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一课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2 17:2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下第一课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下第一课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第一篇:八年级下第一课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一课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作者:凌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926

更新时间:2006-2-24

【字体:小 大】选择视力保护色: 【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历史意义是教学重难点

一般来说历史意义的结论性语言很多,这些语言有些还需要进行提升、总结,再加上相类似的历史意义学生学过的也比较多,容易产生知识的混淆。还有这些结论性语言的产生过程对学生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把它确定为重点,还是有必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难点是因为学生对它的情感体会。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史实却让我们的学生进行情感体会真是难为学生,更难为老师。如何通过恰当地办法让学生对此事产生情感认同并内化成精神动力是解决这个难点的核心。

二、教学活动设计

(一)常规教学活动设计

1、课堂导入设计:

(1)以学生熟悉的重大节日导入:

①提问法:“同学们知道的重大节日有哪些?”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国庆节”这一信息并由此导入。

②谈话法:教师个别询问某些学生的生日,学生回答至课堂气氛活跃时,教师说出国家也有生日,我们的“国庆日”生日是10月1日,由此导入新课。

(2)以学生熟悉的历史内容导入:

教师引领学生就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作一简要回顾,顺此思路自然导入新中国的成立。

2、教学内容设计:

(1)筹建新中国

教师给学生提供有关1946年政协会议的背景资料,并对背景资料作简要说明,引导学生得出政协会议召开的必要性,然后切入正题,让学生从认知情感上接受第一届政协会议并形成自然的比较思维,有利于教材内容的深化与其他课程目标的培养。

(2)开国大典

让学生通读教材的相关内容,阅读前给学生安排一组问题:“试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并思考出现这种盛况的原因”。学生在带问题阅读教材时第一个问题已基本解决,教师可做简单提问。第二个问题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必要时采用大密度小台阶的办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悟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师一定要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教师可根据历史意义所呈现的内容组织相关的背景资料,确保历史意义的每项内容都必须从学生对资料的分析中得出。在这个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占用很多的课堂时间,但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省掉学生的思维活动时间。如果想节省时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思维信息并教会学生一些此类问题的思维形式。如果以前没有此类的思维训练,一定充分考虑好教学时间,千万不能因小失大。

(3)西藏和平解放

此知识点较为简单,教师在课堂传授过程只需让学生明确以下三方面内容即可:

①西藏和平解放是三大战役后解放战争的有效组成部分。虽然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并不意味着战争性质的改变。

②西藏解放是继解放战争中北平的和平解放后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和平方式解决战争问题的范例。

③西藏解放不仅是解放的尾声标志,大陆基本统一的标志,更是中国新政权强大生命力的首要表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联系近代史所学的相关内容,如三大战役、北平解放等,鉴于此方面的认识学生较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建议教师可作陈述性讲解,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考虑对此类问题的探究。

3、课堂小结设计:

(1)网络式小结设计:

教师可将本课内容制成简单的知识网络图,通过一定的呈现技巧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归拢了教材,又升华了教材。

(2)板书式小结设计:

教师将课堂板书略加整理用适当的语言使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依据板书内容归纳教材,梳理知识。

4、课堂测验设计:

用几组常见的填空、选择型题目巩固一下基础知识,用一组材料题解决较为重要的易混知识点,命题时可适当体现下课所学内容,以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开放型教学活动设计

1、课堂导入设计:

教师先向学生了解班级内有哪些团体、组织或协会,然后询问此组织的有关内容,询问过程是轻松愉快的,但教师要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等询问的有效信息能基本服务课堂时,教师用一句过渡性语言,让学生完成由自身的现实知识到传授的历史知识的认识迁移。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要始终顺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思路走下去,导入新课并完成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学习。

2、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通过学生调查学校或当地刚刚发生的重大喜庆活动,让参与者或胜利者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并提醒听众细心体会他们所描述的情景,然后从中选取一个与开国大典情景最相近的喜庆活动切入对开国大典的学习,并让学生用类比推理的办法归纳出开国大典的喜悦之因,使学生从本质上和情感上理解和认同开国大典的喜悦心情和重大历史作用。

3、教学小结设计:

