二:两类型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段统计 教师成长规律: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而做?

外显:学习——实践——思考——提炼——固化

内隐:规律——课堂——能力——反思——特色

素养:爱心——责任——奉献——执着——认真 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专业发展:知识水平(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教学技能(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综合技能),反思能力(超前性反思、实践中反思、对实践反思),管理能力(目标执行能力、组织活动能力)教师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1、对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做分析(优势与不足)

2、今后专业发展的目标(列出时间和具体项目)

3、分析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

4、为实现个人发展目标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5、为

实现发展目标需要学校或组织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6、其他需要说明或沟通的问题 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

简介:SWTOT分析法就是将与你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如对策等)。机构分析环境分析战略选择 流程:

1.罗列优势和劣势,可能的机会与威胁

2.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相组合,形成SOSTWOWT策略。3.对SO ST WO WT策略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战略与策略。SWOT矩阵:

优势(S)劣势(W)

机会(O)SO(最大与最大对策)WO(最大与最小对策)威胁(T)ST(最小与最大对策)

二、打造和谐团队

WT(最小与最小对策)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条途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教科研工作思路:

分析教师需求——促进教师发展

设计规划活动——搭设发展平台

精心组织安排——确保活动质量

及时梳理固化——落实活动成果

关注个性特征——形成多向互动

团队协同合作——扩大深化成效

雁阵理论:学习型组织冰山图解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愿景

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团队组成3、善于不断学习(终身、全员、全程、团体)

“地方为主”扁平式结构

4、自主管理(发现问题——选择伙伴——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检查结果——评估总结)

5、组织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6、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7、领导者的新角色 学习型组织的必要行动:

1.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

2、促进探究与对话

3、增进合作与团队学习

4、建立学习与分享学习的系统

5、促进学员能迈进共同的愿景

6、促进组织与环境相结合

三、立足课堂教学

1.上好每节课(学得快、收获多、感觉快乐)

认真备课(收集资料、分析提炼、比较梳理);课前准备;导入活动;主体活动(讨论、交流、分组、实验„„);总结与建议 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

(确定每个人)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帮助(案例、合作、提问、讨论、模仿„„)

具体任务

要点:1.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可以通近

核心问题

过教学设计来实现;

持久理解

2.将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

转换目标 区

(了解每个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起点(联系簿、周记、作业、鉴定、提问、涂鸦„

„)

流程:1.涂鸦(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2.讲解和提出要求(建立活动框架)

3.分步完成具体任务(多重支持方式)

4.画廊漫步(团队分享、交流、反思)交流和分享、反思和提炼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创设问题情境(收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简洁规范的语言表述(表述能力);指向性明确、针对性强的问题设计(提问的能力);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实验能力);板书的设计和书写;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和方法。2.能听课评课

总结阶段:发现典型、解决问题、反思提升 实践阶段:现场观课评课,切实提高评课能力 培训阶段:对骨干教师开展如何听课评课的培训 研发阶段:研制评课标准和记录表

能听课评课:如何准备?如何观察?如何记录?如何反馈?如何反思?如何调研(监测)?如何分析?如何规划?

准备: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的准备;对要解决的问题做相应准备 观察(善于捕捉):宏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内容、环节、时间安排)、学生活动的类型、组织教学(随机)、设备使用、资源开发 微观(定量):提问次数、人数;每次学生活动时间;表扬学生的次数和方式;客商巡视的路线和关注面;多媒体使用的时间。记录: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所得结论与评价。

反馈: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充分肯定教师的成绩和进步。指出问题时要有理、有据、有度,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不要武断地下结论。要就事论事,结合具体的问题谈,不要推论和全盘否定教师的工作。

反思:学校的管理力度和研究能力;各学科有效教学行为处于不同阶段。(摸索期、归纳期、实践期、反思调整期、方法形成期、螺旋上升期)调研(监测):监测常见类型及功能:

习题课测试(学会);章节测试(落实);分知识块测试(整合);专题测试(提升、针对性);模块测试(检测);仿真测试(适应);会考(水平);高考(选拔);中考 „„

调研:统计数据、学生访谈、家长调查、教师座谈、专家反馈

分析:分析试题、分析试卷、分析学科、分析学生、分析教师、分析班级、分析学校、分析过程„„

分析方法:分类汇总:纵向比较(持续多年,自己与自己比);横向比较:(多种参数,发现自己的特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过程,反馈结果)深入挖掘,找到根源(个性化问题,特点);善于提炼,研究对策(正确归因,解决问题)

分析原则: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学业评价的简单依据,而应变结果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学习方法

和思维方式的指导;

要改变简单将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做法,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营造充满活力与合作的人际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团队,使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在交流和沟通中碰撞出有灵感的火花。

1.分析试题:研究命题意图;统计答题结果;分析学生表现;反思教学过程;设计变式练习;提炼总结规律。

2.分析试卷(目标、要求、实际):题量、题序、题数、赋分、难度、双基体现、知识分布、题型比例、能力要求、分数分布、创新程度、教材相关、考纲相关

3.分析学科(平均分)(百分数)学科间分析

4.分析学生:总分——了解学生在全局中的占位(定位、方向);各科分数——了解学

5.师(给出建议、改进教学、反思管理):学科、班级、纵向(逐年)、过程(阶段)、改革(效果)、任务(轻重)、发现问题、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教学方式、具体困难„„ 6.分析班级 7.分

8.析近年班级的整体情况;分析一年中班级的阶段变化;分析各学科的现状及生的优势与不足(特点、针对性);完成情况——是主动还是被动、没完成的原因(能力、类型、心理);问题和错误——分类、提炼、突破(知识、方法、能力、习惯)

分析教相互关系;分析具体学生的特点及问题;提炼经验,挖掘问题,发现特色,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9.分析学校(全面、全程、跟进):分析近年来学校的变化趋势;分析一年中各阶段工作的效果;分析各学科的现状及相互关系;分析各班级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正确归因,构建模式,完善制度 10.分析过程:分析不同阶段工作的效果

规划:学科如何发展?教师如何培养?培训的针对性问题?教学实效性的问题?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体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 什么叫规划?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型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规划与研究:规划的意义:高效、超前、目标明确、有共识 规划的原则:科学、系统、激励、持续、分阶段 规划的方法:论证——实践——反思——

规划的重点:依据、内容、方法、分工(团队)、进度 规划的难点:符合内在规律、有激励功能、有持续性、有后劲 3.能组织教研活动 开展校本教研——全员参与式

方法一:头脑风暴会是鼓励在小组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最常用的方法。作用:想出许许多多主意;列出一长串创造性解决办法,从中选出有希望的方案;克服创造性思考时

受到的限制。

方法二:六顶思考帽 团队修炼 领导力、执行力

目的:1.让团队成员体会和验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对团队效率所造成的冲击;

2.掌握建立高效团队的技能:统一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团队的创造力;增强凝聚力。

四、固化研究成果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研究活动。科学的教育研究活动,通常包括5个基本

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分析研究资料,表述研究成果。1.确定研究课题

包括发现问题和确定课题两部分。发现问题后,还需要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等工作,以确定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2.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统筹性规划。研究方案的核心部分为确定研究的方法以及在研究活动中收集资料的方式。3.实施研究方案

不同的研究方法具有特定的规则和要求,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控制变量,以保证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4.分析研究资料

对资料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5.表述研究结果

这是研究者对所经历的研究实践进行全面反思和总结的过程。

对撰写论文的活动设计:

成长论坛:为成就教师、促进发展、宣传典型、探寻规律 教师成长

外出活动:具有学科特色、能凝聚团队的活动 拓展视野

成果展示:在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实践和反思(课堂、团队)发展典型

总结交流:在总结的过程中梳理和升华(专家、系统)评选论文

修改提高:在同伴和导师的帮助下分享提高 提交论文

撰写论文:在个人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思考提炼

共勉:教学研究的过程闪烁智慧、课堂教学的过程充满活力、教育教学的工作感受幸福。

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策略

时俊卿

一、新课程学习者分析改革的方向

1、新课程学习者分析要求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提高被学习者在学习者分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最喜欢的十种老师:严而有度的老师;像妈妈一样的老师;实习老师;有宽容心的老师;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温柔的美女老师;风趣幽默的老师;充满爱心的额老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有真才实学的老师。

2、新课程学习者分析应该致力于对被学习者分析者的理解,应该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充满同情与理解。

3、新课程学习者分析强调要将日常课程学习者分析与选拔性的考试学习者分析区分开,把握好新课程学习者分析改革的方向定位。(苏霍姆林斯基对落后生的考试辅导)

4、新课程学习者分析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

发展,学习者分析应该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利于自我学习者分析能力的提高。(AAT测量)

5、新课程学习者分析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学习者分析内容要系统、整体、准确。学习者分析高中生综合学力科学量表的开发与应用

6、新课程学习者分析倡导学习者分析主体的多元化和学习者分析标准的差异性。

7、新课程学习者分析要改变那种只顾结果不顾过程、只顾目的不顾手段的学习者分析思路,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的学习者分析。《个案分析与教育建议》样本.doc

8、新课程学习者分析倡导采用情境化的、真实的学习者分析方式,追求与教学相结合的学习者分析。教师如何对待提问.ppt

9、新课程学习者分析要恰当、综合地运用定量学习者分析方法与质的学习者分析方法。(系列学习者分析方法)

二、分析什么——具体解读

我们总结出对中小学学习者学习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包括15个方面。相应地,在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从这些方面去分析学习者。这些因素是:智力水平、知识技能、成就动机、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学习毅力、注意品质、学习焦虑、班级气氛、学习环境、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学习风格、学习方法等。学习方法包括学习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一般方法指观察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和想象的方法等;特殊方法指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考试的方法等。

三、学习者分析内容

1、学生学科素质与认知水平: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各相关学科。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认知品质:思维、记忆、想象、观察、注意

学习策略与方法:策略即选择、调控和创新,它既可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

2、学生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总合。个性倾向性指需要、动机、兴趣、自我意识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智力、特殊能力)气质和性格方面的特点。气质类型与职业选择.ppt性格与择业.ppt

3、学生的情绪、情感与态度:

七情:

态度: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按要求完成家庭作业和预习、复习任务;想通过自己的了解与学习解决自己的疑问;努力程度、学习节奏。

4、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师生关系:与老师之间是否互相尊重、理解;与老师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

同伴关系:善于与人合作(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努力注意倾听和理解同学的想法和意见)、主动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对社会的 态度:责任感(对班级、家庭的责任感);对生命和非生命环境的敏感等。

5、学习风格

场独立性、依存性、综合;视、听、动(触)、混合

四、学习者分析手段与方法

各学习者分析方法与手段及适用范围:

1、考试测量:主要考查学生学科知识记忆、运用情况,技能掌握程度。主要通过考试进行。某些学科结合作品分析。

2、观察法:主要观察学生创造意识、学习兴趣、情绪状态、注意力状态、社会性发展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学习者分析组依设计观察表听课,实验教师互相听课。

3、调查法:了解学生策略与方法、学习动机、情绪控制能力、社会性责任感及对社会的关注程度。

专业人员与校方合作设计科学问卷,调查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告。

调查还包括访谈、座谈等。

4、测量法: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学习适应水平。中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调查分析.doc。AAT测量与结果统计分析。(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读书与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应试方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独立性、毅力、心身健康)

5、作品分析:综合反映学生发展水平,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发展等方面。可以从作品题材作品完成情况、作品内容、作品反映问题等方面分析。

6、情境化学习者分析:学习、学习者分析的任务情境与现实情境类似,学习者分析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学习后外加的部分;学习的过程与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类似所需要的工具、资料隐含于情境中;学习者分析可以在具体学习情境中轻松进行,学生不需要明确意识到正在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师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

7、教学活动学习者分析:通过讲述事情、报告过程与结果、演讲、角色表演、采访活动、转述故事或意见、猜谜活动、短剧表演、小型辩论会等。(气质测试)

8、档案袋档案袋是有目的地汇集学生的作业和作品,以展示学生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学习的努力、进步与成就。

8、动态评定的一般方法:预备、前测、干预促进、后测

前测分数,后测分数,获益分数

学习潜能=(后测分数—前测分数)/满分

五、分析与策略系统实施程序

1、确定需要分析的项目(学生、教师、条件)(教师性格、气质、技术)

2、设定学习任

3、教学过程用什么分析工具、具体怎么分析效能(课堂观测)

4、打开教学策略库

5、提出具体对策、教学设计(方案、观测的素材)

6、形成性评价、完成方案设计

7、实施方案

8、教学过程的客观观察与调控(教学过程中的智慧)骨干教师的学科素养 何杰

教师的四项基本工作 :

管事、动情、讲理、识才

一、动情:

(一)挖掘教育素材的情感内涵 事例一:“成长的价格”班会 事例二:“成长的礼物”班会

(二)设计教育行为的情感环境

(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情感投入

二、讲理:教师是社会风气的底线;教师是我们心灵的最后依靠;教师的行为方式对我们心灵的影响;教师所教的学科价值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传承者,是将无知幼童由本能向人性净化的启蒙者。传道不一定是用言传,身教往往更加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科素养:广义的学科素养:我们作为教师顺利开展工作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素养,也叫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个人素养:一个教师个人素养的高低是其教育成就的前提。、狭义的学科素养,教育学心理学素养,哲学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郭世安

职业校长:研究校长的专业发展,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

陶行知:校长是一校之魂

苏霍姆林斯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特殊指挥

校长需要不需要成为教育家?应该立志成为一个教育家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

作者:北京教育学院郭世安

胡锦涛: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温家宝总理: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

学校领导者工作的三部曲:一是研究自身的成长发展二是研究教师的成长发展三是研究学生的成长发展。对教师队伍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教师队伍的科学发展,就没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国家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教育。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育的和谐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学校的最大财富。关注与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党和政府、学校领导者的重要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领导者的最大责任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和谐发展,让教师走向成功。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有偏见的。和谐发展不仅包括包括专业能力的提升,也包括教师职业素养(师德)的发展。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既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基本含义有四条:教师专业化即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师专业性;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

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 1.要研究教师的成长规律与特点2.培养教师的职业兴趣并热爱教师职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规范。

3.培养教师具有人格魅力(指职业素养)与学识魅力(指专业能力)4.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学习机会

5.学会激励教师,并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积极性

6.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

7.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条件,营造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内涵: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学生。校长要读懂教育,教师要读懂教育。如何当好学校领导者?

成功是每一个领导者的主题。学校领导者的管理与成功之路不该是一个模式,更不该是千校一面或千人一面。办有特色的学校,当有个性的领导。领导者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办学个性,而办学个性又决定着办学的特色。个性创造特色,特色显露个性。有个性的领导者才能办出有特色的学校。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就要有为。领导者要做到有位又有为。“有为”与“无为”事关教育的成败、学校的命运、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育

温家宝总理说: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教师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需要和谐的教师,和谐的教师造就和谐的学生。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无知,就会被社会淘汰;一个国家无知,就会被历史淘汰。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可以在学习中崛起,也可以在无知中灭亡。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教育有着神奇的作用:教育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懦弱的身驱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教育改变人生,教育决定命运,教育决定未来。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教育可以让一个民族从愚昧走向文明,从贫穷走向富有。

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的更加美好的事业。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受教育者拥有美好的人生。

校长要帮助教师认识什么是教育。

二、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师

(一)如何认识教师职业?

