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 “体验 颖悟” 作文教案 北师大版

时间:2019-05-12 17:5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 “体验 颖悟” 作文教案 北师大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 “体验 颖悟” 作文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 “体验 颖悟” 作文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 “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 “体验 颖悟” 作文

课前预习:

对本单元所学课文进行再阅读,了解和区分作品中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相关课程标准: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

1、脱离肤浅的感知,追求一定温度和深度的体验与颖悟。

2、实践在游记写作中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体验与颖悟。评价任务:

1.实践体验颖悟在写作中的运用,寻求个体生命的独特。2.互读文章,相互评价,推荐参加班级交流。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名篇名作所写的多是平凡的小人物,平常的小事,常见的景物,为什么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这是因为作者不仅能用智慧的眼光观察生活,而且能用细腻的心灵品味生活。他们能在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感受到其独特的个性,或给人以启迪的精神品质;他们能领悟平常的小事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他们能从常见的景物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朱自清从父亲爬铁道的背影中体会到了父亲浓浓的舐犊之情。莫顿·亨特从童年爬悬崖的经历中领悟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宗璞从紫藤萝的遭遇中受到了人生的启迪。

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悟表现在我们的作文中,何愁写不出具有丰厚文化意蕴的美文佳作?

二、理解本单元相同景物中所寄予的不同人生境界。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境界,选文大多写的是人生体验与感悟,作者在对景物与事物的关照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感悟到一种道理或升华出一种境界。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岳阳楼记》《登岳阳楼》《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谈生命》中作者各自的体验和感悟有何不同?为何会有所不同? 示例:《岳阳楼记》表现了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登岳阳楼》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游岳阳楼记》则表现了袁中道怀才不遇之感和手足相失之痛;《醉翁亭记》表现的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谈生命》则表现了冰心老人那种超越生死,超越快乐和痛苦的一中特殊的生命感悟。

各位作者的感悟之所以会有所不同,原因在于他们的人生阅历、生活境遇、思想境界不尽相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阅历,有着自己个人化的独特发现与感悟。因而当他们把自己生命的体验与颖悟投注到作品中时,便形成丰富多彩的千差万别的诗文。

2、试着分析本单元你较有体验的一篇诗文,在小组中交流。示例:感觉较有体验的一篇文章是《谈生命》,生命中不可能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如果人生缺少了痛苦的滋养,也就不可能拥有破茧成蝶的美丽。

三、寻求个性化生命的独特感悟。体验与颖悟都是一种独特的发现,贵在个体生命经验和人生阅历的融入,这种体验与颖悟是个人化的、亲历的、别人无法代替的。优秀的作品中都蕴含了作者自己生命的投入与独特感悟。例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试比较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你认为那首诗更能打动人,为什么?

赏析:白诗与马诗的不同就在于,白诗只有物色而无意兴,只有景而没有情,缺乏深远感人的意境,关键在于这境中没有人,没有动人心弦的感情。马诗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融入了作者个体生命经验和人生阅历,蕴含了作者自己生命的投入与独特感悟。这一句使全诗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的深度。因而马诗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都更大。

2、教师归纳:主观的独特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是构成艺术意境的主要因素,否则纯粹的景物描写一旦缺乏个人情感的关照,就会流于肤浅,缺乏艺术生命。许多同学作文有描写有叙事但是依然没有感染力,原因就在于缺少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感受上。

四、写出有生命体温的感悟

颖悟必须是自己的,才会动人,感悟要尽量追求深入、具体才能写出有生命体温的作品。初中生在写作中应当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也就是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那么怎样才能能把这种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悟表现在我们的作文中?

1、《以岳阳楼记》或《谈生命》为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感悟写的深入具体?

明确:以《谈生命》为例,作者借助对一江春水奔流到海,一粒种子成长为树的生命现象的进行想象描写,形象的展现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融入自己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人生体验和独特感悟,升华成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由此可见用心观察生活,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深入体验人生,丰富阅历,拥有自己的发现,如此才能使感悟写的深入具体。

2、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方法点拨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要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用心观察生活,从真实中感受体验。

写作是情感的流入,我们要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来,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灵感,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样,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如杨铭同学的作文《感受生活之美》就是选择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读起来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成长的精彩,生活的诗意之美,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②深入体验情感,追求独特情愫。罗丹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平常的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所经历的大都是小事,因为是细小而琐碎,因此易让人忽视,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去挖掘其中的内涵,那些凡人小事一样可以写得真挚感人,让人读了久久不能忘记。情感的体验有深有浅,浅层次的众人皆有;而深层次的,才会有独特的意境。

如《留学巴黎》这篇回忆性纪实散文,文章看上去平淡无奇,几乎都是直白的叙述,但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和特有的体验,从这些细小而琐碎的叙述中,读者能时刻感受到作者辛酸屈辱的经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原因就在于作者写出了其刻骨铭心的独特的深层的情感体验。

③运用写作手法,提升透彻思考。立意的深刻来自对生活的思考,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能用生活实事来揭示深刻。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寓理于事,是展示思维的重要方式。它是作者先从普遍性的生活存在中提炼出,再寄寓在一事或一物之中,所以它往往比一般记述性、议论性的文章更为集中、更为深刻、更为警策。如《挖荠菜》一文,作者以挖荠菜为线索,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情感,从而引发读者思考如何看待过去和现在,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从而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作者寓理于物、寓理于事,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思考。

总之,一定要把自己跃然心头的感受真真切切地抒写出来。让自己指尖流出“真心”、“真情”之韵,拨动“个性”、“创新”之弦,弹奏“颖悟独特”、“体验真切”之曲。

3、选一处自己感兴趣的景,在描写的基础上试着融入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进行片段练习。片段一:细雨绵绵时,撑一把油纸伞,穿梭在人群间。去寻一弯流水,去觅一架石拱桥。然后,站在桥上,观纷飞的雨丝,看摇曳的柳条,瞧水面上层层涟漪,瞅池中嬉戏的锦鲤„„这是幸福的。恬淡、自由。伞下的世界,只有自己。伞外,生机无限。那便弃伞吧。沐浴着甘霖,用双手拍打雨丝,不去管旁人错愕的目光。生命嘛,贵在和谐,贵在自由,贵在随心所想,贵在物我合一。

