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册 Unit 4 We Love Animals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 Unit 4 We Love Animals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对话,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2.根据对话的情景进行对话角色表演;
3.能在语境中初步运用What's this? It's a...来交流动物信息。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对话意义,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2.初步运用新句型What's this? It's a...来交流相关动物信息。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动物的魔术师道具、动物卡片、学生卡片。
四、教学步骤:
1.情景创设与热身活动
①师生问候及老师展示魔术师的照片,让孩子们思考魔术师能做些什么?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魔术表演。a.Greetings: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 Good morning, Miss Lin.b.Revision: What's this? ②教师展示魔术师的帽子、披风等,孩子们猜是什么东西,老师化身魔术师,变出一张纸,用有洞的纸来进行复习身体部分,同时渗透主句型进行自问自答。
T: Look, kids.What's this? It's a magic hat.And what's this? It's a cape.I am a magician now.T: Look!What's this? Oh it's a piece of paper.What's this? It's a nose.Look!What's this? It's a...2.Presentation呈现部分
③教师继续在帽子里变出一些文具,让孩子们尝试全班用“What's this? It's a...”来问与答。同时呈现小狗与小鸭子的塑胶动物,并学习这两个单词。
T: Now look here.What's this? What's this? It's a pen.What's this? What's this? It's a duck...Come here, touch and guess.What's this? It's a dog...3.Practice A.看高级魔术表演。
教师展示一只手问学生What's this? It's a hand.再展示另一只手询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回答,It's a hand.紧接着,老师用双手,借助射灯,在屏幕上做出鸭子的手影,然后再一次问What's this?学生会惊讶地回答It's a duck.并且非常感兴趣这一魔术表演。
T: Look!What's this? It's a hand.What's this? It's a hand, too.Then what's this? It's a...(duck)
B.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引出吴一凡和Mike也在玩魔术,给学生展示课文图,看图,提出问题:1.What are they doing? 3.What are they making? 4.Can they make bears? 引起孩子们的思考。
C.组织学生看课文的图联想,猜猜图中人物在说什么,然后组织学生听课文录音。
T: Mike and Wu Yifan are playing magic, too.Look at the pictures, guess 1.What are they doing? 3.What are they making? 4.Can they make bears?
T: Look at picture 1, what are they talking?
Ss: What's this? It's a...T: Maybe / Good try./ It could be...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C.教师检验问题的答案。师生再一次重温对话内容。
T: So in picture 1, what are they talking?
Ss: What's this? It's a...T: Yes, you are right.And picture 2?
Now let's read after the tape.Can anyone come here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
Pay attention to the last picture.Oh, it's Zoom.They are so disappointed.4.Extending(Let's Make!)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创编手影,看谁猜得多,创得多,并进行评分与展示。
T: Now let's have a hand magic competition.Discuss in your groups and practice in your groups.2 minutes to play magic in groups.Ready? Go.5.小结与评价
教师检查两组的拼比结果,并借助评价的图,再一次用What's this?It's a...来问答,加深巩固本课重点句型,同时也作为本课的小结。
6.Homework
a.跟读课文三次并表演。
b.教家长做手影活动。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上册第8单元104-105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能用“一定”、“可能”与“不可能”来描述、解释生活中的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盒子白球、黄球、蓝球各5个。课前谈话:
师:请大家来听一首有趣的儿歌。(播放课件)师:听了以后大家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我觉得这样的事不会发生。(不可能)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引出课题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它就藏在这两个礼物箱的其中一个里面。师:谁来猜一猜它会在哪一个箱子里面呢? 生:在第一个箱子。
师:你能确定在第一个箱子吗?(生:不能)
师:那你应该怎么说?
生:礼物可能在第一个箱子里。师:谁还会像他这样子来猜一猜? 生:礼物可能在第二个箱子里
师: 哎?意见不一致了,结果不确定呀,那老师帮帮你们,(师点击一个没有礼物的第一个箱子)
师:你会怎么说?可能在第一个箱子吗? 生:不可能在第一个箱子。师:现在你能确定礼物在哪里了吗?
生:一定在第二个箱子。
师:对,礼物一定在第二个箱子里。那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礼物? 师:一个小奖章,上面写了什么字呀?(每天进步一点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与“一定”、“不可能”、“可能”有关的新知识,那就是“可能性”。(板书:“可能性”)你今天会不会进步一点点,超越昨天的自己呢?
二、摸奖游戏探索——理解“可能性”
(一)一定。通过教师的猜颜色游戏,体验“一定”。
师:今天老师也要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摸球游戏。我这里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一些乒乓球。
游戏规则:盒子里装了一些球,教师来摇动纸盒,请同学从里面摸出一个蓝球来。(摸出来的球不再放进盒子)看看同学们的,运气怎么样?(生摸三次都是蓝色。)
师:你们运气真好!为什么每次都能摸到篮球呢? 生:因为盒子里装的全都是蓝色的球。师:你们都同意他的意见吗?
