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十二个因素
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十二个因素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体育老师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的体育教材没有给体育老师规定每一个课时的具体教学内容,给广大体育老师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如何合理有效地选择和搭配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那么,怎样选择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选择教学内容要具有合理性和实效性。例如:在上前滚翻一课时,有位体育老师在开始教学时先让学生做“胯下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等辅助性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学会了前滚翻技术的低头和团身动作,为后面主教材前滚翻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学效果就非常明显。大部分的体育老师都喜欢在课的开始部分选择游戏作为准备活动,但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的内容应该是后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是为主教材的教学起辅助作用的,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做无用功。又如某老师在健美操开合步的教学中安排了竹竿舞,两个内容完全没有联系,甚至后一内容对前一动作有破坏作用,最后教学效果极不理想。如果将竹竿舞换成一个包含开合步动作的综合性舞蹈练习,教学效果就可能会明显提高。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
教学目标是体育课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南和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得越具体,越精确,就越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不能定得太高,让学生有望而生畏的感觉,失去了挑战的勇气;也不能定得太低,不经过努力就能实现,那样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般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最好。准确的目标可以很明确地指导老师和学生朝目标方向努力,课堂教学效率就高。相反,体育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模糊不清,用词抽象,具体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没有说清楚,教学就会失去方向,课堂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如某教师制定的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这样的教学目标小学、初中、高中的任何一节跳高课都可以用,是套话、空话。目标非常的笼统,不具有操作性,因此也起不到目标的指令作用,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把上面的目标修改为:“通过练习,使85%的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过竿的基本技术动作,并能跳过60厘米的高度。”这样,目标就非常清晰明了,既指明了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是过竿技术,也对学生群体提出了具体的高度要求。便于指导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也便于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还有的体育老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喜欢面面俱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的课程长期目标都想在一节体育课中间实现,这样的目标定位过大,是“装饰品”,不切合实际。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法得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不当,往往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一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教学对象的年龄、身体素质和能力、教学场地和设施等基本因素。如对动作结构比较复杂的体育技能采用分解—演示教学的方法容易让学生掌握技能;对低段小学生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高年级的学生采用小群体分组轮换教学的方法更能综合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对于武术和广播操等项目的教学宜采用正面、反面和镜面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设计是否优化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过程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科学的教学设计应是安排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的内容、方法、练习形式等),以配合学生的内在认知需要,从而经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体育课堂教学的流程要简明、清晰,要预先设计好队伍调动的最佳路线,调动次数尽量要少,距离不应太大,怎么走,走到哪里?在体育老师的脑海中事先要有轨迹,不能随意调动队伍。课前体育老师要亲自在场地上实践,采用高效合理的调队路线,尽量做到不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对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老师要有预设和处理策略。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
体育课堂教学以教材为直接依据,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决定教学的有效程度。对教材理解透彻,就能合理地对体育运动技术进行分解和解析,教学的步骤也就清晰。就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技能的力学结构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特别是技能的教学中就能使用高效率的辅助练习和保护措施,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技能。如前滚翻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就充分利用了坡度的原理,让初学者从有一定坡度的垫子上做前滚翻动作,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动作。体育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运动项目,如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等。每一种项目又有其不同的动作技术结构,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材本身对学生的技术要求,才能实施正确的技术教学,不违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是否具有激励性
“煽动别人是本事,煽动自己更是能力”。煽情是体育老师应具备的一项教学艺术能力。体育老师及时的鼓励性语言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剂良药。当学生面对跳马而畏惧的时候,老师的激励可以让学生充满自信,最终勇往直前,战胜困难;当长距离跑锻炼时,学生无法忍受缺氧和大量乳酸造成的痛苦而无法坚持时,同样需要体育老师不断的激励和肯定。鼓励性的教学评价是学生潜力的催化剂,体育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进步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然,鼓励的评价也不能凭空捏造,不切合实际,让人感觉是作秀。要实事求是,恰到好处。
7课堂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师生间情感的强度和积极性变化反映着师生间心理距离的远近。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师生间的心理互动作为一种动力系统就决定着师生间心理互动的形式及其角色行为,并最终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自信的品格;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学生在心理上靠近教师,从而主动地接近教师,提高与教师交往的机率,缩小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而使得学生乐于从教师方面接受大量的信息,模仿教师的思想行为。体育教师的教诲才能通过学生敞开的心扉直接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学才会产生真正的效率。体育教学最终留给学生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体育能力。
8学生的兴趣是否被激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体育课或者体育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肯定是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参与活动和练习,学习体育技术动作时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学生的学习态度处在消极对抗的状态时,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发生危险事故,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游戏和比赛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体育教师是否博学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体育教师的个人体育素质是吸引学生眼球的重要方面。厚实的基本功,精通的专业,较强的技能,这是合格体育老师的基础。体育教师的一个高水平的技能动作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能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技能,最终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的准备工作同样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间的十分钟时间除了要求学生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同样要求体育老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一个高效、优秀的体育老师会在上课前设计好教案,准备好教学器材和布置好教学场地,检查好上课的着装和教学用具。当上课铃一响,就能马上开始正常教学。如果教师在上课铃响后再准备器材和布置场地,相信要浪费很多的教学时间,也不利于学生的管理。课前准备时还要判断哪些教学环节是比较开放的,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好有解决的预案。良好的体育课堂行为习惯是否养成