1.帮助教师认识教师职业是校长的重要职责。

2.教师职业是良心的职

业、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职业,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民族的未来。

3.教师的学识水平决定着数代人的命运。

4.教师的全部职业生涯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5.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是专业精神与专业能力的和谐发展。职业教师应严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6.人民教师要具有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教学质量是教师立足教育的第一资本。

师德是立师之本,师德是教师之魂。

身心健康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石与保障。

教师的水平不仅决定着教育的今天,也决定着教育的明天。

胡锦涛总书记: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

(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终身学习

什么是终身教育?既学习已跨越了学校教育的范围(小学、中学、大学)而贯穿人的一生。

教师要让终身学习伴随整个职业生涯。胡锦涛在2007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作为教师,若不甘心目前的现状,想有所作为,不被时代所淘汰,唯一的出路就是:靠学习求得发展,靠能力求得生存。只有通过最佳的学习,才能获得最佳生存。多一点知识就多一点本事,就多一分竞争实力。你能干什么,你就是什么。

新时代的理念:把对人的培训投入做为最大的福利。

如何认识教师读书的意义?读书是教师作为一名文化人的标志之一。他能提高教师的文化格调,强化教师的文化人格,他能带来教师的日常工作需要的理性状态,能够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师要自问:不读书,我们真的还能教吗?不读书,我们还能撑起明天的教育吗?

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依靠高水平的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再好的课程改革方案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一切高质量的教学计划都会付之东流。

(三)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当今时代告诉我们: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文凭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是当前的潮流。学历不再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一张大学文凭受用一生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当今的教育,需要

的是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的创新型教师、智慧型教师。

竞争与挑战的现实告诉我们:你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得拼命找工作。你今天不与时俱进,明天就会遭遇时代的淘汰。

(四)现代教师的教育观念:

1、教师要有爱心

温家宝总理说: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有道德有素养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一定要以德为先。我们需要更多把爱献给教育的人当教师;应该有更多让学生永远铭记的老师。

2、坚持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功为本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以学生为本是至尊至上的原则。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发展和未来为本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一个学生成功。

我们的教育必须着眼于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中国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是平民教育。

最该学的七大技能:

1、问题解决与批判思维能力;

2、通过网络合作与通过影响力领导;

3、灵活性与应变力;

4、首创精神与创业能力;

5、有效的书面与口头沟通能力;

6、信息的获取能力;

7、好奇心与想象力。教师专业发展要有应变能力:当今竞争时代突出特点:“快鱼吃慢鱼”,不再是“大鱼吃小鱼”。

3、教师要以专业

适应时代与变化是生存的要术。谁应变的快,谁就是强者和赢家。对待变化的态度:快速反映,积极应对,正确抉择,不失时机。

21世纪生存与成功的要素:能够敏锐地觉察出时代的变化、生存环境的变化、告别昨天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适应变化中求得生存、发展与成功。能够生存下去的人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能够对变化作出快速反映的。教师职业也要居安思危:所谓危机意识,最重要的不是危机出现了怎么办,而是在还没有出现危机时,就要想到可能会出现什么危机。教师职业不是铁饭碗。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健康的身心:身心健康是成功教师的必备条件。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事关育人的质量,教育的成败和民族的未来。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造成的危害远比其教学能力低下造成的危害更大。

三、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学

什么是教育家?对教育有自己的想法,有教育实践成功的例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就是教育家。

能够把握这个时代的脉搏,对相当大的群体进行教育,并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就是大教育家。

教师的核心价值观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成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师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中最核心、最本质、最重要的关

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应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我们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创造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

教师的全部教学过程及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善于站在 “学”的层面,去构建“教”的层面。要以“学”为本,设计自己的教案、构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质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资本

人们期盼高质量的教育,更期盼高质量的教师。

“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陶行知)教师聘用制改革比拼的是质量与能力,而不再是学历的高低与职称的高低。能者上,庸者下,质量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日趋完善,将使学校与教师职业面对更大的挑战。

(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学识魅力

什么是教师的学识魅力? 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厚的专业知识,优良的教学素养,高超的教学艺术,满意的教学效果,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自己搞明白、认识明白的知识,不一定能够给学生讲明白。不要以为有了硕士、博士学位,就能上好课,这不一定。学问很高,但上课讲不明白的,大有人在。

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教好”

你应当把“教”转化为交流。交流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措施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陶行知:“教学合一” 的教育思想。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需一面“教”一面“学”。对教师讲课语言的三个要求: 清楚:既教师的每一句话,特别是重要的话都能送到学生的耳朵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得当:用词准确、恰当、自然流畅,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在心平气和讲授的关键时,融入激情;

艺术:在以上基础上,做到语言简捷、精辟、生动、幽默、有哲理,富有感染力。

成功的教学从细节做起:1.教师的成功之路从细节起步。要想在教学上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细节上比功夫。2.细节足以决定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也左右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败。3.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完美,无一不是来自细节的精心设计与构建。

(三)教师要在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

什么是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剂。

经验+反思=成长。教师要首先读懂自己。

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和反思的对象,考察这些问题的 原因,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种种途径,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

学科带头人带什么?自己在教学上的实力、真东西在哪里?自己在教学上的奇招、绝技、特色、个性在哪里?主要薄弱在哪里?

教学内容应坚持常讲常新。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科研的支撑

科研有高度教学才能有厚度

我们不仅需要造就教学高手更需要造就科研高手。

教育科研可以帮助我们对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产生出先进的教育理念、升华出先进的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做指导、做引领,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

温家宝2009年教师节视察北京35中时说: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1.高水平的教学需要科研的支撑。2.教师有两功:教学与科研。科研决定教学的功力。立在科研之上的教学才能展现教学功底的深厚。3.安身立命靠教学,出类拔萃靠科研。4.讲台是教师的“生存”之道; 5.科研是教师的“发展”之道。

(六)教师应有的教育理念和思维 1、尊重和挖掘学生的探索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师要善于以学生的角色,去体验欲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切实感受,去感受对未知世界求索的那种强烈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要保护学生对一切未知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要鼓励学生求知、求索、求真、求实。要鼓和激发学生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要把孩子向老师提问题看成是一种天性、一种本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快乐。

科学的起步在于探索 兴趣是创造的摇篮。

2、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个性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我们的教育应是多样化的,我们的培养方式也应是多样化的。

3、教学方法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要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师教学生涯富有能力与活力的重要标志。缺少激情与活力、魅力与艺术的教学是死亡教学;呆滞死板,枯燥无味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教学。

4、教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

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

5、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展示“教育美”

6、校长要引领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与教师。

教师要在实践中感悟新课程、参与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创新新课程。新课程改革带来的重要影响: ①以学生为本,让每一个学生成功。②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③塑造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绝不是再造一次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教学方式,再造“批量化”生产的学生培养模式。④为教师搭建展示个人教学创造力、个性与特色的平台。⑤带来对教师评价的重大改革。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有效教学 乔自洁

一、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

丰富的理解: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经验 长期的专业培训、规范化的专业考核与资格认证、严格的专业纪律、与时俱进的专业进修 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 基本的理解:1.专业——产生于社会分工、职业分化;2.不同于一般、普通的职业,要求一定的资格;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3.具备专门的知识基础和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性应该表现在具有教育教学所需的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化的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实现教学优质的关键!L.舒尔曼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①学科知识 ②一般教学知识 ③课程知识 ④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⑥教育情境知识

⑦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通过论证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PCK)最能区分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

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解析为四部分

① 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

② 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

③ 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 ④ 将特定学习内容显示给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二、有效教学——从知识教学视角

什么是有效:

有效果:学会、知道、掌握了;被触动、启发了 有效率:时间节约(教学任务)

有效用: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求;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益:选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知识,关键性、统领性知识;举一反三„„ 思考每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评价每个活动的作用、收获 新课程“三维”目标

整合的基点 “三维”实际是多维 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要以知识为支撑:研究什么知识可以落实为能力、什么知识可以形成态度?„„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与能力

“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能力的基础是理解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但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和训练能力。

在知识丰富中启迪思维、成长智慧(见多识广)在知识增长中提高分析、思维力

在知识迁移中显示综合能力(发展后劲)对知识的认识

对学习和教授的知识要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什么知识?——知识的选取

基于对知识的分析

教材知识整合的基点——学习什么知识

构成学科基本框架的知识;对今后学习起支持作用的知识;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知识; 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知识;

知识的四个水平:事实性的知识、概念性的知识、方法性的知识、价值性的知识

——能够增进学生理解力和解释力的知识 知识有以下几个层次:

一、事实,就是对象、符号以及事件之间的关系,具体到冥王星的问题上,大概包括冥王星究竟是不是存在,它的表征又是如何,与其他行星的相对位置、大小等等的比较是怎样的,我想此类知识,只有让事实来说话。

二、概念,概念是关于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组对象、事件或符号的知识。是对事实进行归纳或是总结.在概念这个基础层次的知识,恰恰是单一化更有利于知识的交流和进步,三、规则以及启发性知识,所谓规则,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推理和问题求解的方法,而启发性知识,则是关于规则的知识。而这里,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都会不一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层次上的单一化便意味着

人类思想的萎缩。

——报摘

——知识与概念的分层

知识的分层、概念的划分: 基于对学科知识的透彻理解

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教学内容不同于教材文本内容、学科知识内容,是经过加工的)

(一)事实性知识

事实性知识——信息。告诉你什么是、是什么、发生了什么„„ 事实是知识和理解的载体,只有在大量事实的体验中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概念

创设情景、案例教学

事实性知识的知识边界往往不清晰 事实性知识的选择——

在促进概念形成方面,要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材料

事实要具有典型性

事实材料中要有知识含量、知识信息

如果课堂充满了事实性知识,没有提炼和提升,就没有进步。

事实性知识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凭借、是印证和检验——能否回到事实

(二)概念性知识与概念教学 概念和原理是知识的 基本存在形态(概念是知识的结点,原理编织出知识结构)

概念和原理是人的思维的载体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的教学,都是以概念的教学为基础逐渐深化和系统化的。因此,虽然概念教学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但却是根本和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

关于概念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基本概念与一般概念、上位概念与从属概念、基本概念与核心概念 日常概念(前概念)与科学概念

(假概念与真概念)

学习就是将日常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的过程。日常概念越牢固,教学的难度越大。

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日常概念,从日常概念出发(入手)建构科学概念 真概念一定是建构起来的概念。

学情分析:前概念、易混易错概念 基本概念与一般概念、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

基本概念:没有上位概念的概念

又称“元概念”,本身承载着对于理论问题的基础性分析功能

教学处理上,重点是基本概念,在出现下位概念时只需要讲清新的规定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概念间的关系图——知识结构图

零散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便于记忆、掌握 有些基本概念又称:核心概念 围绕其概念建立知识体系、构成原理

干扰学习(心理学名词)意味着新学到的信息会对已经获取的信息造成干扰,反之亦然。接触信息过多,事实上就会干扰深层学习。

“少即多”“深则好”。现有的课程目标内容过于芜杂,影响了深层学习的开展。方法性知识

方法与能力相关

学习方法、思维方法„„

知识、方法、视野——三个境界 方法性知识 一般方法:归纳、演绎、知识分类„„

学科方法、学科思维 经济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成本——收益分析(投入——产出)选择(可迁移的 知识)

选择的主体(政府:公平与效率、„„;企业:投资„„;个人:消费、就业„„)

哲学方法、教学的哲学高度 价值性知识

学科价值:(知识的意义)

所谓“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就是基于价值性知识

价值性知识的教学

价值性知识在体验中、开放、动员的辨别中构建

优质教学

不能做出严格的定义

但应该是比有效教学的标准更高或可说是对骨干教师的独特要求

追求的是教育局傲雪“质量”优秀、优等

定位于:教学的深刻性

实现学生思维力、理解力的发展 深刻性体现:

教到哪?

学科思想、学科本质、学科基本问题

具有学科思维方法

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实现 三个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

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教学

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实际获得与成长,自觉调整教学行为的教学 实

现发展的三要素: 经验型教师与专家教师:

经验型教师——由于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直觉和常规化行为。

专家教师——既包括自动化行为,也包括有意识的思考和反思。具有反思和自我监控能力。

“不断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突破其能力上限,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更新理解,并培养了自己作为一个改革引领者的能力。” 专业发展的认定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认定,主要基于两种描述型评估认定方式:(A)教师自我言说的汇报;(B)档案文本和资料的审读。

因此,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认定的一大怪现象:说得多做得少、写得多实干少的人容易吃香

我们可能催生了批量的教师假性成长 发展与成长

化“理论”为“操作”

化“行动”为“经验”

——经验不是知不知道的问题;

——经验不是知道多少的问题;——经验是体验有多深刻的问题。

从“经验”到“立说”(特色突出、自成体系)——有主题、核心概念、体系

从动机到能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

顾志跃 教师的成长是慢成长。

在职教师专业成长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

中级

高级 角色适应

经验积累

专业成熟(稳定)

(稳定)

新教师

合格教师

教学能手

学科专家

胜任教学

原创教学

发展教学

(一级)

(副高)

(正高)感受职业

接受职业

享受职业 关注教法

关注教材

关注学科 学会操作

学会创作

学会研究

初级阶段教师处在角色适应期,由于生存压力,发展动机不是问题,关键要有好的教师和校风带领入轨。

中级阶段教师处在经验累积期,主要问题是职业怠倦(动机不足)与高原现象(能力不够),容易躺在现有经验上,找不到发展方向,缺乏进取心。高级阶段教师处在专业成熟期,能否从经验积累到专业研究是关键。主要问题是走不进学科教学研究之门,找不到体现自身价值之路。

教师的职后成长受两个因素影响:动机与能力,所以教师职业成熟=职业认同+能力提升。职业认同:感受→接受(积极参与)→

承受(消极应对)

职业认同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状态有关:是否被关注、被尊重、有友爱、胜任、自信、乐趣等,表现出归属感与进取心。能力提升从经验总结到理性思考,是实践、学习、研修、带教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职后成长是职业认同与能力提升相互促进、交互发展的复杂过程。

由于两个因素影响,不是所有教师都能从第一阶段走到第二阶段,能走到第三阶段的教师更少。大多教师都稳定在第一或第二阶段的高原地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校本研修就是要不断引领教师跨过这两道坎,从关注教法走到原创教学;从原创教学走到学科研究,走上学科教学高地。为此提出了在职教师“二次成长(蜕变)论”。

教师成长的最高阶段是站在学科高地,对学科教学的六个基本要素:如,学科功能、课标、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等开展实践与研究,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得到同行认可,在学科教学界形成一定影响,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就突出,深受同行敬重,深受学生、家长喜爱的教师。

当前教育发展的背景是:人才强国战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

1949~1979

夺权建政

打好基础

1979~2009

改革开放

经济起飞

2009~2049

人才强国

持续发展

人才强国的基础是教育,教育优质的基础是优秀的校长与教师。所以总理多次提出要教育家办学。教育部正在抓紧校长、教师专业标准的制订。教师专业素养的三大方面:专业修养:职业修养、人格素养

