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1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Unit 1 Hello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Hello.Hi.Goodbye.Bye-bye.I'm...2..通过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景,让学生在模仿、学习、表演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与真实运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Hello/Hi.I'm...2.教学难点:元音字母I在单词I、Bye、White 中的发音。

教学过程

1.热身(Warm up)

T: Hi, boys and girls.Look, what's this? Ss: CD/VCD/DVD.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⑴ T: Today, Miss Li will make some friends.Do you want to be my friends? Ss: Yes.(The teacher walks to a student.)

T: Hello, I'm Cami(My English name).What's your name?(教师将手伸向该下学生,做出请他回答的手势。)

S1: Hello!I'm Wang Jiaqi.T: Hello, Wang Jiaqi.(教师友好地与该学生握手)

S1: Hello, Cami.(对该学生进行奖励,将小贴画贴在该同学身上。教师也可以和她拥抱一下表示友好。)T: I'm...(提醒并纠正I'm的发音,应为/aim/不能读成/em/)

Then the teacher walks to other students and greet them in the same way.(2)用介绍朋友的方式出示这节课中的主要人物,让学生熟悉他们的相貌和名字。T: Now you have many friends.Do you want to make more friends? Ss: Yes.① 通过幻灯呈现本课人物 Sarah、Miss White、Mike和Wu Yifan的图片。T: Hi, kids.Look, this is Sarah.This is Miss White.This is Mike and this is Wu Yifan.They are all my friends.(将名字带读几遍)

②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put on the headdresses of these characters: Sarah, Chen Jie, Mike, Miss White to practice “Hello!I'm...” ③ The teacher takes out a headdress on which is Sarah.The teacherputs it on and says, “I'mSarah.” Then the teacher walks to a student.T: Hello!I'mSarah.S7: Hello, Sarah!

T: Goodbye.S7: Goodbye.T: Hi, boys and girls.Is he cute?(师竖大拇指)

S7: Yes.T: Yeah.I think so.Super!

⑶ 听录音来展示并跟读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三年级是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因此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先整体感知录音,手指认读,既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也加强对学生认读能力的训练。

3.趣味操练(Practice)⑴ 击鼓传花 教师先讲清规则:全班分为两大组,教师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教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就说Hello/Hi, I'm...⑵ 情景表演:表演A部分对话

教师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安排四人小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击鼓传花这个游戏进一步巩固本课的重点句型,同时情景表演也为不同程度的孩子提供了表现的舞台。

⑶ 学唱歌曲:Hello!

4.任务实践(Task-based Teaching:Make friends.)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听录音,仿读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

(2)遇到老师、同学和家长时要用Hello/ Hi打招呼;分手时要用Goodbye/ Bye-bye道别。

第二篇:(人教PEP)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4 第一课时

Unit 4 We Love Animals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然进入新课时的学习。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怀着兴趣进行学习。教师借助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1.学习表达 I have a …

2.常见的动物单词monkey, rabbit, panda, cat, dog;

3.感叹词语Wow!Cool!Great!Super!

(二)能力

1.能听懂、会说并理解句子 Look!I have a...2.在创设的情景中,能用 I have a...表达自己有某物。

3.能听懂、会说以下单词 monkey, rabbit, panda, cat, dog, zoo。

4.能听懂、会说几个常用感叹语。如: Wow!Cool!Great!Super!

(三)情感

我们人类和各种动物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要关心、呵护各种小动物。人类和动物友好相处,我们的大自然才会更美丽,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三、教学难点

1.感叹语Great!的发音中ea 组合发 [ei ], 需要多次练习.2.I have a … 一句与后面表示某物的单词的连贯朗读。

四、教学媒体

1.毛绒玩具:小兔子,熊猫,小猴子,小猫,小狗等。

2.录音机,磁带,3.小兔子,熊猫,小猴子,小猫,小狗和动物园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和学生打招呼相互问候

T: Good morning/Hello/Good afternoon/boys and girls.S: Good morning/Hello/Good afternoon/teacher.T: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2)学生两人或三人结成一组,根据所学知识编对话,进行对话练习。对话内容也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日常用语。

Example1:

S1:Good morning, Qiqi.S2: Good Morning, Beibei.S1: Qiqi, this is my friend, Taotao.S2: Nice to meet you.S3: Nice to meet you, too.Example2:

S1: Hello.Hi.S1: How are you?

S2: Very well,thanks。

教师让两到三组的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3)教师用“Look!I have a book/pen/…”引导学生运用句型 “Look!I have a…”

教师运用上边的句型时,加重 “Look!”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运用“Look!I have a…”介绍3——4件属于自己的物品。

2.呈现新课

(1)教师播放Let’s talk/A和 Let’s play/A 两部分的录音。

(2)教师引领学生运用句型“Look!I have a…”,教师领读过程中,不断变换物品的名称。每变换一次,教师都要用手指一下或是拿起相应的物品。领读过程中,教师的发音要求清晰、标准。

(3)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表示感叹的词语Wow!Cool!Great!Super!

