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17:1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1---森林聚会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理解平均分,课本第48~50页。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新知:

1.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表述看到的)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

(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当学生提到把竹笋分给每个学生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板书:同样多)

4.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5.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6.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出现: 生1:我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竹笋,先给大熊猫1个,再给小熊猫一个;然后再拿1个给大熊猫,再拿一个给小熊猫。一直分完,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2:先拿2个给大熊猫,再拿2个给小熊猫,然后再拿2个给大熊猫,拿2个给小熊猫,剩下2个一只一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3:先拿5个给大熊猫,再将剩下的5个分给小熊猫,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4:先拿3个给大的熊猫,再拿3个 给小的熊猫;剩下的4个每只再分2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7.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虽然分法不同,但两只熊猫分到的竹笋都是5个。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8.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

(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分法。)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第二篇:201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单元教学要求: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4、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单元教学课时:大约3课时。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课本P68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老师这里有一张给小鸭子照的照片,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说一说你知道这些照片摄影师站在小鸭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鸭子的哪一面?

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只鸭子,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熊猫?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所以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4)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1. 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侧面 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第二课时 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69例

2、例3,练习十六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积木: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拿出积木搭一搭。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出示任意图形,或发出指令,组内成员搭一搭,看谁搭得又快又对。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积木,没有确定哪个面是正面,我们通常把正对着的这个面称为正面。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积木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

(一)教学例2

1、小组合作探究

把正方体摆放在桌子的中间,再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长方体,并和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小刚、小强和小英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你能说说,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根据画面情境指出。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从不同角教学流程 教 与 学 的 双 边 活 动 个 人 增 减 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观察正方体 小组合作,从积木中拿出正方体,正面在桌子中间,认真观察,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指名回答:看到的是正方形。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教师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此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究,总结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4、小结

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因此,我们说: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5、学生观察

照样子,观察圆柱,你有什么发现? 照样子,观察球,你有什么发现?(在交流中得出,在任意角度观察球体,给我们的视图感受都是圆形)

小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例3

1、猜猜看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说明:这是老师从一个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这个立体图形是外面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教师引导小结: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还可能是长方体,因为有的长方体有两个面也是正方形的。

外面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不能,要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2、汇报交流

(教师出示正方体和有正方形面的长方体)

小结: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方向、全方位地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比较准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学生填出序号,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我们以后观察物体时,应从多个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准确。

第三课时 观察物体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过程与方法:从具体、形象、直观的物体中形成表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及想想能力。教学重、难点:

1、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及想想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知识

1、出示书包、玩具等图片,让学生辨别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提问: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2、出示实物立方体,提问: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几个面?

二、积累运用 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给出由4个小正方体形成的组合图形, 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3、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可能不同呢?

因为,有特殊的立体图形,即使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

三、练习观察图形。

1、填一填

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为什么说

从侧面看是A图的有(),从正面看是B图的有()

2、观察下面的物体。从上面、左面、正面看,各是什么图形? 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与疑问。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单 元 分 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本单元的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坐井观天》凸显看问题要全面;《寒号鸟》凸显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我要的是葫芦》凸显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故事短小,形象鲜明,情节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分写21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4.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5.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3.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背诵积累古诗《江雪》。

6.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四、学情分析

“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例如,《寒号鸟》一课,借助课后第二题,感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要的是葫芦》一课,通过课后第二题句子的对比朗读,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感叹句或陈述句、反问句或陈述句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通过仿说联系,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难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青蛙和小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和()争论()。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3.反馈出示课文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2.理解“井沿”,识字“沿”

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

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给“落”换词。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

(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读好“一百多里”。

(四)研读第二次对话,争论的要点 1.理解小鸟的观点(1)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无边无际)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2)天如此无边无际,怪不得…….教师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集体读,再次回顾。

教师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想想小鸟会()地说。

评价读中感受小鸟的自信、诚恳…… 2.理解青蛙的观点。

(1)理解“大话”:“大话”是什么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2)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它其实想说的的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和“?”的变化。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听了青蛙的话,你心里一定有了问题了。(预设:青蛙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5)探究青蛙的观点的形成原因

A.抬头看看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了方方正正的一大片,但是再把纸卷成筒状看看天花板?你又看到了什么?)