专业素质:本体性知识(学科功底)、条件性知识(教育专家)、学识与才艺

专业实践: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学识与才艺主要由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解决,同时需在职后培训中更新与内化。

专业实践性知识:教育、教学、研究等能力则要在教学实践中体验、积累、提炼与升华。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就是为了加速这种体验、积累、提炼与升华的过程。

这里的关键是实践体验课程的开发。

实践体验课程是通过给教师一个任务,让教师在独立或组织其他教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知识、经历有关体验、形成有关经验、提升有关能力的任务驱动型课程。

它的文本形式是任务包,里面应该包括:实践体验活动的名称、活动目的要求、活动组织实施、活动程序要点、活动记录表单、活动成效评价办法等内容。

实践体验课程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教育观察、个案研究、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法指导、活动设计、班级管理、学生访谈、差异教学、观课评课、测验考试、学生评价、专题研讨、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特长展示等。这也是作为一名成熟教师必须会做的事情。

动机方面:

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之一是:普通教师把上课看作任务去完成。从目标、计划、实

施到检查,按主观意志行事。

优秀教师把上课作为境界,作为对自己人格魅力与教学智慧的挑战去追求。在过程中经常反思这一步做的怎么样,有没有问题,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就是要点燃教师心中这盏追求完美的灯,把更多的教师从任务完成引入到境界追求的工作状态,使更多的教师养成教学反思习惯,成为优秀教师。

这是当前教师教育创新的核心之一:即从“教教师”到关注如何激活专业发展动机、提升专业发展能力。激活动机包括内驱动和外驱动:

内驱动指教师有责任感、事业心和发展愿望,想进步。

外驱动指制度规范、环境影响、奖励驱动或任务挑战,制度规范是指用制度约束人,环境影响是指环境教育人,奖励驱动包括评职称、评优、末位淘汰等人事与分配改革;任务挑战是指角色承担、教学展示、学术研究等。提升能力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1、创建校本研修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

2、重组学校教研功能,开展优秀教研团体评选。

3、建立区域教师内在优化机制。

4、组织大规模的观课评课活动。

5、举办各种教学展示与研修活动。

6、用基地的方式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对学校来说,做好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做好两件事:

1、加强教师的师德和育德能力建设。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加强教师的师德与育德能力培养应该从职业认同、人格修养、爱的情怀、心理品质四方面入手。

教师的师德教育不只是个人道德修养与爱心奉献,还包括其职业认同与心理品质。要多让教师发现与体验职业生涯的尊严和乐趣,喜欢做教师,乐于做好教师。还要从心理角度帮助教师纠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态,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进取心。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出发:

1、扎实的学科功底,(窄化、浅化)

2、丰富的教学经验,(带班、上课)

3、一定的理论素养,(自圆其说)

4、开阔的实践视野。(眼界决定境界)具体包括:会备课、会上课、会设计练习、会辅导学生、会考试评价等等。提高教学有效性既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是:

1、教学的针对性

2、教学的艺术性

3、教学的精细度

4、教学的及时反馈与调整

一、教学的针对性是指教师的教是否符合学生的学? 两种教学模式的争论: 以教定学?以学定教? 东方

西方 传承文化

开发潜能 学科中心主义

儿童中心主义 以教定学

以学定教 被塑造

自主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的趋势是

趋中

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前提下,关注学科学习,充分开发潜能。

人——————人才

教育(是生产生产力的生产力。)

所以要在教学设计中引进有效架桥的思路。

2、学情分析

3、教学设计

1、备教材 此岸

有效架桥

彼岸 原有经验

辨别关系

解读课标 前概念

上下位概念

钻研教材 认知方式

从错到对

找准重点 认清学生

克服负迁移

定准目标

找出教学中的“此岸”与“彼岸”,针对每种关系设计有效架桥模式。同化

上位概念

下位概念 三角形

三角形分类 顺应

下位概念

上位概念 苹果、香蕉

定义水果 这需要教师舍得花时间用下列方法进行学情分析:

摸底考试、问卷调查、课堂交流(观察、提问、追问)录像分析、作业批改、座谈或个别访谈、向前任教师了解、家访等。

二、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师在课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起来。教师让学生在课堂里进入积极学习的最有效办法是设计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做。

听——有效性30%

看——有效性50%

听+知识整理——有效性60%

看+知识整理——有效性80%

做中学(亲历)——有效性90%以上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的主要途径是多观课评课,观课评课从分析角度有两个层次五种分析:

1、形式学习水平(就事论事)——以学习具体东西为主,教学现象分析(平视)、教的水平分析(俯视)。

2、有意义学习水平(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学习可以举一反三的经验、理念为主(透视),包括教学技术分析、教学质量分析、教学价值观分析。

观课评课第一层次要素

形式学习:

1、教学现象分析:(平视)情景、问题、活动、事例、题目、教学形式、实验、教学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演、情绪„„

2、教的水平分析:(俯视)学生调控、师生互动、教材解读、课堂评价„„

观课评课第二层次要素

有意义学习(透视):

1、教学技术分析:导入(预设与生成统一)传授(教材、学生、技术三者协调)强化(教材内容提炼浓缩)

2、教学质量分析:目标、内容、过程、结果

3、教学价值观分析: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

观课评课的指标标准:形式学习:

教学现象分析、教的水平分析——以个人感觉为准。

有意义学习:

1、教学技术分析——以个人感觉为准。

2、教学质量分析——目标:适切。内容:

恰当。过程:合理。结果:有效。

3、教学价值观分析——课程观: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学观:教师主导(形式)、学生主体(状态)并重。质量观:有效性、主动性第一。学生观:相互尊重、平等对话。

观课评课还可从更宏观的角度评价一节课的整体状态和教学境界,进行概括性评课:

上对?上好?上全?上活?还是上实。

“上对”是指教师能按照教材和教案,准确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知识性、方法性(举例证明)、过程性错误。

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非常关键。要“上对”课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善于表达,能把想要讲的东西讲清楚讲明白,学生能听懂、接受。“上好”指教师在把握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能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这里的“好”是一个相对概念,指相对于教材与教参中原有的内容来说加一点、改一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经验积累和教学原创能力。教师的成长是从教法关注到教材关注的。

“上全”是指教师在课上能兼顾“三位一体”或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目标,不仅有知识与技能要求,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前在实施新课改新教材中这是一个令教师把握不住的问题。一节课能否照顾到方方面面,评课标准是否必须是全面的。

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部,由不同的学科组成,课只是学科教学的一个单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同质课叠加的结果还是异质课组合的结果?

学校开设分科课程从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成长元素。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建立在学校全部学习生活基础上,而不是某一门学科或一节课上。具体的一门学科或一节课只是全部学习活动的一部分,不应该也不可能都是周全的。

“三维一体”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但不能简单等同于每门学科或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对教师来说大多数课教学目标还是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这些是短周期目标,在教学结束时可以检查其达成度;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长周期目标,需要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滴水石穿),所以要在课堂里伴随教学内容体现与关注,但实现一定是一段时间体验、积累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不一样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主要靠教师的传授与练习,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是经验知识的习得,体验、感悟、内化是主要的习得方式。“上活

”是指教师不拘泥于教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案。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对矛盾,教师上课不能没有预设,没有准备。但预设与实际之间肯定会有不一致,需要教师在课堂里随时作出调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贴近

因学定教——创作教案

因学施教——创作教学

1、根据学生学的过程设计教的过程。

2、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活用教案,体现出教学活动的生成性。

“上实”是指课必须上出实际效果。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形式改革,要关注实际效果:

1、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

2、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

可以对课堂教学特征变量采用时间序列观察、记录,再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按教师不同的讲课比例可分为:

讲授--------------100%

讲、练------------80%

传授式教学 讲讲、练练-------60%

精讲多练----------50%

讲练式教学 试、讲、练-------40%

学、试、讲、练---30%

导学式教学 教师主导(形式)、学生主体(状态)。

教与学游离?模仿?共振? 语文课如何进行导学式教学? 课文分析采用一讲到底或问答方式,学生听+记笔记,有效性大约60%,以浅层次思维为主,只需识记。

要学生进入文本,进行深层次思考,可以采用让学生换角度改写课文的方式,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深度,又可锻炼写作能力,一举两得。学案也是一种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有效办法。学案不是教案的翻版,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单与相关资源。根据学案学生能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设计教案、编试卷、换位思考、完成各种小实验、小课题、方案设计、演课本剧、论文写作等都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办法,称为行为学习,即让学生在一种特定的行为过程中学习。

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表现在教学设计能力上,包括课的设计、学习主题设计和学程设计:

1、课的设计是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其核心是怎么保持教与学的协调、共振。

2、学习主题设计是对一个知识模块(章、单元)的教学怎么分解到一节节课中去,每节课分别承担什么职责,相互之间如何衔接的策划与安排。

3、学程设计则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学些什么,怎么编排的更加宏观层次思考。

以课为单位的微观教学设计面临着时空有限性与各方面教育因素都要兼顾的矛盾,可以扩大教学设计单位,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进行中宏观教学设计。称为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一个单元可以由:学案+整章自

学课、摸底测验课、重点难点精讲精练课、关键部分实践体验课、练习课等组成。每一节课都是单一功能的,单元的整体功能是综合的。

文科的单元或主题式教学设计:找出一个单元课文的同质性内容(文体、共同主题),以一、二篇课文为范本进行精讲,讲清楚单元核心知识后,在其他课文中以泛读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学程设计的关键是对教学内容的采集、筛选与编排,采集指能否在学程目标范围内采集到足够的内容,在对内容进行筛选的基础上,作出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编排。编排主线与内容呈现方式是学程设计的两个技术要素。

三、教学的精细度是指教学品质的精致程度。

粗放的教学以一般学生为对象,只求完成任务,不顾学生差异,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所以教学质量只维持在一般水平。

精细的教学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采用差异教学对策,应对每位学生不同的需求。

针对学生差异可以采取的教育对策主要有三类。

一、教学方法类——在一个教学群体内采用分组的办法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二、课程选择类——让不同的学生选学不同的课程。(对学校要求比较高)

三、教学组织类——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班内分层递进教学的原理是根据学生差异,为他们设计最近发展区,操作要点是:

1、教学目标分层(A、B、C)

2、教学内容分层(A、B、C)

3、教学过程分层(显性、隐性)

4、练习分层(A、B、C)

5、测验分层(A、B、C)

分层是动态的,即根据测验结果可以改变层次,以鼓励学生向上发展。从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差异需求的思路是:

学生差异:个性 学习速度

个别化教学

矛盾

班级授课制

同质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原理 分层教学(组织同质班)

学校分层

班内分层

教学分层

递进教学

中西方学校教育组织形式的比较 东方

西方

班级课程教学制

个别课程教学制 班级教室

固定

学科教室

走班 一班一表

一人一表

优点

管理方便,且有利于发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 挥学生之间的互动效应

个别差异 缺点

捆绑式教育,无法满足

兴趣第一,难以保证 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质量 班级课程教学制

个别课程教学制 一班一表

一人一表

混合课程教学制 以班级课程为主加上部分个人课程 混合编班,教学分流,兴趣分组,程度分班,个别设计,集体授课,

第二篇:高效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吴琼

高效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吴琼

1、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教研活动。

2、想要教研活动高效,你认为教研活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教研活动一定要关注人的成长,研究教师发展的规律

第一,关注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来设计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促进教师发展,要研究教师发展的规律。第二,要有一个和谐的团队。第三,要立足课堂。第四,固化研究成果。要有一个固化成果的意识。促进教师发展,促进人的发展,做好职业规划。

做好职业规划:

1、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知己(同事、领导)。

2、理论学习和科学分析——知彼(专家、书本)

3、制定专业生涯规划(学校、自身、学生)分解、组合 长、中、短期

4、在实践中行动研究——思考、坚持 针对、操作、实效。

5、善于总结和不断提升——反思、固化 论证效果调整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特征:准备期—— 适应期 —— 胜任期 —— 提升期 —— 创新期

2、身份:新任教师——青年教师——区级骨干——市级骨干——特级教师

3、特点:不信任少经验困难多有目标有使命

缺少安全感行为不到位积极面对团队研究引领提升

4、要求:教学习惯教学基本功教学能力教学实践教学理论

养成达标提升创新创新

5、教研:师徒制度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学习实践引领团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构图:新任、青年教师、市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低级——高级。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成长环境与成长关键期的比较研究。

比较一:任教的第一所学校对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影响。比较二:两类型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段统计。

教师成长规律: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而做?

外显:学习——实践——思考——提炼——固化。内隐:规律——课堂——能力——反思——特色。

素养:爱心——责任——奉献——执着——认真。

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专业发展:知识水平(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教学技能(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综合技能),反思能力(超前性反思、实践中反思、对实践反思),管理能力(目标执行能力、组织活动能力)。

教师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1、对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做分析(优势与不足)

2、今后专业发展的目标(列出时间和具体项目)

3、分析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

4、为实现个人发展目标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5、为实现发展目标需要学校或组织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6、其他需要说明或沟通的问题 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

简介:SWTOT分析法就是将与你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如对策等)。机构分析环境分析战略选择

流程:

1.罗列优势和劣势,可能的机会与威胁

2.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相组合,形成SOSTWOWT策略。

3.对SO ST WO WT策略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战略与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条途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教科研工作思路:

分析教师需求——促进教师发展设计规划活动——搭设发展平台

精心组织安排——确保活动质量及时梳理固化——落实活动成果

关注个性特征——形成多向互动团队协同合作——扩大深化成效

雁阵理论:学习型组织冰山图解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愿景

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团队组成

3、善于不断学习(终身、全员、全程、团体)“地方为主”扁平式结构

4、自主管理(发现问题——选择伙伴——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检查结果——评估总结)

5、组织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6、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7、领导者的新角色

学习型组织的必要行动:

1.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

2、促进探究与对话

3、增进合作与团队学习

4、建立学习与分享学习的系统

5、促进学员能迈进共同的愿景

6、促进组织与环境相结合二、立足课堂教学

1.上好每节课(学得快、收获多、感觉快乐)

认真备课(收集资料、分析提炼、比较梳理);课前准备;导入活动;主体活动(讨论、交流、分组、实验„„);总结与建议

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

(确定每个人)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帮助(案例、合作、提问、讨论、模仿„„)最具体任务要点:1.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可以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

近核心问题2.将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

发持久理解

展转换目标

(了解每个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起点(联系簿、周记、作业、鉴定、提问、涂鸦„„)

流程:1.涂鸦(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2.讲解和提出要求(建立活动框架)

3.分步完成具体任务(多重支持方式)4.画廊漫步(团队分享、交流、反思)交流和分享、反思和提炼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创设问题情境(收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简洁规范的语言表述(表述能力);指向性明确、针对性强的问题设计(提问的能力);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实验能力);板书的设计和书写;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和方法。

2.能听课评课

实践阶段:现场观课评课,切实提高评课能力

研发阶段:研制评课标准和记录表

能听课评课:如何准备?如何观察?如何记录?如何反馈?如何反思?如何调研(监测)?如何分析?如何规划?

