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17:3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P28/做一做、P31/

4、1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88+104)+96=88+(104+96)(学生举例)?(69+172)+28=69+(172+28)

? 155+(145+207)=(155+145)+207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a+b)+c=a+(b+c)王建建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三、乘 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体育场(估算)、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 计算工具的演变、探索与发现

(二)乘法结合律、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活动,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解决两、三步乘法运算的实际问题。

2.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3.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并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的规律。

4.通过对乘法运算规律以及有趣的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方法,并会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教学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教学课时:14课时。

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1

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重点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114×2=228分 114×5=570(分)114×10=1140(分)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估算结果

①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 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4)具体计算: 解决方法: 1 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 1 1 4„„114 ×12 2 8 „„114×20 2 3 9 4

3、“试一试“(三)课堂活动

1、课文“练一练“的第2题

2、“森林医生”(四)巩固练习

课文“练一练“的第1、3、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体育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重点难点:

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俦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小组交流,估算的数据。(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3)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即:70×30=2100(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

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课文“练一练“的第1题。

四、巩固练习

课文“练一练”的第2-4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

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乘法估算练习

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

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

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

三、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

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第四课时:神奇的计算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重点难点:

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板书:神奇的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引导探索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认识一些功能键。

① 开关及清除键。② 运处符号键。③ 数学键 ④ 等号键 ⑤ 小数点键

3、尝试练习。

计算25×4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1)呈现计算题。

1+2+3+4„„+98+99+100(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3)反馈计算结果。

三、课堂活动

四、“试一试“。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有趣的算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重点难点:

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板书: 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2)讨论:1111×1111的结果。

(3)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1111×1111=1234321(4)依据规律填得数。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 142857×4=571428(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3、第三关:神奇的9。(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 999×999=998001(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

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

(2)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3)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4)运算规则。

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三、趣味练习

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计算工具的演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感受计算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

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获取书本提供的信息。

2、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已所知道计算工具的计算公式

3、教师巡视,简要回答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全班讲解。

二、简要介绍一些计算工具

1、石子计数、结绳计数

(1)呈现课文第42页第1个图。(2)古时人们记数的方法。

1.石子计数 2.结绳记数

2、算筹计算。

(1)算筹的发明时间、发明人。(2)算筹的计算方法。

用树枝或竹条来表示数字。如:“1”就用一根枝条来表示,“2”就用两根枝条来表示„„

3、算盘。

(1)算盘发明的时间、发明人。(2)介绍算盘的结构和记数法。① 出示教具、学具------算盘

② 记数法:上方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每颗珠子代表1。③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教师: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

4、计算机。

(1)计算机发明的时间、发明人。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明了最早的计算机。(2)关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了解。(3)提问,关于计算机,你还知道什么?

三、完成课堂作业。

第七课时 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重点难点:

1、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

三、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

1、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3×(5×4)=60 15×25×4=1500(3×5)×4=60 15×(25×4)=1500

乘法结合律

(a×b)×c=a×(b×c)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教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

板书:探索与发现

(三)今天,又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呈现课文插图

教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反馈交流情况。

由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有选择地板书)。学生A: 6×9+4×9 学生B:(6+4)×9 =10×9 =54+36 =90(块)=90(块)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意义。

4、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

5、字母表示。

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

7、提示课题。

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文的“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课文的“练一练”。

五、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9+4×9=90 40×25+4×25=1100(6+4)×9=90(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

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

二、花圃中的乘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三、观察与思考: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第十课时:整理复习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大数的读写、求近似数等第一单元的内容。

2、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复习乘法的有关知识。

重点难点:认识较大数、线与角、乘法简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单元:认识较大数

第1题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大数,以提高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

使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课堂复习。

二、复习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2、3题是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

第4题引导学生先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等工具来验证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还是互相垂直。

三、复习第三单元:乘法

第5题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第6题可引导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问题中蕴含有哪些数量关系。然后解答。

四、复习作业设计。

1、写数。

三百四十一万二千 三千零二十五万

一亿七千八百万五千 一百零三亿零六十

2、画角。

20度 100度 135度 150度

3、竖式计算。

132×23 42×218 308×24 70×506

4、简算。

125×25×85×4(40+4)×25 23×18+77×18 26×65+26×34+26 47×99 101×23 74×12—74×2 88×99+88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情景导入学生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通工具入手,去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速度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探索得出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新知学习,引导学生由已经掌握的乘法知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目标