到底是不是?咱们来看一下。(边说边把盒子里的蓝色球拿出来放入透明的玻璃杯),所以,如果继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呢?(生:摸出来的球会是蓝色的球。)
师:确定吗?还可以用别的词来表达一下吗? 生:一定是蓝球。
师:老师觉得他这个词用的非常的好。听出来了吗?怎么说?(一定)当盒子里只有蓝色球的时候,摸出来的球就„„ 生:一定是蓝球。
师:对,数学上,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确定发生的事情。(板书:一定)师: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刚刚摸球情况?
生:因为盒子里全部是蓝色的球,所以摸出来的球一定是蓝色。
(二):体验“不可能”。
1、师: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二轮的摸球游戏,只要你能从这个箱子里摸出一个蓝
色的球来,那么这个球就送给你了,谁想来试一试。师:你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
2、师:那么多的同学都摸过了,为什么没有一个能摸到篮球呢?难道你们今天的运气就这么差吗?
3、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生:里面装的全都是白色、黄色的小球,没有蓝色的小球。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揭开谜底:里面装的全都是些黄色、白色小球,没有蓝色的小球。
师:如果继续让你们摸下去的话,你说会是什么情况? 生:不可能摸出蓝色。(板书:不可能)
4、师: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从这个箱子里不可能摸出蓝色? 生:因为盒子里没有蓝色的球,所以摸出来的球不可能是蓝球。师:那能摸出黑色的球吗?谁来完整的说一遍。
生:因为盒子里没有黑色的球,所以不可能摸出黑色的球。
(三):体验“可能”。继续摸奖游戏,体验“可能”。
1、师:现在我们继续第三轮游戏。提问:现在这个箱子里有哪几种颜色的球了? 生:白色、黄色的球。
师:你能确定自己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吗?(不能)一切皆有可能。
不能确定,那能不能换个词来说一说。(老师用手指着黑板上课题:可能这两个字以引导学生用上可能。
生:因为盒子里有两种颜色的球,所以可能会摸到白色,可能会摸到黄色的球。(掌声鼓励)
师:叫你来摸,你一定能摸到自己想要的颜色吗? 生:可能。
师:实际摸一摸试试看
2、教师小结:也就是说这两种颜色的球都有可能被他摸到。因此,我们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这件事情。(板书:可能)
3、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师:我们知道,事情的发生有一定,不可能和可能这三钟情况。当我们确定的时候就会说一定怎么样和不可能怎么样。一定和不可能属于确定事件(板书:确定事件),当这件事情我们不能确定的时候,我们用什么呀?(可能怎么样)所以它就是属于不确定事件(板书:不确定事件),具有不确定性。5.师:我们再来玩一个装球游戏:请你按要求往杯子里装一些球。
(1)、摸出的一定是白球。(2)、摸出的不可能是白球。(3)、摸出的可能是白球。
第一题师:可以怎么装?你想装几个?谁来?为什么你只放白球呢?(必须全部是白色的)
第二题师: 你想装几个?你有什么方法?谁来装?
(答案不唯一,可放不同颜色的,也可放相同颜色,只要不是白色即可。)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这道题只要怎么放都行呢? 生:只要不放入白色的球就可以。
师:只要不放入白色的球,摸出来的球就„„师用手指着屏幕“不可能”(生:不可能是白色的球)
第三题师:谁来说一说。(生:一个白色,一个黄色„„)
师:看来这一题也有很多的方法,那谁也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方法呢? 生: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中一种是白色的球就行。师:这样子的话,我们摸出来的球就„„(生:可能是白球)
三、走进生活——应用“可能性”
1.师:从刚才的猜礼物、摸球游戏和装球游戏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情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性的问题还有很多,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进行判断。(明确一下题目要求)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明天夜间下雨。()太阳从西边升起。()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2.猜一猜:我们来猜一种图形。老师每说一句话,学生就可以猜一次,看谁最先猜中谜底,回答时必须用上“可能”或“一定”。
它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一种“图形”,(生:它可能是„„)它有4个直角,(生:它可能是„„)它的4条边长度相等。(生:它一定是正方形)3.阿凡提的故事。(用上今天学习的三个词。)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寄语: 今天,可能你的表现不是最出色的,但只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动脑、勤思考,你就不可能没有进步,继续努力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板书设计: 可能性
一 定
确定事件
不可能
可 能
教学反思:
“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效率明显高于疲惫状态下。本案例“导入”部分,针对三年级小朋友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的心理特点,我用flash动画《颠倒歌》导入,为该课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引入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之一“不可能”。
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整堂课我渗透了“在活动中学习”的教学思想,安排非常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如:猜礼物、摸球游戏、装球游戏、猜谜语、讲故事等,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可以看到整节课学生几乎一直都是在玩,玩的非常开心,在玩中不断的发现,不确定事件