准备: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的准备;对要解决的问题做相应准备

观察(善于捕捉):宏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内容、环节、时间安排)、学生活动的类型、组织教学(随机)、设备使用、资源开发

微观(定量):提问次数、人数;每次学生活动时间;表扬学生的次数和方式;客商巡视的路线和关注面;多媒体使用的时间。

记录: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所得结论与评价。

反馈: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充分肯定教师的成绩和进步。指出问题时要有理、有据、有度,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不要武断地下结论。要就事论事,结合具体的问题谈,不要推论和全盘否定教师的工作。

反思:学校的管理力度和研究能力;各学科有效教学行为处于不同阶段。(摸索期、归纳期、实践期、反思调整期、方法形成期、螺旋上升期)

调研(监测):监测常见类型及功能:

习题课测试(学会);章节测试(落实);分知识块测试(整合);专题测试(提升、针对性);模块测试(检测);仿真测试(适应);会考(水平);高考(选拔);中考 „„

调研:统计数据、学生访谈、家长调查、教师座谈、专家反馈

分析:分析试题、分析试卷、分析学科、分析学生、分析教师、分析班级、分析学校、分析过程„„

分析方法:分类汇总:纵向比较(持续多年,自己与自己比);横向比较:(多种参数,发现自己的特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过程,反馈结果)深入挖掘,找到根源(个性化问题,特点);善于提炼,研究对策(正确归因,解决问题)

分析原则: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学业评价的简单依据,而应变结果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指导;

要改变简单将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做法,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营造充满活力与合作的人际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团队,使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在交流和沟通中碰撞出有灵感的火花。

1.分析试题:研究命题意图;统计答题结果;分析学生表现;反思教学过程;设计变式练习;提炼总结规律。

2.分析试卷(目标、要求、实际):题量、题序、题数、赋分、难度、双基体现、知识分布、题型比例、能力要求、分数分布、创新程度、教材相关、考纲相关

3.分析学科(平均分)(百分数)学科间分析

4.分析学生:总分——了解学生在全局中的占位(定位、方向);各科分数——了解

5.师(给出建议、改进教学、反思管理):学科、班级、纵向(逐年)、过程(阶段)、改革(效果)、任务(轻重)、发现问题、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教学方式、具体困难„„

6.分析班级

析近年班级的整体情况;分析一年中班级的阶段变化;分析各学科的现状及生的优势与不足(特点、针对性);完成情况——是主动还是被动、没完成的原因(能力、类型、心理);问题和错误——分类、提炼、突破(知识、方法、能力、习惯)

分析教相互关系;分析具体学生的特点及问题;提炼经验,挖掘问题,发现特色,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7.分析学校(全面、全程、跟进):分析近年来学校的变化趋势;分析一年中各阶段工作的效果;分析各学科的现状及相互关系;分析各班级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正确归因,构建模式,完善制度

8.分析过程:分析不同阶段工作的效果

规划:学科如何发展?教师如何培养?培训的针对性问题?教学实效性的问题?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体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

什么叫规划?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型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

规划与研究:规划的意义:高效、超前、目标明确、有共识

规划的原则:科学、系统、激励、持续、分阶段

规划的方法:论证——实践——反思——

规划的重点:依据、内容、方法、分工(团队)、进度

规划的难点:符合内在规律、有激励功能、有持续性、有后劲

3.能组织教研活动 开展校本教研——全员参与式

方法一:头脑风暴会是鼓励在小组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最常用的方法。

作用:想出许许多多主意;列出一长串创造性解决办法,从中选出有希望的方案;克服创造性思考时受到的限制。

方法二:六顶思考帽 团队修炼 领导力、执行力

目的:1.让团队成员体会和验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对团队效率所造成的冲击;

2.掌握建立高效团队的技能:统一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团队的创造力;增强凝聚力。

三、固化研究成果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研究活动。科学的教育研究活动,通常包括5个基本 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分析研究资料,表述研究成果。

1.确定研究课题

包括发现问题和确定课题两部分。发现问题后,还需要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等工作,以确定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

2.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统筹性规划。研究方案的核心部分为确定研究的方法以及在研究活动中收集资料的方式。

3.实施研究方案

不同的研究方法具有特定的规则和要求,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控制变量,以保证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

4.分析研究资料对资料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5.表述研究结果这是研究者对所经历的研究实践进行全面反思和总结的过程。

对撰写论文的活动设计:

外出活动:拓展视野:具有学科特色、能凝聚团队的活动 成果展示:发展典型:在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实践和反思(课堂、团队)

总结交流:评选论文:在总结的过程中梳理和升华(专家、系统)

修改提高:提交论文:在同伴和导师的帮助下分享提高

撰写论文:在个人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思考提炼

共勉:教学研究的过程闪烁智慧、课堂教学的过程充满活力、教育教学的工作感受幸福

第三篇:设计与实施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改革旧的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通用技术的教学是实现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做好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确保通用技术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通用技术目标的实现。

一、通用技术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是课程的教学设计者和教学一线的实施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学过程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技术课程要结合自身的特征,把它落实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在传统的技术教学中,教学关系往往是教师管教,学生管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在这样的课堂里,实际上学生不是自己学会技术,而且被教会技术,技术教学往往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活动,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新课程又要求技术教师应该是一个技术教学的研究者。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会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和碰到书本上没有的新问题,同时也没有多少由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可借鉴和参照,所以要求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对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探究解决教学中难题,并使研究成果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再指导技术教学的实践。这种研究不脱离教学实际,坚持这种研究,必将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课程得到创造性地实施。

另外,教师在通用技术课程新教材的实验中,学习和体验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促进对自身角色的反思,不断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和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从重知识技能传授走向关注设计创新;从重技能训练走向学习技术思想方法;从重作品结果走向关注参与过程;从单一教学方式走向多样化教学的方式,实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教学的引领者,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二、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可促使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有利于二者的相互协调。

1.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需要以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还要充分发掘当地天然的优越的环境和资源,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形成技术教学的特色,争取获得教学效果最优化。2.设置合理的技术设计课题,让学生在技术实践中亲身体验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际能力。技术设计是通用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贯穿于通用技术的整个课程。

我们不能片面地将设计理解为动脑,动手操作理解为实践。其实,设计过程中的调查、访谈、绘制图样、试验都属于实践活动。技术解决的是“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倡导“做中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即通过实践过程学习知识与技能,领悟过程与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理的技术设计课题是落实技术实践的具体的载体。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丰富多彩的设计课题,为学生投入技术设计实践提供一个平台。例如,现代农业技术中,讲到农药使用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农药配置方案”的课题;技术与设计2中,讲到工艺流程时,教师可以设置“流程运行试验”的课题;电子控制技术中,讲到晶体管时,可以设置“晶体管制作”的课题„„设置多种形式的技术设计课题,可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更宽泛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获得更真切的亲身体验,锤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学设计应强化“技术实践”的价值,为技术实践预留出充足的时间,保证技术实践的顺利开展。

3.设计课堂“空白”,为学生创造自主空间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从教学空间、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空白”,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计好带有探索性的技术问题,让学生在预留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独立探究或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使其通过动脑、动手来探究技术知识,解决技术问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技术思想与方法的体验,增强技术学习的成就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为核心为课堂设计“空白”,学生对于这些“空白”的补充,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例如,技术与设计1中讲到“制定设计方案”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设计问题,如“给养老院设计一个能帮助老人健身的器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此时,学生便可依据这个设计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自由发挥,并在设计方案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对设计理念的领悟状况,提升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增强技术设计的实践能力。除以问题为核心留自设计之外,教学本身也应做到传授知识“留空档”,为学生留出分析思考的余地,提供学生用于思考的开放性的思维空间。例如,分析讨论“互联网、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等可能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问题时,教师可直接呈现给学生知识点,同时也应当激发学生自己发现更多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对此的理解和感悟将更加深刻和牢固。应当注意,教学设计不宜将课堂“空白”设计得太窄、太死,不能用自身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更应结合活动设计,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由,为学生提供选择余地。

4.通用技术是对传统劳动技术的大幅度改造,但仍没建立起自己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

由于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结构,所以,学习和研究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基本模式,可以使教师较快地把握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益和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为通用技术的教学理论建设积累经验。但是,教学模式只是提出了教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把握了教学的主要方面,在实际教学中,还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和学的具体设计。

三、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一)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

设计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方式,又是技术的基础之一,也是通用技术各个模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的教学中对以下几个问题要引起充分的注意。1.提高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参与程度

教学的过程是指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在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以及相应的分析、权衡、选择、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才能使学生可能产生多样化的思维,才能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学生的技术素养才能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所以,在技术教学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技术课程,每个学生都宴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要做到这“两全”,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强烈兴趣,以吸引他们主动而积极地参与设计过程。2.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

技术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技术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生成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在形成多个方案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真正经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以使学生对设计过程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

3.加强设计中的过程评价

由于技术设计的最终结果往往会有产品,对产品的评价标准又比较容易量化,所以,在对设计的评价过程上容易产生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的现象。

设计过程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过程评价可以促进这种互动的发展,鼓励学生注重对技术的探究,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二)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学习的指导

1.正确认识学习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意义

从事技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方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工具、手段和步骤。一旦目标、任务确定了,方法就成了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把方法比作过河的桥或船是十分恰当的。根据人的认识过程的发展顺序和方法适用范围大小程度来划分,通用技术领域里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的技术方法,即人们有意识地运用哲学方法作指导,它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它是对各种类别的各种特殊技术方法的性质、特点、共性以及相互关系的规律性问题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如技术系统、技术控制、结构、流程、技术设计方法、预测方法、模拟法、试验法等,这一类方法是一种共同的技术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更规范的技术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技术研究、决策和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而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随处能得到应用。在一定意义上讲,它与哲学相通。另一类是特殊技术方法,它是各种专业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一个或有限的技术领域。例如,加工制作法、装配法、调试法等学习技术方法。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了“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又提出了“初步掌握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且在各模块的目标中都提出了加强技术思想和方法的要求。《标准》对技术思想方法的问题如此重视是因为技术思想和方法是从宏观的理论层面上提供了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和处理技术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有利于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共通技术能力的提高。可以这样说,在教学中加强技术思想和方法,是实现技术教学的通识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历次改革中寻求技术通用性的重大突破。2.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技术和思想方法

技术思想和方法重在实践中应用,通过实践去领悟,要防止从理论到理论的做法。

下面是教学中的一个例子:

在讲系统的思想方法时,教师不是先讲什么是系统,再讲系统方法的重要意义,而是先让学生阅读下面两个案例。

搞某个建设项目,两个工程队的做法不一样:

甲工程队首先考虑的是要选择精兵强将,采用好的材料和设备;二要保证工程的每个项目高质量。在时间上先考虑第一步怎么办,再考虑第二步怎么办。认为工程的各个要素都好,每一步搞好了,就可以保证工程能最优。

实际实施中情况却不完全是这样,例如,由于各个施工队伍相互配合不好,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窝工,即使每个项目都是高质量、高水平,但它们相互不协调,也不可能取得最佳结果。乙工程队和甲工程队不一样,它考虑的是整体的最佳设计、最佳控制和最佳管理,以求得整体功能最优。它首先考虑工程的全过程怎么搞,再看每个阶段怎么搞;先考虑长远,再考虑当前,从工程的全过程来考虑每个阶段的任务。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协调和管理人、财、物,利用这些要素的巧妙联系和组合来组织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从而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工程任务。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工程队的做法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到系统方法的一些主要特征:系统强调整体最优,强调各要素之间的组织、管理、配合和协调。它处理问题的思路首先着眼于系统的整体,从整体出发去研究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去反复考虑。

接着,让学生在解决某一技术问题时,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进行设计,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去体验和领悟系统思想和方法。

班上有几个学生对电子技术十分爱好,曾经参加过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设计长距离遥控电饭煲工作的装置,虽然他们设计了一个方案,但未能达到设计的全部要求。后来,他们用学到的系统思想的方法,重新审视原来的设计,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同时又用它来改进工艺,终于解决了原先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并且获得了奖励。之后,他们很有感慨地说,原来我们认为有了技能,就能解决技术问题,现在学了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它使我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解决了电饭煲遥控的关键技术问题,使我们从中领悟了思想和方法的价值。

教材中往往蕴含着大量的技术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载体,如果教师结合技术思维和方法去教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技术思维和方法去学技术,那就会产生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三)重视技术试验的教学

试验是属于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方法,是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一条基本途径。在本《标准》的内容中经常提到了技术试验,正确把握技术试验教学的要求,对落实课程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试验有多种作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选择和使用不同的试验方法。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试验方法及其作用。1.对比试验法

通过两组或多组试验的研究,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劣差异,权衡利弊,选择一种最优方案,它是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试验。

例如,为了找到棉花的良种,在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管理条件下,通过种植不同品种的棉花进行对比试验,最后确定一种高产的、抗病虫害能力强、棉纤维质量符合要求、易管理的棉花品种作为推广。农业试验中,往往采用对比试验法。2.析因试验法。

它是一种由已知结果去寻找原因的试验,以便发现问题的症结,寻找正确的方法,使之得到完满解决。

例如,机械设备出现裂纹或早期失效,设备运转发生故障,生产工艺流程不稳定等现象,一时无法查明原因,就往往要转入试验研究,分析各种复杂因素,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3.性能试验法

它是为了定性或定量地认识对象的种种性能所安排的试验,是工程技术研究中最基本的试验类型,主要用于检验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所要求的性能,以及如何运用技术措施去提高它们的性能。

性能试验的范围很广,例如,材料的强度、刚度、塑性、韧性和抗腐性试验,许多机械设施的抗震性,收音机对广播节目的选择性、灵敏度试验,汽车的速度、油耗、舒适程度等。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试验过程中目的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方法的使用、仪器的选配和校准、数据的观察和处理等方面进行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要密切注意各种细节和意外情况的发生,引导学生做好观测记录,抓住有价值的资料,力求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和负责的科学态度,鼓励和培养学生在试验中进行合作性学习,积极培养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的意识。

技术试验往往会有失败,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让学生体验技术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曲折和艰难,并用历史上发明家百折不挠进行试验研究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培养他们自信、不怕失败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对《标准》内容中规定的技术试验要求,若因仪器设备等不足原因而在实施上造成困难时,应依据学校的实际条件,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因地制宜地自行设计类似的试验项目来替代,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试验。

各地要加强对技术试验方面的教研和交流,积极总结和推广教学中涌现的简单易行、教学效果好的技术试验的方法和经验。(四)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要结合技术自身的特点,将新课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学中要进行某一产品的抗压强度试验,由于试验过程本身就富有很多的探究因素,这为运用探究学习方式提供了天然的条件。试验往往需要依靠几个人的合作完成,所以又可以采用合作性学习方式。很多老师通过教学实践后深有体会地说:“现在经常讲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技术课程中的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条件。”所以,只要我们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就能够较好地实现技术教学中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本《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应特别重视合作性学习方式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所以,这里重点讲一下关于如何做好合作性方式学习的几个问题。

合作性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在距离上与其他学生靠近,坐在一起互相交谈,学习材料,互相帮助,或一起分享学习资料就行了。成功的合作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形成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