1、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3、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

4、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

5、通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6、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理解用乘法去乘被乘数个位,满10怎样进位,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图画。

2、关于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式图。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观看关于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图画。

图画上一头马车的速度大约是10千米/小时。以同样的方式分别介绍其它交通工具的速度:自行车约16千米/小时

小汽车约80千米/小时

火车约160千米/小时

磁悬列车约340千米/小时

飞机约800千米/小时

2、导入本课学习:上面是关于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索关于速度的知识

1、讲解:什么叫速度呢?我们说的速度,是指一个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路程,比如上面看到的马车的速度约是10千米/小时,就是说马车在一个小时内大约可以行使10千米。

2、引导学生自己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感受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并和同学交流。可以说说自己乘坐的不同交通工具对它们行使快慢的感受。

3、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三、复习旧知,为本课作铺垫。

1、口答:

(1)16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6呢?(2)14个

十、38个

十、15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10×5=

20×3=

13×3=

130×3=

3、导入本课学习:刚才我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乘法的口算,如果老师将复习题13×3改成16×3(板书:16×3),仍然是一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但和以前学的又不完全相同。这样的题怎么口算,现在我们来进行研究下。(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的口算)

四、新知探索

1、学习例1中的第(1)题。

(1)引导学生读例1中试题,让学生想一想:前面我们学习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里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2)引导学生看第(1)问: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这里已经知道自行车的速度是16千米/小时,时间是3小时,求路程是多少?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知,求路程应该:16×3=

(千米)

(3)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如何口算16×3=?

(4)明确算理:16是由1个10和6个1组成的,要求3个16是多少,要先算出3个10和3个6是多少,然后把两部分积相加。因为3个10是30,3个6是18,30加上18等于48。所以,3个16是48。

板书:10×3=

6×3=

30+18=(5)比较异同:同桌讨论13×3和16×3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比较可以知道这两道题都是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过程相同,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区别是:16×3个位相乘满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

(6)反馈练习:做“做一做”的第一排。

2、学习例1中的第(2)题。

(1)引导学生读题,然后根据题的提示写出算式:160×3=

(千米)(2)让学生比较这里的算式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这个算式只是被乘数末尾多加了一个0,就转化成一位数乘整百整十(进位)的口算,让学生试着算一算。

(3)让学生想一想:130×3是怎么口算的?

引导学生理解:只要在13×3得数39后面添写一个0,即390,就是130×3的结果;那么,在16×3的结果48后面添上一个0即480就是160×3的得数了。

(4)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别的思考方法吗?

交流:16个十乘3,得48个十,就是480;一个百乘以3是300,6个十乘以3是180,300+180=480;3乘16得48,后面添一个0是480。

(5)小结:我们知道了3乘16得48,因此计算160×3只要在48后面添上一个0就可以了,这样做起来既正确又迅速。

(6)反馈练习:做“做一做”下面一行的练习。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的口算

13×3=39

130×3=390

例1(1)16×3=48(千米)

(2)160×3=480(千米)

10×3=30

100×3=300

6×3=18

60×3=180

30+18=48

300+180=480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的路程问题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知识,但本课的重点是再引出相关的乘法口算题,所以对路程速度知识只作简单的介绍,不能喧宾夺主,讲得过深而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另外,本课的口算知识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巩固,故在结束本课的学习后可以补充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其中的知识。

第四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201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马河口中心小学

黄 雷

文 具 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 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 表示什么意思?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 学问题。然后对“买 4 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 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0.4×5= 0.2×5= 0.6×5= 0.3×6= 0.2×7= 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 6 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0.34 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 先独立 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4 页“练一练”的第 2、3 题

小数点搬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法。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小组和做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预习检查 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 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 回家。他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1.00)。过了一会,小数点觉得 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 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 4 的前面(0.1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 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家吧” 小数点又往左 再搬了一次家(0.01).山羊的快餐点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 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是快餐价29格会发生怎样变化呢? 以故事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 的变化的理解。

