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下第六单元复习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第一轮复习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主备人:黄艳秋 审核: 批准使用: 时间:2012.1.17 复习内容: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目标:复习巩固文言基础知识,针对名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加强训练。考点归纳: 实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文章内容的理解、拓展延伸题。
一、整合提升:字音字形 生字注音:
旗靡(mǐ)昳(yì)丽 窥(kuī)镜 谤(bàng)讥 始龀(chèn)穷匮(kuì)窈窕(yǎo tiǎo)好逑(hǎo qiú)
二、重点词语:
1、遂逐齐师 逐:追赶,追击。
2、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望其旗靡 靡:倒下。
4、而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5、朝服衣冠,窥镜 窥镜:照镜子。
6、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与市朝 谤讥:议论。
10、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11、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塞:阻塞。
12、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13、杂然相许 许:赞同。
1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
15、始龀 龀:换牙。
16、何苦而不平苦:愁。
1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8、窈窕淑女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19、君子好逑 好逑:好配偶。
三、通假字
①小惠未徧 “徧” 通“遍”,遍及、普遍。②始一反焉 “反” 通“返”,往返、来回。③汝之不惠 “惠” 通“慧”,聪明。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通“无”,没有。⑤一厝朔东 “厝” 通“措”,放置。⑥无陇断焉 “陇” 通“垄”,高地。
四、古今异义字
①弗敢加也 加 古义:虚报 今义:增加 ②必以信 信 古义:实情 今义:书信 ③小大之狱 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④虽不能察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⑤ 牺牲玉帛 牺牲 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⑥肉食者鄙 鄙 古义:鄙陋,这目光短浅 今义:卑鄙 ⑦又何间焉 间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 ⑧齐师伐我 伐 古义:讨伐 今义:砍伐
⑨忠之属也 忠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⑩ 再而衰 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1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今义:两个词,“地”是地域,领土的意思。“方”是方圆,周围的意思。古义:地区
(12)明日徐公来 明日 今义:第二天 古义:明天
(13)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今义:议论 古义:讽刺挖苦,背地里说人坏话 五、一词多义
①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指被任用
征于色,发于声 发出 ②得 故不为苟得也 取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通“德”,感激。③则 则凡可以得生者 那么
得之则生 就 ④故 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因
⑤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 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蹴尔而与之 给 ⑥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⑦而 蹴尔而与之 顺接连词,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六、词类活用
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客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漂亮。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②名词作动词
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好处
七、重点句子翻译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有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八、文学常识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聚焦考点·体味中考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有一老父衣粗衣()(3)能谤讥于市朝()(4)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2、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
3、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4、【乙】文“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中考演练·创新思维
【学后盘点】
第二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一、积累四字词语
1、师:第六单元有很多的四字词语,我每次报四个词,每一小组写一个和自己小组对应的词。每一小组再选一个上黑板写。出示:自主评改。
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
怒发冲冠
倾盆而下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流传千古
鸿篇巨制
可想而知 意想不到
家徒四壁
下落不明
化为乌有
体弱多病
茶饭不思
扑面而来
年老体弱 不可多得
名垂青史
奋笔疾书
一袭破衫
荒山野岭
毫不气馁
劈山筑路
滴水穿石
微不足道
翻山越岭
不懈努力
自谋生计
炉火纯青
古今中外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师:请注意这些标注为红色的,是值得大家容易写错要加以注意的。另外,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加上横线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与动脑筋思考有关系)让我们看清字形,记住词义,边读边想象画面,齐读。
2、在积累的四字词语中,还有哪些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指名答。出示:聚沙成塔 积水成渊
精卫填海
绳锯木断
铁杵成针 愚公移山 齐读。
同学们,在这些四字词语中,有些字的意思和现在的常用意思或者字面意思不一样,你记住了吗?出示:博览群书 博:家徒四壁 徒:一袭破衫 等等
二、回顾课文
师:这一单元的内容大多以名人的故事为主,这些人物有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但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百折不挠”。
1、出示《天火之谜》ppt。指名答。《天火之谜》一文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后来通过“风筝实验”证实了雷暴就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揭开了雷电的秘密。他还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他是一位勤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实验、善于创造的科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齐读。
2、出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ppt。指名答。
谈迁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撰写了明朝编年史—— 《国榷》,“厄运”意思是苦难的遭遇,不幸的命运;在本文中“厄运”指的是谈迁花费20多年的心血完成的《国榷》被偷走。然而年过花甲的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倒,经过几年的奋斗,终于完成了一部更加
翔实、精彩的巨著。谈迁也因此
名垂青史。齐读。
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哪句?出示ppt,齐读。
课文中8处运用了数字,更清晰地表达出《国榷》的来之不易,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出示ppt。指名口头填空。
出示:课文中8处运用了数字,更清晰地表达出《国榷》的来之不易,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感受到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齐读。
3、出示《诺贝尔》ppt。指名答。出示: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诺贝尔用所有遗产设立了 “诺贝尔奖”,奖给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诺贝尔奖后来还增设了 “经济学奖”、“地球奖”、“环境成就” 等3个奖项。曾有_____获得诺贝尔____奖。知道是哪一年获得吗?齐读。
4、出示《滴水穿石的启示》ppt。指名答。
出示:课文中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齐读。
请你用词语来概括一下,“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滴穿”怎么理解?“顽石”什么意思?及时出示ppt。
对文中列举的三个人物你了解吗?出示ppt,指名答。
出示: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访名医、尝草药,走遍大半个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数十年来“不教一日闲过”,从没停止过作画。齐读。
5、同学们,练习里面我们认识了几种飞行器,你还记得吗?指名答。你还知道哪些?