可以“这节课我收获了什么?”为题把课堂小结放给学生去解决。这样既能通过学生把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又能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综合型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可借用本班级组织或参与大学校某次重大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文艺汇演等)的机会从学生的描述中提取诸如活动规定、参加人员、会徽、吉祥物、会旗、会歌、宗旨等信息,还可以提取组织者或参与者的文字或口头描述的心理活动(特别是胜利者的心理活动)的信息,然后通过课堂调控使学生完成思维迁移,一鼓作气完成对第一届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学习。这种组织形式教师较难操作,但如果准备妥当,应该还是效果不错的。

三、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案例1: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新学期第一节课,新学期新开始,祝同学们新学期学习进步!其实什么事都有个新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都有个开始。六岁了我们开始上学,22岁我开始工作,正月初一新年开始了。人也有个开始,人开始于哪一天呢?(学生回答:生日)对,是你的生日,每个人都从你的生日开始人的一生。我们还知道好多事件也都有自己开始的那一天,我们把它称为节日,同学们知道的重大节日有哪些?(学生回答:元旦、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国庆节、圣诞节、春节等)同学们知道的非常多,老师非常高兴,其中张升同学提到了国庆节,那同学们说国庆节是哪一天?(学生齐答:10月1日)对,是10月1日(教师板书)同学们再想一想,为什么把国庆节安排在10月1日而不是11月1日呢?(生答:因为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新中国是如何成立的(板书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案例点评:

本案例巧妙地运用了新学期开端这一难得的教育契机非常自然地将这个新开始过渡到人的开始、事的开始,并由此引出重大节日,然后由学生提供的节日信息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种导入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应该说,这位教师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上确实费了心思。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导入办法占用时间相对较多,可能会影响后边的课堂学习。

案例2:

下面是关于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学习片段:

(背景资料: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国民党仍要在中国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继续实行独裁统治。为了尽一切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国共两党进行了为期43天的谈判并签订《双十协定》。按照协定要求,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除国民党外,还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在共产党代表的坚决斗争和人民的压力下,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包括和平建国纲领,根据民主原则整编军队、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等。2月,重庆各界人民在较场口集合,庆祝政协会议成功,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造成“较场口血案”,不久,蒋介石公开撕毁政协会议的决议,不断向解放区发动进攻。

(教师投影打出背景资料):同学们,请快速阅读有关1946年政协会议的资料,阅读过程注意找出这几个问题:

(1)1946年政协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2)会议由哪几部分代表参加?

(3)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4)会议内容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5)会议起了什么作用?

(6)政协会议有什么结果? 教师在学生阅读时将问题归纳成比较项目,制成下列表格:

项目

1946年政协会议

第一届政协会议

想说的话

召开背景

国民党欲战、共产党想和

新中国成立前夕

用协商来解决战争是行不通的参加代表

国民党、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解放军、各民族、海外华侨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代表更具有广泛性

会议内容

和平建国、民主整编、改组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

《共同纲领》、选举政府、主席、国旗、国歌、首都、纪年

内容服务于需要

产生情况

斗争与压力

民主协商

只有民主才有协商

会议作用

国民党争取了内战准备时间

筹建新中国

表象掩盖不了本质

会议结果

一纸空文

指导国家建设

结果是本质的表现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适当归纳总结,将比较简洁的内容填到1946年政协会议的相关表格中,然后让学生依据表格提示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完成第一届政协会议的相关表格。学生将完成的表格进行比较,提出一个想法或看法,教师选取某些有代表性的想法填入“想说的话”一栏。

案例点评:

此案例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同类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依据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新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语言的简洁表述能力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个办法很好,既能提高阅读效率,又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如果将问题设计成如“想说的话”那样轻松而又适合学生的语言,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再就是表格中“想说的话”一栏不一定非要一种答案,也不一定非要每个栏目都填,应该本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的原则,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驰骋的思维空间。

还有一点是教师组织形式过于程式化,不妨变换一种形式如小组竞赛,同位协作等,那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案例3:

这是一道课堂评价性题目:

蓝凯同学的爸爸是单位党小组的组长。在星期六的党小组活动会上,蓝凯的爸爸组织新党员进行党史知识学习,他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讲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从抗日战争讲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讲到改革开放,对新党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党史知识培训。学习结束时,蓝凯的爸爸询问新党员的学习感受时,一位党员说,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确实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路,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感到很难理解,请问你是否给我们具体讲一讲。蓝凯的爸爸因为事先并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再加上他确实也解释不清楚,因此没有给出这个新党员一个正确的清晰的答复,但他答应这位新党员下星期六的学习会上会给他明确的答复。蓝凯在他爸爸与朋友的交谈中听到了这件事,并接受了爸爸的请求,开始给爸爸组织答案。可是组织了好几次,仍然不能让爸爸满意,蓝凯现在想求助于同学们帮他解决这个难题,如果他爸爸满意了,蓝凯和他的爸爸都会感谢你的!

案例点评:

这是一道情景置入型考查题目。将学生置于一定的考查环境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家长做事特别是力所能及的事是孩子对父母孝顺的一个重要表现,能将家长解决不了的难题给解决了,他所获得的这种成功感与自信心是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得到的。命题者所设置的考查环境有多次的情感激发,一次是蓝凯的爸爸对新党员的无法立即答复的行为使蓝凯及被考查者极力想为其消除尴尬的想法,二是蓝凯对自己行为的不满意又使被考查者产生了想为蓝凯解决问题的想法。两次激发使学生不自觉地提高了对自己的应考要求:不但必须要做,而且必须要做好,要不然无法向蓝凯交待,更无法向蓝凯的爸爸交待。由此看来,这道题目表面上看并没有对考查内容做多少具体要求,但却从内心情感上产生了要求,而这种要求是任何形式的考查要求所不能比拟的,因为这是来自情感活动的内心的自我要求。命题者能将学生的自我情感要求激发出来,可见其对学生考查的匠心独运。

更让人欣慰的是这个题目不但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考查,还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如文字组织与表述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目标也做了考查,而这种考查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如果将情景语言再加工锤炼一下,让它尽可能少地占用学生的阅读时间,这道题的考查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四年级下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最新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通读初步感知诗的意境,并能通过感受意境,提高古诗诵读的能力。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度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4.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反复诵读的方法,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5.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祖国山水的特点,感受山水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激发情感:

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图片(搜集学过的描写祖国山川的故诗、李白写诗的背景)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歌唱。很多诗人用自己的诗词来赞美山川的壮美。这样的古诗词我们也学过一些。大家还记得吗?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登鹳雀楼------出示图片 诵读

2引出题目----我们先来学习

二、学习《独坐敬亭山》(板书题目)1解题目结合注释 请同学们说说

再读题目说说哪个字印象最深,怎么想的 2.请同学们静心聆听,试着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联系背景

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漂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内心非常的孤独寂寞。

3.同学们大家自己也试着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感悟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他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诗的意思。讲解一句。结合书上的注释,字典,分小组讨论一下诗的意思。各小组汇报 4.总结

出示诗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天上的飞鸟原本来自由自在的,天上的白云也是悠闲自在的。为什么说?

板书

鸟尽

孤云 生回答

鸟儿纷纷飞走了,白云也渐渐的随风而去。这时候敬亭山中还有什么呢?

出示诗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板书

两不厌

只有体会作者的心情 孤单

你觉得他是怎么想的? 是啊!陪伴李白的只有敬亭山,这时候诗人是多么孤单啊!诵读悟情

三、教学《望洞庭》 1.解题,了解诗人生平

2.出示图片 月色下的洞庭湖

描述美丽的洞庭湖,在静静的月色下更加令人神往。

3.听范读小声跟读边读边看作者写到了什么景物?视频

生回答湖光、月色、潭面、镜、山水翠、白银盘、青螺

大家再读这首诗发现这些景物中哪些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答 对运用了比喻

这就容易理解了,大家现在结合注释分小组讨论一下刘禹锡都写了什么? 总结

边读边想像画面感受洞庭山水的精美绝伦。

四、课后练习

1.背诵背写听古诗意思注释及表达了什么。2.听写生字词语 3.课内阅读题 第二课时忆江南

一、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

忆江南

提问这个题目与前两首诗不同,有谁能根据预习说说这个题目的特别之处。

二、读词悟境

听音乐范读,同学跟读,初悟作者的感情

试着说说词中都给我们描绘了什么美景。如有不懂得地方可以提问互相讨论。

谙的意思

蓝,蓝草 总结

三、诵读悟情 看图赞江南,读江南好 特别突出的是

最后面对此情此景,发出感叹 一起诵读 四课后练习

词的意思注释及表达的情感 运用的修辞 课内阅读 学生课前作业

1.以前一二三年级学过的描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诗至少3首 2.第一首诗作者的写作背景,第二三首诗词作者简介。3.敬亭山、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查阅资料拍照或截图发给我。

