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中考作文指导如何让材料新起来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7中考作文指导:如何让材料新起来
俗语有云“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要使作文的选材真正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确实比较困难,因人与人的生活状态,情感结构大致一致,实际经历的事情也相似,似乎生活都差不多。但也有一句话,叫“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当一个人的思想加到那些不是新鲜事的事件上时,这件(些)事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鲜事,因为它是你自己的。基于此,这里给出能让所选材料变得更加新颖独特的两种方法。
1、从第三、第四构思中选材
在真正的写作中,面对一个作文题,审题完成后,开始构思,往往有一个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会有很多想法。写作中有句常用的话叫“抛弃第一构思”。之所以强调抛弃第一构思,是因如上所说,人们的思维结构有一些相似性,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生活经历也都大致相似,常规材料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因此第一第二想法往往相似,很难做到新颖独特。
因此,真正写作时,可以试着抛开第一第二构思,从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构思中选择材料。比如在写母爱的时候,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构思是母亲每天给自己做饭,第二个构思是母亲下雨给自己送伞,这两个构思就属于大众构思,很多人都写过,再写会显得俗滥。但是一些作者再想想,可能就想到一些较新颖的材料,如一篇作文写母爱,即是写母亲化名为自己的一个网友跟自己聊天,谈心,以帮女儿解开心结,这样的材料就会显得比较新。
2、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材
所谓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取材,即审题过后,看看是否能够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取材料。如一个作文题《尊重》,从正面取材一般都会选取正面描述人与人之间如何互相尊重的材料,此时单从选材的角度看,材料就不会很新。如果能够从“尊重”的反义(如“轻视”、“鄙视”、“讥讽”等)角度选材,从材料方面就会脱颖而出。比如可以写自己作为成绩差的学生,曾经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赶上其他同学,但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漠视和嘲讽摧毁了我的信心。作者在文章结尾呼吁“尊重差生人格”、“尊重差生的进取精神”。这样的文章在一大堆正面描写“尊重”的文章中就容易脱颖而出,因为作者从新的角度观照了“尊重”这个问题。使得选材非常新颖。
第二篇:让中考作文形式美起来
让中考作文形式美起来
同学们作文时都有这样的经历:平时作文经过一番思考,促使灵感碰撞,擦出火花,最后还是会写出一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来,心中倒也有几分惬意。可令人苦恼的是,一到了考场,这种灵感似乎是在故意作对似的,往往是有了材料,却在表达上又不尽如人意,很难兼顾到内容充实、形式活泼两方面,写出的文章留下许多遗憾,让人看了显得干巴巴的。
诚然,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主要的方面,就这两方面而言,内容更为重要,内容决定着形式,所以人们总习惯于强调内容,作文时,首先做到言之有物,这在行文方面当然是正确的,但一篇文章只注重内容方面还不够全面,如果要达到完美的程度,就不能忽视文章的形式美;尤其是中考作文,作为考场作文,由于数量多,阅卷时间紧,很难让阅读者(阅卷教师)细细品味,往往是取决于阅卷教师的第一印象,这样看来,形式也较为重要,甚至有时会决定你的作文成绩。那要想使你的中考作文成绩骄人,不仅要注意内容充实,还要追求形式优美。
在考场上,如何使你的作文形式优美呢?
一是平时多加练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提高作文成绩的最佳途经。
二是在考场上除了做到内容充实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兼顾作文的形式。
1、讲究结构
在我们平时作文训练中,总分总这种结构的模式居多,这种结构的文章看起来简洁明晰,又易于把握,在考场上运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同时,为了“保险”起见,大多数考生会采用这种结构模式。但使用这种结构作文,重要的是还要注入一些令人感到新颖的东西,诸如前呼后应、过渡、设疑等环节,这样让你的作文看起来既讲究章法,又匠心独具。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不想让你的作文落入俗套的话,不妨采用一些比较活泼别致的结构模式。诸如较少使用的板块式、镜头式、标题式、序列式等等,说不定会让已经看惯了“常规”结构文章的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
2、注重用语
语言的运用,为了满足准确达意的要求。对于初中生而言,语言要做到简明连贯得体,除此以外,还应该给人以生动活泼、健康向上、诙谐幽默的愉悦感受为佳。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作文时,不妨采用一些庄谐互换,口语与书面语倒置的手法,往往能使作文生动活泼起来。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我叫张冀飞,从“破蛋”那日起已度过了十二个春秋,微微有点胖,嘻嘻,男孩子瘦一点是好,不过一个弱不禁风的男子谁喜欢„„(摘自《快乐作文》2006.11)
这段文字是我们常见的自我介绍类文章,谁写出来,内容都会大同小异,可它却能让我们过目不忘,主要在于它形式活泼,正是小作者亦庄亦谐,口书用语的交替使用,使一个胖嘟嘟、活泼幽默的阳光男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男孩人见人爱,这样的文章谁又忍心释手呢?