不断的思考。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孩子自觉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板书没有写在黑板的正中间;装球游戏时,把小篮子和透明的塑料瓶用反了,学生从塑料瓶里拿出球来,装在篮子里,其他同学看不清楚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由于我引导不够,部分学生还是没能理解“装球”。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各部分之间的过渡语不够自然。对学生缺乏激励性的语言„„这些方面都是有待改进的,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第三篇:三年级《蒲公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蒲公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蒲公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预习学会本课10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和难理解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能大致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结合预习学会本课9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和难理解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能大致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蒲公英》,大家见过蒲公英吗?通过课前预习,大家一定对蒲公英有所了解,谁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蒲公英的资料)文中的蒲公英不光会说话,还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文叫----(生答:童话故事 教师板书)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一)任务
一、读通课文 学习字词
学习方法:(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长句子或难读的字词要多读几遍,争取读顺全文。
2、自主学习
学生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结果反馈
(1)学习二三类生字词
pō qiáo wēng yǒu lín
湖 泊 瞧 富 翁 黑 黝 黝 波光粼粼
A、指名领读,集体纠正字音。
B、齐读。
(2)出示一类生字词,强调生活识字。
róng qiú jiàng zhǔ fù mò huò ní fù
绒 球 降 落伞 嘱 咐 沙 漠 迷 惑 泥 土 富 翁
A、课外书中认识 B、玩具店等场所 C、教师提倡留心生活,在生活中识字,扩大识字面。
(3)小组接龙领读一类生字词
róng qiú jiàng zhǔ fù mò huò ní fù
绒 球 降 落伞 嘱 咐 沙 漠 迷 惑 泥 土 富 翁
教师过渡: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放回课文你还能读准它们,认清它们吗?
4、任务呈现
(二)教师口述:通过昨晚的预习,我们来检测一下大家朗读课文的情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学词。
① 在读通读顺方面进行纠正,并指导长句子的停顿,然后齐声朗读。
一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② 学习生字“绒”“球”“降”
A、学生强调“绒”字右半部分字形(教师范写),并理解“绒球”(看图或联系生活进行理解)
B、学生强调“降”字右下角笔画(教师范写),并理解“降落伞”,通过找“降”的反义词“升”加强对“降”的理解。
C、描红“绒”“球”“降”这三个生字。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随文识字学词。
① 在读通读顺方面进行纠正,然后齐声朗读。
②学习生字“嘱咐”“漠”“泥”“惑”“泊”
A、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嘱咐”,教师引导文中谁亲切地嘱咐谁?生活中谁又亲切地嘱咐过你什么呢?(引导学生用“嘱咐”说话,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B、通过字形的比较学习“漠”“泥”。
让学生观察“漠”“泥”这两个字的相似点都是 “氵”,“漠”的右半部分“莫”表示“不”“没有”,那么“氵”和“莫”组合表示什么呢?(生答:没有水)没有水,缺少水是什么地方呢?(学生齐答:沙漠)“泥”的右半部分“尼”表示“亲近、亲和”,那么“氵”和“尼”合起来表示水与土的合成物,什么呢?(学生答:“泥”)
C、“惑”字的学习。(扩词;学生通过找近义词、查字典、造句等多种方法理解“迷惑”)
D、多音字“泊”的学习。
湖泊()枫桥夜泊()泊()车
血泊()水泊()梁山
(3)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随文识字学词。
①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 学习生字“富”
A、学生联系生活用自己话理解“百万富翁”。
B、出示字,引入《说文解字》中对“富”的解释,培养识字兴趣,传承汉字文化。
师:“宀”指“场所”、“房屋”,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家庭。
“畐”本义为“充满”,“宀”与“畐”联合起来表示什么? 你认为一个家庭应该充满什么呢?(生答 :金钱、家具、食物等)
师:“田”代表什么?(生答:田地、土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农业为生,田越多家庭越„„?(生:越富有)
“口”字代表“人口”,人口越多,劳动力越足,家庭越兴旺。
“一”横表示田越多人越多,家庭越安稳,越富足。
(4)齐读第三自然段。
5、任务呈现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习方法: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试着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试着概括。
三、检测导结
本文是一则()故事,课文主要写了()对()的嘱咐产生不同的(和(),结果他们的()也各不相同。
1、学生根据提示试着回答。
2、集体回答。
结束语:蒲公英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8、蒲 公 英
童话故事)
绒 球 降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非常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生动。课文的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涉猎过如《大禹治水》、《精卫填海》以及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则比较容易读懂这篇课文;神话传说故事也是很吸引学生的,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可以被激发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混沌、肌肤、四肢、滋润、血液、逐渐、缓缓、一丈、辽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识字教学→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2.你知道什么是神话吗?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4.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教学
1.请大家打开书第71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读完后请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相信这些词语你们也一定能读正确。猛烈、缓缓、逐渐、祖宗、宇宙、上升、气息、奔流不息、茂盛、混沌、抡起、劈开、浑浊、蹬地
4.再来看看这些词语:黑暗、下降、一丈、四肢、肌肤、辽阔、血液、滋润、创造,自己读一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5.指导写字。
三、初读课文
1.把这些字词送入到课文中,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想一想,围绕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提什么问题?