B.再观察一下课本插图中青蛙所处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识字,复习导入 1.读生字卡片。

识字:给信组词,了解“信”的意思。再用字理识字法观察信字的部件构造,记住“信”字,比如说:要“言”而有信;比如说“信”就是把要说的话,把语言写到纸上,传递给别人……

2.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2.3.4.5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2.同桌分角色朗读,讨论一下小鸟和青蛙各自在笑什么。3.反馈: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关注生生评价。

三、提炼“坐井观天”的寓意

引:课文学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到底是谁弄错了?(1)青蛙错在哪里?

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同时它也在批评一类人,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什么样的人呢?(……批评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回顾: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3)拓展 出示课堂小练笔: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终于跳出了井口……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4)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

预设:我明白了不能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我懂得了要多学知识才能见识广……

板书设计:

13.寒号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会写8个生字。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 “?”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4)指名填空并齐读。3.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 4.理清文章脉络。(1)读全文。

(2)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5.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

(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3)齐读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整体回顾,说说这是()的寒号鸟,()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三、学习6~9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3):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点拨要点:

① 问题b,比较 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9自然段。

四、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如果寒号鸟也做窝会是怎样的?

五、分角色扮演朗读 板书设计:

13.寒号鸟 懒惰 勤劳 玩 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1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3.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是教学的重点。2.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或CAI课件一葫芦的实物标本。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实物标本或CAI课题——葫芦,形象生动地描绘葫芦,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 1.课文共有几幅图?

2.按顺序观察每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图上有几个人?在干什么? 3.想一想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分为几自然段?在每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找出与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

4.范读课文,听准字音。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达图意的。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6.重点指导

四、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

棵:左右结构,右边是“果”。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想:上下结构。2.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第1自然段描绘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2.第1自然段写了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3.这棵葫芦长得好吗?画出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4.“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为什么用“挂”,不用“结”?(出示第一幅放大的挂图或CAI课件,对照课文观察葫芦的长势,凭借图理解“挂”的含意。)

5.句一中的“葫芦”和句三中的“葫芦”各指什么? 6.比较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为什么?(1)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了几朵雪白的小花。(2)可爱的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7.指导朗读:读出小葫芦长势很好和种葫芦的人特别喜爱小葫芦的语气来。

8.这一自然段主要写这棵葫芦长得很好。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读第2、3自然段。2.葫芦的叶子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对待叶子和葫芦的态度是怎样的?把有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3.比较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体会反问句、感叹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要强烈些。)

4.理解:“自言自语、赛过、邻居、光、盯着”几个词语。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中“怕什么!”要读出不在乎的语气。“我的小葫芦,快长啊……”读音要轻,要表达出喜爱、期盼的语气来。第3自然段中的对话“你别光盯着葫芦......快治一治吧!”要读出规劝的语气。“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6.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只要葫芦,他要到了没有?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看图,比较一下第一、二幅图,看看这棵葫芦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神态又有什么变化?

2.读第4自然段。

3.小葫芦为什么落了?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种葫芦的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他又不虚心听邻居的劝告,不去治虫,所以葫芦都落了。)

4.看到葫芦都落了,那人会怎样想? 5.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五、理清文脉 1.齐读全文。

2.说一说葫芦先长得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长虫───────→落了

↓口语交际:商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生活中遇到当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或与人意见不一致时,遇到苦恼的事时,都可以找人商量,学会商量是一种交际的技巧。

2.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指板书)——学会商量。【课件出示】

2.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写下了心中想与别人商量的事,谁来跟大家说一说?

(指名说三个)

3.老师做了有心人,发现这三个同学所写的事很有商量的价值。【课件出示】(请三位同学将自己的事读出来。)

小结:是啊,同学们,商量的学问大着呢。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自己拿不定主意或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商量。

二、创设情境,指导说话 1.商量的任务:

你值日那天因为你有事,所以你想和小丽调换一下值日的时间,该怎样跟她商量呢?