3、巧用修辞
修辞知识按新课标要求,已不需要教授,但学生学会运用还是必要的。如果在你的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色不少,使你的文章生动起来,形式优美起来。比如拟人手法,会让人感到亲切活泼;比喻手法,会让人感到形象生动;排比手法,会让人感到整齐有气势„„4、适时引用
初中生作文,不主张引经据典,但如果在文中适时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之类,不仅让人感到你“储量”丰富,而且表情达意上又恰到好处,把读者带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那何乐 而不为呢?写文章,并无现成的“规矩”可循,关键在于自己的“心裁”。想要使你的考场作文形式美起来,靓起来,方法肯定不少,关键是在注重内容的前提下,别忽视了形式美,你不妨也试一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但要提醒一下,千万别为作文的“形式”而追求形式,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的。
第三篇:让标题“新”起来
让标题“新”起来
“美人当美目,美文当美题”,“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有专家还曾说“文题占一半”,文章的标题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考生作文的标题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由此可见,要写好作文,拟好文章的标题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拟好作文的标题呢?答案一句话“新颖别致”,简言之“新”。(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人们都对“新”兴趣十足,都具有“猎奇”的思想)。
一、小题大作大题小写标题自新
“小题大作大题小写”是大家公认的优秀作文,之所以称为“优秀”,原因是标题与内容之间有那么一小段距离,往往给人以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美感,标题自然也就美妙。
比如山西《作文周刊》曾刊登一篇学生作文《〈桃花源记〉之我见》,立意相当高远,对一篇文言文的学习及感触而联系到了当前国内大事,反对封闭,歌颂开放,高度赞扬了党的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跳动的是时代的脉膊,流淌的是时代的血液,富有时代气息。这样的标题于平淡之中却又别具一格。再如我有一个学生在一次考试中作文是以“礼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个学生就用“礼让”作的标题,内容却是写的国际大事:布什、萨达姆如果能够相互“礼让”就不会出现美伊战争,也就不会使伊拉克人民陷入困境,巴以两国如果能“礼让”也不会陷入僵局等等,这是明显的小题大作,使标题生动、别致。
二、逆向思维反弹琵琶领异标新
逆向思维指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向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一般说来,逆向思维所拟的标题都能吸引读者,使人耳目一新。
“开卷有益”可逆向为“开卷未必有益”(注意:不能简单机械地否定,如说成“开卷无益”就太绝对了,根本不成立);“人多力量大”可逆向为“三个和尚没水吃”:“近墨者黑”可逆向为“近墨者未必黑”;“永不放弃”可逆向为“学会放弃”;“好马不吃回头草”可逆向为“好马也吃回头草”;“知足者常乐”可逆向为“知足者不常乐”。
有些人们习以为常的道理也可逆为:“一屋不扫照样能扫天下”,“玩物未必丧志”,“好汉要提当年勇”,“不破规矩,不成方圆”,“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也是好士兵”,“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败之母”,“沉默未必是金”,“自行车一定要‘骑’吗”,“观众不是上帝”等等。
三、引经据典俚语俗语花样翻新
运用名人名言、妙语警句、俗语格言,根据自己文章的内容需要巧改妙用,能使文章题目光彩夺目。如:
《芝乎锗也》介绍的是灵芝有丰富的稀有元素“锗”,具有抗癌、治癌及多种药用功能,其标题真是美极了,不禁让人联想到了白蛇娘娘所盗的灵芝仙草。
《浅水养巨鳄》,让人一见真是不知所云,“浅水”是如何养“鳄”呢?况且又是“巨鳄”。其实文章写的是浅水县出了大贪官,把浅水县的大贪官比喻成“巨鳄”,此标题可谓美至极了,真是妙不可言。
类似的标题还有《太阳从西边出来》、《落花时节又逢“春”》、《老当益“妆”》、《舞台上的“洋”贵妃》、《莫把严惩当“言惩”》等等。
四、变换角度点石成金推陈出新
一根竹筷子,平放在桌上,像是一条“线”,竖直起来俯视又是一个“点”,旋转起来成了一个面,放在盛水的碗里却又有点“弯”。这是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因此,我们知道学生作文也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多变换自己的角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决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随葫芦打汤”,别人已经说了N遍了,你再说上N+1遍,岂不令人生厌?文章观点新、内容新,所拟题目自然而然就新。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下水作文《我们需要发扬范进精神》,(此文在广州出版社《中国语文教师范文精品》1998年8月)范进醉心功名,一味科举,中举后因喜而疯,是反面人物,早已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有何精神可言?我变换角度,挖掘出范进刻苦认真,坚毅顽强,不屈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劝勉广大同学应发奋努力的学习,可谓点石成金、推陈出新的一例。
《作文周刊》曾刊登一篇题为《弯曲的尊严》,文章论述了“尊严”有大有小,有暂时有久远,小的失尊可以换来大的威严,暂时的屈尊可以换来永久的尊严,“以屈求伸”,乃新奇之视角,其标题也熠熠生辉。
让内容“富”起来
当前初中生写作记叙文普遍存在内容空洞,叙事空泛,描写粗略,刻画粗糙,文章读起来犹如白开水无滋无味。如何克服这些不足,以下几点个人体会,广大师生也许能有所借鉴。