3.操练

(1)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句型“Look!I have a…”

教师随意点名,让他们分别运用该句型,介绍一件属于自己的物品。S1: Look!I have a cat.S2: Look!I have a rabbit.…

(2)教师随手拿起一件物品,让学生进行抢答。

S1: Look!I have a book.S2: Look!I have a pencil.(3)考考你的反应

教师先给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学生围成一圈,教师把动物图片发给其中的一个学生。该学生从图片中快速抽出一张,如该学生抽到一张小狗的图片,学生说到:Look!I have a dog。其他的学生快速模仿小狗的叫声,“Woof!Woof!”抓住机会,并模仿出正确小动物叫声的学生,有机会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游戏。

(4)组建动物园

教师把动物以及动物园的图片分别发给两个小组的学生。两个小组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动物图片安排在动物园中合适的位置,比比看,哪个小组组建的动物园更有创意。

(5)一呼一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教师说句子Look!I have a…, 学生任选一个感叹词,来进行回答。一个学生说句子,其他的学生做出回答。

4.课堂评价

本课中,教师首先用句型Look!I have a…介绍自己的物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借助磁带、图片等媒体进行新知讲解。教师再带领学生采用有趣的活动来对新知识进行操练。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住新知识。

5.学以致用

让每个学生画一个动物园,画出动物园中常见的动物,为每种小动物标上英文名称,同时标出它们叫声的英文单词。看看谁的动物园更有趣。

第三篇:(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测 量

第 一 课 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学习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课程标准:“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习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教学流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八)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接着通过猜测、验证,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再通过讨论、数一数、画一画、比划、举例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第 二 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课本22、23页 课程标准:

这节课是在前面学习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等特点,再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节课的易错点.对物体进行估测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建立分米的长度表象,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及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同时学会估测的方法,提高估测能力;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习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学习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教学流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

第三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内容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测量》中的一个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情分析: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我们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里的素材,如我们学校125米一圈的跑道、50米长的教学楼走廊,学生们放学回家三条不同路上的1千米路程等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1千米的概念,体验充分、思维活跃,对长度单位也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整节课充满生命的活力。学习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学生学习重点是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而整个学习活动也都是围绕这个重点展开的。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教学流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略)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充分交流,也有对关键内容的及时概括与适时板书„„而这一切,最终都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准确理解、深刻感悟,实现了学生对新知的主动建构。

第 四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内容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测量》中的一个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谈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我们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里的素材,如我们学校125米一圈的跑道、50米长的教学楼走廊,学生们放学回家三条不同路上的1千米路程等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1千米的概念,体验充分、思维活跃,对长度单位也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整节课充满生命的活力。学习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教学流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 1米=()厘米 1米=()分米 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第 五 课 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学习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内容分析:

本部分知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如果只讲1千米=1000米,学生会感到抽象,印象也不会深刻。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教学千米、米的简单换算时,要在已学过的米、分米、厘米等换算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例1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即从1千米是1000米,推想出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例2是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即从1000米是1千米,推想出5000米里有5个1000米,就是5千米。这两个例题都是根据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用口算直接推算出结果。教材中介绍了换算的推理过程,目的是使学生碰到这类问题知道该怎样去想,但学生做题时,只要求写出结果,不必写出推理过程。

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谈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我们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里的素材,如我们学校125米一圈的跑道、50米长的教学楼走廊,学生们放学回家三条不同路上的1千米路程等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1千米的概念,体验充分、思维活跃,对长度单位也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整节课充满生命的活力。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第 六 课 时 吨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内容分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学情分析:

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先通过码头装卸货物的情景、通过集装箱、货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吨”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提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 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大白菜、奶牛、猪、水泥、油桶、小学生体重等物体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学习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身及实际的密切关系,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学、有兴趣学这样的学习状态

第 七 课 时 生活中的数学

学习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流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生活和数学是离不开的,他们相辅相成.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第四篇: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1 Hello 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PEP

Unit 1 Hello!