2.请在4人小组内讨论交流。3.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

4.讨论:怎样说,小丽才更愿意和你调换值日的时间呢? 5.总结学习商量的方法。

三、再创情境,集体讨论

1.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跟别人商量。(1)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2)最爱看的电视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2.注意商量时就做到:(1)要用商量的语气。(2)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3.开始讨论,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4.全班交流。

5.将大家的交流成果择优写一写。

四、说收获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3.扩词。

锋(刀锋)(锋利)幕(开幕)(闭幕)扫(扫地)(打扫)

蜜(采蜜)(蜂蜜)慕(羡慕)(爱慕)抄(抄写)(抄录)

蜂(蜜蜂)(黄蜂)墓(扫墓)(墓地)炒(炒菜)(吵闹)4.学生动手连线。

5.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6.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7.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一言不发 不言不语 三言两语 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 少言寡语 自言自语 甜言蜜语 2.你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吗?试试看。3.选两个说一句话。4.全班交流。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6.和同桌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8.补充句子。

(1)天空飘着 气球。(2)池塘开满 荷花。9.学生汇报。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4.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四、我爱阅读:骑驴 1.读一读。

一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子骑着小毛驴,到北村去找朋友。

刚出村子,迎面走来一个中年人。他自言自语地说:“两个人骑一头小毛驴,快把驴压死了!“ 老爷爷听了,立刻下来,让孙子一个人骑,自己在旁边走。

没走多远,一个老人看见了,摇摇头说:“孙子骑驴,让爷爷走路,太不尊敬老人了!” 老爷爷连忙叫孙子下来,自己骑上去。

又走了不远,一个孩子看见了, 很生气地说:” 没见过这样的爷爷,自己骑驴,让孙子跟在他后面跑。” 老爷爷赶紧下来,和孙子一同走。

他们来到北村,几个农夫看见了,说: “有驴不骑,多傻呀!” 老爷爷摸着脑袋,看看孙子,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2.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故事讲下来。3.讨论:老爷爷应该怎么做呢?说说为什么? 4.全班交流。5.师小结。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五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河口小学 汪国春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题型多样,但难度不大。对知识的覆盖面较广主要考察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包含“填空、选择、判断、计算、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六种题型,分别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考试情况

本次考试 应考:6人 实考:6人 总分:459分平均成绩:76.5分 及格人数:5人 及格率:83.33% 优秀人数:2人 优秀率:33.33%

三、答卷情况及分析

通过本次测试成绩对本班学生答卷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判断线段、米和厘米的进率、看刻度尺、用米和厘米估计事物、几个量的大小比较、填大小号、带有长度单位的计算。着重考察学生对一定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概念的认识程度。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

失分比较多的是:

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的画∨,不是的画×)较多学生都将不是的没有画×。

画线段,进一步了解10厘米以内个数的长度概念,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学生基本上都画对了,也注明了是几厘米。【蒋青霞、王运没有注明长度,孙祥文画成了5厘米】

“画一条比——短3厘米的线段。”这题错的比较多了,蒋青霞、王运画成了3厘米。

看来平时我们练习时学生不太理解,强调的不够,这些以后需要改进。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样的知识还要多加的练习。

四、对以后教学的思考

这份试卷体现了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及知识网的考察,同时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各类体型中注意了由易到难。试卷的容量、难度比较适度,起到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用,特别是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今后特别是计量单位的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的习惯,把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几何知识运用于实际。观察测量篮球场,乒乓球场、走廊等长度。这样通过训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本单元可用8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垂直和平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重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 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 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61页3题折一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课后作业:P57“做一做”

第二课时:画垂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 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

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1、58页“做一做”

2、思考:

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3页11题

怎样修路最近呢?

4、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

练习画垂线

第三课时:画平行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 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具 直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步骤: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 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60“做一做”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 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创设情景 感知图形

1.出示例1,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64页)

2.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哪些四边形?

梯子的侧面-梯形

3.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4.小组交流:

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7.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下面的图形中有()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第五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具 图形,剪子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感受新知

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

(1)教师演示。

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66页“做一做”。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

2)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

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

(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1、67页4题,在点子图上画三个不同的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量出上底、下底和高。

2、67页6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

四、课堂小结:

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练习十一8、11题。

第六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测量,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的全过程,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

难点 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

教具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引发探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二、探究新知

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下每个角的度数。再把四个角的度数相加,是多少度呢?这是一个四边形,其他的四边形是什么情况呢?