片段二: 菊花点点,在萧瑟的秋风里,舞姿翩然。花之妖娆,瓣之窈窕。凝视,脚步向前,进观。能嗅到那独特的芬芳。乱舞,群花皆独舞,各自循着自己的步伐,扭动„„生命如此,每一个生命,独一无二。孤独吗?是独立。略带枯涩的花香,是独立的代价,生命的乐趣。片段三:静静地坐在春光里,淡淡地观风览物。风从我的耳畔吹过,掠过我的肌肤,拂过我的发丝,飘过我的衣袂。这个春光里,我只是忧伤地坐在春的怀抱里,无力地垂看天光风物。一切都与我远去,一切都不在我的情思中占据一点点的位置。我原来的那份爱与悦早已被搁浅。原来,岁月于我亦有一种叫做厌倦的东西。时时的看,刻刻的等,却原来只是一场清风吹过的风情。轻轻的,轻轻的浮泛在心湖上,便不着痕迹的溜走了。

五、体验颖悟写作实践训练。

写一篇有自己体验和颖悟的散文或游记,不是简单地记录下游览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写出个人对景物的感想,要找到景物与个体生命阅历和情怀的相切点,和某种人生况味相结合,是景物与个性化情意的统一。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例文: 欣赏阳光 福建省罗源第三中学 周欢

阳光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仰望苍穹时,应放松自己。在阳光的沐浴下,周身舒畅。张开双臂舒张毛孔,让一丝丝、一缕缕阳光进入自己的身体,穿过身体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灵魂在阳光下自由荡涤,让心情在阳光里轻歌曼舞,心便会开始温暖。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迷恋阳光。总是会不知不觉地站在家门口那块青石板上,接受阳光带给我的满足,简单而快乐。那时候,只要是心情不好,我便会跑出屋子,待在老地方,感受那一份融融的温度。那样的温度会让我心里涌起一阵暖心的快乐,毫不遮掩地释放出来。晚上,晒过的被子也是我的最爱,那么柔软,那么舒适,阳光的味道,淡淡的,一点一点地从被子中弥散出来。枕着被子的柔软和温热,我会进入一个甜蜜的梦乡。

阳光带给我的幸福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实在想不出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它。温馨?感动?不,这些词都太肤浅,不能表达我对阳光狂热而执著的爱。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一个词语——阳光秋千。我的心仿佛被震住了,一下子,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心头——太贴切了,我简直是为它度身定做的。一个小女孩在蓝天下抓住太阳的胡子,荡起了 3

秋千,晃啊,摇呀,头上还有伴随着阳光滑动的蓝天。阳光秋千,你是最幸福的礼物!

我欣赏阳光。当我站在它的身下,我会吐故纳新,慢慢地酝酿一种发酵的情绪。阳光会亲近每个角落,留下幸福的印记。所以,让我们在阳光下奔跑、嬉戏,享受幸福的感觉吧!让我们在它的臂弯下,一起喊——我喜欢阳光!(陈曙兵、郑为宙老师指导。《读写天地》(中学生版)2004年第2期)

[简评]阳光的确很美,但是也太平常了,能像这位同学这样欣赏阳光之美的就很少,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颖悟的就更少了。一般来说,阳光可以晒物,也可以晒人,它可以使人肌体感觉到温暖,没有听说阳光可以晒“心”的:“张开双臂舒张毛孔,让一丝丝、一缕缕阳光进入自己的身体,穿过身体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灵魂在阳光下自由荡涤,让心情在阳光里轻歌曼舞,心便会开始温暖。”这种感觉就很自我。——不但感到心的温暖,而且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这种温暖和幸福是那样的使人感到震撼。

作者对“阳光秋千”的个性化的体验也是他人所不曾有过的:“一个小女孩在蓝天下抓住太阳的胡子,荡起了秋千,晃啊,摇呀,头上还有伴随着阳光滑动的蓝天。”这是多么的生动而形象,一个多么美丽动人的情景。在她的眼里,阳光不但有温度,而且是人化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可以拽住它的胡子,可以感觉到它的亲近,可以站在它的臂弯下,真切地感悟到了幸福的印记。这些感受都是很美好和私人的。

——体验和颖悟,贵在是一种从生命中自然流泻出来的新鲜的情意,而不是雷同、老化的情意。因此,要逐渐地学会敏锐地省视、感应自己的内心世界微弱的悸动,超乎常人的变异的情感和奇妙的幻觉 教学反思:

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来了解和区分作品中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以及如何脱离肤浅的感知,追求一定温度和深度的体验与颖悟。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单元课文分析和片段写作训练,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参与写作的主动性。一定程度上实现读写说的互动。不足在于对具体的写作缺少过程性指导,如在游记写作中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体验与颖悟,未能给学生以更多的示范指导,老师事先设计的范例较少,课堂不够活跃。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试比较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你认为那首诗更能打动人,为什么?