我们还学习一首童话诗,认识了这样两个人物:浪花与礁石。知道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吗?及时出示ppt。
在口语交际里面,我们还知道了一些有益于健康的知识,出示ppt。
三、总结课文: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一个习作与一个练习组成。本组课文主题是“百折不挠"。《天火之谜》讲了富兰克林利用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秘密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叙写了谈迁确立信念.编成《囯榷》,遭受厄运.竟至失落,又重新编写的经过.说明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诺贝尔》一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这篇课文的脉络清晰,由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并借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重点讲述了由这一奇观所得到的启示,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以这些人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我们再来诵读几条有关励志的名言,出示ppt,齐读。关于励志的名言:
1、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休想使我屈服。——贝多芬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朱熹
3、有志者事竟成。——蒲松龄
四、完成练习
第三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课
主备:中华路小学 周勤 审核: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组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3、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5、掌握一些健康小常识。
复习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及各篇课文的思想内容。
复习难点:能按内容填空。巩固本单元生字,辨别易错字,易混淆字。积累与顽强毅力有关的成语、名言警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过程:
一、复习词语
1、辨别易错字,易混淆字
雷暴
暴露
暴躁
爆炸 爆发
机械
告诫
戒心 劈开
墙壁
开天辟地
偏僻
铁锤
捶打 自勉
勉励
激励
鼓励
再接再厉
艰苦
艰难 坚固
2、出示下列词语
学生开火车读
毙伤
铭记
谋生
揭开
揭示
拴着
钥匙
颠簸
浙江
逝世
谈迁
坎坷
崎岖
给予
抄写
锁门
挣脱
绝望
精彩
搜集
瑞典
盛会
讥讽
斯德哥尔摩 砸开
残废
威力 运输
震撼
装置
恒心
迷恋
小贩
权力
3、出示本单元四字词语
学生开火车读
冷嘲热讽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雷电交加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家境贫寒
流传千古
鸿篇巨制
家徒四壁 下落不明
化为乌有
体弱多病
一袭破衫 名垂青史 终日奔波 奋笔疾书 毫不气馁 荒山野岭 劈山筑路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暴跳如雷
有气无力
4、出示并复习本单元成语中重点字的解释。学生识记
情有独钟(专一)饱经风霜(充分)惟妙惟肖(相似)怒发冲冠(帽子)无稽之谈(考核)安然无恙(疾病)微不足道(值得)锲而不舍(雕刻)卧薪尝胆(柴火)首屈一指(首先)川流不息(河流)精妙绝伦(独一无二)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买椟还珠(匣子)东施效颦(模仿)一袭破衫(量词,套)奋笔疾书(奋:举起。疾:急速,猛烈。)家徒四壁(只有 仅有)博览群书(广泛)孜孜不倦(疲倦)半途而废(停止)
二、复习课文:
1、明确课文篇目:《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
2、逐课复习,出示要求:(1)默读课文,要求字字入心。
(2)说一说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复习课后习题,注意平时的笔记。)①《天火之谜》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后来通过“风筝实验”证实了雷暴就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揭开了雷电的秘密。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他还发明了避雷针。他是一位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美国科学家和发明家。②《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谈迁是明末清初史学家,本文主要写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国榷》的感人故事。
本文中“厄运”指的是他花费20多年的心血完成的《国榷》原稿被偷走,此时他已经年老体弱,难以再重新编写。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找出文中几处运用数字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文中8处运用了数字,更清晰地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出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③《诺贝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诺贝尔一生的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具有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还用所有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诺贝尔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存入银行后获得的利息。
诺贝尔奖的颁奖时间: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点半 诺贝尔奖的颁奖地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奖的奖励范围:奖给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曾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华裔科学家获奖,今年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④《滴水穿石的启示》说明事理的课文,找出作者表达的观点,他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观点的?