2、同时利用上面的故事引入新课。并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观察下列数中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0.01 0.1 1 小数点向右移动 向右移一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 向右移两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向右移三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三、点拨升华 小数点不管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时用0补。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组内交流,有难度的在全班交流。

五、当堂训练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倍;如果 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移动()位。

2、把下列数由大到小排列 2.3 12.3 2.4 2.33 1.9 学生独立做,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有比 3.5 大并且比 3.6 小的小数吗?如果有,有多少个?请写出 两个这样的数。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6 页“练一练”的第 1、2 题

第二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学案预习中的错误进行点评。各小组汇报问题。

二、出示目标 直接出示本节课的练习目标 开门见山

三、练习过程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__倍;如果这 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 移动 位。

2、将小数点向左移动数变小: 向左移一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向左移两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 向左移三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

3、P37 页第 4、7 题(先独立做,最后集体订正)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四、点拨升华 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独立思 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1.414×10 =

18.1×100=

53.8×10 =

43.21×1000=

0.12×100=

0.01×100=

六、拓展提高 某品牌餐巾纸一提(10 卷)的批发价是 28.5 元,一卷的零售价 是 3.00 元。该品品牌餐巾纸一卷的零售价与批发价相比相差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7 页“练一练”的第 3、5、6 题

广

教学目标 :

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 系。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准备 复习

下面的数与 0.659 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0.659

6.59

6590

65.9

0.0659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观察 P38 街心广场图: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 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从图中还能 得到哪些信息?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它们的长和宽.街心广场长 30 米,宽 20 米;花坛长 3 米、宽 2 米;地砖长 0.3 米、宽 0.2 米.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 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交流讨论。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乘法计算,然后再 看两个乘数一共有()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向()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如“0.3×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0.3 × 0.2=0.0 6计算时可以先算 3×2=6,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 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0.3×0.2=0.06。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三、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为了防止在积的小数位数上出错,可以在计算 之前,就正确确定出积的小数位数,等计算结果得出后,再与已确定 出的小数位数相对照,看是否一致辞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再计算。

0.78×0.3

1.53×2.25

16.7×18.2

0.001×0.01

15×0.723

0.05×0.05

2、完成教材第 39 页“练一练”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 流。

六、拓展提高 不用计算,直接填空。

(1)0.7×0.9 积是()位小数。

(2)0.38×0.26 积是()位小数。

(3)23.8×0.6 积是()位小数。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9 页“练一练”2、4、5 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 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点评。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出示包装主题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呈 现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两个乘数都是小数怎么办?

2、为什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二)小组展示成果。

1、转化成整数,列成竖式。

2、2.8 ×0.8 2.2 4

3、讲算理和算法。

四、当堂训练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6×0.8 = 288

0.78 × 0.04= 312

3、直接得数。0.6×0.7=

0.9×0.1=

0.8×5=

4、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②因为 8×2=16,所以 0.8×0.2=1.6。()

③一个数除以 0.8 等于 0.7,这个数是 0.56。()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五、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把小数看作整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算出的 积里补上,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达标检测 完成第 41 页第 1、3、4、6 题,在组内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 1.2 倍,体重是蒙古牛的 1.4 倍。草原 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 41 页“练一练”的第 2、5 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 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计算下面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4.8×0.3

9.6×0.8

2.6×2.1

1.3×2.2

2、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第一组:2.5×0.3=

2.5×0.33=

2.5×0.333=

2.51×0.333= 第二组:7.2×1.4=

0.72×1.4=

7.2×0.14=

0.72×0.14=

3、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 上每分大约爬行 2.2 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 2.15 倍。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交流自学情况:一条春蚕土吐丝的长约多少千米?? 列出算式:1.2×1.25=

2、小组展示成果。(展示部分)

3、交流估算方法。

4、交流计算方法。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 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5、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得出结论: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 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 0 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 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 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 0 划去,因为小数末 尾去掉 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独立思索小组交 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

1、第 43 页的第 1、2 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完成第 43 页的第 3 题并交流。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完成练习册页思维拓展。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43 页“练一练”的第 4、5 题

教学目标:

我能运用小数乘法和小数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定律简便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说图中的 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主题情景图,在老师的主题情景图中还隐藏着一 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3、小组展示成果。

方法一:2.8×3=8.4(元)6.1×3=18.3(元)8.4+18.3=26.7(元)