赏析:白诗与马诗的不同就在于,白诗只有物色而无意兴,只有景而没有情,缺乏深远感人的意境,关键在于这境中没有人,没有动人心弦的感情。马诗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融入了作者个体生命经验和人生阅历,蕴含了作者自己生命的投入与独特感悟。这一句使全诗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的深度。因而马诗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都更大。

2、教师归纳:主观的独特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是构成艺术意境的主要因素,否则纯粹的景物描写一旦缺乏个人情感的关照,就会流于肤浅,缺乏艺术生命。许多同学作文有描写有叙事但是依然没有感染力,原因就在于缺少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感受上。病文: 令人陶醉的风景 胡静茹

春夏秋冬四季,最让我无法忘记的便是夏天。(俗话说,开篇如凤头,要精美诱人。如此切入,略显简单)

我陶醉于夏日的阳光,我陶醉于夏日的风,我更陶醉于夏日的雨。几声雷响之后,从天而降,将夏日炎炎的闷热与干燥一扫而净,为成长之中的禾苗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夏日里,雷雨多。我最喜欢雷雨过后的那番景象,正值雨后天晴,一眼望去,美不胜收。空气中充满了宁静,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不能只是简单地叙说雨后的景色“美不胜收”,要写清它究竟美在哪里。描写细腻,景物才会动人)

夏日里,知了们悠闲地躲在树叶里长鸣。人们都在睡午觉,特宁静,而它们的奏乐又恰给午间增添了一份安宁与和谐。人们一上午的劳累便烟消云散。(描写过于简单,无法展示夏天“令人陶醉”的特点)

夏日里,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微风吹过,无边的稻浪便会朝你迎面扑来。面对这风景,你会禁不住感叹:“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夏日里,孩子们放了暑假,一切成了他们的天下。午间,邀几个要好的“哥们”,去湖边划船、游泳,荡呀荡,游呀游,咯咯的谈笑声划破天际。累了,就找一棵大树,在下面躺上片刻。刚才的热气,慢慢化成了凉爽。(小孩的活动,应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重点,只有将夏天的这种“乐”事描写得活灵活现,作者的“陶醉”之情才会展示得栩栩如生)夏日里,小男孩穿着短袖运动衫,小女孩穿着漂亮的裙子,我们可以一起踢足球、打乒乓球;可以约上同学到草地上尽情地玩,我们跑来跑去,多像飞舞的蝴蝶啊!

在夜风伴随下,天幕中升起了一弯新月。它成了天幕的主角,群星是它的陪衬,夜风的奏鸣是它的伴乐,而人们则是这“月夜图”的享受者。(夏夜的景色应该是很美的,可这里只是一笔带过,笔墨单薄,内容空洞无物)

哦!炎炎的夏日,在缤纷灿烂里,在无限活力里。我爱夏日,我陶醉于夏日,我陶醉于夏日所有的一切。

四、写出有生命体温的感悟

颖悟必须是自己的,才会动人,感悟要尽量追求深入、具体才能写出有生命体温的作品。初中生在写作中应当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也就是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那么怎样才能能把这种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悟表现在我们的作文中?

1、《以岳阳楼记》或《谈生命》为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感悟写的深入具体?

明确:以《谈生命》为例,作者借助对一江春水奔流到海,一粒种子成长为树的生命现象的进行想象描写,形象的展现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融入自己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人生体验和独特感悟,升华成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由此可见用心 5

观察生活,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深入体验人生,丰富阅历,拥有自己的发现,如此才能使感悟写的深入具体。

2、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方法点拨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要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用心观察生活,从真实中感受体验。

写作是情感的流入,我们要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来,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灵感,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样,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如杨铭同学的作文《感受生活之美》就是选择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读起来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成长的精彩,生活的诗意之美,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例文: 感受生活之美 杨铭

时间是挂在枝头的明丽的花瓣,微风一动,在空中跳起好看的舞蹈。忽然想让一切静止为永恒,留住这一瞬间的笑语和温馨。

————题记

托着一支蛋筒冰激凌,小心翼翼的舔奶油。伸长脖子环顾四周的小吃摊,盘算着口袋里可怜兮兮的一点零用钱如何买一杯冰激凌爽爽的珍珠奶茶„„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的照片了,照片上的我瘦瘦小小的,小馋猫似的正得意的笑。近来在书上读到一句白话:‘童年的我们都是时间的富翁。”想来一点也没错,是啊,那个时候阳光灿烂,冰激凌还没有化掉,口袋里还有可以解馋的粮票,小吃摊还有那么多没有品尝的食品。想到这就会忍不住很开心的笑,为未完成的和在继续的,还有很多数不清的美好未来。

可是现在呢?曾几何时长长的中午缩成了可怜巴巴的几十分钟,以分钟计时好像有点奢侈,本人已经考虑要不要学某位高考状元把分钟算成妙,听起来好像会多一点点吧。

拼命忍住对于蛋筒、奶茶之类玩意的无限热爱,要不就匆忙买上一个咔嚓咔嚓的吃掉,然后头也不回,大步流星扬长而去,因为要回去写作业。时间好紧呐,不过呢,有时会买个棒棒糖,边吃边写作业,以至于搞得我体重飙升,好后悔呀„„ 可是我还是不会忘记自得其乐的笑,即便只是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谁说生活的轻松和和悠闲被拿走了,我一样可以保持从容的笑脸。我们也可以对忙碌和紧张的一切多一点细心与乐观。我想生活的美丽,一定就藏在这些很小很小的快乐和幸福里。我们还需要一个放大镜,放大每一个点滴的瞬间,就仿佛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轻轻的那么静谧,却又那么喜悦。童年是快乐的,成长是精彩的,生活是美丽的。②深入体验情感,追求独特情愫。罗丹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平常的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所经历的大都是小事,因为是细小而琐碎,因此易让人忽视,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去挖掘其中的内涵,那些凡人小事一样可以写得真挚感人,让人读了久久不能忘记。情感的体验有深有浅,浅层次的众人皆有;而深层次的,才会有独特的意境。

如《留学巴黎》这篇回忆性纪实散文,文章看上去平淡无奇,几乎都是直白的叙述,但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和特有的体验,从这些细小而琐碎的叙述中,读者能时刻感受到作者辛酸屈辱的经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原因就在于作者写出了其刻骨铭心的独特的深层的情感体验。