一切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开始于有一个互相共同的小组目标,形成合作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从而在合作学习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2.确定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承担的责任

个人责任表现在对每个学生行为进行评论,把结果反馈给个人和小组,使每人都对小组作出应有的贡献。

3.小组的规模要恰当

小组的规模大小直接关系到协作学习的成功。通常规模较小的组产生的效果要更好一些,因为它使所有学生的参与最大化。

下面是在“设计和制作台灯”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一个教学案例:

为了引导有共同目标的学生形成小组,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台灯,总的目标要求下,确立清晰的小组目标:“设计和制作简易的白炽灯台灯”、“日光台灯”;“调光台灯”、“光控台灯”、“多功能台灯”„„让学生自行选择,以共同的小组目标自然形成各个学习小组。

为了鼓励所有小组人员积极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制定了奖励办法:小组成员都达到分工后预定的目标,每个组员都可以获得相同的加分奖励。

同时在提供资源时,教师对每个组只发一份技术资料,学生们就必须互相分享资料,形成资源相互依靠。

为了形成分工不分家,设计和制作台灯时,一部分人主要负责台灯的灯罩、一部分人负责灯座,一部分人负责电路安装„„也有的小组以组成生产的流水线,只有当一个组员完成他的任务,下道工序的组员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形成了合作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抽查,让抽查到的学生向老师或者全班同学汇报他所在小组的工作;或随意挑选一个学生的作业来代表全组的成绩。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措施比单一的目标互依更有效果。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教师又要求建立小组学习档案,记录每个成员对小组所作的贡献和次数,进一步激励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消除了小组合作中有人忙得很、有人闲得无事的现象,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程度,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培养了人际交际和沟通能力,形成了协作、分享和共进的精神。(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学得快,做得快,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得慢,做得慢,即存在“两头”分化的问题。在《标准》的“教学建议”中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这一头如何加强辅导讲得比较多,这里着重再讲一下如何对好的一头学生加强自主性学习指导的问题。

某校在上《简易机器人》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发现几个学生对编制机器人的程序特别熟悉,经了解后知道这几个学生曾经参加过校外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机器人兴趣小组,接受过较长时间的培训。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请这几个人当“助教”。上讲台演示,讲如何学好编程的关键,辅助学生编程,这可调动了这几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课前积极复习以前学过的单片机编程知识,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并编写了“学习编程指南”分发给同学,受到了同学的普遍欢迎,同学们赞扬地说:“看了这些指南,编程一学就通”,这使他们受到很大的激励。老师还经常在课内课外时间里和他们一起讨论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协助他们建立课题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设计完成难度较高的机器人疑难技术问题,逐渐使这些学生在这方面形成兴趣和特长。之后,他们在地区的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并形成了准备投身于机器人事业的志向。

(六)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把信息技术引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提高了技术内容的先进性,改变了技术的学习方式,降低了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过去常常使用丁字尺、圆规、三角板和制图板等工具进行机械制图教学,现在使用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大大降低了机械制图的难度和繁琐,从根本改变了制图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成为表达设计方案和进行交流的有力工具。

本《标准》内容中的计算辅助设计、虚拟试验等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技术,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不高,只是一种启蒙教学。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亲历这个应用过程,体验计算机不只是上网、处理文字、制作网页、发送邮件的工具,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有一个更广阔和更精彩的应用天地,为将来的学习技术打好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大多数教师过去都没有接触过CAD等现代信息技术,所以对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非常突出而又重要的任务。建议通过短期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现代信息技术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七)加强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技术新课程,促进技术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开设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技术课程的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以校为本的教研,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

实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首先要充分发挥技术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技术课教研人员的作用。技术课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还要特别重视学校和校际技术教研组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为技术教师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 作者: 来源: 时间:2009-8-30 12:17:36 阅读108次 【大 中 小】

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当然是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深刻

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赞科夫)。深刻意味着不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一句成语说得好,深入浅出。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也即能够讲在点子上。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使学生萦绕于脑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常使学生放下包袱又惭愧不已。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智慧的象征。一个科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演变成为若干简单的东西去做。教师把课上得简单,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能耐、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它决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

总之,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与深刻相对立的是肤浅,肤浅的实质是智慧的疲软,肤浅就像一锅二十七八度的温开水,即没有沸汤的那样的烫人,也没有寒冰那样的彻骨。因此,你不要指望从肤浅者的教学中去寻找刻骨铭心的印象。

二、独到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这样,他的课就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项发明,是独一无二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独享一片风景。从心理学角度说,独到见解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之一是首创性。一位外国作家说:“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是傻子”。首创性只承认第一,而无视第二,它拒绝雷同和模仿,鲁迅先生最欣赏第一吃螃蟹的人,也即是这个道理。特点之二是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性思维的产物,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

独到的东西总会给人特别的、难忘的印象。独到的对立面是平庸,平庸的特征是从众。平庸者只肯定别人肯定的,也只否认别人否认的。至于那些应该肯定而别人没有肯定的东西,他是断然不会点头的;同样,对于那些应当否定而别人没有否定的东西,他也不会带头说不。所以,一般来说,你想从平庸者的教学中讨到什么让你开窍的钥匙,往往是徒劳的。

三、广博

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的确,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应该有所跋涉,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纵要深,像丁字形;横要宽,如宝塔状;纵横结合,双向并建,储学积宝。这样才有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讲起课来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随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吐语不凡,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图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的陶醉。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汲取人类文明史的丰富营养后,厚积薄发出来的艺术“精品”。它能让学生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与广博相对立的是单薄、干瘪,知识贫乏的教师讲起课来干干巴巴,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枯燥乏味是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四、启发

启发是有条件的,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谈不上启发性的。只有当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确信无疑,“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他在课堂上才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和魅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启发的最高境界是以灵性启迪悟性。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五、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的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产生对抗。而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教育机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其要决是避其锋芒,欲扬先抑,欲进先退,变换角度,以智取胜。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

六、绝招

名师常常身怀绝招,绝招使其教学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叫人赞不绝口。

教师的绝招是教师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甚至望而生畏、无人相匹的境界。如有的教师数学课从不需要圆规、三角板,但画出的几何图形,尤其是圆就像十五的月亮,丝毫未差;有的教师能根据课文的叙述,在黑板上信手挥来,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再现课文优美意境,令学生十分惊叹;有的教师一笔潇洒流畅、秀丽多姿的板书,使学生羡慕不已,反复临摹,不忍擦去;有的教师幽默风趣、妙语迭出,常引得学生忍俊不禁、笑声频繁,让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识的殿堂。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 科学:知识性,理论性,真理性,普遍性,本质和逻辑,发现的方法,社会性,娱乐性,实用性,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爱好,技术:作为实践活动的是方式、方法、手段、途径、措施、技艺、技巧、程序和逻辑。

实践性,实用性,过程性,目的性,生存需要,社会需要,生产力,革命的力量。

科学源于技术,技术愈来愈依赖于科学。认识科学,也有利于认识技术。

从技术到科学技术science and tevhnology or technology,技术科学,技术哲学。

一、技术的工具理论

“人类是什么和将会变成什么不仅取决于政治家的行为和政治运动,而且也取决于我们工具的形态。因此,技术的设计是一种充满着政治后果的本体论的决策。把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排除在这种决策之外是极其不民主的。”关于技术的工具性有四种含义:

1.技术作为纯粹的工具具有中立性,其价值和作用具有特殊性和偶然性。

2.技术与政治没有关系,只与生存、好奇心和兴趣有关系。

3.技术的社会政治中立性通常归因于它的理性特征,即技术所体现的真理的普遍性。

4.技术在任何一种情境中都能在本质上保持同样的效率标准。

5.正是技术接短儿工具性,作为一种主要的生产力推动和决定着人类的全部文明。

以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为例,显然它历来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早已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革和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与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息息相关的。有了打制的石器,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人;有了铜器、铁制的工具,人类才进入标志古代文明的农业社会;人类发明了机器,才进入以蒸汽机为特征的工业文明;电和原子能的使用,才将人类推到现代文明的顶峰。看看当代一些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说到底依靠的就是高技术给他们带来的生产工具的变革。有了各种类型、各种功率的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机、信息处理机、飞机、航空母舰、火箭、气球、人造卫星、各种航空器、光谱仪、扫描仪、辐射计、红外线热图象仪、雷达、散射计、高度计、摄影机、红宝石激光器、加速器、射电望远镜、电子显微镜、超高速离心机、超高温熔炼炉、以及各种大型农业机械、交通工具、矿山器械、机器人、智能机等不胜数的工具,人类才有今天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只要人类发明了一种生产方式、活动方式、实践类型,就有相应的实践工具为之所用。而且这些工具不仅解放了人的繁重的体力和脑力,而且干出了人的体力和脑力根本不能所及的无数种工作和工程。人类所发明的工具使今天的人类可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在不可思议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中工作,并获得成功。因此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富强,非得发展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和工作工具不可。落后、陈旧的工具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一个水磨、油灯、铁犁、锄头、刀耕火种的国家,是实现不了现代化和经济的腾飞的。让国民勒紧腰带,节衣缩食,发展教育,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是

改变一个穷国面貌的当务之急、头等大事。

为此,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恩格斯也指出:“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十八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2]

二、技术的实体理论

海德格尔、哈贝马斯等人反对技术工具论,提出技术实体论。认为技术如同科学是一种独立的存在,独立的实体,自身“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体系,这种新的文化体系将整个社会世界重新构造成一种控制的对象。这个体系将具有一种扩张性活力的特点。它将最终侵入每一块前技术的飞地和塑造社会生活的整体。因此,总体的工具化就成了一种天命。我们除了退却以外没有别的出路。埃吕尔也认为:技术现象已经变成所有现代社会的明确特征。他断言:“技术已经变成自主的了”,即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知识,客观力量,一种实体性的存在。为此,海德格尔赞成所谓“技术正在无情地压跨我们的观点。”他说,“我们正在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整个世界转化为„持存物‟,即在技术过程中被动员的原材料。”他声称:“将现代社会从技术上进行重新构造根源于对权力的虚无主义的意志,即人和存在被贬黜为单纯的对象”,即人都成了技术和工具的奴隶。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手段,而是已经变成一种环境和生活方式。这是技术的实质性的影响。比如“快餐”的兴起实际上不仅导致了传统家庭的衰落,其相互关联性也意味着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出现。

所以,科学技术对于壮大和巩固一个国家的政权和社会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且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制度的作用,将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变为一种主要的和最高、最直接的社会生产力而愈来愈变得突出和明显。未来的总的社会发展趋势必然是发展科学技术就是发展生产力。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将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地位的提高而日益在管理和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愈来愈扮演主角,这就更加重了科学在建立、建全和维护一个相对完善的国家制度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分量以及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技术批判理论

技术批判理论必须跨越将激进知识阶层的遗产与当代世界的技术专业知识分离开的文化障碍,并解释如何重新设计现代技术,以便使它适应一种更自由的社会需要。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物化”思想、“极权主义”概念和“单向度”的理论证明对自然的征服补上一种简单的形而上学事件,而是从社会统治开始的。现代社会民主的进步意味着彻底地重新构造现代社会的技术基础。人类解放和自然解放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只从技术主义的普遍化角度来解释现代资本主义。

一种新的技术批判理论认为:技术秩序不仅仅是工具的总和,而是不管使用者的意图是什么,技术秩序在事实上构造了世界。在选择我们的技术时,我们变成了我们之所是,而这又反过来形成了我们未来的选择。文明的选择不是由自主的技术搜决定的,而是可以被人类的行为所影响。没有一种可以用埃吕尔的方式拒斥的、作为整体的单一的“技术现象”。政治斗争作为一种对文化和技术革新的激励,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技术不可能中立,是一种纯粹的工具。“技术合理性已经变成政治合理性。合理的工艺和机器的设计在用于特定的目的之前,特殊社会体系的价值及其统治阶级的利益已经融入其中了。”因此,技术不仅在技术体系的使用中含有社会价值而且技术在技术体系的设计中也含有社会价值。从这点上看,技术不是一种天命,而是斗争的舞台。技术是一个社会的战场,是替代议会的一种文明的形式。为此,马克思主张:技术应为由工人阶级控制的经济服务。马克思认识到:以技术为中介的工作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新的社会等级制度。“技术政治学”。

四、技术与科学

技术作为人的理智认识与社会活动的中介与环节,本质上属于人的实践范畴;是直接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尤指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领域,标示着人类的生产技艺、活动技能或实践的规则、方法与途径。所以技术与科学相比决不是新近的产物,而是有了人类,有了人的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就有了技术。而且正是有了技术,才真正意味着人类完成从它的动物祖先所从事的动物性劳动,即所谓的自然劳动到人的劳动的飞跃。在这个意义上,技术是人类和动物的分水岭,是人类实践自我的决定性一步。正是技术性的劳动标示了人和动物之间、人的社会实践和动物的生存活动之间的本质差别。

所以,技术是人类亘古就有的,从最原始的技能到今天最先进的工程科学、生产流程和实验手段都可谓技术。它含盖着人类“为实现生产过程和为?社会的非生产需要服务而创造的人类活动的总和”。技术既然是人类的一种创造,它就是有目的的,是人类对自然的能动的控制、利用和改造;是人类的自我意识和意志向物质世界自觉转移的过程。在这一转移过程中,它的中介性质决定它拥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类所拥有的一切技术都要符合自然的本性和规律;社会属性又决定其必然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正是这种限制又反过来决定一切技术都必然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经济上讲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从政治斗争上讲主要是战争武器的变革;从动力和实践工具的应用上讲主要是物质原料的变革。人类从利用石头发展到利用青铜、铁器、煤碳和电力,这既标志着人类技术史上的几次重大的革命,也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几大发展阶段和发生重大转折的历史时期。因此无论是人类的认识还是人类的技术和实践手段都不会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止步不前。这样到了本世纪40年代,伴随着现代物理学革命和各门技术科学的综合性发展,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再次爆发也就势在必然。

第三次技术革命规模宏大、发展迅速、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进一步加深了科学技术之间的紧密关系,使两者融为一体。特别是原子能技术、电脑技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航天技术、材料技术,等都打破了科学家与技术员之间的界限。在这样一个时代,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没有技术也就没有科学;科学家同时是技术员,技术员也同时是科学家。因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不拥有尖端技术的科学家就不会有任何作为;反过来不拥有科学理论的技术人员,也就不会掌握先进、发达、有实践价值的技术。所以,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演变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推动了一个新兴的技术阶层的诞生,同时也完成了自身向技术人员的转化和技术人员向科学家集团的转化。

而科学则不同。它只是新近的产物。它与技术相比至少有如下差异:

1、科学是人机遇实践经验,抽象、概括出的关于自然和人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

2.它是由科学的概念、术语、陈述、命题、定律、定理构造而成的一?种理论体系,具有逻辑性、简明性、系统性、预见性等特征。

3、科学对人们的行为、实践具有理论性的指导意义,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和工具。

4、科学知识包含着很大的真理性。

5、科学知识也必然具有美学的性质。科学知识的上述特征不仅使其区别于一般的常识、经验和技术,也使其区别于人类拥有的其他知识形态:文学、艺术、游戏、神话、传说、巫术、宗教和哲学。