作者观点: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正面论证:课文中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三个人物的事例。
反面论证:雨水不能滴穿石块,与安徽太极洞滴水穿石的现象作对比,这是从反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你从谈迁、诺贝尔、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身上想到了哪些词语? 出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成语:
持之以恒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坚持不懈
日雕月琢
锲而不舍
坚韧不拔
铁杵成针
矢志不渝
百折不挠
滴水穿石 出示与顽强毅力有关的警句: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出示与顽强毅力有关的名言:
胜利将有最有耐力的人获得。
——
拿破仑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
——
马克思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 狄更斯
3、归纳本单元人物形象。
富兰克林 勇于探索、敢于实验、善于思考 谈迁 不屈不挠 治学刻苦 信念坚定 诺贝尔 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持之以恒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坚韧不拔
矢志不渝
百折不挠
三、复习本单元练习中的知识点。
1、练习6 礁石:暴跳如雷、狂妄自大
浪花:平和执着,坚持不懈
健康常识: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早晚刷牙牙齿好。世界卫生日:4月7日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四害”:苍蝇、蚊子、老鼠。
2、预防近视小常识: A注意用眼卫生
B坚持做好眼保健操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C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加强营养
D定期检查视力,及时治疗
3、复习设问句和反问句的特点。
设问句
先问再答 自问自答 反问句 强调意思 感情强烈
四、课后作业: 单元小练习。
板书设计:
复习第六单元 复习方法:读、背、记
拾遗补缺
暴躁
爆炸
颠簸
诞生
坎坷逝世
浙江
自勉
第四篇:人教版九下《第六单元》单元说明初中语文教案
《曹刿论战》记载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邹忌讽齐王纳谏》记邹忌婉词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务的事迹;文章述事完整,曲折动人,说理充分而富有鼓动性。《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有名的寓言故事,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关雎》《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
古诗文阅读教学,有两方面的问题要注意。一是要努力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不是让学生背字典、背语法条条,而是要通过朗读一篇篇作品,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解决。朗读要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基本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反复朗读、记诵,逐步积累语言材料,才能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二是要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是本学段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结合写作和口语交际,设计了“难忘的岁月”“集体的记忆”“如歌的行板”“永远的赠言”等四项主题活动,供教师参考。
第五篇:(语文版)《诗词六首》教案(九下第六单元)3
25、诗词六首
一、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3、体会古诗的意境。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朗读背诵 古诗。
②、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诗经》两首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大都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都是贵族作品。《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二)、关于两篇作品解题
《关雎》描写男恋女之情。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成为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蒹葭》也是一首情诗。诗中所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水还不曾于,诗人来寻所谓“伊人”。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像藏身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二、课文分析
1、朗读《关雎》注意正音。
2、赏析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顺手采。纯洁美丽好姑娘,醒着相思梦里爱。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意常牵。一片深情悠悠长,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荇菜鲜,左手采来右手拣。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奏瑟表爱怜。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拣拣开。纯洁美丽好姑娘,敲钟打鼓娶过来。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居“三百篇”之首,因此向来倍受重视。这是一首贵族青年的恋歌。所谓“君子”是对当时贵族男子的称呼。这位君子爱上了一位采荇菜的女子,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恋爱与结婚的愿望寄托在想象中。《诗经》最重要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如本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但兴 有时与下文意义上无关,有时有情调上的联系,有时只是从韵脚上引出下文。本文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朗读《蒹葭》注意正音。
4、赏析
河边芦荻青苍苍,秋深白露凝成霜。意中人几何处寻,就在河水那一旁。迎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坎坷险又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央。河边芦荻湿漫漫,白露滴滴叶未干。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端。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滩。河边芦获密稠稠,清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弯弯险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人水中洲。
这是一首抒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一个深秋的早晨,河边芦苇上的露水还没有干。诗人在这时候、这地方寻找那心中难向人说的“伊人”。伊水仿佛在流水环绕的洲岛上,他上下左右求索,终于是 可望而不可得。细玩诗味,好像是情诗,而意境飘逸,神韵悠长。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第二课时 学习唐诗两首
一、《黄鹤楼》
1、作者作品简介: ①、关于作者
崔颢(hào):唐代诗人,汴州人,开元进土,官司朦员外郎。②、关于黄鹤楼
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的游览胜地。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崔颢提,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2、诗文译意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3、诗文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象,昔日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飘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 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 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 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的家乡此时比这更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江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顿生思乡之愁。
评析:这首诗把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物与作者的思乡之情结合起来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中实写楼上所见的景物,虚写仙人乘 鹤的形象,实虚相生,意味无穷。这首诗属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韵。
二、《钱塘湖春行》
1、关于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背景介绍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3、关于钱塘湖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4、诗文译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5、诗文赏析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6、探究思考
①、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②、“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③、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④、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 ⑤、诗人把游春人的活动和春景结合起来描写,做到情景交融的两句诗是: 参考答案
①、“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②、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③、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 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花草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⑤、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三课时 学习宋词两首
一、《相见欢》
1、关于作者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前期与大、小周后感情甚笃,生活奢靡,常形之于吟咏。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煜继父位为南唐国主,奉宋正朔,开宝八年城破被俘,押赴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赐牵机药,中毒而死。
2、诗文译意
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梧桐寂寞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弥漫着秋天的气氛。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是离别吧,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3、诗文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1、关于作者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2、诗文译意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3、诗文赏析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通过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感情奔放,气概豪迈。
三、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