第一课时 刘玉瑞

教学重点:本部分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听懂、会说 Hello./ Hi.Goodbye./ Bye-Bye.I'm...。

教学难点:自我介绍用语I'm...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夸张示范并适时纠正,但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

1.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

2.为Let's play中的击鼓传花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 3.与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让学生在预备铃后听本部分Let's sing中的歌曲“Hello”,让学生在课前对英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愿望。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再次播放本课歌曲“Hello”的录音,自然引出师生之间的打招呼。T: Hello, boys and girls.Ss: Hello.(2)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介绍自己:Hello, I'm.../ Hi, I'm....(3)教师戴上Sarah的头饰介绍:Hello!I'm Sarah./ Hi!I'm Sarah.(教师在示范时,一定要用手势语言辅助学生理解。对于初学者,体态语言和手势语可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要适时利用手势和动作以及表情来配合教学。)

(4)给学生戴上Sarah, Chen Jie, Mike, Wu Yifan的面具或头饰,扮演这些人物到讲台前说Hello!I'm....1

(5)听录音,看挂图;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

玩Let's play中的游戏“击鼓传花”。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放音乐,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音乐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就说:Hello, I'm.../ Hi, I'm....在做此游戏时,教师应提示学生发音,引导学生区分正确、错误的发音。特别是I'm的发音,应为[aim]不能读成[em]或[ai],但要注意,教师不能一味地纠正发音,而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或打消孩子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逐步在以后的课时中感受语音,感受发音。

(2)让学生自己说说所学用语的使用环境,并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使用所学用语的场所。结合图片,进一步巩固情景。

为学生出示情景图片,让他们自己说说,在此情景中该说些什么?

<情景一> 清晨,两个小朋友在校门口相遇,猜猜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情景二> 假如你是新同学,你该怎样用英语做自我介绍?

<情景三> 下课了,有好几名同学想认识新同学Sarah,他们该怎样说呢?

<情景四> 放学了,同学们相互道别,他们彼此都说了些什么?

(3)两到四个人一组练习自我介绍。若学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使用,练习更有真实感。若没有英文名字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在此强调分手时说Goodbye./Bye-Bye。

(4)自由结合或自己下位子了解、结识新伙伴。再次练习Hello, I'm.../ Hi, I'm....Goodbye./ Bye-Bye。

4.课堂评价(Assessment)做练习册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而且是第一次做《新课程》,教师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

(1)教师与学生讨论本单元获奖的小花数量,由于是第一单元,起点可以稍低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棕熊或小松鼠的小贴纸奖励。

(2)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猜图中人物在说什么。

2(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标记的识别,以便今后遇到相同问题时学生能独立完成。

(4)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5)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扩展性活动(Extensive-activities)(1)学生自制面具。

(2)学生带上面具,互相打招呼并介绍自己,复习本课所学知识。(3)提示学生,注意保留面具,以后教学活动中会用到这些面具。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将“清晨,两个小朋友在校门口相遇”的图贴在黑板上)Hello!/ Hi!(将自我介绍的图片贴在黑板上)Hello, I'm....(将放学时,师生互道再见的情景图贴于黑板)Goodbye.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上册第8单元104-105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能用“一定”、“可能”与“不可能”来描述、解释生活中的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盒子白球、黄球、蓝球各5个。课前谈话:

师:请大家来听一首有趣的儿歌。(播放课件)师:听了以后大家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我觉得这样的事不会发生。(不可能)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引出课题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它就藏在这两个礼物箱的其中一个里面。师:谁来猜一猜它会在哪一个箱子里面呢? 生:在第一个箱子。

师:你能确定在第一个箱子吗?(生:不能)

师:那你应该怎么说?

生:礼物可能在第一个箱子里。师:谁还会像他这样子来猜一猜? 生:礼物可能在第二个箱子里

师: 哎?意见不一致了,结果不确定呀,那老师帮帮你们,(师点击一个没有礼物的第一个箱子)

师:你会怎么说?可能在第一个箱子吗? 生:不可能在第一个箱子。师:现在你能确定礼物在哪里了吗?

生:一定在第二个箱子。

师:对,礼物一定在第二个箱子里。那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礼物? 师:一个小奖章,上面写了什么字呀?(每天进步一点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与“一定”、“不可能”、“可能”有关的新知识,那就是“可能性”。(板书:“可能性”)你今天会不会进步一点点,超越昨天的自己呢?

二、摸奖游戏探索——理解“可能性”

(一)一定。通过教师的猜颜色游戏,体验“一定”。

师:今天老师也要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摸球游戏。我这里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一些乒乓球。

游戏规则:盒子里装了一些球,教师来摇动纸盒,请同学从里面摸出一个蓝球来。(摸出来的球不再放进盒子)看看同学们的,运气怎么样?(生摸三次都是蓝色。)

师:你们运气真好!为什么每次都能摸到篮球呢? 生:因为盒子里装的全都是蓝色的球。师:你们都同意他的意见吗?

到底是不是?咱们来看一下。(边说边把盒子里的蓝色球拿出来放入透明的玻璃杯),所以,如果继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呢?(生:摸出来的球会是蓝色的球。)

师:确定吗?还可以用别的词来表达一下吗? 生:一定是蓝球。

师:老师觉得他这个词用的非常的好。听出来了吗?怎么说?(一定)当盒子里只有蓝色球的时候,摸出来的球就„„ 生:一定是蓝球。

师:对,数学上,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确定发生的事情。(板书:一定)师: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刚刚摸球情况?