五、技术与人

自人类产生以来,就进入自我意识、人类思维、语言符号、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培养教育、生产活动等人类行为与人的生物机能一起作用于人的进化过程。结果,仅在几十万年时间内,人类就凭借自己的智慧,即其语言化、工具化、技术化、智能化、知识化和社会化等功能和实践使自身乃至整个地球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为了生存,不仅发明了新事物、新战略,并把这些发明传递给子孙后代,而且人类创造出来的这些东西,还反过来加速度地创造人类自身,并改变着人的进化路程。

换句话说,自从自然界把进化的接力棒交给人类,人类进化中的统治力量就不再只是自然界,也包括具有特殊智力和技能的人自身。使得人类在诸多方面获得巨大成功:发明了畜牧业、农业、工业;建造了乡村和城市;给日益增多的人口提供了衣食住行和生活用品;发明了医学拯救了无数岌岌可危的生命,延长了人的寿命;制造了发达的通讯和交通工具传播着人类文明,推广着先进文化,使世界上的许多落后部落迅速跟上文明步伐;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增强和解放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创作和构造了无数的艺术形式,丰富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娱乐;又创造了各种社会机构和组织,使得人类日益变得秩序、辉煌和更富魅力。为此,安德鲁贩也裰赋觯骸叭死嗍鞘裁春徒岜涑墒裁床唤鋈【鲇谡渭业男形驼卧硕乙踩【鲇谖颐枪ぞ叩男翁R虼思际跎杓剖且恢殖渎魏蠊谋咎迓劬霾摺!? 然而,上述的全部技术作用都还没有能够真正改变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人作为一个物种,还是一种纯粹的生物体。有史以来,人类进化基本上还是纯粹的自然人、生物人和社会人的进化。不仅如此,在思想观念和哲学认识上,长期以来,至少在工具理性和现代性思维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二元论和本质主义,还将自然和技术、身体和心灵、精神和物质,以及生和死等存在和范畴对立起来,分割开来,没有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直至上世纪70年代,进入以电子传媒、虚拟技术和电脑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之后,一些具有后现代思维的学者才在哲学、科学和现实生活领域,开始倾向于利用量子生物学、DNA密码及意识破译、遗传工程、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以电子人、机器人、试管婴儿、克隆人、变性技术、整形艺术等尖端技术为契机,来弥合上述成对范畴的对立,来质问和挑战制造上述诸多存在分离的逻辑。指出:上述二元论的区分决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通过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世界观建构起来的。当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已经充分证明往日有关自然和技术之间的绝对差异只是一种陈词滥调。博大精深的高科技带来的社会发展的丰富内涵和无限远景,使得本质主义对自然和技术的区分不再可能得到支持,而且这种不可支持性成为20世纪涌现出来的一系列科学虚构和赛博虚构作品中的一种中心叙事。其中,至少有两种主题占据优势:一是技术正在革新、增补和替代人类原有的自然身体;二是技术也在日益远离或避开身和心、生与死相对立的二元论身体。换句话说,在那儿,技术,即便就其工具的外观而言,也不只是有助于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是要改变和替代人们的自然生活,比如基因工程、智力芯片、智慧遗传、器官移植、整形、假肢、变性、激进整容术、全面整容术、相异性的人工合成等,都是旨在将自然和技术、原生和再造融合为一,促动人类的进化历程发生重大转折,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后人类”时期。

这些新人类再也不是纯粹的自然人,而是经过技术加工、电子化、信息化、虚拟化和克隆技术形成的一种“人工人”或“人造人”。他是一种将人造器官、人造物件、电子器件、人工技术和人的自然肉体有机结合或重新再造的“人-物系统”或“人-机系统”。正是在这里,科学技术创造的物质财富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的日常生活,而且还要改变和替代人的自然生活;使处于相互竞争中的自然人日益变成自然和技术的共同产品,即更具竞争力、生命力、以及更具智慧和能力的 “机械人”或“电子人”。也就是说,当代高科技正在日益将肉体和物体、人体和机器、人脑和电脑、生命和技术、生物和文化相互结合,构成新的人体,使人类再也不是原先那个纯粹的自然肉体,而是对自然、机器和肉体的双重超越和否定。

当然,早些时候的“人造特工”、“人造美女”、“变性人”以及替换上各种人造器官或移植性器官的人都属于这类人,但是典型的后人类将主要指谓那些能够将机械、电子制品、电子软件和人体融为一体,以及利用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电子人技术和虚拟技术重新生产、再造、构建或组织的新人群、新人类,包括虚拟主体、虚拟社团、网络主体、网络社会,以及生活在虚拟现实、虚拟城市、虚拟环境中的一切真假和实虚相合的人。关于这种新人类,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许多科学家、未来学家和科幻小说家的认同与支持。尤其是许多从事赛博虚构的作者十分感兴趣地探讨了未来“电子人”的相关问题。比如英国学者马多克斯(T.Maddox)就将这种由自然和技术共同缔造的人称之为“后达尔文的生命概念”或“后人类”。

在这里,人类的肉体不再是原先纯粹的自然肉体或生物肉体,它被镶嵌进许多高科技物质、高科技产品,诸如各种人造器官、人造血液、人造皮肤、人造肢体、人造基因;精神也不是原先纯粹的肉体精神或社会精神,而是镶嵌进许多后天的人造精神、人造大脑、人造大脑皮层、人造记忆、人造思维,比如后人类的眼睛可以同时是一架照相机、摄像机,后人类的耳朵可以同时是一台收录机,后人类的大脑可以同时是一部快速和大容量的记忆与储存装置,总之,后人类的人将成为一个用后现代的科学技术全副武装了的人,因此后人类社会也必然被镶嵌进许多与人工技术、人造物品相关联的要素和成分。

比如在科学技术方面,20世纪以来新开发和正在开发的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发现与发展,都将会通过对人体或人类自身的改造而极大地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和文明进展。特别是21世纪有望创造出的、利用脑神经线路原理与结构的生物电子计算机,以及与生物集成电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生物电子技术,将会更好地改造人类、创造人类和服务于人类。今天正在兴起的基因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生物反应堆、克隆技术,以及遗传密码的解读等,将会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和农业、畜牧业,应用于疑难病症的根治、人类质量的提高、遗传特征的改造,应用于延年益寿、器官移植、大脑嫁接。另外,新材料的发展,将会推动超电导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的实用化变成普遍的现实;新能源的发现,也会给人类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能量;至于飞速发展的空间技术,将会给后人类社会开发出更多和更新的生存空间。为此有人预言:新技术对21世纪的人类将产生革命性作用,其中利用“硅物质、电子、DNA、语言”等复合势力制造出的“超人”、“后人类”或有关人的“新形式”将会大大胜过迄今人们所理解的“上帝和人”。这种“后人类”,除了遵循一般的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之外,还同时伴随着一种加速推动人类发展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介入过程通常由三种不同的方式组成:一是通过基因工程或无性繁殖,二是通过技术种植或人工种植,三是利用虚拟技术制造虚拟主体、改造现实主体,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虚拟人和现实人合二而一。

不仅如此,今天美国微软公司康罗伊已经用它的不断改变的因数宇宙装满了一个信息极为丰富的头脑;诸如空气速度、海拔高度、进攻的空间方位、火力和目标等。拥有这种头脑的飞机,其武器投放信息往往是一个有关目标指定者、炸弹下落的路线、搜索的盘旋、射程和释放的暗示、武器的数量和计算等要素的连续的无意识的、冗长而枯燥的陈述。

基伯逊认为,这种从自然人到电子人的进步是必然的,因此也是人类必须接受的。这恰像拉克(R.Rucker)在其繁殖机器人的小说《软件》中,详细描述的:“人们完全能够合法地和合理地把这种秩序的人类,即机器人或电子人当作进化的强大潮流中的一种稀奇的,然而是不可避免的结果。”(Martin Dodge, P.204.)换句话说,“这种电子人时代的到来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它是自然界的下一个进化阶段。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人类一定会在不久以后就能够在他们的头脑中携带百万个字节的计算系统,进行直接的脑对脑的交流和沟通。另外,生活在那个世纪中的人们还能够改变他们的身体,以适合于他们所喜欢的衣服。”(W.Gibson, P 138.)

当然,人类的这种进步并不是只有一条途径。比如斯特灵在《圣火》一书中,就探索了用一种医学和工业的复合体来控制社会的可能性。这个复合体可以决定谁能够接受延长生命的医学待遇。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必将是:一种延长病体的自由生命的价格是相当昂贵的。通过这种复合体,一种后现代的人性将被强加给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所伴随的条件是由跨国公司统治的自由意志的资本主义。

关于第三种有关人类主体的探究,不仅主张利用电子技术、器官移植或人工智能来改造人体,而且主张后现代技术的目标是超越身体,放弃身体,以便在机器中实现身体的不朽,让技术使人类不朽的梦想变为现实。届时,自然和技术之间的界限完全变得模糊,以至于连人类自己都难以区分究竟何种事物属于自然,何种事物属于技术。而且总有一天,人类的头脑将最终被转换或被转变,即从保证我们的物质身体得以生存的肉体性实体转变成为纯粹智力性的电子实体。这时侯高度发展的人类技术将完全摧毁人和机器之间的区分,而且从此之后人类也将不再需要满足这种老的动物的食物、掩蔽处和性。

特别是在符号化、数字化、信息化,以及主要是借助语言打造出来的虚拟主体、无性别主体的隐蔽状态中,现实中的两性关系、两性界限几乎完全模糊不清,性别角色在虚拟的舞台中不再被大家看重,因为起作用者、行为者完全是“代号”、“代码”、“概念人”或“电子人”,而不是现实中“强悍”的男人和“柔美”的女人。

概括上述对于科学技术与人类进步之间紧密关系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人类走进一种新的社会空间关系中的时候,可以说是从根本上重新改装了现代主义者的思想。特别是赛博空间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变形力量,它瓦解了许多现代主义者的思想系统。它常常在许多层次上,弄得现实和虚拟、公众和私人、地方和非地方、自然和技术、精神和肉体、生存和死亡、天性和文化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当然这不是说,这种瓦解和破坏是件好事,正如同我们已经概述的,一种后现代社会的逻辑结果常常是强化了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发展。

六、后现代技术

所谓后现代技术就是指当代的最先进技术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它与后现代科学、后现代艺术、后现代思潮紧密相关,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新结构的组成、破裂人格的整合、文化形态的复魅,技术的艺术化作用,以及人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后现代技术既涉及到新技术革命的问题,也涉及到技术的异化、技术的道德属性、新技术如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如何使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的创造、利用和普及成为万能的高水平的文化知识,并演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自觉行动的问题。

1.后现代技术的基本特征:

1)后现代技术的首要内容,在21世纪将主要表现为“人类意志的无限性向语言本身的迅速扩展”;即“未来的一个世纪是在语言方面,根据最佳表现向无限的领域投资的世纪”。与作为社会契约的全部内涵的语言相比,金钱只构成语言的一个可以进行说明、支付和信用的方面,一个对时间和地点的差异性进行有效利用的方面。金钱不再对语言具有支配地位,而是语言,即计算机语言在全面地支配着金钱,即谁掌握语言谁就拥有金钱。这也是今天“知识经济”的由来。届时各种货币都变成计算机软件的一个符号,不再具有现存的各种物质形式。由此产生的各种后现代的理想:多样性、灵活性、不确定性、速度、变形的能力、聪明、苗条、警醒、操作、管理,也都将首先围绕语言本身的性质进行。现代社会是权力和金钱的社会,而后现代则是拥有语言和利用语言的社会。现代社会是权力和金钱高于舆论,而后现代则是舆论高于权力和金钱。一个人拥有的语言的质和量将是评价其成功和价值的主要标准。

2)针对人类历史上历次技术革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的现实,后现代技术的拥护者首先反对将科学技术用于政治和经济掠夺,以及屠杀人类同胞的所有战争。由于工业化社会,出自纯粹功利目的的技术竞争,已经导致技术的异化和压抑人性的专家决策怪圈;看看,眼下我国在石油、煤炭和各种矿产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大面积森林的乱砍乱伐,土壤的严重流失、沙化和盐碱化,已经远非现代技术所能解决;相反,依靠现代化工具原来需要20年能砍伐完的森林,现在2年就可以将它从地球上消灭;原来能开采50年的煤层,在“产量承包”的功利动机指引下,依靠先进的开采技术,20年就可以将一块巨大的煤田糟蹋完。因此在后现代,人们必须多研究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关注远景性建设和再生性生产;要认识到人类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而大自然的流徙和变迁却是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因此后现代人类对于任何一项技术的推广和使用,都将持更加谨慎小心的态度,尤其要防备尖端技术被世界疯子占有和滥用。

3)后现代技术对于人脑的进一步解放,可以唤醒和激发出人类新的智力。特别是今天电子记忆仓库,省去了我们头脑的记忆作用,不仅会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大脑的创造性、虚构能力和想象活动,而且会促使我们的整个神经系统发展出新的功能。就像我们的灵长类祖先用手抓取一根树枝或石制工具时的姿态,导致人类产生超越其肉体的智慧一样,后现代技术,包括脑功能的修复和移植,对于人类智力的改造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其神奇性必将使人类在其进化史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后现代技术与人文科学、人文方法以及各种后现代思潮将融为一体。技术将失去它往日的单纯性和朴素的工匠性质,而变得日益成熟,并受制于整体的文化背景和各种人文因素。比如哲学中的“经济思维原则”、艺术中的“极简主义”都将被后现代技术吸收。具体地说,在后现代技术中,能用一个符号执行操作就决不用2个,能用3个支柱的建筑就决不用4个。一切都从简单性出发,竭力去除烦琐和复杂,这是符合实用主义的效用性原则的,也是符合朴实、简单的宇宙本性的。但是它却不会使得世界变得单调、齐

一、枯燥和乏味。它只是旨在促进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变化。与经济思维和极简主义相伴随的有思维的创造性、丰富的想象力、自由的选择范围,以及灵活多样的变通形式。它通过突出事物的个性来表现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对称性和有序性。后现代技术将进一步表现现代科学揭示的客观规律所拥有的简单性、有用性、普遍性、精确性和逻辑一致性。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简捷性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千姿万态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所以极简主义不是要现实的人们回到无衣无食、无车无房的原始社会,只是想要人们摆脱或悬置现实中束缚人类自由、人类情感和人类实践的各种主观臆造物,各种烦琐哲学、各种关系网、疣赘物,轻装上阵,无忧无虑地工作与生活。到那时,人类的发明创造能力和直觉想象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各种人造物都会涌现于新世界,类似活动操场,组合式、快速型和临时性建筑,世界通用的语言机器,超级营养品,进入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基因大夫,集中文理农工医等全部学科教学内容的学院式电脑,无教授大学,智能机侦探和法官等眼下还是不可思议的对象,在后现代技术时代都将变成现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学家将在这个故事的关键性阶段介入,而且将执行另一种功能揪将科学成就转变为一种新的生活观和宇宙观。”[1] 届时,一切技术将不仅具有善的属性,而且具有美的属性。在最高的真和最大的善的统一性中体现着艺术的和谐性和美的规律性;就像“数学是诗体的逻辑”一样,将使技术变成艺术的一种形式,使技术成为“自由的生命表现”;使人们在技术活动中就像在游戏活动中一样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劳动变成体力和智力的游戏。”[2] 并从此结束劳动异化带来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创伤。