③运用写作手法,提升透彻思考。立意的深刻来自对生活的思考,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能用生活实事来揭示深刻。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寓理于事,是展示思维的重要方式。它是作者先从普遍性的生活存在中提炼出,再寄寓在一事或一物之中,所以它往往比一般记述性、议论性的文章更为集中、更为深刻、更为警策。如《挖荠菜》一文,作者以挖荠菜为线索,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情感,从而引发读者思考如何看待过去和现在,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从而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作者寓理于物、寓理于事,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思考。

总之,一定要把自己跃然心头的感受真真切切地抒写出来。让自己指尖流出“真心”、“真情”之韵,拨动“个性”、“创新”之弦,弹奏“颖悟独特”、“体验真切”之曲。

3、选一处自己感兴趣的景,在描写的基础上试着融入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进行片段练习。片段一:细雨绵绵时,撑一把油纸伞,穿梭在人群间。去寻一弯流水,去觅一架石拱桥。然后,站在桥上,观纷飞的雨丝,看摇曳的柳条,瞧水面上层层涟漪,瞅池中嬉戏的锦鲤„„这是幸福的。恬淡、自由。伞下的世界,只有自己。伞外,生机无限。那便弃伞吧。沐浴着甘霖,用双手拍打雨丝,不去管旁人错愕的目光。生命嘛,贵在和谐,贵在自由,贵在随心所想,贵在物我合一。

片段二: 菊花点点,在萧瑟的秋风里,舞姿翩然。花之妖娆,瓣之窈窕。凝视,脚步向前,进观。能嗅到那独特的芬芳。乱舞,群花皆独舞,各自循着自己的步伐,扭动„„生命如此,每一个生命,独一无二。孤独吗?是独立。略带枯涩的花香,是独立的代价,生命的乐趣。

片段三:静静地坐在春光里,淡淡地观风览物。风从我的耳畔吹过,掠过我的肌肤,拂过我的发丝,飘过我的衣袂。这个春光里,我只是忧伤地坐在春的怀抱里,无力地垂看天光风物。一切都与我远去,一切都不在我的情思中占据一点点的位置。我原来的那份爱与悦早已被搁浅。原来,岁月于我亦有一种叫做厌倦的东西。时时的看,刻刻的等,却原来只是一场清风吹过的风情。轻轻的,轻轻的浮泛在心湖上,便不着痕迹的溜走了。

五、体验颖悟写作实践训练。

写一篇有自己体验和颖悟的散文或游记,不是简单地记录下游览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写出个人对景物的感想,要找到景物与个体生命阅历和情怀的相切点,和某种人生况味相结合,是景物与个性化情意的统一。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例文: 欣赏阳光 福建省罗源第三中学 周欢

阳光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仰望苍穹时,应放松自己。在阳光的沐浴下,周身舒畅。张开双臂舒张毛孔,让一丝丝、一缕缕阳光进入自己的身体,穿过身体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灵魂在阳光下自由荡涤,让心情在阳光里轻歌曼舞,心便会开始温暖。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迷恋阳光。总是会不知不觉地站在家门口那块青石板上,接受阳光带给我的满足,简单而快乐。那时候,只要是心情不好,我便会跑出屋子,待在老地方,感受那一份融融的温度。那样的温度会让我心里涌起一阵暖心的快乐,毫不遮掩地释放出来。晚上,晒过的被子也是我的最爱,那么柔软,那么舒适,阳光的味道,淡淡的,一点一点地从被子中弥散出来。枕着被子的柔软和温热,我会进入一个甜蜜的梦乡。

阳光带给我的幸福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实在想不出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它。温馨?感动?不,这些词都太肤浅,不能表达我对阳光狂热而执著的爱。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一个词语——阳光秋千。我的心仿佛被震住了,一下子,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心 7

头——太贴切了,我简直是为它度身定做的。一个小女孩在蓝天下抓住太阳的胡子,荡起了秋千,晃啊,摇呀,头上还有伴随着阳光滑动的蓝天。阳光秋千,你是最幸福的礼物!

我欣赏阳光。当我站在它的身下,我会吐故纳新,慢慢地酝酿一种发酵的情绪。阳光会亲近每个角落,留下幸福的印记。所以,让我们在阳光下奔跑、嬉戏,享受幸福的感觉吧!让我们在它的臂弯下,一起喊——我喜欢阳光!(陈曙兵、郑为宙老师指导。《读写天地》(中学生版)2004年第2期)

[简评]阳光的确很美,但是也太平常了,能像这位同学这样欣赏阳光之美的就很少,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颖悟的就更少了。一般来说,阳光可以晒物,也可以晒人,它可以使人肌体感觉到温暖,没有听说阳光可以晒“心”的:“张开双臂舒张毛孔,让一丝丝、一缕缕阳光进入自己的身体,穿过身体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灵魂在阳光下自由荡涤,让心情在阳光里轻歌曼舞,心便会开始温暖。”这种感觉就很自我。——不但感到心的温暖,而且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这种温暖和幸福是那样的使人感到震撼。

作者对“阳光秋千”的个性化的体验也是他人所不曾有过的:“一个小女孩在蓝天下抓住太阳的胡子,荡起了秋千,晃啊,摇呀,头上还有伴随着阳光滑动的蓝天。”这是多么的生动而形象,一个多么美丽动人的情景。在她的眼里,阳光不但有温度,而且是人化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可以拽住它的胡子,可以感觉到它的亲近,可以站在它的臂弯下,真切地感悟到了幸福的印记。这些感受都是很美好和私人的。

——体验和颖悟,贵在是一种从生命中自然流泻出来的新鲜的情意,而不是雷同、老化的情意。因此,要逐渐地学会敏锐地省视、感应自己的内心世界微弱的悸动,超乎常人的变异的情感和奇妙的幻觉 教学反思:

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来了解和区分作品中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以及如何脱离肤浅的感知,追求一定温度和深度的体验与颖悟。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单元课文分析和片段写作训练,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参与写作的主动性。一定程度上实现读写说的互动。不足在于对具体的写作缺少过程性指导,如在游记写作中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体验与颖悟,未能给学生以更多的示范指导,老师事先设计的范例较少,现场即兴的示范欠缺,所以课堂不够活跃,师生互动的创新性,课堂原生态程度不足。

第二篇: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

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体验颖悟》教案 课前预习:

1.读课本100--103页“表达·交流”,了解这次综合实践的内容并明确任务。

2.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作者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3.通过网络、课外书籍刊物,选择一篇富有感悟的写景的诗歌,或者写景散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中的事理。相关课程标准: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写作教程应贴切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的“体验感悟”,达到读与说的互动。

2.初步懂得什么是“体验感悟”,了解体验感悟与一般感受的不同,寻求个体生命的独特感悟。

3.写一篇亲身体验的游记,在写作中,注重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

4.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自然生活中富有感悟的景致、画面。要懂得感知、理解、赞扬并达到能够创造它们,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评价任务:

1.评价本单元作者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2.了解体验感悟与一般感受的不同,寻求个体生命的独特感悟。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组内收集的最富有感悟的写景的诗歌,或者写景散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中感悟。

4.写一篇游记,在游记写作中,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本单元的选文大多是写人生体验和感悟的,能在对景物、事物的观照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感悟到一种道理或升华出一种境界。

一、区分感悟与感受:

感悟不同于“感受”,它比简单的“受到影响或接受”要深刻得多:“感悟”的前提是“感受”,其结果却是“彻悟”。所以,我们就不能只是片面地写我们对具体“自然景物”的“感受”,而一定还要从对具体“自然景物”的“感受”中得到某种“彻悟”并把这种“彻悟”表现出来。1.比如,花开花落:

当它含苞欲放时,你能感受到花朵的勃勃生机,从而感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准备着将来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绚丽灿烂时,你会联想到人生的美丽,感悟到要珍惜青春年华,勤奋学习,让生命发出灿烂的光辉;随风飘落时你会联想生命的奉献,感悟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精神境界。

2.认真阅读第二板块“个体生命的体验颖悟”有关雨的片段,及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第二段文字。根据提示信息,再次深入了解感受与感悟的不同,认识“体验与颖悟”。

小结:体验与感悟都是一种独特的发现,贵在个体生命经验和人生阅历的融入;而感受只是基本的生理反应和共性化、流于肤浅的认识。

二、追古人,了解诗词文章中作者的体验颖悟。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文言文)

读《游褒禅山记》的译文,跟着作者游褒禅山,读“简评”得到人生的感悟。

如:苏轼的《石钟山记》,作者提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告诉人们下结论之前要进行亲身实践,不能人云亦云。

在诗歌的国度里。有一些诗因富含深刻的哲理而流传千古,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诗句人们很小就耳熟能详。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说理诗,但是它十分生动有趣。苏轼以身处庐山为喻,说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陷在某个具体的环境或事件之中,不能摆脱出来,那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去认识这个环境和事件的真相,往往容易产生片面性和 主观性。

小结:文不论诗歌还是文章,只有赋予它们灵魂,才能使文章更有生命力。统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诗人、词人,大多数都是在亲身的实践和经历中主动思考,积极领悟,才得出了超出常人思想的见解,写出的作品才充满独特的体验与颖悟。

三、读课文,了解本单元作者的体验与感悟。(结合写作背景)1.《岳阳楼记》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景物:画面壮阔,湖水浩淼,内心的豁达,富有远大的政治抱负。2.《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景物壮阔,意境深远,却无限悲痛,无限凄凉,又有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

3.《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刬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

表面上写是为了让浩浩荡荡的湘水毫无阻拦地向前奔流,实际上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气,说自己人生道路充满坎坷障碍。4.《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作者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借渡船、钓鱼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积极用世、渴望引荐的愿望。5.《游岳阳楼记》

游之日,风和日丽……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本文描写了洞庭湖一日美景,触景生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漂泊外地,内心悲伤的情感。

小结:同写岳阳楼,但由于人生阅历、时代背景、个人处境、个人情感、个人性格等的不同,所观之景,所写之景、所抒感情、所发感悟是不同。这便是个人化的,把自己的生命投注进去,写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即自己的体验与颖悟。

四、展示小组收集的有关体验与颖悟的诗歌、文章等,师生一起来走进作者的生命。学生展示如下:

……

五、范文片段赏析 1.欣赏片段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体验和感悟。

片段一 :

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骨朵,都是在 岸边难以看到的。粗略估计,今年大概开了将近一千朵。真可以 算是洋洋大观了。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 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 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 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 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清塘荷韵》 片段二: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紫藤萝瀑布》 片段三: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白杨礼赞》

六、小练笔。(描绘自然之美,抒发感悟之情)

选择自己熟悉的自然的景物写一片段,文中要有所自己的感悟。学生写作,小组交流,展示组内最优秀的作品。

第二课时

导入:生活中到处存在理趣的现象、行为、语言。要懂得感知、理解、赞扬并达到能够创造它们,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欣赏一组自然美图(如汹涌的大海、纯洁的雪花、红艳的枫叶、湛蓝的天空茂盛的树林、曲折的山路等),感受自然的美,感悟事物的理。

写作内容:

“有生命体温的感悟”——游记写作活动 写一篇有自己体验和颖悟的散文或游记,不是简单地记录下游览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写出个人对景物的感想,要找到景物与个体生命阅历和情怀的相切点,和某种人生况味相结合,是景物与个性化情意的统一。写作题目:

同学们请以《游(登)××山记》《登××楼记》《一次远足》《观

沧海》《××活动感怀》(感悟择一或自拟)写一篇感悟性游记或散文。写作要求:

1.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写自己的亲身体验,并选择熟悉的景致、事物。

2.描绘自然之美,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3.书写工整、文面整洁,不少于600字。写作指导:

一、选择“感悟”切口。

“感悟”的对象是“自然”,而“自然”的范围太大了。因此写作的切口应落在一个或几个自己有深刻“感悟”的具体的“自然景物”上。一朵花开,一片叶落,一声鸟语,一丝虫鸣,都可以成为我们心灵的感悟对象,成为我们写作的切口。

二、表现“感悟”内容。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应以描写为主,在写景的基础上,加以感悟,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表现“感悟”内涵。

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

范文:

观峨眉山日出

俗话说:峨眉天下秀。今年暑假我又在一次领略了峨眉山的秀美,看到了我期盼已久的峨眉山日出。

雄秀的峨眉山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而日出、佛光、圣灯、云海又是峨眉山四大奇观,它们把这天下名山装扮的更加神秘和美丽。要想看到这四大可观,那可要碰运气哦。

我们五点过就开始在山上等待日出。天空中,只有厚厚的黑云,除了云和雾,就是刺骨的寒风吹着脸。在约六点钟,那厚厚的云层中间有条细细的缝隙,从缝隙中射出暗红色的光芒。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看见东方一条鱼翻白肚皮的景象,没过多久,鱼肚皮开示泛红了。又过了一会儿,红光越来越亮,也越来越红,红霞上方一半是红,另一半是淡黄,云慢慢地也被染红了,此时,已不是橙黄,而是大红色,一会儿,红光就把缝隙染成金光闪闪。这时只有太阳在发光,所有的东西都不闹,不跳了,就像迎接新主角一样。

我静静地等待着,突然,那又圆又大的太阳从云层中跳跃出来,红彤彤的,霞光瞬间照在房子上,山上,河流,我们身上,把万物都染成了金色。那高大庄重的十方普贤像,更显得神奇灿烂。顿时,所有看日出的人们激动了,照像的、呼喊挥手的、许愿的,大家不分彼此欢呼雀跃,刚刚沉静片刻的金顶,复苏了、热闹了,所有的生命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这就是峨眉山日出!我看到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到了晚上我回到家,还在静静地想,慢慢地写,我仿佛又看见那彤红的太阳。缓缓升起。

岩缝中的小草

一块丑陋的石头上裂开了一条缝,一颗草的种子落了进去,它凭着石头中的仅仅一点水分,土壤,向上生长着。夏天,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石头,水分没有了,它只能顽强地坚持着。就这样,它熬过了夏天,但接下来的是寒冷的冬天,恶劣的生活环境决不允许它活到一岁,但它却创造了奇迹。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昂着头不断生长,终于在贫瘠的石缝中冒出头来。细看这株小草,它是多么充满活力,笔直的身躯,高昂的脑袋,仿佛在对大自然骄傲地说:“我赢了,我战胜你了。”

这株小草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创造了奇迹。

我突然想到,我们人也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有毅力和韧劲,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就像我们刚认识的霍金,他在轮椅上坐了四十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实现。但是,尽管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他还是拥有梦想,当医生诊断霍金只能活两年,他却顽强的活了下来,更重要的是,他仍有着坚强的心。面对困难,我们要克服,面对挫折,我们要勇往直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写作活动

1.生写作,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2. 小组互评,展示优秀作品。

教学反思:

1.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节“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课,着实训练了这些能力。

2.本单元的选文大多是写人生体验和感悟的,能在对景物、事物的观照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感悟到一种道理或升华出一种境界。准备具有理趣的诗歌文章,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理趣的兴趣。通过小组间交流探究,小组代表展示准备好的诗文,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通过这次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大自然,能够在生活中寻到它们的踪迹,达到心灵的启迪。

3.进行写作指导,引领学生取材、构思,在小事物上发现人生的道理。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通感

通感·表现

1教学目标 1 认识通感。学习使用通感和比喻的修辞 描写声音。3 培养审美能力。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已经较为全面,读写说背是语文积累的途径,善于倾听是口语交流的第一步,语文学习是启迪悟性与灵性的教学。本节课是对这一单元课文知识的总结和学生描写声音的写作能力培养和训练提升。3重点难点

认识通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习使用通感和比喻的修辞描写声音是学习的难点。4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 背诵《琵琶行》中声音描写的诗句,总结《琵琶行》中描写声音的方法: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抽象无形的声音转化为熟悉的实体,具体可感形象生动。3 小练习填空

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描写了琵琶音由流畅变为冷涩,由停顿转为雄壮,到最后的戛然而止,充分表达了琵琶女演奏的技艺高超。读着诗句,那琵琶弦上的秋夜诉语似乎顺着时光的流水流进我们的耳中。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此句连用四个比喻,调动读者以往的经验,把山谷里寂静的夜晚里那种相矛盾的、不可捉摸的声响,写得如在耳旁

二 下面我们大家就以《李凭箜篌引》和《老残游记》中的一段为例来再次学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描写声音。1 出示李贺的诗朗读,同学找出69页描写声音很形象的句子。三 合作交流品析 《老残游记》第二回中描写白妞的绝唱中大量运用了通感的修辞,让人深刻的感受到她演唱的精神魅力。如写白妞初唱时不甚大的声音,让人感到舒坦欢畅,“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写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尖细高亢、刚劲有力之声让读者不难想像;写白妞演唱至“节节高起”时,“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愈翻愈险,愈翻愈奇”的歌声;描写白妞宛转千回的歌喉时,“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让读者似乎可手揽黄山的三十六峰,急促变化、回旋激荡的声音让人应接不暇;描写白妞演唱声音渐寂忽起时,“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夜空焰火,火树银花,姿态各异,炫人耳目,似把读者带到济南府的明湖居里,让人浮想联翩。四 佳句赏析积累。