第三篇: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丽华中学 钱红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主要方法,培养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在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4——15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海燕》 2课时

《白杨礼赞》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也可放在课外进行)《石榴》 1课时

《紫藤箩瀑布》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 《竹溪记》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想

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茅盾从“白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郭沫若写“石榴”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宗璞从“紫藤箩瀑布”中感受到勇气和信心„„我们学习这个单元,就是透过大师的文章,感受大师的情怀,使我们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

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一是对象征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领会事物的象征意义,防止牵强附会。二是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所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是教好本单元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同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大量阅读同题材作品,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本单元。第1课时 起始课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总结期末考试的得与失 听讲 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

1、八年级(上)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

2、在语文学习中,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信心克服吗?你希望得到老师的那些帮助。

3、你认为怎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你提高语文能力。思考,讨论组织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八年级(下)语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目录。学习透过课题了解大致内容,进而了解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习的文学作品的类型。浏览课文、目录 布置任务: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要求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同题材、体裁的作品,和文学名著)制订计划 组织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交流 为语文教学出谋划策:请同学设计一个可行的语文活动(可结合课文中提供的综合实践活动和专题研究,也可结合学校及班级的实际提供新的方案)小小组共同讨论、完成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课外阅读运用象征、联想手法所写的散文作品。

2、选择校园中的一株你所喜爱的植物,带着感情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并做好观察笔记。

第2课时 《海燕》(一)学习目标:

1、介绍背景知识。这是学生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前提。

2、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诵读中把握这首散文诗的结构。

4、能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特征。课前学习: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倾听、补充 讲述你所了解的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适用:勇敢的斗士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听朗诵全诗学生试读。(方法:齐读,或自己放声读。)问题设计: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要求:①要切合课文的内容;②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③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表情朗读,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指导朗读课文,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 齐读、分读问题设计:抓住文中的语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

1、理清课文结构。

2、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 圈点勾画思考、归纳、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创设问题情境:

1、海上风起云涌的景象对表现海燕有什么作用?

2、文中除了海燕还写了哪些海鸟,他们的表现和海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听讲、思考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播放录音 听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海燕》 2 播放音乐 配乐朗诵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 第3课时 《海燕》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

2、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

课前学习:自由朗读《海燕》,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课文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师对学生朗读时在重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出现的不足,适时给以纠正,指导朗读。其间,可穿插齐读。由三位学生分三部分分别朗读 创设问题情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海燕搏击长空的景象,并就此展开联想,如果这就是一场斗争,那么斗争的对立双方是谁? 自由朗读、想象、归纳、讨论 教师引导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象征”这一名词,并由学生最后归纳出文中各事物的象征意义。听讲、归纳

教学反思

二、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绿色—— 长城—— 练习、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第4课时:《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能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观察、思考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创设情境:听课文朗读,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圈点勾画 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朗读、感受

教学反思

二、理解分析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布置任务: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 阅读课文,思考 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练习、朗读、归纳、交流 创设问题情境: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回顾《海燕》一课的有关内容,思考、归纳。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 听歌,归纳、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白桦林-朴树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 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 她说他只是迷失在远方 他一定会来来这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 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

“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在死的时候她喃喃地说

“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师生自荐课文一(可放在课外进行)

学习目标:

1、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巩固对联想、象征等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提高分析托物抒情类散文的能力。学习过程:

1、学生自行阅读托物抒情类散文。(教师可推荐一些作品:茅盾的《雷雨前》《雾》《风景谈》等)

2、选择一篇你认为最好的作品,用16开稿纸抄写,并围绕象征、对比、烘托等表达方式,设计3-5个问题。

3、小组交流,并推荐组内一篇最好的作品,共同完善文后的问题。

4、教师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完善文后问题。

5、印发这些作品供学生阅读、练习。第5课时 《石榴》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位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