俄国教育家多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这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学习都会发生积极的影响。体育实践课大都在操场上完成,学生活动环境大,外部干扰因素多。特别是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抗干扰的能力比较差。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行为习惯,才能保证体育课组织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否建立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主要是指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流畅、安全进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必要教学措施。课堂常规大都是根据体育课特有的特点而提出的要求和制度,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体育课能否顺利进行的“护卫舰”。有了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约束就会让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按部就班”,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减少体育老师用于组织教学的时间,也能提高学生抗干扰的能力,最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篇: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5.3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师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直接因素。如果一名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够详细分析并正确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并且将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那么他的教学观念将逐步科学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树立主体性教育教学观念、终身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及创造性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还要能够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等等,教师要能够立足长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能够意识到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加重要。教师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的智力水平、个人修养、科学文化水平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智力水平、个人修养直接影响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对此次,如何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等行为。只有具备准确判断力、丰富想象力、创新力等高智商品质的教师才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把握好教学时机,能够灵活地缓解矛盾与冲突,才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相应的调整。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学科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提高教学情境。教师所掌握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水平也比较重要,这一水平能够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教学内容。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才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不仅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能够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能够发挥创新思维,灵活使用各种教学原理和技能。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使用教材的能力、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基本原理的能力、观察并管理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等。最后,教师的心理品质与教学有效性也有关系。如果教师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较强的自制力与意志力、有合作精神,那么一定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只有性格开朗、宽容博爱的教师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才能够受到学生的尊敬与喜爱,才能够营造出宽容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学生是决定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发生作用的场所,素质教育在重视教师的课堂地位与作用的同时,提出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完全被教师的教学过程所取代。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课堂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学生的参与程度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有效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正处于形成的初期,心理也正处于发育期,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另外,由于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学生自身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动机、性格特征、认知方式等方面因个体差异而呈现出不同。这种差异就导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的反应速度快、理解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则反应速度迟缓、理解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当教师在面对全班几十名不同特征的学生时,如果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就难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其次,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正确性也是影响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能够意识到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教师虽然期望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有所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又往往忽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听明白了教师讲解的知识,感觉自己能够解答题目,但是到做题的时候,却又感觉无从下手。这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学到学习方法,缺乏独立思考。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思维策略,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最后,学生的参与程度也是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注意力不集中,眼神飘忽不定,这就表示学生并没有真正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没有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思维也很难长期维持在课堂活动上,这就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只有在感觉心理安全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环境,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态度、情绪、课堂秩序等等。宽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教学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主要体现在对待优生与差生的态度上。这种课堂教学氛围往往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满、紧张、焦虑、厌恶等不良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环境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是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越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得到大力提升。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为一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服务的,因此要想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必须详细分析并解读课堂教学目标,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善于把握课堂教学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与接收,在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一些短期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将这种情感体验处理得积极有效,那么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形成一种愉悦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在这种积极心理状态的支配下,会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要能够有效地调节课题教学节奏,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紧急问题,要能够及时机智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最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能够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要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会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的变化情况、学习活动的进展、学习问题等等,对反馈信息作出分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发扬民主课堂的精神,与学生共同商讨教学方法的选择,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讨论的空间,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点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点因素 邹平县第一中学 李辉
要探究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必须要先清楚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学生的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其次,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针对以上,个人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因素有以下 3点:
一、课堂应该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知识,思考知识,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那么是什么原因 促使这个现象产生的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我们只是一味的强调,这个知 识点就是这样,这个题就这么做,同学们把它记住就行了。大部分学生确实是记住了,但是同一类型的题 目稍微变化一下题干,肯定就不会做了。这样我们在讲题的时候总是在重复着讲一个题目,同一个题目能 讲上十几遍,大大浪费了课堂效率。每节课的教学都能以教给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探索里面所蕴藏的 知识技能为目标,这样肯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学科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总结: 这里的方法我想说两点:
1、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老师, 你能给我说说怎么才能学好化学?”这样的问题一下子问到你,你怎么回答,你能立即给这个学生说出怎 样学好化学,并能使他的化学很快学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就一个学科的学习方法不是几句话就可以 说清楚,也不是教师说了学生一下子就能领会和运用的。那么我觉得,教给学生学科学习方法最好的方式 就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在课堂上针对某一特定的知识给学生渗透、带领学生自己总结学科知识 的学习方法,这样日积月累下来,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2、使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学生对于理科 的学习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课本
上的题目都会做,可是一旦出现陌生题目,很多学生就会傻眼。原因 是没有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即利用已学知识对陌生题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 教学时一定要带领、帮助学生细致分析题目,力求对每一个典型题目都分析透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然 会形成自己在此学科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讲解十道题不如讲透一个题。(这点很多老教师都做的非常成功,平时要多听听课,这也是我通过平时听课和自己的实践得来的。
三、重视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一节课下来,有些老师常常会感到,这节课我从头讲到尾了,而且感觉讲的非常顺畅和清楚,可是学 生怎么没多大反应啊!个人觉得那是学生已经失去了对本学科学习的热情,甚至已经厌烦了学习。如果学生 已经对这个学科或者对学习本身就失去了兴趣,老师即使讲的再好,学生也不会认真听。这种情况对课堂 教学效率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征服学生, 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 那么课堂教学肯定会事半功倍的。
总之,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 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老师 们要是能真正的将这些好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就会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第四篇: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点因素(范文模版)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点因素
邹平县第一中学李辉
要探究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必须要先清楚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学生的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其次,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针对以上,个人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以下3点:
一、课堂应该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知识,思考知识,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现象产生的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我们只是一味的强调,这个知识点就是这样,这个题就这么做,同学们把它记住就行了。大部分学生确实是记住了,但是同一类型的题目稍微变化一下题干,肯定就不会做了。这样我们在讲题的时候总是在重复着讲一个题目,同一个题目能讲上十几遍,大大浪费了课堂效率。每节课的教学都能以教给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探索里面所蕴藏的知识技能为目标,这样肯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学科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总结:
这里的方法我想说两点:
1、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老师,你能给我说说怎么才能学好化学?”这样的问题一下子问到你,你怎么回答,你能立即给这个学生说出怎样学好化学,并能使他的化学很快学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就一个学科的学习方法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也不是教师说了学生一下子就能领会和运用的。那么我觉得,教给学生学科学习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在课堂上针对某一特定的知识给学生渗透、带领学生自己总结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这样日积月累下来,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2、使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学生对于理科的学习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课本上的题目都会做,可是一旦出现陌生题目,很多学生就会傻眼。原因是没有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即利用已学知识对陌生题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一定要带领、帮助学生细致分析题目,力求对每一个典型题目都分析透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形成自己在此学科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讲解十道题不如讲透一个题。(这点很多老教师都做的非常成功,平时要多听听课,这也是我通过平时听课和自己的实践得来的)。
三、重视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一节课下来,有些老师常常会感到,这节课我从头讲到尾了,而且感觉讲的非常顺畅和清楚,可是学生怎么没多大反应啊!个人觉得那是学生已经失去了对本学科学习的热情,甚至已经厌烦了学习。如果学生已经对这个学科或者对学习本身就失去了兴趣,老师即使讲的再好,学生也不会认真听。这种情况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那么课堂教学肯定会事半功倍的。
总之,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们要是能真正的将这些好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就会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第五篇: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Microsoft Word 文档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理想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师怎样在40分或45分钟时间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自身才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努力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决定一堂课是否有效性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教的因素;二是学生学的因素。只有科学地将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教的因素
1、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的教应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展开。课堂教学当然要传授知识,传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也将无所谓有能力。但能力培养和知识的传授是有所不同的,能力不可能由教师传授,能力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去运用逻辑思维、有机会去分析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实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把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其创新与变革是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
3、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但我们应当认识到一种教材仅是对课程标准的一种解读、一种资源,并非唯一的解读、唯一的资源。教材上所呈现的是一些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简约的知识,对于知识的来源、形成过程,往往无从考究。如果教师仅是忠实地执行教材,课堂教学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势必导致课堂氛围索然无味。教师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中心,通过教学设计、教材开发,使课堂教学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而并非仅仅传授课本知识。其实目前的中考也有这样的趋向。在科学中考试题中很少用到课本中的原图作为试题,考试中大插图更多来自课外,这样也体现了教材仅是一种课程资源的理念。
4、教学方法是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内容科学而艺术地教授给学生的手段,教学方法的优劣将极大地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可选取不同的方法。教师应多研究,如什么样的课题适合探究、如何保证探究过程真实有效等等。
5、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预设再精心也无法预料课堂教学的全部实际进程。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由教师事先确定,当课堂教学真正开始的时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往往无法控制课堂的进程、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点。这时会有很多教师事先没有预料的事情发生,对于这些生成的内容,教师必须给予关注。这些生成往往是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探究的结果,是困扰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解决这些生成的问题既能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体现出一位科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若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则教师的主导地位必将被削弱,课堂也会陷入混乱、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应寻找“预设”与“生成”两者的平衡点,有效利用积极的、正面的、有价值的“生成”;而对消极的、负面的、低价值的“生成”,应采取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
二、学生学的因素
平时我们都把好多精力花在了如何教上即如何设计较好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而很少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英语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恪守自己的角色意识,一方面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体验成功的喜悦。注意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努力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尊重把握准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点。让学生充分从事探究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英语思想和英语方法,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逃脱出“题海”。
总之,作为教师我认为不是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真正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让学生爱学、乐学、有实效的学、事半功倍的学,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成效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