一、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写出真情实感决不是简单的见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应该注意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所谓联想是指以生活中感知的一些事物想到另外的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指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自己的脑子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得到大量的写作材料。比如我们可以由李逵想到武松,想到鲁智深;由红花想到绿叶,想到松树;由电闪雷鸣想到赤日炎炎,想到月朗星稀;由冰想到冷,想到天寒地冻,大雪纷纷;由宇宙飞船可以想到建立空中城市,想到在其他星球上安家落户„„这样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就不至于在写作文时发愁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了。就是大作家、大手笔他们也都是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的。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一文开头,为了说明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他联想到了北平的风,伦敦的雾,热带的晴天和北中国的冬天。
鲁彦在《听潮》中是这样描写夜晚平静的大海的: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吹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他又描写大海醒来: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仿佛也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以上段落写得那样有声有色,丰富多采。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文字中充满了联想和想象。假使我们把其中的联想和想象的成分排除掉的话,以上段落大概只剩下干巴巴的几句话,一点文采也没有了。
由此可见,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收到映衬形象,开拓意境、突出中心、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不同感觉
记叙文的写作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进行刻画,从不同感觉写来。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有这么一段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都是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各种花的香”都是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鸟儿呼朋引伴”“唱出婉转的曲子”“牧童的短笛嘹亮的响着”是从听觉写春风的和悦。作者从不同感觉写来,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的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这样写天气炎热的: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结起来,接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象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从视觉上写热;“寂静”“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从听觉上写热;“烫手”从触觉上写热;三个“处处”的排比句进一步全面的写感觉,使人感到“热”无处不在,把“热”写得逼真形象。
以上都是调动了各种不同的感官,从各种不同的感觉进行描写,使描写对象清完整,活灵活现,读来生动细腻,引人入胜,使文章内容丰富,意蕴深长。
三、善于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动静结合“动”与“静”本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动”显示出活泼的一面;“静”则显示出凝练的一面。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动”和“静”是可以沟通,可以相互映衬。“静”如果有了“动”的气势,则“静”也就有了活泼的一面;“动”如果有了“静”的风度;则“动”也就有了凝练的一面。像“明月送间照,清泉石上流”“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都是以动写静的手法,读来新颖别致。
初中语文课本中也不乏其例。比如《老山界》中“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是以动写静的典范,恰恰是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证明实在是静极了。这样以动写静,描写的形象丰富而生动,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再如鲁迅先生在《社戏》中写道:“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像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这仍然是以动写静,反衬出“我”想看到社戏的心情之急切。“雪白的飞泉高悬在碧峰之间”这一句,飞泉本来是动态的,因为泉流迅猛,视觉感到的却是雪白一片,动凝成了静,静态的选“悬”字乃是点睛之笔,使飞泉形象传神,水流量大迅猛不言而喻。
四、巧妙地运用烘托
烘托是从其他人物的客观反映或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征。《口技》中有这么几句:“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几句话是侧面烘托,“伸颈”“侧目”说明听