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诗文名句来?(引入新课)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听读、勾画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石榴的可爱之处,及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及主题。朗读,思考,交流组织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问题创设: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教师示例:(略)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布置任务:课后练习三 练习、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第6课时 《紫藤箩瀑布》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在写花中所抒发的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2、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反复朗读。

2、复习《幽径悲剧》中描写紫藤箩的段落。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请学生回顾季羡林先生在《幽径悲剧》中面对一树古藤萝所抒发的感情 自由谈论 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并思考:面对这一树的繁华,作者有什么感受? 听读、思考、交流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设计:1、为什么“我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有的知识精神的宁静有生的喜悦”2、作者为什么要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箩”的遭遇? 朗读、思考、讨论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朗读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读了课文,你是否有不同与作者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第7课时 师生自荐课文二

学习目标:

1、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学习过程:

1、学生自行阅读托物抒情类散文。

2、选择一篇你认为最好的作品,用16开稿纸抄写,并围绕主题、表达方式、语言等方面写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文字。

3、小组交流,并推荐组内一篇最好的作品,共同完善。

4、全班交流、评价。第8课时《竹溪记》

(一)学习目标:

1、能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把课文准确流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3、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

课前学习:

1、收集古人吟诵“梅、兰、竹、菊”的诗篇。

2、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3、收集、整理作者生平及成就。课堂学习: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梅、兰、竹、菊”诗词大赛。

2、作者生平简介。学生背诗交流资料 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组织学生单个读、分组读、集体读。

评价交流 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

二、理解释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难理解的字词,准备交流。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组织评价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第9课时 《竹溪记》

(二)学习目的:

1、认清这篇“记”的特点,理清这篇“记”的思路。

2、探究文章的主旨: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课前学习:反复朗读课文。记识实词的词义。

一、复习巩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1:有问必答:学生自出题,学生抢答。组织问答。一问一答,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教学反思

二、分析课文,探究主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问题设计:

1、文章开头为什么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论述世人对竹的态度?

2、作者为何对任君治园植竹之事只用寥寥数语,而对任君的一番话却记之甚详?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三、拓展迁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比较阅读:龚自珍《病梅馆记》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第10课时 口语交际(可放在课外进行)

学习目标: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学习过程:

1、收集有关网络的资料。

2、向学生征集一个“网络与中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3、在课代表的主持下开展活动。第11、12、13课时 写作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写作指导: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归纳他们的结构特点并寻找共性。

1、“形散而神不散”

2、写景状物的顺序。回顾、归纳、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准备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可把前面布置的观察笔记整理出来)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自定 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第14课时 单元小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讨论

第四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2.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3.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4.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七律 长征1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 老山界 1课时 草 1课时

《长征》节选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长征事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因此,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种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身同感受,对长征能够起到思想上的理解与共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回顾、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回首初一的学习听讲 2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

七年级中你语文学会了什么? 七年级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

七年级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展望新学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讨论:我期望中的八年级的语文学习。

进入八年级,我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与进步思考 2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渴求交流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初二语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浏览课文、目录明确任务 2巡回指导浏览课文、目录

3布置讨论:新的语文课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最喜欢课本中的第几单元或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你准备如何学习初二语文讨论

4边引导边总结,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老师的要求和看法交流 教学反思

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知道自己在七年级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成功与不足吗? 2.本节课你发言了吗?

3.对于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你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和目标么? 4.从别人的发言中,对自己的语文学习都有哪些启发?自我反馈 2自我小结小结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七律 长征》 学习目标:

1.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课前学习:

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复习《沁园春 雪》,自我朗读《七律 长征》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倾听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播放录像观看长征录像,了解历史 3范读全诗听教师朗诵全诗

4倾听、引导自主质疑,合作释疑 5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6教师指导朗诵学生试读 教学反思

二、掌握学习方法,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 1介绍“四字学习法”听讲

2巡回指导“译读悟诵” 运用“四字学习法”,小组合作进一步精读课文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4创设问题情境: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听讲、思考 5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6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思考,讨论 7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反思

1播放录音听《七律 长征》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长征》 2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学唱长征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军的钢铁意志