2.技术为新人民服务:后现代,“超人治国论”、“技术官僚计划”的病毒将被根除,人类将普遍往更人道和更民主的方向发展。那时的科学技术是实实在在地走向民众,为“新人民主义”服务,而不是只为少数富人服务。因此我们谈论技术的异化作用,并不是旨在取消技术。技术是取消不了的。没有技术,就没有人类;没有技术的发展,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

强大的经济必然带来巨大的政治影响,这完全符合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一个社会制度的好坏,一种生产关系的优劣,归根结底要看它能否适应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不仅过去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今后技术依然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新的科学技术将更加证明人:凡是人类能想到的,都能做到,鱼人、海底世界、白昼长照的日光,生物工厂,设计的人体,能恋爱和结婚的机器人,模拟环境,精简的家庭,群居村等,将应有尽有。无论什么时候,谁拥有技术,谁就能占据世界,谁就能推动世界格局的演变,确立新的国际秩序。

只是由于历史是人民撰写的,一切科学技术归根结底都是整个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1] 因此它不仅永远隶属于人民,更应该永远地为人民服务。很遗憾,今天的人类只是看到科学技术的正面效用,没有认识到其异化作用必然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那些高级的专业能力和可用于高速有效地指导人类具体行动的知识,例如构成20世纪“技术中心社会”一个最重要方面的信息技术,不可否认由于普遍使用数字程序的声音信号和光线信号以及大众媒体资料,正在伴随着整个人类活动,甚至整个物理现实和社会现实的普遍化,而变得一天比一天重要;今天在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日益普及的办公电子化、生产电子化、教育电子化、金融电子化,都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数字化和电脑化时代已经到来;证明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与日俱增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理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证明人和世界的关系正在日益受到数字化的控制;而且正是这一“数字化”概念,将引发出无数的疑团和反思;使人类更加坚信由人类智慧凝结而成的科学技术,比如眼下正方兴未艾的远程通信和全球网络,将会构造出新的民主、新的自由空间、新的社会化和新的同事关系;微电脑化将会给个人带来高度的自治和更多的自由,电视和影像将会激发和唤起个人更加强劲的创造力。

但另一方面也必须认识到,正是这种革命性的信息技术构造出一个由大量幻想、人造物、虚假的表象组成的变形的和扭曲的社会,比如普遍的网络化将会失去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自然的沟通,荧屏和自动机将会强化对工人和消费者的压制,激发经济危机和社会空虚,加剧第三世界的依赖态度;另外,由于机器人、自动化办公系统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广泛使用,造成对工人的排挤,“不仅彻底地推翻了劳动分工,还会导致全球性的就业危机。”[1] 至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同信息技术一样,在给人类带来希望的同时,也会因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造成人们的巨大惊惧和恐慌。

因此后现代技术要想真正做到为新人民服务,就需要在结束痛苦、卑下、重复劳动的同时,杜绝人类沦为机器的奴隶,变成电脑化工厂的看管者;在个人命运可以自由选择、自由支配,拥有更多的空间自主权的同时,防止信息通讯专政、文化专政和电脑对于官僚体制与军事帝国主义起到的强化作用;在满足人们的一切欲望的同时,要预防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以及失业状况的恶化;在可以随意选择后代和随意选择怀孕时间的同时,要杜绝人权剥夺者或拥护者的大量出现,严防人种的威胁和不平等进入遗传分享的自然体系;在进行遗传工程的同时,要严防毁灭性病毒、退化变异的产生和人体的退化;在消灭饥饿、灾荒和减少疾病的同时,要防止贫穷国家的人口爆炸和有限资源的无节制滥用。

只是这里,人民的概念应该重新定义,那就是,它不只是应该指谓传统意义上的所有的劳动人民,包括今天的蓝领阶级,更应该指谓所有的知识分子和白领阶级,只是它不应该包括那些破坏社会文明、阻碍社会进步、损害世界和平的人,更不应该包括那些贪污腐败者和官僚主义集团。新人民就是指具有全人类意识,也乐于为全人类服务和作出贡献的人。因此,所谓技术为新人民服务就是为整个人类的进步事业服务,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和繁荣服务。这样一来,后现代技术将带有鲜明的真理和正义的性质,它决不纵容作恶,决不为邪恶服务;一切技术都将带有爱憎分明的道德属性。科学技术人员和人民群众将一起拒斥那些有可能损害人类整体利益的恶技术,如原子弹和各种毒品的制造技术等。当然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本身并不带有恶的性质。不是有专门制造毒品的技术,而是不要把技术用于制造毒品。但是任何技术一经专门用来为某种恶行服务,就可以把它归为恶技术一类,诸如偷窃和抢劫技术、拐卖儿童和强暴妇女技术、诱供和逼供技术等,都可谓是恶技术。所谓为新人民服务,主要是发展善技术,即主要是将技术服务于人类的善德善行。

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策略与方法

 作者: 来源: 时间:2009-6-12 15:59:02 阅读133次 【大 中 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来,如何在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就一直成为教育工作探索的问题。在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成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特别是通用技术,有着丰富的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内容。它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浅谈拙见,以供参考。

一、掌握技术语言特点,开发语言文字智能

语言文字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人类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就是语言的产生。在通用技术中,我们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1、明确技术语言的涵义,能读懂一般术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技术语言具规范性、专业性,如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叫压强,在工程中,称为应力。学习技术语言重在耳濡目染的环境,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内容的阅读材料,如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各种形式的产品说明书,技术发展中的人文趣事,某个技术发明的背景知识等,使学生熟悉技术语言涵义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阅读科技类文章的能力。

2、通过设计理念、设计思想的交流,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这是形容一些人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句俗话。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例如,可以举行产品设计交流会、产品发布会、对某个技术产品使用情况的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

3、学会写简单的产品说明书和技术试验报告,培养学生文字的运用能力。技术语言同文学语言不同,文学语言往往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色彩,而技术语言更强调实事求是。技术试验报告、产品说明书必须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在技术与设计中,可以让学生从模仿开始,学会写试验报告、产品说明书等相关的技术文本,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事实。

二、学会设计表现,培养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对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在通用技术中,图样、模型和符号也是一种技术语言,是培养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很好载体。不管是把设计的产品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看懂,还是理解产品,了解产品功能,都需要会绘制和识读各种形式的图样,有的还要制作出它模型。草图通常可以很好地反映产品的外观,它能把设计思想变成一种可以用来与人交流的直观形式。图形在传达物体的尺寸、形状及功能方面比语言更有效,而模型能有效地将设计理念变成三维的现实。

1、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各种优秀设计产品的图片、实物、模型,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产品形式是产品的功能、科学技术及艺术内容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通过产品的形状、材料、结构、质感、色彩以及加工工艺等因素构成。在产品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凭借良好的比例感觉及判断,合理地运用美学原则,从而使产品造型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因此,通过对优秀设计师产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视觉空间智能。

2、利用教学中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造型的能力。例如,在会制草图时,需要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了解什么是视平线、什么是视点,需要掌握圆、立方体等一些基本形体的透视图画法。在三视图中,有这样三句话,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形象地表达了物体的三维空间关系。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能培养学生视觉空间智能。

三、加强动觉训练,提高身体运动智能。

技术课程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学生的“做中学”和“学中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课程是在操作、行动中进行的课程。

首先,教师要规范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映象。学生在从事任何学习活动时,总是需要有一定的动作映象来调节其行为方式。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加工具进行加工,如锯割、锉削等等,这些操作都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同时也需要定的技巧。在操作一定的大型机械时,如各种机床时,还需要做到安全操作。教师首先要规范操作,让学生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动作的完整的映象,让学生正确模仿。

其次,尽可能克服困难,让学生有机会动手操作。学生的运动智能只有实践中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离开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运动智能就成了无源之本,无源之水。从人的生理功能来看,手和脑之间存在着双向传导的密切关系。手使脑聪明,脑使手灵活,动手能力和动作思维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在技术与设计中,要注意使学生的左右手都能有机会参预活动,促进左右脑得到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智能。

四、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加德纳认为,人际关系智能是“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与人的交往与合作中对他人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据此作出的反应。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培养人际交往智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产生对合作学习的积极态度。当今世界的任何一项技术的发明与创新以及生产与运用,可以说,都离不开合作,合作不仅是人类的生存方式,而且还是人类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自如的合作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使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

其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学会合作。合作技能包括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意见并适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从别人的语言、行为中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向,并能据此对自己做出适当的反应和调整;善于坚持原则,说服别人,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等等。

再次,创设各种形式的合作的机制,让学生参与合作。从师生关系看,合作的形式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从合作的群体看,合作的形式有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组与组之间的合作、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合作。应该强调的是,教师应该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参与合作,这样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为学生树立人际交往的典范。

五、学会创新,培养数理逻辑智能

技术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思维。逻辑思维的特点是以间接的、概括的、抽象、线性的方式认识事物。在技术领域对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和决策离不开学生的逻辑思维。此外,在技术创新中,还有一种思维方式特别重要,这就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它是一种非连续性的、跳跃性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例如,设计师在进行形态创造时,需要从自然界的有关形态得到启发,运用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将其中的美的要素提炼和抽象出来,创造出新的形态。世界著名设计师丹麦的雅格布森设计的蛋椅 就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聚合性和综合性。例如谁在很短的时间内举出“回形针”的用途越多,说明他的思维流畅性越好。设计一种便于携带的折叠用品,用发散思维去探索折叠方式就会有压、折、卷、套、组装、伸缩、充气、扇形、风箱等。有发散就有聚合,在众多的设想中进行有条理、有组织的定向思考,从中找出最佳方案,这就是聚合。要优化某个生产的流程,需要对工期、工艺、成本、技术、质量等各因素进行分析与比较,最后综合思考,才能形成最佳方案。

六、做好技术试验,开发自然观察智能

技术试验是一种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是技术的研究手段之一。技术试验需要对试验对象进行观察、测量、归类和分析。在技术试验中,要求学生手做、眼看、耳听、脑想,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试验中怎样观察,培养学生有序科学的观察方法,设计好试验记录表格,引导和激发学生尽可能用各种方法、材料做试验,观察和比较试验结果,体验做试验的乐趣,从而提高观察智能。

除了做好实验室中的技术试验外,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技术的运用。如可以让学生调查家乡的桥,各有什么样的结构,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敏锐性。

七、改革评价制度,发展自我认知智能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特别是科学领域、语言文学领域的教学评价,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为主要内容。普通高中的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建立多元的适合技术教育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

1、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多种智能,并且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例如,同样的设计表达,有的人善于用文字,有的人善于用图样。质性评价的特点就是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在技术课程中,我们提倡除纸笔定量测试外,还可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试验报告以及学生作品等多种方式的评价,给予学生发挥各自长处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技术学习上的能力以及存在的偏差,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

2、注重过程,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主张评价应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应在自然的、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例如,在做技术试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拟写出试验方案,确定试验要点、步骤和方法,在试验中不断自觉检查评估,及时改进修改方案,试验结束进行反思,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3、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认为,虽然让学生学习共同的知识是重要的,但让学生学会找出自己的强项,追寻他们自己喜欢、有可能成功的领域,其重要性不亚于前者。学生成为评价中的一员,强调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互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认识自己的能力及教育自我和他人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通用技术课程中,我们要积极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环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学习内容,使这门课程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的新的课程。

第四篇: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客观题库

(一)一、单项选择题

1、课程具有几种典型的定义,以下不属于的是()A、学习科目或教材 B、培养人的计划 C、一切学习活动 D、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2、西方曾出现过许多课程模式和有特点的教育方案,其中较为著名的有()A、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直接教学模式 B、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伊斯科普课程

C、以上两项全是 D、只有B选项

3、“在地方人民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园。”这一幼儿教育的发展方针是在哪一年提出来的?()

A、1979年 B、1956年 C、1968年 D、1988年

4、陈鹤琴将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称为()A、“五指活动课程” B、“活教育体系” C、“整个教学法” D、“做中教,做中学”

5、“教师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一直在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让幼儿参与玩具、材料的投放。”这是在遵循什么原则()

A、发展适宜性原则 B、安全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开放性原则

6、作为带班老师一般要能够制定以下几种工作计划()A、班级学期、月计划、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计划

B、班级学期、月计划、周计划、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 C、班级学期、月计划、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

D、班级学期、月计划、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

7、“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属于()领域的内容。A 科学 B 社会 C 健康 D 语言

8、以下是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其中是属于实践类的是()A、游戏法 B、描述法 C、范例法 D、演示法

9、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包括()A、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B、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C、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D、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小结部分、结束部分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手段的是()A、游戏直观、操作直观 B、电化教具直观、语言直观 C、实物直观、模具直观 D、动作直观、实物直观

11、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不包括()A、教育活动评价 B、幼儿发展的评价 C、教育设施评价 D、幼儿听说能力的评价

12、()是中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他依据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理论”。

A、陈鹤琴 B、张雪门 C、张宗麟 D、陶行知

1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涵是以()为手段,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A.艺术 B.语言 C.音乐 D.美术

14、()目标关注活动结果。A.生成性 B.预设性 C.行为性 D.过程性

15、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内容 B.教育目标 C.教育手段 D.教育评价

16、社会要求与()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A.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需要 B.教育机构 C.政府 D.父母

17、主体活动性原则要求幼儿园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的活动主要指()A.教师预设的活动 B.幼儿主动积极的活动 C.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 D.幼儿自选的游戏活动

18、一个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两个图形?怎样做?教师让幼儿试一试。此例运用了()。

A.示范法 B.游戏法 C.观察法 D.操作法

19、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A.购买大型玩具 B.安装塑胶地板 C.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 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20、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

A.同龄人 B.社区人员 C.家长 D.教养员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活动计划可保证教育过程的连贯性

B.制定计划时要分析下一阶段教育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 C.制定教育活动计划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对幼儿进行评估 D.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要遵循全面照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22、充分考虑幼儿之间的“智力类型”的差异体现了()A.科学发展性原则 B.思想教育性原则 C.趣味直观性原则 D.主体活动性原则

23、下列属于抽象表达的是()A.朗诵 B.表演 C.绘画 D.创造性游戏

24、教师给幼儿讲了小马过河的故事,问幼儿:“在回家的路上有小水坑挡住了去路,你该怎么办?”这体现了()A.趣味直观性原则 B.思想教育性原则 C.启发探索性原则 D.艺术创造性原则

25、教师教《粗心的小画家》“画只螃蟹四条腿,画只鸭子小尖嘴,画只小兔圆耳朵,画只大马没尾巴”时,依次出示小画家画的动物图片,此例运用了()A.演示法 B.练习法 C.记录法 D.讨论法

26、运用范例法正确的是()A.范例越多越好 B.教学范例越大越好

C.范例难度高于幼儿实际水平D.范例要色彩鲜艳,形象突出,具有典型性

27、在《金色的房子》故事教学中,教师教育幼儿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体现的原则是()。A.科学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思想教育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8、语言类方法的特点是()A.便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B.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 C.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不利于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