小组研究,总结规律

组内分工测量68页10题中的每个四边形的各个角的度数。

汇总填表。

共同讨论总结规律。

全班汇报交流。

出示图形

小组内可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

小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之和都是360度。

三、巩固新知

1.在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

2.在图中填写合适的四边形名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69页 12、13题。

第七课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3、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重点 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教具 准备剪刀,双面胶、彩笔 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一听古代故事:

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抓获,人们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在纸的反面写上: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行官,由他去办理。

问:他这样做合理吗?

接着讲:执行官他要秉公办事,但又不能更改县太爷的命令。聪明的执行官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救下了农民,关押了小偷。

同学们想知道他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吗?学完这节课之后,我们就能知道了。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件显示)

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问1:莫比乌斯带是什么样子的?

师问2: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师问3: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想知道这些问题还得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

活动二:做一做,认识莫比乌斯带

1.每个同学拿出一根长方形纸条。

看,这是根普通的纸条,但也是一根神奇的纸条呢。

先说说它有几条边,几个面?(说:四条边 两个面)

2.同学们能将它两头对接起来吗?

3.小组活动。同学们拿出①号纸条试着做一做。

4.小组同学上台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对接的?

这样接起来纸条就成了一个环(圈)。是这样接的同学把作品举起来。摸一摸 看一看,现在它有几条边,几个面?

师投影:两条边 两个面 像这样有两条边 两个面的纸环我们把它叫(双侧曲面)

师:说到这,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也没什么神奇的呀!是呀,这点小把戏,地球人都知道.奇妙的是我还能把它变成一个面,一条边.(停顿,环视学生).

看,我变出来了是这样的.(学生看师做)

(做纸圈)师:这是怎么做出来的?你们能做吗?大家看看老师怎么做?

师:好 请看,先把它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段翻转180度,再把它粘好.(学生跟着一起做)

现在同学们请拿出2号纸条出来开始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这位同学做出来了,说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师:刚才我说它只有一个面,(那么它是不是一个面呢?)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一下,用笔在纸圈中间画一条线,笔尖不离开纸面一直画一圈,你会有什么发现?

生:又回来了

师:说明了什么?

生:它只有一个面.

师:我们用手指沿着纸圈的边走一圈,你又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真的很会观察发现)

师: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纸圈叫什么名字吗?(板书显示课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在偶然间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圈”。

三、研究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们就用“剪”的办法来研究。

(老师动手剪,学生观察验证。)老师先拿出平常的纸圈,问:现在老师拿出一号纸条出来剪,如果沿着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变成2个分开的纸圈)

(一)1/2剪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1、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我们也用剪刀沿中线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同学们,让我们来猜一猜(启发学生想象力)

生1:它会变成两个圈。

生2:...........师:要想知道它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我们该怎样做?

生:剪剪看。

师:为了不把它剪断,先看老师是怎样开始剪的?(强调怎样剪)注意安全。

师:剪完的同学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生:(因为莫比乌斯带是扭了180度才粘在一起的,所以剪开后好像伸开了一样,是一个连着的大圈)。

汇报(真的是两个圈,并且还套在一起)。

师:学到了这里,你对莫比乌斯带有了怎样的感觉呢?

生:太神奇了

师:你们说神奇吗?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二)1/3剪莫比乌斯带(师剪,学生不用操作)

师:莫比乌斯带的神奇还远远不止这些,让我们继续体会。

请拿出3号纸条,把它做成莫比乌斯带。

师:这个莫比乌斯带的面被平均分成三等分,我们可以沿着任意一条直线剪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呢?(猜 剪 汇报)

生: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师:下面有情一个同学上台剪。

师:大家看看现在是怎样的结果呢?