3.请大家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
4.“混沌”是什么意思?
5.谁能读一读,读出这混沌的样子。我们一起读一读。
6.那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段话的意思?(昏天黑地)
7.在盘古没有睡醒之前,这里昏天黑地,有一天,盘古醒了,改变了这个世界,让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盘古到底是怎样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创造后,宇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神话
18、盘古开天地
创造
昏天黑地
第五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三年级上册
篇一:第1课时 倍的认识 例1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西平中心小学教师重点教案表
篇二:三年级上《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50例1及做一做。
教具准备:课件、不同的萝卜卡片
学具准备:圆片、三角形纸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秋天到了,小兔子家的萝卜丰收了,兔妈妈带着小兔子去地里拔萝卜。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课件)(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的发现可能有:有2根,有6根,有10根??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从生活中捕捉“倍”的概念。师:图中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3个2。(边说边圈一圈)我们就说的根数是 的3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2.动手探索新知,建立“倍”的概念。师:你能说出与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用你手中的学具代替萝卜,摆一摆,圈一圈。(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5个2,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5倍。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粘贴并板书:的根数是的5倍。
3.摆一摆,深化 “倍”的认识。
师:像这样的倍数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你能摆出一组有倍数关系的圆片吗?(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4.动手操作,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想通过摆圆片的游戏来考考你们。(出示课件)第一行:○○○ 第二行:
师:第二行怎样摆,能看出是第一行的4倍?(学生在课桌上摆,集体交流)设计意图:智慧来源于活动,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本环节在充分感知“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倍”的概念,放学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得到了升华,便于形成对“倍”的概念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50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53页1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51例2及第53页练习2、3题。
教具准备:课件、小人卡片等
学具准备:圆形卡片、小人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师:(出示课件)大家仔细观察这两种水果的数量,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吗?
学生思考后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师:为什么说梨的个数是苹果的4倍?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8里面有4个2,所以说8是2的4倍)设计意图:采用练习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倍”的意义,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作铺垫。
二、自主建构,探究新知 1.问题呈现。
师:(课件出示教材51页情境图和问题)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阅读与理解。
师:谁来说一下你对这道题目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
(数学信息: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所求问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3.分析与解答。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汇报)师:谁来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指名摆,师生交流质疑。
师:把哪组的人数看作一份,另一组的人数又分成了这样的几份?
师:现在我们清楚地看到:(贴出示意图)擦桌椅的 :
把扫地的4人看作一份,12人里面有几个4人,擦桌椅的人数就是扫地的几倍。师:谁会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学生思考后交流汇报)师:12里面有几个4?怎样列式?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又该怎样列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
师生小结:不管是通过摆一摆,还是通过画图的方法,都能帮助我们看清楚12是4的3倍。因为把扫地的4人看作一份,把擦桌椅的人数按照每4人一份分一分,就可以分成这样的3份,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提醒学生“倍”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两个数量相比较的关系,得数后面不用写单位名称)4.回顾与反思。
师:大家观察一下,今天我们求的都是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呢?(集体交流汇报)师生小结:比较谁是谁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是以较小数为1份数,再看看较大数里面有几个较小数,较大数就是较小数的几倍。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将课题补充完整)师:这道题解答得对不对呢?你能不能根据题意来检验一下?
(扫地的有4人,4的3倍是3个4,也就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说明解答正确)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新知 1.完成教材53页2题。
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再列式解答。2.完成教材53页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探究的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55页8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12÷4=3 答: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教学内容:p52例3及第54页练习6、7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出示课件)看图列式。
篇三: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倍的认识
公开课教案
授课班级:三(1)班
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3日
第一课时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p50例题1,练习十一1、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乘法口诀,全班齐背乘法口诀。
2、学生活动。
师:上新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出示p50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
数数各种萝卜各有 多少?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画在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桌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
3、练一练
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做一做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么意思?
我们就在纸上第一行先画5竖线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画?请你画一画,然后圈一圈。
三、练习
1、p53练习十一 1、2
2、圈一圈、填一填)倍。)倍。)倍。
四、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