29、教师在确定了“认识青蛙”的活动目标后,又因为幼儿对蚯蚓更感兴趣而做了调整,这种做法反映了()A教师太随意,不负责 B教育目标要及时调整 C要科学分解教育目标 D教育目标要涵盖全面

30、不属于讲述法运用要点的是()

A.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讲述,及时给予鼓励 B.讲述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C.讲述要用儿童化语言让幼儿听懂 D.幼儿讲述时教师要多加指点

31、教师让幼儿摸一摸、尝一尝认识“冰是滑溜溜、凉丝丝的”,此例运用了()A.讲解法 B.观察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32、教师分别把勺子放进盛水和牛奶的杯子里,验证“水是无色的”。此教学活动片断运用了()。A.演示法 B.示范法 C.范例法 D.欣赏法

33、教师逐一出示纸盒做成的三辆汽车,引导幼儿思考纸盒还能做什么。此例采用的是()

A.讲解示范法 B.观察与范例相结合 C.操作练习法 D.观察与谈话相结合

34、教师利用饮料瓶、烟盒、瓶盖等废旧物品装饰布置活动室,这遵循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A.参与性原则 B.开放性原则 C.经济性原则 D.发展适宜性原则

35、()是中国化、科学化幼儿教育的奠基人。A 陈鹤琴 B陶行知 C 张雪门 D 泰勒

36、教师与家长沟通最简便、最经常、最及时的方法是()。A 家长会 B 亲子活动 C 家访 D 个别交谈

37、故事角、积木角、戏水区、自然角等属于()活动。A 生活活动 B 游戏活动 C 教学活动

38、老师的微笑、点头、抚摩、搂抱、蹲下与幼儿交流,属于()。A 言语的沟通方式 B 非言语沟通方式

39、可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运用的方法是()。A 演示法 B 观察法 C 示范法 D 欣赏法

40、()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因素的差异和变化,机智、灵活、富有创造性地组织活动。A趣味性 B灵活性 C启发性

41、通过口头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保持持久的注意力的语言是()A、启发诱导语 B、激情激趣语 C、评价勉励语

42、察言观色是教师的()技能 A、演示 B、观察 C、评价

43、()原则是指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A、科学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思想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44、幼儿表现能力的培养,首先的任务是培养()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45、屈、伸、转等动作属于()A.原地动作 B.行进间动作 C.基本活动技能动作 D.体操动作

46、为歌曲编配动作,这是幼儿()的体现。

A.音乐理解力 B.音乐表现力 C.音乐创造力 D.音乐想象力

47、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时间,大班一般不超过()分钟。A.10 B.20 C.30 D.35

48、教师说出秋天,要求幼儿接一句表明秋季特征的短句如“树叶枯黄”等,这游戏属于()A.实物游戏 B.图片游戏 C.口头游戏 D.情景性活动游戏

49、认识10以内序数,这是()的教育内容。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50、活动室、活动角、活动区的各种教育活动属于()A.集体教育活动 B.自选教育活动 C.个别教育活动 D.幼儿自发活动

二、多选题:

1、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A、健康领域的教育内容 B、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

C、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 D、语言领域的教育内容 E、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包括:()

A、年龄发展的适宜性 B、个体发展的适宜性 C、文化的适宜性

3、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是指:()

A健康活动 B社会活动 C科学活动 D艺术活动 E语文活动

4、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A、口语类 B、直观类 C、活动类 D、评价类 E、环境陶冶类

5、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A动作和行为练习B、口令信号法 C、感知体验法 D、情景表演法

6、幼儿在园的活动分为()。

A、一日活动 B、游戏活动 C、教学活动 D、实践活动 E、生活活动

7、组织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一般有()。

A、集体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区角活动 E、游戏活动

8、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设计与编排应从()入手。A、从兴趣入手 B从经验入手 C、从教材入手 D、从联系入手

9、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是()

A.依照相关的政策法规 B.遵循教育的总目标 C.反映社会的要求 D.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 E.幼儿的兴趣

10、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作为起点进行设计()A.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 B.可以用的环境和材料 C.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D.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 E.他人的活动方案

11、区角活动中的探索区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自然角 B.建筑区 C.表演区 D.益智区 E.沙地区

1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A.广泛性和启蒙性 B.趣味性和游戏化 C.综合性和整合性 D.随机性和潜在性

1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类型主要有()

A.预先设计 B.整体设计 C.反思设计 D.临时设计 E.分段设计

14、生活课程具有哪些特点?()A、综合 B、体验 C、自然 D、真实

15、在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包括在语言领域中的?()A、普通话 B、理解能力 C、感知能力 D、表达能力

16、在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包括在社会领域的? A、创新能力 B、社会交往 C、品德行为 D、个性特征

17、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B.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D.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18、下列评价中,属于对学前儿童科学发展评价的是()。

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C.学前儿童科学方法及能力的评价 D.学前儿童科学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19、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

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20、在创编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

A.趣味性 B.开放性 C.活动性 D.科学性 E.规则性

三、判断题

1、()幼儿科学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幼儿多掌握科学知识。

2、()幼儿来园后、离园前的自由活动时间里,主要是集体活动。

3、()教育活动中,最好几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4、()因为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所以幼儿园教育等同于小学教育。

5、()教师需要给予幼儿以鼓励、支持、宽容、理解、尊重。

6、()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7、()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国际教育界带来了革命的启示。

8、()如果一项活动能使处于中上等水平和能力的幼儿主动完成,此项活动就是有价值的。

9、()由于活动区的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游戏,因此游戏的内容、材料都不需要教师提前准备。

10、()五大领域在幼儿身心发展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11、()幼儿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新和创造性的工作。

12、()为了让幼儿感觉到幼儿园活动的快乐,教师应多顺从幼儿。

13、()为了发展幼儿的秩序感,玩过的玩具应放回原来的位置。

14、()多元智能课程的核心是注重全面发展。

15、()由于人与人之间有着很大的个性差异,因此每个人具有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

16、()陈鹤琴提出的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主张,仅适用于当时的国情,对我国目前幼儿教育工作没有什么价值。

17、()自由游戏活动是幼儿的交往活动,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8、()在幼儿园阶段必须训练幼儿书写文字的技能。

19、()蒙氏教育中强调,教师应直接指出幼儿的错误以帮助他们尽快改掉错误。

20、()教育目标评价是上级行政部门对幼儿园工作的检查评价标准,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1、()健康包涵身心层面的健康。

22、()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是智力发展正常。

23、()有利性是高级水平的幼儿健康行为的重要特征。

24、()“初步掌握刷牙方法。”,从表述方式上看,这属于教育目标。

25、()幼儿基本体操主要包括徒手体操和模仿操两大类。

26、()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生活教育和健康教学活动。

27、()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器械和自由开展活动,这种户外体育活动的类型属于集体封闭式。

28、()科学活动比较注重幼儿的小组活动、个别探究活动,这就意味着集体教学没必要了。

29、()科学的内涵应包括科学态度、科学过程与方法、科学知识三要素。30、()教幼儿按物点数要注意到幼儿有从手口不一致到手口一致的过程。

31、()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是小班的主要观察活动形式,是观察的基本类型。

32、()向幼儿解释长方体可以这样说长方体有六个面,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33、()教师应该顺应、支持幼儿提出问题,并准确判断和利用其教育价值,及时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34、()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是按物点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群点数。

35、()科学活动比较注重幼儿的小组活动、个别探究活动,这就意味着集体教学没必要了。

36、()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让幼儿获得全面的认识。

37、()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能力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38、()幼儿学习6的组成可以这样表述:5加1合起来是6,4加2合起来是6„

39、()儿歌就是幼儿歌曲。

40、()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审美的功能。

41、()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总目标是分别从认知,情感态度,操作技能这三部分提出来的。

42、()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选择教育内容的依据。

43、()由于幼儿园经济条件差,所以创设环境时必须考虑经济性原则。

44、()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就是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45、()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关系属精神环境创设。

46、()幼儿园环境是专为教师提供的。

47、()科学发展性原则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只强调活动结构科学合理。

48、()观察法只适合在幼儿园进行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

49、()运用练习法时方式要多样。50、()幼儿园封闭的环境利于搞好教育。

51、()幼儿园墙饰的位置要高于幼儿伸手可触的位置,只让幼儿观赏不让幼儿参与操作。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ADAC 6-10 BCAAB 11-15 DBCCB 16-20 ABDCC 21-25 CADCA 26-30 DCCBB 31-35 BABCA 36-40 CBBBB 41-45 BBABD 46-51 BCDBD

二、多选题

1、ABCDE

2、ABC

3、ABCDE

4、ABCDE

5、ABCD

6、BCE

7、ABCD

8、ABCD

9、ABCD

10、BCDE

11、ADE

12、ABCD

13、ACD

14、BCD

15、ABCD

16、BCD

17、ABD

18、ACD

19、ABC 20、ACDE

三、判断题

1-5××√×√ 6-10√√××√ 11-15√××√√ 16-20 ×√××√

21-25√√√×× 26-30√××√√ 31-35 √√√×× 36-40√√××√ 41-45√√×√√ 46-51×××√××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1、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成

(1)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2)生活活动(3)运动(4)其他活动

2、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合和安排

组合:要具有多样性,要动静结合

安排:在活动中和安排中,要动静结合,动静交替是丰富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为幼儿提供具有多样性特征的活动的好办法。

3、幼儿园一日活动组合和安排的制度化

(1)良好的一日活动制度,能使幼儿在活动与休息、室内与户外活动、活动量大的与活动量小的活动之间达成总体上的平衡,促使幼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2)在幼儿园,幼儿应有足够的自由游戏的时间,还要安排一定量的教学活动。

小班:每天不超过一次,每次最初5-15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10-20分钟。

中班:每天不超过两次,每次最初15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20分钟。

大班:每天不超过两次,每次最初2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30分钟。

4、福禄贝尔在1837年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办了一所教育机构专收3-7岁儿童,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福禄贝尔设计了“恩物”的游戏材料和作业体系。

5、蒙台梭利于1906年在意大利罗马的一个贫民区组织了一个儿童教育所,称作为“儿童之家”的学校。

蒙台梭利设计了一整套训练感觉活动的教具和发展动作的器械、设备,让儿童在教室创造的环境中实现自我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旨在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训练,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6、BE直接教学模式 DI直接教学模式 20世纪60年代中期,贝瑞特和恩格尔门在美国伊利诺大学成立了一个附属幼儿园,即贝瑞特—恩格尔门学校。

7、在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克伯屈于191年发表了《方案教学法》。

8、方案教学活动主题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2)3)4)5)选择的主题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并能被用于他的日常生活。应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并能运用已学的技能。应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应有益于平衡幼儿园的课程。

应能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

9、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方案活动有其自身特点:儿童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形式与教师一起合作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方案活动有其自身特点,主要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 2)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

3)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

10、陈鹤琴创编了“五指活动课程”,并提出了我国幼稚园发展的15条主张: 1)幼稚园是要适合国情的。

2)儿童教育是幼稚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3)凡儿童能够学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4)幼稚园的课程可以以自然、社会为中心。

5)幼稚园的课程须预先拟定,但临时是可以变更的。6)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7)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8)幼稚园应当特别注重音乐。

9)幼稚园应当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

10)幼稚园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学去教导儿童。11)幼稚园的户外生活要多。

12)幼稚园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13)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14)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

15)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察儿童的成绩。

陈鹤琴在其“活教育”的思想体系中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11、张雪门的“行为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

“行为课程”:“生活即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行为课程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 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中,“行为”一词与“活动”“做”是同义的。这就是说,张雪门强调的是让儿童“在做中学”。

1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是将经过编织的幼儿园课程和经过设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付诸教育实践的过程。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是执行、调整和进一步开发教育活动的操作者。

13、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性指的是:通过幼儿园实施的教育活动所达成的教育效能,“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和“教师有意义的教学”,这是思考和评定幼儿园教育活动有效性的两个基本着眼点。

14、评估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有效性的依据,就是考察和评定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是否具有意义。

从“幼儿具有意义的学习”的视角展开话题 

从“教师有意义的教学”的视角展开话题

15、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有效性的因素

1)2)3)4)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本身 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教师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对象——幼儿 与幼儿园教育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 对幼儿教育活动实施有效性的评估

16、幼儿园教育面临的是一个两难问题,那就是既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又要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社会文化所规范和要求的轨道。对于这个两难问题的不同处置,会导致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关注点不尽相同,从而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关注就会有不同的侧重。

17、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有效性的评估,关注的不是教育活动的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这一类与教育价值关联的问题。

18、教育活动设计者和实施者所期望获得的东西是否具有意义,例如是否具有社会、文化价值,是否有益于儿童发展等等。

19、试分析“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横的连续体”的涵义及对课程和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1)涵义: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状况。同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取向反映在连续体的相对位置上。

(2)启示:能比较清晰地认识各种常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别是这些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时,能把握该教育活动性质及在结构化程度方面所具有的弹性范围。幼儿园课程整体的价值取向确定以后,能比较清晰和理性地组合该课程的各种教育活动。

20、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的基本平衡主要有哪些模式?如何做到使幼儿园每学期教育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平衡?

1)首先应明确在无结构化活动、低结构化活动、高结构化活动、完全结构化活动的特征,教师与幼儿等活动主体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小、中、大班的具体情况设计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通常,小班以纯游戏与低结构化活动模式为主,中班以低结构化活动为主,大班可以适当增加以高结构化程度的比例。教师的参与度也随着结构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大。2)①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一般随着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的提高而逐渐地由可变和不确定转变为具体和固定不变,随着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的降低而逐渐地由固定不变转变为可变。

②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和组织的技术。在为高结构教育活动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时,活动设计者心目中应有很强的“目标意识”,“自上而下”地根据教育活动的目标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在为低结构教育活动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时,活动设计者应从幼儿出发而非自身出发,应尽可能选择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的内容,还要具有生成的意识,注意随时回应幼儿生成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即是一个先内容、后目标的过程。无结构的游戏活动内容完全是由幼儿自己选择和生成的。

下载高校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层次、主要环节。 2.通过观摩(周五进行)讨论幼儿园教师示范的同类型的语言课,掌握编......

    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设计与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设计与实施(观摩与讨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讨论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熟悉人际交往活动的选材、环节安排、教学方法等内容。 2.通过......

    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淮阳中学小学部 彭程程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改变。小学英语......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名词解释: 1. 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中各种类型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不论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还是无计划的、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2.......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心得体会 在本培训内容中,由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主讲。朱教授在论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原理的基础上,从幼儿园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和幼......

    《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设计与实施(观摩与讨论)教学目标:1.通过观摩、讨论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熟悉人际交往活动的选材、环节安排、教学方法等内容。2.通过观摩、讨论幼儿园人际交往活......

    高校实施总结

    高效课堂实施工作总结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课堂的高效率,也就是在一节课内用最短的时间,最优的方式,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补课中解放出......

    幼儿园教研计划如何制定与实施

    兴华幼儿园教研组工作计划 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制定和实施教研计划是关键。教研计划与教学计划是有区别的。 1、教学计划包括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它依据整个教学过程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