众听得入了神,惟恐有所遗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微笑”表示听众对表演感到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听众为表演者的技艺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老舍先生《在烈日和暴雨下》中“云还没有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是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这一段写出了风的急骤和猛烈,写出了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写出了闪电的气魄,借对暴风雨的描绘有力地烘托了祥子的痛苦生活。
让结构“妙”起来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基本框架,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一般说来,审题立意、选材剪材之后,依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就得思考文章的结构。一般说来,最常见的文章结构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为顺序,以空间为顺序,以事物的发展变化为顺序。我们指导学生作文,要善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创新,让文章的结构新颖巧妙、不落俗套,为文章增姿添色。有以下几种结构可供参考:
一、镜头转换法。
镜头转换法是文章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人物、事物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选材必须突出文章的主题,紧扣文章的灵魂,不论是人物的生活片断、事件的发生发展、景物的白描细描等等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这是写好文章的基本原则。
运用镜头转换法结构文章时,选好表现主题的镜头要巧妙地把镜头剪接成文。有两种组合的方式:一是横向排列组合,一种是纵向排列组合。例如写《灯》个题目,可以选择如下镜头来写:先祖点明灯,祖父点桐油灯,父亲点煤油灯,我们这一代用电灯,将来可能用更先进的灯。通过这些片断的描写,用以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歌颂党的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这是纵向排列法。用横向排列法可以这样安排材料,家里明亮的电灯,街头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边防线上的探照灯,山洞里战士的烛光灯。通过这些片断的描写,用以歌颂保卫祖国、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纵向和横向排列是两种最常见的镜头组合方法。此外还有纵横式、对比式、阶梯式、跳跃式等我们初中生不太好把握。
总之,用镜头置转换法来结构文章,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形式简洁,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联想、想像能力,又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一般有三种方式:用“一”“二”“三”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给各部分加小标题;直接用“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这种方法适合各种文体。
二、妙胜巧合法。
所说的妙胜巧合法是指在作文过程中,当甲事物与乙事物的联系快要中断的时候,恰巧出现了另一种媒介将甲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事物继续向前发展,甲与乙的联系不致于中断的写作方法。
运用妙胜巧合必须掌握其规律性,使巧合符合真实、合理、新奇的三原则。第一,巧要巧得真实,合乎生活的真实。也就是说情节要符合时代、现实、人物、场合等方面的特点,要让读者相信。尤其具有偶然性的巧合情节,更要注意到其真实性。第二,巧要巧得合理,合乎情节的逻
辑性,合乎事物的规律性,合乎人们的思维习惯。绝不能生拼硬凑、牵强附会。第三,巧要巧得新奇,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便是个典范。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圣诞节妻子德拉只好卖掉自己的美发买回丈夫心爱的金表链,丈夫杰姆也只好卖掉自己祖传的金表而买回妻子喜欢的发梳。这种巧合巧得新,巧得令人绝倒,又巧得使人心酸落泪。
妙胜巧合法,可以提练故事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可以刻画人物形象性格。但是,巧合不宜滥用,要用得恰当,对一些偶然性情节要做好前铺后垫,找出它们的合理性因素,不能任意编造。
三、冰糖葫芦法。
冰糖葫芦是用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可以是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借这个名称用于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线索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以时空为线索。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按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来安排的。以情感认识为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来组织叙事写人。如《荔枝密》是典型的按作者情感和认识线索来叙事的。
四、悬念解疑法。
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急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