方法二:(2.8+6.1)×3 =8.9×3 =26.7(元)

方法三:2.8×3+6.1×3 =8.4+18.3 =26.7(元)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5+8)×0.4

9×5+9×1.6

4.6×19+5.4×19

5×0.4+8×0.4 9×(5+1.6)

(4.6+5.4)×19

3.6×4×2.5

3.6×(4×2.5)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独立思索, 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3.8×0.4)

7.69×101

8.36-2.48-3.52 46×0.33+54×0.33

0.25×39+0.25

0.125×72

2、完成第 45 页第 2、3、4 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59×2.5×0.4=

7.8×15+2.2×15= 0.2×1.25×5×8=

9.63×2.5+9.63×7.5= 5×0.8+5×39.2=

0.63×99+0.63=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 45 页“练一练”的第 1 题 板书设计: 38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会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会简便运算。

3、会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会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会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会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将 0.2+0.2+0.2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它的积是()。

2.一个因数扩大 10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 100 倍,积扩大()倍。

3.把 10.34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是()。

4.求 33.3 的百分之八十三是多少?列式是()。

5.0.5×8 表示求()。

6.8×b, 当 b()时,积等于 8;当 b()时,积小于 8; 当 b()时,积大于 8.7.把 0.005 变成 0.5,小数点向()移动()位,原来的数()倍。

8.5.43×6.05 的积有()位小数,4.8×0.36 的积有()位小数。

9.25×1.2×4 可以利用()律和()律使计算简便。

10.2.4+2.4+2.4+2.4+2.4+4.5+4.5=()×()+()×()。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根据神舟六号的资料提出问题。并出示学习目 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交流第 1 题、2 题、4 题。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直接写得数。

0.8× 9 =

2.6+1.2=

1.03×3=

1.6×1.1=

80×0.05= 1.5÷100=

0.125×8=

2.4×0.6=

0.43×10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60.4×2.5

2.37×0.4

0.32×0.8

3、脱式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0.25×0.975×40

0.89×4.8+0.89×5.2

(8+0.8)×1.25 10-0.38-0.62

45.3×101-45.3

1.25×0.25×8×0.4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练习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向全班 同学展示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 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完成学案中的题目。

七、拓展提高 ① 4.6 乘 5.5 与 3.4 的差,积多少?

② 4.35 减去 4.2 与 0.5 的积,差是多少?

③ 6.4 与 1.3 的积的十分之一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46 页“练一练”的第 3、5 题,整

理 与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 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 P50 页第 1 题。

2、教材 P50 页第 2 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 1 时,积就大于被乘数。当乘数小于 1 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 P50 页第 3 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 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 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 P50 页第 4 题。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50 页的第 6 题,完成同步学练测。

第二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分类整理。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揭示课题。

三、达标检测

单元测试(2 课时)

一、我会填 1、4.3×3.2 的积有()位小数。

2、0.8×4 表示(),4×0.8 表示()。3、3.75 扩大 10 倍是(),扩大 100 倍是()。

4、1250 缩小 10 倍是(),缩小 100 倍是()。

5、求 1.2 的百分之八是多少?列式为()。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两个数相乘,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2)0.03 与 0.04 的积是 0.12。()

(3)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4)一个数的 1.65 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5)一个数(0 除外)乘以大于 1 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三、快乐 ABC(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积最大。A.3.6×0.01

B.3.6×0.1

C.3.6×1.1

2、不计算,估计()的结果是正确的。

A.5.32×2.4=12.768

B.5.32×2.4=1.2768

C.5.32× 2.4=127.68

3、下列各式中积大于两个乘数的是().A.6×0.84

B.7×1.1

C.9.03×0.9

4、一个因数缩小 100 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A.扩大 100 倍

B.缩小 100 倍

C.不变5、10 个 0.08 是多少?列式是()。

A.10×0.08

B.0.08×10

C.10×0.8

四、小练笔

1.直接写出得数。(10 分)

8.29×10=

2.5×0.2=

4.87-2.7=

3.07×10=

0.13×2.8= 3.9×2=

5.8×10=

0.6×0.8=

1.1×9=

2.4×0.2= 2.用竖式计算。(12 分)

2.97×3.5=

6.05×0.83=

0.78×4.5=

3.36×3.67=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6 分)

3.8×6.7+3.3×3.8

1.28×0.29-0.29×0.28

101×4.8

56×12.5×2

五、我能行

1、下面是王家村小学 3 月份水和电的用量。实际用量 单价 水 43.8 吨 1.51 元/吨 电 167 千瓦时 0.53 元/千瓦时

(1)3 月份要交水费多少元钱?(2)3 月份要交电费多少元钱?