1.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2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无,如有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3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闪闪亮亮的,特别闹。

4她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对她说:“你的眼睛真闹啊,别眨了。”

5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6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7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五 听音乐,描写听后感受。学生倾听<高山流水>名曲欣赏并口述。2 情景设置并想象描写。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场面与细节》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1

场面与细节

1教学目标

1.体会阅读:学习本单元人物描写的精华。

2.写作指导:训练写好人物之间交往交流的场面,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2学情分析

场面是一个具体的空间,一个时间的截面和在这特定时空中活动着的人或物的结合体;或者也可以说,“场面是对人或物在特定时空中存在或活动情状的描述。”场面是记叙文的基本构成单位。叙事作品中对形象的刻画,贵在细节的精致。最起码的“形象思维”就是以有特点的细节思维。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高低,从学生对场面的描写可以略见一斑。鉴于农村学生平时的阅读习惯差,阅读的量较少,积累的阅读体验比较少,因此要细致生动的描写一个场面有一定的难度。3重点难点

1.学习本单元人物描写的精华。

2.训练写好人物之间交往交流的场面,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学生)

学生分四组归纳出《范进中举》《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乞丐》和《陈小手》中涉及的精彩场面和描写细节。

活动2【活动】课前准备(教师)相关理论储备

(一)关于场面

场面是一个具体的空间,一个时间的截面和在这特定时空中活动着的人或物的结合体;或者也可以说,“场面是对人或物在特定时空中存在或活动情状的描述。” “特定时空”是场面的标志。

一般地说,空间转换了,场面也就转换了,即使时间相同,但那已是同一时间与另一空间的特定组合,属于另一场面了。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就有两节的小标题是“就在同一个时间内”,而它们无疑都是独立的场面。

时间推移了,空间却相同,算不算场面转换呢?这要看具体情况。场面所包含的时间截面本来就可长可短。诸葛亮舌战群儒,虽然可能舌战了几个小时,也仍然是一个场面,因为其中 1

固然有时间的推移,却是连续的,仍然是这一段时间与某一空间的“特定组合”。但如果有两个老头今天坐在这里钓鱼,明天还坐在同一地方钓鱼,却就是两个场面了,因为空间虽然相同,时间并不连续,那已是同一空间与不同时间截面的“特定组合”。

场面是否转移,还要看人或物的活动有没有内涵的变化。比如,那两个老头在河边垂钓,静等鱼儿上钩,则虽从“晚霞满天”到“暮色苍茫”,也还是同一“垂钓场面”;而如果两个倔老头一言不合,争执起来,终致互奋老拳,打得竿断鱼倾,那就从“垂钓场面”转换为“争斗场面”了。

在实际写作中,有时并不一定面面俱到地交代清楚各要素,而仍不影响其成为场面。如朱自清的《春》,因为是写景抒情的,没有人物事件,所以全篇各个部分都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但仍然是“对人或物在特定时空中存在或活动情状的描述”。它的“时”是泛指的时——春天,大体上有一个从春来了到春意日深的过程,但并没有严格的时间衔接关系;它的“空”也是不确指的空——“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并不限定哪座山,哪道水,只是点出春天大环境的特点;然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的人们,“镜头”一个个移过去。每一类事物都在其不确指的时空中显示它鲜明的动态形象,每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场面。

所以,场面的“三要素”(“人或物”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的存在或活动的情状)是不可缺少的,但它们的具体形态又是因文而异的。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全文就主要是由六个场面构成的:

(1)可爱而有趣的百草园。这里既有异彩纷呈的静态物象,又有活泼多姿的动态物象和音象,而且字里行间,有一个孩子在活动。(2)长妈妈讲故事及故事所包含的情节。(3)在冬天下雪后的百草园捕鸟。

(4)在三味书屋“肥大的梅花鹿”画前拜师。

(5)在三味书屋因询问“怪哉”这种虫是怎么回事而碰了钉子。(6)在三味书屋的日常念书状况。

本文中,此类非场面的文字还不少。可见,场面是记叙文的基本构成单位,但并非记叙文的全部参见林可夫主编:《高等师范写作教程》,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34~337页

(二)关于细节

叙事作品中对形象的刻画,贵在细节的精致。最起码的“形象思维”就是以有特点的细节思维。形象,本来是相对于抽象而言,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逻辑概括。科学以排除

感性的具体形态,综合、概括事物的普遍属性为特点,文学则表现个别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具体可感的事和情。例如用抽象的语言来讲,这个人笑得可恶,用形象的语言来讲则可以说,这个人一笑露出了三十二颗金牙。用抽象的语言说,这孩子笑得很可爱,用形象的语言则可以说,这孩子笑起来脸红得像苹果,不过比苹果多了两个酒窝。高尔基说:“真正的语言艺术是非常生动如画的,而且几乎是肉体可以感触得到的。应该使读者看到语言所描写的东西,就像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实体一样。”“可恶”“可爱”,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缺乏可感性的,而有了“金牙”“酒窝”,就成可看得见、摸得着的了。关键还在于这些细节并不是生活中一切的细枝末节。《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对细节下这样的定义:“细节是整体(这里指艺术作品)的一个小小的部分,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是局部。”转引自安东诺夫《细节》,见《苏联文艺》1984年第3期。光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还不是艺术的。艺术的细节是带着假定性的,其中交融着生活和作者的感情,不是一般的生活,而是生活的特征。

高尔基还说过:“当他(按:作家)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找到指出和强调谈话、手势、姿态、相貌、微笑、眼神等独特特点的时候,这些人物在他笔下就是活生生的。” 《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27页。活动3【活动】预习检查

学生交流课前归纳出的精彩场面和描写细节。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组内交流找出的精彩场面和描写细节。(2)小组负责人做好交流记录及发言准备。