利用悬念进行叙事,一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如《驿路梨花》中“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始终吸引着读者的视线;《醉翁亭记》中“太守究竟是谁”始终是读者心中的疑团,让读者感到了文章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五、欲擒故纵法。
“欲擒故纵”乃三十六计之一,即当敌人锐气正旺时,我故意避战示弱,使其丧失警惕,而后乘机擒之。这里的“纵”是手段。“擒”是目的,放纵是为了更好的擒捉,放纵是在擒拿这一目的支配下进行的,所以叫“欲擒故纵”。
此种结构方法常常用在议论文中,如有人说:“评弹是靡靡之音,听了要死人的。”我们可以这样反驳:“按他的说法,如果前线打仗,就不必派军队去作战,也不用飞机、坦克和导弹,只需派一个评弹团就行了,几首曲子一唱,敌人‘闻曲披靡’,一个个自动倒下去,岂不痛快?”既是歪理,其逻辑必然是荒谬的,我们先让它自我暴露,再按歪理推下去,必然得出荒谬的结论。
六、首尾圆合法。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那儿。”这就是说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有交代,这就是所说的前后照应,首尾圆合。写作时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上下文之间的脱节,全文结构显得支离破碎。首尾圆合一般有以下几种:
1、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照应。这就是说,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回答,给人以完整的感觉和印象。
2、文题照应。这种照应往往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意义较深刻的文章中,须加一定说明、注释。因此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的作用。如《不朽的失眠》便是,全文始终围绕张籍因科考落地失眠而写出了不朽的诗篇―――《枫桥夜泊》。
3、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文中出现了多次,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力的表现了主题。
4、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悬,又不马上释念,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
5、伏笔照应。即前伏后应,作者在描写、叙事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事物预先提示或暗示,即埋下伏笔,待其出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如《白杨礼赞》。
第四篇:让中考作文形式美起来
让中考作文形式美起来
内容提要:怎样改变中考作文干巴巴的现象呢?除了内容充实外,还应该从讲究结构、注重用语、巧用修辞、适时引用等方面入手,“追求”文章的形式美。做到了形质兼美,自然是一篇令人满意的佳作。
关键词:中考作文 形式美
同学们作文时都有这样的经历:平时作文经过一番思考,促使灵感碰撞,擦出火花,最后还是会写出一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来,心中倒也有几分惬意。可令人苦恼的是,一到了考场,这种灵感似乎是在故意作对似的,往往是有了材料,却在表达上又不尽如人意,很难兼顾到内容充实、形式活泼两方面,写出的文章留下许多遗憾,让人看了显得干巴巴的。
诚然,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主要的方面,就这两方面而言,内容更为重要,内容决定着形式,所以人们总习惯于强调内容,作文时,首先做到言之有物,这在行文方面当然是正确的,但一篇文章只注重内容方面还不够全面,如果要达到完美的程度,就不能忽视文章的形式美;尤其是中考作文,作为考场作文,由于数量多,阅卷时间紧,很难让阅读者(阅卷教师)细细品味,往往是取决于阅卷教师的第一印象,这样看来,形式也较为重要,甚至有时会决定你的作文成绩。那要想使你的中考作文成绩骄人,不仅要注意内容充实,还要追求形式优美。
在考场上,如何使你的作文形式优美呢?
一是平时多加练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提高作文成绩的最佳途经。
二是在考场上除了做到内容充实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兼顾作文的形式。
1讲究结构
在我们平时作文训练中,总分总这种结构的模式居多,这种结构的文章看起来简洁明晰,又易于把握,在考场上运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同时,为了“保险”起见,大多数考生会采用这种结构模式。但使用这和种结构作文,重要的是还要注入一些令人感到新颖的东西,诸如前呼后应、过渡、设疑等环节,这样让你的作文看起来既讲究章法,又匠心独具。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不想让你的作文落入俗套的话,不妨采用一些比较活泼别致的结构模式。诸如较少使用的板块式、镜头式、标题式、序列式等等,说不定会让已经看惯了“常规”结构文章的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
2注重用语
语言的运用,为了满足准确达意的要求。对于初中生而言,语言要做到简明连贯得体,除此以外,还应该给人以生动活泼、健康向上、诙谐幽默的愉悦感受为佳。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作文时,不妨采用一些庄谐互换,口语与书面语倒置的手法,往往能使作文生动活泼起来。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我叫张冀飞,从“破蛋”那日起已度过了十二个春秋,微微有点胖,嘻嘻,男孩子瘦一点是好,不过一个弱不禁风的男子谁喜欢„„(摘自《快乐作文》2006.11)
这段文字是我们常见的自我介绍类文章,谁写出来,内容都会大同小异,可它却能让我们过目不忘,主要在于它形式活泼,正是小作者亦庄亦谐,口书用语的交替使用,使一个胖嘟嘟、活泼幽默的阳光男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男孩人见人爱,这样的文章谁又忍心释手呢?