师:(你来说)

生:中间涂色的部分变成了这个小圈,两边沿涂色的部分,剪完后连在一起,变成了这个大圈。

师:你们赞成他的说法吗?你们可真会探索、发现。

刚才我们研究了莫比乌斯带的?和1∕3 线剪开后的情况,感受到了莫比乌斯的神奇。

现在我们回到开课的那个故事,哪位同学能根据“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帮那个执事官秉公办事,但又不能更改县太爷的命令,想办法,救下了农民,关押了小偷。

(投影)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个弯,用手指将两端捏在一起。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从“应当”二字读起,确实没错。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

现实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但是这两个故事却很好地反映出“莫比乌斯带”的特点。

四、生活中应用

师:莫比乌斯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大家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

他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请欣赏图片(课件展示)

1、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投影)

3、三叶扭结: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的物体,是由莫比乌斯带演变而成的。(投影)

师:请看这是中国科技馆的大厅里耸立着一个巨型的三叶纽结.这个三叶纽结就是莫比乌斯带的原理设计的.它每天不停地旋转着美妙的曲线,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享受着数学的神奇,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师:莫比乌斯带不但很神奇,它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用处呢?有些机器上的传动带就做成莫比乌斯带形状的,这样就不会只磨损一个面,使传动带的寿命提高了一倍.

五、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莫比乌斯带充满了奥秘呢?有的问题老师也不怎么清楚。我告诉大家,数学中有一门专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书叫《拓扑学》(板书)。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本单元可用12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口算除法(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准备题: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视频|试卷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 80÷4 90÷3 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 80÷20 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

80÷48= 90÷30= 83÷20≈ 80÷19≈

(2)自学例2:有150个本子。发给50个同学。能提什么问题?

练习: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

列式: 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

几个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练一练:

120÷40 150÷50 16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

三、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视频|试卷

4÷2 6÷3 36÷6 42÷7

40÷20 60÷30 360÷60 420÷70

90÷30 540÷60 630÷70 180÷20

80÷40 450÷50 360÷90 810÷902、书后:(P71 “做一做”)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4题。

第2课时:笔算除法(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 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复习:

1、口算:60÷20 120÷30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40×()<83 60×()<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30)9 2

0

练一练)80 30)64

(2)出示例2:

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178÷30=5……28

30)178

150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5个30是150,商5。商写在什么位置?

练一练:

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习:

1、板演:

20)80 30)160 90)820 90)4802、P73“做一做”

四、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练习十三第4题

第3课时: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巩固算理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 练习卡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复习导入;

1、口算

80÷20 320÷80 40×70

240÷60 60×90 270÷90

4×60 210÷70 350÷502、脱式计算

75×4+630 376+280÷70

9×60-320 6400÷80-64

笔算

63÷20 260÷80

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2、笔算

310÷50 170÷30 643÷80

406÷60 285÷40 111÷20

478÷70 163÷30 294÷603、应用题

1)一个足球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钱?

2)有饲料100千克,这些猪每天要

吃30千克饲料,一袋饲料够喂几天

还剩多少千克?

3)计划生产400台电视机,每月生产70台,半年内是否可以完成任务?

4)每节车厢限乘60吨,有500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三、思考:

如○是□的20倍,下面哪些是对的。

○×20=□ □×20=○

○÷20=□ □÷20=○

○÷□=20 □÷○=20

四、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主练习计算题

第4课时: 笔算除法(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难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30×()<75 40×()<1802、在○里填上>或<

35×4 ○ 138 42×5 ○ 230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3

一个笔袋21元,84元可以买几个?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反馈练习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一个台灯62元,430元可以买几个?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430÷62=

62)430

434

商大了,改商6.6

62)430

372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62最接近60,把62看作60来试商,这样把430÷62转化成430÷6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7。因为除数62,不是6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7”,不行再调商为6。

学生试做: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

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2、练习 P76“做一做”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

五、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

第5课时:笔算除法(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商的位置。

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复习:

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 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4:

(1)学校礼堂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19比28大,28除19个十,商几个十?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商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把28看作30来试商,商6应写在个位上,第一次商后余29比28小,说明商6小了,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197÷28=7……3

28)197

168

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不合适,小了,改商7.7

28)197

196

练一练:

805÷23 826÷59 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 9588÷28

独立完成订正

4总结

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四第7、8题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79 11、12

第6课时:笔算除法(例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灵活地试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难点 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复习导入1、15×2= 15×3= 25×4=

15×4= 15×5= 25×8=

2、笔算:

326÷81 294÷58 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 :

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2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读题,理解题意,怎么列式,如何计算?