生:因为盒子里全部是蓝色的球,所以摸出来的球一定是蓝色。

(二):体验“不可能”。

1、师: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二轮的摸球游戏,只要你能从这个箱子里摸出一个蓝

色的球来,那么这个球就送给你了,谁想来试一试。师:你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

2、师:那么多的同学都摸过了,为什么没有一个能摸到篮球呢?难道你们今天的运气就这么差吗?

3、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生:里面装的全都是白色、黄色的小球,没有蓝色的小球。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揭开谜底:里面装的全都是些黄色、白色小球,没有蓝色的小球。

师:如果继续让你们摸下去的话,你说会是什么情况? 生:不可能摸出蓝色。(板书:不可能)

4、师: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从这个箱子里不可能摸出蓝色? 生:因为盒子里没有蓝色的球,所以摸出来的球不可能是蓝球。师:那能摸出黑色的球吗?谁来完整的说一遍。

生:因为盒子里没有黑色的球,所以不可能摸出黑色的球。

(三):体验“可能”。继续摸奖游戏,体验“可能”。

1、师:现在我们继续第三轮游戏。提问:现在这个箱子里有哪几种颜色的球了? 生:白色、黄色的球。

师:你能确定自己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吗?(不能)一切皆有可能。

不能确定,那能不能换个词来说一说。(老师用手指着黑板上课题:可能这两个字以引导学生用上可能。

生:因为盒子里有两种颜色的球,所以可能会摸到白色,可能会摸到黄色的球。(掌声鼓励)

师:叫你来摸,你一定能摸到自己想要的颜色吗? 生:可能。

师:实际摸一摸试试看

2、教师小结:也就是说这两种颜色的球都有可能被他摸到。因此,我们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这件事情。(板书:可能)

3、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师:我们知道,事情的发生有一定,不可能和可能这三钟情况。当我们确定的时候就会说一定怎么样和不可能怎么样。一定和不可能属于确定事件(板书:确定事件),当这件事情我们不能确定的时候,我们用什么呀?(可能怎么样)所以它就是属于不确定事件(板书:不确定事件),具有不确定性。5.师:我们再来玩一个装球游戏:请你按要求往杯子里装一些球。

(1)、摸出的一定是白球。(2)、摸出的不可能是白球。(3)、摸出的可能是白球。

第一题师:可以怎么装?你想装几个?谁来?为什么你只放白球呢?(必须全部是白色的)

第二题师: 你想装几个?你有什么方法?谁来装?

(答案不唯一,可放不同颜色的,也可放相同颜色,只要不是白色即可。)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这道题只要怎么放都行呢? 生:只要不放入白色的球就可以。

师:只要不放入白色的球,摸出来的球就„„师用手指着屏幕“不可能”(生:不可能是白色的球)

第三题师:谁来说一说。(生:一个白色,一个黄色„„)

师:看来这一题也有很多的方法,那谁也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方法呢? 生: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中一种是白色的球就行。师:这样子的话,我们摸出来的球就„„(生:可能是白球)

三、走进生活——应用“可能性”

1.师:从刚才的猜礼物、摸球游戏和装球游戏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情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性的问题还有很多,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进行判断。(明确一下题目要求)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明天夜间下雨。()太阳从西边升起。()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2.猜一猜:我们来猜一种图形。老师每说一句话,学生就可以猜一次,看谁最先猜中谜底,回答时必须用上“可能”或“一定”。

它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一种“图形”,(生:它可能是„„)它有4个直角,(生:它可能是„„)它的4条边长度相等。(生:它一定是正方形)3.阿凡提的故事。(用上今天学习的三个词。)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寄语: 今天,可能你的表现不是最出色的,但只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动脑、勤思考,你就不可能没有进步,继续努力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板书设计: 可能性

一 定

确定事件

不可能

可 能

教学反思:

“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效率明显高于疲惫状态下。本案例“导入”部分,针对三年级小朋友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的心理特点,我用flash动画《颠倒歌》导入,为该课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引入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之一“不可能”。

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整堂课我渗透了“在活动中学习”的教学思想,安排非常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如:猜礼物、摸球游戏、装球游戏、猜谜语、讲故事等,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可以看到整节课学生几乎一直都是在玩,玩的非常开心,在玩中不断的发现,不确定事件

不断的思考。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孩子自觉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板书没有写在黑板的正中间;装球游戏时,把小篮子和透明的塑料瓶用反了,学生从塑料瓶里拿出球来,装在篮子里,其他同学看不清楚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由于我引导不够,部分学生还是没能理解“装球”。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各部分之间的过渡语不够自然。对学生缺乏激励性的语言„„这些方面都是有待改进的,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