2.学习文章的高度概括和用词准确生动

3.巩固“四字学习法”和朗读技巧,在体验中加深学习方法的掌握。课前学习:

自由朗读《长征组歌》两首,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新课:由《七律》导入复习《七律 长征》 2播放《四度赤水》、《过雪山草地》片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革命豪情观看记录片段,体验革命豪情 3指名朗读自由阅读 4及时正音学生朗读 教学反思

二、运用方法自学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提问复习“”四字学习法回答问题复习2巡回指导小组合作,用方法来自主学习3组织交流、及时释疑质疑、赏析、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播放视频《长征组歌》观看欣赏视频,在音乐欣赏中回味歌词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老山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给课文新建一个标题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创设情境: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想象思考

4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一起来看一下。(引导到作品的描写和主题的把握)发表观点 5组织评价交流 教学反思

二、理解分析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根据课文完成红军爬山的简要行军图阅读课文,思考

2引导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的办法绘图、交流

3创设问题情境: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四难”,战士的态度如何,试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语句完成表格再读课文、交流、思考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教学反思

三、播放视频,再度体验红军精神

课后学习: 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第5课时 《草》

学习目标:

1.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学习:

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复习《一面》、《柳叶儿》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交流

3围绕文章的题目,请用几个含“草”的小标题来概括文意阅读课文,思考,交流 4组织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下第4课《单色版画》教学设计

《单色版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版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并能够制作简单的单色纸版画。

2、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以及培养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了解版画的制版原理已经印刷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对图案的分解绘制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平时在做卫生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在刚拖了略湿的地板上走过后会在地上留下什么啊?

生:脚印。

师:想一想为什么回出现这种纹理呢?(鞋底有凹凸的纹样,印在地面上)

老师通过这种印的方式画了一幅画,大家看看老师这幅画的是什么啊?(选择学生喜欢的卡通图案,激发学生兴趣。)

在美术中也有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是利用表面凹凸的对比变化,通过印的方式来表现绘画的——这就是版画。

二、讲授新课

1、图例展示,请学生们看图思考版画和其他画种的区别?最大特点是什么?(让学生直观感受版画是印出来的。)版画:版画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是通过制版和印刷来完成,并具有复数性的平面作品。

2、版画的基本种类

a、颜色上区分:单色版画与套色版画

展示两幅图片,请学生们对比这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一幅有几种颜色,一幅无颜色)单色版画是只有一种颜色的版画。(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清晰观察到单色版画和多色版画之间的区别。)b、材质上上区分

请学生们看图片(各种不同材料的版),讨论看看版画根据版的材质不同有哪些种类?

老师归纳总结,纸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石膏版画、实物版画等……

4、小组制作

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副呢?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单色纸版画。

教师先介绍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让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题材设计一幅单色纸版画。

1、画稿。选择一个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最好选择简单的卡通图形),将它的各个部分进行拆分画在卡纸上,注意拆分的方法。

2、制版。用剪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将他们贴在一底板上。

3、上色印刷。在做好的版上利用刷子或油磙进行大面积上色,再铺上纸均匀的磨平。(期间可揭开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涂墨不够可上色再次印刷,要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将印刷后的画作展开使墨色尽快干。

六、展示点评

各小组介绍本组的作品,同学间互评,教师点评(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评、互评的能力)。

七、拓展练习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师版画作品展示上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卡通图案,Q版的动物漫画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整体氛围,版画图片的展示也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分小组进行创作能较好的解决学生间创作水平差距问题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合作意识。作品展示时因为是卡通形象学生在展示和评价时也更积极,很好的调动课堂整体气氛。但我发现学生对图形的拆分方法的掌握上相对比较慢,也不够大胆动手实践,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教育,鼓励大胆创作。

下载八年级下第一课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下第一课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2. 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

    八年级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李伟荣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

    八年级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镇远二中 兰绍猛 一、课程背景材料 2013年5月,我校理化生教研组进行物理教研活动,一节题为《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公开课让我印象深刻,授课班......

    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复习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简答等 1,教学设计(P3) 答: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

    教学案例分析设计

    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 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重难点 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一课第一框笔记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引言:1、宪法的作用: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利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第......

    人美版八年级下第一课 绘画的多元化教案

    第一课 绘画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