3巧用修辞
修辞知识按新课标要求,已不需要教授,但学生学会运用还是必要的。如果在你的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色不少,使你的文章生动起来,形式优美起来。比如拟人手法,会让人感到亲切活泼;比喻手法,会让人感到形象生动;排比手法,会
让人感到整齐有气势„„
4适时引用
初中生作文,不主张引经据典,但如果在文中适时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之类,不仅让人感到你“储量”丰富,而且表情达意上又恰到好处,把读者带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那何乐而不为呢?
写文章,并无现成的“规矩”可循,关键在于自己的“心裁”。想要使你的考场作文形式美起来,靓起来,方法肯定不少,关键是在注重内容的前提下,别忽视了形式美,你不妨也试一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但要提醒一下,千万别为作文的“形式”而追求形式,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的。
第五篇:中考语文 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
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
中考作文,语言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外衣的漂亮与否直接会影响人们对“穿着者”的看法,所谓“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是也。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布料”,缝织成一件适体的、漂亮的外衣。须知,优美、靓丽的语言使阅卷者为之眼亮,呆板、枯燥的语言使你的文章得分大加折扣。那么,如何使你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呢?
一、巧用修辞手法
恰当的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能大大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展现文章的魅力,很好的吸引人的眼球。如朱自清先生的《春》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里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格,充分表现了花的争奇斗艳、色彩缤纷的特点。
又如2007年荆州市中考满分作文《我最好的朋友》,开头是这么写的:“她,犹如一缕春风,扬去我心头的惆怅;她,犹如一场春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田;她,犹如一束阳光,驱散我心灵的阴霾。”这里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格,写出最好的朋友“书”对我心灵的作用。开头优美生动,给阅卷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巧用诗词名句
恰当运用诗词佳句、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歌词等,能使文章神采飞扬。因为它们都是历经大浪淘沙后的精华,是语言宝库中的珍珠和钻石。作文时引用它们,正像戒指镶嵌了光彩夺目的钻石陡增身价。你能恰当引用,显示你的书卷气,有才气,你的文章就能显出文化底蕴。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里就运用了孔子、庄子、老子、朱子的名言,有力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又如2007年山西省中考满分作文《人生因你而精彩》开头写道:“因为有你,岑参恋恋不舍,题‘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因为有你,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因为有你,王勃慨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因为有你,王维才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妙语联珠的句子,不仅形象地道出了友情的珍贵,而且文章文采飞扬,更显示了考生的才情!
三、来点幽默风趣
语言的个性表现不一。大气是个性,轻灵是个性,深邃是个性,质朴是个性,清新是个性,犀利是个性,幽默是个性。作为初中生,限于阅历,要求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但文章语言幽默一点、活泼一点还是切实可行的。“幽默也是智慧的象征。”运用幽默手法要做到诙谐而不失之无聊,轻松而不失之肤浅。要能寓教于乐,叫人在微笑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中受到教育,得到美的享受。如鲁迅的《故乡》中写杨二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这里运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写出了杨二嫂爱贪小便宜的性格特点。
又如一位学生的作文中写道“父母对我的期望值很高,考试成绩如不理想,他们赏给我的便是巴掌拳头,先是女子单打,接着男子单打,后来便是男女混合双打。”小作者借用体育用语,写父母对子女的暴力教育,幽默风趣,令人捧腹。
四、描写生动传神
同学们作文常见的语言形式大多为记叙,而缺乏细腻、生动、传神的描写。一篇文章若通篇是记叙,则似流水账,读了如喝白开水一般,缺少形象感。如果恰当地运用描写性的语言,则会使所写的形象“活”起来。
如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描写百草园景物时,就调动了眼、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诸方面,描摹事物的形状、神态、声音、色彩、气味、质地等特征,使百草园中的各种人事景物跃然纸上,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又如《故乡》一文,景物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都使人有形象生动之感。
如淄博市中考满分作文《美丽的清晨,美丽的校园》:“第二道曙光给了种满了花草的花圃。白茫茫的浓雾渐渐地散开了,水晶般晶莹的露珠,成了点缀花瓣和绿叶儿的花边。花瓣上的饱满的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晨风吹拂下像一个个水晶玻璃球在滚动。一阵阵淡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看完这段话,让人感到曙光下校园的美景。
好的语言,还要注意用好动词、形容词、成语等,善用变化的句式,饱含真情实感、富有哲理的句子。但追求语言的文采,要先在准确、得体、规范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才能典雅优美,相得益彰。只有留心生活中的鲜活语言,广泛阅读名著名篇,精心锤炼语言,才能写出文采飞扬的佳作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