240÷26=9……6

26)240

234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2、练习:

把24、25、26都看作25试商

225÷25 114÷24 208÷26

135÷15 128÷16 114÷

三、巩固练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15×()< 65 25×()<124

25×()< 95 15×()<124

26×()<150 16×()<100

2、计算:

405÷15 192÷24 728÷26 496÷14

四、总结

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商速度。

五、作业:练习十五第3题

第7课时:笔算除法(例6、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商的位置。

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复习:

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 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5:

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61比18大,18除61个十,商几个十?“3”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第一次商后余7比18小,说明商3合适。余7是7个十,下步该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612÷18=34

18)612

0

练一练:

805÷23 826÷59 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出示例6:

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4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 9588÷28

独立完成订正

4总结

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九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笔算第91页6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92 9、10

第8课时: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过程,巩固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商的位置。

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 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个70

3)()÷()=20……19,除数最小是()

4)322÷40的商写在()位上。

5)475与195的差里有()个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个箱子。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练习内容

1、计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01÷87 10332÷842、计算并验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

()25÷38()76÷27

()96÷82()04÷64

解决问题;

1)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

2)一部电话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电话机的几倍?

3)探究题

小英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4)竞赛题:

三、总结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学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作业:91页5----8

第9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故事导入

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 2 = 4

÷ 4 = 4

÷ 8 = 4

÷ 16= 4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

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书P87 “做一做”

五、总结

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六、作业:练习十七第6题、9题。

第10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难点 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 题卡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 480÷60= 360÷90=

240÷30= 420÷70= 900÷30=

180÷20= 560÷80= 250÷50=

450÷90= 630÷70= 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 722÷90≈ 350÷68≈ 455÷70≈

578÷60≈ 507÷80≈289÷5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 55÷5= 280÷40=

85÷5= 640÷80= 81÷3=

360÷90= 96÷4= 78÷6=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小结:商的变化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816÷51=

1826÷83= 3672÷18= 1584÷48=

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灵活试商法

同商比较 折半估商“5”

同头无除商“9”“8”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91页)

出示图表,问: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2页2、

第七单元《七形统计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这部分内容可以用5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

三、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1页3、4

第2课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 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视频|试卷

教师导学

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完成97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页 6

第3课时:你寄过贺卡吗?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贺卡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1)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1)小组合作探索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本单元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

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

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

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

第2课时: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情境导入:

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负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

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

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

数学游戏:

1、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

说明游戏规则

2、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报几?以后怎么报?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第九单元《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第1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 题卡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48000000000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大小

1650010 ○16500100 350020 ○ 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 ○ 670630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第2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 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 题卡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50÷68≈ 455÷70≈ 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 ≈ 720×12≈ 315×72≈

408×18 ≈ 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 2496÷47=

4325÷48= 3276÷84=

2)245×27 = 530×48=

509×50= 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3、加深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认识,会进行面积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 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 题卡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画指定度数的角。

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5、复习公顷与平方千米,完成总复习第115也第15题与17题。

三、练习内容:

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9、10

第4课时:统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具 题卡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 9024700 24950000

695200 38000200 305076000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4、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 3276÷84 74×595、估算

297×3 789×4 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视频|试卷

综合练习试卷

多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视

下载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年级六学科数学章(组)一学习内容第五单元圆单元内容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三个具体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时分秒的认识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页至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

    2018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2018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新版苏教版)(精选)

    本单元是教学线段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能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所有这些都......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并......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17《我真希望》 教学目标.认识“希、囱、而”等10个生字,会写“而、囱、扬、洁、彩、芬、芳、晶”8个字以及以下词语:而是、洁白、烟囱、云彩......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主讲人时间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的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或后面)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的位置(正面、左侧面、上......

    XX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XX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小熊请客(第1课时) 总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