(3)小组代表展示本组同学发言精华(两三例即可)。(4)学生探讨特定场面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活动4【讲授】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有特点的、能细腻展现人物的品质个性的描写。细节描写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一般是在场面中出现的。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活动5【活动】自主探究 探讨细节描写的方法。

(1)学生思考: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那么,我们可借鉴的细节描写常见的方法有哪几种?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应注意什么?(2)小组讨论。活动6【讲授】教师点拨

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有(课件展示要点): a.简笔勾勒。b.动态造型。

c.对比展示。《孔乙己》《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刻画主人公形象的时候都采用了前后对比描写的手法,在前后差异的对比中,读者清楚地了解了人物的内在和文章的主题。d.运用修辞。

进行细节描写时应注意: a.细节描写要真实。b.细节描写要典型。c.细节描写要紧凑。活动7【练习】写作实践

以《课间》《口角》《吹嘘》《优雅》《粗俗》《虚伪》(选一)为题,写一个场面,尽量做到细节逼真、生动,能体现人物个性。要求:写得“丰富一点”,600字左右。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游岳阳楼记》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游岳阳楼记

1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文言文意境。2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法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3重点难点 1.重点: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2.难点:

(1)学习文章、抒情和议论、写景、叙事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文言文意境。4.1.2学时重点(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4.1.3学时难点

(1)学习文章、抒情和议论、写景、叙事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游岳阳楼记 第一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1.检查背诵《诗两首》。2.《游岳阳楼记》作者简介:

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朗读指导。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朗读

三、翻译

1.两人一组翻译课文

2.老师解答学生不会翻译的词句

四、结构分析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明确:

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分为两个层次,以 “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为界。

第一层主要写巴江水势(与九水对比),交代了岳阳楼之所以有奇特之名的原因。第二层主要写君山之秀,用君山之秀衬托出岳阳楼的美观。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感慨。

(游洞庭湖美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也可分为两个层次,以“泫然不能自己也。”为界。

第一层:写游览所见之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静、快、汹涌之景象。

第二层:触景生情,叙述了滕子京博大的胸襟,表达了滕子京不应悲伤的缘由,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

五、作业:熟读课文;记会注释。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文言文意境。4.2.2学时重点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4.2.3学时难点

(1)学习文章、抒情和议论、写景、叙事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游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注释识记情况。

二、问题探究

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

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识为我们客观准确地回答了此问题,他在文中谈到如此盛大的水势,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 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第七,如果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结论是: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2.找出文中表作者因景变而发生感情变化的句子,对于这情感的变化,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提示:作者居然因为风景变幻而哭将起来,可见不但感情容易激动,而且对感情相当放任。这种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为风气的时代,明清小品作家敢于表述自由的性灵,正是其可爱可贵之处。

3.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哪些历史人物?有何用意?

明确: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宋朝滕子京、范仲淹,联系了修建岳阳楼的滕子京因在在官场上受到打击而宾客间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示:用这样的联系来对照自己当时的人生经历,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慨。袁中道认为滕子京不应该哭,因为他已经在中央朝廷为著名的谏议,在地方也是著名的将帅,又有范仲淹这样的知己,到了岳阳这个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该有政迹可报,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这个样子,四十多岁了,头发都白了,还没有为保卫国家作出什么贡献;遭逢兄长病故,加上飘零异乡,又是面对“寒雁一影”这样的遭遇,“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他这不仅是为自然现象而哭,更是为个人政治遭遇而哭!他这种敢哭敢笑的个性追求,即他文学创作中一直追求的“独抒性灵”。

三、行文思路与主旨概括 触景-----思古------伤己

本文描写了洞庭湖一日美景,深刻地表明了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同时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

四、对比阅读,拓展延伸:(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1.孟浩然、袁中道表达的思想境界与杜甫、范仲淹有什么不同?

提示:杜甫、范仲淹总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亲朋离散、老病异乡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戎马关山)、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表达出了宏大思想境界。而孟浩然、袁中道的诗文只限于自己个人的政治命运,思想境界很狭小。

2.从袁文中看,袁中道实地游历了岳阳楼。而据考证,范仲淹当年并未到岳阳,只是参照家乡太湖和有关诗文资料,调动想像,写成了这篇散文(参见汪曾祺《蒲桥集·湘行二记》,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那么——

(1)是否由于上述原因,袁中道描写的洞庭湖和岳阳楼的景观比范仲淹笔下的更为细致具体?

明确:相比之下,袁的文章是更为具体,不过诗意性不强,客观性很强,如文章中明确点出在枯水季节,洞庭湖并不怎么样宏伟,不过像一匹绸缎而已,这表现出了散文的写实性、知识性趣味;而范的文章想像很丰富,已经尽可能强化了诗意,诗化的抒情风格很明显。(2)范文的借景抒情、借景言志是否胜过了袁文,为什么?

提示:是的,范文大大胜过了袁文。在范文中,因为丰富的想像,意境也十分开阔(它立足于国家命运,而非个人沉浮),再加上其文中人格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所以范文极大地表现了散文感情化、抒情化的特点,自然他文章借景抒情、借景言志就胜过了袁文。

3.对比所学内容(本课《诗两首》、杜诗《登岳阳楼记》与本课《游岳阳楼记》、范文《岳阳楼记》),归纳概括诗歌与散文的异同。提示:

(1)诗言志,“志”是独特的情感世界、个人的感情,甚至儿女私情,哪怕像周邦彦、柳永那样的离经叛道的感情,都是可以充分抒发的。而文以载道,文章的社会功能,比诗歌严肃得多,也沉重得多。“道”则不是个人的,而是主流的,是道德化的,甚至是政治化、规范化的意识形态,它渗透着作者对情感理想的追求。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2)歌与散文的“意”,也就是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内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饭没有改变米的形状,而酒把米的形状和质地都改变了。诗歌是想像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实。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 “体验 颖悟” 作文教案 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 “体验 颖悟” 作文教案 北师大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