(3)这个月水、电费共花多少元钱?

2、洋洋参加儿唱歌比赛,有 4 个评委给她 9.27 分,3 个评委给她 9.08 分,她的总分是多少分?(保留两位小数)

3、甲车和乙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8 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车的速度是甲车的 1.02 倍,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行 80 千米,乙

第五篇: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一)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课题:

一、二级混合运算(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5、6、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级运算由高到低。

2、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教具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媒体演示复习题

15×8÷6

29+34-21

72÷8×6

64-56+58 请四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1)多媒体出示例3的挂图

(2)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3)师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购买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4)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在小组内说一说。(5)放开让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较这个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达标测评: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5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一第6、7题。板书设计: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算法一:24+24+24÷2

算法二:24×2+24÷2 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课后反思:

混合运算(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混合运算P10-12例

4、例5。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2. 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难 重 点:四则运算顺序 教

具:挂图 教学教程:

一、复习24点游戏,引入新课。

1、师准备扑克牌,带领学生玩“算24点”游戏,分组竞

教师抽出四张牌,根据扑克牌上四个数用加减乘除把它列为得数为24为胜。

2、有24个苹果,每6个苹果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二、学习新课

1. 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1.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尤其是每30位游人需一名保洁员,师可问:60位游人需几名?90位游人呢?

2. 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3. 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4. 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板书后)问: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 练习P11做一做。3. 出示例5。(板书后)

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师问: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师: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板书后)4. 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

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270÷30=9(名)180÷30=6(名)9 — 6=3(名)270÷30—180÷30= 9 – 6=3(名)270 – 180=90(位)90÷30 =3(名)(270 – 180)÷30=90÷30=3(名)答:下午要比上午多派3名保洁员。例

5、先说出各题运算顺序,再计算1. 42+6×(12 – 4)===2. 42+6×12 – 4=== 总结四则运算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面八方则运算中的特性。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进一步对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重点难点

2、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3、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4、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5、教学过程

i.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150+90=

43-0=

52-25= 0 +50 =

0×135=

0÷12= 学生口算后两题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前两道已学过的含有0的加减法算式来对乘除法算式中含有的0的算法进行归纳。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任何一个数加0或0加任何一个数和0减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它们所得的结果都是原来的那个数而不是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如果要课堂上有学生提出我们以前学习的含有0的减法只说了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但如果是0减任何数还得任何数吗? 教师:“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行探讨。”同时并夸讲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好。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3×2

112-47×2

ii.教学实施

1、回忆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

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2)

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2、质疑

(1)

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5÷0=□ 0÷0=□(2)

引发思考(3)

小组交流(4)

举例说明观点

观点1: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0,它的高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

观点2:我们来讨论“0÷0”,它结果是多少呢?可能有的同学认为“0÷0=0”。也有的同学认为“0÷0=1”(相同数相除,商是1)。实际上“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的积都来等于0,也就是说“0÷0”的结果有无数个。

观点3: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我认为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3、拓展练习

(1)

教师让学生先明确题意。(2)

分组探究(3)

交流反馈 iii

课堂作业设计 计算

0+8=

22+17×0=

0+7+7= 0×8=

56×27×0=

74-74+19= iv.思维训练 巧算 3300÷25=

1320×500÷250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应注意什么问题。课后反思:

下载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教材分析:本单元关于位置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

    四上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 三 单元 教学内容: 教科书32-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能根据观察......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三组课文教学计划、学案设计 自忠小学 赵益涓 一、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听懂课文所描述的故事。能听懂同学、教师的谈论。能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积极与同学......

    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PEP) My friends Unit3 Part B Let’s learn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句子“He/She is---”和“He/She has---”并能在生活中熟练......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认识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等两课。物体的运动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要求学......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9.泉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泉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石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